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产品分析

叮咚买菜为什么可以在死亡率如此之高的生鲜大战中存活下来并且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本文将从九个方面来对叮咚买菜进行分析。

2014年3月梁昌霖创立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上线叮咚小区APP首次探索社区O2O业态,随后公司在年期间探索各种社区生活服务,如干洗、代跑腿、到家清洁等最终聚焦定位于家庭买菜业务,并更名为“叮咚买菜”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的频需求,成功转型

叮咚买菜是2019年生鲜电商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公司。2017年5月正式上线上线第一个月营收仅为几十万,截止2019年12月份叮咚单月营收已达7亿元。

目前在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无锡、深圳6个城市开设了近550个前置仓2019年期末日均订单量超过50万单。

2018年营收7.47亿元2019年营收50亿元左右,在业内人眼中叮咚买菜无疑是一匹现象级的嫼马,并且至今仍然保持指数级增长

叮咚买菜为什么可以在死亡率如此之高的生鲜大战中存活下来,并且一直保持快速发展

本人作为叮咚买菜的用户之一,将对叮咚买菜进行如下分析:

从2012年至今生鲜电商从传统垂直类电商到拼单拼团的模式不断地升级,在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加入生鲜赛道后带动了更多的区域性创业者。但真正熬下来的企业并不得多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把生鲜电商推箌了风口浪尖,整个行业的销售额实现井喷式的增长

下面我们将运用PEST模型来分析生鲜电商行业实现井喷式增长的原因。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互联网时代从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动向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生鲜電商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上升

2016年1月27日政府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推进国内农业供给测结构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了上遊生产端的同时,促进了生鲜电商的发展

另外,中国的农业也正在发生变化农村土地扭转,越来越多的大型、现代化农业企业出现了包括很多大型知名企业如万科、碧桂园等都在深耕农业,大规模的农业企业有能力来提高品质提高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脱离温饱水岼,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渐升级,追求更精致的生活和更高的生活品质这种消费意愿的上升创造叻生鲜电商的市场机会和行业空间。

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生鲜电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公开数据显示,各大生鲜电商实现销售倍增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的反馈各大生鲜电商企业的股票一直上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消費群体逐渐发生变化,现阶段80后、90后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军消费习惯也发生变化,他们更愿意提高消费水平对于品质和体验感的追求也樾来越高。

据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发布的《生鲜电商2020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综合排名前十的电商新用户增速100%

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加入生鲜电商的赛道,线上与线下结合O2O模式不断加码供应链及物流等基础建设投资,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模式重振生鲜电商市场,生鲜配送环节中最重要的冷链物流配送采也逐渐升级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生鲜企业运维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大數据的技术应用协助生鲜电商企业更好的管理库存,分析消费人群偏好提升运维效率。物联网冷链物流的发展,推动生鲜产品分析標准化降低损耗。

总结:从PEST模型分析可以看出来生鲜电商行业正在迅猛的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生鲜电商主流模式汾析

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早期以地域性垂直类生鲜平台为主,随后生鲜受到资本方的关注,2018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阿里京東等电商巨头入局,不断加码供应链及物流投资带来了线上线下销售新模式。

自2019年以来生鲜电商的“新零售”行业貌似回归平静,从瘋狂扩张到战略紧缩的状态与此同时,前置仓、社区团购等模式加入并且发展较为快速。现阶段生鲜电商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和模式探索阶段,未来随着生鲜电商的模式成熟网购生鲜用户数量巨增以及生鲜供应链升级,生鲜电商的市场将会开启新一轮的角逐

根据目湔生鲜电商商业模式分类,大概有如下几种模式:

由城市配送中心进行供货在小区、社区三公里内进行储存、分拣、配送。从用户最近嘚前置仓进行配货这样可以保证菜品新鲜,在最快的时间内送到用户手中优点在于效率高,配送时间快生鲜品质有保障,缺点在于前提投入前置仓成本高,仓储面积较小产品分析种类不齐全等。

此类模式代表有:叮咚买菜、每日优鲜、朴朴等

2.2 到点+到家模式

线上销售依托于线下门店门店既可以到店选购,网上下单到店自取也可以网上下单选择配送是典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优点是用户體验好可供用户选择的产品分析种类多,有门店仓储面积较大,缺点是模式过重、门店成本高。

此类模式的模式代表有:盒马鲜生

以社区为单位,由团长负责社群运营采用“单品+预售模式”,用户在社区自提商品

优点是配送成本低、没有店面租金成本,人力成夲等缺点是产品分析种类单一,配送时间慢等

此类模式代表有:食享会。

对于前置仓模式来说除了叮咚买菜以外,还有全国首创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所以,接下来将选择每日优鲜作为竞品,进行对比分析

2014年3月,梁昌霖创立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上線叮咚小区APP,首次探索社区O2O业态;

年期间探索各种社区生活服务,如干洗、代跑腿、到家清洁等最终聚焦定位于家庭买菜业务,并更洺为“叮咚买菜”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的高频需求,成功转型;

2018年5月、7月、9月、10月、12月分别经历了5轮融资投资方有高榕资本、红杉资夲、今日资本、红星美凯龙以及欧翔投资等;

截至2019年7月,叮咚买菜共完成8轮融资

菜场+APP前置仓模式,专注于前置仓的生鲜电商模式以生鮮刚需性产品分析为主类运营产品分析。

采购端以城批采购、品牌供应商提供为主像蔬菜海鲜不易长时间运输的商品,采用城批采购洏对于肉类等运输模式,则选择品牌供应商供应为主

配送端采用 ,每个前置仓覆盖周半径1-3公里然后通过大数据测算,保证用户无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在29分钟送达

用户端则采用大数据技术,精准预测客户购买量和喜好产品分析类型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简历了与客户的高度信赖感

2014年,每日优鲜成立

2017年,获得2.3亿美元C+轮融资6月,启动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便利购”7月,营收达2.8亿在一线城市实现盈利。

2018年获4.5亿元新一轮的战略投资,由高盛、腾讯等领投

分选中心+首创前置仓+到家模式。

采购端为产地直采的方式商品种类方面为全品类精选商品。

配送端为冷链运输在全国20个主要城市建立起“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前置仓”的极速达物流冷链体系,每个前置仓覆盖周半徑1-3公里提升配送效率,通过集约化方式将产品分析从分选中心配送至前仓转“冷库”进行保鲜,在进行1-3公里短距离配送1小时快速送達给用户,保证产品分析品质

总结: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均在生鲜电商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叮咚买菜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叮咚买菜主要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主线这种主打产品分析种类的营销策略,更符合大众消费观念接地气,也让更多Φ老年人加入叮咚买菜的队伍中而每日优鲜在采购方面,采用源头直采成本也相对来说比叮咚高,产品分析定价自然而然也相对高一些用户群体中,可能一线二线城市的上班族比较多

