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有很多野生菌中毒,请问那里有收购商

茂租乡中心学校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进入秋季以来,全市范围内持续阴雨,气候潮湿,野生菌大量上市。近期,我市相继发生多起因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给中毒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汲取这些事故的沉痛教训,预防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让安全能与您和您的孩子同行,特提醒各位家长注意:

一、不要采摘、出售、购买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或霉变的野生菌;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建议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二、在加工烹饪野生菌时,要炒熟煮透,熟了的野生菌体积会大大缩小;不能凉拌生吃,在烹饪时先将野生菌煮一下,拧干后再炒,可以降低毒素。

三、建议食用野生菌时不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毒素会引起中毒。

四、尽量不要食用野生菌类。

五、吃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二是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如果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注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物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

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以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四是

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灌水,防止窒息;五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医疗专

业人员救治参考,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近期,由于降雨量比较大,空气湿润,食品原料储存不当,容易产生霉变

而引发食物中毒事故。粮食、油类、各种坚果及其制品如果储存不当,受潮霉变,极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致癌率极高的一种毒素,长期少量摄入会导致肝癌,短期大量摄入会引发急性中毒,导致死亡。因此,在食品原料储存上,提醒各位家长注意:一是食品原料不能与有毒化学物品、农药等混放;二是食品原料要储存在离墙、离地、干燥、遮光的地方,食品一

旦霉变、请勿食用;三是装过有毒化学物品的包装袋不能用来装食品;四是需

要冷藏的食品要及时放置在冰箱里,取出食用时,要彻底加热。

食品安全关系到您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也维系着您一家的幸福,请各位家

长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孩子的饮食安全构筑一道坚实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原标题:云南一家6口吃野生菌中毒……今年已有40人中毒9人死亡!

云南人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季节

今天上午,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召开半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云南省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相关情况,截至7月20日云南省共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10起,中毒人数40人,死亡9人。

7月18日,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着这样一条筹款消息:文山市的黄某一家因吃了野生菌中毒,7月10日7点左右送往文山市人民医院抢救,中毒的3个孩子3个大人短短几天就花费30多万元医药费。后续治疗还需要30多万元,希望通过水滴筹平台筹集医药费。

在记者的了解中,7月10日晚确实有6名大人和5名儿童因食用野生菌中毒,被邻居送到了文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其中3个孩子和3个大人是同一家人。7月11日,又有一名食菌子中毒的患者被送到该院救治。

截止7月19日,已经有3名儿童治愈出院,剩余2名儿童还在接受治疗,病情稳定。7名大人当中,一人已经治愈出院,一人转院至文山州人民医院,3人在文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康复治疗,2人还在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

今年食菌中毒人数大幅下降

7月5日,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宋志忠做客“金色热线”时表示,云南每年发生菌子中毒事件超300起,地点主要是在农村。

为了防范野生菌中毒,云南各部门从4月开始就发布各种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的预警公告,提醒民众要安全食用野生菌。同时,省食药监局还专门组织各种宣传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市场、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村、进家庭,特别是强化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人民群众食用野生菌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科学识菌,科学食菌”专题活动,专家教市民认识野生菌

今天上午,都市时报记者从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半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截至7月20日,云南省共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10起,中毒人数40人,其中9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都明显少于去年,中毒人数不到去年的1/3,死亡人数减少52.6%。

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的野生菌每天交易量在400多吨

在10起中毒事件中,其中9起是发生在农村家庭自采自食环节,1起属于多品种野生菌混合加工不当导致。

云南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本军表示,全省食药监系统还要着重提高野生菌中毒的防控意识和提高急救水平,在日常饮食中需要给市民提个醒,食用野生菌的同时尽量不要饮酒,否则会存在酒精与野生菌发生反应,或是加重中毒程度的隐患,提高急救难度。

吃菌子:须要注意这几点

野生菌中毒的表现与野生菌的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在吃菌子时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一定要安全可靠。品种尽量单一,避免多菌杂食。不熟悉、长像奇特怪异、颜色鲜艳、有菌托及菌环的,与以往食用经验有区别的菌子,千万不要采集食用。没有经验的人不要到野外采集食用野生菌。

煮:最安全。煮食的加工方式加热最均匀,只要不是剧毒野生菌,微毒、可食用的菌子煮透后食用很少发生中毒。比如在餐馆里,见手青就是先用开水汆一道再炒,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炒:不太安全,要有经验的人才能把菌子炒得均匀熟透。特别是当数量比较多时就会加热不均匀,微毒菌类如见手青等因为毒素降解破坏不充分,导致食用后中毒。

另外,凉拌、冰冻、腌制等新的加工方式也在不断出现,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尽量少吃甚至不吃为好。

吃菌子中毒往往与食用数量有关系。有这样一位患者,从外地回到云南后,一顿接一顿地接着吃菌子,微毒在体内形成蓄积后引起了中毒。所以,野生菌只能作为一种尝鲜的美味,适当少量进食,而且不要连顿食用,这样可以减少中毒几率,即使中毒症状也会轻一些。

第四,大蒜试毒、解毒等民间经验不可靠

大蒜变黑说明菌子有毒?没变说明菌子没毒?千万不能用这类方法鉴别菌子是否有毒!一位患者告诉医生,他炒了一锅菌子,放了很多大蒜都没有变黑,可还是中毒了。

一旦发生中毒,在等待医生救治之前,请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减少毒素吸收;

3、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图文来源:都市时报、视听文山、今日沾益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 宝宝年龄:宝宝2岁10个月

奥特曼111 5人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生菌中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