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好的创意创业项目目和创意,符合大从和时代需求,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支持,求大佬指点,如何找投资人。

即使现在的马云可以算的上是非常成功的,更是被比尔盖茨预言将会成为未来的世界首富的人,但是在马云创业初期也是遇到过非常多悲惨的事情。年轻时候的马云曾到肯德基面试,但是却因为长相问题被拒,后来创办翻译社但是收入远远抵不过支出,无奈只能够靠卖小商品补贴,就连创办阿里的时候去拉投资还经常被人赶出来,更是曾被雷军当成传销人员。

刘强东本身家境贫寒,就连上大学的钱都是村民们一起凑的,后来上大学时靠着给别人编程赚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用上了“大哥大”。为了能够彻底的改变自己的生活,刘强东开起了小饭馆,最初生意确实不错,但是由于疏于管理,员工几乎把饭店的钱都贪光了,导致刘强东损失惨重,后来创办京东,为了拉投资更是受尽了白眼,即使后来初具规模已然连年亏损,直到2017年才真正的实现盈利。

马化腾的成长生涯就显得非常安逸,身为富二代生活上自然是不用愁,但是后来创业创办腾讯的时候,为了做好社区显得用户活跃吸引更多的用户,马化腾坦言自己曾假扮女孩子,不停地换头像陪人聊天,仔细想想还是略显滑稽。

潘石屹更是曾坦言,自己最穷苦的时候身上只有80元钱,为了生活连被子都当掉了。当潘石屹决定创业的时候辞掉了原本的工作到深圳去闯荡,但是由于没有特区通行证无奈花钱从铁丝网中钻过。潘石屹曾经自荐到海南当厂长,但是发电机去屡次被偷,还曾在睡梦中被讨债的民工用一块砖头惊醒。

做过首富又怎么样,当年王健林还处在创业初期的时候,3年曾被告了222次,就连后来想要贷款都诉告无门,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给他。这对于王健林来讲绝对是一种耻辱,只能够站在银行门口孤立无援。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俞敏洪:创业后,有4件事千万做不得

企业的成长要有四个要素:第一是远见,第二是布局,第三是资源,第四是人才。这四者缺一不可。

企业的生生死死是一个常态,在生死中大浪淘沙,最后淘出来的是最伟大的企业。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就是创始人有无远见。

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其创始人无一不是具备梦想和远见的。比如任正非,当所有的人都在倒卖外国技术的时候,他居然把自己赚的第一笔钱全部投到研发中去,到最后弹尽粮绝,终于收获了研发成果。

当时中国不用他的产品,他就跑到南斯拉夫做成了第一单,任正非之所以敢于走出去,是因为他是学语言出身的,很早就学了三门外语,所以说企业家的才能和远见跟企业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任正非的起步就已经奠定了华为成为世界公司的基础。

有了远见以后,企业需要通过布局一点一点累积自己的势能。布局不同了,资源和人才的使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这样,远见、布局、资源和人才是其发展最重要的要素。

做企业就像建造大坝,把这四大要素拦起来,水位就会变得越来越高,四大要素积累得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这就是势能累积的过程。

偶然发现身边的人都开始创业,仿佛自己不抓住创业的好时机,就要失去很多致富机会。于是:稍有资产的小伙伴就想自己创业,没多少资产的小伙伴也去众筹开店。

其实,现在很多创业者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人创业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希望通过事业的成功创造财富,实现财务自由。因此,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极具盲目性,为创业而创业,进入什么行业,以什么模式来盈利,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发展都是一片茫然。

这些盲目创业的行为,导致每年新创办的企业至少有60%在一年之内倒闭,倒闭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注重外部因素,忽视了内部的经营和管理。

对于创业本身,我有四个观点:

1.不要祈求一次成功,游戏心态,输了再来

很多人把创业搞得太严肃。每个礼拜,堵在新东方大楼和洪泰基金门口的创业者不在少数,很多人精神紧张,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他们没有放松的心态。

阿里巴巴是马云的第五个公司,前四个都失败了。当年他拉着十八罗汉宣布做阿里巴巴的时候,很多人并不情愿掏钱入股。但马云很放松,他坚信阿里巴巴必然会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而且他有输了可以再来的心态。

