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手机不断出现"金立909很抱歉系统用户已经,系统通知服务已停止运行。”因为这个原因不能进入其他页面,怎么办?急!

远志十二期5--印刷厂改_在线翻页电子书免费阅读,发布_云展网
阅读云展网其他3D杂志
喜欢这样的3D电子杂志?您也可以在几分钟内把文档免费上传到云展网变成翻页书![点击上传我的文档]
远志十二期5--印刷厂改
描述:远志十二期5--印刷厂改
目录 MU LU
【人物访谈】
仁心仁术杏林满,学而不厌薪火传
——南京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丁义江教授采访实录
陈兰姣 李晨 1
编辑委员会
问道岐黄,术以济世主管:
——江苏省中医院陈四清主任采访实录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党委
顾剑雄 涂小雨 5主办:
魅力书生,顽痴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会编辑部
——南中医“小马哥”陈方平老师采访实录
李莉 赵昊昊 9主编:
【学研聚焦】崇为伟
数字经络理论与智能针灸机器人的研发副主编:
徐天成等 11吴周烨 孙浩 王英超 王礼宁
试析徐灵胎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李红晓
尹基龙等 16编委:
【科研前线】陈君媚 崇为伟 李娜 李莉刘晓霞 涂小雨 朱佳会
2017 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身体内的“嘀嗒”声校对:
19陈兰姣 李晨 顾剑雄 宋楠楠
“马兜铃酸”的是是非非易越 朱大秀
22封面设计:斯本E-mail:2017 年 11 月 总第十二期【南中医研会报】
征文要求:2017 级研究生迎新工作圆满结束(宣传部)
文体不限,本人原创杂文、随笔、
游记、诗歌等均可。“Hold 住你的未来”之新老生交流会(生活部)新学期第一期学术沙龙圆满成功(学术部)
投稿方式:
1. 您可以将文章发送至编辑部邮第四十届校运会完美收官,研究生院再创辉煌(文体
2. 您可以联系研会编辑部:
以医助艺,以艺扬医
注:稿件均需要电子版,可配以
——义诊校园行之南京艺术学院(外联部)
谢谢关注并且期待您的参与!【一米阳光】
——研究生会编辑部给规培伙伴们的一封信
倪 骏 33我的诊所,我的实验拿破仑与决策我足够好,才会遇见你
顾叶云 35手术两小时
曹瑞冬 38秋叹
董雪莲 39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仁心仁术杏林满,学而不厌薪火传
——南京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丁义江教授采访实录
采访、整理:陈兰姣 李晨【个人简介】
丁义江,男,1946 年出生,江苏扬州人。丁氏痔科第九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四十余载。现为南京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全国中医肛肠医疗中心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术成就】
国家级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氏痔科医术传承人。”从事医学工作近五十年,在肛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及研究方面贡献突出。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亚太结直肠医师联盟主席。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肛肠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等。曾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清晨,夫子庙,南京市中医院,传出阵阵
丁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读书声。一群医务工作者围站在办公桌旁,丁
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教授则站在“英语小白板”前。原来,这是肛肠科九病区晨交班结束后的传统——晨读专业
记者 :之前我们了解到,您平时非常爱读英语。晨读结束后,医生们便开始查房,一群
书看报,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党的十身穿白大褂的年轻人,紧紧地跟在丁教授身后,
九大报告指出,中医药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边听他询问病情,一边接受他耐心的指导。
瑰宝,是社会主义文化中风神独具的一部分,十多位医生,几乎挤满了病房,可是安静地只
您是丁氏痔科第九代传人,想必从小就受到中听见丁教授一个人亲切温和的声音。等丁教授
医药文化的耳濡目染,可以和我们讲讲您的学从最后一间病房出来时,将近两小时已经过去
习经历吗?了,但 71 岁的丁教授仍精神抖擞。接下来,他马上要进行一台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丁教授
丁教授:我 4 岁的时候,父亲就把我送到此前曾在该手术领域改革创新,所以许多医生
老家——扬州江都嘶马镇,送给我祖父祖母去都前来观摩学习此次手术。近两小时后,手术
养。那时,刚解放不久,老家也是穷得很。老成功结束。此刻已是中午 12 点半,短暂的午饭
屋是草房子,窗户是纸糊的。可是爷爷还是让时间,丁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我去上学,上私塾。老师严得很,书背不出来,
是要用尺子打手心的。我小时候记性好,又爱
-1-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学习,从来不曾被打过。这让爷爷很高兴,认
记者:听完您讲述学习经历,我们不由感为我可以继承他的衣钵。小时候,爷爷一边在
叹成为一代名医真的要下不少苦功夫!我们知地里干活,插秧、割麦,一边给人看病,并让
道,您早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现为南京医科我跟在旁边学习。爷爷因为医术高明,所以在
大学),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想法报考西医院校四乡八邻,极有声望;但爷爷又因为乐善好施,
呢?或者说您当时是否已经开始思考中西医结不计较诊费,所以家境贫寒。爷爷跟我说:“不
合了呢?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行善积德之事。”这句话我一直牢牢记住。现在人们常说医疗界有“不
丁教授:报考西医院校是听从了我父亲的正之风”,但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从事医疗工
建议。当时,我父亲认识到中医存在一定的局作 40 多年,从来没有开过一张有违良心的处方。
限性;他认为,仅有中医知识是不够的,充分
掌握西医知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那时候
1956 年,父亲把家传的药方、药物和手术
我父亲也在自学西医,也想让我先学习系统的器械全都上交给了国家,家传的药方有上百年
西医知识;在有一定西医基础后,再学习和感历史。那时,父亲创办了南京市中医院痔科。尽管父母
悟中医,以更好地传承丁氏工作繁忙,但是每到学期结
痔科。束,父亲都会认真看我们的成绩单,跟我们谈谈学习和
大学毕业后,我从事西生活。父亲的教导让我们从
医外科数年,但我的身体里小就明白,学习马虎不得。
依旧流淌着先祖的中医血等到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
液。中医的整体观以及辨证江浦县人民医院外科,并在
思想在我幼年时就播下了那里工作了九年。在这九年
种子。1979 年,我调到南京中,我得到的锻炼非常多:
市中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我几乎做过各种各样的手
工作。在我看来,中医是起术,并且积累了大量的临床
源于实践,上升为理论,然经验。另一方面,自己内心
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中却有很多不满足,认为缺少
医的发展远远早于西医。虽高层次的理论指导是一种遗憾。
然中医理论不能量化、规范
化,但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
1973 年,我回到南京,师承父亲丁泽民。
实践都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中药已经运用了几父亲是丁氏肛肠学第八代传人,是“南京国医
百年甚至上千年,能解决很多西医目前无法解传习所”走出的中医大家,金陵医派第二代师
决的问题!例如湿邪是中医理论中很明确的病传弟子。我跟随父亲系统学习中医肛肠病学,
理因素,其中最典型的是湿邪困脾,其系列临其后一直从事肛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及研
床症状为——头重如裹,胸闷腹胀,肢体困倦究。中医的经典理论、祖传的手术技艺和中药
而重,纳差,口中粘腻无味,大便稀溏,舌苔使用、九代中医人的经验积淀,承载着我对中
白腻,脉濡滑。中医从化湿的角度可以彻底解医西医的理解与感悟。随着对中医认识的加深
决这些症状,而西医只能对症处理,不能解决以及不断深入实践,我越发热爱学习、勤奋用
根本问题。功;我也产生了将中医、将肛肠病学发扬光大
进一步来说,中医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使命感。
的交叉点,自成体系;目前没办法用西医理论
解释中医理论。西医和中医,是从不同的角度-2-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与视野,认识人生命的本质,但是二者可以非
习晚了,回家已是后半夜,恰巧忘记带钥匙了。常好地整合、结合。所以,我提倡整合医学。
我夫人当晚值夜班,孩子睡得太沉,怎么也喊关于如何整合,这是需要我一辈子来学习与实
不醒。没办法,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从他家践的,当然,也更需要你们这一代中医人努力!
窗户外面翻进了自己家。现在想起来,当真有
点后怕。那是在三楼啊,一不小心掉下去,可
记者:听了您的讲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就完了。从今起更要象您一样勤奋刻苦。听说您在知命之年去日本、美国进修时,还专门学习日语和
2005 年,我要去美国佛罗里达州克里夫兰英语,这真让人敬佩不已,您能给我们讲讲这
医院研修交流。以前学的英语这时派上了用场,段经历吗?
