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个电商卖货好呀信息采集用什么软件好呀?

互动:如何在移动平台上卖好货

主持:今夜酒店特价 创始人 任鑫

京东商城移动部总监李松峰

韩都衣舍市场负责人徐晓锋

主持人:我们这一场实在是太精彩了,我们今天下午讨论的,包括O2O,微信还是有一点偏明天的方向,大家也想听听今天的人怎么赚钱,我们下一个环节定位为互动环节,主要的议题我们在移动平台上如何卖得好钱。

任鑫:我们开门见山,各位能不能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李松峰:我是来自京东。

于丽丽:我是来自乐蜂。

陈振源:我是来自买卖宝。

徐晓锋:我是来自韩都衣舍的徐晓锋,我主要负责市场部的工作。

任鑫:我想了解一下各位公司移动互联网到底是怎么样的定位,现在PC的销售,互联网销售的一个补充,一个新的渠道或者说一个营销渠道,还是销售渠道,还是把整个堵在移动互联网的定位?

徐晓锋:刚才您说的那几个方面都有,既把互联网当做新的销售渠道,也作为一个新的比较重要的未来,对我们市场有补充新的渠道,对于品牌营销也是非常重视一块领域,整个无线应该从今年开始,整个韩都衣舍我们有一支大约30人的团队作答这个事情。从今年年底可能会扩生到50人,未来无线这块是韩都衣舍未来的重要。

陈振源:买卖宝是一家零售服务商,要定位自己的特色,定位商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我们用户角度出发从06年开始,移动是他们的一个绝大多数接触我们的方式,到现在为止,移动支付是我们一个主要手段。

于丽丽:我先说一下乐蜂,我也是刚刚加入乐蜂的,就我的理解和个人的一些观点,移动端他只是一个补充,不是替代,另外移动端很多用户跟他的属性,场景都是有变化的,跟PC端,线下端不一样,我们希望就现在这种移动端用户的属性跟他的场景抓到我们自己公司的对接,希望这个平台把我们用户拉的更进。

应该是扩充,用移动自身的特性,更进的拉动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多服务给他。

李松峰:京东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一切,这句话不是我乱说的,是老刘他自己说的话,我是这么看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该是很泛的一个概念,带来流量变化,用户习惯的变化,如果没有抓住理念时机的将来很危险。但是必须去做这件事情,一个是探索经验,一个是紧紧跟着市场不能掉队,微信是一种新的玩法,有可能会产生未来很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在京东来看的话,我们现在是非常重视的。

任鑫:对于京东来讲移动互联网代表未来一切,为了不错过这一拨,台下有很多非常多的问题,那移动互联网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样的移动互联网,怎么一步一步建起来,也不可能一开始搭建50人的团队,不可能就开始。

李松峰:去年也是派代的会,我们几个探讨了,包括凡客,淘宝,很独立的团队,至少是一个事业部的机制,京东现在不是这样的团队,比较泛的团队,市场部,采购,销售,研发,大家有专门的人做独立的事,没有集中具体在事业部里面。我们这边考核主要是用户数,用户的转化率,支付转化率,活跃度。

任鑫:如果作为电商的话,要进入移动互联网需要多小团队开始做,第一件事情是做APP,还是微信上试一试?如果马上开始的话?

李松峰:要看愿意投入多少机制,其实做一个APP是投入比较大的,如果单单是从销售,投资回报在开放平台,微信上探索这方面的经验还是挺有帮助。

任鑫:特别有钱就是APP,如果没有那么有钱就先从微信,开放平台开始。

任鑫:于总您是怎么理解的,你的无线事业部编制是什么样的?

于丽丽:你希望移动端给你带来的是什么,可以是流量,可以是交易额,根据定位看你到底要做APP,还是要做H5,还是要做成合作点,而且做起来也会很快,不是特别长的时间。第二个问题,乐蜂只是一个B2C线上的电商网站,但是他是隶属于东方风行集团,无线事业部是在东风风行集团里,我们部门里是要做无线电商,无限传媒,甚至无限娱乐,我们分三端,产品端,运营端,技术,从电商,传媒,以后明星达人的工作,现在是比较独立的。

