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人欠网贷不还的银行几万元还没还的?

你好,我现在欠银行和网贷总共有50多万,目前没有还款能力,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专业擅长: 离婚、合同法、公司法 咨询电话:

你好, 申请分期或者延期试试。

我招商银行的欠款有10万多,刚接到银行法务部的电话,我跟他们说希望可以协商还款,但是对方说我恶意欠款,要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我应该怎么办 12:18

专业擅长: 离婚、债权债务、合同法 咨询电话:

你好,跟银行协商一下,看是否可以延期呢

专业擅长: 继承、离婚、债权债务 咨询电话:

可以协商分期或延期处理。

专业擅长: 继承、离婚、公司法 咨询电话:

你好,需要及时还款。。

专业擅长: 继承、离婚、合同法 咨询电话:

你好,可以协商还款方式。

以上回复,不符合你的实际情况?马上咨询在线律师!

当前在线律师:205人 今日回复问题:729个

  “只需一张身份证,20分钟即可到款。”无抵押、无担保的现金贷APP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速蹿红,成为“手机上的银行”。然而,看似简单、快速又低息的贷款服务,不过是诱人上钩的幌子,不少现金贷平台年化利率逾100%,更有甚者高达583%,堪称“网络高利贷”。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有人从最初借款几千元,到后来竟背上几十万元债务。借款人安装APP时一般都会上传通讯录,还不上款平台就采取“呼死你”等方式逼债。借款人若停机或换号,就“呼死”你的亲友,让人逃无可逃。受害者多是欠缺金融、法律知识的大学生和年轻“打工族”。

  1月29日,一名25岁理工科硕士在旅社自缢身亡。家人从其手机中发现网贷APP13个,共欠下5万多元债务。舆论普遍认为,“网络高利贷”正是其催命稻草。

  多少年轻人,深陷连环套

  近年来,现金贷灵活便捷、低门槛的借款方式,迎合了不少年轻“剁手族”的消费需求,当还不上款时,一些平台则引导他们去其他平台借钱还债,许多年轻人因此掉进连环套。

  据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研究院统计,目前安卓市场上有超1000家做现金贷业务的APP。2017年4月17日安卓市场排名前100的现金贷平台累计下载量总计约8亿次,而到当年11月10日,前100名现金贷平台累计下载量总计约为18.49亿次,仅半年多,下载量翻了一倍多。

  在云南某高校读书的张兵(化名)为了买名牌鞋子和手表,从2016年2月开始在现金贷APP上借钱。第一笔只借了1000多元,因为日常开销比较大,借款还不上,又不敢跟家人张口,只好从其他现金贷APP上借更多的钱,补上上一笔借款的“窟窿”。

  “现金贷来钱很快,有的平台1天之内到账,有的平台2小时到账。”据张兵回忆,他手机上下载了七八十个现金贷APP,仅仅一年半,差不多借遍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背上7万多元的债务。

  大三学生李娜(化名)原本是富家女,家里破产后,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却没改过来。“我不想让周围人看笑话,以前用什么高级化妆品,现在还用什么,衣服一买一大堆。”李娜告诉半月谈记者,“现金贷APP借钱很容易,借钱的笔数多到自己数不清,也不记得自己在哪个平台欠了多少。”

  李娜在三四十个现金贷APP上借钱,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家人陆续帮她还了近30万元,却还没有还完全部贷款。

  而一旦无法还款,现金贷平台就会采取“呼死你”的方式,打爆借款人通讯录。“真的很要命,有时半夜十一二点都会接到催债电话。”张兵说。饱尝现金贷恶果的大学生、年轻“打工族”不在少数,因还不上贷款而自杀的极端事件屡见报端。

  利息不太高?全是坑人套路

  网贷平台一般“看起来很美”,最常见的做法是变相抬高利率的“砍头息”。

  张兵、李娜等人提供的手机交易记录截图显示,这些现金贷APP以收取管理费或服务费、审核费等名义,从借贷本金中扣除费用,使得借款人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低于借款合同上约定的金额,变相提高借款人利率。

  另外,大多现金贷均仅标注“日利率”“月利率”蒙蔽贷款人,造成利率很低的假象。

  例如,张兵在一款网贷APP上借款2000元,标注月利率1.5%,实际扣除费用,到账只有1820元,期限3个月,应还款2478.39元,实际年化利率达145%。李娜在另一款网贷APP上借款1900元,实际到账1615元,服务费285元,一期14天,应还款1976元,年化利率高达583%。

  根据央行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的要求,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不得超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但一些现金贷平台为了规避风险,只要借款一还完就不再显示服务费、逾期费的具体明细,让借款人难以举证维权。

  深圳律师协会互联网金融专委会主任陈科军介绍,一些现金贷平台的借款门槛低,很难控制不良率,有的平台不良率高达百分之五六十。为了覆盖不良率,只有抬高利率、手续费。

  此外,大量现金贷平台审核不严。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但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只需提供身份证,随便填些公司信息便能蒙混过关。