我怕还不够,特地到南京大学学习。半年里,
风雨不改。我希望到时在美国能够与同行自如
丁教授:我在江浦医院工作时,就已经开
交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最新的始学习英语;当时还是在“文革”期间。同事
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来发展我们的中医药事业。们很不理解,都说我学这个做什么?他们认为一辈子就在这个地方呆下去了,连一个外国人
如今,虽然我已经 72 岁了,依旧坚持学习也不会看到。但是我还是坚持在业余时间学英
英语。每年我都会组织承办国内、国际性结直语,背单词,遇到不懂的就记下来。周末我会
肠外科学术论坛,用英语在国际会议上演说报去一个中学老师家里,向他请教。那时候的人,
告,努力把中华医学独特的魅力带到全世界。热心得很。老师每周都教我英语,却不要一分
2013 年,我牵头组织了第 14 届亚太结直肠医师学费。并且还很高兴我去找他学习。
联盟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这个良好的国际平
台为中医肛肠走向国际架设了一条通道。
我常常会到医院附近的一个小山上,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读书。我觉得,学了外
记者:您的学习精神真是让我辈自叹不如语,就多了一双眼睛。既然学的是西医,就要
啊!您真正是做到了终身学习,不断学习,那明白西方的医学是什么,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步,
您对我们中医院校研究生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有要跟得上。今天看不到,总有一天能看得到;
什么建议呢?您喜欢招收什么类型的学生呢?不懂外语,就永远看不到了。学,总不会错的。看不到前面的路,可不能把时间浪费掉。当时
丁教授:我对学生没什么特别要求,就是的工资每个月才 42.5 元,但我每个月都会省出
希望他们能肯下功夫,刻苦学习!学习不仅仅几块钱买书。有了书,所有边角时间就都能用
是指学习我们本专业的知识,我们也要关心时起来了。周末我偶尔会从江浦回南京城看望父
事政治,科技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是母。那时候过江只有轮渡,而轮渡一个小时才
21 世纪信息网络时代,人手一个智能手机,不一班。从家里回江浦医院,7 点 45 分上班,我
出门就能知晓天下事。现在也是大数据时代,得凌晨 3 点多起床等船。过江的时候,有微弱
通过数据库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很的灯光就好了,我看看书,时间就不算浪费。
多以前得不到的结果,这高效地推动了医学以
及各行各业的发展。
1997 年,那时候我 51 岁,有机会到日本高野大肠肛门病院去研修。我觉得既然要去日本,
我在 80 年代时就曾想到设计学习软件,当就要先学日语。那时候医院对面有一所小学,
时,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我特地托计算机的朋晚上有日语培训班;我下班后,就去那里学习
友帮忙设计了一款简单学习软件,就类似现在日语。但这样学我还觉得不够,就去专门找老
的掌上题库一样,可以做题,可以看答案在书师上课,每周去学习两次。有一天,在外面学
本的什么地方。这在现在看来可能没什么,但
是在当时连计算机都不常见到的时代,做法已
-3-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经很超前了。当时我还想到用计算机进行肛门
却很安静。后来我才知道,其他医生换药时,直肠压力测定,那时候需要好几台电脑连着一
是用镊子夹着棉球清理伤口。而我父亲则根据起才能进行压力测定,不像现在一台机器轻松
自己多年的经验,制作出了各种规格的细棉签,解决。
以适应不同的伤口。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他细
心操作。再麻烦,也要尽量减轻伤者的痛苦。
对我来说,学习更是一种使命——传承并发扬中医!近几年,我一直在研究承气汤类方。
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在给病人查体之前,我们整理了从《伤寒论》起,古代按类方记录
总要先把手捂热。如果没有地方捂,就在自己分类的论著,包括《类聚方》、《退思集类方歌
身上捂。他说:“病人本来身体就不舒服,人又诀》、《伤寒来苏集》、《外台秘要》等,总结归
紧张,你手凉凉地摸上去,只是让他更紧张,纳出承气汤类方共 46 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
更痛苦。治病不只是治病,还要照顾到病人的加以归纳总结。我学习一个方子既会横向比较,
心理与感受。”有一次,父亲竟然把一个病人接也会纵向比较,努力把这类方子研究透彻。希
到家里住了好几天,因为这个病人没钱住宾馆,望现在的学生也能有这个意识,把学习当成日
而医院又腾不出病床。父亲的这些举动对我影常生活的一部分,积极主动的去学,追求一种
响很大。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医生。学习的境界。
医患彼此应当换位思考。医生多站在患者
记者:非常感谢您的教导,我们青年学生
角度思考,体谅他的病情,体谅他的痛苦,体一定牢记于心。您出身于医学世家,兄弟四人
谅他精神与生活的困境,就能更好地理解病人分别任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的院长或
、医治病人。如果坚持这么做,病人也会换位副院长,特别是您的父亲,被誉为“国医楷模”,
思考,也能体会到医生的付出。医患关系也因这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此更融洽了。
丁教授:是的,丁家三代 14 人,有 11 人
《庄子》中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从医,不少人也成为当今各领域的名医大家。
知其尽也。”一门医术,传十世不衰,而不断光我感到非常自豪,也很欣慰。我父亲创办了中
大,这是中国式的传奇,这是一个动人的传奇。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并曾担任会长 18 年,是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的创始人。
丁老师与学生在医学上,父亲力主革新,创立了“功能唯先”的现代中医肛肠疾病的重要诊疗理念。他不断进行科研与创新,曾将含砒的枯痔散改为无砒的枯痔液,并在国内最早将二氧化碳激光新技术应用于肛肠治疗,创新了古代结扎、枯痔、挂线疗法,发明了分段齿形结扎疗法、定向分段挂线法、切开挂线缝合旷置术等等。这一切,我父亲都手把手地教给了我和他的弟子们。
从父亲那里,我不只学到了医术,更多的还是学到了医德。
曾经有一名外地的患者住院手术,手术之后要换药。别的医生给他换药的时候,他总是疼得大汗淋漓,而我父亲给他换药的时候,他-4-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问道岐黄,术以济世
——江苏省中医院陈四清主任采访实录
采访、整理:顾剑雄 涂小雨【个人简介】
陈四清,男,中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副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证学习已经 18年,深得其真传,现为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肝胆病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全国首批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全国中医临床优秀研修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陈主任,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
我们也曾系统总结过周老的学术特点:我们的采访!我谨代表研究生会向您表示感
第一是实事求是。为了追求理法方药的统一,谢!
临床医生有时会写虚假病历,甚至牵涉到课题
和学术造假的问题。
记者:陈老师,我们都知道您师从国医大
周老非常反对在病历上造假,坚决要求实事求师周仲瑛教授,您能和我们谈谈跟随周老学习
是:病人舌苔黄的就是黄的,舌质红的就是红是一些感受吗?
的,不能为了在病历上开这个方子就随便编造
舌象!这样的造假是没有意义的!医生在临床
陈主任:我本科时,周老的学术造诣已经
上一定要实事求是,收集的临床资料和反映的十分深厚,当时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很多都是他
疗效都要客观真实。的学生,比如薛博瑜老师、司晓晨老师。周老的学生学识渊博、富有魅力,让我在那时就已
第二是精益求精。众所周知,中医学术无经产生了跟师学习的愿望。我对跟从周老学习
止境。但是,有些上了年资的医生,尤其在有还有一个个人情结:我本科就读的 1986 级中
了名利之后,不求进取,自鸣得意,顾及到本医学 4 班是周老(时任院长)提出并指定的临
人的名誉不敢下猛药、毒药;而周老该下猛药床示例班,这个临床示例班制度一直延续到现
下猛药,该下毒药下毒药,一切以临床疗效为在。本科三年级时,周老将我们整个班送到常
主。这也是老人家学术造诣不断加深的原因。州中医院学习中医内科学,实行的是上午临床、下午上课的模式。带教老师都是他指派的
第三是仁心仁德。周老 80 多岁时,常有得意门生。当时我虽然和周老接触不多,但是
外地患者慕名而来,请求他加号。哪怕这个时感受到他对中医临床非常重视。在 1999 至
候已经早过了下班时间,哪怕周老已经处于疲2003 年在职研究生跟师学习中,我深刻感觉
劳状态,他也要把病人服务好。到:周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大家!他
老人家这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年轻的医生学习!当得起这个大名!放眼全国,他也是数一数二的、有临床真功夫的专家!他不仅医术高超,
记者:学中医这么多年,许多同学在中医而且医德高尚,是个术道并茂的专家。于是,
临床时仍会毫无头绪。您认为,为什么中医的我博士毕业后依然坚持跟从周老抄方。
成才之路比西医要困难?您认为您的中医之
-5-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路与现在的中医成长模式相比,有何优劣势?
是大学教育,一种是师带徒模式。我认为应该
陈主任:这些困惑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都
将二者结合。院校规模教育是值得推崇的,只
是方向出现偏差。我们创办中医院校的初衷是是正常现象,我在学习中医早期也曾出现这种
培养中医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现在有不困惑。曾经,我认真研读我们的中医教科书,
搞中医去搞西医的,有不搞临床去搞科研的:却连简单的感冒、胃痛也看不好,当时觉得学
教育体系对老师的评价出了问题,老师对学生习中医真的无从下手。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跟
的教育也就出了问题。我们以前住在汉中门,随一个真正懂中医的老师学习。跟从周老学习
距离教师宿舍很近;晚上老师经常抽时间来关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医的认识。当然,
心我们的学习,交流感情,近似传统的师带徒不是每个人都有跟周老学习的机会;
模式。现在做不到了,一上课就是几百个人,
学生不认识老师,老师不记得学生。但是院校
但我们省中医人才济济,每个优秀的老师
教育给予学生的是医学基础,尤其把西医的知都有各自的特点,都值得同学们认真学习!
