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股票,只不过没来及,你想想看徐翔持有哪些股票什么人物

他是国内最厉害的股票炒手,从3万到数百亿的资本大鳄,无人超越|徐翔|股票|大鳄_新浪网
他是国内最厉害的股票炒手,从3万到数百亿的资本大鳄,无人超越
他是国内最厉害的股票炒手,从3万到数百亿的资本大鳄,无人超越
提起徐翔,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但对于A股1.2亿的股票投资者来说,徐翔的名字可以说是雷霆贯耳,无人不晓,高中辍学,17岁入市,凭借着自己的专注和勤奋,从最初的3万元的小资金,发展壮大成几百亿的投资大鳄,徐翔创造了A股无人逾越的高山,成就神话般的投资业绩,很多投资者都把徐翔奉为股神,认为他是能唯一超越巴菲特的传奇投资人才徐翔本身其貌不扬,长相普通,日常也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保持着神秘和低调,像一个隐士,这是牛逼人物共有的特征,毕竟高手在民间徐翔在股票投资上,以稳准狠出名,人送敢死队总舵主的江湖称号,可见徐帮主在江湖上至高的地位,刚开始的徐翔,也跟众多的股市新韭菜一样,抱着发财的美梦,初入股市,异常的兴奋和充满的希望,一番东碰西撞之后,本金亏的所剩无几,亏钱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亏钱那种痛苦的心情是最折磨人的很多人,在股票亏钱后,都是把原因归结于运气,归结大盘不好,不是认真反思,而是转移自己的痛苦,都说股民的记忆都跟鱼儿的记忆是一样的,记不过三秒钟,不长记性,就只能周而复始的亏钱,徐翔也很痛苦过,90年代的3万块钱,相当于现在的上百万,这要是亏光了,不是让家人喝西北风去吗异常痛苦的徐翔没有选择忘记,而是总结和反思,在那打趴下,就在那站起来,像个男人去战斗,徐翔对自己的投资过程进行复盘,统计出失败原因的特征,开始大量的研读国内外股票投资的经典著作,每天研究股票超过12个小时,付出就有回报,这句话还真不是骗人的,徐翔总结出自己的操作技巧,开始越战越勇,屡战屡胜,很快从一个只有3万元的小韭菜,成长为20亿身家的资本大鳄,在宁波,徐翔的身价只排在网易创始人丁磊之后,也是唯一一个靠股市投资而上榜的风云人物徐翔的座驾,价值600多万的劳斯莱斯古斯特,除此之外,还有阿斯顿马丁,12缸的奥迪A8L,Q7,都极尽奢华徐翔的经典之战,就是在对重庆啤酒股票的操作上,2011年重庆啤酒研制乙肝疫苗临床失败,前期公司的巨量投入都打了水漂,利空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持有重庆啤酒的小散们,惊慌失措,争先恐后的卖出,重庆啤酒直接走出11个一字跌停板,股价从巅峰的80多元,一下子跌倒零头20多元,小散们跳楼的心都有了这样的下楼梯的K线,一般的小散看着都心惊肉跳,怎么敢接这样的飞刀但是偏偏就有人接了,这个人就是徐翔,徐翔对重庆啤酒的公司状况认真研究后,认为企业的经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市场反应过度了,换句话说,这是个赚大钱的好机会,瞅准这个时机的徐翔,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20元的价格超低8000万,随后正如他所料,重庆啤酒一路反弹到40多元,不到一个月,徐翔就赚了1个亿,收益率百分之百,这一战,震惊A股市场,也让徐翔一战成名随后徐翔又四面出击,以押宝重组和参与企业定增的方式,投资恒星科技、康得新、莱宝高科等企业股票,不到一年的时间豪赚20亿最厉害的是,在2015年的牛市初端,徐翔管理的泽熙投资,就以一年230%的收益率,排名国内公私募基金之首,牛冠全球,太让同行羡慕嫉妒恨了在股票市场上,徐翔还是有比较好的操作口碑的,徐翔一贯的做法,喜欢涨停版出货,在拉一个涨停版后,往往后续会有好几个涨停版,熟悉徐翔操作手法的股民,追击买入后,也是赚的口袋满满,一些小股民,对徐翔的口碑评价都不错但是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2016年在股市大波动后,在大家亏的体无完肤之时,泽熙投资还大赚40%,真是不太懂政治,2017年徐翔被判处内幕交易罪,罚金110亿,刑期5年,一代投资高手,暂时陨落,徐翔被抓后,泽熙的业绩也是一塌糊涂,不过看徐翔被抓的表情,看似很淡定对此股民表示,下个5年出来就是牛市,110亿看来是不差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刚刚,一代“股神”徐翔被判刑5年6个月!他曾为炒股放弃高考,从3万炒到数百亿
“读懂财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1月23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徐翔、王巍、竺勇操纵证券市场案进行一审宣判,被告人徐翔、王巍、竺勇犯操纵证券市场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有期徒刑三年、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同时并处罚金。
至此,被视作一代“股神”的徐翔案,终于尘埃落定。但其案情的官方详细版,仍有待公布。关于徐翔,仍然是传说多过事实。
下面,我们综合了此前媒体关于徐翔的报道,试图给读者还原出一个真实的“股神”。但其中很多事情,仍然有待进一步证实。
上图:日上午,泽熙资本控制人徐翔被警方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控制,并从沈海高速公路杭州湾高速庵东出口附近带走。直到这个时候,徐翔的真容才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曝光。
私募大佬徐翔起底:17岁开始炒股,从3万到数百亿……
来源:华夏时报
坊间关于徐翔被查的传闻出现过多次,但最后都证明是谣言,徐翔家族的财富也愈加显得神秘。这些财富主要来源于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其间的斗智斗勇乃至尔虞我诈,绝非一般的产业经营可比,天然具有神秘与隐私色彩。