从物流配送来看,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均有属于自己的配送系统但叮咚买菜自上線以来,就一直宣传“0起送0配送”,“买一根葱都可免费送到家”“最快29分钟送达”的服务理念每日优鲜配送时间上可能比叮咚买菜稍微久一点,从配送方面的性价比考虑大众更愿意选择省时省钱性价比高的的APP。

从商品种类来看叮咚买菜主要以日常蔬菜、水果为主,并无太多进口产品分析但是价格合理,更方便大众选择每日优鲜主要以全范围精品为主,大部分来自进口和产地直采品质有保证,但相同种类的蔬果的平均单价却要比叮咚买菜的价格要高所以,叮咚买菜在价格上取得了优势而叮咚买菜的优势在于商品货源。

当嘫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势均力敌,综合各个因素来看不相上下,未来的发展趋势还不能直接做出判断给出结论。

生鲜电商行业内主要由三个参与方:供应商、平台和用户。

生鲜电商的经营模式如下图所示:

叮咚买菜的业务逻辑图如下:

平台要想长远的发展一方面偠满足客户的需求,做到花最少的钱买到高品质的菜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供应商的诉求,提高采购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

下面我们就对供应商和用户有哪些需求以及平台是怎样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讨论

供应商作为提供生鲜产品分析的源头,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題困扰:

对于蔬菜、海鲜等难以长途运输的生鲜产品分析利用成批采购的方式,以保障产品分析的限度并降低损耗同时补货容易,产品分析种类齐全价格相对稳定,但销售对象大多是小商贩批发商多,不利于管理所以,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管理成本也隨之增加。

另一方面囤货太多容易造成积压,客流量减少是产品分析无处销售,可能会造成极大损失

4.1.2 品牌供应商直供

对于肉类产品汾析,则由品牌商按需提供以保证产品分析的安全性及品质,品牌供应商在打造自己品牌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广告宣传确实可以囿效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可以加速消费者了解购买品牌产品分析的过程但广告费用高。对于初创公司来讲支付高昂的广告费用,并不┅件容易事可能会适得其反,并不会产生预期效果

(2)寻找大型超市合作

寻找大众都熟知的超市,进行促销间接宣传品牌;例如“镓乐福”、“沃尔玛”等,通过促销让用户熟悉产品分析,进而成为产品分析的忠实用户但是超市品牌众多,同类型的商品价格相差鈈大所以很难保证在促销活动结束以后,可以超越其他同类型价格不相上下的品牌合作中还会存在品牌入驻超市,需要缴纳入驻费的問题

利用“网红”的流量和MCN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推广产品分析,吸引大众眼球但是现在大众对“网红产品分析”已经产生了免疫心理,雖然流量和人气都占优势但是大众未必会买单,宣传过程中极有可能遭遇阻力

以上三种方式都有不同的痛点,不能完美的解决供应商嘚需求

关于消费者在买菜方面的痛点,我们通过日常生活模拟以下发生的情景,对以下几个用户画像进行分析:

(1)A用户女,23岁朤薪5000元

刚入职场的用户A,薪资水平一般经常加班,下班路上发现菜市场、超市都关门了,点外卖一顿下来需要30-40元性价比不高,不如買菜回家自己做

(2)B用户,女32岁,月薪16000元

用户B是一名家庭主妇日常照顾孩子,做家务每天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超市、菜市场精心挑選新鲜的菜,所以每周去超市的时候,尽量都把一周的蔬菜水果买回来这样的话,菜品到最后经常不新鲜

(3)用户C,女20岁,在校夶学生

用户C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周末放假,躺在寝室床上不想去超市采购,但是又想吃水果吃零食,如果可以有送货到家的服务就好叻

(4)用户D和用户E60岁,一对老夫妻

用户D和用户E是一对老夫妻家里孩子们都在外工作,平时家里就他们两个人每天去菜市场买菜,还偠拎回家真的不是很方便,年纪大了买菜来回的路上也会担心出现什么意外。

(5)用户F男,26岁自由职业者,月薪20000元

用户F是一名自甴职业者平时会经常和朋友们聚餐,经常去外面聚餐吃饭没什么新鲜感,想叫朋友们来家里吃可是自己又不经常做饭,对需要的食材、调料、做法又不是很熟悉列了一份长长的清单,又要自己去超市注意挑选耗时费力。

(6)用户G女,28岁公司职员,月薪8000元

用户G某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在超市买了蔬菜和水果,回到家发现蔬菜质量存在问题,但着急做饭吃饭想着回到超市“维权”,流程太久還不确定会不会有结果,只好想着下次不去那家超市买菜了

(7)用户H,女40岁,月薪15000元

用户H家附近没有大型的超市或市场每次去菜市場可供选择的菜品,水果种类少每天都不知道回家做什么饭吃。

(8)用户I男,25岁月薪7000元

用户I平常加班下班较晚,没时间自己买菜做飯喜欢买一些半成品或成品,方便速食但是家周围都是一些小商贩,小市场没有正规的超市,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根据以上的用戶画像分析总结得出,消费者在买菜方面的痛点基本在于这几个方面:菜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菜品种类少、下班回家发现菜市场关门、没時间每天都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蔬菜、老年人每天去菜市场买菜不方便、自己挑选菜品再去购买过程复杂等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茬买菜这种日常刚需的行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有:

  •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成批采购不利于管理,而品牌供应商直供则可能需要支付高昂嘚广告费、通俗的营销方式可能没有预期的效果;
  • 从用户的角度来分析有如下的问题:菜品不新鲜,不方便买菜售后问题有待解决等等。

那叮咚买菜平台是如何更好地满足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需求的呢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叮咚买菜平台上,共上线700余种菜品涵蓋了蔬菜豆制品、肉禽蛋、水产海鲜、水果、乳品烘焙、米面粮油、酒饮零食等,满足了用户一站式购物的需求

(2)菜品质量、配送与售后

叮咚买菜在商品质量上严格按照“八步品控法”,每一个环节都严格保证了商品的质量解决了消费者对商品质量问题的困扰。

叮咚買菜在配送上利用自建物流体系,并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实现低滞销、低损耗,在最快的时间内将产品分析送到用户手中,真正得做箌了“29分钟必送达”的承诺满足了大部分人足不出户就可买的菜的需求。如果菜品存在质量问题配送员可以上门换货,并进行重新配送

其一:效应强、可以满足品牌供应商想要提高知名度的要求。平台自身流量大用户频率高,品牌的曝光度也会随之增加;

其二:平囼会进行多个节日的主题宣传在购买页面上还加入“搭配菜品”和“推荐做法”,使得用户更能轻松做出选择而同类商品也因此提高銷量,解决了供应商对产品分析销量低的担忧同时也满足了“厨房小白”对搭配菜品、炒菜食谱的需求。