识教给学生,大家不应该排斥,反而应该利用
这个机会好好学习西医;至于应该怎么运用西
初入临床,无从下手,是由中医学本身的
医知识是我们需要琢磨的,而不应当学得越多特点决定的。中医学是建立在经验医学和哲学
变得越反动。学好了西医而不变成西医,而是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它经过长时间历史流传,
西为中用;要拥有更开阔的胸怀,利用西医的必定混有糟粕。可能你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比较
优势,发扬光大中医。如果思想出了问题,你浅显,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困惑自然而然就
学好了西医,开始否定中医,说中医是迷信的,会出现。此外,中医有许多流派,每个流派的
那就完蛋了。要牢记自己的中医身份,西医用理论和治病方法各有不同,如果你只是浅学皮
的好一定会促进中医的发展;如果用不好,那毛,便容易认为诸家自以为是、各执一词,轻
就对不起中医药大学对自己的培养。中医的学易否定中医。周老被评为国医大师时,有感而
习不是在中医药大学一蹴而就的,而是反复、发:‘中医成才太难了!’国医大师平均年龄是
终身学习的过程;学西医也不要追求比西医院79 岁,但多少人能够活到 79 岁呢?我回顾了
校学得更好,只要掌握诊疗常规,临床上不出这么数十年的学习经历,惊觉中医的成才之路
问题,掌握疾病诊断,悟透西医知识,才能为不应该这么漫长:是中医的教育政策出了问
我所用。我对我的孩子说,有院士给你上课,题!中医的教育需要改革!5 年本科教育应该
多难得的机会啊,我们花几万几十万也找不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医师,但为什么没有达
一个院士,好好学,让西医将来为你们所用。到目标?西医知识的干扰和冲击并不是最主
再说,西医的科研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好好要的原因。现在中医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尤
把握中医药宝库,会研究出更多像屠呦呦因青其是忽视了中医临床这一块;而这一块恰恰是
蒿素获得诺贝尔奖那样成就。纯中医已经无法我们当年学中医时非常重视的!我们当年那一
满足现代人民群众对中医的要求。现代社会需批临床示例班的很多同学现在都小有成就,这
要什么样的中医,我们就应该成长为什么样的一定与当年周老安排我们在常州学习的经历
中医。比如胃溃疡、胃炎的胃痛病人,不能只密不可分。当然,周老对我们弟子的循循善诱
停留在胃脘痛的诊断上,否则难以成为人民群以及我们在汇集整理编写周老经验花费了大
众相信的中医。中医是全科的,去轮转的每个量的时间精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科都应该抓住机会好好学习。中西医结合,西
为中用是我反复强调的。现代的检查深化了中
我认为,中医成才有几个很重要的影响因
医的望闻问切水平,比如在 CT 上看到了肝脏素。第一是要多临床、拜名师。通过考核后诚
肿瘤,触诊触不到时能否认肿瘤的存在?X 线诚恳恳地拜在师门,积极参加临床,而不仅是
上看到肺部结核,化验结果有结核杆菌,没有被动地跟在老师身后。周老从 50 年代在医院
发热咯血的症状能说不是肺结核吗?所以,不工作开始,到他当院长以后,一直坚持在临床,
忘初心,拿西医发展中医就是可以的。从未放弃临床。经年累月,他才能有这么高的临床成就。反之,能够有所成就的医家必定是
记者:我们关注到在您众多身份中,您还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上的!如果长期不上临
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床,便会慢慢淡忘临床;病人病情千变万化,
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若是惧怕医疗纠纷,便会畏手畏脚,长时间下
南京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您是如何看待中来更是不敢看病。第二要感悟经典。研究生阶段就是要悟经典,要反复揣摩经典。反复读反复悟,书得反复看。读一遍经典,水平就会上升一点。第二个问题是教育模式的问题:一种-6-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医科普的?中医科普的难处在哪里?
和”。我们现在最缺少的是掌握中医药知识的
陈主任:中医作为一门学科,有四个方向
人才,所以我们中医药大学的同学要沉下心
来,好好学中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的研究,任何一个合格的中医生都要达到这四
机会到来的时候你没准备好就是浪费了时机。个方向要求:医疗、教学、科研和科普。这也
现在药品零加成,未来经济利益会促使西医院是成为一名中医大家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应
大力发展中医;但是如果我们中医人看不好该重视科普,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享受中
病,大家看到中医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即使现医药、运用中医药。老百姓只有了解了中医,
在的政策再好,终有一天中医会被人们再次抛才会信任中医,运用中医。如果我们把中医束
弃的。之高阁,任何一门学科之所以可以成功,除了深度以
第一点,中医是有效的。抓好“术”和“道”外,还与它传播的广度有关。要让更多的人知
两个方面是国医大师给我们的启示。对年轻中道中医!现在不仅要让中国人知道中医,中医
医来讲,首先要掌握好“术”。中医的疗效是也要走向世界!以前外国人否定中医,是因为
硬道理!中医治疗切实有效的方面应该好好传他们不了解,我们自己也没有推广和普及中
承,比如风湿、肝病、胃肠疾病、妇科等确实医。我们缺少中医的科普人才,你跟他讲阴阳
疗效显著。除此之外,还要立志于弘扬中医的五行,他肯定是不懂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办法
“道”,深入研究中医高深的“道”的知识,用现代的语言,用科普的语言将我们中医的知
为弘扬中医做好自身的准备。识告诉他们?经过这么多年工作实践以后,尤其是我们国家九个部委联合举办的声势浩大
第二点是中医现代化。我前面讲过了,不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了解中医的人也越来
要故步自封,要学习西医以完善中医。中医是越多,中医的大环境也改善了很多。中医科普
胸襟广阔的,西医的手段我们也要能拿得出并不难。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学生都可以达
来。到这个水平,就看你有没有心,想不想做这个事情。中医科普是
第三点,中医的核心人才一定是中医师。一种奉献工作,短
养生保健、治未病、中药材的人才离开“医”,时间内是看不到成绩的,也没有任何
就失去了中医的核心。相信“未来中医经济效益,但它是
的发展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做强自己!我们弘扬中医、发
即使不在三甲医院,有真才实学,把病展中医的责任所
看好了你就是专家!病人的眼睛是雪亮在。想把中医搞好,
的:用中医看好了病,病人就会相信中就必须搞科普,但
医,你也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即使退关键你有没有奉献
休之后也是门庭若市,保养好自己的身精神。当然,科普
体,可以多为人民服务几年,多为中医也是让你能够成名
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个途径。你看急诊于莺就很有名啊,就是搞科普出名的。我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女儿目前就读们要学会科普,要借助媒体的力量。我们中医
于我校中医学本博连读专业,她选择从人要做科普,有了医教研你要是再能把科普做
医是受到您的启发吗?您对她未来医好,那就是比翼双飞,如虎添翼。
学道路的期望是什么?
陈主任:客观来说,我女儿肯定是受到了
记者:目前社会各界正在掀起一股“中医
家里的影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她志向在此。热”,刚刚开始的十九大,习主席再次提到要
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回家经常会讲一些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面对
有效的临床疗效;而且她小时候生病发烧头现在良好的国家政策,您认为中医发展有哪些
痛,弄点生姜茶、正柴胡喝喝也就好了。像我机遇和挑战?
们这样的家庭,经常在家里看病,也一直在言
传身教。这些都对她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从
陈主任:现在“健康中国”、“一带一路”
小时候便相信中医是有效的,是可以治病的。等策略确实为中医发展提供了天时和地利,未
要学习中医,首先要信任中医。有些中医学子来中医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医人才这个“人
的认识是模糊的。为什么模糊呢?是因为没有
看到中医的疗效在哪里,因此产生动摇和不信
-7-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此外,促使她选择中医的还有她外公生病
师,多临床,一定要跟更多的临床疗效好的名住院的经历。当时,她作为家属一直看护在身
中医,培养自己的临床中医思维。名医堂的老边,看着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抢救处理,真切
师们,他们都是非常欢迎同学们去抄方学习地感受到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职业。我们也希望
的,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所学教授于人。跟门诊她能够选择中医,能够把我的知识、周老的知
一个半天有四五十个病人,三年下来病人就非识更好的传承下去。对于她未来的期望,我还
常多了,所以每次门诊都要做好记录。抄方抄是希望她能脚踏实地做一个中医临床医生,希
方,抄的过程就是加深印象的过程,而不能仅望她不忘初心,不要忘记当初来中医药大学是
仅是看,所以学习方法很重要。言注意在临床为了当一名医生。
上收集有效的病案,然后自己总结发表,既能
有所长进,又能完成论文要求,何乐不为?现
记者:您认为提高中医临床能力的关键是
在科技发展,拿手机拍下来,回去整理也是非什么?
