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上市回购股票最新消息 美的集团上市回购回购股票有什么后果

【简讯】杜坤维:40亿元回购缘何不能阻止美的集团股价下挫。
  .价.值.中.国.网扫码享特权
立返现金红包 更有每日抽奖
赢各种好礼
在公众号内下单
购买790元商虎通尝鲜版可返现金红包58元
购买2588元商虎通钜惠版可返现金红包88元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美的集团回购股票是饮鸩止渴
来源 : 北京商报
&  美的集团回购股票是饮鸩止渴
  来源:北京商报
  周科竞
  美的集团公告称要回购不少于8000万股股票,而公司股票当前股价在46元附近,一季报对应的每股净资产约为12.03元,本栏认为,如果回购成功,美的集团每股净资产将会大幅下降,对长期股东价值不利,属于饮鸩止渴行为。
  交易行情显示,6月13日-7月4日期间,美的集团股价区间跌幅超过20%,而此时美的集团推出40亿元的大手笔回购方案,拟按照不超过50元/股的价格回购不少于8000万股公司股票,很明显有维护公司股价稳定的意图。
  如果按照46元买入8000万股计算,美的集团完成回购需要资金约36.8亿元现金。
  假设回购成功,美的集团的最新净资产值将由一季报的792.26亿元下降至755.46亿元(不考虑3月31日以后股权激励和增发法人股上市等因素的影响,下同),总股本将由65.7454亿股下降至64.9454亿股,每股净资产将由12.03元下降至11.63元。
  由此可见,由于目前美的集团股价较高,且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大幅低于公司股价,因而美的集团在今后回购的股份数量越多,对于股东净值的影响越不利。这也是本栏认为美的集团回购股票是饮鸩止渴的主要理由。
  那么为什么投资者乐于看到美的集团回购股份?一方面是从短期而言,40亿元的巨额回购方案对于美的集团的股价确实有提振的效果。比如,在7月5日大盘弱势的情形下,美的集团收盘依然能够逆势上涨2.08%。另一方面,美的集团回购股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比现金分红对投资者更有利。假如美的集团不是回购股份,而是把这36.8亿元现金进行现金分红,然后投资者再把分红所得款项用于购买美的集团股票,这样从逻辑上讲和美的集团回购股份效果相同,区别在于回购股份避免了投资者缴纳红利税。
  实际上,在本栏看来,美的集团根本不需要回购股票维护股价,因为目前来看,美的集团的利润和成长性较好,这种典型绩优股的股价自然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而也就有了支撑。即便是受到大盘拖累出现非理性下跌,也会在大盘稳定后快速实现估值的合理回归。
  此外,从长期来看,美的集团的股价仍然处于相对高位区间,属于高价范畴。与那些跌得&惨不忍睹&的个股相比,美的集团依然是很多投资者的宠儿,如果美的集团都需要回购股份维护股价,那么那些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值的钢铁、银行股票,是不是更需要回购股票呢?例如河钢股份(2.810, 0.00, 0.00%),每股净资产高达4.25元,但股价却只有2.81元,如果它能斥巨资回购股票,才真是特大的利好。
&  南北露露纠纷升级
  魏婕,孙吉正
  &汕头南方露露公司生产的露露牌产品为侵权产品&&公司已经委托律师团队与苏宁、京东、淘宝联系,要求下架汕头方侵权产品。&近日,承德露露(000848.SZ)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除了线上平台的维权之外,线下的诉讼进程也有进展。5月22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宣布受理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诉汕头高新区露露南方有限公司、北京荣诚文华超市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后,最新消息称被告汕头露露提起的管辖权异议已被法院驳回,具体开庭时间未定。品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华分析称,管辖权异议只是这次商标战的前奏,目前还没进入实质审理阶段。让这起商标案备受瞩目的,是承德露露向汕头露露提出的近9000万元高额索赔。有律师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了解到,如此高的赔偿额在过去五年的个案中都实属罕见。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检索发现,承德露露与汕头露露的诉讼除了上述的商标侵权诉讼外,更早的一起发生在2017年9月,承德露露公司起诉汕头露露公司及北京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建国路分店侵害其专利权,要求两公司赔偿其300余万元。然而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承德露露的这三件专利全部无效。王金华表示,专利被宣告无效对承德露露不利,很有可能使得承德露露的专利侵权诉讼被法院驳回,导致诉讼失败。目前两起诉讼的审理程序都未完结,但是可以预期,承德露露与汕头露露的一系列知识产权纠纷还将经历漫长的诉讼周期。
  南北商标之争