任鑫:光说电商的话需要哪几个职能需要招进来的。

于丽丽:我个人的经验是觉得是看阶段,如果是从零起步,你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到位了,你要想做好一个产品,你的定位很清楚,你可以从产品到开发端这两个部门是可以成立,开发不一定是全部的工程师到位,根据你公司个人现状看,产品是第一个,等到运营阶段,产品即将上线,你很清楚的知道进入市场的时候可以组建运营团队。运营团队分三块,第一市场端的,第二块是活动类的运营,电商其实蛮多各种活动,如果也需要这一部分,你需要里面很专职活动的人员,第三个是产品运营人员,你的第一个产品出来之后,你需要在有一个产品运营团队,根据现状,根据目标去调整,不停做一些创新,优化等等,整个运营

任鑫:先想清楚做这个事的目的是什么,就两个人运营 起来,然后在看看哪个部分是薄弱环节在补进来。

于丽丽:一开始不需要很大,一步到位,目前移动端他的节奏已经非常快,他变化也非常快,所有的东西都是跟着创新点走。如果最开始想着架构,人员很完美,你发现你的产品出来跟你的目标完全不一样,这是浪费的,边走,边修正也不是坏事情。

任鑫:陈总您同意于总的看法吗?

陈振源:对我们来讲我们用户之前在移动端,他们通过移动方式跟我们接触,我们一直以用户导向的,如果哪一天我们用户反过来转PC端的话,我们也会尝试,对我们来讲核心是围绕用户的需求,随着用户的需求的变化,发生需求的改变这是一个共性。

任鑫:问一下徐总韩都衣舍无线事业部什么时候成立的?

徐晓锋:正式是今年年初。

任鑫:一开始分别做了什么事?

徐晓锋:一开始在去年本年底的就开始做无线业务的,因为那时候大家不懂,我们是跟PC端用户一起做的,后来发现行不通,一个团队的精力,资源分配的问题,无线部在前期投入产出很低的,导致资源和精力更倾向于PC端,对于用户习惯了解不同的,PC端的用户习惯和无线端的用户不同的,PC端在做运营的时候养成思维的惯性,后来我们发现这样行不通可能要单独拉一个无线做的,我们一开始是拉两个人,但是前期我们也没有做自己的APP,真正开始做自己的APP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做的,我们是这么觉得,作为品牌商不要着急做APP,毕竟你资金的问题,我们前期先拿2,3个人做无线业务在平台上,我们做京东无线,天猫无线等等。通过做平台的无线对于无线端的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用户习惯的了解,另外一个方面是在你的产品运营商的一些体系,慢慢之后我们就开始筹划自己的APP。前期只有几个运营人员,到中期开始搭建开发团队,到现在30多个人,他有开发团队,还有一个是营销团队,主要做无线端的营销的,还有内容运营的团队。

我们无线的团队跟PC端的团队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在内容上比PC端下的功夫更深一些,PC端更注重于团队的推销。

任鑫:无线端跟PC端不一样,开始拿PC端的人拿互联网套上来,后来发现必须要独立起来,开始也没有独立做APP,跑到京东,淘宝上他们的平台上先练兵,然后在考虑无线互联网怎么做。用户从哪里来,您这边用户从哪来?

徐晓锋:我们前期用户是跟PC端用户打通的,无线在抢PC端的用户,后来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随着互联网的技术发展,零售效率高,零售效率高是因为客户的购物便利性越来越方便,他的购买性就越来越高。我们之前拉一部分用户做调研和数据分析,他之前只在PC端,他可能一月只买两次,后来把无线的一些信息推送给他,发现他的购买频率翻了至少一倍的,客户价值变高了。他实际上他原来有可能在下班时间,他是有购物需求的,很大问题是他不便利,逛街旅游的时候 不可能打开电脑去购物。我们发现在平台上,他的无线也存在产品的方便 性的问题,只要把你PC端的用户拉到无线端购物,导致你无线端变高的话,你就会带来更多的流量。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发现传统的CRM是靠EDM和短信,这个行业太泛滥了,这个东西你会发现,两年前跟现在比他的效率越来越慢,他的信息泛滥导致对信息麻木,如果用APP做CRM效率更高。

任鑫:不仅仅抓新用户,不光发短信,APP也可以定期发消息。你们这边把原有客户提供价值,陈总这边获取新用户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样获取新用户。

陈振源:先讲PC跟移动的差别,PC跟移动是有共性的,获取方法无法就几种,搜索,网站,短信等等方式,对移动端来讲对PC有好的地方,说白了就是精准度更高,在移动上做相应服务厂家来讲有优势,另外一方面对我们在四五线城市我们也会启动线下,当地的杂志等等。

任鑫:获取用户花多少钱吗?

