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经典诗文默写。(二字/财务名词一。)

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B.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C.鲁迅曾对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以很高评价,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擅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解析〗答案是C。《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蒲松龄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2005浙江卷18】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
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的默写放在一道题中考查。又分两种情形:一是单独设置小题,二是两者在同一小题中结合考查。
[2006重庆卷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3)“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此二句出自《_____》。
(4)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开创了被后世誉为“_____”的优良传统。
〖答案〗(3)过秦论  (4)建安风骨
(1)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___》叙述了主人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2)中国现代作家____创作的小说《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答案〗变形记  沈从文
[2006广东卷14]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作家的诗文篇名。
(1)②写出杜甫“三吏”、“三别”史两篇作品的名称。
(2)②写出柳宗元两篇散文作品的名称。
〖答案〗(1)②《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②《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永州八记》《愚溪诗序》《三戒》《封建论》《天对》
○相关的文学常识与默写在同一小题中结合考查
[2006山东卷15]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
(1)____被钟嵘《诗品》评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在作品中多以飞鸟自喻,表达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如“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答案〗陶潜  云无心以出岫
【2005湖北卷17】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送我至剡溪”;王维《_____》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
〖答案〗湖月照我影  山居秋暝  李清照  波心荡,冷月无声
【2005辽宁卷18】填空。(任选两小题)
①中唐诗人____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②南宋词人____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_______”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③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_______(填国家名)人,其小说《________》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答案〗①韩愈 青霭入看无  ②姜夔 尽荠麦青青  ③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2005上海卷】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_______
〖答案〗《世间最美的坟墓》
【2005广东卷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解析〗律诗8句分为4联,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为颈联,7~8句为尾联。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明乎此,任写5~6句中一组相对的词语即可。
2005上海春季卷还考查了文化常识(与现代文阅读结合):
京剧的行当除了梅兰芳所擅演的_________角之外,还有生、净和_________。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突出“常见”——知名度高,常被人们引用。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世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其中,名句名篇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自然应该高度重视;但要不忘“名篇”,默写“名篇”中的任何语句都无可厚非。考查内容以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篇目为主。课外的名句名篇也应该是在阅读和写作中极易碰见的,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默写也着眼与运用,因此,除了填写上下句这种考查单纯识记的形式以外,还有提示性默写、聚合式默写等形式。
要不折不扣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篇目,而且要理解;不仅要背诵,而且要动手抄写,以保证默写准确无误。重点关注那些有较深的文化积淀、较强的积极意义的名句名篇,特别注意:
——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给人启发的句子,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抒发真挚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给人教益的句子,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境优美,千古流传的句子,给人审美愉悦的句子。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意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可以在说话、作文时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名句。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都要重视平时积累,温习巩固。
默写也着眼与运用,因此,除了填写上下句这种考查单纯识记的形式以外,还有提示性默写、聚合式默写等形式。
[2006全国I卷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受上赏;_______,受中赏;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数月之后,__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
[2006福建卷11⑨]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答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也可以将上面两种形式结合起来。
[2006辽宁卷17(1)]陆游曾用“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
3.相关内容聚合式默写
[2006湖北卷15(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和“半壁见海日,_____”;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
〖答案〗势拔五岳掩赤城/空中闻天鸡/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
【2006浙江卷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和《汉书》等。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我国现当代诗坛群星璀璨,优秀诗歌众多,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舒婷的《致橡树》等。
D.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羊脂球》、《警察与赞美诗》等。
〖解析〗答案B。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既精于作诗,又善于绘画。对王维的诗与画,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画中有诗”是对画作的评价,而不是对诗歌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常被人引用,而又常被错用,因而,考查具有现实针对性。
【2005重庆卷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
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
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
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
〖解析〗答案B。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牡丹亭》通过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2007湖北卷5】填空。(6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①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 ②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③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④ ”,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促织》选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⑤ 》,揭露了封建皇帝的荒淫;俄国诗人 ⑥ 的《致大海》,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解析〗将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的结合考查。
答案(1)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樯橹 灰飞烟灭  ③长使英雄泪满襟  ④铁马秋风大散关
(2)⑤聊斋志异⑥普希金
【2006全国卷甲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那人却在,_____。”(辛弃疾《青玉案》)
〖解析〗三首词本来是写离别之情、相思之苦、男女之爱的,而王国维却从三首词中分别撷取一句来说明治学的三种境界,这是创造性的引用。王国维三种境界的说法影响极大,常被引用,因而,这默写也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答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2006四川卷】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琵琶行》_______,_______。
《雨霖铃》_______,_______。
〖解析〗近年高考,填写上下句、提示性默写、相关内容聚合式默写并存。在某一点上建立联系的聚合式默写,必须关注。
〖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1)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___》叙述了主人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2)中国现代作家____创作的小说《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2.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作家的诗文篇名。
(1)②写出杜甫“三吏”、“三别”史两篇作品的名称。
(2)②写出柳宗元两篇散文作品的名称。
