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是家人太唠叨叨怎么办

父母总是唠叨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友紫藤家园:  当我们年少时,把父母的唠叨当做是紧箍咒。当我们成年后,会觉得父母的唠叨是多余的。当我们中年后,才会体会到父母的唠叨是种深切的关爱。因为我们这个时候也开始去唠叨我们的孩子了。父母的唠叨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成年,究竟以爱的名义唠叨是利还是害?  父母唠叨孩子几乎是多数父母的通病。好像已经成为一种家庭教育习惯。唠叨在父母看来是和孩子沟通交流。在孩子看来是唠叨。在外人看来是不停的说教。  那么唠叨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最直接的影响有下面3点:  1、父母总是唠叨孩子的缺点会使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  马上孩子们快开学了,有的作业还没做完,大早起来,父母就该催促了,今天必须完成2篇作文。争取在开学前两天全部写完。孩子不情愿的哼了一声。  到中午了,父母追问孩子写的多少了,有没有写完一篇啊。孩子说还在想,没想好怎么写&&父母接着就是一通唠叨。  晚上,又去追问孩子,作文写完没,孩子会以各种借口搪塞。这个时候,我想再有耐心的父母是不是也忍不住开始唠叨啊&&  网友超级爸爸: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都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最出色的,最出色的孩子永远只有那么几个。家长们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但是,每当孩子的表现不如家长的预期时,家长就会唠叨个不停,并且常常会盯着孩子的缺点或者短处。殊不知这样做会严重地伤害孩子,对孩子的自尊心构成打击,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需要明白,任何人都是有缺点的,即使再优秀的人也一样。而成功者往往是善于扬长避短的人。所以,优秀的家长,不应该总盯着孩子的缺点,而应该多多发现和注意孩子的优点,让孩子的优点更优,这样就会带动孩子在其他方面也优秀起来。西谚有云:Success breeds success ,意思是成功孕育着更大的成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反,如果家长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数落孩子,会让孩子埋下自我怀疑的祸根。孩子们对于批评要比大多数成年人意识到的更加敏感。时常数落孩子,唠叨孩子的缺点,不仅导致他们怀疑自己,而且他们会因为觉得辜负了父母而感到羞愧和内疚。如果孩子没能让他人满意,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令人失望,最终,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受人嫌弃的窝囊废,尽管他可能将这种情绪深藏不露。  网友积木育儿:  中国式的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经常听到家长这样介绍他的孩子,我的孩子又聪明又董事,就是比较懒,我的孩子又孝顺又节俭就是做事情爱拖拉,如果去掉但是,是不是觉得这种介绍就非常完美呢?家长为什么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缺点上呢?家长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是在拿孩子跟自己比,孩子跟其他人比。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没有缺点的,家长总是提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家长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会让孩子不自信。  家长总是唠叨你动作快一点,不要慢吞吞,不要磨蹭,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当中就会形成这样一个意向,我是一个动作慢吞吞是一个做事爱拖拉的孩子,那么当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他会给自己一个定位,他会表现的很胆怯,不敢举手发言,不敢表现自己,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别人优秀。家长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家长在说孩子的缺点的时候,心都是好的,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内心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  网友瑞星妈妈:  父母总是唠叨孩子的缺点,对孩子肯定会有影响。造成的影响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让孩子不自信。经常唠叨孩子的缺点,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有那么差劲。遇到该表现自己的时候,就想着爸爸妈妈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敢大胆的展现才华。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幼儿园的老师说,谁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孩子,往前走三步,结果很多小朋友都往前走了三步,其中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站在原地不动,老师走过去问:“你为什么不往前走三步呢?”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皮卡皮卡皮卡丘)
(乌拉乌拉)
(就是不吃葱)
第三方登录:父母太唠叨要怎么相处?
