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眼镜界大神。买的宝岛眼镜依视路镜片片,哈气显crizal,今天突然发现镜片上还有2字母ao。

本人由于每天上班要在信号机械室对着电脑屏幕10个小时,感觉自己眼睛越来越不好了,所以网购了一副依视路钻晶A4。带上之后屏幕一下子就变暖了(变黄了),眼睛确实舒服一点。但是我还是有一点小疑虑,虽然有滤蓝光的效果,但是镜片并没有所宣传的那么神奇。镜片底色有点重(当然我没有对比过其他防蓝光的镜片)抗油污的效果真的不怎么地,防灰尘的效果也感觉不出来,和我以前配的国产万新效果差不多。耐磨性我就不敢测试了,这么贵的镜片我都只敢用我擦相机镜头的麂皮来擦。然后就是室外镜片反射蓝光很严重,阳光照在上面蓝紫影就照到眼睛里面了。最后防伪标示两片都有,哈气可以看见。后来我看了一篇评测说依视路还有一种防蓝光的镜片叫:依视路i-relief,我想问问大神们我这是被掉包了吗?


本人由于每天上班要在信号机械室对着电脑屏幕10个小时,感觉自己眼睛越来越不好了,所以网购了一副依视路钻晶A4。带上之后屏幕一下子就变暖了(变黄了),眼睛确实舒服一点。但是我还是有一点小疑虑,虽然有滤蓝光的效果,但是镜片并没有所宣传的那么神奇。镜片底色有点重(当然我没有对比过其他防蓝光的镜片)抗油污的效果真的不怎么地,防灰尘的效果也感觉不出来,和我以前配的国产万新效果差不多。耐磨性我就不敢测试了,这么贵的镜片我都只敢用我擦相机镜头的麂皮来擦。然后就是室外镜片反射蓝光很严重,阳光照在上面蓝紫影就照到眼睛里面了。最后防伪标示两片都有,哈气可以看见。后来我看了一篇评测说依视路还有一种防蓝光的镜片叫:依视路i-relief,我想问问大神们我这是被掉包了吗?


  达·芬奇曾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我看来,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外部器官。当我们想表达对某一样事物的珍视程度,通常会如此形容:我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对待它。

  我的工作性质:我是从事影像方面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对着电脑和电视屏幕。加之我的眼睛对光感和色彩的敏感度要高于一般的人,因此我每一次配眼镜对镜片的质量尤其是对于抗辐射和紫外线这一块性能的要求较高。

  十年宝岛配镜路,百味杂陈。而这一年多来,尤其是近三个月以来,在“宝岛眼镜”的经历简直如同噩梦。

  在“宝岛眼镜”配镜,我先说明了我的工作性质以及对镜片质量的要求。店长W先生向我推荐“依视路”镜片,他拿出产品的宣传册让我看,我连问了几个性能参数代表的具体意思,他就有些不耐烦了。

  在此之前,我对于“依视路”的了解仅限于这是来自法国的品牌,历史已经超过了百年。我问他我所购买的镜片是哪里产的,他说是菲律宾。镜片就定了“依视路”。

  镜框我跟他说要板材的,于是他给我找来了一副黑色的镜框,我问这是板材的吗?他说是的。佩戴之后,感觉还可以,价格也比较实惠,就要这个了。于是,我付了钱,他让我两天之后来取。

  04/11下午,我到宝岛取眼镜。W先生不在,我在店里检查了一下眼镜,没发现什么问题(之前在宝岛配镜没出现过大的质量问题),就直接戴走了。

  又过了两天,我专门找了时间,对这副眼镜进行防紫外线测试,这是我对每一副新配的眼镜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发现“依视路”防紫外线的性能确实不错(堪比蔡司),不过在同时我发现右边的镜片存在“龟裂纹”,而且是呈现出上下两个对称三角的形状,我反复擦拭依然存在,可以确定是镜片本来就有的。因为“依视路”镜片有一个防伪特性,你朝镜片上哈气,他会马上出现“Crizal”的字样——左边的镜片清晰可辨,而右边的镜片出现的效果就跟墨汁滴在宣纸上化开之后差不多,不连着哈几次气根本看不清是什么。