①中唐诗人____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②南宋词人____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_______”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③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_______(填国家名)人,其小说《________》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4.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送我至剡溪”;王维《_____》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
5.请在横线上补写所引词作的句子。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_______,_______。(《采桑子·重阳》)。
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讴歌了小草顽强的生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渲染了边塞的苦寒;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1._____,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_____。(《孔雀东南飞》)
2.百川东到海,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5.______,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曹操《短歌行》)
6.日月之行,______;星汉灿烂,______。(曹操《观沧海》)
7.羁乌恋旧林,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________,依依墟里烟。________,鸡鸣桑树颠。(陶元明《归园田居》)
8._______________,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9.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1.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1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14.海内存知己,_______。无为在歧路,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16.江流天地外,______。(王维《汉江临泛》)
17.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高适《别董大》)
18.________,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19.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名岂文章著,________。飘飘何所似,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20.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2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2.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杜甫《蜀相》)
23.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2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5.___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26.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刘禹锡《乌衣巷》)
27.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28.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29.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0.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1.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_________,_________。(林逋《山园小梅》)
32.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3.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3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5.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6.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37.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38.江南好,________。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39.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李煜《虞美人》)
40.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1.流水落花春去也,________。(李煜《浪淘沙》)
42.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柳永《雨霖铃》)
43.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4.江山如画,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7.千古江山,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8.想当年,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0.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1.青山遮不住,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2.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53.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莫等闲、________,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______,_____。
55.碧云天,黄花地,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5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7.令初下,______,______;数月之后,______;期年之后,______,______。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9.日薄西山,_____,人命危浅,_____。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母孙二人,_____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0.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6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韩愈《师说》)
6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6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0.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72.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7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74.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7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76.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77.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白居易《与元九书》)
78.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__________。(朱自清《荷塘月色》)
1.屈原《离骚》中表示要不断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汉乐府《长歌行》中关于珍惜青春年华的警句: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描绘战争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时维九月”一段中描写水光山色的句子:_____,_____。
5.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6.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7.陆游《游山西村》中很有哲理意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剑阁险要,易守难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9.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词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10.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______”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1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有“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与杜牧《泊秦淮》中的“______,______”思想情感是一致的。
12.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这样爱子女:____,____。
1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
14.中唐诗人韩愈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16.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非秦也;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17.《六国论》中,苏洵旨在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王朝应以古为鉴,不要屈膝求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前赤壁赋》苏东坡与客秋江应答,提到曹孟德的两句诗____,____;诗句出自《短歌行》。这篇赋中还描写了曹孟德吟咏此时的情态:____,____。
19.《石钟山记》中,作者阐发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0.古代诗词常借“空”表情达意。比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天气晚来秋”;杜甫《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中“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陆游《书愤》中“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姜夔《扬州慢》中的“渐黄昏,清角吹寒,______”。
⑴你不要把责任推到“环境”身上,不少学者是在更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陶潜说:“______,______”,依我看你的心还是没有静下来。
2.同样是写夕阳,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发了革命者的乐观情怀,而李商隐的“______,______”,反映的却是消极颓唐的情绪。
3.感动中国的孝子田世国,他把自己的一个肾脏回馈给病危的母亲。他的行为对孟郊在《游子吟》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做了最好的诠释。
4.“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用来形容人们对新事物的发现和喜爱。当新事物刚刚萌发时,就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并大力扶植它茁壮成长。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会不为春回大地的美好景色而自豪呢?“______,______”吟咏这荡气回肠的诗句,谁会不为游子热切思念故乡的感情所打动呢?