  &借助&露露&商标知名度,汕头露露公司抢占了承德露露公司高达15%~20%的市场份额,给承德露露公司的市场及商誉均造成负面影响。&在谈及案件的缘起时,承德露露董事会秘书王新国这样说道。
  2018年2月,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重大诉讼公告,称汕头高新区露露南方有限公司未经公司许可,擅自将承德露露的&露露&图形商标用于其生产制造的杏仁露包装上,侵犯了公司的商标权,因此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记者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官网上查询发现,该图形商标的申请人为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不是共有商标。
  北京国谦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张永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有权,该权利具有排他性。
  日,承德露露发表声明称,&自日起,我司已停止与汕头露露公司的委托加工关系。自该日起,汕头露露公司生产的露露杏仁露产品(包括铁罐产品和全部利乐包装产品)侵犯我司商标权、专利权及知名商品包装、装潢等权利,属侵权产品。&
  张永升表示,汕头露露如果在双方合作结束之后,仍然继续使用&露露&商标,就侵犯了承德露露的商标权和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权益。
  对于9000万元的高额索赔,承德露露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承德露露律师团已分成五组,分别在公证员的陪同下前往西北、华北、华南、华东、中原五大地区,成功调取了汕头方的侵权资料做证据保全,并计算出了汕头方2011年至2016年净利润,再加上相关公证费用等合理开支,最后得出了9000万元的赔偿金额。&
  在张永生看来,承德露露公司要求汕头露露赔偿9000万元的数额虽然巨大,极为罕见,但如果确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汕头露露公司因侵权获得了如此高的利益,理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承德露露与汕头露露的商标争议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承德露露负责运营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霖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露露集团)之前是承德露露公司的控股股东,1995年为了开拓南方杏仁露市场,霖霖集团与香港飞达合资成立南方汕头露露,汕头露露因此获得了露露商标的使用权。2006年,承德露露以3.01亿元的价格买断了原露露集团持有的商标、专利域名及条形码等无形资产,并于日完成了&露露&商标等相关全部无形资产的变更过户登记手续,成为了&露露&商标等相关全部无形资产的合法持有人。
  但是在2007年,时任原露露集团和承德露露公司两个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王宝林分别代表两家公司签订了《企业名称许可协议》和《商标使用许可协议》,将露露商标又授权给了原露露集团,商标使用期限为十年。2011年,承德露露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决上述两份协议无效且立即终止履行。之后,承德市双桥法院一审判决上述两份协议无效。2012年,承德中院给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但是这一终审判决并没有让汕头露露退出市场。记者调查发现,无锡卜蜂莲花、欧尚等都在销售汕头露露。品牌专家于润洁表示,承德露露的原母公司露露集团盲目授权,导致市场上山寨及侵权露露横行。归根结底,是因为国企的制度设置,导致品牌经营权人脱离了品牌所有权人的监管,给了经营权人擅自进行品牌授权的机会。王金华分析称,汕头露露并不是和承德露露没有任何关系,二者之前有过合作,只不过可能后来合作产生了分歧,合作结束后,南方露露再使用商标就涉及侵权了。
  记者就商标纠纷一事给汕头露露官网上的两个邮箱发去了采访函,并持续拨打该公司的座机,但截至发稿未得到汕头露露方面的任何回应。
  薄弱的南方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承德露露在杏仁露市场的占有率约为90%,重点销售区域为河北、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上述承德露露运营部员工告诉记者,因为线下主要销售区域都在北方,南方很少见到正品承德露露,让汕头露露钻了空子。而承德露露之所以迟迟没有进军南方市场,他个人认为,原因在于杏仁露是一个小众市场产品,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接受这一味道。他曾听湖南和湖北的消费者说,杏仁露有一种油漆味,但其实所谓的&油漆味&就是杏仁本身的味道。
  在快营销专家孙巍看来,因为原料的问题,杏仁露饮料的消费习惯多集中于北方市场,加之承德露露长期在广告中宣传&冬天要喝热的露露&,更强化了杏仁露的消费季节主要是天凉之季这一认知,而对于南方地区的消费者而言,这一宣传语很难引发他们的共鸣。
