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法货币基金是什么东西?会买吗

  南方日报讯 (记者/唐柳雯)近日,公募基金行业第一只采取市价估值法的货币市场基金已上报待批。业内人士表示,市价估值法货币基金将改变货基原有的风险收益特征,同时也将打破货基刚失信人失信人员星级宾馆性兑付。

  上周,易方达基金上报了市场上首只采用公允价值法估值的货币基金(即市值法货基),不过基金在产品设计方面的细节还未公布。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市场中的货币基金全部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而摊余成本法的使用,则使得货币基金极少出现负收益的情况。

  “采用摊余扫黑宣传成本法估值,在债市下跌的过程中会不断累积负偏离,一旦负偏离大于0.5%时,需要基金公司用风险准备金补足。所以,对于货基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在负偏离逐步积聚的过程中,负债也在逐步提升,风险也在加大。”华宝证券分析师李真表示。

  对于投资者而言,摊余成本法计价的货币基金又有哪些风险呢?李真表示,存在负偏离的货币基金一旦遭遇巨额赎回,其在抛售资产的过程中将确认损失,而这将严重损害剩余投资者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注意到上述风险,去年9月1日监管方面颁布了《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流动性昆山电动车司机新规”),对货币基金的规范发展做出了相关规定。

  按照流动性新规要求,新设货币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超过基金总份额50%情形的,不得采用摊余成本法对基金持有的组合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或者80%以上的基金资产需投资于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同时,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该基金管理人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

  “在流动性新规中,监管提出了采用公允价值估值的货币基金,由于这类基金不存在负偏离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因此也无需遵守流动性新规对货币基金的特别规范,收益率上相比传统货币基金更具优势,规模上也不会受到不得超过风险准备金200倍的限制。”李真表示,市值法货币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或更接近短债基金,不再是保本类产品,将降低货基的活期存款替代功能。

  不过,据李真测算,目前易方达基金传统货基的规模还未达到风险准备金200倍的限制。

  李真坦言,虽然采用公允价值估值的货币基金需要承受净值的波动,与传统货基相比没有太大吸引力,且在短期内较难被市场所接受;但是,随着未来各家基金公司传统货币基金的可增规模逐步消耗殆尽,市值法货基在监管的引导下将迎来发展机会,成为传统货基的重要补充,基金公司提前布局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原标题:货币基金估值方法:市值法与摊余成本法

4月27日晚间,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发布。资管新规对破刚兑、净值化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细化。

资管新规靴子落地,与之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对比,新规内容虽略有调整,但其核心内容依旧为打破刚兑。总体来看已经落地的新规充分考虑了市场的实际情况,表示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

(一)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

(二)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大多数货基的估值采用的是摊余成本法。但未来的趋势可能是采用市值法估值的产品越来越多。

那么下面我们以债券的估值方法来进一步了解什么是货币基金的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

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采用“市价法”估值。针对此估值方法,通常产品合同规定“证券交易所上市实行净价交易的债券按估值日收盘价估值;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品种,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持券期间,每个估值日从市场或者第三方取得债券的估值价格,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日损益。处置债券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能及时反映市场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影响。

1、从市场或者第三方取得的估值价格可能不公允,从而导致反映的损益状况并不准确;

2、估值价格波动频繁,容易降低产品净值的稳定性,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而且当市场下行时,在某一期间段产品收益率可能为负。

在市值法下货币基金是按照基金净值计价,因此净值可能会产生波动导致投资发生亏损。

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即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针对此估值方法,通常产品合同规定“本资产管理组合以持有到期作为债券的主要投资策略,因此估值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即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票面利率或协议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存续期内按照实际利率法每日计提损益”。

在持券期间,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当日损益。处置债券时,将所取得价款与债券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

1、反映了投资工具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投资账面净值和收益的稳定,能够平滑产品净值波动,

2、便于投资者理解,更有利于投资工具的发展。

不能及时反映市场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影响。

摊余成本发下货币金是用万份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计价,收益几乎不会出现负值。

某货币基金投资了一只短期债券,现价99元,100天以后到期,到期以后以100元面值兑付,由于市场利率、经济数据等因素变化会影响债券交易价格,因此债券价格可能会今天99元,明天99.50元,后天98.50元……

市值法对于这个债券的处理就是完全按照市场交易价格来定,今天99元就按照99元入账,明天99.50元就按照99.50元入账,以此类推,价格会随着波动。收益不是每天都增加,也存在收益为负的可能。

摊余成本法就是现在这个债券99元,100天以后100元,那么把收益的这1块钱按照剩余天数平摊一下,每天增加1分钱,每天都能看到收益,我国现在几乎所有货币基金都是这样做的,每天看到收益增加。