6.同样都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的描写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景物描写因人的身世、个性、心情、写作目的的不同,显示出迥异的色彩。
7.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送我至划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清泉石上流”;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_____”;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
8.在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写“愁”的名句。在李白的笔下“愁”有了长度,“白发三千丈,_____”;在李清照的笔下“愁”有了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在宋代词人贺铸的笔下“愁”又有了数量,“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_____,_____”。
9.(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继承了孔子前一句的观点。而韩愈在《师说》中干脆否定了孔子“生而知之”的观点,他说:“______,______?”
10.成克杰和李真等领导干部追求享乐身败名裂的事实,再一次印证了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所写的名句“______,______”。
2.(1)②《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②《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永州八记》《愚溪诗序》《三戒》《封建论》《天对》
3.①韩愈 青霭入看无  ②姜夔 尽荠麦青青  ③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4.湖月照我影  山居秋暝  李清照  波心荡,冷月无声
5.答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1.君当做磐石 磐石无转移。
2.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山不厌高 天下归心。
6.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7.池鱼思故渊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10.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犹抱琵琶半遮面 未成曲调先有情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4.天涯若比邻 儿女共沾巾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天下谁人不识君。
1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官应老病休 天地一沙鸥
20.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1.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22.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23.生长明妃尚有村。
24.谁家新燕啄春泥。
25.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26.飞入寻常百姓家。
27.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28.霜叶红于二月花。
29.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30.心有灵犀一点通。
3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8.风景旧曾谙 春来江水绿如蓝。
39.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0.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4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43.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46.两处闲愁。才下眉头
47.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8.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9.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0.不尽长江滚滚流!
5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53.八千里路云和月 白了少年头
54.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55.西风紧 晓来谁染霜林醉
56.书生意气,挥斥方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57.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虽欲言,无可进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9.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更相为命
60.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6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6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4.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6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9.险以远,则至者少
7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7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72.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7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7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78.远处高楼上飘渺的歌声似的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3.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6.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9.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0.空山新雨后 隔叶黄鹂空好音 潮打空城寂寞回 塞上长城空自许 都在空城。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或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凰声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7.湖月照我影 明月松间照 月满西楼 波心荡,冷月无声。
8.缘愁似个长 载不动 许多愁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9.学不可以已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分3个能力层级,共有9条要求:
能力层级B(理解)有4条要求: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主要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语言方面的要求。
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有3条要求: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慨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主要是古代诗文阅读中内容方面的要求。
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有2条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较高的能力要求。