  由于南方地区的消费者很难在线下门店里买到承德杏仁露,线上渠道就成了一些南方消费者购买杏仁露的唯一途径。然而,从南方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天猫、京东上露露旗舰店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经常会出现缺货的状态。
  截至目前,露露在京东和天猫上的旗舰店都是无法下单状态,店铺的公告称,&因系统升级,旗舰店暂停销售。&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从6月23日晚上10点开始,露露在电商渠道就暂停销售了,由于这是公司层面临时决定的,具体原因及恢复时间尚不清楚。
  在被问及京东上汕头露露的问题时,该客服人员称,汕头露露和承德露露完全没有关系,配方和口感都不一样,由于京东上面的汕头露露是京东自营的,也就是京东自己从汕头露露处采购的,承德露露无法直接和京东交涉,只有公司层面阻止汕头露露不再使用承德露露的商标,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王金华律师表示,有的侵权案中平台方也会有责任,但由于现在对于此案了解的信息有限,平台方的责任还不好判断。
中国经营报:
&  丹东调控的教训:&蒜你狠&式炒概念下,跑的慢的人都成韭菜了
  来源:壹书生说房
  文|叶书利
  意料之中的调控来了:14日朝鲜边上的丹东楼市发布两年限售式调控。
  对于丹东楼市,在壹书生(环京置业首席社群:公众号&壹书生说房&微信ID:yishusheng-fang)看来,值得注意下述几点教训:
  A,&蒜你狠&式概念炒作已在楼市广泛复制。
  曾几何时,因为货币超发下资金无处可去,于是市场上的游资开始轮番炒作相关概念,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等接力不断。
  自从调控后,导致楼市中的价值高地,如一线城市、环一线及强二线被按住后,市场上无处可去的游资,开始在楼市复制&蒜你狠&式的概念炒作:从唐山、秦皇岛、海南,直到现在的丹东等。
  &蒜你狠&炒概念式炒作的手法如下:找一个有炒作概念,且过去数年未涨的城市,然后集中一些资金,联手当地政府、开发商及中介、媒体,以一个概念快速炒作,当大量小白们冲进去把当地房价炒高后,坐庄的人顺手抛房走人,留下大量的小白式跟随者做韭菜。
  唐山便是一个缩影:近期壹书生一个投资了唐山的朋友,在已认识到自己的韭菜身份后准备卖房,其在曹妃甸的房子在一个月内接连降价三次,降价幅度达20万,不但未卖出去,更令其感到后怕的是,根本没有意向买方打电话询价。
  近期中国证券报发了一个炒房的爆文《一个炒房者自述:我是怎么在9个月把房价炒高两三倍的?》,该文详述了炒房团联手当地中介、开发商及当地政府,是如何把一个小城的房价迅速炒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的&蒜你狠&,一些短炒短进的人,也有发财者,但跑的慢的跟随者最后都成了&蒜你惨&。今天在楼市中的&蒜你狠&,大量的小白式跟随者也必会变身成被待割的韭菜:高位站岗。
  B,炒概念式炒房下,大量的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价走向与城市价值基本面背向而行。
  以丹东为例,在房价被&蒜你狠&式炒作之下,丹东的人口却在持续下降中:2017年年末的丹东总人口为235.2万人,人口增长率是-0.26&。实际上,从2010年到2016年,丹东人口持续减少,流失了28%。与人口流失相比,更为严重的是丹东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老龄化态势。截至2016年底,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超过20%,高于全国16.7%的平均水平。
  与人口增长呈现负增长类似的是,丹东近年的GDP增长率一直在辽宁全省的倒数中徘徊。
  丹东房价的暴涨是时下中国广大非环一线三四五线城市炒概念式炒房的缩影:人口增长与GDP增长皆面临下滑压力下,房价却上涨中,这是扭曲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C,时下中国楼市的去库存战略,既未去了库存,反而助推了房价泡沫。
  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国楼市主基调为去库存后,去库存的路径及逻辑如下:
  去库存的路径如下:
  第一,为了三四五线去库存,2016年初通过降税、钱钞等方面先激活强二线、一线城市及政策重点区的环京的房价,以调动市场抢房的情绪;
  第二,待强二线、一线城市及政策重点区的环京的抢房情绪调动至高潮迭起时,调控来了。目的意在通过调控将强二线、一线城市及政策重点区的环京楼市强压住,以便将已被调动起来的抢房情绪强行向下挤压。
  第三,为了去库存,除了调动热点城市房价外,一线城市还通过控制土地供应及人口规模,从而强行将大量需求挤向三四五线去库存城市;
  第四,2017年春节后,鉴于龙头的一线城市及环京楼市不太听话,楼市热度再起,于是调控来了,同时伴随口号房住不炒。再一起将刚回笼的需求再次向下挤。
  第五,三四五线去库存城市,为了配合&只有涨价才能去库存&的中国人特点,除了涨价去库存外,还有意控制土地供应以减少供应量、通过棚户区货币化改造以人为制造需求,因此供应减少,需求增加之下,强行通过行政力量使市场的供求关系弄紧张,以推动当地去库存。于是调控后,大量非环一线的不知名三四线城市开始轮番领涨。
  第六,经过2017年的去库存,广大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已接近尾声,2018年全国两会提出县城去库存,去库存进一步向下挤。