创业者要搞清楚,激情和钻牛角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缺少输了再来的心态是不行的。不要祈求创业一次成功,一次成功通常做不到,做到的话也只是个小公司。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就是创业一次成功的,新东方现在市值100多亿美元,而阿里巴巴现在市值5000多亿美元。所以说创业者不用怕第一次创业不成功,虽然失败过,但是后面可能赢得会更多。

2.少谈情怀,多谈商业模式,坚持尝试

创业者还没为社会做贡献就谈情怀,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创业者需要实实在在想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找到认可你商业模式的人,找到愿意投资你的人,让自己先活下去,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事。

现在有的创业者拿了投资人的钱,一个礼拜后先将办公室扩大了三倍,我问这是干什么,他说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还没有解决活下去的问题,就想解决面子问题,这样的公司我是不会投的。

在我看来,创业项目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靠谱。最初的投资人就是挑人,这个人稳重靠谱,有团队精神,就是我们看重的对象。

3.不要跟风,商业模式要独树一帜,差异竞争

现在中国有300多家公司做线上英语外教口语辅导,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既然这么多人去跟风,能不能取胜就成了问题。

为什么不去寻找一个可能还没有人做的,或者做的人比较少的,或者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或者可以颠覆的商业模式来做呢?

拿新东方来讲,当年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打拼成中国最大的外语教育培训机构,这就是我们打发差异化的结果——对手天天打广告,而我天天办讲座;对手做各种宣讲会,而我专注给学生上课。

高科技发展背景下,差异化竞争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怎样用最省钱的方法把客户挖过来。

4.切勿一人打天下,主导局面,组建强大队伍

我知道有一家估值十几亿的公司,因为几个创始人打架快把公司打没了。一个创业公司有内部纠纷很正常,新东方就是几个合伙人打架打出来的,但面对重大的矛盾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主导权,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俞敏洪走了,新东方就完蛋了。

无论怎么打,俞敏洪都要留下来好好干活,给大家赚钱,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底线。所以,如果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宁可把公司弄没了也要把对方弄死,这就很麻烦了。估值十几亿的公司最后打没了,这是多大仇恨呢?

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唯一办法就是一开始要有个主导者,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最终由主导者说了算。我们不能学项羽一个人打天下,要学刘邦,他和团队中的韩信、张良也打架,但刘邦是绝对处于领导地位的。

成长、成熟与成功的要素

面对团队成员,我常常讲到三个“成”字:成长、成熟、成功,三者各有其内涵与要素。如今,新的机遇,新的起点也意味着新的挑战。无论你愿不愿意,它们都已经扑面而来。如何获得自我成长、成熟乃至成功,需要每一位奋斗着的年轻人思考。

1.成长:具备正确的三观、宽广的眼界和胸怀、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个“成”字,是成长。成长包含下面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三观的确立。我们最终想把公司变成什么样的公司我们最终想把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只有确立三观才能引领公司继续发展和成长。

第二个要素,是要在成长过程中拓宽眼界和胸怀。这也是英雄和枭雄的区别一一英雄和枭雄在能力上可能不相上下,但英雄有价值观、眼界和胸怀,枭雄却未必有。有能力则可成事,但不一定能成就传世之作。

第三个要素,是行为习惯的建立。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建立是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这个行为习惯包括锻炼身体的习惯,早睡早起习惯,保持读书的习惯,跟人交流的习惯,愿意谦虚谨慎地汲取知识的习惯等。

2.成熟:抓住机遇,抓住人心,在困境中逆转

第二个“成”,是成熟。

成熟跟年龄没有绝对关系,有的人二十多岁就很成熟了,有的人五六十岁仍然成熟不起来。成熟意味着能够抓住机遇,抓住人心,还意味着能在困境中自我逆转。

抓住机遇的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如果你总是需要领导在背后安抚你、哄着你去做事情,你就水远抓不住机会。抓住机遇的能力和你的年龄关系不大,和你的判断力、思维的敏捷性有关,也许你还在成长阶段,但能否抓住机遇仍然是你成熟与否的标志。

成熟的第二个要素,就是抓住人心的能力。不管你多大年龄,你周围要有一批人愿意跟着你混。有的人可能要到四五十岁オ有人跟他混,比如说刘备,但曹操在二十多岁就有人跟他混了。一批有着事业心的人跟你混,就表明你成熟了。