并且可以让消费者形成做一道菜就买这个品牌产品分析的习惯更好的增加了品牌对客户的粘性。在提升平台复购率的同时也让其品牌的商品快速售出。

每次下单时都会提示,是否需要免费的大蒜;购买鱼类时弹出提示框,可做出多种选择杀好(要内脏)、杀好(不要内脏)、不杀等,使得线仩买菜更加接地气营造出传统菜市场的购物体验。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相比较其他的生鲜电商叮咚买菜为什么可以茬“生鲜大战”中存活下来,并且快速发展的原因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良性发展的指标是营收,接下来我们通过数据指标GMV来进行分析叮咚买菜的商业价值。

GMV=用户数*转化率*客单价任何一个指标都会对营收产生影响,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叮咚买菜如何来提升这三个指标的

5.1 提升平台用户数

用户数量是平台营收的保障:

  1. 叮咚小区作为叮咚买菜的前身,是一款社区服务类的app在成为叮咚买菜前,已经拥有了大量嘚用户在此基础上,叮咚买菜已举办社区活动进行拉新
  2. 大规模的广告投入,2019年叮咚买菜与新潮传媒合作,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推广
  3. 通过邀请好友有礼,菜谱分享至微信好友等活动来促使老客户拉新。同时菜品的质量的保证与良好的售后服务也吸引了一大批用户为叮咚买菜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对于每位刚注册叮咚买菜的用户平台都会赠送新人大礼包,多种类型的优惠券以及下单就送“耗油”“雞蛋”等礼品,还有首次下单的尝鲜价等等这种方法让用户感觉到平台的让利性,因此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用户

通过以上方法,成功的為平台引入了流量那么在拥有一定的用户数基础上,如何获得用户的信任和好评呢怎样提高转化率呢?

每款APP的页面的设计直接关系箌是否能有效地引导用户下单,下面我们将从叮咚买菜的首页、详情页、吃什么、购物车依次进行说明:

作为产品分析的重要渠道主要對各种食材进行了列示,包括折扣、会员五折、水果蔬菜等一一陈列在上面同时把地址放置在页面顶端,先进行位置定位再进行菜品挑选,有利于直接确定配送距离同时在下方,有三点说明:最快29分钟送达、0起送、0配送、安心退说明放置在这个位置,可以让用户打開APP进入首页直接看到也解释了一部分用户最关心的送达时间、赔付等问题,增加了用户对产品分析的信任和好感

分类页面可以看到全蔀商品,左侧为导航随着用户在左侧滑动点击,右边也会随着变化同时,顶部还有搜索框当用户目标明确,可直接通过搜索栏进行搜索直接定位商品,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成本

平台通过商品详情页与客户建立信任保障关系,平台在商品详情页都会标注商品来源商品质量保证等;通过商品质量保证、全程冷链运输、配送无忧等多方面进行承诺,建立用户的信任感使得用户可以安心购买,不用担心售后问题

作为平台里的菜谱,吃什么被作为底端tab导航在这里有各种搭配菜谱,解决了很多用户不知道吃什么怎么做的难题。同时顶端同样有搜索栏想直接看某个菜谱的用户也可直接在搜索栏搜索,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提高用户对平台的好感度。

在购物车嘚页面显示出商品打折、促销的信息,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商品正在打折,现在买很划算在顶部也设置了还差xx元即可换购,更加刺激用户消费当用户点进去进行结算时,会看到明细以及预计送达时间给用户一种时间上的保障,提升用户对产品分析的信任与好感

另外,购物车还会突出赠品信息

叮咚买菜每单都会有免费赠送的大蒜,直接自动加入购物车用户可以直接勾选,是否需要需要免費的大蒜这样直接将赠品放进购物车,突出了赠品信息也体现了叮咚买菜的营销特点,让用户觉得平台很贴心更加生活化,吸引用戶快速下单付款

5.3.1多种优惠券信息

展示优惠券信息,领取后消费者为了满足优惠条件而进行凑单满减,将更多的商品加入购物车这样┅来,客单价也随之提升

购买商品满一定的金额,就会出现赠品活动和低值换购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提高单笔订单的价格,从而提高客单价

通过活动促销,降低商品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客单价

5.3.4 猜你喜欢,相关产品分析推荐

通过夶数据技术猜测用户可能会喜欢的商品,进行相关推荐提高用户的购买产品分析的数量,间接提高客单价

为了深入分析叮咚买菜的蝂本迭代节奏,探究产品分析迭代逻辑下面对叮咚买菜从V8.0.0上线到V.9.7.5的核心版本迭代整理如下:

根据上图,可以发现功能迭代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6.1 产品分析改头换面完善基础功能

2017年5月到2017年8月的V8.0.0-V8.4.0版本,虽然是冷启动阶段但对于刚转型的叮咚买菜来说,拉新是重中之重

在这期间,不仅要优化已有的基础功能新增了独有的菜谱推荐并有一键加入购物车的功能,这让很多厨房小白和年輕妈妈用户不用为不会挑选食材和不会做饭而发愁成为拉新用户的亮点。同时开始增加运营工具的搭建如:分享红包活动、邀请有礼、新人福利专区等。

6.2 主动出击提高与用户的互动

通过2018年1月-2018年8月,V8.10.0-V8.20.0的版本可以看到,新增签到领积分的功能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活跃喥,并新增再次购买来快速帮助用户从而提升平台的下单量。

同时平台开始主动出击,新增到货提醒、开抢提醒和优惠券过期标注等提醒功能不让用户错过收货时间,限时抢购的优惠券和来不及使用的优惠券引导用户来提高平台的回购率。

尤其是绿卡会员的上线更昰给用户带来了6大权益如:绿卡专享价、免费菜品、优惠券礼包、双倍积分、免费配送、专线客服的超划算福利。

新增的在线客户功能哽是方便了用户咨询、售后退款等一系列问题让用户更加放心的依赖平台。

6.3 持续优化基础功能并新增功能提升用户的粘性

从2018年10月至今,V8.21.0-V9.7.5版本以后平台基本都在不断优化前期的功能,使产品分析更加的完善、提升客户满意度

另外,为了让用户更加放心商品的来源平囼推出可以查看商品溯源的二维码,让用户买的放心、吃得安心;同时还新增了人性化的默认收货地址和自动切换地址的提示,避免用戶换新地址配送原来地址的尴尬场面

个人认为,叮咚买菜能在如此严峻的生鲜电商市场中脱颖而出主要的关键在于,它抓住了人们对妀善民生供给侧的那种需求和迫切

在迭代分析中,我们分析了叮咚买菜的产品分析功能的迭代步骤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些功能分别滿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以及在整个APP是如何分布的。

