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人的经济条件决定上层建筑基本上决定了她家庭地位。

【摘要】:原始人群是指从生理学上已成为现代人,而从社会学上仍未能进入氏族社会的人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最低阶段,具有人类最为原始的社会形态。研究原始人群社会形态的根本方法依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接触到人类氏族社会之前原始人群的人类学材料,因此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起点是从人类氏族社会开始的。例如,恩格斯的光辉著作《家庭、私有制与国家起源》大量采用了摩尔根关于人类氏族社会的人类学成果。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也都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研究原始人群的社会形态。 原始人群的社会形态又非常低下,不能完全套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术语。我们结合原始人群社会形态的特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作了合理性简化,以更好地适应于对原始人群的社会形态的解释。例如,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再结合原始人群的人类学资料不难看出,家庭是原始人群唯一的社会关系,是原始人群的经济基础。所以本文在描述原始人群的经济基础时,也将其直接描述为其家庭结构。再如,从原始人群的人类学资料来看,原始人群既没有政治、法律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政府部门、党派、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原始人群还没有建立起政治上层建筑。原始人群的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也没有发育完整,没有系统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宗教和文化传媒等等,仅有原始的语言、艺术与道德。鉴于原始人群既没有政治上层建筑,又没有系统的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本文探讨原始人群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直接采用原始人群的意识(包括原始人群的语言、艺术与道德)适应于其家庭结构叙述方式。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综合人类学研究的材料,考察原始人群的生理特点、规模、分布,生产力水平,家庭结构、分配方式和意识等一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原始人群的家庭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和原始人群的意识与家庭结构的关系。 原始人群是一种非线性自组织系统,符合非线性自组织系统地一般规律,这就意味着原始人群的婚姻形式也可能出现分叉,呈现出多样性家庭结构。但大量人类学资料表明原始人群采用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如何解释原始人群所采用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结构呢?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论证了原始生产力条件下一夫一妻制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在对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经济方面、教育功能方面、减少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一夫一妻制有很大优势。 原始人群的家庭结构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原始人群由几个家庭所组成,每个家庭由一对夫妻和几个孩子构成。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群之间难以交往,这样就逼使原始人群以内部通婚为主,构成原始人群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的家庭结构对于原始人的语言和道德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生理上来说,原始人群具有无限的潜能,但由于在一个封闭的熟人社群中,无需用太多的语言,就可以完成信息传递和感情交流,因此,原始人群的语言结构极为不完善。原始人群道德与家庭结构的也是相互适应性的。原始人群几个家庭的兄弟们之间地位是平等的。这直接来源于其一夫一妻制家庭结构和按需分配的经济关系。原始人群尊老爱幼的品德,同样是由其家庭结构所决定的。原始人群诚实可靠的品德不能用人性论来解释,也同样缘自其封闭的家庭结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原始人的家庭结构对其道德具有决定作用,而且原始人的道德也对其家庭结构具有反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条件决定上层建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