近段时间,徐翔家族和泽熙可谓风头正劲。
首先是6 月上旬,由宁波经信委下属的《甬商》杂志发布的“2015甬商百富榜”正式出炉,网易CEO丁磊以290亿元身家蝉联宁波首富。徐翔也首次出现在榜单里,以19.6亿元身家排名第44位,一下甩开宁波一半以上富豪。与其他以做实业为主的绝大多数家族不同,徐翔家族主要是靠资本运作登顶富豪榜,可谓鲜见。
其次,近期屡传徐翔被查,迫不得已,泽熙通过财联社辟谣。起因是6 月中下旬开始的这轮超乎想像的股市暴跌中,包括专业机构在内几乎无人幸免,泽熙投资旗下的诸多基金产品却继续演绎不败神话:一期基金产品净值更是逆势大涨31%,令外界不禁怀疑其持有空单。对此,泽熙通过财联社表示,到目前为止,泽熙旗下的所有产品都是股票型信托产品。没有涉及到股指期货,因此不具备做空机制。产品净值大涨,主要是由于在6月份看到市场风险,因此提早减仓,同时有重仓股复牌才导致产品净值大涨。“请大家理性判断,尊重常识,不要信谣传谣,更不要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据凤凰网报道,7月9日、10日,A股大幅反弹,徐翔又在反弹启动前精准抄底,跌停板扫货,不负“敢死队”之名。
17岁就炒股 英雄出少年
徐翔早在2003 年就在股票圈声名大噪, 而这一切主要缘于2003 年2 月15 日《中国证券报》头版的一篇报道。该文首次披露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存在“涨停板敢死队”,该涨停板敢死队的1 号人物徐翔自此进入公众视野。
说起来,徐翔的成长道路还真不同于常人。1993 年,17岁的小徐高中毕业,他没有像同龄人那样参加高考走进大学,而是怀揣父母给的3 万元现金入市,做起了职业股民。“我学习股票,看书,听券商培训,也看国外投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宏观经济也懂一点。”徐翔表示。
进入新世纪,随着沪深股市走熊,徐翔开始琢磨短线套利技术。这批人以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为核心,成员20 人左右,核心是徐翔、徐晓、张建斌等。徐翔对股市热点非常敏感,操盘风格彪悍,经常大进大出。选中股票后,他们集中资金将股价突然而迅速地拉到涨停,之后往往再拉升一到两个涨停板就大举出货。因为其操盘手法极为凶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决不恋战,因此,这些人被市场称为“涨停板敢死队”,徐翔在成名后更被媒体封为“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
抄在地板上 卖在半空中
作为总舵主,徐翔的投资眼光与操盘水准毋庸置疑。他的每次操作都十分灵活,其惯用的招数就是跟庄,而且每每都比庄做得更精准。比如,一般庄埋伏个大半年吃个50%,徐翔往往在庄家正式拉升开始后,在主升浪中赚取最大一截,比如短短两三个月吃进40% 后火速退出,重新寻找新的目标。
徐翔操作的原则是,一向跟着市场走。他从来不买创新高的股票,因为对他而言,这太不安全。他看好一只股票后,宁可买个地板价。但他的盘感出众,往往他买的时候就是爆发前夜,抛的时候也往往是近期最高点。这方面,抄底重庆啤酒可谓经典一役。
2011年年末,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揭盲数据失败,连续11个跌停,一向在其中抱团炒作的大成基金被深套。徐翔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伏击庄家的机会,于是在24元左右第一次抄底。二次揭盲失败后,市场一片哗然。重庆啤酒继续跌停之旅,在20元左右徐翔再次入场抄底买入3000万股。此后,重庆啤酒一路涨到40元,他在短短一个月内获利数亿元。
但徐翔毕竟不是神,有时难免失手。2012 年,徐翔及其团队,就曾折戟酒鬼酒,踏上“地雷”。当年11 月23 日,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此后酒鬼酒连拉5个跌停板。根据酒鬼酒当年三季报,泽熙一号持有300多万股酒鬼酒,成本应该在50元左右。5个跌停后,股价在30元左右,泽熙亏损6000万元左右。对此,徐翔说:“看错的时候、割肉的时候更多,是偷偷摸摸剁掉,及时止损。”
转型阳光私募 踩点定增概念
近年来,随着泽熙投资业绩的增长,徐翔的名气在资本圈内外也越来越大。也许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社会上对其投资的质疑也不时出现,最大的疑问是:泽熙投资的业绩到底来源于徐翔投资手段高明,还是有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之嫌,尤其是其投资风格从单纯的低买高卖转为积极参与定向增发之后。
2009 年,徐翔在上海成立泽熙投资,此时,其掌控的泽熙投资的家族特征开始凸显。工商数据显示,泽熙投资为典型的家族企业,其股东为徐翔与其父母——徐柏良、郑素贞。泽熙投资股东注册资本5000 元。其中,郑素贞、徐柏良两人的出资时间为2009 年12 月4 日,出资额分别为2760 万元和240 万元;徐翔的出资时间为日,出资额2000万元。备案信息还显示,徐翔是公司总经理,徐柏良是执行董事,应莹是监事。而该公司成立之初,郑素贞为法人代表,应莹则是徐翔的妻子。而泽熙系的其他公司,自然人股东都是徐翔的父母和妻子。
经过3 年的发展,到2012 年底时,泽熙的资金管理规模即突破100亿元,规模仅次当时排名第一的上海重阳投资。从正式披露的信息看,泽熙投资可谓是阳光私募中中长期投资业绩最优秀者之一。《甬商》梳理的信息显示,2014 年徐翔管理的4 只基金产品,均排名私募前十,其中冠军和亚军都是徐翔管理的产品。而他也对重组股情有独钟,2014 年他押宝东方锆业、吴通通讯、中青宝、鹏欣资源等股票。其中,对于有关涉嫌操纵东方锆业股价的传言,徐翔在接受采访时称,他管理着至少100 亿资金,东方锆业总投资额不过1000万,他怎么会为这点钱去冒险呢?