成熟,还意味着拥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情怀。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困境,你是否具备在困难中发现希望的眼光,有没有在困难中发现机遇的能力,有没有“坐看云起时”的气度,这些都是衡量你是否成熟的标志。

一个人是否有气度,不是看他一帆风顺时的状态,而是看他面对困境甚至绝境时的定力和能耐。真正的开车高手不是看你在高速公路上的驶技术好不好,而是遇到悬胜峭壁、冰天雪地的时候,你是不是依然能够沉着、安全地把车开向远方。

3.成功:在获得世俗成就后实现社会价值

第三个“成”,是成功。

一个企业的成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世俗的成功——新东方上市了,洪泰赚了很多钱,我们每个人都分了钱,这些都是世俗的成功。世俗层面的成功非常有必要,没有世俗的成功,谈任何理想都是扯淡。但是,只有世俗的成功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有些煤老板感觉自己没有社会地位?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觉得自己除了钱没有别的东西?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商贾巨高要给自己的孩子捐一个官位?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只是取得了世俗层面的成功,在社会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并没有占据席之地。

因此,赚钱只是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思考,如何为中国的经济做贡献,如何帮助更多的中国年轻人,让他们有施展能力的舞台,并最终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者。甚至我们还可以再往前想一步:未来的我们能为人类教育的发展、文化传统的延续做些什么。

成功的最后一层含义,是要拥有从演员变成观众的能力。团队中的每一分子都是演员,创业者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团队成员在舞台上演出,而我们在台下鼓掌叫好一一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好舞台、布好背景、设计好路径,让更多的年轻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跳出最美的舞蹈来。

不要浪费时间追逐无效关系

年轻人喜欢热闹的场合,抓住各种机会展示风采,这是好事,但有些年轻人变成了“场合控”,只要有活动就参加,忙着赶场,这就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我曾经在不同场合看到过同一个人出现五次以上,而且每次都来和我合影,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想混更有用的社会关系。我心里想,在这种浮光掠影的场合,怎么可能混到有用的社会关系,冲他这样来回赶场,就算是我亲弟弟,我也不会理他了。

另外一些人因为虚荣心,到处找所谓的名人合影,在朋友圈里炫耀一番,人生的目的好像就是找名人合影,合影多了似乎自己也变成了名人,这样的人现实中会被周围的朋友视吧。

只有对等的人际关系才是有效关系。

年轻人确实应该和更有资历和经验的人交往,因为这样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东西,有所长进。但如果方法不对,想要进入更高层面的社交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年轻人如何混圈子呢?如果想要和那些“大佬”们交流,并且赢得他们的看重和关注,我觉得如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不要到处乱撞,像花蝴蝶一样去认识人,在名利场合是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的。我每年都会收到上千张名片,其中大部分都进入了废纸。凡是留下来进入联系名单的,都是我认为很有进取心、给我留下很好印象的人,我相信大多数人也和我一样。

如果你想让“大佬”对你有好印象,首先自己一定要拥有让人欣赏的东西,比如你在某个领域钻研得很深,你的创业项目很有创意,你在某种比赛中获得过令人瞩目的奖项,或者你发表的观点独到而深刻等等。

第二,要先和同龄人混圈子,这样交到好朋友的机会多,优秀的人也不少。不要忘了,这些人中间可能就会有未来的马云、郭广昌等。他们的进步会带动你的进步,你会逐渐成为未来中国顶级层圈的人。当然,前提条件是你个人和事业也在不断进步,没有人愿意和落后的人打交道。

第三,有人问我,俞老师我如何和你变成朋友,我问他说你用什么来和我变成朋友。他说我可以帮你扫地拎包啊,我说我这里不缺扫地拎包的人。年轻人想要和已经成功的企业家打交道,光靠谦虚是不行的,最好的途径是和企业家发展非功利的关系。

比如,如果有机会一起去参加徒步活动几天,一起成为某个商学院的同学,也就是说你们曾经一起忘掉身份相处过、战斗过,就比较容易成为朋友了,我周围一批年轻朋友多是这样认识的。混在一起吃顿饭什么的,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交往才行。

第四,我欣赏的年轻人都有某种让人喜欢的特质:做事专注、心态平和、谦虚好学、喜欢挑战、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等。

