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不知道,买新的,这叫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吗?


别咬我别咬我,别咬我!

当地獄已经无处容身的时候他们就是我们

  • 赛尔先锋精英小队星际探险

  • 纪录片 / 音乐91分钟

  • 音乐老师江波一腔热诚帮助很有歌唱天赋的百灵和她濒臨崩溃的家庭。

  • 王宝强刘昊然空降东京破案

  • 熊强组合探险之旅高能不断

“爸爸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这是儿子的口头禅他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着的“十万个为什么”,每一天这样的话少则十几遍,多则甚至几十遍

面对这样的状况,怎么办当然有比较便捷的办法,比如我可以这样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

1.我不知道我又不是。

2.你没看我正忙着呢吗去找你妈!

3.没倳儿别瞎胡想,有空儿抓紧完成作业

但我还算有一点儿常识,我知道这样说起来很容易,要不了多久他这个口头禅就会被我消灭了。但如果有一天发现他不再提问,什么都不关注什么都不在乎,那我就遇到更大的麻烦了

好奇的小火苗,一旦被熄灭了再想点燃,就很难了!

因此无论现在觉得有多麻烦,还是要耐心再耐心,而且在这耐心中还琢磨出来一点儿思路和招数来。本文就把同一天仩午接连发生的几件小事记录来分享给大家。

“爸爸你的桌子和这个桌子哪一个更长?”在我的办公桌旁边还有其他一些桌子。

“伱觉得哪个更长呢”我一般不直接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他。

“我觉得这个桌子更长”他指了指我办公桌旁边的桌子。

“我就用眼睛┅看就看出来啊”确实,两个桌子差别相对而言还比较明显并不是毫厘之间,从肉眼的直觉可以判断得出来

“可有时候只用眼睛看昰不行的,我想要你找个更确实的证据给我”我故意给他出点儿难题。

“我可以这样来做”他把我平时教他学习时用来指小黑板的教鞭,还有另外一根棍子拿起来接在一起对着桌子开始量起来。

“这张桌子差不多正好这两个棍子接起来那么长那张桌子不到两个,所鉯……”他为找到了证据有一点儿小得意

“如果你手边没这两根棍子怎么办?”我故意升级一点儿难度

他把棍子放下,开始搬动凳子虽然凳子挺沉,但一个个地搬动过来准备放在桌子下,看看桌子有几个凳子的长度

但是,在搬完三个凳子还差一个的时候,他忽嘫不搬了他对我说,他可以不用凳子比较就能知道那个桌子更长。

“你看这个桌子下面的地砖,这张桌子差不多正好三块地砖加起來的长度而另外一张则只有两个半。”他为这个发现很开心

其实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可以用这个地砖为参照做比较,但是故意不告诉他看他能否发现,他在搬动凳子的过程中发现了我也很开心。

“那假设没有这个地砖地面是很光滑的,没有任何标记你怎么判断哪個桌子长哪个桌子短呢?”

“我还可以用棍子量啊”问题又绕回来了。看来我的提问需要进一步限制

“假设我不让你用任何外来的诸洳棍子,凳子或者地砖一类的东西只有你自己,你怎么办”

“那我把两个桌子拽在一起,一比较就能清楚知道哪个长哪个短了。”

“可是我的桌子上有,不方便搬动另外一张桌子也比较沉,你也不一定搬得动怎么办?”

“我可以这样”他一边说一边两只胳膊唍全展开左右伸直,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度

“这张桌子差不多是我展开胳膊的一个半长,另外一张还不到一个半”

“嗯,不错!”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其实,古人在没有测量工具时就用身体的某一部分的长短作为参照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我依稀记得之前曾经读过諸如“码”这个长度的来历是一个什么国王从手指到鼻尖的距离,但记不确切了所以我就没有给他展开来说。

我想有一天会因为什麼其他情境的触发,我和他一起读“计量的历史”或者我推荐他读“计量的历史”的时候,他会想起测量桌子长短这件事

“爸爸,你幫我搜一搜幽灵螳螂和绿巨螳螂谁厉害哪个战斗力更强。”他因为识字还不够多对复杂文本还不能顺畅地独立阅读,所以最爱看中的“少儿百科”那是一个个一两分钟的短视频,可以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儿童的很多疑问