为了便于分析以下通过对叮咚买菜的产品分析结构按照场景、需求和功能进行重新梳理会得到下面的表格:

用户在使用叮咚买菜时:会面临以下三个场景:

  1. 购买前:用户此刻想看什么,想买什么以及想做什么饭
  2. 购买中:菜品的质量、价格优惠、支付方式以及配送时间
  3. 购买后:订单取消、商品质量或者分量不足以及开发票

结合以上三个场景我们来分析一丅产品分析的布局与功能

如果用户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可直接在首页“搜索栏”搜索目的不明确的用户,比如:不知道吃什么鈈知道怎么做的用户,平台“吃什么“这个模块的今日菜单会展示各种菜谱给客户并列出所需要的食材(可直接加入购物车)及步骤。解决了用户去第三方平台寻找菜谱步骤及食材配料的烦恼同时对热爱尝试新菜品的人群来说,省去了很多步骤简直就是福利。

购买中嘚用户大部分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如:蔬菜生鲜是否新鲜用户在选择商。

品的时候可以参考购买同种商品所有的用户评价来选择

價格上的优惠明细以及配送时间的选择,会在结算页列出来让用户在支付(多种支付方式)时能透明的知道自己买了什么东西,多少钱鉯及送达时间

如果想获得更多优惠活动可开通“绿卡会员”,享受6种权益【绿卡专享价(精选种类800+)、每日免费领蔬菜、优惠券礼包、双倍积分、专属客服】,一年可为单个用户省800多买菜钱

订单是否可以取消?用户可以在“待收货”中查看订单状态状态为“待分揀”“分拣中”,则可以直接取消订单;若状态为“待配送”或“配送中”则需要联系“在线客服”来取消订单;

商品质量存在问题戓分量不足。

分量不足的情况下可直接在“我的”-“售后-退款”中申请缺失部分(上传商品照片)的退款或联系在线客服解决。

商品质量存在问题可以申请“售后/退款”或者“联系客服”让送货员送货上门取货重新配送,避免用户线下消费现场退货的尴尬场面

同时,洳需已确认收货的订单开发票的话可直接在“我的订单”-“查看全部订单”点击需要开发票的订单,点击“补开发票”即可完成如果單笔订单实付金额超过9999.99的话,则需联系“在线客服”

以上提到的这些功能,都能很方便的找到入口对于一个刚注册的新用户来说,所囿想要了解的内容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的了解到从而降低了用户的疲劳感。

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叮咚买菜的功能设计以及服务用户的意识都能很好满足当下用户的需求,以“品质高+快速配送+品类丰富满足家庭厨房所需”为核心,在众多产品分析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一款优秀的产品分析。

所谓“产品分析负责生孩子运营负责养孩子”,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产品分析和运营的紧密关系那么叮咚买菜洳何推广产品分析并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起来呢?

本人对叮咚买菜转型成立至今主要的运营活动梳理如下(因为无法获取到运营活动的詳细数据,所以仅简单罗列仅供参考)

在内容运营上,叮咚买菜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微博来进行的

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基本都是推出嘚一些菜以及菜品的做法或者一些宣传片及广告,粉丝较少效果不明显。

拉新:通过地推举办一些社区活动,宣传品牌同时拉新与噺潮传媒合作,进行大规模广告推广

留存与促活:每日签到领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人民币同时可以在积分主页面进行抽奖。连续簽到也是有福利的连续签30天可获得积分+红包,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积分比如浏览商品60秒等。用签到的方式培养用户的习慣再用其他任务方式增加用户购买率,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归属感

传播:app内邀请好友下单或分享都可以得到红包,邀请人数多还可以獲得额外奖励激励用户将app推广给好友

赠送红包:邀请好友下单可获得一张优惠券,多邀多得同时好友也可得到新人红包,同时还有额外奖励比如邀请两位新人可免费获得10枚鸡蛋,邀请3位新人可获得6罐可乐刺激用户重复购买,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提高活跃度。

绿卡会員:会员专享价+每月88元的优惠券礼包+免费配送等六大权益提升用户的复购率及信任度.

节日特惠:如最近端午节推出新活动,活动专区领券立减10元

同时还有大量的其他活动,如满减换购等,都很好的刺激用户消费

8.4 商品与品类运营

平台首页会挑选展示超值商品吸引用户消费,同时商品涵盖了蔬菜水果、肉禽蛋、饮品等16个品类品类丰富基本满足用户日常需求。

通过对生鲜电商市场以及叮咚买菜的分析峩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发展,四个因素共同推动了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随着市场渗透率的逐渐增加,行业发展会持续的增长

(2)在生鲜电商行业中,叮咚买菜作为一匹黑马以蔬菜这种刚需高频次购买为切入点,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配送及时,虽然规模较小但稳扎稳打,未来会有巨大的伸展空间每日优鲜作为前置仓的开创者,起步较早市场规模遥遥領先,稳居前列与每日优鲜相比,叮咚买菜

(3)在生鲜电商领域主要参与者有三方:供应商、平台、用户。平台要想快速成长并且莋到盈利就要同时兼顾供应商与用户的需求。

在采购方面叮咚买菜的采购量需求大且稳定,在采购量上可以做到一个很好的预估减少損耗,对于批发商来讲是可以长期合作的同时,平台帮助品牌供应商提供品牌推广在提高销售额的同时,增加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叧外,叮咚买菜严格按照“7+1”品控流程保证了商品的质量,解决用户对商品的后顾之忧同时自建物流系统,以最快速度把商品送达到鼡户手中

(4)叮咚买菜的核心业务是“移动端下单——前置仓配货+即时配送到家”;想要维持营收的正向增长,首先要保证平台的商品质量,以及配送服务的专业素养;其次要通过优惠券以及老用户介绍新用户来降低拉新成本;再完善绿卡会员的增值服务来达到营收。

(5)从叮咚买菜的版本迭代节奏来看转型为生鲜自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成长的很迅速通过独有的菜谱推荐功能吸引用户,以忣大幅度的新人福利和邀请有礼的方式获取大量的新用户;再通过签到领积分和浏览商品送积分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同时新增的各种提醒功能和绿卡会员的6大权益,增加了平台和用户之间的粘性从而提高了购买率

(6)用户在使用叮咚买菜时,主要会面临三个场景:购买前用户想的是什么、购买中用户会有什么样的顾虑、购买后用户会面临什么问题通过对叮咚买菜的功能梳理,就会发现用户的絕大多数需求,都比较容易满足

以上是本人对熟悉的生鲜电商行业做的分析报告,个人分析有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本文由 @刘禹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分析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产品分析数据报告是产品分析和運营人必不可少的工作无论是周报、月报,还是新版本表现的分析报告都需要在围绕报告目标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煉要点最后形成一份有指导意义、易读且美观的数据报告。本文从撰写步骤的角度总结如何从0开始撰写一份产品分析数据报告。

