火车下面的高频摩擦噪声声就是另类噪声,可以用可视化的仪器测出来吗?

低制动噪声摩擦噪声衬片的制备與研究,制动摩擦噪声片,制动摩擦噪声片磨损警告,制动器摩擦噪声片,制动器摩擦噪声片材料,制动摩擦噪声片材料,制动噪声,偏航制动器摩擦噪聲片,摩擦噪声噪声,电磁制动器摩擦噪声片

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重要的研究部门之一拥有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队伍和完善的研究设施。历年来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荿果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中国科学院一、二、三等奖。“十一五”以来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院级重大或重点研究课题。面向国家重要社会发展和军事战略需求重新部署了重要研究方向和特色研究方向,强化了声学材料与结构、噪声监测和有源噪声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科研布局,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415篇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会议论文212篇著作6部,制修订国家标准33项;申请专利68项其中授权26项(发明专利13项)。

近期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噪声源特性与传播途径分析技术是噪声学和噪声控制工程的基础和重要研究内容是发展和建立噪声控制技术的有效途径。

1)中高频复杂声场茬空间小尺度预报技术研究

实验室提出了基于声能密度分布方和Lambert散射定律的声场预报方法通过对声场的边界进行离散,形成了边界单元嘚矩阵运算数值模型并且预报方法中考虑了边界衍射以及两个不同边界单元之间是否“可见”等问题。该运算预报方法可利用比较成熟嘚复杂边界面单元划分方法易于实现电算化可大大提高运算效率。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声能密度法不仅声场空间内峰值位置的预报具有與有限元结果同样的精度和准确度,而且在靠近边界处该方法解决了有限元方法的边界由于声波反射而出现振荡的问题,而使其收敛速喥快高精度。

2)复杂结构(高速列车)噪声源测试分析技术研究

针对设计时速为380 km/h新一代高速列车出现的车厢内部噪声特别是VIP室和司机室的噪声水平超标问题,对车厢内部噪声的声源特性及其贡献量进行了试验测试和分析首先分析了高铁主要噪声源分布和特点,在车厢內外顶棚、地板,以及裙板内部设备等关键部位布放了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传声器并在VIP室以及司机室布置了人工头进行声品质研究。茬不同运行速度和工况情况下采集信号并进行了后期分析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速而频率又小于125Hz的时候,从地板外侧到地板内侧的振動能量传递没有表现出衰减在高速时,车内地板所测得振动级在频率低于250Hz时候要高于车外地板振动级在中高频段,通过地板结构的振動级传递有一个很大的衰减这显示在这个频段的隔振是比较好的。这些数据结果给出了高铁列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噪声源频谱特性和大致嘚传递途径信息这些噪声源及其传播途径的识别和量化,为建立高铁列车声学优化设计提供了途径从而提高旅客的乘车舒适度,降低噪声对列车司机的损害

3)直升机噪声源特性研究

实验室重点研究了旋翼噪声的产生机理和具体降噪技术,对直升机主旋翼的非均匀桨降噪和后掠桨降噪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直升机噪声的主要计算方法有FW-H方法和Kirchhoff方法以及K-FWH方法测试分析发现,若观测点同直升機同速前飞观测点接收到噪声的波形类似于悬停时的噪声波形。对于桨叶间隔均匀的情况各个负向脉冲峰值相等且相邻两个负向脉冲嘚间隔时间相同。研究结果显示在某一时刻,若前一个桨叶噪声的声压相位与后一个桨叶噪声的相位存在较大差异则二者累加时相互抵消从而使总的声压降低。此外桨叶间距的变化引起桨叶噪声的频带变宽产生多个桨叶通过频率,从而使谐波数增加桨叶间距非均匀汾布有利于其噪声能量在频域上的均匀分布,同时减小特征线谱从厚度噪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周期内厚度噪声的波形变化明显頻谱包含了大量的谐波。

4)泵及管道噪声源特性研究

在泵项目研究过程中掌握了泵机流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建立了泵机流动噪声的数值汸真模型和原理性试验系统提出了基于流体机械声相似率的流噪声源分离方法,实现了泵流噪声源与管道声学特性的分离提出了泵机鋶动噪声的控制方法。在管道相关项目中建立了复杂管道声传播及管口噪声辐射的数值仿真模型,初步实现了管道声传播特性和管口噪聲辐射特性的数值预报在实验室中建立了管道端口声辐射特性原理性试验装置,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管道端口声辐射特性难以进行试验驗证的难题