据不完全统计,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上述公司身影,除此之外,郑素贞也是流通股东中常客,而徐翔、郑素贞和应莹曾联袂出现在ST 长油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以此构成泽熙系。不仅如此,上海泽熙投资管理公司内部员工透露,华润深国投信托公司的多个产品也属泽熙系,如福麟1 号、龙信基金通1 号集合资金等。
围绕定向增发概念股,徐翔的基本操作手法是,定向增发消息公布前买入,等到有关公司高送转的消息出炉后立刻抛出。泽熙的员工也认为,徐翔的成功不是靠那些凶猛的股票,恒星科技、康得新、莱宝高科才是让徐翔赚了大钱的股票,持股时间不过一年左右。
泽熙投资大手笔参与定增,甚至引发证监会关注。日晚,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照例公布10 家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的反馈意见,其中徐翔之母郑素贞包揽大恒科技30 亿元定增预案格外吸引市场眼球。半年时间内,郑素贞豪掷62 亿元分别介入赤天化、文峰股份以及大恒科技3 家上市公司,30亿元认购资金哪里来? 证监会反馈意见提出,要求保荐机构和申请人律师核查,并就郑素贞是否具备认购能力等发表意见。
“泽熙系的资本运作路径已显现。”2015年7月,一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表示,泽熙系成立6年来,已经从快进快出的炒家、定增大王变成了谋求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资本大王。而另一位证券业同仁亦表示,在资本市场上获利颇丰之后,转向实业或许是泽熙系亦即徐翔家族资本运作的新方向。
“股市里只有不断进化,才能不被淘汰。”徐翔的这句话,或许是其投资生涯最贴切的写照。
延伸阅读:私募一哥泽熙徐翔教我们的七堂课
叶展,原泽熙投资总经理助理,现任齐鲁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助理,齐鲁星空、星汉等集合理财投资经理。
三年前,我加入了泽熙投资,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投资者。做职业投资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在股市中用眼光和头脑寻宝的游戏本身就足够让我痴迷,何况还有财富这个副产品。想到自己能近距离地观摩一名股市大作手的投资,确实令人兴奋。
泽熙的业绩已经不需要我再赘述了,这么多年来,它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市场的焦点,每年到年底盘点业绩的时候,排行榜上总少不了它的名字。掌门人徐翔被冠以“私募一哥”的称号,江湖上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关于他的传说,但是他总是保持神秘低调,不愿过多暴露在公众面前。
幸运的是,在三年的泽熙生涯里,我经常和徐翔在一起工作,尽管他不算健谈,但仍然让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在泽熙学到的7堂课。
第一课专注
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徐翔是一位非常专注的投资者,但到泽熙以后,他的专注程度仍然让我吓了一跳。
通常情况下,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一早,泽熙开始晨会,每位研究员汇报市场信息和公司情况,开盘后进入交易室,交易时间绝不离开盘面,中午一般与卖方研究员共进午餐,下午继续交易,收盘后又是一到两场路演,晚上复盘和研究股票。
他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小时,几乎没有娱乐和其他爱好,据我所知,这种习惯已经持续了20多年。毫无疑问,徐翔是我见过的最为勤奋和专注的投资人,没有之一。
相比起很多投资者,除了股票以外,还要关心足球,明星,旅游,高尔夫....。。徐翔可以算是股市里的苦行僧。
唯有无与伦比的专注,才有超乎寻常的回报,这是我学到的第一课。
现在,我也养成了盯盘的习惯,交易时间尽量不离开盘面,日复一日,市场的呼吸和节奏慢慢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记,直到形成交易直觉。
股市是一个胜者为王的丛林,充满了危险,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成为猎食的对象。
第一课:唯有专注,可以让人保持警惕。尽管过程会枯燥艰苦疲惫,但想要获胜,这是必不可少的代价。
第二课长期投资
很多经典书籍强调长期投资,认为这是战胜市场的重要武器。我也同意长期投资,不过,我眼中的长期投资概念可能有点与众不同。
泽熙素以凶猛彪悍的投资风格著称,经常参与大量的短线交易,市场甚至以“敢死队”名之。那么,泽熙到底是一个短期投资者还是长期投资者?
我认为是后者。
如果以持股周期衡量,泽熙的仓位中有大量快进快出的品种,并不符合一般意义上长期投资者的概念。但是,长期投资者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仅仅从持股周期上来衡量吗?