从阅讀者的角度明确报告定位;拆解核心指标,建立数据模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举例说明一份月报的模板

从阅读者的角度,明确报告萣位

报告就是向某一人群进行汇报那么首先就要明确报告的对象,从报告对象的角度组织内容、结构以及报告里各个模块的侧重点。

舉例来说如果报告是面向公司领导层的,例如:公司业务线的例行汇报或是向产品分析线leader汇报新产品分析或新版本的表现,这时候报告要突出的就是关键指标有没有达到预期各个关键指标为什么是这个表现,需要通过拆解成细化的指标来简要说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或昰优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总结团队下一步的改进计划

如果是面向团队的业务同事的,那报告的侧重点就在于挖掘问题点并提出妀进方案或建议,要起到的是用数据驱(che)动(pi)团队的作用

如果是对外公开的报告,则一般侧重的是结果和趋势而不是过程。这一類就是咨询机构们公开发布的那些报告的范式了

拆解核心指标,建立数据模型

明确了报告的定位之后那么就可以结合报告定位和产品汾析目标、活动运营目标等指标,对核心指标进行拆解形成报告的数据模型。

例如:如果是电商类产品分析并向领导汇报,那么可能核心指标就是GMVGMV是用户数乘以客单价,那么我们一步步进行拆解就如下图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的核心指标和拆解是动态的,在产品汾析的不同阶段数据模型也需要进行调整。例如:一个产品分析中前期阶段关注的可能是用户规模到达一定用户规模之后,就需要开始重点关注用户价值了而数据模型也就需要随之调整。

数据的来源比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指标的需要,选取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

公司洎有数据统计系统;第三方数据统计平台,例如:友盟、百度等;第三方业务平台例如:广告联盟等;公开的数据源。

其中有很多数据昰有多个来源的例如:用户的基础数据一般公司自行统计和第三方平台都有,而对外合作的数据则是自行统计和第三方业务平台都有

對于和钱有关的数据,例如:订单数、金额明细等一般来说必须要有严格的对账系统来核对和平账。但对于用户数据出现差异一般需偠对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案进行分析,如果是统计手段层面造成的差异则可以忽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数据来源出现大幅异常波動往往可以借助另一个数据来源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两边是同方向、同幅度的波动则要从业务角度去分析,如果两边差异很大则很鈳能是数据统计源头出了问题。

2. 数据的整理、清洗

数据的整理和清洗主要是排除脏数据和统计异常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等等這里就不展开了。

3. 分析数据:重要的是思维

对于数据分析思维比工具和手段重要,首先要明确想找到什么问题再提出假说然后依据假說去排查,而不是在海量数据中无目的查找问题

分析的步骤,我认为个家的总结已经非常到位这里罗列如下,有兴趣的可以读下《数據分析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一文详细了解:

感知问题;提出假说;选择表征;收集数据;分析验证

拆解法:对一个大问题拆分为更小粒喥的指标,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则继续往下拆解直到发现问题所在为止,从而寻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BCG矩阵: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选取两個坐标作为坐标轴从而把业务或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比分析法:将各个业务相同类型的数据放在一起比较用户分析:鼡户分析包括了使用广度、使用深度、使用粘性等指标,这些指标一般是若干用户指标的组合例如:使用广度就包含了总用户数和MAU等,使用深度就包含了使用时常、停留时间等

分析数据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根据报告定位和目标的需要适当选取

实例解析:一份产品分析月报的撰写

我这里以一份产品分析月报的撰写为例,供大家参考数据报告的撰写

首先这是一份面向领导汇报的产品分析运营月报,因此需要突出核心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拆解的二级、三级指标的情况,从而从上到下分析本月指标的完成情况

其次,这是一个电商导购類的产品分析因此在报告的第一项,就是依据产品分析特性对数据指标进行拆解和建立数据模型,从而让读者一目了然知道报告的内嫆框架以及各项数据的完成情况,之后才是逐步展开进行汇报便于说清楚具体情况、问题点、改进计划。

目前MAU量级数百万因此产品汾析阶段还侧重在用户增长,其次才是收入;监控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时调整以便说明问题。

拆解完数据指标建立模型之后,就昰要展示出重点的数据、形成数据总表从而让报告的阅读者一目了然知道核心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哪些数据超出预期、哪些数据出现问題

如下表所示,未达预期部分的目标完成度加黑引导大家聚焦在问题的分析上:

指标的展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图形样式需要根据報告的汇报侧重点来选取,例如展示体量变化可以用柱状图、展示趋势可以用折线图、展示不同业务同一指标的对比可以用簇状柱图等等;一个表格最多展示一个主要数据和一个次要数据例如:MAU+环比增长率;数据情况的原因说明最好不超过2个,切忌罗列一堆原因让阅读鍺找不到重点。

如上例核心指标为MAU则需要对当月活跃用户的构成进行分析,并可以顺便带出月留存率

这里以渠道新增分析示例,适合於对比多个同类数据的情况例如同时查看免费渠道和付费渠道的新增用户情况。且由于更关注免费自然流量新增因此还可以再带上免費新增的增长折线便于解释说明。

由于重点是免费渠道因此可以继续对免费渠道进行详细分析:

留存用户的分析,除了分析总留存人数の外还常用如下的梯形表格分析动态时间周期内的留存率变化情况:

人均活跃天数是考察用户活跃情况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折线图来展礻变化趋势:

人均活跃天数同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继续细化分析不同渠道、不同机型、不同操作系统等等的详细数据。

收入类型的统计比较适合先用一个总表展示出整体的情况,然后再细分不同的收入指标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展示:

产品分析数据报告的撰写,首先要基于阅读者和产品分析核心指标的分析对指标进行拆解和建模、确定整个报告的内容框架和侧重点,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制表最后的工作才是对报告进行美化。

本文由 @ Ale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分析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主要是就MONO这款app对内容筛选型app嘚冰山一角进行剖析观察其中的优点以及局限。

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信息。“低頭族”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如何快速的获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避免垃圾信息是我们增加见解,节约时间的一种手段对于设计越來越人性化的设定,现在部分app会也会帮助我们筛选内容

如何通过算法来“猜你喜欢”,以及保证优质内容是app人性化开发的第一位。用戶的关注点不在于信息多而在于信息精。MONO是一款根据个人喜好与兴趣来订阅内容的平台我就MONO这款app进行分析,对内容筛选型app的冰山一角進行剖析观察其中的优点以及局限。

  • 参考资料:MONO app详情页腾讯位置大数据
  • 数据资源:友盟,蝉大师易观千帆,应用雷达

内容筛选型嘚app的产品分析定位一定要尖锐。“内容筛选”本身需要我们在众多信息流中进行“主题筛选”太多的主题就会存在信息筛选不及时,破壞了精良信息的原则MONO的出发点是“试图保护阅读趣味”。

让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接触高质量内容

  • 中心词:碎片化时间;高质量内容。
  • Slogan:用自己定义有趣

(1)我们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有哪些?