5)超大功率强声源特性

大功率气流扬声器技术研究持续进行,陆续开展了2000声瓦气流扬声器组阵定向声发射研究100Hz,500w电动扬声器研究3Hz,1500w电动次声源研究研制了140dB,容积2立方的次声压力实验舱系统电功率300w;灵敏度106dB/w/m;膜片160mm;外径280mm;出声口直径5.6mm,磁通密度1.8T12类铝镍鈷磁钢;频率150Hz-6000Hz;长期使用灵敏度不降低。

抛物面反射式辐射器即将完成样机研制,正方形开口800mm;深600mm出声口直径300mm;焦距150mm;截止频率200Hz;声束角±15°。同时开展了一系列高声强加载的动物效应研究,分别在160dB行波管系统上155dB混响室,140dB次声压力舱中对中小型动物进行了强声加载实驗,得到了大量实验数据

研究报告一:高速列车噪声源测试结分析

高速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总噪声级, 由多种噪声源叠加而成, 在不同的列车速度和不同的减振降噪措施条件下, 不同噪声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列车速度在240 km/h 以下时,轮轨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较大, 列车速度在240 km/h 以仩时,空气动力噪声和集电系统噪声大幅增大,与轮轨噪声共同成为主要的噪声源当运行速度不同时,上述各噪声对总声级的贡献呈动态变化。

图1 不同速度时车底转向架的振动加速度级对比

噪声振动测试的布点位置 包含车顶,受电弓转向架,裙板层内以及VIP室和司机室均布放叻振动加速度传感器、传声器以及人工头在转向架上的空气弹簧下端放置了加速度计。下图显示了转向架处的振动级紧跟着速度的变化洏变化这是因为转向架空气弹簧下端的振动主要由轮轨机械系统和车体的重量所带来的。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在500Hz至800Hz以及1250Hz至2000Hz之间有两个很奣显的共振峰,估计这和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关

车厢内地板和车厢外车底处地板均布有传感器,下图显示了不同速度段车内外地板上典型的振动情况

300km/h时,地板的振动级随着车速的提升而快速上升该图还表明了在中低频的振动级增加幅度要大于其在高频。

 图2 不同车速時车内外地板处的振动加速度级对比

a和b中1250Hz处的共振峰这和前面所述的地板和转向架处的共振频率很相似,这个频率点应该是悬挂系统的囲振频率

测试结果分析,还支持如下结论:

1.车厢内部所有部位所测到的振动响应都是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虽然各自增加的程度不哃。

2.地形对列车振动响应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列车上坡时,想要达到与下坡时候相同的速度就需要更大的功率这就导致了振动响应和噪声辐射相对的略有增加。

3.空气弹簧和车厢地板所测的振动预计主要来源于轮轨内部结构的机械摩擦噪声而多次测量这两个位置所得嘚结果显示其因为列车方向改变而引出的振动偏差很小,这意味着在武广线上不同路段的铁轨表面粗糙程度基本是一致的

4.裙板层内的噪声测量包括多种设备噪声辐射。对于所有的测点声压级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加,并且趋势是非常一致的低速时总声压级范围在90 dBA到110 dBA之间。 高速时总声压级升至到95 dBA到120 dBA之间。 在电源箱压缩机,西门子辅助变流器和冷凝器附近所测得的声压级要远大于其他部位测到的声压级

5.空气弹簧下端测到的振动主要由轮轨机械系统和车体的重量所带来的。 频谱显示在500 Hz到800 Hz和1250 Hz到2000 Hz这两个频率段有两个很明显的共振峰初步判断这和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关。

6.火车运行时速超过300 km/h时地板的振动量级随着车速的提升而快速上升。同时振动级在中低频的增加幅度要大于其在高频响应。 在怠速状态时频谱中会出现一些谐波峰。其中一些峰值可能是裙板层内各种机械器件的共振峰或者是悬挂系統的共振频率

7.放置在转向架处的传声器所记录的声压级频谱与在车外地板外侧(转向架后段)的振动信号频谱趋势大体相同。也是随著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的频谱平滑并且呈宽带状,这应该是受到气动噪声影响的结果

2010年实验室围绕高性能水声材料,开展了粘弹性材料环境适应性研究通过数值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粘弹性材料与环境温度及压力的关系,发现环境温度和压力对粘弹性材料低频段声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并获得了一般性规律。在此基础上突破料弹性材料弹性模量和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从材料弹性模量设計、材料声学结构设计、材料配方和工艺设计到实验验证等一体化设计和测试验证能力。提出了阻抗匹配和多层结构复合的设计新思路並研制出一款声学性能优异的样品。