自从1993年入市,徐翔用20多年的时间在证券市场中搏杀,在实战中形成了快准狠的投资风格,并且一以贯之地坚持。这种坚持,才是长期投资者的根本特征。
投资之道,万千法门,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投资方法,并且长期坚持,才能在证券市场中存活。但是,很多投资人入市的动机,只是想短期捞一票,从未设定长期的投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跟风,赌博,这种短期心态,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我所管理的星空、星汉两只产品,有着些许泽熙的风格,换手率较高,持股周期平均是2周,但是,我一直建议我的客户,希望他们持有产品的周期能够至少在3年以上,因为我会持续地用我的方法,去为他们创造长期回报。
第二课:长期投资,不一定是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有多长,而是你给自己设定的投资生涯有多长。只有把投资当成终身事业来做,你的心态才会长期,行为才会理性,才不会为了追逐一时的利益去冒无谓的风险。
第三课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
到底绝对收益重要还是相对收益重要?见仁见智。但两者不可兼得是市场公认的真理:要想获得绝对收益,应当尽量回避风险;而要想战胜指数,又必须勇于承担风险。这本身就是悖论。
但在泽熙,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是放在一起的。泽熙的业绩最受人关注的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涨得快,长期远远战胜指数,第二是回撤小,即使在市场大幅下跌时,业绩也总能保持平稳。过去的5年中,净值回撤10%的次数只有3次。
如此锐不可当而又坚如磐石的业绩,着实让很多人大呼看不懂,其中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有必要稍微披露一下泽熙对研究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有三条:推荐的股票要能涨,最好马上涨;涨幅要高过沪深300指数;买入后不能下跌超过10%,否则无条件止损,不允许补仓。
这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考核办法确实残酷,许多研究员很久也适应不了,但这确实体现了泽熙的投资哲学,那就是以绝对收益为基础,以相对收益为目标,以严格止损为纪律。
要想达到泽熙的标准,既要对公司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以挑选标的,又要对市场情绪有敏感的体悟, 以寻找买卖点。
所以泽熙的研究员非常辛苦,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调研,调研的密度和深度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然后再加上徐翔对市场独一无二的敏感度,最终才造就了奇迹般的业绩。
我将泽熙的考核办法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了齐鲁资管,因为对客户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只有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迫使我们投入最大的精力,因为能力所限,业绩或许没办法跟泽熙看齐,但至少要对得起自己,才能对得起客户。
第三课: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很重要。如果硬要划分一个先后顺序的话,我的选择是,先取绝对收益,再兼顾相对收益,但无论是哪种收益,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第四课逆向思维
泽熙的研究员压力山大,除了严苛的考核标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研究结论被徐翔否定掉,尤其是做了很多功课,征求了各方专家意见,满怀信心地阐述理由时,徐翔却淡淡地说:不。
但事后的实际走势证明,但徐翔与研究员结论不一致时,大部分时间,老板是对的。
我仔细观察了很多次这样的事情,发现多数时候,当研究员的意见与市场的主流意见趋同时,被否定的概率就显著增加了。
显然,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徐翔是不认同的。
还有很多次,泽熙重仓持有的股票,在市场报告一片看好,股价凌厉上涨的时候,泽熙却在悄悄出局,而卖出的价格屡屡是市场的阶段顶部。
这种感觉,在反复多次以后,让我形成了现在的习惯,凡是市场中最热门的板块和股票,总是特别警惕;凡是行情最火爆,涨停板满屏的时候,总是心生寒意。有很多次,这种习惯让我错失机会,但更多次,它让我避开陷阱。
查理芒格反复强调,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就是告诫投资人,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当市场的观点高度一致时,拐点也就即将来临了。
第四课: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已经变成股市中的众所周知的俗话,但知易行难,克服人性的弱点,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第五课谨慎使用杠杆
去年以来,随着市场的转暖,许多投资者眼见暴利在前,纷纷加杠杆,两融余额飞速飙升,分级基金抢手无比,还有很多杠杆极高的结构化产品诞生。
但是,我却没有见到泽熙加杠杆,相反,泽熙在年底大比例分红,将本已永远封闭的产品规模继续降了许多。
难道是泽熙不想赚钱?显然不是。
对于在市场中拼杀已久的徐翔来说,杠杆并不陌生,但随着投资时间越长,他对杠杆的态度越发谨慎。
杠杆有成本,杠杆有期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加了杠杆之后,时间不再是你的朋友,反而变成了你的敌人。
更重要的原因是,杠杆会使投资行为发生扭曲。在成本、期限和平仓的压力下,投资者要么变得更加激进,希望尽快赚取更多的利润,导致冒了更大的风险;要么变得更加保守,害怕因为下跌而导致平仓,从而失去一些投资机会。
还记得昌九生化的惨剧吗?有多少投资人因为加了杠杆,一夜之间血本无归,即使股价之后反弹,也因为被强行平仓而错失纠错机会。杠杆的代价就是,哪怕你成功99次,最后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你回到起点,甚至连翻本机会也丧失。