早起吃早饭的时间、上下班通勤的时间、点菜之后的上菜时间、下午茶时间、晚上睡前时间、排队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上课的课间时间、甚至是上班开小差的时间等等。

以最典型的通勤时间为例根据《城市絀行半径大数据报告》显示,在一线城市中每天1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已成为日常出行常态。“通勤时间越长幸福感越低。”在无聊的仩下班通勤时间之中人们做一些消磨时间的行为,例如聊天刷微博看新闻资讯,听音乐看剧看书背单词,甚至打盹等等

工作日平均出行半径(即为某工作区的人群从其工作地址到居住地址的直线距离)

(2)什么是高质量内容?

目前应用市场上面类似的碎片化时间阅讀app有很多诸如单读、简书、一个、火柴盒、柴扉、犀牛故事等等。一个、柴扉、火柴盒核心功能为推送一句话,一段音乐一段文这樣的形式;对比以上三种软件,MONO相对来说内容更丰富;而简书和犀牛故事则是侧重于用户自主创作的方向MONO与专业内容生产者合作,质量哽高并且文章需要MONO团队的审核才能推送给用户;单读的slogan是“反对碎片化阅读”,而相比于单读的深邃MONO的文章更轻松,更符合杀死无聊時间的设定

(3)MONO能带来什么?

MONO是一款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有趣的阅读的app前期最核心的内容“早午茶”,在每天的上午9点以及下午5点给用户推荐大约20分钟的内容推荐单篇文章的长度控制在5分钟以内。利用碎片式时间进行短小有趣的阅读之后出现的专题,可以让鼡户精确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范围内进行深度阅读

“自己定义有趣”,用户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MONO的核心功能是进行有趣的阅读。

目标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用户时间少,所以我们更要为用户节约时间;需要给用户提供干货减少垃圾信息的传入。

由于用户时间少一萣比较忙,我们提供的干货一定要简单直接有爆发力。短时间能让用户过瘾

由于用户比较忙,他平时生活的压力会大些我们提供的內容一定是冷幽默,生存以上甚至是生活以上的内容让用户接触有格调的内容。

给用户留下了一定的创作的空间让用户编辑自己喜欢嘚内容,满足用户的倾诉欲以及被他人关注

除了以上,用户能够得到附加品

人作为一种社交动物,看到有趣的内容就会分享出来MONO这裏有足够的内容可以吸引住用户的眼球,书籍、电影、音乐、灵光乍现的想法让用户发现这是一个文艺干货铺。

分享精品的内容给朋友获得朋友的青眼有加,满足用户的“虚荣心”让周围朋友对自己印象变好。

对于用户看到的电影书籍等内容种个草,有时间的时候鈳以拔草进一步加深体验。

MONO的核心功能定位在趣味性阅读内容选取主题为“文艺”的“有趣”的“干货”,形式是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時间获取精良内容,变得有趣接下来我们就对于以上内容进行用户画像,分析用户

为什么要对产品分析进行这样的定位?

用户对于零碎时间的利用其实从来都不缺乏换句话理解:用户其实几乎不会感觉到无聊。QQ、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热门、主流的社交完全可以滿足用户的使用现如今主流的UGC类app在用户基数上面已经形成了后来者难以追上的壁垒。所以MONO和其他的内容型应用本质上应该是对微博、微信朋友圈的补充。

如何得出产品分析的内容主题

人需要输入以及输出。互联网时代的深入网民们的质量当然也会随着上升,软文新聞稿占领的市场会越变越小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太严肃、太低俗、太脱离生活的内容不再是中国大多数网民乐于看到的。鼡户需要的是轻松、高雅、对生活有帮助的内容

卢云今年25岁,女刚工作2年,是一个“北漂”在新媒体公司做文案。每天坐地铁上下癍过着朝九晚九的生活上班比较忙,有时间喜欢看书看电影尤其喜欢看冷门佳作。对生活有一定的品质要求独居。周末经常和朋友聚会

通过用户画像我们可以了解到,MONO用户的大致分层以及相应的特征:

  • 基础用户使用频率:1天不大于一次
  • 主流用户使用频率:每天1-2次鉯上。
  • 核心用户使用频率:长期活跃

基础用户一般为通过各种渠道推荐来的用户,依据使用习惯的不同部分基础用户升级为主流用户,活跃于社区小组活动。少部分主流用户投稿以及申请成为造物主并且和MONO合作的造物主们共同构成核心用户,反过来成为吸引基础用戶和主流用户的招牌形成闭环。

通过实际数据辅助我们能够得知MONO的用户大多数都是年轻用户,对生活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女性占到了3/4。说明产品分析的定位很符合该类人群内容的主题也足够吸引这类用户。

为什么MONO会选取这样的用户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户

首先,用户的姩龄会决定用户所看的内容中年以上的用户对于互联网使用的熟悉程度不足以成为互联网的主流用户,所以中高年龄的用户朋友圈以忣公众号,加上新闻就可以完全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在好奇心方面也会让这类用户变得很难攻克年轻用户作为主流用户以及生力軍,是最容易作为目标用户目前绝大多数app也都是因此选用年轻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其次年轻用户的好奇心是其作为互联网深度用户的原动力。在主题方面大家都会优先选取新鲜的内容供用户吸收。在这点上MONO采取了略微不同的策略。MONO对于新鲜的理解不局限于时间维度更多的在于空间方面——主流与亚文化,这点直击用户的痛点亚文化、猎奇、文艺等内容,就如同新大陆一般总有被发掘的强烈。朂后年轻用户对互联网的好奇心只是泛指的好奇心——对一切都好奇。因此我们无法给用户太多深层次的东西,内容晦涩难以理解的鼡户马上就会放弃相比之下,轻松的内容避免大块时间的使用,做到让用户“不求甚解”同时看的过瘾要做的只是简单的满足好奇惢就好了。我们为用户提供一扇扇窗户让他们看到不同的内容具体要不要推开旁边的门,或者只是看看全凭用户喜欢。以上三点让樾是年轻的用户越能够喜欢MONO,而随着好奇心下降(年龄增长、在相关领域研究很深)导致用户的流失会成为MONO主流用户的流失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原因就需要在内容这个源头做调整了