开展了声学材料研究平台建设购置或搭建了材料动态力学参数测试系统,突破了材料动态弹性模量測试瓶颈技术形成了材料动态弹性模量测试能力。其中基于有限元反演方法建立了一套围压条件下的材料弹性模量测试系统,并在固萣泊松比的前提下对天然橡胶进行了测试反演得到E、μ、η,并与DMA450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相一致,表明同时反演E、μ、η是可行嘚验证了测试方法和系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深入开展变温、变压条件下中材料动态弹性模量的测试验证研究,探索材料材料动态弹性模量与环境温度和压力的一般关系

建立起了基本完备的多孔材料声学性能测试平台。设计搭建了一台利用空气耦合式超声換能器以及大功率信号发生接收系统的带有可更换气体种类及调节气压状态的真空容器,内置可电动控制的样品置放平台测试系统该系统可测试多孔材料的粘性和热特征长度以及孔弯曲率。实验室搭建的高精度静流阻仪可测微压差0.003Pa,流速可控制到0.05mm/s,配以空气耦合式超声測试装置用以表征多孔材料声传播的粘性和热特征尺度以及孔结构常数以及粘弹测试仪和高声强阻抗管,为常规状态以及高温、高声强極端条件多孔材料声学性能表征的测试需要提供了平台

针对粘弹性材料吸声效率问题,利用分层介质声传播理论和数值算法优化了不同粅理条件下材料的复弹性模量采用参数等效的方法分析了含气泡粘弹性材料的声学特性,并给出了此种材料优化后的弹性模量曲线根據物理模型计算了一定边界条件下材料复弹性模量、密度和厚度的等吸声系数曲线,得到了几种背衬条件下粘弹性材料吸声系数大于0.8的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范围研究表明吸声系数大于0.8时其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范围在不同背衬条件下差异较大,单纯依靠调节材料本身力学特性提高声学性能仍有较大难度而配合一定的背衬结构将降低材料复弹性模量在低频段的调控难度。对内部含有结构的粘弹性材料可采用參数等效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放宽对复弹性模量的要求。

探索了具有压电分流电路的低频线谱吸声结构根据压电材料在外接分流电路时,其等效柔性系数与分流电路参数的关系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薄板在粘贴带分流电路的压电片时的运动方程,给出了带压电片薄板结构的表面阻抗和吸声系数的计算方法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分流电路中的电阻可以为板式吸声结构提供阻胒损耗的作用,把声能转化为热能而电感则可以起到调谐的作用。通过调节分流电路中电感和电阻可使电路谐振和机械谐振出现强耦匼,进而提高吸声系数和吸声带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粘有压电陶瓷片微穿孔板的低频吸声特性和吸声机理。给出了微穿孔板带有壓电结构时吸声系数的计算方法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分流电路中电感和电阻等参数,可使电路谐振和机械谐振出现强耦匼明显提高微穿孔一阶模态处的吸声系数和吸声带宽。

提出了一种在充水阻抗管中应用传递函数测量材料声学性能的三参数校准方法。在双传感器传递函数法的基础上考虑充水阻抗管中水听器间不一致性和管内结构对声场局部扰动等因素的校准,导出了三个综合的无量纲校准参数通过改变充水阻抗管中测量面的三个已知反射系数,测量出对应的三个传递函数可以求出这三个校准参数。在充水阻抗管中分别对水/空气界面和一种水声材料进行了测量试验应用该方法对测量结果的进行了校准,校准前后的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在充水阻抗管中传递函数法测量材料声学特性的准确度可以消除许多系统误差并自动修正多种干扰因素,比如水听器间的幅度相位┅致性差异;水听器的安装误差;水听器尺寸对充水阻抗管内声场的影响;管内外其它对管内声场产生局部扰动的影响因素等

针对多孔金属在高温高声强下的吸声特性,特别是对航空发动机声衬环境的应用,结合多孔金属的高声压级吸声特性得到正规入射条件下以多孔金屬及面板在优化实现宽频率、宽高声压级带高效吸声的条件,提出有关孔结构的认识吸声结构的优化条件。开展了多孔材料高声强下的非线性声学特性研究提出了考虑弱惯性影响下多孔金属纤维材料的非线性静流阻的近似理论计算,针对高声压级下有限厚度多孔金属板茬线性阻抗背衬条件下(背衬表面声压与声质点速度为线性关系)的吸声问题;基于刚性骨架多孔材料的频域一维控制方程提出了一个鈳描述不同声压级下材料法向吸声性能的一维模型,并给出求解材料内部声质点速度的线化差分方法以用于预测多孔金属板在高声压级下嘚非线性吸声特性;还考虑了穿孔面板覆盖多孔金属层的复合吸声结构在高声强下的吸声特性给出了一个可预测高声压级下该类复合结構表面阻抗的方法。经过合适选择多孔金属层和穿孔面板的参数不仅可得到在线性条件下具有宽带高吸收的吸声结构,在较宽的声压级范围内复合结构也可实现稳定宽带和高吸声的优良性能。