常方便的。我在跟周老抄方三年,发表 60 篇
个案报道,既扩大了老师的学术影响,对我本
陈主任:常听到同学们抱怨跟老师上门诊
人也是一个好的宣传。但是有的同学只是看,的时间太少、在病房轮转时中医辨证的机会不
不抄、不写,时间过去了也就忘了。衡量你三够、能够教授中医知识的老师非常少、中医临
年学习的水平的除了你真正掌握的,最重要、床被过分的西化而失去辩证思维等等。我认为
最客观的也就是论文。所以一定要多写。除了我们不应该排斥西医,而是学透西医,为我所
完成规培,更多的时间应花在中医临床上,这用。例如,一个病人容易感冒,你只记得气虚
样才能真正提高临床能力。要用玉屏风散,到临床却发现不奏效,为什么?有没有其他容易导致感冒的原因?年轻人很有可能就是体质过敏:西医使用抗过敏药,病情就容易好转;中医除了一味地从气虚去辨证,在药方中加入抗过敏的蝉衣之类的药物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一些人是肺热,经常吃辛辣之品,尤其是小朋友:脉象也不弱,舌质也是红的,这个时候就不能说是气虚卫弱了。过敏一定是体质强的人,而且年轻人多见。很多重症肝病的病人肝功能衰竭,不是老年人,却是年轻人。包括其他的科室,例如呼吸科的重症肺炎等。所以很多危重疾病时西医用激素来抑制免疫功能,而不是增强免疫功能。祛风药可以治疗很多过敏性的疾病,从这个简单的感冒到重症疾病,所以,中医是不是应该向西医学习?把抗过敏的药、清热解毒的药加进去,治疗肺有郁热、外感风热、内外相煽证型疾病,就是在抗非典治疗经验上得出来的。非典时期因感染病逝的医护人员不也是年轻力壮的吗?西为中用是趋势,不应该抱怨学西医,应该顺势而为。再举个例子,西医治疗乙型肝炎时,认为乙肝病毒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那中医治疗要不要加上抗病毒的中药呢?当然要。所以研究抗病毒中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要是只停留在胁痛、黄疸的辨证上,病毒一直在体内就治不好乙肝了,只有控制了病毒才控制了乙肝。西医的疗效评价值得我们学习,而不应只满足于治好了胁痛的这种低层次的要求;而是用化验检查指标的客观数据来证明乙肝治好了,这是我们应该“拿来”的。对中医的研究生来说,更重要的在于要多跟名-8-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魅力书生,顽痴人生
——南中医“小马哥”陈方平老师采访实录
采访、整理:李莉 赵昊昊
【个人简介】陈方平,男,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网上评教曾排名全校第
一,深受学生喜爱的 “人气老师”,被学生爱称为“小马哥。” 荣获“南京中医药大
学最有范教师,” “大学生素质拓展优秀指导教师金奖”。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
业,2006 年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现为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主
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哲学。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现代西方哲学》、
《人际关系艺术》等课程。教学认真负责,连续多个学期网上评教进入全校前
100 名,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指导本导学生 100 多名,经常举办各类讲座、担任学生社团活动的评委嘉宾。曾主持和参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改重点课题多项。在《福建论坛》、《经济参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中国研究生》、《沧桑》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编者按】在采访陈老师之前,“小马哥”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第一次听到“清华北大南中医”这个说法先懵一脸,再不禁会心一笑,私想着提出这个口号的人一定很幽默,也很有野心。本期《远志》终于采访到了陈老师,向大家分享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及教学感悟。陈老师,您好,我谨代表研究生会对您能在百
到学校老师,是什么样的经历和想法让您做出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表示由衷
了这样的抉择?的感谢。
陈老师:其实当老师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梦
记者:您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小马哥”,对
想,但后来因为专业和工作的关系逐渐偏离了于这个称呼您满意吗?更喜欢同学们喊您小马
最初的梦想。在经历过商界的洗礼之后,我决哥还是陈老师呢?陈老师:“小马哥”这个称呼是因为我所教的一
定从最小的助教做起。做这个决定时,身边很门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很喜欢
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院长当时也觉得我来的这个称呼,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和喜爱,也非
话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工资待遇、职业与身常乐意接受这个称呼,能拉进自己和大家的距
份转变。因为我打算当老师,就是纯粹地想教离。还有最著名的一句——“清华北大南中医”,
好书,不去想追逐荣誉和头衔,毕竟已经做好对一部分新生,可能南中医不是他们的第一志
了从头做起的心理准备。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愿,心理难免感到有些落差,于是为了鼓励同
我走的更稳更快。其实人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学们,就提出了“清华北大南中医”的口号,
度的时候,更希望能为其他人做出贡献,实现加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后来,同学们私
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就像马云,他停下告诉我很喜欢“清华北大南中医”这个说法。
止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但是他的社会地位和我也大受鼓舞,每次讲到实践与认识就把这七
价值观要求他不断创新。10 月 11 日杭州“云栖个大字写在黑板上,一些调皮的同学
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达摩院,将们说读起来感觉南中医已经全国第三了,想告
在全国各地建立实验室,引进更多高校教授参诉学生们:积极的认知和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事
与科研,未来三年预计投入 1000 亿元进行基础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科学研发。生活已经无忧,就应要更大限度的
为社会和他人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之所以能受
记者:从企业到高校,从百万年薪副总裁
到学生欢迎,最大的原因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
-9-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思考问题。如果你是这节课的学生,你希望老
太溪、涌泉这些穴位,陈老师在采访过程中一师怎么上课?希望老师怎么关注我们?听说我
边津津乐道的说着它们的功效,一边点出了这的课总能在选课系统一开就被抢完,后来应广
些穴位的位置。原来在来教课之前,学校会组大学生的要求,又开设了现代西方哲学、人际
织各个专业的比较好的老师在汉中门给他们简关系艺术、公共关系学、哲学与幸福人生等多
单的上课,我们学校的所有老师都是学过一些门选修课。其中人际关系艺术课是我主动申请
基本知识的。)我对中医比较感兴趣,会做笔记,开设的,因为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我们无
这 也 是 把 自 己 的 心 态 放 的 很 低 的 好 处 , stay时无刻不在与人打交道,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
hungry, stay foolish.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往对他们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更愿
也要注意积累,处心积虑地要给学生们讲好课,意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及体验给学生们讲讲人
比如这学期教针推和护理专业,那么在备课过际关系的艺术。举了一个小的例子,比如晚上
程中我就会有意识地加强对这方面的关注和了室友打游戏不睡觉影响自己睡眠怎么办?首先
解,比如给中医八年制的学生上课,为了调节从内心你要把室友当成朋友,不要有敌对的心
课堂氛围,有时会和他们比背方歌。理。你把他当朋友,他迟早会成为你的好朋友的。和他好好沟通,从关心朋友的角度提醒他
记者:十九大胜利召开,前一段时间学校熬夜对身体不好。次之可以协商,你不睡觉可
也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您能谈谈中国梦以,但是要把耳机戴上灯关掉。如果玩游戏影
和咱们的南中医梦以及您作为高校教师的个人响上课效率,那么他肯定在学业上有求于你。
梦吗?你要让他意识到你们是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还有一个例子,如果有第三方平台让我对
陈老师:双一流是新的评定标准,对南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个评价,前提是不能说假话,
医的老师和学生是很大的振奋和鼓舞,这说明不把缺点说成优点,那我可以选择不说缺点只
中医的发展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我们学校说优点。
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国家的基金项目以及政
策倾斜对中医药的发展有很很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不管是在其他老师还是在同学眼里
十三五和刚刚的十九大报告会专门提到了中医您都是一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讲者。您是怎样
药的发展,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在练就一身玩转课堂的本事的呢?
一个大会里面,无论在公司在医院还是在学校,
有一句话专门提到你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学校
陈老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
开会,在讲到老师的时候,领导经常指出要多每一位成功者的真实写照。来南中医教马克思
向某位老师学习,热爱本职工作。领导云淡风主义哲学,之前很少有老师能把这门学科“教
轻的一句话,对老师甚至整个科室的老师都是活”,但现在放眼全校没有学生会轻视我的课。
很大的鼓励和赞赏的。对于我的个人梦,正是因此只要有热爱,就有动力把这件事情做得很
怀抱着一颗给学生们上好课的赤子之心,课程好。课堂上的案例应该把把枯燥的原理与 “接
得到了广大师生及领导的认可,这样的成绩都地气”的案例相结合。为了能让学生们对课堂
不曾想过。助教讲师副教授,一步一步走的也感兴趣,我就主动关注年轻人的兴趣爱好,
算顺利。作为高校教师,我的个人梦过去是现TFBOYS、花千骨、落十一、琅琊榜、鹿晗、吴
在是也将一直是用心给学生们讲好课。亦凡、《欢乐颂》等等都成为我的教学案例。案例虽繁,却不是侃大山的讲堂,看似形散神却
记者:陈老师,我们的采访就到这里,对不散。一节课下来我很少按照 PPT 讲下来,但
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再次表示感谢!祝您身体快下课前浏览一遍发现其中内容同学们已悉数
健!掌握。同时在讲课时,要把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同自己的课堂内容结合起来。比如讲到质量度的章节,针灸推拿专业会提到穴位的准确度,按摩的力度和时间的长度等。护理专业会讲到扎针,穿刺等实践的重要性,仅仅纸上谈兵于实际操作毫无帮助,需要多动手。很多学生很惊奇,我怎么知道这么多,还知道我们的专业课内容。(三阴交、足三里、内外关、太冲、- 10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数字经络理论与智能针灸机器人的研发
徐天成 1 卢东东 2 卢梦叶 3 林祺 3 王雪军 2 陆鹏 4 贾卜宇 2 孙建华 5(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3; 2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
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南京,210029)
摘要:针灸疗法已经在全球超过 183 个国家及地区获得广泛应用,而西方针灸独立于传统中医开展“干针”等研究,再次表明针灸的国际化与标准化遭遇困境。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合作研发的智能针灸机器人,基于团队原创的数字经络理论,其包含腧穴体表分布的数学规律及经穴主治与症状联系的无标度网络两个主要内容。
关键词:针灸机器人;针灸科研;定量研究
近期一篇将针灸视为“超级安慰剂”的论文再次引发热议,如今的针灸临床与针灸基础研究,对研究过程客观性的体现仍显著不足,这也成为传统针灸的一大痛处。针刺操作几乎完全依赖于针灸医师,“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得气感的体会在于针灸师的“手感”和患者的主观反馈,针刺手法的频率控制虽有电针仪等设备的协助,其标准化程度与有效性仍未充分得到国际认可。针灸从传统走向国际的过程,也是针灸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本文结合正在研发中的针灸机器人,讨论针刺定量研究的可行性与意义。1 针刺定量研究的困境1.1 定量化的国际性研究否认针灸疗效