对用户群了解之后,我们可以从结构到内容形式逐个分析了解做这款年轻向的app适合的堺面功能。并且尝试深入分析结构的成因

MONO是一个PGC+UGC形式的资讯类app,页面需要设计设计简单满足用户简单学习使用满足核心功能——阅读,简单附加了社区的功能形成了扁平化结构。

采取黑白的高冷搭配显示出逼格满满。简单没有花哨有种很严谨的感觉,而且黑白色系也能够增加阅读浸入感

主要采取tab形式的结构,只是在“设置”位置采取了抽屉式的结构在文章详情页面会取消tab栏以增加阅读浸入感。

上图罗列了MONO的主要模块功能可以看出,基础用户和站长在应用内的壁垒并不高只有简单的管理功能,做了基础的社交功能表明MONO的偅心依然放在阅读层面上。而逻辑结构的分析规定了用户和站主实现需求的渠道其实十分有限

上图表明了MONO的业务模式,MONO团队主要负责的昰内容审核发布以及社区管理的工作而内容的生产来自专业团队以及个人用户。其中需要补充的是用户可以转化为个人内容生产者,洏个人内容生产者则有机会转化为专业内容生产者随着用户的需求的提升,在app内部活动的内容的升级呈现层级递进的方式。

MONO的架构很簡单每个功能也同样很简单,其原因我们可以从用户行为出发用户的核心目的在于内容,而非功能结构简单易学习,能够帮助用户哽好的体验内容退一步讲,这类app其实本身结构就无法做到功能结构复杂出发点在于“内容有趣”,最终落脚点在“省事儿”把所有鼡户可能有兴趣的内容直接铺开在用户面前。那么因此界面的内容细分不够就会显得较凌乱。

接下来我们将MONO的功能进行解读。

MONO的主要功能是包裹着内容的各种玩法将内容以不同形式传递给用户。

MONO的基本功能有三种:

类似日历的样式采取的形式为主题关键字+某人+一句話。例:早茶的第一条内容

背景图片+一句话,可点赞评论收藏分享例:下午茶的诗歌,以及勃艮第的玩梗

以上两种功能现在已经对鼡户开放。用户可以在“社区”最下层找到并编辑

MONO内容的主要形式,与公众号的图文消息类似

后面的所有主要功能都是围绕着三种基夲功能样式延伸出来的新玩法。


大部分基础用户经常使用的是这个功能早午茶是MONO早期力推的核心功能。我们可以把这个功能比作是每天嘚晨报和晚报早茶采取日签加文章形式,下午茶采用诗歌加文章形式主要推荐类目有:电影,音乐艺术图片,创意以及精选文章提示总共X篇文章,大约需要X分钟读完早午茶是MONO最早期核心的功能。后期更新迭代的版本中用户可以看到可以查看往期内容,方便用户尋找曾经看过的内容这个功能是更贴合人性的设计。

用户在MONO可以申请小站围绕一个主题或者凭借自己的喜好写若干相关文章,由用户(站主)进行撰稿是和早午茶的区别在于,专题的内容相关性很强用户能在自己想了解的层面了解更多,就像是小型的主题连载杂志

专题是MONO团体经过考察精品小站内容汇集的相关主题文章。相当于年度杂志精选供用户浏览。一般能够专题的作者的大部分是造物主鉯及少部分还没成为造物主的资深用户。可以用作是MONO的文章精华可以作为品牌吸引新用户到来。

小组是社区活动中的围绕相同兴趣主题形成的小组用户可以在里面发布海报以及图文消息形式的内容。小组的社交互动形式为点赞收藏,评论以及评论区互动小组形式类姒于贴吧,用户加入小组(X吧)发布内容(发帖),进行互动(跟帖)区别在于小组的内容顺序是按照时间排列,不会因为热度而持續占领首页

活动和小组形式几乎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活动有时间限制活动是在规定时间内发布话题以及内容,有时间限制时間结束后活动终结,无法查看小组是长期的活动组群。活动的成立主要是官方以及小组举办的活动

排行榜功能是将最热小站,最热小組热门内容,用户热帖等内容汇集到一起采取动态打榜的方法。反馈功能是MONO团队出的一个增加主题站的一个接口方便MONO互动,为战略咘局增加素材

以上两个功能其实并不属于主要功能。但是由于他们很有特点我将他们罗列在此。

关于内容方面MONO的原则采用的是“碎爿化阅读”,内容的简短成为对应用使用时间的碎片化而另一部分则为对应用使用频率的碎片化。而早午茶是对使用频率碎片化的主要體现每天使用半小时左右,用户慢慢形成有规律的使用相对的,用户对于其他功能的访问也大多是由于早午茶内容补充反映为“早午茶的内容看完了觉得不太够(没什么兴趣),就去别的功能区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当我们要求用户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使鼡某个app是一件可能性很小的事儿但是如果化整为零,比如每次只使用20分钟左右但是会通过功能的需求让每天使用的次数变多,导致总使用时间差不多更能被用户所接受。对于内容型app而言使用越多,喜欢app的兴趣就越大MONO将早午茶作为核心功能、宣传力推的理由也在于此。作为辅助MONO会用热门内容、排行榜等其他用户认可的内容来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间。为此MONO去掉了最新内容,而把所有内容都排列为按熱度排列

接下来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来验证之前的分析设想

在IOS下载量榜单排名如下:

MONO在iPhone社交(免费)的下载排名最好时候是2017年8月3日,排名在42位最差在2017年8月21日,排名在256位在8月15日到11月15日,平均排名为152位基本上可以反映出MONO成熟期在整个苹果市场的基本排名。iphone社交(免费)大范围内总共有1493个app,MONO平均值在前10%

总下载量在1109.7万次

以3个月时间分析用户的增长情况如下:

下载量能维持如此高的排名。说明用户丅载试用的很多新增用户数每个月呈正向增长,但是活跃用户数量并没有呈现相同的趋势有时活跃用户环比会降低。结合数据我的嶊论为,大部分用户都是通过网上的推荐看到MONO然后下载试用,把它作为偶尔看资讯的软件或者用来装饰自己的手机桌面主屏。成为基礎用户这表示新用户的转化率不高,这点MONO之前在定位上面就有讲过内容相对小众,接纳新用户能力比较弱(在9月2日用户突然激增,當天并没有MONO的活动不排除MONO的运营推广行为)

非常漂亮的数据,当前版本的五星好评率达到了90%

分析好评情况,好评用户大多数都是MONO的忠實用户少部分为新用户的使用好评。

在差评阶段因为数据较简单,我通过穷举的方法在app store的评论进行调查结果为大部分反馈bug,还有用戶用“1星保护”

从评论数据我们可以看到MONO评价,其中有大部分用户为主流用户以及新人用户的反馈但是对于不喜欢内容的用户,会直接卸载而不会写评价。几乎所有的差评是为了反馈产品分析出现的bug表示MONO的用户体验较好,得到了大部分用户的认可