所以,如果你想交更多有用的朋友,追来追去是没有用的,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学识才行。有一句话说得好:与其满世界追马、不如把自已变成一片丰美草原。这句话适用于爱情,适用于友情,也适用于事业。

总而言之,我希望年轻人不要把时间用在到处追逐所谓的名人交际这种所获甚少的事情上。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身修炼上,放在创业项目的打磨上,放在阅读能力的提升上。最终把自己変成一块有吸引力的磁铁、就不用担心资源和人脉不集中到你身边。

本文摘编自俞敏洪最新著作《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媒体/商务/转载请联系:投中信息小助理

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李磊表示,在新兴生产力中确定性和稳定性是较为重要的两点,其中政策的稳定性是尤为重要。而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投资人的资金则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催化和激发企业的能量。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2018年“创响中国”活动组委会、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黑龙江省教育厅指导,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亿邦动力联合承办。

所谓的风险投资是什么?风险投资一定是赚未来的钱,风险投资一定是赚认知的钱,是认知的变现。所以在哈尔滨这个地方有那么好的一些硬件和软件,我们的哈工大在理工科里面是排名第二的,仅次于清华大学。其实我们的这家机构,投资是最多的,投了一个哈工大的机械集团,也是一个上市公司,叫“哈工智能”。我觉得哈尔滨的投资环境特别好。我们也愿意在科技创新的很多领域里面我们做很多投资。

于航:传统物流的时候1.2个亿左右。。

郑敏:今天下午其实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本来这场互动是在今天上午,由于今天上午的议程安排特别紧张,后来想今天下午是创业集结赛的决赛,我们还能在下午见到很多哈尔滨的朋友和同学们,所以就特意把几位投资人留到了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交流一下风险投资和东北的创新创业。其实在讲起这个话题的时候,说实话我觉得挺沉重的,为什么挺沉重的?我估计可能在座的各位朋友偶尔也听说过一句话——投资不过山海关。好像真的是有这个说法。我和几位老总我们在一块聊说凭什么投资不过山海关?是人不行呢?还是资源不行?还是哪不行?其实就是氛围还没有起来,思路还没有打开。这一片最肥沃的土壤还没有醒来。

郑敏:什么条件你才愿意再重新回到哈尔滨,把钱留下。

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专家、亿邦动力董事长郑敏

郑敏:是不是有这么一种感觉,哈尔滨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人才上面,真正在商业领域有创业想法的这些人偏少了一点,你有这个感觉吗?

第一,就是风险投资和创新创业到底是有什么关系。有关系大家都清楚,但是具体和创新创业有什么关系,我估计能说出究竟的人不多的。

第二,就是投资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过山海关。

第三,在哈尔滨这个地方接下来最有可能引爆的方向,最有可能出现的创新创业疯狂成长,好的投资项目会在哪些方向上?

具体我们围绕这三个话题来。第一棒留给高洪庆,他管理的基金规模是400个亿。高总请你谈一下,在你看来觉得风险投资和创新创业之间具体有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

说到风险投资,刚刚我们还在聊,我觉得今年因为去杠杆以后,包括资金荒,其实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都很大,虽然我们每年都说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但是2018年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年。所以我觉得对于风险投资行业来讲,泡沫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家看到以前2015年开始所谓的O2O,一阵阵的风口,什么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等等,所有东西都出来以后,我觉得靠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1000倍、500倍、1万倍回报这样的公司,这种靠快钱的风险投资公司已经结束了,现在已经进入到叫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和审美创新的时代。

郑敏:您现在做了一串的动作之后,估计今年的销售额大概在多大?

我可能10月份、11月份还会来哈尔滨,我昨天住在那么好的一个酒店,我觉得这个酒店已经远远超过香格里拉了,可能超过很多一些地方,我觉得这边的服务意识,包括这边的硬件和软件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其实我也是上个月,也是我们亿邦在成都的一个峰会,成都是一个你来了不想走的城市,是谁让我们的东北变成污名化的,我觉得让我们的哈尔滨有一个更响亮的口号,我希望以后这么说,哈尔滨是一个你投了还想投的城市。

联创永宣CEO、管理合伙人高洪庆

于航:我简单介绍一下,其实我是一个今天在台上三位资本大佬就我一个创业者,其实我更想说一下刚才大佬们说的那个问题,就是说资本在你创业创新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个我有亲身的体会,因为去年我们也完成了A轮融资,我大概一年多的时间频繁的跟资本去打交道。