从国外的货币基金市场的发展来看,市值法货币基金与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是共存的,两者都有各自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市值法货币基金正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市值法的不断临近,让货币基金市场迎来一股新鲜的空气,在打破刚兑的同时,货币基金也将进入新时代。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自1月29日上报市场上首只市值法后,富国、华宝、中融、建信、南方紧随其后,也陆续上报相关产品,截至目前,已经有4只市值法货币基金收到了证监会的第一次反馈。

  伴随着市值法货币基金的即将出笼,中基协在近日连开两场研讨会,讨论市值法货币基金相关指引。但打破刚兑的货币基金能否迎来新生?多家公募向蓝鲸财经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7只市值法货币基金面临更名

  蓝鲸财经向多家核实,近日,中基协召集了多方人士召开了两场关于市值法货币基金的研讨会,参会人员不仅包括基金公司人士,还有证监会相关部门人士、银行托管部人士、部分销售渠道人士等。

  据了解,上述两场研讨会主要讨论了市值法货币基金相关指引,包括市值法货币基金更名为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是否征收惩罚性赎回费,初始净值设定为100元等方面。

  1月29日,易方达上报了市场上首只市值法货币基金。截至5月17日,已经有易方达、富国、华宝、中融、建信、南方等六家基金公司陆续上报了7只市值法货币基金,其中易方达市值法、富国安惠市值法货币市场基金等4只产品正处于第一次反馈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7只货币基金的名称中全部带有“市值法货币市场基金”的字样。北京某公募人士向蓝鲸财经透露道:“此次研讨会中讨论的问题中,涉及到了将市值法货币基金更名为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的问题。监管层特意强调要求在产品名称中体现浮动净值,一方面体现了资管新规中打破刚性兑付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投资者对保本的固有印象,从产品名称中就向投资者明确收益风险。”

  向蓝鲸财经表示,在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值法货币基金或可为现有的货币基金形成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极端性市场风险。布局该类创新产品或可为基金公司在传统固定收益市场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货币基金不再“只赚不赔”

  自2003年发行首只摊余法货币基金后,我国公募市场上的货币基金一直都延续了摊余法。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货币基金总资产净值已将近8万亿元,占规模的66.94%。

  在摊余法货币基金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摊余成本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该方法能够平滑产品净值,但本身不能及时反映损益,一旦出现连续大额赎回,将不得不卖出原先可能计划持有至到期的债券;并且在市场向下调整时,卖出价格将比原先计入资产估值的价值低,而卖出操作锁定的亏损,将直接体现在当日的中。提前赎回的不受影响,但存量客户会承担更大亏损。这样的机制,会导致机构客户在有大幅波动预期的时候,争抢提前赎回,形成循环。”沪上某公募人士向蓝鲸财经解释道。

  2017 年9月1日,为整治金融乱象,促进金融去杠杆,证监会出台《公开募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基金流动性新规”)。

  在流动性新规中,监管层规定:货币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超过基金总份额50%时,不得采用摊余成本法对基金持有的组合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或者80%以上的基金资产需投资于现金、、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

  此外,监管还提出了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估值的货币基金,由于这类基金不存在负偏离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因此也无需遵守流动性新规对货币基金的特别规范,收益率上相比传统货币基金更具优势,规模上也不会受到不得超过风险准备金200倍的限制。

  在很多普通投资者的眼中,货币基金就像银行活期存款一样,类似保本型产品,很少有亏损的情况发生。但是,市值法货币基金发行后,或许会打破市面上货币基金“只赚不赔”的印象。

  市值法货币基金市场需求不明

  相比于上述6家基金公司争先布局市值法货币基金,也有基金公司表示暂时持观望态度,公司还未开始设计该类产品。

  “相较传统的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市值法货币基金存在着打破刚性兑付的预期,短期来看,市场对市值法货币基金的反应较为悲观,我们公司保持谨慎参与。”某公募工作人员对蓝鲸财经表示。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蓝鲸财经表示:“其实,现在很多客户对市值法货币基金的接受度其实并不高,因为的客户都是为了保本去买的,但是在市值法下货币基金有可能会出现亏损的情况。所以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如何打开市场,把市值法货币基金卖出去也是一个大问题。”

  另一家公募工作人员认为,虽然由于打破刚兑的原因,市值法货币基金的市场需求不明,但自去年7月份开始,就没有新的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获批了,一旦首批市值法货币基金上报之后出现暂缓审批,现在抢占市场就很有必要。

  华宝证券在中表示,虽然采用市值法估值的货币基金需要承受净值的波动,与传统货基相比没有太大吸引力,在短期内较难被市场所接受,但未来随着各家基金公司传统货币基金的可增规模逐步消耗殆尽,市值法货基在监管的引导下很可能迎来发展机会,基金公司提前布局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值法货币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