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买了脑66,到了之后对比几个低端铁三角耳机和beats

这是一个创建于 326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买 Airpods 怕耳朵戴不住,因为手机自带的就容易掉。本来是不想买 beats 的,w1 芯片的加持让我心动了。

非常感谢大家用心的回复,就不一一道谢了。打算周末先去苹果零售店体验一下再买

airpods 没有想象中容易掉,带着左右高速晃头,头都晕了耳机还没掉。
也没掉地铁里面(可能南京地铁没那么挤)

beats x 运动时有明显的听诊器效应,续航不错

airpods 没有想象中容易掉,带着左右高速晃头,头都晕了耳机还没掉。
也没掉地铁里面(可能南京地铁没那么挤)

对 AirPods 很动心,就等着新版快点出来。

自带的容易掉的话买 airpods 慎重,先去店里试试

耳朵结构差别挺大,强烈建议先去店内试试。

两个都有,airpods 少一个开关过程,拿出来戴上自动连接,收起来自动关闭。少了一个开关步骤对我这个懒人很实用

个人用过 airpods,体验的话,就是没有大家吐槽的那么容易掉,然后,使用时长也足够,大概 3-4 天一次充电,而且戴上继续播放,拿下会自动暂停,体验不错。不过有一点,我有个朋友带 airpods 就戴不了,他耳洞好像有点大,苹果耳机都戴不了,所以建议可以去实体店试试看,或者如果苹果耳机你戴得了,airpods 也行。连接电脑的话,也是 OK 的,这个也尝试过

自带容易掉一定要先试试再购买!我就买了戴不住不得已又卖了…

你要是 EarPods 容易掉,那 AirPods 应该也挺容易掉的。我就因此不买。

beatsX 使用者,优点是隔音好,挂在脖子上方便使用;缺点带着手套不易使用,开机关机不是那么自然,AirPods 开盖子关盖子就可以实现。

BeatsX 持有,觉得优势是入耳隔音,在通勤的场景下会比较适合。其实要是有钱,两个我都会买。

我用 airpods 可以带着跑步,beats 有线,所以会有听诊器效应

但是推荐先去试戴,有些人耳洞大就是戴不住

airpods,听诊器效应很难受的

重点来了,beats 很大很热,夏天不舒服,冬天能当二套,耳朵还能热出汗。。。那就来俩吧,夏天 airpods,冬天大 beats。

感觉现在这些蓝牙耳机最大的问题还是底噪和细微电流声,尤其夜深人静的时候,真心不能忍。

所以在室内我会用有线,室内往往需要一戴几个小时,有线耳机没有续航困扰(另外无线特性在室内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我觉得)。无线耳机我只作为通勤出行游玩运动时使用。

综合以上理由,我举得 BeatsX 的隔音,单次较长续航的特性(只通勤使用的话一星期充电一次)和有线的安全性,更适合我。

两者还有近三百块的差价,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推荐 AirPods,之前戴 EarPods 老是掉,AirPods 不掉,可能没有线的原因吧。摘下暂停戴上继续很赞。电池盒很精巧方便携带还能充电。
beats x 就老是掉,感觉主要是线把耳塞扯掉的。尤其中间那根线是金属的吧,那么硬。而且充电麻烦。听诊器效应大。但是隔音超级棒。
非专业人员,两者音质听不出啥区别。

我感觉,蓝牙就是把有线干掉的,Beats X 的线,虽然短,但还是多余的
至于容不容易掉的问题,感觉像戴眼镜一样。用 AirPods 的时候像戴眼镜一样注意就好了(忽略价格差距的心理影响)

佩戴:Beats X 入耳容易掉,但跑步的话稳定性不如 Jaybird ;戴时间久了没有 AirPods 舒服; AirPods 掉不掉因人而异,多数人不会掉。
使用:Beats X 需要开关,开关手感并不好,连接提示音有一点延迟,所以不看指示灯或者手机屏幕不太好确定是否开了。AirPods 从盒子里拿出来就可以认为是连接上了,省心。
音质:Beats X 入耳隔音更好,在街上、刮风等外界噪音较大的时候,音质更好、音量可以开的更低。

