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做律师几年能达到年薪百万是什么水平,哪种类型律师更易达到年薪百万是什么水平,涉外还是金融类?

  作为一名律师,向“qian”看并不可耻,并且理所当然。我们辛辛苦苦读书、勤勤恳恳工作,并不只是为了拯救世界,也为了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只是并不是每个律师都拥有百万年薪,当一个百万律师也成了大多数人的目标。辣么,当一个年薪百万的律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前老板,风一样的女子,三十出头,准备升合伙人。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左右,十二点多还在群里讨论,早上七点催文件。

  不是出差就是在陆家嘴的各种地方喝茶见客户。

  每周见她两次,一次询问每个人手上的项目情况,另一次请我们吃大餐。吃饭的时候会有客户打电话来,然后就得接半小时。

  每次见她都是活力四射走路带风,真不知道她脑子怎么能长时间保持高速运转。

  待人真的非常有礼貌。

  对了,从没见她背过同一个Gucci包。

  百万远不够她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人真扛不住。

  要维持自己的团队,要拓展案源、稳定客户,压力更大,生活质量下降

  说实话并没有太多的不同,100不是分界点,北上广的话,500是比较明显的瓶颈,多数律师很难持续性的保持500以上,一旦进入500+,确实会有大不同,不过也会有新的烦恼。

  我爸是一家律所的合伙人,闲起来可以天天在家玩游戏,但只要一个电话马上就出门,常常半夜才回来,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一天时间熬夜突击第二天去给客户打肿脸充胖子。年轻时为拓展业务常常喝酒,到了中年最懊恼的是“今年又有一百多万的账收不回来”,顾问单位太坑爹,不守信用拖欠顾问费,然而第二年还得陪着笑脸做下去。当律师二十年,看尽人间冷暖,见过毒贩向父母磕头认罪,也见过杀人犯无脸见妻儿。律师的内心也阴暗。做民案太烦,做刑案怕被抓,做顾问像个要账的,在老板面前也得是一个陪笑的角儿。心疼…

  加不完的班,看不完的书。

  希望以后有机会回答

  在一线城市,年收百万不算什么,普通律师而已,在二三线城市可能排中上(视经济发达程度而定),但此时你应该接触到不少高端客户,有更高的视野,你会意识到你的收入并不足以让你沾沾自喜。

  10月1日更新:提供个参考数据,“2013年全国平均律师的人均创收是200,000元,其中同年北京平均律师人均创收是410,000元,而中国30强律所在2014年律师的人均创收则是833,000元。”

  我擦,我们这里这几个合伙人都能上百万,每天就那么回事。

  占个位置,等通货膨胀够了再来答。

  不是人干的活。哦,我现在不是律师了,在银行,发现银行也不是人干的。

  给别人打工年薪百万都不是干人干的活。

  我爸是个大事务所的合伙人

  他去学校看我只因为

  他的犯人在学校边上的看守所

  去越南吧,日收入百万。

  看着所里很多合伙人,大约是资源整合很好,人情世故会处理,能驾驭当事人,但是也是真忙,离婚率小高,目标更远。希望30岁的自己也能有此成就。

  总而言之,百万律师们的生活一个字即可概括,那便是“忙”!忙着拓展案源、稳定客户、巩固人脉、维护团队等......就像上文中候小姐所说,忙到停不下来。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律师们的忙,便是将那光阴换成了金钱,做的是有用功。小编希望大家也能忙起来,忙成一个百万+律师~

  本文为原创,转载或有任何问题、意见,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宏景USBAR”并留言。

您的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请使用高级浏览器,谢谢

年薪百万,为什么国外牙医社会地位和律师一样高,原来如此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全文共 2433 字,阅读时间预计 6 分钟。

有人直播可以月入十万,有人拆迁可获百万巨款,有人炒房也能一夜暴富,而很多人天天拼命加班却也不过月薪几千......

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不平衡?究竟是什么让这一切如此荒诞?

归根到底,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最终落在什么档次。

而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

1 卖信息,2 卖钱,3 卖他人的注意力,4 卖自己的时间

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

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来钱。

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A地买,B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

就我观察,许多高级打工者,因为最初没本金,只能从底层打工干起,但一旦做到高阶,掌握大量信息资源之后,几乎都会从做业务切换到做信息掮客,Rainmaker,靠撮合行业内的交易来赚钱了。

这种撮合交易只需要牵线搭桥,连本金都不需要,只要做成一单,一年里剩下的日子就可以歇着了,这种钱赚起来,可比自己亲力亲为,当老黄牛要划算的多。

垄断了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体系中拥有最大的议价权,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干,光靠制定游戏规就能赚钱。