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的命题比较侧重考查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是做到“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首要条件;而对于内容的分析综合以及对内容的鉴赏评价则又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因为这是掌握古代诗文的主要目的。
古诗鉴赏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所蕴含的典型意义。古典诗词中的形象,往往含着作者的情感,形成“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由意象构成一个艺术境界,即“意境”。分析诗歌形象,就是要分析诗词的“象”→“意象”→“意境”。如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
鉴赏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找准字眼并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及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分析音韵的流动,练字的技巧,语言的风格等。音韵的流动主要指古诗的平仄和押韵。练字技巧就是用字的独特之处和它的表达效果。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月夜的幽静;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以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古诗语言风格丰富多样,主要有平淡、质朴、自然、轻灵、飘逸、雅正、通俗、风趣、幽默、奔放、含蓄、蕴藉等。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象征、通感、双关、映衬、对比、反复等;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写景、状物、叙事、议论、抒情、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还有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语言和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仔细品味语言,“披文以入情”;分析诗歌意象,揣摩技巧,有助于把握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选材以唐宋近体诗为主,以宋词、元曲为辅。唐宋近体诗又以绝句为主,以律诗为辅。大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注重景与情的关系,弄清作者写了什么景传了什么情,如此写景传情妙在何处。重视比较能力的考查,最好能够与教材中的作品构成比较,这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宜用主观题,不宜用客观题。
文言文是“浅易”的: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较少。同时,尽量避开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等。此外,文言虚词也以常见而典型的用法为主,冷僻罕见者一般不会出现;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从文章内容的涉及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无须在学习时了解过于复杂的背景材料或逐个理解出现的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
◎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实词”,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在文中的含义”,就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此考点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也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选择题。
◎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从10年高考实际情况来看,最常考的虚词是“以”,接下来依次是“之”、“为”、“而”、“乃”、“其”、“且”、“因”、“于”、“与”、“所”、“焉”,“也”、“则”、“若”、“乎”考查较少,“何”与“者”没有考查。另考查了“相”、“更”等常见虚词的用法。高考语文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内外关联、生熟组合的方式,即从课文中选取语句与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编组,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这样做是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想把考生在课内学过的既有知识与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连起来,便于考查考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对课文不熟悉,会直接影响解题。用选择题。
◎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可以单独考查;也可在翻译中考查。
◎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题的权重加大。翻译的句子可以是第一卷阅读材料中的,也可以另选材料。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文意要贯通。疑问句式、反诘句式、文言词语的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宾语前置等在文言句子翻译中考查较多。加强文言文翻译的训练。
可用断句的形式也能考查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辽宁卷和北京卷考了断句。
以上4点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要求;以下3点则主要是内容方面的要求: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用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选材突破史传范畴,突破“避熟就生”原则。但史传性文章以记事为主,较为浅近、易懂,选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容易命题,仍然是高考阅读材料首选。
复习文言文,关键在课本。一味去做模拟题是不明智的。对课本里的经典文章重点复习,可选《左传》、《史记》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最好能精读10多篇左右,形成文言语感;注意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如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双音节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2007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 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 (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对作品艺术手法的赏析,侧重在知识方面。
此题完成情况较差。有很多学生错答为“比”、“兴”,甚至有的答成“排比”或“反复”。还有的学生答案是“赋”,但“赋”字却写错了,这样丢分实在可惜。
朱熹《诗集传》对赋、比、兴作了阐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写叙述客观事物以抒发主观思想感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借助某些客观事物的形象作比喻,以比附主观思想感情。“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它事物开头,通过联想,触景生情,再转到本题。在具体作品中,赋、比、兴有时交互运用。《芣苢》将采摘芣苢的过程描绘叙写得清清楚楚,运用了“赋”的写法。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此题考查对作品表现手法的赏析。“怎样具体表现”,这样的设问,至少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二是手法,作者在用词造句等方面采用了什么手段、技巧。