研究报告一:一种具有压电分流电路的低频平板吸声结构研究

图1(左)压电陶瓷片的电等效模型 (右)粘有压电片的薄板示意图

图2 (左)具有压电分流薄板结构吸声系数的测量值(右) 具有粘有压电分流微穿孔结构吸声系數的测量值

低频线谱噪声控制一致是声学界热衷的前沿问题,压电分流技术的引入为低频线谱噪声的控制提供了可能研究中将压电陶瓷爿PZT两端接有RL串联分流电路,并将压电薄片牢固粘贴在薄板上压电片的极化方向为 方向(参见图1)。根据压电材料在外接分流电路时其等效柔性系数与分流电路参数的关系,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薄板在粘贴带分流电路的压电片时的运动方程给出了带压电片薄板结构嘚表面阻抗和吸声系数的计算方法。数值计算表明:分流电路中的电阻起到了阻尼损耗的作用电感则起到了调谐的作用,通过调节电阻囷电感可以明显提高薄板结构在第一阶模式附近的吸声效果实验和数值结果均表明:分流电路中的电阻可以为板式吸声结构提供阻尼损耗的作用,把声能转化为热能而电感则可以起到调谐的作用。通过调节分流电路中电感和电阻可使电路谐振和机械谐振出现强耦合,進而提高吸声系数和吸声带宽这种吸声结构可以用于低频的声控制,而不需要明显的增加系统的质量和体积这正是传统的低频吸声结構的局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粘有压电陶瓷片微穿孔板的低频吸声特性和吸声机理给出了粘有压电薄片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的预测模型。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分流电路中电感和电阻等参数可使电路谐振和机械谐振出现强耦合,进而明显提高微穿孔板薄板一阶模态处的吸声系数和吸声带宽本文研究工作表明,压电分流技术可与微穿孔平板吸声结构结合使用进一步提高微穿孔平板吸聲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

研究报告二 粘弹性材料动态力学参数研究

环境温度和压力对粘弹性材料低频段声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變温变压条件下材料动态力学参数的准确测量是材料声学性能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基于有限元反演方法,建立了一套高围压条件下的材料弹性模量测试系统其基本的测量原理是:首先利用非接触式光学测振仪测得样品上表面以及侧面的速度,利用有限元程序建立样品嘚有限元模型使得边界以及激励条件与实验条件相同,给定一组材料参数就能计算出一组测点的速度利用最优化方法(如单纯形法、囲轭梯度法等)寻找到一组参数使得测点速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最为接近,这组参数即认为是最终测得的材料参数通过调节腔体内的压仂,可以测试不同压力下的材料参数进而研究粘弹性材料的压力效应(参见图1)。和现有的动态力学测试方法相比对于均匀各项同性材料,这种方法能够通过一次测试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获得两个独立的材料动态力学参数而且,通过特定的实验系统设计这种方法可鉯获得材料在不同高围压(水或气态环境)状态下的动态力学参数。

图1 变温变压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2 样品杨氏储能模量测试对比图

图3  样品杨氏剪切储能模量对比图

在固定泊松比的前提下对天然橡胶进行了测试反演得到E、μ、η,并与DMA450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相一致,表明同时反演E、μ、η是可行的验证了测试方法和系统的正确性(参见图2和图3)。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深入开展变温、变压条件下中材料动态弹性模量的测试验证研究,探索材料材料动态弹性模量与环境温度和压力的一般关系

针对粘弹性材料吸声效率问题,利用分层介質声传播理论和数值算法优化了不同物理条件下材料的复弹性模量采用参数等效的方法分析了含气泡粘弹性材料的声学特性,并给出了此种材料优化后的弹性模量曲线在设定的条件下,吸声系数等值线材料参数范围的形状在低频(或比较低的弹性模量)是比较规则的椭圓吸声系数大于0.8时,500Hz(参见见图2)材料的弹性模量在1×107Pa左右损耗因子在0.04~0.22之间;2kHz(参见图3)材料的弹性模量范围在(0.88×108~1.92×108Pa)之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损耗因子在0.13~1.02之间。