美国医学会杂志发文[1]称:针灸和激光针灸对治疗中度到重度的慢性膝盖疼痛,都等同于安慰剂。今年的《科学美国人》再次指出:针灸是“超级安慰剂”。[2]西方实施临床实验的多为假针刺对照实验,实验虽表明针刺组有效,但多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德国科学家针刺治疗膝关节炎大样本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也得出类似结论。[3]1.2 国内针刺操作统一规范难以有效实行
且不论国外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西方针灸是否等同于传统针灸。目前国内针灸疗效研究很难得出具备国际公认的研究成果,也有自身原因:传统针灸讲究“得气”并以其作为判断疗效与预后的标准,一是患者因针刺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二是医者刺手感到的沉滞,判断“得气”的主观性极强。而国外对得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表明得气是否与疗效相关存有争议,批评者们的安慰剂理论无疑降低国内针刺研究在国际的可信度。
2008 年,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正式实施[4],然而执行力度不佳,针灸师们多沿袭各自的针灸手法和技能,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特点,针灸师的判断力,针刺手法、进针深度、角度、方向等不尽相同,按照规范操作的医者在得气的体会、手法操作细节上难以一同履行统一标准。而国内的针刺定量研究(表 1)也未能最终促成具有循证医学意义的针刺标准。
表 1 针刺定量研究现有成果
主要研究者
意义刘堂义等[5]
经典记载的针刺
提插、捻转 变 为 表 达 波
手法操作过于简刘延祥等[6]
单导致其失传
、摇摆等手法 幅、频率、周
以虚拟现实和力
期的电信号
反馈的方式表现
VOXEL-MAN 不同角度进针 把数据传递到
汉 堡 数 字 化 手法
力学感受器转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17_0406作者简介:徐天成(1993.02-),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针灸临床及效应机制研究,Email:,联系电话:指导教师:孙建华(1964.04-),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针灸临床及效应机制研究,Email:
- 11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针刺过程中穴位
各层组织结构杨华元等[7]
力反馈装置
单式补泻手法
准确反映针刺
ATP -Ⅰ型针
手法操作过程
全面提供针刺手
刺手法参数
中的物理参数
法操作信息的处
并两两比较
ZFG-A 型 针
刺手法参数
测定仪、针刺
手法信息分
析系统洪文学等[8]
PIC 单片机 补泻手法
转化为电信号
适用临床穴位针李靖等[9]
法刺激和经皮穴顾星[10]
无 针刺基本手法
位神经电刺激
将操作细节转
用于针刺手法操
针刺手法测 提插、捻转手
作水平的定量评
试仪(专利号 法
将提插捻转速
为课堂教学提供
度、力的变化
转为电流信丁光宏等[11]
集 成 电 路 施术者和受 均匀捻转、均
号,描记为波
能在人活体上测
试各种针刺手法
技术、生物 针 者 相 互 作 匀提插、捻转
针体拉压力、
扭转力矩的波
针刺手法量化,指
力学原理 用 力 的 检 测 补泻、提插补
形和数值的定
导医生治疗和学
针刺手法波形
转为幅度谱、郭彦[12]
A/D 转换、 以
提插、捻转手
功率谱 AR 模型
自 适 应 滤 TMS320VC550 法
波、串口通 9A 为核心的
信、AR 模 采集系统
型参数1.3 国际针刺研究成果在国内难以重复
国际针刺研究多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设计。假针刺对照组采用盲法,严格随机分组,人员分工明确保证互不知情,临床研究人员水平较高。而国内实验实行安慰性假针刺也较困难、很难做到盲法、成员分工不明确、实验执行相对粗糙。疗效高但不严谨,“双盲”方法(患者盲,针灸医生盲)中后者克服主观偏倚很难。[13]针刺者的操作最能体现针刺的精髓,却难保证试验的标准、客观。为让国内科研成果获得国际认可,必须进行针刺的定量研究,严格保证实验质量和国际公认的评价指标,因此要加强针刺参数稳定性,重复针刺操作进行疗效的定量论证可能成为新的解决方案。2 针刺定量研究的方法选择2.1 如何进行针刺定量研究
针灸刺激量与疗效间有紧密的量效关系。多数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中,针刺刺激量常包括:(1)概貌:针刺频数,总次数/总时间等;(2)描述留针/电针时间段的刺激量:主要记录留针时间,电针强度、频率;(3)描述进针和手法时间段的针感:与针效最紧密相关。针刺刺激量描述方法的不完善性,是掩盖不同国家之针灸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阻碍针刺量效关系研究和针灸学科的发展。针刺刺激量主要包括:分类、分等、记时三要素。[14]2.2 如何定义针刺刺激量
古代传统针灸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口述和演示,没有明确定量描述,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现代针灸学习的困难度。各种针刺手法从性质上均属机械性刺激,针灸的量效反映了针灸刺激量和效应之间- 12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的相关性。从力学角度看,针灸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加速度和力等物理量的变化。[15]一般的,每次针灸施术分为透皮-进针-施加手法-起针四个阶段,而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以施加手法阶段为主,而目前临床常用的毫针针刺手法,多视为提插和捻转两个动作的复合叠加,再考虑到针灸针的粗细与进针深度及刺激时间的因素,初步给出如下定义:针刺刺激量=针具横截面积 x 提插幅度 x 捻转幅度 x 刺激时间
(1)2.3 如何记录与评价针刺刺激量
每次针刺治疗需采取一组穴位,在多数医院,进针操作由医师执行并监督患者达到得气状态,之后治疗阶段的手法多由电针仪完成,而电针仪给予患者的疏密波刺激最终效果主要在于提插,治疗完毕后的起针则多由实习生完成——关注的起主要作用的针刺操作阶段,其中刺激时间多为30min,而针具的规格直接决定了式(1)第一项参数的值,因而在针刺时间和针具一定的情况下,每一次治疗中,临床实际的针刺刺激变量主要是提插幅度和捻转幅度。3 使用针灸机器人进行针灸科研的可行性探讨3.1 模拟人手的功能而不是完整人手结构
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医疗行业公认最成功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其实用、安全,并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16]值得注意的是,达芬奇系统中的机械臂并非完全仿照人类的五指进行设计,而是通过一组二指的机械手模拟人手的功能,因而针灸机器人中,也更注重模仿针灸医师刺手、押手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人手的完整形态,后者不仅难度极大,且即使实现,性价比亦较低。3.2 针灸机械人的设计制造
基于团队开发的中国专利 .3,我们开发了一款针对针刺实验的针灸机械人,其核心部件是一台机械手臂(图 1)。
1 针灸机械臂及其控制台3.2.1 简化执行机构
目前针灸机器人多为架式结构,且针灸机械手数采用半自动的方式,即先手动夹取针具和棉签,固定位置后,利用架式结构进行进针操作,难以模拟针刺手法,部分设计采用特制的自动进针机构,复杂的机械结构出错率高且时效性差。本团队采用机械爪作为执行机构实现针具、棉签的自动夹取。机械手臂采用六自由度的控制,并利用机械传动机构实现进针。3.2.2 进针机构位置的协调
本设计通过六个舵机控制进针时的机械手的位置,实现六个自由度的控制,即机械手基本上可以对范围内任何位置任何角度的目标操作,实用性强。底层圆台舵机可左右旋转,自动夹持针具和棉签。夹爪附近的舵机实现捻转操作,操作时匀速从所处 0°基准位置旋转到左侧 120°的位置,后旋回基准位置,向右进行同样的操作。其余舵机主要控制针刺角度。夹爪内侧贴有软面硅胶薄层,既保证夹取时针具不滑动,又可保证数字舵机夹爪的过载力度。3.2.3 快速进针的实现
针刺操作中,破皮要求较高的速度,团队前期研究显示,如采取合谷穴为例,[17]进针 5mm,假设开始时针尖距离皮肤 10mm,根据人体手背皮肤厚度为 1.05±0.37mm,[18]得到快速进针的平均速
- 13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度为 8.26mm/s,目前国内较新式的方案利用汽缸运动,通过活塞杆推动推针器将针具推送至目标点位,或选用丝杆螺母结构完成电动进针运动。本设计采用后者实现快速进针,设计最大进针速度为 160mm/s,可满足需求。步进电机带动丝杆运动,丝杆上联动由竖杆和连接件固定的螺母,步进电机旋转带动丝杆结构的上下移动,通过步进电机的转速来调节扎针的速度,进针要求破皮速度很高,而破皮后需均匀有力则速度减慢,故对步进电机采用加减速控制,在针尖距离皮肤 1.5mm 时步进电机开始启动加速过程,通过程序控制使破皮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通过减速直至停止。停止后步进电机来回正反装,实现提插针具的操作。舵机转动带动夹爪实现捻转操作。4 设计特点与研究意义4.1 设计特点
执行机构结构简单,可实现对快速进针和基本捻转操作以及在限制位置停止的要求;有多重措施来保证进针位置的准确性,实用性强。
其中,夹爪内侧夹合处上沿放置对进针阻力测量的应变片,夹爪下方是放置针具的孔型夹盘,其每个孔的直径对应针具针尖直径,将针插进去后可使针头直立且保持对基准地面距离相同。在进行进针阻力测量时,控制机械夹爪位置,使针端正好顶在应变片所在的结构处。这样,可测出针穿过皮肤、脂肪、肌肉以及骨骼时不同的应变,通过测量数值联动光电传感器限位开关来保证机器自动针灸的安全性。
表 2 针刺时各组织阻力表[19]组织
骨骼阻力 F
64.2 研究意义4.2.1 精确化定量控制,提高针刺操作客观性
由机械手臂进行的针刺科学研究,脱离了人手进行针刺操作时因实验者心理状态、患者不良反馈导致的误差,进针速度、深度、提插和捻转幅度均是可定量输入并确定的刺激指标,结合上文提出的“针刺刺激量”的定义,可直观且唯一地确定对其施加的针刺刺激量,结合对疗效的评估得出针刺的量效关系。4.2.2 与实验动物体型数量级匹配,进一步减少实验误差
在针灸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中,长期困扰研究者的一个问题是:对小鼠等动物使用专门用于人体的针具,其数量级的巨大差异,对于将动物实验结果推广到人体产生了困难。从物理学角度而言,对于小鼠施加原本作用于人体的针刺操作,其力度、针刺深度等远大于同比例条件下应受到的刺激。而针灸机器人的出现,将有效解决这一困难,纯机械施加的针刺操作,避免了诸如实验人员性别[20]等诸多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4.2.3 配合传感器观测,实验数据可定量记录
结合表 1 可知,基于众多研究者的努力,针刺刺激量的测量已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针刺过程的细致记录,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针刺的量效关系。基于表 3 中对各类传感器性能的对比以及表 1中所代表的前人研究成果,我们选择光电传感器作为本设计的主要配件,避免机器人运行时的温度、电磁对测量的干扰,同时减轻设备重量。最终将针刺刺激转化为表达各类物理量的电信号用于针刺的定量研究。
表 3 针刺定量研究可用传感器性能对比[21]类型
缺点电阻式
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灵敏度较高、测量范 温度影响大,对工作温度要求高
围广,适于动态测量压电式 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固 无静态输出、阻抗高,需低电容低噪声电缆,
有频率高、灵敏度和信噪比高
工作温度低电容式 结构简单、动态相应快、温度稳定性好,易 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寄生电容影响大
实现非接触测量磁电式 结构简单、体积小、坚固、频率响应宽、动 较明显的零位误差和温度误差
态范围大、无接触测量、使用寿命长、可靠
性高,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光电式 频谱宽、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非接触测量、 结构相对复杂- 14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电感式
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
频率响应低,不宜用于快速测量
结构简单可靠、输出功率大、输出阻抗小、
抗干扰强、对工作环境要求低、分辨力高、
示值误差小,稳定性好5 结语
使用针灸机器人进行针灸科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设想,而基于本文的分析可见,短期内,其对针灸的动物实验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然而,变革传统针灸方式可能遭遇误解,平台建设初期成本较高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此外值得思考的是,针刺的刺激是否能够简化为单纯的物理刺激?机器人针灸和人工针灸在“治神”等方面的区别是否能够证明针刺的非物理作用?这些都是很有意义但是难以在先前的条件下完成的实验,也是我们的机器人日后可参与的实验。科技传承中医,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发展,中医才能继续屹立于现代医疗之林。