  我已经可以确定这是镜片的质量问题,但因为那段时间单位比较忙,加之这两块“龟裂纹”似乎对视线也没有什么影响,我就没有过去店里交涉。(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新配的眼镜你怀疑只要是怀疑不需要确认存在问题,第一时间拿过去,时间拖得越久越麻烦。)后来,我被单位派遣到外地工作将近一年。而这副眼镜的问题似乎远不止于此,在戴到一个月的时候,右边镜框的上沿出现了一条裂纹,于是在后来的佩戴或清洗的过程中万分小心,可这条裂纹还是越来越明显,并在其附近出现了第二条和第三条类似的裂纹,到了一年时间,镜框断裂了。(之前我买过同样价位的镜框,佩戴了7年也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这一天,我拿着断裂的镜框找到宝岛眼镜的W先生,他一看,说了一句:你这个是注塑的,不是板材。(可当初我要的是板材啊)

  好吧,就算不是板材,也不应该在正常佩戴的情况下一个月就出现裂纹。这难道不是质量问题吗?

  W先生说,这个就不好说了,因为已经有一年时间了。而且现在也没有同样款式的镜框了,你要不找一个其它款式的镜框。(当然是需要购买的)

  后来,他给我找了一个拉丝的镜框,但因为镜片需要重新打磨,我特地让他在纸上注明:注意打磨力度,要保持两块镜片的下沿弧度一致,还有,将拉丝换了(原先的拉丝比较脏)。

  几天之后,我拿到的眼镜是这样的——拉丝没换,左镜片下沿明显打磨过度,跟右镜片弧度不一致。整幅镜架包括镜腿、鼻托都是歪七竖八,自己拿回家收拾了两个小时才算勉强可以佩戴。

  而在先前关于镜片出现的问题,W先生的回答是:这是因为两块镜片属于不同的批次,这不是质量问题。(都出现“龟裂纹”了,还不是质量问题!)

  同一天,我还新配了一副眼镜。这次镜框是我自己选的,镜片还是“依视路”(这批次依然是“菲律宾”生产的)。

  两天后,我拿到的眼镜是这样的——左镜片有一大块明显的“龟裂纹”,右镜片的镀膜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用酒精反复擦拭依然是这样。(这次负责加工的是30594,负责品管的是32354。)

  我将这副眼镜拿给我的一个朋友看,他看了之后,觉得匪夷所思:“这不应该叫宝岛,而是晕倒。”“那俩人眼瞎了。”“我看是心瞎了,说白了就俩废物,搞不明白宝岛养这种东西做何用!”“或许是想给其他眼镜店留有生存的空间。”

  [“废物”?的确,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人,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呢?]

  [出现这种错误,完完全全是态度问题。一个人如果不用心,再简单的事都难以完成好,耽误别人必终将害了自己。]

  因为这已经是“依视路”镜片连续第二次出现问题,在06/05早上我直接打电话给“依视路(中国)上海总部”,询问有关情况。得到确认,像我这两次出现的问题就是属于镜片本身的质量问题。我问她“依视路除了菲律宾哪里还有生产线”“上海就有”“菲律宾和上海是不是同一条生产线”“是的”“那质量是不是一样”“还是有差别的,上海这边的品控要严格一些”。所以,我就不明白了,既然本国有生产线,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买“菲律宾出的烂货”?!

  当天下午,再次找到“宝岛眼镜”,当时在的是店长Z先生。他听我大致讲了一下经过,又检查了镜片,同意跟换(对于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也觉得不可思议)。我问“有没有上海出的依视路”,他帮我打电话问了制作中心,告诉我“现在宝岛用的全部都是菲律宾的。”没得选,只能这样了。

  这里要感谢Z先生——并不是每一个宝岛的店长面对此类问题时都是如此干脆,即使明知道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两天之后,再次拿到这副眼镜,结果是——左镜片的镀膜绿色和红色交织在一块,左镜脚出现松动,无法再拧紧。整副眼镜佩戴的感觉与刚买时大相径庭。

  [镜片的反复拆卸安装不仅会对镜片造成损伤,同样会对镜框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然,这一事实“宝岛眼镜”是拒不承认的。]