陈振源:这个我要跟我们部门沟通我不是特别清楚。

任鑫:现在市面报价IOS是5块钱的样子,安卓是一块的样子。于总您这边获取用户手段有那些尝试的手段介绍一下吗?

于丽丽:先看你有没有市场费用,准没准备好,如果有市场费用,我觉得还是一样把你的用户量定好,找到你的用户群在哪里。第二如果市场费用没有准备好,我们先去摸索的状态,先从你的老用户开始,老用户去看每一部分是转换到移动端,变化多大,就是新客跟老客的平衡,只能这样子看。

任鑫:大家想做移动端,有市场费用的举一下手。很少,您还是专门讲一下没钱的时候怎么办?

于丽丽:没有准备好先看你基础的老用户有没有,先做一个筛选,他的活跃度有多高的提出来,用你的活动,新品也好等等的信息给到他,让他知道你们有移动端的产品,他可以在移动端获得你的信息,为什么说挑出近几个月活跃用户高的更好,因为你的成本,时间更短,最快拿到数据,要先知道你搭建好的移动端跟原来已有的老客,重复度,重复点在哪里。根据这个测试的结果,其实你已经给你的用户描述了一个定位,我觉得可以就这个方向找出合适的点,重复去做,第一个从PC端老客,还有一个可以做第三方平台的资源互换,微信也好,微博也好,不一定是合适的,找到第三方的平台跟他做资源的互换,你的资源可以是你的商品,也可以是你主站的信息,跟这些互换,互换出来定位到哪一圈人,你的用户的状况是什么样的,一个是主站用户的测试,还有一个跟第三方合作的兑换,这两个平台足够让你们知道搭建好的移动端产品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个时候可以尝试花一点钱做一些新客,目前移动端的新客户我们自己觉得质量还可以,如果我在讲前面的这两个数据模型你已经很清楚的时候,他的质量是可以的,后面的配套就是你的运营要加入,不能获得新客不把他变成老客,不变成你的深度用户,这个就等于你前面的新客白花。他两轮的工作要配套的,新客户来了你的运营团队要把他变成你的老客,他也可以成本最低的去做的。

任鑫:通过数据挖掘怎么样把老用户盘活起来搞到移动互联网上,另外一块跟别人换资源,我有一些跟我没有价值,可能其他的互联网电商他比较喜欢,这两块都测试通,发现我们的用户忠诚度,转化率挺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考虑花钱。

您认为有没有营销推销的招,特别是不要钱的招?

李松峰:京东做到今年是一个不花钱的一个观念改变,在所有的下载客户端,推广移动端地方都给我印上,包括名片,宣传这些都是有效果的。京东是有花钱的,是不可避免的,CPA的价格他的整个市场价格是有限的,相当于是一个巧妙的过程的。老客户转化很大一部分,每次有大的电商的价格站,促销活动的时候他就会增加,这个相当于靠天吃饭。转换以后,我们从数据看,跟很多人说是一致的,他的购买是不增加的,特别是你不要看他这一个月,看他好几个月以后或者是半年以后你会发现他是很划算的。

任鑫:您这边说到京东会花钱推广,主要花哪几块?

李松峰:市场有一些以前是不花钱的,特别是大的市场,但是这个需求不具有特别可复制的,因为京东品牌特别大的,我们中小的如果想推广自己终端的话,这个不具有复制的。还有自己的市场费用,我会给移动端倾斜一些政策,他的优惠券给移动端,让他们促成订单的交易,如果你做第一单交易我给你一些交易,这种市场会越来越多,还是从原有用户往上拉动作,这个一个是转化,还有一个是新用户。

任鑫:付费您这边靠是网络联盟?

任鑫:大家平时怎么在上面卖货的,在新的平台上有没有新的特点,您这边做的活动要不要新的特点,有什么区别?

李松峰:我们其实是先有这个事情,在做数据分析,在猜想,印证,包括用户活跃时间,更多从产品优化角度来做这个事情,移动端的WEB每一点,每一次都会有一点改变,我举个例子,我们会做两个群体,他购买的位置不一样,你最终数据是有变化的,某一个位置的话他这一部分转化率是比较高的。

无线端自己做APP,自己做WEB的网站,产品方面需要巨大的投入的,这是你花了钱你的转化率没有上去的话,你就可以了。

任鑫:商品呢,京东互联网上和京东移动互联网卖得好是同一类吗?