这俩我都喜欢 但是自己最大的需求是通勤的时候听 特别是在地铁或者摆渡车上听 着时候 AirPods 隔音差的缺点我完全不能接受

最终入了 Beats x,非常满意 就是每次开机关机比较麻烦

earpods 实际上比 airpods 要略小一点,但是我戴 earpods 会疼,戴 airpods 基本不会……不懂是什么神奇的工艺结构。日常出行戴一直很稳(挤公交挤地铁没试过…),没有自己掉出来过。跑步没有戴过,我易出汗怕坏,但是晃一晃跳一跳并不会调出来。

我不太理解上面有人说 airpods 有听诊器效应的……要怎么才能蹭得到……

续航真的很棒,连续用 4-5 个小时没什么问题 真没电了放充电盒一小会儿又活过来了

有一点点底噪 属于很安静的环境下可以被明显注意到的程度 刚用几天很在意……时间长了就没感觉了,而且宿舍里大部分时间也不是完全安静的……

蓝牙连接偶尔不太灵,不知道是不是个例。基本上可以经由重置连接或者重启手机 /电脑来解决(啧

眼睛劈叉了……并没有人说 airpods 有听诊器效应……

补充一点 多设备的情况下切换并没有很流畅(个例存疑)。我 mbp 和 iPhone 之间的切换基本上有 5 秒甚至更长的延迟(或者干脆直接连不上)

嘈杂点的地方还是算了吧……

AirPods 的问题不是容易掉,而是掉了很难发现 /很难找到。

前段时间买了 XB70BT,音质绝对可以啊,秒杀了我的有线森海塞尔

我是非常喜欢索尼的,但是索尼无线耳机要多装两个 app,对于强迫症的我很难接受。而且据说稳定性欠佳,看视频声音有延迟。苹果和 beats 虽然音质不出色,但是在 w1 芯片加持下稳定性比较好。

为什么要装 APP ???难道我用了假的...

XB70BT 是低端蓝牙,没有延迟,稳定性没问题啊,场景:iPhone 7 1+3T

切换慢不是个例,普遍存在,而且没有规律,同一台设备有时候很快有时候很慢,周边网络环境也没有大的变化,所以搞不懂。。。

还有一点,airpods 的蓝牙连接能力比较弱,特别是 70%电以下的时候。举例来说我把手机装左边西装裤口袋的时候就会偶有听歌时信号不好一断一断的情况发生。

但是仅发生在 5s 和 se 这种小屏幕手机上,plus 这种大屏似乎暂时还没遇见过(也可能是大屏所以不太放左边口袋里的关系。。。)

这楼里有多少人都不知道 beatsX 是哪个

W1 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蓝牙耳机比得了的

一直不喜欢 beats 的音质,低音太重

两个都有,BeatsX 入耳式所以隔音好,AirPods 更方便但我得把音量开到更大。都充满了 compromise ……

以苹果的节奏。。。估计还要等 2 年,现在所谓的新款,只是盒子可以无线充电。。。但是无线充电底座另外买。。。

所以我觉得喜欢可以入了。。。何况 jd 都 999 了。。。

我现在用的是我第三个 Beats X 了,前两个都是因为使用过程中突然挂掉无法充电和开机拿去售后更换了。苹果的店员也说这款质量不太好....

BeatsX 是个垃圾,很容易坏,你可以去网上搜一搜。

#48 我也是第三条,前两条一个半月必坏,现在这条已经 3 个半月了还没坏

两个耳机都有,和 airpods 比起来 beatx 真心不方便。

这是我用过的 sony 家最垃圾的产品,降噪垃圾,信号垃圾,续航垃圾,和 Airpods 之间差了 10 个 beats x

三星手机 配 airpods 来跑步的我,表示除了没有降噪外,很完美的一款蓝牙耳机
airpods 本身能用 3.5 小时左右,那盒子可以给 airpods 充 3.5 次电, 带上一整天无压力,盒子给耳机充电非常之快。

说实话,我耳朵没那么精贵,听不出音质差多少。

也许是我不太爱惜,beats 用了小半年就有些脱皮了,而且那么大个带出门感觉比较尴尬。

之后就入了 airpods,比想象的好很多,充电盒更是从来没让他没电过。

戴着的时候肯定不会掉,不过从盒子里拿出来很容易失手,上次就掉茶杯里了,还好防水性能不错,没出啥意外。

不过入耳式的耳机戴久了不舒服倒是真的。

我的 AirPods 用了快一年了,天天都在用,真心买的最值的产品了

AirPods 或者索尼新出的那个降噪豆.. 耳朵带 b 感觉哪里不对..