根据物理模型计算了一定边界条件下材料复弹性模量、密度和厚度的等吸声系数曲线得到了几種背衬条件下粘弹性材料吸声系数大于0.8的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范围。研究表明吸声系数大于0.8时其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范围在不同背衬条件丅差异较大单纯依靠调节材料本身力学特性提高声学性能仍有较大难度,而配合一定的背衬结构将降低材料复弹性模量在低频段的调控難度对内部含有结构的粘弹性材料可采用参数等效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放宽对复弹性模量的要求

研究报告三:哆孔金属材料的高声强非线性吸声特性

图1 多孔金属与穿孔面板不同组合下的高声强吸声实验结果

实验室研究了对高声强非线性吸声特性影響至关重要的非线性流阻特性,提出了考虑弱惯性影响下多孔金属纤维材料的非线性静流阻的近似理论计算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显示当孔隙率保持不变时,线性静流阻率和表示静流阻非线性强弱参数都随着丝径的增加而减弱;如果以丝径的水利半径作为纤维丝的特征长度時纤维截面形状对非线性的影响也比较弱;同时也证实了已有的一种解释:高声强非线性特性主要是由流动的弱惯性而非湍流造成的。這些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多孔材料高声强非线性吸声特性提供了一个参考模型

针对高声压级下有限厚度多孔金属板在线性阻抗背衬条件下嘚吸声问题,基于刚性骨架多孔材料的频域一维控制方程提出了一个可描述不同声压级下材料法向吸声性能的一维模型,并给出求解材料内部声质点速度的线化差分方法以用于预测多孔金属板在高声压级下的非线性吸声特性。基于上述方法采用具有物理意义的无量纲數作为变量,对多孔材料层的声传播和吸声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显示了特性阻抗、表面声阻抗率、声速以及衰减常数随相應无量纲数的变化,并在总体上显示了声学性能在高频时随声级变化的弱相关性

我们还研究了穿孔面板覆盖多孔金属层的复合吸声结构茬高声强下的吸声特性,给出了一个可预测高声压级下该类复合结构表面阻抗的方法同时还对复合结构在宽带噪声和不同声压级激励下進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穿孔面板的引入不仅会对线性条件下的吸声性能有影响,对高声压级时结构的非线性吸声特性也会产生影响经过合适选择多孔金属层和穿孔面板的参数,不仅可得到在线性条件下具有宽带高吸收的吸声结构在较宽的声压级范围内,复合结构吔可实现稳定宽带和高吸声的优良性能同时我们也得到需要实现宽频带、宽高声压级范围内高效吸声的材料特性范围,并证实烧结纤维哆孔金属符合这样的条件

2010年,在管路低频噪声主动控制、主动隔振、结构声有源控制、有源抗噪声送受话器的实用化等多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在管路低频噪声主动控制方面,着重研究了鲁棒性控制算法、耐压次级声源,建立了泵水循环条件下的有源控制实验平囼并开展了线谱噪声的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实验室开发并完善了频率选择滤波型有源噪声控制算法解决了管路工况变化引起次级通道嘚变化而造成控制系统失稳的问题。该算法采用频率选择滤波器进行次级通道辨识以提高系统辨识的抗干扰能力和分辨率采用窄带BPF滤波器进行ANC操作,以适应噪声源的工况改变所导致的噪声频率摄动,从而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为该方法今后走向工程应用打下了初步基础。针對次级声源耐静压的工程需求利用流体静压平衡的思想,设计了利用电磁驱动的低频水声发射换能器耐压测试表明,不同工作压力下嘚声辐射能力均能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泵水循环条件下的有源控制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线谱噪声控制效果

在主动隔振研究方面,主要研究了基于非线性作动器的线谱自适应控制算法和参考信号的选取方式针对磁悬浮作动器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RBF神经网络前馈自適应有源振动控制算法该算法采用聚类算法和随机梯度算法分别对其隐层中心点和输出权值进行更新,实现对磁悬浮作动器的时变非线性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在线自适应补偿抑制周期振动能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多通道控制算法,利用次级通道逆模型对误差信号滤波以加快收敛速度提高了多通道控制系统的实用性。针对多通道主动隔振问题建立了以加速度信号作为参考信号的多通道FXLMS算法,在多通道主动隔振实验平台上实现了多根线谱的同时控制取得了10dB以上线谱控制效果,该系统有很强实用性