  这一天,我再次来到“宝岛眼镜”,要求配一副全新的眼镜。接待我的依然是W先生。

  我问他,除了“依视路”,还有没有其它品牌。他向我推荐“罗敦司得”,说这是德国原产的,质量有保证。这时,我还是信任“宝岛眼镜”的,那就“罗敦司得”,我又新选了一个镜框,付了钱。

  三天之后,我去拿眼镜。这次接待我的是店长L先生。他告诉我:考虑到前面几次的情况,这次是专门要求主任帮你制作的。我打开镜盒,拿出眼镜,刚把两个镜腿一撑开,就发现长度不一样,原来是弧度没有调整(主任做的)。我自己拿着用烘烤的设备调整好。

  回到家,检测防紫外线的性能。结果是:几乎不挡紫外线。

  第二天,去“宝岛眼镜”找到店长L先生。他听说之后,随手拿过一本册子,指着上面的一些数字说“都是UV-1的”。我没有理会他,而是在他面前亲自测试给他看,他看完之后,又拿出店里的“专业设备”,测试了一番。最后说了一句:“罗敦司得”在防紫外线这一块确实不如“依视路”,但不是质量问题。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拿去检测中心检测。

  我现在知道了“罗敦司得”是几乎不防紫外线的,我也知道这不是镜片的质量问题。但是,在我配镜的整个过程中,你们没有提及一句这方面的信息。而我的工作性质你们是了解的。

  “实在不好意思,如果不是你,我都不知道罗敦司得在防紫外线这一块的性能,其他员工就更不清楚了。”这是L先生的解释。(我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这是“宝岛眼镜”所卖的东西吗)

  之后,我给负责推荐的W先生打了一个电话。说明了这个情况,他的回复是“不防紫外线?怎么可能!产品资料上写得很清楚的。我们这么专业,怎么可能不清楚。你如果不放心,可以拿到检测中心去检测。”(又是检测中心。请问,有几个顾客会为了一副眼睛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专门跑一趟。如果顾客有一点质疑或是疑问,就让顾客去检测中心。那么,你们“宝岛眼镜”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你们口口声声所谓的“专业性”有如何体现呢?)

  [“我们是专业的”几乎是“宝岛眼镜”的店长们在面对顾客质疑时最惯用的口头语。其实,“专业性”不是靠嘴巴说的——背课文似的报一串串数据,抑或是随手拿来一本产品宣传册指着上面的一些个数字让顾客自己看,更不是你们每一家店面门窗上所张贴的那一条标语。“真正的专业”——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想方设法提升顾客的佩戴体验和视觉感受。只有这种“专业性”才有可能赢得顾客由衷地认可和接受。]

  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关键时刻不帮忙反而来添乱的人,我们称其为“小人”。这里的“小人”既可以指国家,比如上世纪60年代初的苏联,在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最紧要关口,突然撤走全部在华专家,撂下一大堆半拉子工程。背信弃义的“老大哥”在中国人民眼里成了十足的“小人”。

  我是相信“宝岛眼镜”的,不然我直接路边找一家眼镜店进去得了;我也是相信“宝岛眼镜”做出的眼镜的,因为十年前我就在那里买了它的眼镜。

  可惜的是,在我对它一再信任的情况下,它一再让我失望。而这段时间原本就是我单位事情最多时候,“宝岛眼镜”不仅没让我省心,却是一个劲地给我添乱。这种所作所为不就是“小人”行径吗?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关评论,诸如“配镜有风险,入岛须谨慎”,“去宝岛配眼镜无异于一次赌博。”现在看来并非全无是处。

  如果仅仅是一次或是两次出问题,我完全可以应对。可事实上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噩梦永不休止。我纵使有再好的心态,再大的肚量,也终被搞得心烦意乱,身心交瘁。

  望着眼前的一沓小红本(保证书)和一堆眼镜盒,却没有一副可以让我安心佩戴的眼镜。

  因为没有一副眼镜可以安心佩戴,导致我无法安心工作,进而整个生活节奏也被打乱,最终急火攻心,进了医院。

  我在医院时,一朋友来看望,听说我的经历,他一拍自己的大腿:“早就跟你说过——珍爱生命、远离宝岛。你为什么还要去呢?为什么还要对它抱有幻想呢?”