性能差,质量不好,价格又贵

?@orancho 平时带着方便吗?跑步的时候呢?

如果二选一。我个人比较推荐 airpod
不知道是个案还是品控本身来不好。
感觉非常容易坏。明明是运动耳机,我跑步得时候使用却因为汗液侵入而换了一边的芯片(产品本身是防水溅的。而且也没有出非常多得汗水)。之后又因为电池问题维修过。前后维修花了不少钱。
总之我个人对 beats 的产品。不太信任了。

旗舰项圈 WF-1000X 音质好带降噪续航高跑步也挺稳,不过最好还是去店里试一下。

Airpods,用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好用了。

去 B 站看下爱否的评测吧 市面上主流的都测到了

为什么要黑 airpods。没可比性吧

AirPods 除了隔音差 公交地铁通勤带的话不合适
beats 质量堪忧啊 网上坏的一堆

fiio btr1 在使用用户体验,如果不是运动需求的话感觉 会使选择性多了很多很多

借楼请问用小耳机(耳塞,入耳式的耳塞,airpods 等等),你们的听力受损了吗?

大耳机不会那么容易伤听力,入耳的伤听力。楼主慎重。

开始用 BeatsX 跑步通勤,有点怪,脖子上挂着,隔音比较好,明显的听诊器效果。电量也没想象中的长久。
入了 AirPods 后 BeatsX 基本就废了。AirPods 不会掉!听歌电话续航能力足够(盒子保证续航 24 小时)。AirPods 单耳听歌的时候,拿下自动暂停,戴上重新播放。缺点是盒子内部容易脏,还不容易擦除。偶尔会出现连接蓝牙失灵的情况,打开设置重新连接基本 OK。还有,毕竟你口袋 /书包里 /桌子上一直要放着盒子,不然放下耳塞,很容易丢失。
两款音质都一般,但足够我们普通人用。
总之,比较推荐 AirPods (有逼格)。

Beats 就是用来装逼的,不是用来听歌的

推荐一下 Bragi the headphone,蓝牙连接快,也很稳定,价格和 AirPods 差不多,舒适度、音质尚可。
如果对功能有更多需求可以看看它家的 dash pro,颜值高很多,价格也贵很多。
不过等 AirPods 更新还想再入一个,headphone 是入耳,地铁上用好,但在办公室戴上同事说啥都听不到,老担心有人喊你,心慌。

哈哈哈 我也想出 beats x 全新未拆 还在苹果的快递盒里

基本差异就在佩戴体验和隔音上,音质比较主观就不做太多评价了

目前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多数多数人反应,这是目前 apple 新产品最满意的一个

分类: 游戏耳机 标签: 玩游戏 沈少Neo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爱的爷爷,请加油!!

收到这只耳机的时候,Neo我的心情其实是有些复杂的。既开心,又似乎有些使命感。也难怪这次评测的主测游戏,就是最新一代的《使命召唤:二战》。而这一切,都要从我的两个小故事开始说起。

1.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英文名是“Neo”,但这个相对小众的英文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大家把N、E、O三个字母翻转过来就明白了,不就是:O、N、E = One。没错,Neo正是The One的意思。所以这款耳机简直是为Neo我量身定制的有没有 。

2. Neo我的爷爷是个极其低调的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能从他的战友和晚辈口中,隐约听到几句当年战场上的传奇故事。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爷爷这样的“二战老兵”,越来越少了。。。当年一起峥嵘岁月的哥几个,不少早就英年早逝;而一直坚持到21世纪的几位,也慢慢变成这几年一次又一次的追思会。

虽然越来越孤独,不过爷爷一直乐呵呵的,表示战争年代都挺过来了,现在每多过一天都是赚 !不过他也一直鞭策我,不要偷懒,要勤奋,要有拼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要求和我下象棋,来模拟“战斗”。

爷爷一直就告诉我,享受生活的最佳方式就是:赢。把每一次对决,都当做最后的战役。

而射击类游戏,特别是二战题材的,一直Neo我的最爱。一来这类游戏的确制作精良,可玩性高;二来可能也是我在和平年代可以体验爷爷当年惊险战斗的最佳方式了。而我,也正是像爷爷说的,喜欢把每个游戏都当做最后的战役,用最投入的方式都赢下来。

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看这款黑爵The One耳机的开箱。

▼ 收到耳机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大一个包裹。包装盒采用了一次性塑封的设计,可以保证全新。而且也的确名副其实,非常的“黑”,酷酷的。

▼ 背面的各种语言的产品介绍,不过应该没人会看吧! 