参考文献[1]Hinman R S, Mccrory P, Pirotta M, et al.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knee pain: a randomized clinicaltrial[J].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李永明(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美国杂志:针灸不过是&超级安慰剂&,学者建议用科学研究应对挑战[N].中国中医药报,.[3]何巍,童元元,赵英凯等.国外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现状分析[A].针刺研究,2015,40(5):423—426.[4]王静,罗玲,唐勇等. 《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制作的思考与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6).[5] 刘 堂 义 , 杨 华 元 , 李 小 俊 等 . “ 针 刺 手 法 信 息 分 析 系 统 ” 的 开 发 与 应 用 [J]. 针 刺 研究.):330-333.[6] 刘 延 祥 , 严 振 国 , 邵 水 金 等 . 数 字 化 虚 拟 人 力 反 馈 角 度 的 针 刺 手 法 研 究 思 路 [J]. 时 珍 国 医 国药.):.[7] 杨华元,顾训杰, 王 志煜. 针刺 手法参数分 析仪研制及 其应用[J ]. 上海针灸 杂志. 1991,3:35-36.[8]洪文学,陈亮,景军.一种具有传统中医针刺补泻手法的新型智能电针仪设计[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586-589.[9]李婧,Mary X Wu.针刺操作技术标准化考核之构想—来自欧美外科技术定量评估的启示[J].针刺研究.):449-452.[10]顾星.中医针刺手法教学测试仪的研制.中国针灸[J].):229-230.[11]丁光宏,沈雪勇,陶岳辉等.中医针刺过程中针体受力的动态监测系统研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21.[12]郭彦.中医针刺手法量化研究及其测量系统开发[D]..[13]景向红,劳力行,刘保延等.世界针灸邂逅中国针灸[N].中国中医药报..[14]屠健如.定量描述针刺刺激量及其效应的规则[J]. 中国针灸, ):363-366.[15]李一平.应用于针灸研究的人体穴位模型及针灸模拟检测系统[D]. 天津大学, 2007.[16]Toker A, Ayalp K, Uyumaz E, et al. Robotic lung segmentectomy for malignant and benignlesions.[J].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937-42.[17]Yin C S, Kim J H, Park H J. High-velocity insertion of acupuncture needle is related to lower level ofpain.[J]. Journal of Alternative & Complementary Medicine, ):27-32.[18]高学书,何清濂,章惠兰等.我国成年男性 30 个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98.[19]王亚文,阎圣秀.试论针刺无菌操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740-741.[20]Robert E Sorge, Loren J Martin, Kelsey A Isbester,et al. Olfactory exposure to males, including men,causes stress and related analgesia in rodents. Nature Methods, 28 April 2014; doi:10.1038/nmeth.2935.[21]强锡富,传感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 15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试析徐灵胎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
尹基龙,崔现超,徐征 *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摘要:清代医家徐灵胎于《医学源流论》首提“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论当世医家临证处方用药之流弊。徐氏寻本溯源,究心医典,所论“有药无方”,临证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又论“有方无药”,执方治病而不依症别裁;示人当“有方有药”,守立方归旨而兼善权变,用药灵变。古人制方加减,微妙精详不可思议;后世诸家临证,活法灵机变化存心。古今异轨,制方之义,颇有不同。关键词:徐灵胎;有药无方;有方无药;有方有药
徐灵胎(),名大椿,又名大业,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徐氏究心医学,著述严肃,著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慎疾刍言》、《伤寒类方》、《洄溪医案》等。此外,还对《外科正宗》、《临证指南医案》等书加以评注,见识独到,别具一格。
徐氏治学严谨,崇尚经典,发论醒世,针砭时弊,破书万卷,无师自通,数古今杏林,当属凤毛麟角。徐氏认为“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今将学医必读之书并读法开列于下,果能专心体察,则胸有定见。然后将后世之书遍观博览,自能辨其是非,取其长而去其短矣”。[1]提倡通过对汉唐以前经典的学习研究,奠定医之根本,而对后世诸家之说取长去短,完善医学知识结构。“惟知溯流以寻源,源不得则中道而止,未尝从源以及流也。”[2]“学者必当先参于《内经》、《难经》及仲景之说而贯通之,则胸中先有定见,后人之论,皆足以广我之见闻,而识力愈真。”[3]明辨医学的源、流和医家个人见解之间的区别,唯此才能学有根柢,胸有定见,不至于落入俗套,无所适从。1 有药无方
此言见《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若夫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谓之有药无方。”[4]徐氏批时下医家,临证依症用药,见一症即用一药,或用药堆砌,不详加辨证,流于表象,药虽中症而立方之法不存;或假兼备以幸中,广络原野。所列之药有不中者,势必误己害人;或果切中病症,然杂药乱投,漫无章法,不知其所以取效者为何药,亦不为后来者所师法;胸无定法,杂凑处方,此皆谓有药而无方。
“有药”者,一药皆对一病症,对于症状较少、病症较轻者或可收良效,若遇症状复杂、寒热交替之病症则颇难收功。后世医家多自拟处方,普遍存在药味偏多,以十几味为常见,甚至有二十余味、三四十味者,亦有药物剂量偏大的现象。陈超分析认为“多于十三味药物的大方且无组方规律者则可认为是中药大处方。大处方的问题则尤其突出,往往是有药无方。”[5]
“无方”者,亦或有方之名而无方之实。方随证出,证以统方,无证则无方,又有方不对证,或随心所欲,滥为增损,使所用方药偏离治疗目标,与证不尽吻合。“古法之严如此,后之医者,不识此义,而又欲托名用古,取古方中一二味,则即以某方目之。”[6]托名经方,实际上却对原方任意增损,而使原方名存实亡。徐氏之论,切中时医泛用药味、不切病机之弊,亦对后人影响深远。如杨乘六说:“见某病即用某药,一方中必下数十味,直是一纸为帐矣。”[7]顾锡亦谓:“不遵古方,则牵强附和,补泻混投,温凉杂用,散乱无纪,何以取效?”[8]皆道出用药之精义。
然徐氏亦有《医学源流论·单方论》:“单方者,药不过一二味,治不过一二症,而其效则甚捷。……凡人所患之证,止一二端,则以一药治之,药专则力厚,自有奇效。若病兼数证,则必合数药而成方。……若皆以单方治之,则药性专而无制,偏而不醇,有利必有害。”[9]此单方区别于复方,即小方意,可理解为一二味药之方,亦“有药”意。徐氏肯定“单方”对症取效甚捷,辨病症用药之作者简介:尹基龙(1990-),男(汉族),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五脏系统病证规范研究。* 通讯作者:徐征(1975-),女(汉族),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五脏系统病证规范研究。
E-mail:xuzheng_- 16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特长,“有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或收奇效。亦明言有利必有害,凡遇病症皆以单方治之,以“有药”统之,则其药性之偏无以制约,终非善法。近贤裘沛然认为大方复法,看似杂乱,其中自有深意。兼备之法,并非杂凑,其处方既寓有巧思又不失配伍之精密,是为中医处方学上造诣很深的境界。[10]裘氏初始习以经方丝丝入扣,但遇疑难病症往往无从下手,而他医以复方大法颇得奇效,令人赞叹深思。相反相成相激,复方复法复治,非临证老到者不能。历当代医家,如陈亦人、邓铁涛、周仲瑛、潘朝曦等皆有此论。2 有方无药
《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谓:“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善良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方诚为良方,非善用者不能尽其美。徐氏直言,更有医者执守一方以治病,犹守株以待兔。然疾病变化万千,首末殊情。方有一二味与病不相符者,亦不去之,不知其有意为之或智者一失?此徐氏所谓有方而无药。
“有方”者,徐氏言:“昔者圣人之制方也,推药理之本源,识药性之专能,察气味之从逆,审脏腑之好恶,合君臣之配偶,而又探索病源,推求经络,其思远,其义精,味不过三、四,而其变化不穷。”[11]徐氏一贯学务穷经,志尚师古。“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12]圣人先有定方,定方制法严谨,配伍精当。识药性,察气味,审脏腑,力求切合病机,药中病除。此圣人之立方,思远义精。故固执原方,方证相应,如鼓应桴。以不变应万变,或高出后人手眼几何。
“无药”者,徐氏言:“仲景《伤寒论》中诸方,字字金科玉律,不可增减一字,犹录六经四子语,岂可擅自删改,将杜撰之语乱入耶!唯临证增减,未尝不可因证出入,若抄录古文,先为变易,仍指为某方,则大乱之道矣。”[13]《伤寒论》诸方立法精妙,以经类经,但临证增减也未尝不可。然亦有他者断章取义,单引“仲景《伤寒论》中诸方,字字金科玉律,不可增减一字”之语,妄诋徐氏“尊经复古守旧”等,有失严谨,亦不严肃。[14]徐氏严厉批评有方无药者,执死方以套活病,罔顾病情变化而不知随证治之,然方之治病有数而病之变化无定,医者若此,死伤无算。
临证亦有医家原方搬用仲景方药,所用方药与原方一致,一药不多,一药不少。一味不加一味不减地使用原方,是对随意加减经方的一种矫正。但因不顾病情的变化,强用原方,从而走向了随意加减经方的另一极端,矫枉而过正。[15]3 有方有药
徐氏批评了“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提出“有方有药”。虽未明言,然徐氏在《医学源流论·古方加减论》中处处示人有方有药的思想,直指临证立方要旨。譬如“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者,则据古法加减之。如不尽合,则依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必使无一药之不对症,自然不背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即使果识其病而用古方,支离零乱,岂有效乎?遂相戒以为古方难用,不知全失古方之精义,故与病毫无益而反有害也。”[16]既有古方制方大义,又不失临证活法圆机。
徐氏临证运用古方,强调审证求因,力倡主方主药,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且要随病情之变化进行加减,不可盲目遣方用药。《执方治病论》有言:“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病,悉与古方前所陈列之证皆合,更检方中所用之药,无一不与所现之证相事,然后施用。否则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断不可道听途说,闻某方可以治某病,不论其因之异同,证之出入,而冒昧施治,虽所用悉本于古方,而害益大矣。”[17]徐氏所言极是,医者临证,当明辨慎思,对于所处方药,胸有定见;至于危重疑难之证,须博考群方,以求变法,有方有药,兼收并蓄。4 启示思考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所批判的“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客观真实反映了历代医家临证面临的必然问题,徐氏深入剖析方与药之内在联系,于《方药离合论》、《古方加减论》、《单方论》、《执方治病论》等诸篇中探讨临证处方用药之法度,切中时弊,发人深思。
医者临证,贵在辨证精准,再议方药。据法选方,据方议药,所立方药,恰到好处,增一味则嫌多,减一味则嫌少,无一药游离,无一药泛用,可谓有方有药。然如何做到有方有药,则必究徐
- 17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氏之治学:学务穷经,志尚师古。从源以及流,上溯《内经》、《难经》,下及时医名流,必先胸有定见,后旁触诸家,转益多师,兼收并蓄;不可执迷一家之言,目障一叶。勤于临证,灵活思辨,圆机活法,或可臻有方有药之境。
参考文献[1]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慎疾刍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难经经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3]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 陈超.中药大处方对肝病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9-3930.[6]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 杨乘六.医宗己任·四明医案[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93.[8] 顾锡.银海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6.[9]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 裘沛然.壶天散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2]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医贯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4] 吴云波.徐大椿《医贯砭》学术价值管窥[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53.[15] 赵鸣芳.经方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上)[J].江苏中医,-3.[16]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 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2017 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身体内的“嘀嗒”声
你听见自己身体里有无数生物钟在“滴答”作响吗?