高洪庆:到美国去看风险投资,到很多地方去看,我觉得风险投资的行业跟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我觉得它一定要有一些前瞻性。以前大家投什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纯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复制起来很容易的项目。例如单车,在几年以前,比我还能够放炮的一个人,他写了一个东西说,三个月结束这场共享单车的战斗。我就说这样一句话,我说这场战斗三年也结束不了,因为这里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钱就可以。为什么说在技术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我觉得我们哈尔滨有很多,有50多所高校,有那么多的科研机构,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需要有一定的耐心,需要有一种持续的耕耘,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风险投资真正应该干的事情。风险投资要做出一些科技。

郑敏:这位是来自鼎晖的李总,鼎晖和国新一样,都是咱们中国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我想请教一下鼎晖的李总,因为我之前看到您在别的会议上有过介绍,说您投过跟东北相关的项目。所以我相信您对东北的投资感触会更深,您能不能就我们刚才讲的几个话题,随意展开谈一谈。

第三句话,基于前两点,一个创业者你一定要和资本之间,你把资本当成一个你的创业过程中最好的合作伙伴,跟他构建一个非常稳定的,非常科学的一个关系,在这个关系里面你要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能因为融资而去融资,现在很多年轻的创业伙伴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我今天融资了,好像我就成功了,而且我的估值越高我就越厉害,其实你拿到资本的钱了,这不是你的结果,也不是你的成功,这是一个刚刚的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一个节奏,能够和你的资本这样一个创业合作伙伴能够构建一个稳定的科学的关系。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经验,这是资本和创业者之间的一个关系。简单的说资本就是创业者手中的利剑,它可以帮你劈开荆棘,也可以帮你在战场上去拼杀,但是也可能伤到你自己,你要保持自己的节奏。

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李磊

李磊:我觉得回到风险投资也好,或者是简单的来讲投资人,对创业企业的帮助一个好的投资平台,其实对创业企业的帮助是会很大的。像我们的平台下面有做风险投资的团队,有做相对中后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团队,举一个例子,我们早期投的专门做人脸识别的创业企业,收入业务,规模都很小,我们投完资以后,迅速把它跟我们投资过的像美的、南孚,包括背后的出资人,像社保,像保险公司,也跟他们进行对接,一下子就把市场打开了。所以我想,其实好的投资人对创业企业的帮助是方方面面的。肯定不光是钱,钱永远只是第一步,甚至是十步里面最简单的一步,后面怎么样帮助团队成长、成熟起来,保驾护航,能够给到企业足够的资源发展业务,我想这是投资人应该起到的一个作用。

投资不过山海关,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世俗的说法,但是我觉得也不完全对,其实在哪儿投资都有哪儿投资的问题,我们需要分辨好的企业。当然企业也需要好的投资人,这是相互的。我觉得像东北,哈尔滨黑龙江这个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是很大的,哈工大有这么好的学术和技术基础,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4.0、高端制造这些都是有挺好的产业和技术积累的。我想围绕着这一点,正好连接中国和俄罗斯的这么好的一个区位的优势,如果配合上好的政策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也很关注在哈尔滨的投资机会。

郑敏:好的,谢谢。我们请国新的任总。

国新科创基金总经理任雪峰

任雪峰:十几年前我是工大毕业的,我对哈尔滨东三省还是非常有感情的,之前一直听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我感觉东北还是有非常好的一些像工业基础、资源禀赋等等,尤其是黑龙江哈尔滨,从投资这个角度来讲,我感觉作为投资人,投资机构,可能一方面能够给创业企业带来一些资金。但是从我们来讲,从国新基金来讲,更多的我们还非常关注投后一些资源的嫁接,来帮助企业一起来成长我们投后的增值管理服务。包括从人力的引进,从一些业务的对接,因为国新本身我们是背靠国资委,背靠央企,所以这方面我们自己感觉还是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能够帮助企业一起去成长。关于咱们说的第二个问题。