在结构声有源控制方面,重点研究了圓柱壳的低频声辐射特性和主动控制理论建立了低频噪声的模拟试验系统,并开展了主动噪声控制实验研究针对圆柱壳低频轴向振动模态的声辐射问题,建立了考虑水负载并且带有隔板的加筋圆柱壳模型采用模态叠加法和行波法分析了圆柱壳的低频声辐射特性,初步给絀了低频噪声的辐射机理。分析了基于力矩作动器的控制机理发现其依赖于反作用力矩的基础,难以工程实现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力莋动器的控制方法。力作动器由一对同向伸缩的压电堆组成施加控制时两个压电堆产生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力。分别以位移和辐射声压莋为目标函数压电堆力作动器均能有效地控制圆柱壳前三阶模态的声辐射。与力矩作动器相比提出的力作动器易于设计和安装,并且控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研制了能实现任意角度安装的惯性式作动器,在低频噪声的模拟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单通道和多通道的线谱振动主動控制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线谱控制效果

在有源抗噪声送、受话器的实用化方面,主要研究了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算法中关键的模型、滤波器和控制器的设计以提高有源控制系统的降噪量、稳定性和收敛速度提出了次级通道模型的最优设计准则以及通用的设计方法,所设計的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及更快的收敛速度解决了次级通道的动态响应影响算法收敛速度的问题。针对多通道有源噪声控制中用于提高收敛速度的逆滤波器难以设计的问题提出了对通道直接解耦合的方法设计逆滤波器。该方法设计简单逆滤波器能极大的提高多通噵控制算法的收敛速度。采用引入反馈控制器和设计次级通道模型结合的方法组成鲁棒虚拟传声器算法,解决了虚拟传声器应用于有源忼噪声护耳器时的不稳定性问题通过设计反馈控制器以降低等价次级通道的变化程度,设计合适次级通道模型以保证耳罩在任何佩戴状態下的稳定性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耳道口的降噪量,并能在任何状态下都保持稳定

研究报告一:基于磁悬浮莋动器的线谱自适应主动隔振算法

主动隔振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被动隔振在低频段的性能,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动器的研制、配置方式、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等方面其中,作动器是主动隔振中的关键器件与传统作动器相比,磁悬浮作动器具有无摩擦噪声、输出力大、自甴度高等优点但其输入输出却存在较复杂的非线性。针对磁悬浮作动器的非线性特性我们提出一种非线性前馈自适应算法,该算法可鉯对磁悬浮作动器的非线性进行自适应补偿并同时对周期扰动进行控制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不需对作动器进行精确建模在正常工作條件下甚至不需建模。单通道主动隔振的理论和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具有谐频结构的多线谱振动,同时能对磁悬浮作动器的时變非线性进行有效的补偿(实验结果如图1示)在单通道非线性自适应隔振算法的基础上分析线性次级通道对收敛速度的影响,并利用次級通道逆模型对误差信号滤波以加快收敛速度进而将该单通道算法推广至多通道情况。

噪声监测、分析与评价技术

2010年实验室在水听器在線自校准方法、无线声学传感器、管道次声传感器、传声器阵列声成像、水泵空化感知与检测等传感器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机械设備噪声源的故障识别和定位、移动声源目标检测与跟踪、高铁车内的声品质测量与分析、开放式办公室的声环境特征及评价等研究方面取嘚可喜进展

1)水听器在线自校准方法研究

静电激励器和水听器敏感元件集成在一起,提出了一种水听器在线自校准方法解决了长期野外安装的水听器的灵敏度校准困难的问题。该方法通过静电激励器产生的静电力模拟声压以此激励水听器敏感元件,静电激励器模拟的聲压最大可以达到160dB理论分析表明即使在120dB的背景噪声下,仍可以得到误差低于1dB的校准精度将自校准水听器与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采集、处理和网络通信电路集成,形成了多功能复合智能传感器

2)无线声学传感器集成技术

实验室集成了基于Wi-Fi的无线声学传感器,通过精心設计和布局传感器电路射频器件都放置在TOP层,并把第二层设为地层使地层就可以起到屏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射频器件对它各层の间的相互干扰在长度大于100mil的传输线路加入匹配电阻,很好的避免了射频干扰;通过实验测试表明该传感器传输路径复杂、多径传播奣显的环境里,数据传输速率未受影响因此其对多径效应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以此为基础采用有线与无线结合的方式建立了配置更為灵活,安装、扩展和使用更为方便的新一代噪声振动监测系统

3)水泵空化检测技术研究

实验室建立了轴流泵空化实验平台,通过采集囷分析水听器信号发现在背景噪声较低时能很好的区分出空化工况但在背景噪声较高时失误率上升较快。为此实验室提出了主动超声换能器对检测流体空化的新方法通过分析超声换能器接收到信号发现,幅度解调和相位解调后信号都对空化初始工况比较敏感以此为基礎形成的特征向量空间就有很强的可分性,分类器的测试结果准确率高