我自己也曾经用过杠杆,有过暴利的经历,更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想我是不会再愿意尝试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了。牢记巴菲特的话:稳健的投资者夜夜安眠。
第五课:在投资的长跑中,兴奋剂也许短期能让你跑得更快,但长远来看必将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第六课股价有时与基本面无关
重庆啤酒一役,堪称泽熙的经典案例。在乙肝疫苗彻底失败,股价崩盘的时刻,泽熙却成功抄底,获取巨额利润,其中的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之处,比小说还精彩,而泽熙的投资逻辑,更叫人拍案惊奇。
2012年初,重庆啤酒发布乙肝疫苗临床揭盲结果,整个市场都傻了眼:被寄予厚望的疫苗居然基本无效,公告一出,股价从82元连续跌停。在股价跌至28元的那天,奇迹发生了,巨量买盘一开盘就横扫千军,股价扶摇直上,盘中一度涨停。没有人想到,在市场一片看空的时候,泽熙出手了。
第二天,股价继续跌停。更意外的是,公司当晚公告,将继续停牌,直至发布另一份临床结果。
这一停牌就是一个多月,结果出来后雪上加霜:疫苗再度被证明无效。市场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破灭了,股价再度下跌,直至20元。
在此期间,市场对于事件的报道、传闻铺天盖地,结论基本一致:重庆啤酒将回归啤酒类公司的估值,按照同类公司比较,股价最多值15元,或者10元。
但就在此刻,股价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20元开始,重庆啤酒股价快速反弹,一个多月股价翻倍。泽熙在35元上方顺利获利了结。
是什么造成了股价的大反弹呢?是基本面吗?事实证明,在此期间,公司没有发布任何利好,之后也没有。显然,股价此时与基本面已经毫无关联。
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泽熙能猜中这轮反弹?徐翔事后的一番话解开了谜底。
他说:“重庆啤酒不是股票,是彩票。第一次刮出来‘谢谢你’,第二次刮出来还是‘谢谢你’,这时候大家都把它当废纸扔了,但彩票还没刮完,或者说有人相信它还没刮完,万一后面是个特等奖呢?这就是反弹的逻辑。”
这个案例足足让我思考了三个月,因为它完全颠覆了教科书上的逻辑:股价是基本面的反映。它让我知道,有时,股价可以和基本面完全无关,而只跟群众的心理相关。
后来的昌九生化,獐子岛....。。屡屡重演了重庆啤酒的一幕,充分证明,在股市里利用情绪赚钱也是一种可复制的模式。
第六课:股市是多维度的,基本面只是其中的一维。正如巴菲特所说,股市长期是称重机,但短期是投票机。一个精明的投资人,既可以用扎实的基本面研究赚钱,也可以用精准的心理学赚钱。
第七课不要被黑天鹅打倒
泽熙并不是神,泽熙也有被套的时候。
酒鬼酒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大约在40元的时候,泽熙重仓酒鬼酒,但黑天鹅不期而至,塑化剂事件爆发了。
停牌,复牌,连续跌停,最低27元。损失惨重。
泽熙产品的净值受此影响大约回撤了0.1元,但不到一个月,便重新创新高。
实际上,在酒鬼酒跌停第一次打开的时候,泽熙基本出光了,然后是27元勇敢的抄底,直至反弹至31元,挽回了近半损失。如果算上同时抄底的其他白酒股,甚至还有盈利。
一般投资者碰到这样的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斩仓的已然不多,斩仓后还能抄底成功反败为胜者更是寥寥。没有钢铁一样的神经,很难做到这一点。
股市总是不缺乏黑天鹅事件,长期而言,想要完全规避黑天鹅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区别就在于,有人被黑天鹅击倒了一蹶不振,有人在黑天鹅来临时面不改色,冷静认赔的同时,还在寻找反击的机会。
最后一课:不要被偶然事件打倒。在失误面前,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做缩头乌龟也于事无补,冷静,然后勇敢地面对,直至重新踏上正确的轨道,并把教训变成未来的财富。
在股市中,我们永远是学生,向高手学,向前贤学,向市场学。
泽熙是我投资生涯的重要一环,有很多东西,不是上面7堂课所能概括完的。写下此文,不是为了揭秘,也不是为了鼓吹,仅仅是从投资的角度,与大家探讨砥砺。关于泽熙,请不要问我更多。
眼下,我也成为了一名资产管理人,在齐鲁资管开始自己的职业历程,我希望学以致用,帮助客户实现财富增值,同时也成就自己。路途遥远,望有缘者同行。
徐翔有句话,股市里只有不断进化,才能不被淘汰。让我们以此自勉。
中国“私募一哥”的覆灭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对冲基金之一泽熙投资的创始人,尽管之前徐翔身上充满了隐蔽和密谋的气息,但他败落的一刻,却平淡得惊人。
去年11月1日,周日,上午10点33分,东部沿海工业城市宁波的高速交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了一条看似无关痛痒的消息:“因临时交通管制,G15沈海南接线、杭州湾跨海大桥所有进口都已关闭。”
那个周末,富甲一方的徐翔回老家宁波参加他奶奶的百岁寿宴。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对冲基金之一泽熙投资的创始人,徐翔一贯会带来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回 报:他管理的表现最差的基金,也在五年时间里增长了近800%。经历了无数次的腐败调查、市场下跌、清洗运动和其他恐慌,他都安然无恙。然而,就在他的传 奇色彩日益浓厚的同时,徐翔本人依旧神秘。凭借其他人没有的知识和信息以及其他人不知道的传言,他积累起了大笔财富。这是一项针对中国制定的完美策略。在 这里,相关方严格控制信息,不愿发布信息。(我为本文采访的几乎所有消息人士都只愿匿名受访。)尽管财富和影响力都增加了,但徐翔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个人生 活的几乎所有细节和他的交易技巧。