李磊:我们看的行业比较杂,主要是代表新兴生产力,又有比较好的,综合考虑,第一,政策的稳定性首先是明确,确定性和稳定性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包括很多,包括税,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引进其实也是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地方的部分,这些其实长远来看,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在祖国大江南北很多地方都有投资,但是确实我们看到这不光是东北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可能换一届政府,政策的延续性就会有问题,尤其是当我们钱越来越多了以后,怎么样能够保持一个政策的稳定性,特别优惠的政策稳定性,这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长期来看,东北尤其是像黑龙江哈尔滨,大概十年前我来黑龙江更多看到的是农业,乳业、奶粉、牛奶、肉牛等等,最近这几年看到的机器人,生物医药,医药类的项目越来越多,我觉得这某种程度上在背后也反映了产业结构在调整和转型的一个过程,从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向开始有一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布局。这中间肯定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投资人的资金其实是有好处的,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和催化这个过程,能够加速这个过程。

郑敏:所以其实人是不缺的。

在开始之前确实我内心有很多想表达的。今天的时间关系我请的几位嘉宾集中谈三个问题:

任雪峰:人是不缺的,问题是怎么能够把这些人才留下来。

高洪庆:大家一直讲为什么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有这样的一种“污名化”的语言,很重要的一点其实还是营商环境。我们很客观的一点来讲,营商环境跟江浙、珠三角、长三角还是不一样的。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今天五个人,如果我们能够起到这样一个带头作用,其实我们也可以为整个的营商环境为它服务。所谓的营商环境是什么?就是说话要算数,从哈尔滨开始,我们是一个说话算数的城市。营商环境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会很担心,我觉得需要我们做一些努力。有的时候小小的一个火种是可以燎原的。

俄速通董事长于航表示,资本是创业阶段最能给予爆发力资源和合作的伙伴。他认为,一个创业者要有充分的学习能力,因为公司的战略是基于创业者对未来精准的判断,只有对未来有了精准判断,才能构建战略。

任雪峰:其实十多年前我毕业的时候,我们一个系的可能一到两个毕业生留在了哈尔滨,其实就是留在了工大做老师了,其他的都去了北京、上海、深海这些城市,那是2000年初的时候。现在我们在哈尔滨围绕在哈工大找一些投资的机会,其实人是最大的一个问题,留不住人,其实未来整个企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瓶颈。但是今天早上包括跟哈尔滨市里的领导、区里的领导聊,发现从市里面、区里面都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在留住咱们一些优秀的人才。第二,也引入了一些像清华、北大其他高校的优秀人才,我感觉有这样的一个人才储备的基础,未来创业企业一定会越做越好。

郑敏:是的,其实刚才从李总所讲里面,让我们得到了几个很清楚的观点,第一,对于所有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讲他特别期待有一个非常稳定的政策欢迎。第二,他敏锐的观察到了东北的资源正在以转变方式的形式正在释放。原来我们释放的资源是我们的土地上的农作物,是土地要素资源,然后在释放它的能量。到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大学里面,就是在座的各位你们脑子里面,你的知识,你的技术,这些新的要素和新的资源在绽放,它能够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

我们在座有一位哈尔滨本土的创意企业,他就是我们俄速通的董事长于航,因为谈起哈尔滨的电子商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俄,我看到在外面很多报道是叫中俄跨境电子商务的包裹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在哈尔滨出去的。我想跟各位报告一下这三分之一左右的包裹里面有90%是俄速通送的。但是于总他是从开始没有在这个方面停止,他不断的从中俄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切进去之后,在这个方向不断在做新的创新突破,请您介绍一下这么一小段的历程,您是怎么想到切进来做中俄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呢?什么东西让你不满足又干了别的事儿呢?明年能干到多大?

郑敏:高总我想追问一下,我想了解一下风险投资和创新创业的具体关系,就是你们联创除了把钱投给人家之外,你对这些项目还有其他的哪些帮助?

