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黄金四分钟4分钟怎么操作?

5月22日下午,贵州省红十字会“生命礼赞”——人道公益系列基金项目捐赠仪式在贵阳市图书馆举行。仪式上,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指导中心副主任杨晓莉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涉及应急救护培训的相关法规,并介绍了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指导中心自2003年广泛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以来的工作情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大家下午好!

开展群众性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是红十字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法律赋予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2017年5月8日实施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就明确了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的职能。为促进红十字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5号)。在国发25号文件中,明确要“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育、公共安全领域以及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普及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培训了解防灾避险知识、掌握基础的自救互救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这是关乎社会建设的民生工程。

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指导中心副主任杨晓莉

我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各种突发事件、危机重症、意外伤害也时有发生,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意外状况常常让人猝不及防——心脏骤停、大出血、昏迷、骨折......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每年因猝死、交通事故、溺水、触电、气道异物梗阻、灾害等原因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320万人。我国心胜碎死的总人数每年高达50多万例,平均每分钟就有三个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居全球之首。而纵观海外,西方发达国家急救培训普及率极高,平均为73%,例如:德国:8 0%,挪威:95%,冰岛:75%,美国:35%。美国成年人通过参加心肺复苏培训每年抢救了大约20万人的生命,而在中国由于心脏碎死的急救技术普及程度低,现场抢救成功率不到1%。

在日常生活中,心脏急症是发生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许多意外伤害如车祸、触电、淹溺、中毒及严重创伤等都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全身组织器官出现缺血缺氧,而大脑组织耐受缺氧能力最差。如果大脑出现缺氧数秒钟,即发生意识丧失,缺氧达4分钟,脑组织便出现损伤,缺氧10分钟以上,脑组织则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即使后期经过医院的抢救,患者也极有可能成为没有意识的植物人。心脏猝死80%发生在医院以外,40%以上的心脏猝死病人如经现场及时抢救,是可以挽救生命。抢救这一类病人最佳方法就是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者生命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徒手实施。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实践表明,在4分钟内对呼吸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可达50%以上,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这就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因此,事故现场的人员若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四分钟内对心脏骤停者实施急救,对挽救的伤员生命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大众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往往在事发现场,除了拨打急救电话以外,只能束手无策,在急救车到来的慢长等待中,看着生命离我们远去!因为抢救不及时,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2014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造成35人死亡,43人受伤。事故现场群众不知道如何处置,主要是外国人在施救,国内只有2名医生参与。2014年,IBM深圳公司经理梁娅昏倒在深圳地铁出口的台阶上,路过的行人无数,因无人施救,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发现梁娅已经死亡。2014年11月30日,贵阳市一辆22路公交车上,一名老人病发不幸死亡;11月

30日,一辆68路公交车上,一名民工因病死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现场救护中,人们常常将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伤员完全寄托于医院和专业的医护人员,在等待医务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往往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刻”。事故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若能伸出援手,对伤员进行及时有效正确的救护,就能为后期医务人员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培训更多“第一目击者”,能在灾害事故现场对伤员实施有效紧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让人欣慰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健康,应急救护培训已经走进学校走进大众。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两个故事:第一个是:深圳一个叫袁媛的7岁小姑娘,在学校认真听救护培训老师讲解了如何对煤气中毒者实施应急救援,并把这些程序记了下来,后来某一天,她父母在洗澡时遭遇煤气中毒不醒人事,多亏这个宝贝女儿及时按照老师教的应急救援程序关煤气、关电源、开窗户、打电话叫急救车,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救护车很快赶到,中毒的父母得到及时救治保住了生命,小姑娘也因此评上了201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第二个是:2013年4月14日,贵定县送水工人张青海在给客户送水途中,遇到一个5岁儿童落入1米深的水池,当时孩子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张青海立即对落水儿童实施心肺复苏,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使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急救医生告诉孩子家长“如果没得那个送水工,孩子可能就没救了。”2013年4月19日,《贵州都市报》A24版《贵人善行》中,记者以标题为《这位送水工急救很专业——送水途中他救起落水男童,15分钟急救男童奇迹复活》一文,连续报道了贵定县送水工张青海送水途中运用急救技能救起落水男童事迹。经查证:张青海在2006年4月参加了我单位组织的救护员持证培训并考核合格,他是贵州省红十字救护员。2014年由省文明办举办的“明理知耻,崇得向善”贵州好人评选中,张青海被推选参选“贵州好人”。贵定县政府授予他“最美送水工”荣誉称号。

从2003年以来,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指导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培训领域范围已覆盖到了机动车驾驶员及安监、煤监、铁路、旅游、交警、教育、社区居民、机关干部职工以及农民工等20多个行业和群体。截止2017年4月底,初级救护员资格培训人数达187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5. Z2%,超过省政府制定的1 0%的目标。

尽管如此,如何让广大民众懂得、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有效参与维护公共秩序是一项长远、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应急救护知识的教育宣传普及和培训,为此,我们任重道远。

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和有识之士都来关注支持应急救护培训事业,让更多的民众能有机会学习自救互救技能,在意外事故和灾害面前不至于束手无策,在黄金救命时间里运用掌握的技能自救互救,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为生命保驾护航,让生命之光永续!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所言: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如何拯救自己,如何挽救同胞,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必须知道!

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都参与到我们应急救护培训中来,谢谢大家!

【贵州省青年法学会、贵州省法学会建设工程和房地产法学研究会 、贵州省金融业法律法规政策研究中心、贵州钝初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信息中心  联系号码:8、】

如需律师帮助,请将您的"求助内容以及联系方式"编辑短信发送至手机号: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24小时]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黄金四分钟” 危急时刻 众人让出生命通道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视频简介: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黄金四分钟”,危急时刻,众人让出生命通道。

社区开展急救培训 50余居民参加活动

    本报讯(记者 李杨)近日,禾香雅园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携手长阳镇卫生院开展了“禾香黄金4分钟”急救培训活动,50余位社区居民参加活动。

    活动当天,由来自长阳镇卫生院的王医生担任嘉宾,为大家讲解遇到紧急情况后如何急救。王医生介绍说,之所以开展“黄金4分钟”急救培训,是因为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救活率可达50%,这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随后,她亲自演示了心肺复苏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此外,王医生还根据居民的要求,讲解了如何处置日常可能遭遇的外伤、被异物卡住等紧急情况。

    在急救培训后,社区居委会还举办了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测量身高、体重,量血压、测血糖,并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的健康状况。

    到场参加活动的居民们表示,活动不仅使大家掌握了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自身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意识,不但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对有需要的人及时伸出援手,将各种因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希望以后社区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救黄金四分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