看上去,这种平衡肯定是在去年6月12日那天被打破了。当天,中国股市开始出现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在三周时间里,中国股市市值蒸发三分之一。股市的 下跌一直持续了整个夏天,7月27日和8月24日两天更是大跌。8月24日则被《人民日报》称作黑色星期一。当天,上证指数下跌8.5%,创下八年里单日 最大跌幅。在两个半月时间里,中国股市缩水5万亿美元。影响波及全球。黑色星期一当天,道琼斯(Dow Jones)工业平均指数在开盘后不久大跌逾1000点,伦敦富时100指数(FTSE 100)缩水1160亿美元。但不知为何,徐翔却毫发无损地度过了这次断崖式大跌。
尽管徐翔腰缠万贯,但宁波的寿宴却颇为低调。他的家人和他一样,不喜彰显身份。
他妻子宁愿挤地铁,也不愿开车。他的奶奶依然住在徐翔长大的那个中产阶级小区。但那天上午,徐翔在接近10点30分时收到的一条警告消息,让庆祝活动受到了一点影响。那条消息说,警方来抓他了。
徐翔马上退出了生日宴会,驱车沿G15高速公路向上海驶去。车子开过一片片由低矮灰色公寓楼组成的小区,那里墙面灰浊,院落凌乱,窗户上装着栅栏。 他穿过将宁波一分为二的奉化江,绕过杭州湾,匆忙驶向跨海大桥。但他不知道警方已经封锁了前方的道路。当他抵达大桥时,警方把他从车里带出来,带到了高速 路边,进入高速路巡查人员的办公室。
尽管之前徐翔身上充满了隐蔽和密谋的气息,但他败落的一刻,却平淡得惊人。那天晚上,网上出现了他的一张照片。照片中,他穿着白色的阿玛尼外套和前 系扣的灰色衬衫,带着一副无框眼镜,胡子刮得很干净,脸颊微胖,黑发凌乱,发际线已经开始后退。可以看出,镜头之外有一个人在特意拉起徐翔的衣袖,露出卡 在他手腕上的一副手铐。徐翔直视镜头,似乎有点漠然,或说不明所以。如果说他感到惊诧或心烦意乱,你从他的表情中完全看不出来。这是徐翔唯一一张被外界看 到的照片,直到那天早上之前,他一直是中国股市的一个传奇人物。
徐翔直视镜头,似乎有点漠然……
徐翔的故事也要从中国股市的开端说起。他出生在宁波一个安静的偏下层社区,那里有着货品简单的店铺和公共住房住宅区。1990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 易所在不远的上海成立时,徐翔刚上高中。股市热很快传遍了宁波,那里有作为商业中心的悠久历史,还有让人引以为豪的商业文化。股票这种东西与之非常契合, 这里很快就成立了几个交易点。
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徐翔就开始炒股。他完全是自学成才:他的父母一个是退休工人,一个是家庭主妇,对投资都一无所知。“我学习股票,看书,听券商培 训,也看国外投资方法。”徐翔后来曾这样告诉《财新周刊》,那是他所接受的为数不多的采访之一。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参加令人生畏的中国高考的机会,向他 的父母借了3万元本钱,开始全职炒股。他后来说,自己实际上“出生于”1993年——他开始炒股的第一年。
当时,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都在开设股票账户,那种热情后来被证明不仅非常持久,而且改变了一个时代。在上海交易所和深圳后来成立的中国第二个证券交 易所,股市成交规模不断扩大,从1993年的610亿美元,达到2015年夏的10万亿美元。与美国机构投资者主导股市的情况不同,在中国,2亿散户投资 者的交易量构成了整个股市的约85%。美国道富银行应用研究中心(State Street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的一项调研显示,其中81%的人至少每个月会进行一次交易。但经验较少的个人投资者容易被谣言左右,会在对市场基本面缺乏了解的情况下 进行交易,因此很容易沦为更老道和更有计划的交易员的牺牲品。“这些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上被称为‘韭菜’。”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Shanghai Advanced Institute of Finance)金融学教授严弘说道,“他们被割了一茬又一茬,还是不断长出来,就像野草一样。”
徐翔早年是在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的营业部炒股的。当时,股价是用粉笔写在黑板上,会影响股票的发行和企业信息披露的人为规则变动,持续干扰着本就 难以预测的股市。1992年,上证指数上涨了167%,然后在1993年4月和1994年7月之间,又暴跌了大约75%。尽管中国银河证券是一家国有企 业,但并不能为这里的交易带来什么保护;在徐翔刚入行的时期,他周围的交易者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能赚到或损失掉大笔财富。
去年12月一个阴云密布的早上,我来到银河证券。从徐翔第一次踏进那个大门至今,这座建筑本身几乎没什么变化。这座八层建筑位于一个亮着蓝色灯光的 药房旁边,看起来似乎濒临坍塌。沿着散落着烟头和瓜子皮的宽阔水泥楼梯往上走,就来到了二层的主交易厅,这里从早上9点开始就挤满了神情憔悴的投资者。在 正对着交易行情板的小型金牛塑像上方,挂着一个红色横幅,上面写着给交易者的劝诫之语——“远离非法证券活动”。
天才还是傀儡?
中国股市早期那种令人兴奋的骚动,塑造了徐翔的操作风格:快速买入、快速卖出,总是玩大的。日后这成为他的一个标志。这种有着当日交易色彩的手法, 在粗犷的中国股市中走向了极端;在这个市场上,信息十分稀缺,不是不可靠,就是根本没有。到1995年时,年仅19岁的徐翔声誉鹊起,有传言说,他成为了 上海两个势力强大的黑帮之间争夺的对象。这两个黑帮都看到了股市带来丰厚利润的潜力,看到了这个年轻交易者的出色表现,都希望徐翔专为自己的帮派做投资。 多位消息人士告诉我,最后是由中国最臭名昭著的一个黑帮的头目出面,平息了这场纷争,而此事还——这部分似乎不太可信——启发了一系列关于股市天才的港产 黑社会电影。
随着徐翔的名气日增,他的人际网络也在扩大。到了1990年末期,他成为了“宁波敢死队”的非正式队长。这个团队以操纵不太出名的低价股票出名。中 国股市不允许股价在单个交易日的涨幅或跌幅超过10%。为了利用这个涨跌停系统,该团队制定了一个战略:会突然向选中的股票投入巨大买盘。其他交易者看到 这支股票的价格突然上涨,就会纷纷跟风买入。把股价拉升到10%涨停板。一旦股价在第一天达到涨停板,这支股票的涨势就具有了自我持续性。急于买入股票的 交易者会在第二天一开盘匆忙买入,再次把这支股票拉升到涨停板。这样的走势自己也会带来宣传效应和唾手可得的利润。几天之后,这个团队就会抛售股票,其他 交易者也会跟风抛售。股价会跌到一个较低的价格。这种战术令人想起美国股市现在的“垃圾股”操作,但是它的赌注更高,是在类似于美国股市早期那种监管环境 中运作的。跟我交谈过的一个交易员曾用崇拜的语气谈到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他是世纪之交的一个美国股票操盘手,赚了几百万美元,而后又失去了这些财富,1940年在他63岁时自杀。