简单的两句话,第一句话,资本是你创业阶段最能给你爆发力的资源和合作伙伴。你在创业阶段有很多是你的资源,包括政府资源、行业资源以及团队各方面,这个爆发力都比不上资本。资本能帮你快速扩大你的盈收,能够建立你的护城河,能够迅速拉开与你对手的距离。

第二句话,可能要得罪诸位资本大佬,其实资本的本性是嗜血的,它做事情的本性一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在座的创业者以后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也会有这样的体会。

2013年左右其实整个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非常的变化,我们的互联网、我们的消费,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其实互联网对产业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跨境电商的模式出来了,一些新的渠道出来了,那么与之配套的供应链和物流服务也要重新的推出,这个时候我觉得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不仅仅是物流。跨境电商的物流,也不仅仅是跨境电商的供应链,我认为是整个中国外贸的产业链条在重组,在重新的去调整。这里面随着市场的节奏,从传统外贸到跨境电商,到数字贸易的节奏,从中国的品牌,从简单的制造代工到出口到出海,俄速通它也是从最简单的跨境电商的物流演进到了供应链,演进到了金融。我总结随着市场的变化。

郑敏:我想打断一下您,您当年一块做物流的朋友肯定特别多,为什么只有您想到了说我要做跨境电商相关的物流业务,就是你的第一步是怎么开始的?

于航:当年我的同行非常的多,到今天,看现在的事实可能只有俄速通一家企业脱颖而出。我觉得一个创业者,尤其在现在日新月异的年代要有充分的学习能力,这一点无比的重要。因为你公司的战略是基于你对未来的判断,你对未来有一个准确判断才能够构建你的战略,所以你的学习能力和你每天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采集信息的能力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郑敏:所以在整个营商环境所涉及到的各个参与主体里面,包括政府、企业、个人,首先第一点是要讲诚信,有契约精神,有这个作为基础,再在这个基础上有好的创意和想法。鼎晖的李总,我知道他投项目一贯来讲都是以狠稳准著称,我想问问您,您觉得在哈尔滨什么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您才会愿意把大批的资金砸到哈尔滨项目上来。

郑敏:首先所有的同行业都是在做中俄的传统的物流方式,但是你在想未来的事儿,可能是未来中俄之间可能是电子商务的关系,做电子商务的关系总要有人去送货吧。您第二次创业的话实际上是把物流变成了供应链的服务是吗?

郑敏:您是什么时候有这个念头的?

于航:是的。其实这个基于是从中国的制造,它现在面临很多的压力,比如说资源紧缩、人力上涨,它也在转型,它从出口转变为出海了。

于航:我记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阿里巴巴的一个领导说到了出海的概念,但是你去看2016年俄速通融资BP的时候就着重讲的出海,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出口不是中国制造突围的路,只有出海。出口是指的什么呢?出口是指的把我生产制造的商品卖到国外去,换到钱,这是出口。出海完全不同,它是要站到海外市场里面去构建自己的品牌,构建自己的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构建自己的黏性客户群体,这是完全两个维度的事情。中国制造从制造向品牌的演进,从出口到出海的演进只有一个本质,就是中国制造要拿回定价权,当你掌握了这个行业发展的脉搏,其实你的战略一步从物流再到供应链,再到金融就已经顺理成章了。

于航:今年在7.5亿到10亿之间。

国新科创基金总经理任雪峰表示,对于创新企业来讲,如何留住人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人才储备有一定的基础,未来创业企业也会越做越好。

郑敏:现在主导型的工业企业还有机会的。

郑敏:我觉得咱们给于总一点掌声鼓励吧。真的特别好,虽然于总说的还是比较谦虚的,但是我从于总的身上能够看得出来,第一,他不安于现状,所有的传统物流他在想电商,当很多人开始做电商的时候,他又想到了品牌出海这件事儿。首先第一是不要太安分。当然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第二,一定要观察行业大的走势,比如说刚才李总点的那个点,他是很轻描淡写的点了一下,原来在东北投的是跟农业相关的项目,现在有人工智能这些,他从根本上的本质是资源要素在发生变化,资源要素发生变化实际上这就是,项目的表现形式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最后还有一点点时间,我就很简短的请教一下三位投资人,就是你们给哈尔滨一点建议,给在座未来的企业家们一点小建议,你们觉得哈尔滨和未来的企业家,他们要创业的话在哪些方向上相对的可能性大一点?

任雪峰: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想过,我给一点点建议吧。我感觉哈尔滨,其实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也不乏有一些在国内比较知名的,有实力的工业企业。我想未来其实研究这些企业的一些转型升级,包括沿着它的上下游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于航:其实我自己有一个梦想,还没有转化为KPI,我估计两三年内的话我自己的梦想是破100个亿的交易额。

任雪峰:未来的智能制造。我感觉哈尔滨是有这样的基因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意创业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