李松峰:差别不大,这是一个你做平台他有这样一个优势,你可以根据数据分析他品类的顺序,在某个季节或者是月初,月末卖的东西你发现他会不一样,甚至说在iphone这一端的品类,顺序,你可以跟安卓做的不一样,就是他的用户群特性不一样,一个偏男性,偏女性,根据数据分析做的,这个是效果也会比较明显的。

任鑫:不同手机平台也可以不一样。

李松峰:不一定完全不一样,你展现的时候顺序可以不一样,数据分析或者是事后做。

任鑫:于总,不管是乐蜂还是您之前服务的其他公司的,互联网跟移动互联网有什么大的区别,您觉得卖的获需要做特别的准备,特别的思维的改变吗,还是说互联网那一套是可以用上来的,从京东看互联网卖的东西和移动互联网卖的东西不是特别大,您那边是什么情况?

于丽丽:我之前在一号店,一号店做网上百货,他的分类非常多,乐蜂是化妆品为主,两个平台还不一样,用户群不一样,PC跟移动端他的用户群的客单价,购买的时间,下单时间这个是跟PC和移动端是不同的,PC端下单峰值可以每天,每周,每个月,他的峰值跟移动端是一个平行线,两个平台都把峰值时间抓准了,可以帮你整个盘子提高,不管是一号店还是乐蜂都有共性,时间点要去看好他,你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个要思考清楚。

第二个分类的话,我举一号店的,分类变化不是太明显,他是取决于公司的品牌,他唯一有变化就是移动端自己运营的团队的方法上,比如说你的运营团队你会侧重于你的TOP5到TOP10的分类上,这是在运营角度上,大的品类层面是差不多。

任鑫:客单价差别大吗?

于丽丽:这个不大。你以后运营信号去做判断,你运营一段时间他低于PC端我觉得你可以当一个警号去看,是不是哪里有问题。另外他的增长的比例也应该是高于PC端,这是市场决定,不是说哪一家公司做的很好。PC端每个月,每个周增长30,你的移动端一定是50以上,一定要给自己的定位才行。这3个点,下单时间,增长速度,是几乎几个平台,PC端他差异的点。

陈振源:我觉得对我们来讲的话,这几年我们一直观察我们的用户,服务我们的用户,显然我们每年通过CRM的方式,用户数据分析的方式,对我们用户本身的需求做一个更好的分析,这方面可能有变化。

任鑫:大家平时一讲iphone,安卓手机,一讲就讲高端的机型,还会有二三线城市,大城市跟小城市移动互联网的行为,他们喜欢的商品有没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什么重大区别?

陈振源:我觉得应该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从人的分类来讲的话,一二线城市本身收入相对比较高,我们服务四五线城市以城镇化人群为主,他们收入3000,4000,他们每个月消费比例还是很高的,客户群量非常大。从他本身的消费的金额绝对量来讲不小,他们对商品定位定位,以iphone,三星为主,显然三四线城市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任鑫:那货的,在移动互联网消费的品类,大城市和小城市有很大的差别吗?

任鑫;买卖宝卖的最好的哪个?

陈振源:我们卖的最好不是三星,苹果。

徐晓锋:移动端和PC端他的使用环境,流动性不确定性的因素更多,基于无线端做的很多的活动也好,要把他的用户习惯切分更细才可以,我们我们订货如果在早上的话,早上的时间本身比较拥挤,给他推送一些促销类的话那个转化很慢的,如果换一个思维给他推一些软性的文章,搭配你的促销信息,甚至是收藏,这样效果更好一些。中午的时间可能大家下来吃饭,拿着手机来去看看,中午他的促销转化更高一些。在到下午5,6点钟的时候也是促销了,在到晚上10点以后,适合推送一些软性的东西搭配你的促销更好一些。他的用户习惯随着用户不同的使用环境,他的不确定因素更多,用户习惯相对稳定。

任鑫;找准不同时间说不同的话,传统的PC互联网肯定是坐在那里对着电脑 ,其实他是24小时拿着手机,这个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现在是什么时候,他同时进行什么工作,考虑到这些以后然后跟他进行交互。