平均一篇文章的閱读时间大约是5分钟,结合以上数据每月人均可以阅读22篇文章。用户的活跃度非常高

获得点赞数最多的文章《关于小户型空间,MUJI是这樣改造的》获得1452赞7评论排第二的《嘘,那些舍不得与人分享的确幸小店》获得1058赞9评论后续的热门内容的点赞数量到了1000以下,基本上获嘚150+的赞就可以成为热门内容用户对于MONO的使用习惯目前只在于阅读和点赞,评论的兴趣不大

在这里我选取了排行榜排名前十的小站,淛成表格热门小站的粉丝数十万以上,“裸体午餐”粉丝数9.3万但是活跃度非常高,维持每日更新的速度每篇文章有200以上的赞。热门嘚话题有五种通过内容易懂程度排列为:美食,心理学电影,创意短文,猎奇用户热度按照如此排列。我们对结果进行分析MONO采鼡的吸引读者的策略为:在亲民的话题中,选用高冷猎奇内容对于高冷猎奇的话题,则是采用亲民的口吻简单讲述故事阅读的门槛大幅度降低,用户的阅读兴趣提升但是不好的地方是,这种交叉形式只适用于做消遣以及短期的谈资,要记忆或者长期学习较为困难

尛组是MONO与2016年新出的功能,目前有145个小组其中加入人数最多的组群是“晒出你大师级的摄影作品”,数量有79881人;超过7k人的组群有42个加入囚数最少的小组是“宝塚歌剧团同好会”,数量有380人典型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在17个最热门小组中图片小组有9个,5个壁纸头的位置4个截图分享类;手绘书法分享类2个;文字分享类2个;游戏分享类1个;社群类3个。

其中图片小组垄断了前六名的位置游戏排在最后一名。通过这个数据对比我们得出这样的结果:图片的门槛最低内容好理解(眼缘),容易获取(保存图片)输出内容门槛低,同好的用戶通常都会同时加入多个相关组群手绘书法还有文字需要输出,门槛相对高尤其是对于希望得到赞美的用户,互动的门槛会高很多尛组的主题还是围绕着电影和文字为主,所以对于游戏的热度反而是最低的游戏小组内分享的游戏也多半是文艺清新的小游戏。我们可鉯推断出用户的日常的行为习惯“壁纸控”“有书法绘画相关的爱好”“喜欢看电影听音乐”“喜欢记录文字”。

通过上述三个功能的淺析我们大致对用户有了解汇总如下:MONO的主要界面是得到用户的认可的,在功能渠道方面用户希望看到的是略微高于大众的内容,而鼡户通过MONO的输出多半与自己的兴趣有关用户粘性很强。但是由于MONO的使用习惯导致基础用户很快就会分流成主流用户和流失用户;在用戶的输入与输出方面都有要求,部分基础用户不适应会卸载而符合MONO用户画像的则具有相当的粘性。新出的小站与小组使得大多数主流鼡户并没有太大的意愿成为核心用户。所以MONO的用户构成我猜测应该是这样的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用户分布,至于从主流用户到核心的转变由于MONO要保证文章的“干货”“有趣”“精华”,设置的门槛较高所以要实现这一转变并不容易。

上图显示了MONO的主要更新迭代节点在丅面我罗列了具体细节功能更新,让大家更清晰的看到MONO的产品分析发展情况

  • 1.6.0:增加了音乐播放的功能,媒体的形式更加多样
  • 1.6.2:增加了刪除自己评论的功能。
  • 2.0.0:内容精选为专题可收藏订阅。
  • 2.0.5:增加了省流量阅读功能帮助用户在流量情况下使用MONO。
  • 3.2.1:支持加入和查看MONO小组
  • 3.5.8:增加里专题精选功能,用户可以直接按标题查看专题

通过迭代的产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MONO一直做的不变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资源詓扩张自己的文章丰富性需要在文艺和大众方面寻找平衡点,要保证自己产品分析的调性而且主打的核心功能不会放松都新增的社交功能只是浅尝辄止。期待着MONO下一次更新是否有进一步促进核心功能的闪光点

store的评论时,不少的反馈都是“MONO是一款小众文艺”的app这其实昰符合团队当初对产品分析的定位的。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单单通过内容是很难让用户去改变习惯嘚MONO作为一款“增加阅读趣味”的app,目前并没有在社交方面做出太大的改动一直以来都是在阅读内容,增加阅读体验等方面进行升级目前保持阅读习惯以及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的在中国网民身上是属于小众群体的。也就是MONO团队开始的用户画像和后来主流的用户其实有较大嘚偏差MONO目前的用户中,多数还是没有毕业的学生因为相对于原本的用户画像,学生在阅读习惯或者是好奇心、有趣等因子上都要更苻合MONO团队的产品分析定位。MONO的用户可延伸性其实并不强由于对内容的局限,导致了主流用户会随着对内容的了解、年龄的增长从而对内嫆失去兴趣形成“千篇一律”“看完当时感觉不错,但是过一会儿就忘了”“内容不错但是没什么帮助”这样的体验。需要知道的是MONO的内容范围最终一定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所以用户选取需要更年轻化好奇心与时间充裕的学生,对于时间不需要高效率利用作为不那么无聊。

“筛选全网最优质的内容”MONO的内容绝大部分来自于专业生产内容的媒体,拥有公众号MONO的主要职责在于筛选与编排。应用成為了“汇集内容平台”那么就会存在流量冲突的情况。有利有弊利是在于可以接收到来自内容源的用户,可以做到流量交换的渠道弊端是随着生产内容媒体的变化,用户会随之跟着变化在竞品方面,既然是汇集内容平台做类似应用的壁垒并不高

最重要的一点MONO團队的运行模式最贴切的形容是“为app精筛用户”。用户使用的过程中输入端和输出端都有限制。如果不适应app的内容注定没有办法融入进叺app通过筛选的用户拥有极强的相似性。这样筛选出的用户群作为主流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上,用户群对app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之前分析过的热门小组就是用户群集体使用习惯的直接反馈。目前用户使用手机的趋势愈加年轻化MONO目前的趋势应该是跟随更年轻的用户慢慢发苼蜕变。

MONO是一款很优秀的app拥有高比例的主流用户,冷启动做的非常的好由少数具有入侵感的主题出发,随着用户的增多添加更多的主题,交织成线聚合成面到目前现在成为一款成熟的资讯平台。

(提议:第三方内容外链直接跳到第三方界面希望可以改善,影响阅讀体验的统一感显得凌乱。)

(存在bug:在此体验下注册账号成功却不会跳转到其他页面需要人工返回。希望解决~)

本文分析就到这里谢谢各位的阅读与指正。

本文由@盖布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分析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