  如此操作之下,本来去库存的广大三四五线城市,不但未减少,反而增加了库存,因为原有的楼市库存只是从开发商手上转到了个人买家手上,此外,在开发商手上的房卖出去后,当地政府通过卖地,又增加了一批新库存。因此最后的结果是,当地的库存反而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开心的是卖地的当地政府,其次是开发商与炒一把概念就走的炒房团,最倒霉的人是跟随而进的小白式外地投资客,最后成了接盘侠。
  D,去年雄安后,现在购房应追跌,追涨已成最大的风险操作行为。
  在此前的文章《时下的洼地在哪?已跌过且具有人口流入趋势的城市里!》中已警告过,去年雄安后,在房住不炒之下,房价爆炒地,必会引来更重磅的楼市压制政策,以稳楼市。
  且综观去年317调控以来的逻辑,可以看出,这一轮调控政策就是舞龙式调控,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会跌一遍,很难有遗漏者:最有价值的城市,最先涨,也最先调控,且调控得更凶,因此也最先跌。相反,越没价值的城市,越后涨,越后调控,因此楼市下跌的时间也越往后延,但中长期来看,会跌得最凶,且跌的时间最长。
  切记,调控至今,别再追涨了,别再追概念了,是时候回到价值投资的轨道上来了:已跌过且具有人口流入趋势的城市,才是时下楼市投资中真正的洼地所在。
壹书生说房:
&  商业银行社区支行怎么了 京沪粤半年已关停67家支行
  本报见习记者 刘 萌
  在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某小区附近,曾经的3家社区支行,现在分别变成了幼儿园、便利店和小饭店。这或许是社区支行萎缩近况的一个缩影。
  从2013年6月份算起,社区支行在我国已经走过了5年的历程。与2013年和2014年的&火热&状态相比,这两年社区支行逐渐&低调&,新增网点增速减缓。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门庭冷落、网点关停成了现今社区支行比较普遍的现象。据统计,从今年年初至6月25日,京沪以及广东地区(包含深圳地区)共有67家社区支行获得了终止营业的批复。
  全国多地关停社区支行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从今年年初至6月25日,监管部门批复同意了北京地区22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其中,6月份&关店&的社区支行数量达到10家。
  无独有偶,在广东(包含深圳)、上海也存在类似情况,社区银行集体终止营业。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广东银监局共批复了25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的请示;深圳银监局共批复了17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的请示;上海银监局共批复了3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的请示。
  从同期来看,今年虽然也有新的社区支行获批开业,但开业数量远不及关停数量。
  《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共设立社区网点8435个;其中,小微网点937个,满足了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多重需求。
  然而,从2016年起,社区支行发展势头明显减缓,到2017年年末,关停的社区支行逐渐增多,不少还在营业的社区支行也纷纷缩短或变更了营业时间。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上市银行2017年年报发现,只有少数几家银行披露了和社区网点相关的数据。其中,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持有牌照的社区支行为1622家,较前一年末减少72家,社区网点金融资产余额达2180.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7.01亿元,社区网点客户数达578.88万户,比上年末新增116.82万户。兴业银行的持牌社区支行为981家,华夏银行的社区、小微支行营业网点总数达到211家。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繁华地段,《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地图搜索了方圆3公里内的所有社区支行,逐一进行了走访调查。地图上显示的6家社区支行网点中只有3家还在正常营业,另有1家已经没有了工作人员,但是ATM机器还可以正常使用。其余2家社区网点虽然门牌还在,但是柜台和ATM机器已经搬走。《证券日报》记者询问附近商户了解到,这2家网点其中1家在春节后歇业,1家在今年4月初歇业。