  “我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个公司填上去,基本都不会被拒,这些就是走形式。如果还不上钱逾期了,平台会说我骗贷,使用虚假信息。”张兵说。

  2017年4月,银监会首次提及对现金贷业务进行整顿;北京、广州等地也相继加紧整顿现金贷的步伐。而据李娜、张兵反映,他们借款的平台有一些在还款后倒闭了,但仍有不少“网络高利贷”平台存在。

  别让高利贷钻了创新空子

  近年来,国家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政策,释放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让部分打着创新旗号的“网络高利贷”钻了政策的空子。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半月谈记者,目前问题主要出在既不持牌、也没完成备案管理的助贷机构上。

  据于百程介绍,现金贷平台大致可分为持牌系金融机构、P2P网贷、助贷机构三大类。目前数量最大、出问题最多的是助贷机构,市场上有1000多家。其身份近似“中介”,资金来自与其合作的银行、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这些机构亟须清理整顿,进行备案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审核。然而,现金贷属于金融专业领域,他们往往通过“砍头息”“日息”“月息”等作弊方式逃过互联网应用商店的一般性审核。

  “有关部门针对现金贷业务多次下发文件,但问题仍然存在,说明执法力度不够。对于现金贷平台来说,收取各项费用的利润很高,违规违法成本很低,难以形成震慑。”陈科军说。

  部分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通过登记备案、信息披露,制定“负面清单”,强化事前事中监管等方式,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于百程认为,监管层应尽快明确现金贷的责任主体和类型,进一步加强现金贷业务的整治工作。监管部门也应向互联网应用商店提供行业“黑名单”,清理“害群之马”。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明建议,国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应当做好法律风险评估,明确创新的规则和边界,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毛一竹 周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400多名大学生,因为欠了网贷公司的钱,被一纸诉状告上了法院。

  这些大学生,分布广西、江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各地高校,他们或者是经同学介绍,或者是看到平台的推广信息后,在名为“704校花”的平台上借了款。从借款合同看,每个案件借款金额在7000元左右,大都用来买高档手机。

  按照这家校花网贷公司的说法是:手机到手后,这些大学生没有还钱,因此成为被告。

  这时候,人们想得更多的是,“现在的学生都变得骄奢淫逸、爱慕虚荣”,“凭实力借的钱,为什么要还?”“消费超出自身实力,明摆着就是耍流氓”。

  案件由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高新法庭受理。因很多大学生不在南宁,所以立案后,法院只能通过合同上所留地址寄送应诉材料,但大多材料遭到拒收。不止是拒收法院传票,被起诉的大学生还专门成立了QQ群。他们认为,704校花平台是非法放贷,所以他们借的钱不应该还。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原告方搞的就是臭名昭著的校园贷。这种在高利贷里都算“极品”的模式,从来都是套路满满,难免让人多留个心眼。

  所以,这真的是学生变坏了,还是世间太险恶?

  “704校花”的平台由广西柒零肆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运营,这家成立于2015年7月的公司,在简介上介绍自己是一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及商品分期换购的公司,并会免费为大学生提供高品质、高质量兼职服务,对贷款进行偿还。

  平台的运营模式,简单说来就是“先选购、再分期兼职还款”,并收取10%利息+5%服务费+相应的逾期费。在还款的时候,学生可以选择是兼职或是直接用现金还款。

  从事件涉及到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省份来看,平台投入了较大推广力度,例如,704校花平台曾在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招募在校学生进行线下推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学生是在同学的介绍下进行了借贷。

  我们来看下704校花平台的兼职换购步骤:

  首先是挑选商品,其次需要大学生们填写身份、学籍、联系方式等信息,等待工作人员的联系;再次就是签订合同的阶段,学生需要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到指定地点提货,确认商品、价格、分期月数、每月的还款数目、还款时间等等信息;接着提货,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兼职以抵消款项。

  这个借贷的过程看起来并不繁琐。然而,商品给到学生后,这笔交易才是刚刚开始。

  按照合同约定,学生需要在拿到商品后的每个月做兼职还款,兼职机会要在704校花APP上获取。大多数学生从开始贷款的时候,都被平台方灌输一个概念——兼职还款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每个月抽出一点时间,做完相应的兼职时长,就可以了。

  但诡异的事情就开始在这里。学生们发现,平台上的兼职信息相比需要兼职的人数来说,总是远远不够,导致每次的兼职机会都要抢单。抢不到的学生就只能选择通过现金的方式来还款。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平台上的兼职信息越来越少,直至没有,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了掏现金这一个还款方法。学生们认为,这种方式是平台故意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学生们这里获得金钱收益。

  随着事件不断发展,学生们发现这还只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小坑。

  合同还约定,借贷学生若逾期,每天需向704校花公司支付借款本金的千分之五。注意,这千分之五,并非未还款的部分,而是全部本金。

  704公司提出诉讼所主张的款项,其构成大多以逾期费为主。

  有学生认为,在还款过程中,如果产生了逾期行为,下一个月缴纳上一个月的款项也没有问题。这里便是另一个不寻常之处:在逾期发生后的几个月内,即便款项已在当月结清,仍会计算利息。数月之后,平台才会通知学生偿还该笔已经滚成雪球的逾期费。