我身边一位资管公司的小头目,团队10个人,2015年项目分成1000万,自己一个人拿走850万,手下9个人分剩下150万,活都是手下干的,自己轻轻松松。手下那些人因为处在信息链的下游,所以汤是有的,肉是没的。

更low一点的例子有吗?也有,就是经常被白领们嘲笑的房地产中介。

尽管这十几年来穿着廉价西装的中介们一直被认为和洗剪吹是一个档次的,但这波房地产交易大潮确实让这个行业赚的盆满钵满,许多屌丝因此逆袭成功。

话说现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个不是千万元起跳,这其中的中介费按2%算就是20万,一年只要能做成几单,性价比远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领们。

而与此对比,现在一个新三板公司上板前的法律审核,律所收费也就区区15万,律师收了钱还要承担法律意见书的责任。而房产中介根本没啥责任,既不需要文凭,也没见他们做太多事情,十几万、几十万的中介费轻松入袋。

赚卖信息的钱,天生就要要比和赚卖时间的钱容易些。除了商业掮客,还有权力掮客,更加无本万利。

最轻松的,是用钱来赚钱

房产增值、房租、利息、股权收益这些都算靠钱赚钱。

年薪几十万,不如拆迁户。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就只有房产增值。什么都不如买房是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共识。但很多人没有再往深去想?为什么啥都不如买房呢?

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

阶层固化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资本回报率开始高于劳动回报率: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

你们看那些投行精英,一堆又一堆sellside的人以跳去buyside为上岸目标,体现的也是劳动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差异。

现在只有极个别的行业(如),其劳动回报率的增速才有可能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增速,所以这其实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的标尺。

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想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

这,就是是靠钱赚钱的魔力。

当靠钱赚钱和前面说的信息垄断相结合时,威力就更大,有人在国内某景点外承包了一个庙,稍作装修,一年的纯收益是400万,接下去躺着数钱就好。

性价比最高的,靠卖他人的注意力赚钱

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其商业模式可以用一句非常久远的大忽悠话来概括:“全中国只要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这句话大概20年前就有了,在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美国投资者,后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胡扯。

现在20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在边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支付给上海写字楼里的某个人,这句骗了20年的大忽悠话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注意力经济这个东西的规模其实很好计算,假设一个人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外,还有4小时闲暇时间,那么注意力生意就是在抢这四个小时。

而一个人愿意为闲暇时间支付的开销是固定的,那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平均每分钟的注意力停留时间值多少钱,再乘以关注数,papi酱之类的网络红人就可以开始定价叫售了。

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在卖注意力这个行当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来钱,无本万利,玩的就是群聚效应和屌丝经济。这些新经济的现状有时会让许多传统的,循规蹈矩好好读书上班的人心里不平衡。

就比如说网络直播,我知道在比如陌陌直播这类的平台上,一个脸蛋还不错的漂亮姑娘月入十万不是问题,凭的是什么?

男屌丝够多,男屌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

第一个条件以前一直有,第二个条件最近几年才达成,所以对于这些姑娘来说,这个以前自己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神奇的时代就这样来到了。

(玩陌陌的人都知道,这个星光值100就等于一元人民币,赚了多少一眼就能看出来)

网络直播为屌丝提供了以最小成本获取和美女互动的虚拟体验的可能,你并不能说这没有意义。

最不划算的,是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

我本身也是专业人士,所以很理解那些靠卖时间的人的困惑。

普通人感冒了去医院,几十块钱诊疗费,必须要有本科以上,考取医师资格,实习1-3年,取得医生资质的人才能开单。但老百姓一辈子90%的收入买个房子,就一群洗剪吹中介在操作然后凭空收十几万。

普通女孩子从小刻苦念书,工作后披星戴月,加班加到颈椎出问题也不过就那么一个月几千一万的,网红直播们撒撒娇,唱支歌就一年上百万的入账。

这样想想,确实很难让循规蹈矩一辈子的人接受。

卖时间的钱赚的最为辛苦,是因为同质化竞争者以十亿计,卖时间的人面对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在食物链的最下游任人宰割。

这当中聪明一点的人,靠逼着自己念书、进修、升职来增加劳动效率,能多赚那么一点。而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持提升劳动效率的人,就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

凌晨3点就起来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天亮的职场精英并没有质的分别——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劳动时间长短挂钩。

想要跳出卖时间的泥潭,关键的关键,是降低劳动边际成本,或者寻找能降低劳动边际成本的领域。

有人曾经讨论为什么顶级的对冲基金比起顶级的投行业务,赚取的财富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恐怕也正因为如此——资金管理规模增加10倍等于收入增加10倍,工作时间并不呈线性地也增加10倍,可能只需要多花一倍,甚至和原来差不多。而那些收入增加10倍,工作量也跟着增加10倍的人,就只能在继续依赖卖时间。

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意味着靠卖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薪百万是什么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