今年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W.Young)。以表彰他们深入研究了我们的生物钟分子机制,也就是生物钟究竟是怎么运作的。
这种时钟能够帮助我们预料并且适应每天的节律,但
这种特殊的内部时钟既无齿轮,也无指针,它究竟是什
么?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获奖者分离出一种控制正常生物节律的特殊基因
period,该基因能编码一种蛋白质 PER,夜晚时该蛋白在
细胞中集聚,到了白天开始降解。随后获奖者发现了额外
的蛋白质组分,揭示了细胞内自我维持的时钟机制,对生
物钟研究做出了重要突破。period 基因的反馈调节简化图示
生物钟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约成书于先秦至汉)就曾写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饮食要有节制,起居要有规律,不能肆意妄为,让身体感到劳累,这大概是人类关于生物钟最早的描述了。
- 19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生物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1792 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法国天文学家让·雅克·德奥图·德梅朗发现含羞草已经“睡觉”了,它的叶子合上了,而白天时它的叶子是张开的。他好奇如果含羞草持续处于黑暗环境中会产生什么变化,之后他发现,尽管没有日光照射,含羞草的叶子每天仍然保持其正常的规律性变化。显然植物能够“知道”太阳的位置,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德梅朗是发现昼节律的第一人,他的报告出现在一篇重要的科学论文中,只有 350 个单词,组成 7 个很长的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找到了哺乳动物生物钟的位置所在。动物眼睛后面的小丘脑有两个很小的区域,现在被称为视交叉上核,这个区域的神经元连接视网膜,负责对光明和黑暗的周期性反应,让肌体随着白天和夜晚的时间活动或休息。视交叉上核只有四分之一颗米粒大小,由大约 20000 个神经细胞组成,这两个区域向大脑和身体发出信号,控制激素释放、调节体温和食欲。
华中科技大学对生物钟进行研究的张珞颖教授说,生物钟也可以调控生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例如生物钟对情绪的影响。她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时候,实验室发现一个奇怪的家族,他们每天晚上七八点就睡觉,凌晨三四点起床,生物钟显著提前,被称为家族性睡眠相位提前综合征。这个家族还患有季节性情感障碍,每年的 12~2 月抑郁症发病率最高,到了第二年 5 月疾病会自发好转。医生认为冬季抑郁可能是由于冬季日照较短导致的,通过每天给患者清晨半个到一个小时的光照可以缓解抑郁症,而傍晚光照是没有效果的。
研究人员怀疑发病和生物钟有关,结果发现此家族携带 Per3 基因突变。Period(per)基因家族是生物钟调节基因的主要成员,哺乳动物有 Per1、Per2、Per3 三个基因。他们对携带 Per3 基因突变的转基因小鼠进行研究,发现携带了这个突变的小鼠昼夜节律改变,出现抑郁行为,可以用来研究生物钟和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用幸福指数来衡量情绪指数,发现情绪的昼夜节律和
人体体温的节律类似,傍晚时达到最高点,凌晨时达到最低
点。”张珞颖说。但是目前,生物钟是如何调节情绪的还不清
长期研究生物钟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金虎教授说,
在正常的自然界,对于多数动物来说,如果没有或者不按照生
物钟规律活动,根本无法生存。比如美洲的黑脉金斑蝶,生物
钟对长途迁徙的方向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破坏了生物钟,
它们将无法正确判断迁飞的方向。
对于人类而言,生物钟紊乱也会引发很多问题,最常见的
就是倒时差。得过时差综合征的人们充分理解若想使生物钟与
头脑达成一致该有多痛苦。时差综合征的一个症状是尽管非常
疲惫,但晚上还是会失眠,此外还会导致注意力减退、协调能
力变差、认知能力降低、情绪波动、胃口变差等问题。研究发
现,生物钟失调甚至会导致生殖周期紊乱,以及多种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在跨时区飞行的女乘务员中超过 30%的人出现月经失调。
现代生活方式很少能与我们的生物钟保持一致。电灯给我们带来了“永远的光明”,也给生物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在如今社会中,对人体生物钟产生最严重负面影响的工作就是倒班工作。持续几十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从事倒班工作的人比从事传统工作的人患病的几率更高,其他负面影响还包括睡眠障- 20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碍、抑郁、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类疾病。数据显示,在倒班工人中,乳腺癌的发生率高达 36%~60%,夜间过度照明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可能是引起肿瘤高发病率的原因。
目前,研究人员试图利用生物钟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瞄准生物钟开发药物。拿肺来说,肺在夜间活性降低,哮喘病在夜间更易发作。几年前,爱尔兰一家制药公司研制了一种能缓解哮喘症状的类固醇药物,强的松缓释配方,可以在夜间释放药效。还有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睡觉前服用降压药缬沙坦,比醒来时服用效果提高 60%,还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夜间给药是促进大众健康经济有效的方式。
时间是影响药物效率的一个重要但却被低估的因素,目前有一个新兴的领域叫做“时间治疗学”。我们的细胞中存在着一种时钟,调控着药物的新陈代谢,因此一些药物适合在夜间给药,一些适合在白天给药。时间疗法遵循患者的生理节律,从而减弱了治疗的毒性,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时间治疗学已经被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一旦细胞癌变,癌细胞的生物钟要么昼夜颠倒,要么完全紊乱。科学家们在一项针对老鼠的实验中发现,清晨接受癌症药物治疗的老鼠,没有下午接受治疗的老鼠存活率高。在针对人类的研究中也发现,许多治疗癌症的常用药物随着给药时间的不同以及患者生物钟的不同,药效也不一样。在合适的时间服药,药物对肿瘤的杀伤力会大一些,而对身体的伤害会小一些。
或许,我们可以更加关注身体的“滴答”声,帮助自己活得更健康、更长寿。(本文作者:跃如,略加改编)
- 21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马兜铃酸”的是是非非
栾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017 年 10 月 18 日,权威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来自新加坡和台湾的研究人员的一篇文章。文章题目是
《马兜铃酸以及衍生物与台湾及亚洲地区肝癌广泛相关》【1】。由于该论文中提到
“近一半中国(大陆)肝癌患者被检测出马兜铃酸诱发的特征性突变”,这一报
道再次把马兜铃酸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上一次在 2003 年,因其肾毒性甚至
被冠名“中草药肾病”,殃及全部中草药。
“马兜铃酸”存在于哪?
马兜铃酸(AA)属于硝基菲类化合物,自然界中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达600 余种,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分布的有40 余种,其中部分为常用的中草药,如: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广防己、汉中防己、关木通、寻骨风、细辛等。
中医理论认为,马兜铃属的中草药具有利尿、抗感染、消炎、抗蛇毒和抗癌等功效,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各种中药材中。
“马兜铃酸”和肝癌是何关系?
论文的价值毋庸置疑,足以激发同行重视并进行更充分的研究。
首先,以往研究表明,马兜铃酸代谢的产物非常活跃,它特别容易和 DNA 碱基环外氨基结合,从而诱发基因突变,进而形成肿瘤。这正是它让人特别害怕的方面。
笔者需要指出的,在亚洲肝癌患者基因组里检测到了马兜铃酸特征性突变,提示马兜铃酸与肝癌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该结论不等同于马兜铃酸是导致肝癌的原因。很多网络文章中出现的“近五成大陆肝癌都是马兜铃酸诱变的”等字句是对论文的过度解读。
如果说研究对象是黄曲霉毒素,恐怕也会得出具有很强相关性的结论,事实上,在今年基本同一时期发表在 Gastroenterology
的一篇论文就用类似研究方法证明了黄曲霉毒素和中国人肝癌
的相关性【2】。也就是说该论文的发现只能说明马兜铃酸和肝癌
具有相关性。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马兜铃酸
进入体内与 DNA 发生作用,诱发关键基因突变,再到癌症的发
生要经历很长的时间。马兜铃酸的监管开始于2003年【3】,可以
推测该研究中绝大多数肝癌患者极有可能是2003年前服用过含
有马兜铃酸的药物。监管的效应不是能立即体现的,例如美国
男性肺癌死亡率要在禁烟后20多年才能观测到降低的变化【4】。
“马兜铃酸”有安全剂量吗?