  为了了解这2家关停网点的状况,《证券日报》记者对附近相应银行的分行网点进行了咨询。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关闭的这家社区支行网点搬迁到了通州区。&另一家总部设在南方的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关门,不再营业了。听说去年就想撤销,但是房租没到期才等到了春节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3家正常营业的社区支行中,有1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这个网点可能到年底就撤店了,没什么人来,但是由于房租合同还没到期就没有关门,估计合同一到期,也就不在这里了。目前这个网点并没有任何正式员工,我们都是附近分行派来轮岗的,每个小组来一天。&
  关于社区支行没有固定员工的情况,在其他社区网点也得到了证实。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过程中,有社区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其所在的社区支行没有固定员工,员工均实行轮岗制,她本人也是近日刚从附近的支行调过来的。
  社区支行门庭冷落
  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多家社区支行网点,门庭冷落是普遍的景象。在某家社区网点,《证券日报》记者等待了半小时,仅有1个顾客进入,而且只是使用自助取款机取钱。
  在另一家社区网点,同样也是人气冷清,工作人员仅有1人,半个小时也不见其他顾客。当《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想购买理财产品时,工作人员却表示,&负责风险评估的同事不在,您暂时买不了理财产品,如果着急可以去附近的支行网点。&
  事实上,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社区支行的定位确实有些尴尬。论功能的完善程度,社区支行比不上传统物理网点;论便捷程度,社区支行几乎能被电子银行完全替代。
  多家社区支行网点的工作人员都坦言,&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很闲,之前针对社区支行客户推出了特供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出同类产品不少,有不少客户前来咨询,热闹了一阵子。但是现在&社区专享&产品也没有任何优势了,大家不会特意来咨询购买。随着各家银行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购买理财产品、缴纳水电费等社区支行曾经的核心业务,其实根本不需要到社区支行办理,直接在手机银行或者网银就可以完成,因此来社区支行的顾客就更少了。&
  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在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某小区附近的居民也向《证券日报》记者抱怨多家社区支行工作人员的随意性。一位居住附近的老人表示,&家门口的社区支行写着周一到周四、周日每天营业时间10:00-19:00,但是他们经常周一不开门,或者下午5点直接关门了。&
  还有附近居民表示,以前一个小区有3家社区支行,现在变成了幼儿园、便利店和小饭店。
  业内人士表示,社区支行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但是,租金、人工成本、装修、水电和设备维护等各种费用在内,只是局限于银行传统业务的,尤其是社区支行的传统业务,盈利可能性较小。同时,随着移动支付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快速崛起,不少社区支行逐渐沦为自助机功能。
&  【中国鞋网-市场资讯】年初财报季到来。2月26日江南布衣的财报振奋人心,业绩、口碑和调性多面开花,半年净赚3亿多,会员贡献收入67%。
  但曾经的青春服饰带头大哥&&美特斯邦威成绩就不太乐观了。美邦2月27日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下滑,尤其是后者,同比上年同期下降945.81%,净亏3.06亿元。
  森马则是有喜有忧。2017年年度业绩快报显示,营收120.28亿元,同比增长12.76%,而这也是其历史最好业绩。与此同时,全年利润总额同比下滑19.83%至15.04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21.63%。
  而不论是江南布衣,还是春节前夕和天猫一起去纽约时装周走秀的李宁品牌,以及从晋江诞生、如今成为国内运动品牌一哥的安踏,发展势头都很迅猛。
  李宁在潮爆时装周后,一件走秀卫衣已被炒至高价,股价更是一路攀升,五日连涨涨幅超过6%,市值多了30亿港元,成为国货崛起的代表。
  这两年,李宁持续改造公司模型,从传统的大批发模式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零售商业运营模式。李宁创始人李宁此前接受《天下网商》专访时曾表示,他理解的零售核心之一是预测,而电商可以通过与用户的紧密互动,捕捉潜在的消费数据。他还说,&规模营收是一方面,我还追求品牌竞争力。&
  而安踏也不出意外地保持领先优势。据其最新发布的全年业绩公告显示,收益及盈利均创新高,市值突破1000亿港币,位居全球行业的第三位。过去一年,它卖出了6000万双鞋,超过8000万件衣服,目前拥有10000家门店。