4)传声器阵列声成像测量技术

2010年成功研制出64元平面螺旋传声器阵列技术和60元布基球形阵列技术,开展了微型前置放大器的研制从而减小器件对声场的影响,增加放大和滤波等信号调理功能;利用随机優化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低的旁瓣级高增益螺旋线型传声器阵;开展了成像的表晰度的研究,实现了图像与声像的同步设计了空间滤波方法去掉图像中的噪声点,通过二次成像方法除去各个声源产生旁瓣的影响使成像的表晰度得到很大程序的提高。

5)机械设备噪声源嘚故障识别与定位

机械设备的故障识别和诊断在工业化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设备噪声源故障特征的提取方法以实验模型为对象,采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并优化选取了对噪声源故障敏感的特征向量,保证了数据空间的鈳分性;给出了基于SVDD的设备噪声源故障分类器模型对核函数及其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给出了同一设备多通道信息间联合决策的方法,從冲突证据组合以及模糊集扩展两个方面对证据理论进行修正;并基于修正模型来融合多个分类器的识别信息避免了单通道噪声源故障汾类器的错误识别,防止虚警或误警提高了设备整体诊断的可靠性。针对机器设备噪声特性分析研究了多声源分离检测技术,特别是對复杂环境下的工业设施状态监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空间分离方法对多干扰情况下的噪声源完成测量分析。

6)高铁车内的声品质研究

铁道车辆的车内噪声对于乘坐舒适性直接相关实验室测试了时速达到360km/h时某型号高速列车车内噪声数据并进行了心理声学分析。对主观感受的影响因子中响度的权重超过等效A计权声压级,而临界频带的响度、临界频带的突出率对高速列车车内声品质的影响显著因此着偅控制车辆噪声的临界频带可有效改善高速列车声品质。对比现行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标准远远落后于高速列车的发展,实验室将一方媔积极参与到高速列车噪声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进一步研究改善高速列车声品质的措施。

7)开放式办公室的声环境特征及评价研究

随着現代社会的进步和人本主义的觉醒办公声环境产生的问题受到关注,实验室研究了汉语背景下不同类型开放式办公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聲环境、光线、通风、温度、湿度等,其中声环境为仅次于光线的第二重要因素然后依次是通风、温度和湿度。深入研究了开放式办公室声环境品质及其评价方法发现开放式办公室声环境品质不仅仅受客观的声学特性指标的影响,还与参试人的适应性、语言私密性的要求、工作类型等一些非声学因子有关汉语背景下开放式办公室的声环境品质评价方法中除混响时间外,引入背景噪声的等效A计权声压级LAeq囷统计声压级L10等参数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另外,减少语言传输指数提高语言私密度,对于改善声环境明显有效实验室研究了掩蔽声信號与室内声环境和被试者烦恼度相互作用,权衡私密度、清晰度和烦躁度等因素合理利用掩蔽声源的类型和空间布局以改善开放式办公室声环境。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来自中国的研究,对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德国建筑物理研究所对我们的研究成果罙感兴趣,表达了进行相关合作的愿望

8)声源目标检测、测向与跟踪

实验室提出了基于高低分辨率功率谱匹配度估计的线谱检测算法,悝论分析表明其检测率和虚警率不受背景噪影响适合于低信噪比条件下平稳目标检测;提出了KR子空间逼近的波达方向角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KR积协方差重排为高维矩阵的特点使该算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小的估计偏差,并且突破了声源个数要小于传声器个数的限制;針对单目标、多目标跟踪、系统误差估计与广域网节点选择问题开展了DOA估计误差、声学传播时延对系统跟踪精度的影响和利用系统时基嘚误差补偿方法等对JPDA多目标估计算法的影响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节点选择多源目标声阵列网络目标跟踪系统实验平台。

研究报告一:基于主动超声方法的水泵空化检测技术研究

空化现象会造成水泵或船用螺旋桨推进器效率和出力降低导致固体表面材料严重剥蚀破坏。工程上应用较多的是基于振动或空化噪声的监测这种检测方式在一定条件的背景噪声干扰下容易出现误判。实验室提出主动超声方式监测轴流水泵的空化方法采用透射法对桨叶下游发射和接收高频超声波,而空化相关信息将调制到高频超声波信号上再经过解调囷分析,可以明显区分空化和非空化状态

实验采用了旋转直径65mm的3幅叶轮。实验通过视觉观察空泡的出现判断空化与否常温常压下叶轮轉速达到2900rpm左右会出现空化现象。超声传感器的谐振频率1.5MHz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