本题答题情况较好。《诗经》多“重章叠唱”,其特点之一就是,重复的小节中只变换少数几个词语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芣苢》三章十二句,只变换“采”、“有”、“掇”、“捋”、“袺”、“ ”6个动词,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在结构整齐、句式一致的条件下,学生容易看出诗中动词的变化。
有部分学生未完整地写出6个动词,使得劳动过程显得不够完整。未找出的往往是前两个动词“采”和“有”,尤其是后者。原因可能是学生认为“采”和“有”这两个动词的含义比较宽泛,不能够具体说明劳动过程。但事实上,“采”表现的是妇女们呼朋结伴,走向平原旷野,高唱着“采呀快快采些来”。这是劳动的前奏曲。而第二句表现的是妇女们见到了车前子,欣然动手,边采边唱。这是劳动的进行曲。它们当然是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所谓“景象”,是指作品中人、事、物、景的合成。注释①“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是解题的钥匙。仔细思考题干信息,要求既要概括出诗歌所展现的劳动情景,又要说明劳动场景中蕴含的情绪。有一些同学获得满分,如:
——妇女一边唱着歌,一边在野地里摘取野菜,动作娴熟,十分快乐。
——我眼前出现的是在收获的季节里,妇女们戴着草帽,手持竹篮,在山上细心地采集野菜,口里哼着小曲,脸上浮现着笑容,一片祥和的景象。
有的没有明确点出“唱歌”这一要点,只写“劳动”或“采集野菜”;有的没有答出有关情绪的词语,只描述景象。
有的所用词语不准确,不少学生表述为“兴奋”(情绪上的激动)、“轻快”(身体上轻松愉快的感受)、“嬉戏”(游戏玩耍)、“悠然自得”(清闲安逸)等词语。
解答诗歌鉴赏题,如果有注释,万万不可忽视。这些注释看起来只是对诗歌中的生僻奥涩处加以注解,其实却往往是理解诗意甚至解答题目的关键所在,必须高度重视。上题中注释①“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有助于解答第③题,注释③~⑦有助于解答第②题。
【2006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答案】第一空:流水 第二空:白云
【解析】这一题考查诗歌形象中的意象。能力层级为 E级。解答这类题目,最关键的是把握“景(即物象)”和“情”的结合点,这些物象往往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曲中出现了不少意象,其中“溪”与“流水”较为接近。错填“溪”说明考生对“温润柔美”不太了解,因为溪形态多种,这里没交待其具体形成。而“流水”,作者明确点出“清如玉”。至于答“玉”的考生,说明他对意象不太了解,所谓意象,简而言之,就是寄托着作者感情的物象,而这物象是作者直接描写的,显然,这里“玉”只是个喻体,作者并未直接写。第二空:答“青山”的考生,属审题不细,因为“青山”并不能给人以“飘逸渺远”之感;答“红尘”的考生,则不单审题有问题,对意象特征也不熟悉,因为红尘作者并未直接写,更无遑说到“飘逸渺远”之感了。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阅读时需要由景入情,仔细把握。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解析】这一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 E 级。思想感情指的是作品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抒发表达的感情。写景抒情类的诗歌,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如本题中,作者借“流水”“白云”等景物表现对周遭优美环境的喜爱,以及希望像白云那样不受拘束的隐逸情情。
考生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未扣住结句分析,少了一方面的得分点;二是流于典型的“模式化”答题——凡是见到野外秀丽风景或出现渔父(注解里出现)之类的字眼,便往对官场的厌恶等方面靠,而不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题答题注意几点:一要读清题意,答中要害,答全得分点;二要读懂原作,原作写了那些景,景物有何物征,这些景物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读透;三是作答时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诗作分析。
【2007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
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项“法弗能正也”中的“正”在句属使动,“正”后省掉了宾语“之”,代上文不知礼义之民,即法令也不能使不知礼义之民进入正道。把“正”解释为“正确”是错误的。
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不局限于通常所说的18个常见虚词,但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作为对照的句子,有两个出自文本,另外两个出自学过的古诗文。正确答案是C项,句中两个加点的“咸”都是副词,全、都。A项两个“至”,前者是程度副词,极,最;后者是动词,到。B项两个“之”,前者是代词,代前面的“刻肌肤,镵皮革”,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两个“以”,前者是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后者是介词,凭借,按照,依照。
此题考查考生辨析括号中补出的文字的正误,实际是考查对句意的正确理解。A项是一个承接关系复句,应该补出“则”,相当于“那么”、“就”;C项“教之所成”承前省略了“此”,用以指代“言为文章,行为仪表”;D项意为“不是在该用刑时故意不用刑去惩戒他们”,省略的应该是代词“之”。这三项补出的内容都是正确的。B项两分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递进关系,不能用“故”。不符合文意的应该是B项。
往年省略句补出的成分不是主语就是宾语,而今年补出的内容有两个是连词,这就须要对分句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考量才能正确作答。“无法不可以为治也,( )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两个分句不是因果关系,括号中不能填“故。应该填“而”。
此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②④⑥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正确答案是C。①句表达的意思是法律的作用毕竟有限,③句是说世风流俗对人的影响。排除包含①③的选项就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⑤句是用比喻的方式表达礼义教化的作用,不是“直接反映”,也应排除。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D项。本段文字的主旨在于强调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君主应该修治礼义任用贤能,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作者根本不赞成用严刑峻法治国。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文言文阅读难度不大,平时认真学习,熟读文言课文,积淀文言语感,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考试时灵活迁移,就能应付裕如。如第6题就要迁移能力,踵,《触龙说赵太后》有“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有“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察,《石钟山记》有“徐而察之”。第7题A、C两项采用内外关联、生熟组合的方式,即从学过的诗文中选取句子与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编组,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把考生在课内学过的既有知识与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连起来,从而考查考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对课文不熟悉,会直接影响解题。
培养迁移能力,要善于调动积累,第6题A项,如果能够想到“正本清源”,第7题C项,如果能够想到“咸与维新”,对答题大有裨益。