  我只能苦笑,不置可否。不过我一些曾经是“宝岛眼镜”用户的朋友真的已经远离了。

  在我看来,我所经历的这家“宝岛眼镜”门店,从它所处的地段、营业面积、装修程度以及人员配备,不仅可以代表整一个H城和Z省,也完全可以视为“宝岛眼镜”在大陆的一个窗口。

  对于“宝岛眼镜”的个人感受:

  1、过于信赖冰冷的数据,而忽略了用户的直观感受。

  你新买了一双鞋,穿了觉得不舒服,找到店家。店家一个劲跟你解释“我们这双鞋是品牌厂家生产,采用的是优质面料,有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品质监管。”如果你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时店家抛下一句“我们做这一行很多年了,是专业的,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拿到检测中心去检测。”

  [凭什么你们所谓的“专业性”可以恣意取代用户的“切身感受”?]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过的人才知道;眼镜好不好,舒不舒服,只有佩戴的人最清楚,最有发言权。

  2、顾客只要多问一些问题,就会显得不耐烦。

  顾客问一些问题,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获得更好地视觉体验,也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所以,你们“宝岛眼镜”理应耐心的讲解。别说是已经付了钱的,就是他还没有购买,你们也应该这样做。

  3、付款之前处处为顾客着想,付款之后事事为自身考虑。

  不管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还是制作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想“宝岛眼镜”承认错误,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任何行业,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和可以预见到的错误。有了错误,敢于承认,并尽力去弥补,如此在顾客心中非但不会减分,而是会加分。]

  2004年第一次去“宝岛眼镜”配眼镜,那一天是阴天,用仪器检测出来的度数是“525”,我觉得度数深了,之前一直就是400度左右,可那个员工坚持用这个度数,结果眼镜配好之后,一戴,度数明显偏深,很不舒服,经过协商,最后换了一块“450”的。我并未失去对宝岛的好感和信任。(不过从这以后,我配眼镜再不用仪器检测度数。)

  2006年,再次去“宝岛眼镜”配眼镜,因为我在那家店面所购买的镜框镜腿有问题,需要到其他店面去更换镜腿,我到了那家店面,找到了相应的镜框,一个自称是店长的人帮我更换调整,我说“是不是应该把镜片卸下来再调整”“没事的,很快就好。我很专业的。”结果调整来调整去,折腾了有半个小时,依然未能到位。最后我拿到宝岛的制作中心,找到专门负责调试镜框的人,这次真的很快,一下就弄好了。不过,经过之前那位店长的长时间反复的高温烘烤,新配的柯达镜片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出现了明显的龟裂纹。最后,不得不花钱重新配了一块。

  如果你以后要去“宝岛眼镜”配眼镜,我给大家三点建议:

  第一,验光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一个人的即时视力与当天的身体状况、心情以及天气都有密切关系。一个人在身体良好、心情愉悦、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跟在身体欠佳、心情郁闷、阴天或雨天时相比,前者的视力要明显好一些,两者相差50-150度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如果你像我一样,对于镜片的防紫外线性能特别在意。可以准备一个小的紫外线光源和一张百圆人民币,你用紫外线光源照射,在人民币正面数字100的正上方可以看到小一点的“100”字样,然后你把镜片放进去,如果镜片的防紫外线性能较好,那个字样就会明显变暗,如果没有明显变化,就说明镜片的防紫外线性能很差。这个方法对于太阳镜、老花镜同样适用。你掌握了这个方法,就根本不用去管产品宣传册写的是“UV-1”还是“UV几”,因为你的眼睛不会欺骗你,人民币也是。而且相较于他们店里用的“变色片”,这个方法还有一个优势——它可以快速检测整一块镜片的防紫外线性能是否均匀。而用“变色片”(单次照射时间至少需要五秒钟)几乎是没法弄的。

  第三,如果你买的镜框是板材的,那在你拿过去做之前,最好先将原先的塑料片卸下来,用湿纸巾将镜框的凹槽擦拭一遍,因为板材框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一些粉末留在凹槽里,而“宝岛眼镜”在安装镜片之前几乎是不清洗的,如果你事先不进行擦拭,就需要拿到眼镜之后将镜片卸下来清洗,而我前面已经说过:镜片的反复拆卸安装不仅会对镜片造成损伤,同样会对镜框带来不利的影响。