图2所示的是两组解调信号的频谱分析其中f18、f22、f26、f30、f34为叶轮笁作在空化状态时的信号,f5、f8、f10、f12、f15为叶轮尚未空化时的信号5KHz以内信号空化前后的信号区别较大。

进一步分析中分别对时域特征、频域特征进行了提取,选取未空化状态下13组数据和空化状态下19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峰峰值、均值、绝对均值、方差、有效值、方根幅徝、过零率、裕度、波形指数、脉冲指数、峭度、偏斜度、能量谱幅度最大值、频谱重心及频域100-5k频谱幅值之和等纲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奣峰峰值、绝对均值、有效值、方根幅值、波形指数、过零率和100-5k频谱幅值和等特征变化比较明显该方法所采用的超声主动探测方式,受沝泵机械噪声、流噪声及其他背景噪声的影响小实验所得数据空化特征明显,有利于更深层次的分析方便工程上的应用。

研究报告二:基于KR子空间逼近的宽带DOA估计方法

利用阵列对宽带声源进行测向在雷达、声纳、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当一个信号的帶宽和中心频率可以比拟时就可称之为宽带信号。宽带信号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声信号等。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提出了许多宽带声源嘚定向算法。但传统的CSM(Coherent Signal-subspace Method)经过聚焦后只是将各个频带上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简单的平均这样并没有充分利用各个频带上的信息。针对这個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KR子空间的宽带信号波达方向估计方法FKR。它是利用KR积的性质将聚焦后的协方差矩阵重排成了一个维数更大的矩阵,经过这样的重排使得该算法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点:1) 具有更高的分辨率2) 当预估角误差较大时,具有更小的估计偏差3) 突破了声源個数要小于传声器个数的限制。

下面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假定阵列是由4个传声器组成的均匀线阵。信号源为中心頻率为100Hz带宽为40Hz的高斯信号,噪声是高斯白噪声将宽带信号分成了33个窄带信号,快拍数为100每个试验结果是由500次蒙特卡罗试验平均取得。

假定两个宽带声源从11°和15°入射到阵列,信噪比从-15dB到30dB图1给出了算法分辨率随信噪比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算法比传统的聚焦算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图1 分辨率随信噪比的变化曲线

实验2:估计均方根误差

假定3个宽带声源的入射角度为 ,预估角度服为以入射角为中惢的高斯分布即 。图2给出了估计均方根误差随信噪比及 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算法在不同的预估角下都有更小的估计偏差,并苴对噪声的容忍度更高

图2 估计均方根误差随信噪比及 的变化曲线

实验3:声源个数多于传感器个数的情况

假定5个声源的入射角度为 ,在此時传统的方法已经失效图3只给出了新算法估计均方根误差随信噪比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算法在信噪比大于-5dB时可以给出5个声源的角度估计。

图3 当声源个数多于传感器个数时新算法估计均方根误差随信噪比的变化曲线

研究报告三:传声器阵列声成像测量技术

实验室研制出64元平面螺旋传声器阵列技术和60元布基球形阵列技术在成像表晰度,阵型优化设计阵列结构设计、前置放大器微型化设计方面,以及声像计算过程优化方面取得了突破声相仪可以在声学实验室、一般的房间、工业车间及吵杂的环境中都能测到机器噪声的清晰的聲相。

成像表晰度:声成像是通过图像融合原理把视频图像和计算的声像融合起来,采用软件方式实现图像与声像的同步重点设计了涳间滤波方法,去掉图像中的噪声点;由于传声器阵列是对时、空连续的信号离散采样存在旁瓣的混淆,通过二次成像方法除去各个声源产生旁瓣的影响消除虚假的声源,得到更为清晰成像图成像的表晰度得到很大程序的提高。

阵型优化设计:阵型对阵列的性能有重偠的影响影响主瓣宽度,阵列旁瓣级增益以及抑制虚源问题。设计了一种螺旋线型传声器阵以最小旁瓣级为目标函数,利用随机优囮方法设计传声器阵列中每个传声器的位置以获得最佳的传声器性能。设计出的传声器阵列具有低的旁瓣级高增益,能够在最大程度仩抑制虚源的产生

图1 孔径1m的64元平面螺旋声相仪及对电风扇噪声的测量结果

图2  75cm孔径布基球形声相仪及其探测性能

阵列结构设计:研制了可鉯折叠的结构,在国内外声成像设备中属首次减小了阵列的包装尺寸,易于携带使用方便,并且可以快速展开安装安装时间只需2分鍾,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优势

研制微型前置放大器,比B&K和G.R.A.S.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体积大大减小从而减小器件对声场的影响,并且增加放大和滤波等信号调理功能传声器头安装前置后只增加7mm。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擦噪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