责任编辑人:王天祥 PX035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唠叨可不是爱,很可能是“害”----父母必知的心理学规律_博鸿教育_新浪博客
唠叨可不是爱,很可能是“害”----父母必知的心理学规律
(无论是游学还是留学,关注我们好处多多欧~)&
丨来源:育乐萌&&公众号
小姨的孩子今年升高三,前阵子约我跟老妈一起吃饭,顺便取经。虽说十几年前的高考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其实自己一直对考试成绩不很满意,总后悔自己当时不够努力。老妈就顺势补刀说了我高考前不好好复习总看电视的事情,不说还好,一说我就来气“本来我只想看完新闻就回房间学习的,结果你一直在旁边唠叨个不停,我反而只能故意坐在电视机前和你赌气。”
结果呢,自然是我和老妈都输了。
直到最近看到了心理学书籍中对“超限效应”的描述,才真正能弄懂当初的那个叛逆的自己。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反而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而且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同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而有时,就算孩子没有犯错,家长出于关心也会对孩子不停地反复叮嘱,比如“降温了要多穿衣服”、“下雨了要带伞”....父母的出发点当然是爱和关怀,可很多中国父母似乎除了反复的叮嘱之外也无法找出更好的表达方式,于是就会出现“好啦,我知道了”、“妈,你烦不烦呀”或是直接对父母的关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其实在教育婴儿阶段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孩子记忆力不足和大脑的高速发展,以及大量信息的涌入,许多信息容易被遗忘。所以,多对孩子进行重复是很有价值的,许多父母也都能很有耐心的做“婆婆妈妈”的事情。可当孩子进入幼儿期,已经出现自我意识后,再这样做就不恰当了。实际上,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重复和效果的关系就已成变成了倒U型曲线。也就是说重复越多,效果越差。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或是劝告不能超过限度,应该对孩子尽量做到“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能简单地重复,而是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从而产生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身为父母,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不足却很少关注。建议大家先从注意自身的言行开始,避免成为孩子眼中唠叨的家长,从而更有效的与孩子沟通。
鍗氶缚鏁欒偛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893,71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成长的烦恼】面对父母的唠叨和叮嘱怎么办?
小勇说自己读初中二年级,每天在家吃饭就得和妹妹一起接受爸妈的洗脑。爸爸妈妈会说:“你们现在多吃点,以后我们老了,你们有什么好吃的也别忘了我们。”或者说:“等你们长大了我们都要靠你们呢。”等等类似的话。
自己和妹妹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心里也不胜其烦,可是又不能反驳。唉,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尽头?
原来小勇的烦恼是来自父母的唠叨和叮嘱。其实很多父母都有爱唠叨的习惯。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和父母沟通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文清老师是怎么建议的。
文清老师说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成长导师,来自南京12355的文清。小勇你知道吗?你们家里吃的不是饭,吃的是一种恶劣的心境,妈妈说这种话的时候是无意的,也许她是好心的,只是想要你们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然而后面的那句话暴露了她心里的一种担忧和焦虑。
你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经年累月的听这种话,难道除了反感以外就没有反思吗?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是需要关心的,也许你和妹妹可以在晚饭的时候跟爸爸妈妈说一些甜言蜜语,和爸爸妈妈说你们白天那么辛苦的工作,你们也应该多吃点。
如果你们先说出这种话,那妈妈她会有什么感想呢?她还会再用说了千万遍的话来唠叨吗?我们的父母经过一天辛勤的劳动在晚上一家团圆的时候,也是最幸福的时候。他们关怀着儿女们,同时他们也需要得到儿女们的关怀。我们关心的话语和关怀的态度,就是给父母最大的温暖。
我也觉得小勇和爸妈通过沟通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不过真的像爸妈说的那样,他们抚养兄妹俩也非常不容易,小勇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和妹妹一起好好孝顺爸爸妈妈哦。
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心理困惑,想和文清老师面对面沟通,请拨打025-12355进行预约哦~
PS:南京青少年综合事务中心会定期举办青少年相关的心理、阅读、成长等活动,如需了解,可拨打025-12355进行咨询。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总是在家里唠叨媳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