  贷款学生询问平台,已还清了当月逾期欠款,为何数月过去还要继续计算利息。平台的回答是:“当月还的钱不能抵消之前的欠款,只能欠着。就像一个人长大,不能从6岁回到5岁一样。”

  2016年,长沙某高校女大学生,曾经出现过逾期300元,半年后需要还款4000的情况。因为在合同上有“逾期以每日千分之五的利率计算利息”,这一利率折算成年利率,高达182.5%,而当时央行公布的一行贷款基准利率为一年4.35%。

  逾期违约费用极高,是该平台赚钱的钥匙。若是一开始白纸黑字,欠债还钱,违约罚款,即使高利贷,也还有他们的章法。但随时随地的“被违约”,让诸多学生大呼被坑。

  一位借贷学生,2016年下半年从“704校花”借贷2000多元,没有兼职做便用现金偿还。有一次在还款日的时候,APP无法充值还款。之后,有人联系他才知道,其逾期费已达几千元。

  兼职还款方面,学生每月都有兼职时长的要求,一个月要达到一定的兼职时长才能算是完成了当月还款要求。有学生表示,平台APP显示的时长比自己实际完成的时长要少一些,一来二去,自己实际已经完成了时长,但在APP中,则是还没有完成的状态,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出现逾期。并且,平台还会将钱截留下来,不转给贷款方,造成学生逾期。

  一位贷款学生出示的APP账单截屏显示,她应还工时204个小时,共分12期,工时计价10元/工时,购买工时价格为13元,即她若兼职一小时,可抵10元,她若缺一小时工时,则需向704公司交13元。账单显示,她每月需兼职17工时,若折算成现金,每月需还221元。2016年12月,她的12期款项均标注为“已还”。

  然而,2017年6月,她接到来自704校花公司的电话,称她还有逾期款项未还清。她登录APP,发现原先标注“已还”的2016年5月份账单赫然变成“逾期”。对此,704校花公司客服人员向其解释称,当时负责桂林市临桂区兼职审核的一个704工作人员携款跑路,致使公司未收到款项。因此,她出现了违约,并且她需要偿付数千元的违约金。

  不少学生出示还款记录显示,自己并没有主动逾期过,但是在平台的规则下,却出现了逾期现象。逾期规模也越来越声势浩大。

  这自始至终就是个圈套。

  在逾期发生后,平台采取了将借款信息上传银行征信系统、通过法院起诉欠债学生等手段来催收欠款。并且,毫无意外地将债务外包给社会催债团队,采用短信轰炸、发送标的物交付时的隐私照片、散发传单等非正规的催收方法。

  法律保护的借贷利率仅为6%—24%这一区间,超过这一区间的借贷利率是无法通过法院起诉追回的,因为法院不会支持这一诉求。如果年利率超过36%,则为非法债务,债务人甚至可以索回已支付的利息。这是平台会选择社会催债团队的原因所在。

  此处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合同中规定的利率标准远远超过法律所支持的范围,一般的非法平台或许不会选择起诉这一方法,但704校花却能够成功起诉,并且主办法官还去往贵州协调。这显然不能证明平台利率水平超出国家标准的这一事实的正当性,那么,它证明的是什么呢?

  国家企信系统显示,704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数十项,但并不包含“借贷”,与此相关的是“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知识流程外包服务”以及“金融信息服务”,与兼职相关的是“劳务分包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咨询”与“人才信息咨询”。

  所以说,704公司,其实是个拉皮条的。

  根据704公司在长沙市人才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发布的招聘消息显示,“704”公司“得到了柳州银行、桂林银行、金百倍等数十家银行及专业投资集团抛出的橄榄枝”。并与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全新产品“校园新e贷”,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免抵押小额贷款,学生通过704公司提交借贷申请,柳州银行直接放款。

  大部分借贷大学生,到最后被催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贷款账户是柳州银行。也就是说,704校花平台放贷出去的钱,不是自己的,也不是P2P平台那样从个人手中募集到的,而是来自柳州银行。对于这点,银监会柳州监管分局答复,就确认了,这些学生跟704公司贷的款,是属于柳州银行的贷款。704公司则是一个“代办公司”的角色。

  真正承担风险损失和应该着急的,是银行才对,但现在站上原告席位的,却是这个704校花平台。

  而且神奇的是,主办法官和原告去往贵州时,提出只需要学生返还本金和诉讼费,就可以放弃逾期费、违约金、利息等款项,并同意结案。该法庭法官称,“勿让一时的冲动消费成为步入社会后个人成功与发展的绊脚石”。

  这可真是一个好心的借贷平台。(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来源:AI小白投资(ID:Xiaoblc) 获授权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人欠网贷不还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