  安踏体育的主要财务数据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时尚、对服饰的理解,已经从单纯的休闲风,过渡到更多元化的体育运动时尚、个性化设计上了。一面,班尼路、以纯、唐狮等多个休闲品牌日渐消失,百丽退市,达芙妮颓势难免;另一面,运动时尚品牌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而这些品牌基本上还有一大特点&&与天猫共创新零售。要么升级品牌,要么等死森马将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1.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人员薪酬,以及电商业务发展导致费用增加较大;2. 半年以来公司加大了对加盟商的支持力度,以及过季存货的增加导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也相应增加。不过,好在电商业务及儿童业务的持续增长,仍然让森马的营业总收入保持正向增长。
  美邦同样面临加盟渠道经营管理的问题。因为该渠道调整滞后,加盟批发收入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导致总体业绩出现亏损。
  事实上,2016年度的美邦便已陷入利润下滑的亏损危机,全年利润总额为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过3615.9万元。这还是在美邦转让全资子公司,实现投资收益5.5亿元的情况之下。当时,这被业内解读为是&卖子自救&。
  不久前,美邦在品牌定位上的一个较大举动,为旗下的中高端品牌Me&City找到了国际超模刘雯作为代言人,以此提升品牌形象和国民度。相比之下,此前主品牌美特斯邦威的升级之路显得更为艰难,毕竟大众对于它已经有了很深的刻板印象。参考太平鸟,可是在品牌升级、营销运营上投入了巨大成本后,才最终成为年轻化转型成功样本的。
  安踏也曾一度被认为是&低颜值&的三四线品牌,无法改变街边店的形象,但它找准方向关注&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关注年轻消费者,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带动品牌升级。
  2017年,安踏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成立或加强了三大设计中心,从产品设计、面料选择及运动科技的应用都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在渠道上,安踏在进一步巩固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快速提升购物中心及百货商店的店铺占比。
  提前布局多品牌
  从2009年开始,安踏就没有停下多品牌矩阵布局的脚步。2017年,安踏又收购了香港著名童装品牌KINGKOW(小笑牛),开启儿童体育用品市场的多品牌战略。
  目前,安踏旗下已括安踏、安踏儿童、FILA(斐乐)、FILA KIDS、DESCENTE(迪桑特)、SPRANDI(斯潘迪)、KOLON SPORT(可隆)等众多品牌,覆盖专业体育到大众体育,从高端休闲到城市健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最早收购的FILA成为安踏收购品牌中最成功的案例。目前已有门店1086家,在2017年底还推出了FILA Fusion的新子品牌,吸引了广大关注潮牌的年轻消费者。迪桑特在成立第一年就进入了包括北京SKP、上海环贸广场等十几个顶级的商场和购物中心,现有门店64家;新品牌斯潘迪、可隆及小笑牛也成为多品牌矩阵当中的新增长点,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品牌重新定位已经开始。
  而在刚刚过去的&平昌冬奥会&上,中国健儿武大靖的夺冠也让安踏赚足眼球。2017年安踏推出了适合大众冰雪运动的滑雪装备,之后借助冬奥会开启系列营销,带入新的业务蓝海&白色冰雪运动&市场。
  向新零售转型
  2017年双11,安踏以近7亿元的销售成绩刷新了中国运动品牌的电商纪录,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位列天猫平台的行业第三名。电商不仅成为安踏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也引领了安踏在新零售领域关于人货场的新探索。
  这部分得益于安踏形成的一套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业务模式&,包括产品设计、采购及跨界合作等,而在线上业务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线下业务参与营销。同时,安踏进一步深化了&快反模式&,推出定制等产品,满足消费快速变化的需求。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运动用品行业,继续物色更多具增长潜力的国际高端体育用品品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安踏会推动整个集团多品牌实践新零售,在人货场等领域加快对消费升级趋势的把握。提升安踏于跑步、拳击、篮球、女子健身、综合训练及滑雪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服装业 安踏 李宁 发展
中国鞋网/亿邦动力网 :
Sonhoo (C)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的集团迈出实打实回购一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