“宁波敢死队”声名日盛之际,其他交易者开始密切关注银河交易厅——无论他们买哪只股票,必定都会引起注意,导致相应的买盘激增。不想获利都难。
徐翔为人低调——团队其他成员的新款跑车显眼地停在交易大厅前,他却会避开这些光鲜的东西——但这个团队还是拥有了神话一般的地位。两个自称是“宁 波大佬”的人写了一系列书籍,还举办了一些旅游研讨会,承诺要让大批新手投资者学会宁波敢死队赚钱的秘密。中国其他城市也纷纷冒出了跟风的“敢死队”。
他们引起的关注也不全都是正面的。《中国证券报》2003年的一篇文章提出质疑之后,中国股市监管机构证监会派出一名专员,负责对银河证券和其他五 个宁波交易厅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专员召集一些知名的本地交易者开了一个“非正式讨论会”。该团队从股市上消失了,但仅仅一个星期之后,这名专员发布 公开声明,说自己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显示存在不当行为,他们随即卷土重来。不管这些交易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他们赚到了数以百万计的利润,而宁波——以及 整体的中国经济——在蓬勃发展。
到了2005年,徐翔走出了家乡。他需要更加接近权力和金钱,而宁波的池子已经太小了。他选择的这个时机一如既往地恰到好处。在中国的对冲基金行业 正要起飞之际,他怀揣着数亿资金搬到了上海。早在1990年代初,这一行业就具备了雏形,但那时候交易量很小——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既不存在本土人 才,也不存在法律框架。这类基金在私底下操作,没有受到任何政府监管。“谁能管理对冲基金?”曾在中国监管部门供职的一名官员表示。“那时候是个未知 数。”
直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修订才为对冲基金开辟了道路。那些决定在这一新框架下经营的基金后来得名“阳光私募基金”,以便与隐藏 参与者的基金区分。此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带动之下,新富阶层突然手头有了数以亿计的资金来进行投资。“简直是完美风暴,”毕马威 (KPMG)驻香港的投资策略总监张浩川(Zhang Howhow)说。“为了找到相对合法的途径来做这门生意,大家开始更认真仔细地研究监管规定。市场在上行,又有一批高净值人群。”那是徐翔的机会,“在 中国来打造一个恰到好处的对冲基金——规模最大、业绩最成功。”
日,徐翔成立了泽熙投资,资本为3000万元。公司名称源自徐翔最钦佩的两个人:毛泽东的“泽”、康熙的“熙”。后者是华夏历史 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2010年3月,泽熙一期基金成立,规模为10亿元。理论上,这是一个阳光基金,但是由于投资者少于200人,徐翔并不需要透露客 户名单。
作为老板,徐翔痴迷于工作,不知疲倦。友人表示,除了股市,他没有其他爱好或兴趣。每天早上8点45,他就来到泽熙在上海那间光鲜亮丽的办公室,经 常待到凌晨2点。他的座位在公司交易大厅后部,他在那里亲自指挥泽熙的投资,就算公司的资产接近300亿的时候也没有松懈。他始终高度神秘。泽熙的研究人 员不知道老板是否听从了他们推荐的股票买卖建议,直到年底看到自己的绩效评估。“徐翔总是在交易,”一位老朋友评价。“如果他不是在做交易,那就是在思考 怎么交易。”
开会的时候,徐翔会盯着两部智能手机,一部显示市场价格,另一部则用来浏览财经新闻。他宁愿让别人开口,而当他插话的时候,他的回答简单粗暴。来自西方的一名基金经理表示,徐翔看起来“觉得回答问题很无聊,巴不得回去交易。”他衣着随意,有时就穿运动服。
与在宁波的时候一样,徐翔似乎总能踩准无可挑剔的时机,将数以亿计的资金投入到高风险的大赌注中去。他专注于买入的那些股票,要么规模不大,要么比 较不知名,或是价格接近谷底,一旦盈利就抽身。这样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美国对冲基金的一些惯常手法在中国受到了限制,比如卖 空股票以冲抵市场下行的风险(也就是“对冲”)。中国的监管部门对这些做法存在疑虑。基金经理几乎完全依赖在适当的时间买卖股票获利。 徐翔的成就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从2010年3月到2015年10月,泽熙一期基金产生了逾3270%的回报,而同期上证综合指数仅增长了11.6%。泽 熙的其他基金取得了同样惊人的增长率。到了2015年,徐翔控制了至少280亿的资金,在中国对冲基金经理中拔得头筹。激动于他白手起家传说的公众对他颇 为推崇,称其为“中国的卡尔·伊坎”、“徐神奇”和“私募一哥”。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徐翔超乎人们想象的成功持续引发各种谣言和猜测:说他有内幕消息,琢磨他为何能准确地把握交易时机,还说他那些富有(且完全 不曾暴露身份)的客户可能有政治人脉。流传最广的一个谣言是,徐翔是在帮富有的腐败官员的子女做投资。传闻说,这些人给徐翔提供内幕消息,保障他的安全, 使他免于被起诉;作为交换,徐翔通过私募基金的形式替他们运作资金,这类基金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既能掩盖投资的金额,又不会暴露投资者的身份。这些谣言 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们让人感觉极有可能是真的,但又完全无法证实。
在宁波一家环境优雅的滨水咖啡馆内,我约见了一名年轻的股票交易员。此人猜测,与腐败官员的关联成就了徐翔,也最终毁灭了他。“徐翔是被人推着走上 那个舞台的,”这名交易员告诉我,不时有拎Gucci包、带Cartier手表、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子从我们身边经过。“他们把大笔资金放在徐翔的私募基金 里,把它们当自己的个人银行账户使。”
据这名年轻的交易员讲,徐翔的整个资金运作行为只是为了掩盖这种并不复杂的阴谋。“徐翔一共有七支基金产品,”这名交易者告诉我。“最成功的几个是给腐败官员运作的。其他的都是老鼠仓”——用来推高股价,给徐翔的客户带来更高收益的幌子。
与我交谈过的几乎每个业内人士,都重复着近乎一样的传言:与其说是金融天才,徐翔更像是被更大的力量左右的傀儡。而且,这种解释往往会被用在回应长 期困扰中国金融界观察人士的一个问题上:徐翔为什么没有早点收手?有关他非法操作方式的流言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他又已经打造出中国最成功的对冲基金,并在 这个过程中敛得上百亿的个人财富。为什么还要冒着被清算的危险继续干下去呢?