▼ 打开塑封,耳机的图案就非常清晰了,整体的包装设计风格我还是喜欢的。不过这个不是重点啦,我们直接开箱。

▼ 打开盒子,首先看到的是说明书,耳机本题有全面的海绵保护,还是很稳的。

▼ 拿起盖着的海绵,就可以看到耳机本体了,此外还有可拆卸的和独立的USB声卡。

▼ 整个包装对耳机和配件的固定和保护还是非常到位的,而且这种呈现方式也相对比传统的纸板或者软塑料分割更加高级。

▼ 先来看看耳机本身,整体黑色的设计加上一些红色元素的点缀,应该是目前电竞圈非常强势的设计风格了。我个人的理解,这个红黑配来自两个领域,一是当年公牛王朝时期留下的红黑传奇(再加上卡卡时代AC米兰这个红黑军团的辉煌故事);二是来自赛车领域红色缝线+engine start按钮。这两大领域的风格被很好的移植到了黑爵The One上,没有纯黑色那种老气横秋的平庸感,却也不会像大红Beats那样略显浮夸。在设计语言的把控上,做得不错。

▼ 配件方面,首先是一个可拆卸的麦克风。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对于硬核单机玩家来说,就不需要有这个累赘了;而对于联网电竞的玩家来说,安装上去也很方便。

▼ 麦克风接口应该是镀金的,到位。

▼ 单独的USB声卡,我们先放一边,等会来看看

▼ 2in1音频转接线。用于跳过USB声卡,直接使用板载或者PC上的独立声卡。同时对于一些没有USB接口的设备,也不影响使用。

▼ 接口同样镀金,并且标示了麦克风和耳机(金属分割线的颜色也做了对应改变,到位了)

▼ 左右声道的说明上,黑爵The One没有做太花哨的设计,而是低调的用耳机梁连接处的L和R字母来标示。

▼ 单元部分的设计也比较中规中矩,使用中这个设计的好处就是开放、通透性好,副作用自然是有些漏音。不过电竞场景一般也不会特别要求安静,为了音质和使用舒适度,这个选择是明智的。同时耳机出线口也做了防拉扯设计和尼龙包边,还是很扎实的。

▼ 耳机整体的包裹性不错,皮质非常亲肤,没有不适感,而内侧红色的“ONE:1”标示,也是很好的学英语参考资料,not bad!

▼ 缝线部分的做工还是比较工整的。当然了,这个价位,也不可能要求和万元以上的奢侈品比,属于表现OK,没毛病。

▼ 头梁部分有关淡淡的印迹,“First blood”玩电竞的都懂,第一杀对于整场比赛的重要性 

▼ 耳机头梁和声音单元的连接设计没有过多的玩花样,而是选择了目前业内最主流和成熟的解决方案。

▼ 最后这个双层头梁设计确实好看又实用,比较好的平衡了舒适性和耐久性。当然了,这么做也势必让耳机整体变得比较不便携,所以一般更多的是在这种专业电竞耳机上出现。如果是有出街需求的随身耳机,还是淡定的选择单层头梁设计吧~

总体来说,黑爵The One从设计选择到做工用料都没有让人失望。红黑配色经典而到位,各个细节的设计和用料非常扎实,做工也让人满意。最终呈现出来的感觉就是即有特色,又不会太扎眼。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提高的话,Neo我个人建议把耳机线也做为可拆卸的,方便不用的时候收纳起来。

黑爵The One耳机的一大卖点其实就是随机搭载的7.1环绕声USB声卡了。不过在聊这款声卡之前,我们得先来看看为啥要有外置USB声卡。

在很久很久以前,作为Mother Board是非常单纯的总线管理设备。而音频信号的处理和收发,是通过专门的板卡“声卡”来运作的。早期最有名的莫过于创新的SB系列了!