任鑫:我觉得我提的问题不一定能反应大家的问题,把剩下的时间交给大家。

提问十:移动电商这块我们现在也在开发,我想把问题问到李老师和于老师两位,关于产品人机交互的动作,对我们成交界面设置和人机交互的会有多大影响,目前的技术团队,从国内也找了很多的这样的设计师帮我们做了很多界面,有的美观越好,我们做了市场调研以后,不对,我们想听听走到移动互联前沿的两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于丽丽:我个人是非常看重UED,因为交互在大家都在说用户体验,第一个就是在UED层面,尤其是在移动端,4寸屏,用户在碎片的时间,找到他商品完成购买的流程,其实交互最重要的。第二个UI的层面,取决于你的品牌定位,你如果纯粹做移动端没有PC端一定把风格定位就OK了。页面的东西尽量的清,现在的信息量太大,随时大家看他随时,但是不要忽略他干扰的次数非常多,微信天天不停的蹦,怎么样让用户浏览你的页面和产品上,一定是UED和UI,一定要简单。商品本来很多颜色,元素都会有,4寸屏小屏里面你的UI设计更为重要,我个人建议,越清越好,越简单越好,流程也是越简单越好,按钮越少越好,要让你的用户知道怎么样走,不要流程的创新。不要想在UED层面创新,这会给大家挖很大的筐。

李松峰:从京东现代数据分析,我们很多考核转化率的,同样的100万,如果你转化单少了,肯定是你的产品不对,通过数据分析和AD测试这个有影响的,从那个团队来看的话,如果不是愿意特别大投入,巨大投入做这么一件事情,你把主要界面抓住。用户看,看了就买,做的非常的简化,数据链少,很顺畅,这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这一块的投入,包括要跟数据结合起来是有效果的。

任鑫:先抓主流,开始不要搞太大的创新,看看行业谁领先,先抄一下。

提问十:你们讲到的研发团队的界面设置是在4寸屏和5寸屏,现在已经突破55寸到60寸,这个过程图片和影像的处理,包括请到美国的团队,现在目前做了所有的测试,你们都是巨人我们踩不上你们的肩膀,这个东西就没有可参照性,就特别的迷茫。要把设计的图像放到55到60寸的图像,改变了5寸屏,4寸屏的习惯,就是开发的APP放在上面是做不了的。

李松峰:他的设计跟手机是不同的,他面向的是在家里中老年的,他更简化,要更复杂,年轻人是不用那个东西的。把用户人群抓过来调研一下,他们需要其中两部,他们只买固定的东西,只下固定的单也是可以的。

任鑫:你的意思是不止屏幕变大了,也可能人群也变了。

提问十一:我们是中小电商比较小,自己没有研发团队,资源也有限,老顾客,老会员也不太多,我们想在无线端发力一下,能不能给意见,我们想把主要精力,物力放在哪一个方面?

任鑫:您的目的是什么,您有多少钱花?

提问十一:卖货,钱花的尽量少。

提问十一:十万级别的。

徐晓锋:首先我不建议你做APP,因为这个投入精力,APP投入精力和资金是很大的,我们在碰的时候也是很谨慎的,想的时候很简单,做的时候是非常深的水。你要想做无线业务,一方面尽量把你老用户价值提升,另外一方面你像京东的无线,天猫的无线,包括各大平台的无线,他们相对PC端来说这是一片蓝海,实际上现在各平台都有无线的活动,你盯住这些无线平台做你的业务你的机会更大。对于中小电商来说,你最核心你如何去驱动更多免费的搜索流量过来。无线平台我知道做的,不是特别多,你只要用心去做,下点工夫,下点力气去做的话,或者自己在无线端搞搞活动,你无线端免费的流量就很多,这个业务就慢慢起来了。

陈振源:我自己想,站到我们角度你自己要做什么生意,你要做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想法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你在来看,这些客户群他们在移动化过程当中是不是在转移,你要花精力去做,并不是说你花10万块钱,你定位客户群,如果你不定位这个客户群,也许移动化对他没什么影响,你还是做PC,你自己要定位什么样的东西,现在移动化情况下课程 是不是发生变化,你要去做的品牌。有了分析以后,你才能知道,在哪个渠道上获取新的用户,或者PC上转成移动上,因为他的消费习惯,或者他本身的成本都会降低才会考虑做这个事情。

任鑫:我们感谢四位嘉宾,谢谢。

主持人:感谢任鑫,感谢最后一个环节分享嘉宾,移动互联网确实是明天的机遇。今天是我们最后的派代年会移动分会场的环节了,希望大家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遇,一飞冲天,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各位!


【关于商道】派代商道定位为中小创业者的决策参考,内容集合电商业界评论、热点解读、高效资讯,聚焦创新创业、经营之道。 派代网微信订阅号——为中小电商创业者提供最鲜活、最干货的知识!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电商人必备APP,即刻扫码下载!