近年来,大量马兜铃酸毒性机制的研究不断被报道,包括运用现代技术的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表明马兜铃酸的确具有很强的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理论上讲,该毒性不存在安全剂量,所造成的基因突变不可逆,因此,毒理学中常说的“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可能是不适用于马兜铃酸的。
国外已对马兜铃酸实行全面禁用和零容忍,但在我国,除去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这些中- 22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药中都含有马兜铃酸)等已经禁用的中药以外,至今仍有很多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主要存在于咳嗽药和跌打损伤药中,如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等)在作为处方药使用,相信此次事件还会促进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
“马兜铃酸”该禁用吗?
至于是禁用还是限用,或是暂停使用,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笔者建议在无法找到替代药材时必须提供足够证据,并且在药品上进行明确成分标识和警示,让医生与患者享有知情权从而判断风险及获益。
此外,在标准制订上也需更新。马兜铃酸其实是一个家族,它有很多兄弟姐妹。现行药典中只是对马兜铃酸 I(马兜铃酸类化合物中的一个成员)制订了限量标准,我们研究发现马兜铃酸 II也具有很高致突变毒性【5】,马兜铃酸 IV 同样也具有形成 DNA 加合物的能力,上述成分在不同药材中含量不同,因此只对马兜铃酸 I 制订限量标准恐怕有遗漏的可能。
“马兜铃酸”坏了一锅中药?
中草药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瑰宝,研究中药安全性不是为了否定中药,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我们的祖先也进行中药毒性的探索,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一些药物对人体有毒,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而马兜铃酸的毒性潜伏期长,古人寿命又短,过去难以被发现的风险在今天已经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识别。而马兜铃酸的毒性潜伏期长,古人寿命又短,过去没有被发现的风险在今天已经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识别。所以,使用现代医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确的传承方式。
与其采取以偏概全主张废除中药的懒惰应对方法,不如加倍努力,在国内自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深入毒性机制研究,建立严格标准和检测方法,对测序等新技术方法的结果进行更科学的解析,这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同时,作为普通民众也应科学传承中药服用方法,应“中病即止”,病好即停药,勿久服过量。让祖先遗留下来的瑰宝不因我们的误解而蒙尘,不再让它戴上类似“中草药肾病”的帽子,是我们所有人的使命。参考文献:1.Ng AWT et al. 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and throughout Asia. Sci Transl Med. 18:412-24 (2017)2. Zhang W et al. Genetic Features of Aflatoxin-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153:249–262 (2017)3. 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注[号4. R. Siegel,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 CA Cancer J. Clin. 62:10–29 (2012).5. Guozhen X.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mutagenicity of aristolochic acid I and aristolochic acid II in thegpt delta transgenic mouse kidney. Mutation Research. 743:52-58 (2012)
- 23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2017 级研究生迎新工作圆满结束
9 月 3 日,我校 2017 级硕士研究生入学报
到工作在仙林校区和汉中校区分别进行,尽管
南京下起了绵绵细雨,但
是挡不住四海八方前来
报到的硕、博士新生的热
校长胡刚,研究生院
院长张旭以及其他领导前往现场慰问广大新生和工作人员,并
了解报到情况。各位研会工作人员本着服务学生的态度为新生
答疑和解决各种问题,保证学生们及时、顺利入学。愿各位研
究生新生满载梦想,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热烈祝贺新学期第一期学术沙龙圆满成功
10 月 12 日,新学期的第一期学术沙龙活动于 B7101 圆满结束,到场的同学们都满载而归,收获满满。本学期的学术沙龙在以“让青年中医看好常见病”为指导思想下,邀请的都是中医界的临床实战派。本期的学术沙龙的主题为“胃病的辨治思路与高效方药”,请来了我们的老校友、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王长松教授。
王老师面对学弟学妹们,毫无保留的拿出了几十年临床经验的干货,分享了自己在临床中常用的、疗效显著的方药以及临床思路,生动幽默的授课形式,引起同学们阵阵笑声。
本次学术沙龙同学们热情满满,认真听王老师讲述这几十年救死扶伤的经验,为自己以后的临床夯实基础。
- 24 -以医助艺,以艺扬医
——义诊校园行之南京艺术学院
血压计、针灸针、火罐、药用香囊,满满当当;白大褂、听诊器、技师、医师,气宇轩昂;10 月 29 日清晨,在朝阳的照耀下,满载南京中医药要大学研究生会义诊小分队成员的校车启程向南京艺术学院出发,南中医研会的高校义诊之旅正式启程。承载着对中医、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传播、对高校间友谊的进一步交流与升华、医术与艺术的互助互扬的使命,义诊小分队在南京艺术学院顺利开展了各项义诊项目,具体项目有:量血压、耳穴埋籽、推拿、针灸、拔罐、艾灸、中医咨询、中医皮肤美容、中药养生查的配比与发放、药用香囊的配制与发放。
我校义诊小分队的工作人员耐心且贴心的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提供中药养生以及皮肤美容方面的咨询,提供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治疗,并免费提供中药养生茶,免费发放药用香囊,南京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对中医以及中医
药文化,充满好奇,提问了各种各样相关的问题,尤其对于针灸治
疗各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表示惊奇,对传说中的中医正骨手法表示点
赞,对于初次拔罐尝试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对我们自制的美容面
膜在亲身体验之后甚是欣赏,很多同学甚至提出希望想要长久使用
的愿望,对于中医理论调理身体,去除体内湿气、浊气、火气,改
变亚健康状态……更好的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也表现出极高的配
合,反响热烈,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在未来的生活
里,会多多接触中医药,了解中医药。
傍晚时分,义诊小分队圆满完成了义诊和宣传中医药、友谊交流的使命,开始回程,本次活动是高校义诊之旅很好的开端,为接下来的义诊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有值得总结和进步的地方,相信接下来的义诊之行会更加值得期待。
- 25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第四十届校运会完美收官,研究生院再创辉煌
2017 年 10 月 27 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 40 届运动会如期而至,我研究生院选拔出 40 名运动健儿与各院运动豪杰煮酒论英雄。经过两日激战,我院取得2 金 4 银 2 铜的战绩。27 日上午,在领导老师们的带领下,跟随着迎风飘扬的院旗,研究生学子们踏着铿锵的节拍,迈出整齐的步伐,朝气蓬勃,英姿飒爽,昂首阔步走过主席台。随后,院领导视察了我们的工作服务点,希望我们的工作人员做好服务,运动员赛出风采。
我院运动员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团结协作,努力
拼搏,两日战罢,共取得 2 金 4 银 2 铜的好成绩,共有 29 名运
动员取得名次,为我们研院增光添彩。其中李筱琪同学勇夺我
们本届运动会的唯一一枚单项金牌;薛书银,张少红,陈晨同
学无论在个人还是团队比赛中均表现十分出
色,为我们研院的体育建设做出了卓著贡献。
最后,对所有运动员以及为我们本次运动会提供
帮助的领导,老师,服务工作组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40 届校运会研究生院光荣榜薛书银
女子 10*50m 第一名、女子 4*100m 第二名、女子 4*200m 第三名张少红李筱琪
女子 10*50m 第一名、女子 4*100m 第二名、女子 4*200m 第三名陈晨陈健
女子 800m 第一名、女子 4*400m 第二名、女子 4*100m 第二名王玉卓罗丹
男子 4*400m 第二名叶晓芸丁语石
女子 10*50m 第一名、女子 4*100m 第二名
女子 4*400m 第二名沈钱能
女子 10*50m 第一名、女子 4*200m 第三名
女子 4*400m 第二名许倩倩
女子 10*50m 第一名、女子 4*400 第二名
女子 1500m 第三名柳玲玲
女子 10*50m 第一名
女子 4*200m 第三名
男子 4*400m 第二名
女子跳高第二名
男子 4*400m 第二名
男子 4*400m 第二名
女子 10*50m 第一名
女子 10*50m 第一名
女子 10*50m 第一名
女子 10*50m 第一名- 26 -“Hold 住你的未来”
——记一次完美的新老生交流会
金秋九月,凉风习习,南京中医药大学迎来了 2017级研究生新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校园新生活以及新身份,由我校研究生院主办、研究生会承办的新老生交流会——“Hold 住你的未来”活动于 2017年 9 月 13 日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顺利开展。
本次交流会由研会主席吴周烨主持,并邀请了我校研究生院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怡老师、第二临床学院中医养生教研室的张浩文老师以及南中医优秀硕士毕业生现就职于南京审计大学培训教育学院的张鸿嫣老师,分别从研究生的制度、学习、生活等方面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使在场新生受益良多。
活动最后给出了自由提问时间,针对嘉宾们
的演讲,研究生新生们各自提出不同的疑惑以供
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答疑。
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带来了大家的欢呼,张
浩文与张鸿嫣老师一起抽取了五名幸运奖,南京
何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秀琴抽取了二等
奖,南京青龙山动物繁殖场吴金霖抽取了一等奖
Kindle 一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有精美礼品
相送,大家都收获颇丰。
本次活动通过往届南中医优秀研究生前辈们
的生动讲解,使新晋研究生“小白们”对研究生
的制度、学习模式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有了一个
初步的认识,也为他们未来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打
一等奖获得者
- 27 -远志杂志 第十二期
给规培伙伴们的一封信
还记得一个夏天,书包里装满蛋糕和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怨憎会、求不得、水,脸上写满童真与无邪。
爱别离,每个人的每一世总要经历几回锥心断
肠的别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有一
还记得又一个夏天,行囊里塞满衣服和书
座西楼。放眼望去,我这里没有西楼,有一座籍,心里载满思念与不舍。
羊山,羊山脚下,有一个全国高等中医教育的
摇篮——南京中医药大学。
时间它总说谎,我和小伙伴们踏上了各自的规培征程。
钟山故郡,仙林新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很抱歉的通知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