不过随着主板的设计水平和PCB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大多数用户对音质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动辄500元左右的独立声卡越来越少见,而主板自带的声音处理芯片(onboard sound chip)慢慢成为了绝对主流,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小螃蟹

但毕竟音频芯片做到主板上之后,必须经受机箱内复杂电磁环境,加上主板上各种噪声电流的影响,音质不可能很高。于是为了解决板卡形式老旧,主板自带芯片受感染大的问题,外置USB声卡最近几年越来越火了。也让所谓PC-HiFi有了可能性。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非常专业的外置音频处理设备了:

而黑爵The One这次搭载USB声卡,我想除了减少感染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两大动力,就是兼容性和可驱动性。

先说兼容性,首先现在电竞圈里,其实笔记本玩家也是相当多的,这时候有个USB声卡就会相当方便。再说可驱动性,因为板载音频芯片的型号多种多样,如果黑爵像在所有主板上写出对应的7.1环绕声驱动,工作量不可谓不大,而意义又很小,还不如就拿一个USB声卡的来个“一招鲜,尝遍天”。

所以这么一分析,黑爵目前的7.1环绕声实现方案,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Neo我直接把USB声卡来了个大卸两块:

通过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款黑爵The One选择的方案,应该是来自Solid State System的SSS1629芯片。这款芯片本身就是专注USB声卡方案的,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模块图的设计来看,整体的设计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首先是不追求过于复杂的高保真电路,而是最小面积,这样可以保证成本不会过高,产品的复杂度也可控:

至于专业的性能曲线,因为有些复杂了,这里就不一一赘述,Neo我选取了一个典型情况:

可以看到在常用的200-10K Hz的使用范围内还是表现不错的。也验证了之前功能块框图显示的信息:SSS1629方案的设计取向是,贵在成熟、有效的提供一个干净的声音解决方案,而不是过于追求极致的性能表现。

物理环绕声 VS 虚拟环绕声

看到这里,懂芯片设计的朋友肯定会问了,我看来看去黑爵的整个方案就是个立体声耳机吧?好像只有左声道和右声道而已?

其实物理层面的情况就是如此。而黑爵The One介绍的7.1环绕声,其实是通过SSS1629这个方案,再加上专门定制的驱动来虚拟实现的。不过,这其实也是目前业内主流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呢?

我们首先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 物理7.1肯定比虚拟7.1效果好!

但前提是你得有 :

而到了耳机层面,因为发声单元的空间本身就很小,无论是左右声道双单元,还是物理7.1的复合单元,所以的扬声器(也就是),还是挤在左右两个狭小空间内。这时候如果选择强行上物理7.1的话,无疑没法体现出多个扬声器组建出的复合立体声声场,反而会带来耳机暴重,各个扬声器音量不均匀等现实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业内各大厂商在反复尝试后,慢慢都认为通过驱动+软件模拟的形式,来做虚拟7.1是电竞最佳的选择。(除非以后发声单元的制造工艺有了很大提升,可以做出又轻有小孩足够便宜的产品)说到底,就耳机这个空间限制,上物理7.1噱头大于实质。

聊了理论的,我们还是得看看黑爵The One的实际感受如何。作为游戏耳机,首先要测试的当然是游戏环节。Neo我精选了手动常玩的三个游戏,分别是:

  1. 注重射击感和细节,但对环绕声考量一般的超级年货大作《使命召唤:二战》

  2. 注重大场景,声音细节,但剧情感稍弱的《战地1》

  3. 注重室内复杂声效,打击感满满的《NBA 2K18》

可以说三个游戏已经基本能涵盖游戏耳机最需要的使用场景了。

在开启游戏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打开黑爵The One的驱动软件,并且打开“虚拟7.1”功能:

再进入游戏,就可以体验1.7环绕声的效果了:


在《使命召唤:二战》中,开启7.1环绕声之后,战场上的各种声音的确更加立体了。第一关抢滩登陆的过程中,炮弹轰炸的爆裂声可以更好的听出是在左前还是左后方,而不是单纯的左边。队长的战场指挥声音,也会随着我的走完变化。比如如果Neo三等兵冲的太猛了,就可以听到队长在后面命令下一个进攻目标的方向。可以说开启7.1环绕声之后,战场的临场感的确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同时,这种方向更加精准的声场表现,也让我们在战斗中找到敌人更加方便和快速。比如在“吃鸡”这类游戏中,快让一步,可能就是吃鸡和倒下的胜负差距。