  7月11日,在微信公开课上海站小程序专场上,微信官方披露了小程序上线16个月后的核心数据:截至目前已发布100余万款小程序,市面上小程序开发者超过150万,第三方平台达5000多家。

  现场微信官方公布了小程序最新的几项能力:

  场景升级,新增“任务栏我的小程序”、“品牌搜索和品类搜索”、“APP打开小程序”和“平板电脑适配”等功能。

  消息升级,包括订阅消息、扫码关注公众号、群动态消息(比如多人参与的游戏,看到参与人数的信息),多场景连接用户。

  性能升级,包括分包加载支持独立功能包和性能优化,从而降低开发门槛。

  广告变现能力升级,包括开放广告位自助申请(门槛为UV1000)。

  微信官方还特别提到了小程序插件,这是指可以被添加至小程序内直接使用的服务。微信小程序插件有利于降低开发门槛、辅助对接专业开发团队(即第三方服务商)以及提升利用插件能力,特别是那些开发能力较弱的小型商家。目前已有的插件包括微信登录、支付、全页面插件等,同时提供帮助插件开发者打包完整的服务,便于低成本、便捷地使用插件。此外,视频、导航、预订、会员卡等服务插件也在不断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小程序正在重点深入与线下零售业态及电商的合作,促进小程序开发者的商业变现。

  微信小程序产品负责人陈浩告诉36氪,小程序开发者的商业变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广告流量主的方式获得相应份额的广告分成,二是对电商而言,加快用户转化率从而促成销售量的增长。前者也是大多数内容生产商自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如公众号),但小程序重在提供服务而非内容;而后者正给零售行业带来变革,小程序能有效加速线下零售业数字化一体化的进程,提升实体店的运作效率。

  小程序正在大力与线下零售业态合作,但小程序的主要功能不在卖货,而是更好地支持线下,比如通过小程序提供会员积分、优惠券、退换货等服务。汉光百货商务电子部产品总监董有良告诉36氪记者,作为传统大型零售百货行业,汉光百货希望继续延续以往在线下带给用户的“逛街的乐趣”,不刻意追求场景化服务,更多的是去“减少用户停留在线上的时间和精力”。

  小程序正在取代过去曾经被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H5页面,成为品牌的会员及服务的主要窗口。比如,由于过去搭建的H5电商网站效果不佳,汉光百货已经完全舍弃了H5,汉光百货于今年1月上线了小程序,一个月内拉动销售增长70%,客单价增长达36%,用户留存时长便增加了120%。此外,线下的服务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汉光百货运行的收银台从18个降低到了14个。据了解,放弃H5而把会员体系及服务全面转向小程序的商家不在少数。

  “小程序是个趋向于完美的会员载体。”百果园自营电商负责人李想在微信公开课上表示。零售的本质是流量和品牌的运营,对于百果园这样的线下零售店来说,小程序最大的功能在于会员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原先百果园在店内采用的是会员报手机号的方式,在小程序推出后改为了扫会员码的方式,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同时会员对于积分和等级的感知上也大为提升。

  百果园也利用小程序开发了拼团自提的功能,该功能为百果园带来了日均超过两万的到店客流,近40%的二次转化率,以及约15%的新用户,与此同时,通过小程序也能给出准确的用户画像。据了解,百果园自2017年9月发布第一版小程序,累计用户数达500万,日活峰值达50万。

  从服装、化妆品、食品到零售,每一家都在做小程序

  此外,微信官方还宣布,目前,每位用户平均每天打开4次小程序,其中高达54%为用户主动访问。

  对于微信内的电商而言,用户使用小程序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福音,这意味着微店之后,微信小程序电商或许会成为网红们卖货的一个更加理想的渠道。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如同逛淘宝一般把浏览小程序商店当作日常,而不是靠公众号、聊天推荐进入小程序购买。

  拥有700多万微博粉丝、160多万微信关注的时尚博主gogoboi,在过去在H5上卖货的效果不佳后,联手LOOK开发了自己的小程序“不大精选”,据LOOK创始人、CEO严明介绍,目前已经有超过57%的用户通过公众号菜单栏、小程序历史列表、微信下拉小程序任务栏等方式主动访问“不大精选”,可见用户已经逐渐养成了在小程序内浏览货品的习惯。

  随着淘宝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流量往“网红店”集中,微信电商小程序未尝不是值得尝试的蓝海。更何况,与微信生态内公众号、微信群等功能的结合,更利于建立顾客与品牌的联系,形成社群。

  当初无人看懂的小程序正在改变线上线下的购物生态。(来源:亿邦动力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哪个电商卖货好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