  有人问我:第一副眼镜的镜片,你明知有问题,为什么不拿去换?镜框有裂纹,为什么不拿去换?第二副眼镜这么烂,你为什么不去反映?第三副眼镜换了镜片之后,依然存在问题,你为什么不拿过去交涉?第四副眼镜虽然不是质量问题,但是作为销售方,没有完全告之用户产品的性能,商家一样难辞其咎,何况他是知道你的工作性质的。(至于有可能是他自己都不了解产品的性能,那是他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不管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还是后期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由你自己来承担呢?!

  性格使然。任何事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想去求别人。

  其实,通常消费者都是处于“弱势”。“忍气吞声”相信不光我一个人经历过。去“宝岛眼镜”配眼镜可谓是对“自我修养”的一种检验,看看自己到底能忍耐多久?

  但,现在我真的“忍无可忍”了。我的身体和意志告诉我,必须要站出来发声了。我不允许自己在沉默中消亡。

  从我第一次配眼镜开始,我就非常重视眼镜的质量,如果眼镜存在问题,我就无法安心工作,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在“宝岛眼镜”配镜的这一年多来,尤其是近三个月以来,这段经历于我,简直如同噩梦。

  我不知道“宝岛眼镜”的领导层看到这篇稿子作何感想。我可以告诉他们的是:这段噩梦般的经历对我的工作、生活以及身体都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生活乱套、身心交瘁。

  而有一些影响已经无法挽回了,比如时间。因为请了一个礼拜假,工作积压成山。到现在身体还未能完全复原。

  十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眼镜坏了,可以换,可以修;眼睛要是因为眼镜坏了,可就是一辈子的痛苦。这么浅显的道理,我想“宝岛眼镜”不会不清楚吧?

  33年前,在宝岛台湾,从事钟表业的陈国富夫妇和从事光学镜片的王景钟王国胜兄弟俩合作创立了“宝岛眼镜”。从那时起,“精细严谨、用心专业”就成了“宝岛眼镜”的内在LOGO;17年前,“宝岛眼镜”进入大陆市场,近20年下来,门店遍及大江南北,员工也已数以万计。但是,现在,品牌还是那个品牌,“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这一标语也依然清晰,可员工的行事态度似乎与最初的理念已经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送给“宝岛眼镜”一句话:不要把顾客当傻子。或许我们真的不如你们专业,但我们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

  [人的嘴巴会说谎,但眼睛不会。我无法欺骗自己的眼睛,更说服不了自己的内心。]

  眼睛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眼镜对于眼睛的重要性同样不说自明。

  那好,现在,我就要你一句话:宝岛眼镜,你能给我一副用心制作的眼镜吗?

  以上这篇稿子是我在医院打点滴时拟好的,现在我算是大病初愈,就决定将这篇稿子完成。

  我是无神论者,但我相信因果报应。我对自己所写下的每一个文字负责,如上文字无一虚构或夸大。

  很多年前,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带领下,来到镇里惟一的一家眼镜店。这家眼镜店里负责加工制作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父亲和他的聊天过程中,小男孩得知,这位老人已经跟眼镜打了一辈子的交道。那时候还是玻璃镜片,而且整个打磨过程基本得靠手工把控。在老人又一次熟练而精确地打磨好一块镜片之后,小男孩问他:我听父亲说,很多外地的人都来找你做眼镜,你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吗?

  这位老者想了想:我没有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做到用心和坚持。从我第一次打磨制作眼镜开始,我就告诉自己,这是一件神圣了不起的工作,我要对从我手里拿出去的每一块镜片、每一副眼镜负责。因为对我来说,它只是一副眼镜,而对于需要它的人,它就不仅仅只是一副眼镜。

  最后,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用心还有坚持,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将这件事完成好。

  来自美丽宝岛的宝岛眼镜,接下来将会带给顾客怎样的切身感受呢?所幸主动权还在他们自己手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岛眼镜依视路镜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