(多提一句,吃鸡等主流电竞游戏是原生左右声道设计的,如果使用物流7.1的耳机,会出现游戏不支持的尴尬,而虚拟7.1因为本身就是左右声道模拟,反而可以支持了)

而到了《战地1》中,开场这段黑人小哥战场搏命的任务中,背景音乐本来是和战场厮杀声交杂在一起的。但开启7.1环绕声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音乐分离开,像是在后方弹奏,而我们的面前只有子弹横飞的一战战场。这种大声场效果的确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在《NBA 2K18》这种室内场景中,各个声音来源可以更明确的分辨,无论是开头Pre-Game show里面几位解说的预热介绍,还是开场后甲骨文中心内DJ介绍球员出场,场边球迷的呼喊,场上裁判的哨子和口令声,都可以更加明显的分割开。不过有句说句,对于一款运动类游戏,NBA 2K18这种声音分割开之后的开阔感,对整体体验的提升并没有使命召唤、战地或者吃鸡这类FPS游戏来得明显。

所以总体来说,黑爵The One的7.1环绕声在射击类FPS游戏中,的确非常不错。有了更加出色的位置感,对高阶玩家在游戏中的表现提升,也有很大帮助。电竞耳机果然是为射击类游戏而生的!

此外,麦克风方面,黑爵The One的表现中规中矩,无功无过。也算是符合大家对这个产品本身的预期。毕竟作为一款游戏耳机,麦克风只要语音足够清晰就行了。如果唱歌或者录制视频的话,显然还是应该选择对应的拾音设备,比如唱吧的专用麦克风为佳。

作为一款电竞耳机,再要求有出色的音乐呈现显然有些过分了。不过既然要测试,我们就做得彻底些。Neo我选择了久经考验的《foobar2000》作为这次的测试软件。歌曲方面则在私人曲库里选择了一些熟悉又有代表性的作品。

最终的体验下来也的确如预料的一样,可以聊的不多。大约就是苹果iPhone自带的小白耳机earpods的白开水水准。适合随便听听,但要享受极致音乐体验的话,还是入手对应的音乐耳机更好~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曾经问大家: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学习知识,有人说是好找工作赚钱。老师笑笑说:你们都没说到点子上,教育的目的是“forget”(忘记)。

大家直接就傻眼了,那我们还学个啥呢?

老师笑得更开心了:我不是让你们不学习,而是告诉你们要塑造自己,而不是记住知识本身。

我想中华思想里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正是这个意思。那么对于一款耳机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各种噱头十足的黑科技?是所谓USB声卡、7.1声道这样的概念堆料?

Neo我认为都不是。真正重要的,是忘记这些营销词汇,回归音质本身,定位是不是精准、音质是不是给力。剩下的你用实际7.1还是虚拟7.1实现的,还是USB声卡或者板载音频芯片搞定的,我统统不在乎!

而黑爵这款The one 游戏耳机在几款大作中的表现,显然让Neo我忘记了那些复杂的设计取舍,USB声卡的测试曲线,而是完完全全的投入到二战那宏大而又振奋人心的战争中。

我不会再去想这个耳机好不好,这个音的频率是多少,而是单纯的投入到游戏中。这里有脚步声,直接过去爆头;队长说11点方向敌人的堡垒必须做掉,我就往那边游走。而精准声音带来的更棒的游戏体验,想必也正是对黑爵The One这款产品的最佳肯定。

总而言之,如果您是一个射击类游戏的硬核玩家,或者吃鸡、守望先锋、CS电竞选手,黑爵The One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如果是您是一个全类型玩家,这款耳机因为不错的设计和做工,没有短板的整体表现,再加上很棒的舒适性,同样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一个可选项。 这次测评就到这里,谢谢观看!

尾巴:其实从17年12月份沈老的病情直转之下,沈少我的心情一直都挺沉重的。被送进ICU的前几天,爷爷已经说不出话,只能静静的躺着,看着我,平和、安详,却又若有所思。可能我也只有在测试耳机时玩游戏的几个小时,可以真正投入进去体验爷爷当年在战争中经历的那些宏大和残酷,也真正的让自己放松一些。爷爷,这次和病魔的战役,也请您赢下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三角耳机和beat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