“那就是投资者的阴谋了,”一名曾经的对冲基金研究员告诉我。“给他钱让他打理的人,不会愿意看到这项基金业务收缩。”至于徐翔是自愿合作起家的, 还是一开始就被胁迫,都只是更进一步的猜测了。“如果有背景强大、人脉深厚的人来找你,想让你替自己管理资金,”这名研究员说,“要想拒绝还是有点困难 的,不是吗?”
假如徐翔真的和腐败官员有牵连,那么他小心维持的低调,只会显得更为关键。在这个国家,最出风头的人往往最先败落,而保持不为人知也是一种生存技 巧。就连徐翔到底有多少资产,到现在都还是个谜。2015年,胡润百富榜将徐翔列为第188位,身价显示为22亿美元。但这个数字不见得囊括了徐翔从私人 打理的基金获得的所有收入,可能也没有包括那些以他家人的名义掌控的资金,以及藏匿于泽熙资本之外的资产。没人知道徐翔确切的财富额,也永远不可能知道。
魔法消失,王国崩盘
泽熙投资公司在发展壮大之际,开始通过更为不透明的市场渠道进行运作。买卖股票已经不足以让这个王国继续快速成长。徐翔需要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2010年末,他开始利用一系列壳公司和名称大同小异的附属基金,收购一些公司的股份。他扮演起了激进投资人的角色,把自己人送进公司董事会,然后这些人会实施投资者友好型的政策——尤其是派息政策。
2010年至2014年间,泽熙投资了45家发放股息的公司,这已经超过了一般基金那个时期所投资公司的总数。“这种策略非常独特,”在中国工作的 一位西方基金经理告诉我。“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因为只有少数基金经理有能力推进这种策略。”但徐翔有影响力,有关系。一家公司的业绩或者基本面似乎并不会 对他构成困扰;只要找出几只具有吸引力的股票,他就能运用自己的技巧,在这些股票身上大赚特赚。泽熙会用到手的股息购买公司的更多股份,并在股价上涨时抛 出,进一步扩大利润。
要执行这种策略,徐翔必须依赖可靠的代理人网络。两个最重要的代理人就是他的双亲。他父母是泽熙的高管,还是若干关联公司的控股股东,他们帮忙以徐 翔的名义操控了金额高达数十亿的投资。他们还经营着一些公司,那些公司是徐翔的秘密王国的组成部分。徐父通过泽熙的一家附属基金,拥有徐翔家乡的一家百货 商场公司——宁波中百(600857,股吧)——的很大一部分股权。其他公司,比如不赚什么钱的服饰连锁企业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则由徐翔的朋友和盟友经营。
去年夏天发生股灾时,徐翔的成功和恶名都达到了顶峰。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迅速重拳出击,禁止大股东卖出上市公司股票;暂停IPO(首次公开募 股),要求国营机构继续持有原仓位或买进股票。政府还组织了一支买进股票、维持股价的“国家队”,这只队伍由经纪商和投资机构组成,获得了金额多至3万亿 的国有资金。
但在股市崩塌过程中,徐翔的王国依旧欣欣向荣。从2015年初开始,泽熙旗下一只基金的净值增长了357%,在中国的1649只基金里排名第一;另一只基金的净值增长了187%。在6月份为期三周的股灾行情中,泽熙的五只上市基金全部增长了至少20%。
《南华早报》称,徐翔的成功似乎得益于神奇的运气和对时机的把握。泽熙持有的至少三只股票被“国家队”重仓买入。但更神奇的是,泽熙旗下的所有基金 似乎都在恰当的时刻,即去年夏末股市短暂反弹之际清仓了,那之后股市又一落千丈。截至2015年夏末,泽熙旗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了200%。
不过,随着股市的枯萎,徐翔成了靶子。去年9月,社交媒体上的一个暗示泽熙卷入腐败和内幕交易案的帖子,传遍了中文互联网。该帖由匿名人士撰写,声 称泽熙和中国一家大型证券公司合谋,指示买手买入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的股票——在股市跌得最厉害的时候,该公司的股价一飞冲天。徐翔否认与其它证券公司联 手操纵美邦的股价,但包括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在内的一些券商高管在去年秋天被捕,搅起了更多的风言风语。
一种可能是,2015年夏天的股灾期间,美邦的股价跌得很低。徐翔找一家证券公司的人帮忙,几周后,“国家队”买入了美邦的股票,持股数占其总流通盘的15%,令股价飙升。中国证监会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开始进行调查。徐翔几乎立刻被政府部门限制出境。
9天后,徐翔从他祖母的生日宴上消失,试图前往上海。他在这个时候被捕并非巧合。中国正准备针对中国证监会的活动和领导层展开彻底的核查。
徐翔本人似乎感到末日将至。被捕一年前的2014年11月,他搬到北京,在离中国证监会不到1公里的地方设了办事处。
徐翔目前仍被拘押。他被捕数月后,经警方确认的唯一细节是,他因涉嫌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价格而被捕。没有他坐镇,泽熙崩盘了。徐翔就是泽熙,没有他,魔法就消失了。
股灾发生以来的几个月里,中国政府一直在严厉打击金融市场中的非法行为。“市场上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基金经理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捕。”
据统计,从2015年初到当年9月,中国共有34家上市公司发公告称其高管失踪,或正接受调查。新华社证实,截至2015年11月下旬,金融界至少 有16位重要人物直接卷入证券市场清理风暴,他们或者已经被捕,或者正接受或协助当局调查。今年1月初,美特斯邦威的董事长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没有任 何人出来解释的情况下,消失了一个多星期。
对中国那些想要成为富豪的人而言,对证券市场的打击行动所牵涉的利害远远超出市场的范畴。我和北京那位基金经理在某大学的校园咖啡厅里聊天。
“在中国,”他说,“失败的一方晚上是睡不着觉的。”
(Alex Palmer是驻北京的作者。这是他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第一篇文章。Yajie Wang对本文有翻译和报道贡献。文章有删节)
更多交流,请加本号小编微信(ID:tttmoney7)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作手回忆录txt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