【2006全国卷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视贫细如子弟”中“视”意为“对待”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该题在编制时,采用“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文句结合编组的方式,要求选出分别表明这两点的一组。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应当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判断选择。A项中第一句不能表现“生性耿介”,B项中第一句也不能表现“生性耿介”,第二句表现的是“关心、体恤百姓”而不是“为官清廉”。D项中第二句表现的是他“勤于政事”,而不是“为官清廉”。所以选C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解析〗答案B。该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于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B项由原文“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可知“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有误。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答案](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2)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心性,妻子儿女挨饿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考生在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宾语前置句,翻译第(2)句时要注意“妻子”这一古今异义词。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武帝登基,何远做后军鄱阳王恢幕府的录事参军,何远与王恢一向友好,在幕府做事尽心尽力,所能做的事没有不去做的。王恢也诚心待他,对他非常信任倚重。后来何远升任为武昌太守。何远本来风流倜傥,祟尚侠义。到这时却断绝了许多交往,别人赠送的东西他丝毫也不接受。武昌民间都饮用长江水,盛夏时节,何远以江水热为忧患,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便派人将水担去还给对方。行为虽有点虚假,却能看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乘车辆及穿的衣物都特别简陋朴素,所用器物中没有铜漆之类的。江东的水产品价格低廉,何远每次吃饭不过几片干鱼而已。然而他性情刚正严厉,吏民多因为小事受到他的鞭罚,于是被人告状,下诏交廷尉处理,被弹劾的罪状有十几条。后来做了武康县令,更加严厉廉洁,坚守节操,废除奢侈的祭祀,品德端正,为人表率,百姓都非常称赞他。太守王彬巡察所属各县,其他各县都以盛宴款待王彬。到武康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了干粮、茶水而已。武帝听说他有才能,提拔他为宣城太守。何远从县令直升做成京城附近地区大郡的太守,近代还从来没有过这种事。宣城郡受过盗匪抢掠,何远尽心治理,又使其声名远闻。一年之后,何远升任树功将军、始兴内史。当时泉陵的侯郎掌管桂州,桂州境内常有劫掠之事发生,进入始兴境界,盗贼就连一草一木都没有侵扰。何远在任时,喜欢开辟街巷,修整墙屋,居民住宅、市场、城墙、护城壕沟、牲口棚、仓库等等都井井有条,好像军营一样整齐。他应得的田酬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将自己的傣禄用来作为他们的赋税,长期坚持这样。但他生性果断,百姓既害怕他又爱戴他,所到之处百姓都为他立生祠,并上表报告治理的情况,武帝也常常下诏表彰他。升任为东阳太守。何远任职时,对豪强、富人恨如仇敌,对贫民、百姓视如子弟,因此,特别为豪强所畏惧。他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罚的人诬告,犯罪被免职回家。何远为人耿直,不存私心。在人世之间,杜绝请谒,也不去拜访别人。与别人写信,无论贵贱,所用的称谓礼节都一样。对待他人,未尝给人以好脸色,因此常被士俗之人所疾恨厌恶。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在数郡做太守,见到可产生欲念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和很贫穷的人一样。等他离开东阳回家,一年多了,从不谈荣辱之事,士人因此更加称赞他。他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不虚妄,可能是他的天性吧。常对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能听到我说一句虚妄之语,那我用一匹细绢来感谢你。”众人共同等候,不能。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⑴“燃”、“又”两字有何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当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尚未平定,时年57岁的诗人曾于三十年前进士及第时登临过此楼。
诗中“伤心不独为悲秋”与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⑴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从题材上说,属于___诗。
⑵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看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愠:疾苦、怨愤。③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辨乐解》记载,虞舜曾弹五弦琴,作《南风》诗,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⑴诗歌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借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①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守边有功,后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辩解后,文帝就“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⑴“江城子”是_____,“密州出猎”是_____。
⑵作者用冯唐这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思想感情上是否一致,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本词有些版本在词牌之下有一题目:“怀故居”。
⑴“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⑴词中所说的“功名”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人借“知音”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⑴~⑵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此词为南唐破国后所作,词作者当时作为“违命侯”被囚于汴京。
⑴词中的“锁”用得十分传神,请加以品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的“滋味”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⑴以下诗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岩万壑不辞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两首诗都写到了落叶,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⑴这两首诗都抒发了_____。
⑵两首诗都写到雁,有什么作用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⑴~⑵题。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乡他席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②从北地来。
[注]①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作此诗时,长安未收复。②那:奈何,为什么。
⑴从体裁上看,前一首是__,后一首是__;两首诗写的是同一个节日,即__节。
⑵分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或“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⑴两首诗抒情主人公都是________,表达的情感都是_________。
⑵两首诗都用生活细节表达情感,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①是真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你认为哪一首诗写雪更胜一筹?请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①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②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③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也,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取材于方苞《狱中杂记》)
