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谁可以转让一个餐饮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给我做外卖,谢谢!

该页面可能被删除、转移或暂时不可用

强烈推荐您去: 查看更多类似信息

  4月1日,滴滴外卖在无锡正式上线,吹响了进军外卖行业的号角。然而,从出行巨头到外卖新军,滴滴的角色转换是否赢得了消费者认可,用户对滴滴外卖的服务能力又是否满意?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深入一线实地探访了一番。

  证照公示率为0,暗藏食品安全隐患

  “自从有媒体曝光外卖平台黑作坊,我现在点外卖都会看一下营业资质,觉得有证照至少不会是黑作坊。但滴滴外卖平台上根本就不显示商家的营业证照。”家住无锡市太湖花园第二社区的范先生在某建筑设计公司工作,经常靠外卖解决晚餐,然而没有公示证照的外卖是否能够让人放心,他心里却一直没底。

  那么,滴滴外卖平台是如何对商家进行审查的?没有公示证照的商家送外卖,还能让人放心点吗?带着这个疑惑,记者点开滴滴外卖平台,选择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家点餐,并前往餐馆。在问到为何没有公示证照时,该商户负责人表示,滴滴并没有要求我们提供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菜品和logo都是他们直接复制过去的,图片来源于美团和饿了么上提供的图片,就感觉自己什么都不用提供了,有一个收餐的地方、正常经营的场所和一个银行卡号就行。”

  随后,记者又在滴滴外卖平台上逐个点开了数十个商家,发现没有一家上传过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公示率为0,页面显示只有地址、电话和配送时间。对此,滴滴外卖客服人员表示:目前还处于试运营阶段,很多东西还没有来得及完善。

  为求规模饥不择食,涉嫌违反食安法规

  根据《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规定,外卖平台应当对入网商家实行登记审查,并公示证照,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食品经营者应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经营许可证,相关信息应当真实、准确、画面清晰,容易辨识。然而在滴滴外卖平台,目前餐饮商户的证照公示率为0,个别滴滴业务员甚至为了业绩默许无证无照的黑作坊入驻,蕴藏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作为网络外卖“新人”,滴滴为了追求一时的商业利益,却对食品安全法规置若罔闻,毫无疑问将对消费者饮食安全造成潜在危害。业内人士表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乱象频现的根子就在平台,表面来看是平台把关不严,一位追求规模,实则是平台运营能力差,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除了证照公示问题,滴滴外卖平台的商户组成过于单一,大都是一些小型餐饮商户,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以黄焖鸡为代表的快餐品牌占到了80%,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严重缺失,这也让消费者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

  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滴滴带着巨额补贴入场,消费者多了一个订餐平台本是好事,然而伴随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更为严重,对于滴滴来说,目前不应仅仅盯着数字而忽视对安全把控,毕竟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如果不能保障这一点,最终势必会被消费者所舍弃。

某外卖平台上的一家酸菜鱼店,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但由于店面环境脏乱差,外卖小哥实在看不过眼,便在取餐后实名举报了这家黑外卖。目前该店已被查封。

看完这则新闻,本小编作为餐饮界勤劳诚恳的小蜜蜂,内心当然直呼干得漂亮!人民网也就此事深思了一番:这波举报效果不错,那就不妨让外卖小哥同时也成为外卖监督员嘛!

人民网的建议很有前瞻性,可是,让外卖小哥同时也成为外卖监督员,就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行得通吗?为此,我们编辑部的小蜜蜂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接下来我们一睹为快。

对于无良餐厅我向来深恶痛绝!这个建议好,餐馆的卫生状况怎么样,外卖小哥获取到的是第一手信息,利用他们的职业方便,对餐厅的举报就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

我同意。外卖小哥也是外卖生态链的一部分,虽然他决定不了食物的好坏,但通过监督就可以间接影响,他的作用不应该局限于取餐送餐这一个环节。

我不同意。这个想法是挺好,但也得看看实际情况啊。

外卖小哥属于体力劳动者,他们对法律法规等的问题了解得不多,而监督涉及各个方面,不光是餐厅的作业环境问题,哪项合法,哪项不合法,他能全都了解吗?电商平台和外卖小哥是雇佣关系,外卖小哥个体素质良莠不齐,电商平台能管理好就很不错了。

对,电商平台和外卖小哥的雇佣关系决定了他们的利益阵营,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少一家店不如多一家店,更何况是这种生意很好的店。而对于外卖小哥,多送一笔单子就多一点钱,餐厅合不合格对他没有直接影响,他没这个义务。再说了,我们看到过的外卖小哥在工作的时候哪个不是跑来跑去,工作紧迫忙碌,他没时间干别的事。

不对!你们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

让外卖小哥成为监督员,并不是让他有多专业的知识,而是多一个监督的源头。已经有很多餐厅,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外卖,甚至还有连实体店都没有的,在消费者的监督长期缺席的情况下,这些餐厅就容易走“歪”。因为来自行政部门的监督不是最直接最迅速的,以及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电商平台就应该担起监督的责任,而电商平台实施监督最直接的触手就是外卖小哥。

安欣说得太对了。电商平台本身既是合作者也是监督者。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其次,实施监督是电商平台的法定义务。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如果能利用外卖小哥把监督的义务具体到时时刻刻,消费者的权益也就有保障了。

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是,电商平台成立一个监督团队倒挺容易,可外卖小哥是分散的,怎么做到监督的标准化?

监督未必要做到标准化。

我们所知道的,开一家餐厅,需要的无非是店面或者作业环境、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明等。除此之外,就是店面或者食品加工区域的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等问题咯。对于前面那些问题,应该成为外卖上线的第一道门槛,由电商平台负责核查;外卖小哥能做的,就是监督后面的问题,这并不需要多专业的知识,需要的仅仅是一个人的良知。

这件事说起来轻巧,做起来难。外卖小哥不一定都能接触到餐厅的作业环境,他的监督无处下手。此外,外卖小哥和提供外卖的餐厅也有利益关系,餐厅在出现问题之后,两者私了的可能性更大,这也就涉及到你说的“一个人的良知”问题。在工作缺乏保障、尚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良知起不了多大作用,没几个人愿意自砸饭碗。

有了问题就得解决嘛!电商平台建立常态机制,将此事纳入外卖小哥的绩效考核制度,甚至可以让相关部门起草法律文书……

你说的这都到哪去了,不靠谱……

编辑部小蜜蜂们的讨论还在继续,而我觉得,最好的监督来源于自身。

虽然电商平台一直在完善监督模式,但最主要的监督,应该来源于餐饮人自身。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电商平台,又或者是行政部门,他们的监督都是外在的,也就起个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餐饮人要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甭管别人如何做,首先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自我督促,是保证事业顺风顺水最有效的办法!

饿了么有自己后厨的监控模式、多家外卖平台可以手机查看违规黑榜。我们做餐饮的,应该始终牢记餐饮人的原则,入了餐饮这一行,就得有作为餐饮人的热心、诚心、匠心、敬畏心,但不能利欲熏心。保护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就是在保护自己的餐饮之路。

关于让外卖小哥成为餐厅监督员的事情,你怎么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餐饮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