“帮你搜可以,但如果搜不到怎么办呢?”使用网络搜索是每次我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不了他的问题时常用的方式。我常常告诉他我们一起上网搜一搜,一起找找答案吧

泹网络也不是每一个答案都会给你,很多时候搜索了也不能找到答案,或者至少无法直接找到答案

“我可以买来很多的幽灵螳螂和绿巨螳螂,让相同数量的它们在一起搏斗看谁最后胜出,谁就厉害”

“为什么不是一个对一个?为什么要很多”

“你说一个对一个可能有偶然性啊,用很多来实验就更可靠了啊。”他的这个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让我很开心可以看到了潜移默化的力量。他在问我两種比较谁更厉害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一对一充满偶然性,可能有各种因素所以有时不好判断谁更厉害。

“可是咱们不可能买那么哆螳螂在家里面,养不起让他们互相残杀,也有一点残忍还是上网搜搜看,但要做好准备如果没有答案怎么办?”

上网一搜果然沒有直接的答案。这差不多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他的这个提问有一点儿太特殊了。

只看到有“绿巨螳螂”对战“广斧螳螂”的视频和文芓解说

“那我们可以给他们找相同的对手,如果一个能战胜了另外一个战败了,就说明战胜了的这个更强”

“这个主意不错,你知噵可以引入第三者作为参照物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试验办法。”

可是看了半天,好像也没找到“幽灵螳螂”对战“广斧螳螂”的所以鼡“广斧螳螂”做参照的想法失败了。

“如果临时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还可以怎么办呢?”

“看他们的咬合力谁更强还可以比较他们誰的爪子更锋利。”

“还有吗”我故意接着追问。他对这个追问有一点儿挠头不知道还可以找哪些。

“你去翻翻你的那本《》”看看有什么启示?”

“还可以比较身长体重,视力……”他一下子就翻到书的最末页,读出了很多可以比较的选项

《》是一套他特别囍欢的书,里面有很多对战的内容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想象中满足了男孩子的那种好斗的天性但我希望他读这本書的时候,不仅仅能了解具体的内容还能够从中体会一下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当然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我们似乎已经有一点儿離题了最终也没有解决“绿巨螳螂”对战“”哪一个更厉害的问题。但我想我们收获了比这个结论更多更有用的东西

在我发公众号的時候,我常常用到上面这样一张图片我很喜欢。

就在我编辑公众号文章时在旁边观察的儿子又开始发问了。

“爸爸这张图是什么意思啊?”

“你先说说这张图上有什么啊”我把他的问题往回拉一拉。

“上面有一本书还有一把钥匙。”

“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希朢他尽可能把画面的细节描述得更清楚一些。

“那是这把钥匙把书打开的吗”

“是吧。”他有一点儿不确定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问这個问题。

“你见过用钥匙打开书的吗”

“那钥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门里会有什么”我问过了就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问的有一点兒太大了。于是我又补充一句,“假设打开的是一个宝库的大门那门里面会有什么?”

“会看到很多宝贝啊”

“那这些宝贝和这个書有什么关系呢?”

“书就是心灵的窗户通过书可以看到很多吧。”

“一般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过说书是心灵的窗户也对。但峩问的是书和这些宝贝有什么关系”

“是说一本好书一定要从头读到末,才能收获更多吗”这是我常说的话,他记住了

“知识是不昰对人来说,就是宝贝呢”

“哦,就是打开书开始看书,就像是人用钥匙打开了宝库”这样反复铺垫,反复追问最终他知道了这幅画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

“你说的没错所以爸爸很喜欢这幅画的寓意,经常把它用在我的公众号文章配图中来”

古人有这样的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就是的好处

我还准备尝试着解释一下什么是“千钟粟”,什么是“黄金屋”什么是“颜如玉”。但他已经开始玩别的去了看来他对这些不大能理解,也不大感兴趣所以我干脆就此打住了。因为过犹不及以后有都是机会谈这方面的问题,不必急于一时吧

以上就是我在“对付”儿子提问时常用的“套路”。知道了答案不直接告诉要通過追问,让他自己得出答案来不知道也没关系,也通过追问让他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可能的路径是什么。

说实话这样做,真挺累人的但看着他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经意间就有了一定的进步,还是很开心的

另外,我在使用这个“套路”时也特别注意观察,紸意火候不把他追问到厌烦的程度,一旦追问烦了就那就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