[注释]①洪洞:洪洞县,在山西。 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
③谳(yàn):审判定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利系者之多 利:获利
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剂:(财产的)等差
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羁:捆绑
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情:案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B.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D.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其孰能讥之乎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⑥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①皆难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
迁武昌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④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⑤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⑥,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性纤密好问,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注释]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 ②甓:砖。
③阃外:统兵在外。 ④樗蒱: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
⑤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⑥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堪:承受 B.岂可逸游荒醉 荒:放纵
C.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贼:盗窃 D.尝课诸营种柳 课:督促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B.吏将则加鞭扑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汝既不田 D.亡亲见约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江太守张夔召(侃)为督邮 B.(人们)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C.木屑及竹头悉令(人)举掌之 D.常欢有余而(饮酒)限已竭
4.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陶侃勤勉敬业的一项是
①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③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⑤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⑥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任高官后,能励志不辍。
B.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勤于政事,并教导官员珍惜时间认真做事。
C.陶侃鼓励人们努力耕作,惩处不劳而获者,百姓家给人足。
D.陶侃细心惜物,木屑竹头终有用处;在饮酒之事上,可见其严谨作风。
6.将下面文言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天机,聪明)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①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2分)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3分)
1.⑴“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美好。
“又”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年年因春而生乡愁。
⑵江碧鸟白,山青花艳,春光美好,而乡愁却让人黯然神伤,以乐景突出(反衬)哀情。
2.既为国运衰微(或“战乱频仍”)忧痛,也为自身遭际伤怀。(从国家、自身两方面分析。)
3.⑴七绝(七言绝句)/边塞
⑵不同意。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次句写五千精兵丧身“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很悲壮,少妇的命运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两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若无前两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就难见后两句“用意”之“工妙”了。(若答“同意”而分析有一定道理,也行。)
4.⑴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但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暴晒越茁壮。
⑵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纪越大,环境越恶劣越坚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⑵表现出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能够守卫边疆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⑶不一致。①选材上,这首词正面描写出猎的场面多,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是怀古,写赤壁之战中的人物,通过对比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②用典上,冯唐代表能给人才带来机会的人,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物只能引起作者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慨,含蓄表达了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伤感。③塑造的个人形象上,《密州》中的形象积极向上,《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形象多愁善感,借酒浇愁。
6.⑴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燕子无法找到旧巢,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
⑵意思是如果东风能把敌人吹走,那就把东风封为万户侯。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
7.⑴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国建功立业。
⑵空有抗金报国的雄心壮志,却苦无知音而壮志难酬的凄凉情怀。
8.⑴“锁”字明写深院清秋与世隔绝的景色,暗寓身被囚禁的处境,表达了词人寂寞凄苦的心情。
⑵这里的“滋味”包含着亡国的痛苦、昔为国君今被囚禁的哀痛以及对昔日奢华生活的留恋等复杂的情感。
9.⑴①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②用拟人手法,写出瀑布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的精神。
⑵更喜欢前者。徐诗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描写瀑布,有声有色,生动形象,很有气势。
更喜欢后者。李诗托物言志,实中有虚,这“瀑布”形象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耐人寻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典诗文默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