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加入拍纪录片团队了一个网拍团队,然后被骗了,我们该怎么办

《潜行深渊》是中国首部洞穴潜水题材纪录片。 (受访者供图)

龙淼渊获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中国制作人奖”。(受访者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在日前举行的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颁奖典礼暨闭幕式上,来自深圳的自然环保类纪录片《潜行深渊》获“最佳中国制作人奖”。《潜行深渊》是中国首部洞穴潜水题材纪录片,讲述深圳潜水员在广西喀斯特区域寻找蓝洞的探险之旅。制作周期长达三年,跨越6000平方公里,涉足人迹罕至的秘境。昨日,该片制作人、导演龙淼渊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全球这个题材的纪录片都很少

  《文化广场》:此次《潜行深渊》获得提名“最佳纪录长片”和“最佳中国制作人”,最后获得“最佳中国制作人奖”,请谈谈获奖感受。

  龙淼渊:其实提名已经是一种认可了,很少有奖项是设立给制作人的,其实这是影视工业体系最关键的一个职位。国内的纪录片节大部分入围者还是电视台和公营背景的片子,像四度立方这样的私营制作公司生存困难,这次获奖实属不易,团队成员都很欣慰。《潜行深渊》在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制作出来,要感谢剧组所有人的投入,希望观众观影时可以看完片尾名单。

  《文化广场》:《潜行深渊》是中国首部洞穴潜水题材纪录片,当初为何会看中这样一个新的题材?

  龙淼渊:王远和他的小伙伴成立的WUD白鳍鲨潜水俱乐部是国内领先的潜水团队,且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我很敬佩这样的人。洞穴潜水不同于开放水域的休闲潜水,幽闭的水下空间、有限的气体供应、复杂的未知地形,是极具挑战性的。别说国内,全球关于这个题材的纪录片都凤毛麟角。既然我们影视团队和潜水团队都在深圳,近水楼台,说干就干了。

  《文化广场》:这部纪录片经历了怎样的筹备和拍摄过程?

  龙淼渊:2011年7月国家地理频道(美国)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举办“缤纷中国”国际纪录片征集活动,最后在全国近两百个方案中选择两个,我们团队有幸胜出。最初叫做《史前天坑群》,制作阶段更名为《寻找中国蓝洞》,最后定剪叫《潜行深渊》。国际制作的周期比较漫长,签约调研消耗了一年,实拍在2012年秋和2013年春。剪辑也是长期的跨国沟通,最后成片在2014年夏天,预计2014年会在国家地理频道和央视播出。

  这个片子是拿生命在拍摄

  《文化广场》:令人遗憾的是,片中主人公在影片制作完成后,在新的探险中不幸遇难,这是否也可以折射出此类自然环保探险类纪录片的拍摄困难?

  龙淼渊:极其困难。自然历史类的探险纪录片是对一个制片公司综合能力的极大考验,片子原来的主角是WUD的创办人王远,但他那时还有公职,时间上难以配合。拍着拍着,主角成了王远的潜伴王涛。最艰难的任务是下探613米深的大石围天坑,在悬崖上单绳下降和上升的距离达到170米,没有任何外力辅助,还要背负30公斤左右的器材,剧组在国外买了昂贵的制作(国内制作是没有这一项的),简直是一次拿生命在拍摄的纪录片。

  《文化广场》:这些年来,中国纪录片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自然和环境的科学性探索不多。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龙淼渊:几个因素制约了国内自然历史类纪录片的发展:第一,科学探索精神的断裂。什么是科学?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怎么处理?这些基础问题在科研领域和教育领域似乎都缺乏足够的思考。第二,国内科普实践的不足。第三,在以上两个比较根本的问题之后,才能讨论影视制作层面的问题,这已经是很下游的问题了,包括制播分离体系的建立,专业人才的分工合作或者一专多能的可能性。

  《文化广场》:深圳目前的纪录片生态环境给你提供了怎样的创作空间?

  龙淼渊:科教纪录片节今年9月已经在圣廷苑开过,据说明年亚洲阳光纪录片节也要落户深圳。纪录片是一种生活和表达的方式,我们团队也在围绕它进行尝试,希望好的作品能让有缘的人接受喜欢。深圳这座城市和我们团队一样,年轻进取,视野开阔,勤劳耕耘。所以:好戏在后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拥有一段抗争史的女权运动走到今天,声势越来越浩大。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竟然也有男权运动,而且正在发生。

可是这个世界还需要男权运动?权力不一直在他们手里吗?

如果你产生这样的疑问,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纪录片《红色药丸》,绝对会打破你的这种刻板印象。


这部豆瓣评分8.6的影片,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导演是位坚定的女权主义者。

然而当她一脚踏入男权主义运动之中,渐渐发现世界远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每个人加入一种组织或运动,或为自己寻找一种新的身份,都有一定的原因。


凯西曾是一名演员,后来她发现她在影片中总是难逃被虐杀的金发美女的命运,而这样的标签化与自我相去甚远。

于是她成为了一名女权主义者,并且从21岁开始,转而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

她的影片大都是关于女性问题和性欲,而关注到男权运动,也是由于她在调查强奸案频发原因时偶遇的一个网站——男性之声。

在这个网站里,集合了一众厌女症患者,“婊子”“贱人”霸屏。


网站的创始人名叫保罗·伊拉姆(Paul Elam),英文名字反过来写就是男性(Male),他也是男权主义运动有力的推动者。

于是大开眼界的凯西带着跟你我一样的不可思异和疑惑,开始了对MRA:Men’s Rights Acticist(男权激进主义者)的采访。

同时,由于男权主义运动遭到了女权主义的强烈反对,为了知道双方为何如此水火难容,凯西也与一些女权主义者进行了面谈。

在这些交流之后,凯西得知了非常多以前从不知道的,足以颠覆你我三观的信息。

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影片中提到的数据:

因工作死亡的93%是男性;


自杀者中男性占78%;
男性在高等教育中辍学率惊人,高等毕业生男性占比下降到38%;

男性犯罪被判坐牢时间要比犯同样罪的女性多63%;

2014年疾病防治中心得出数据:超过540万的男性、470万的女性,被另一半殴打成受害者;

几乎所有的自闭症患者都是男孩。

这些数字相当令人惊讶,这与我们以往的任何男强女弱的认知大相径庭。

不过面对这些数据,女权主义者们丝毫不为之所动,因为他们也同样可以拿出一堆来。

比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几乎从未有过女性领导人;

全球500强企业中,女性CEO只占4.6%,公司高管14%,政府任职不到20%,女性收入只有男性的57%——77%,等等。


不过这样看起来,似乎男性问题更加广泛、充满危机,也更值得关注。

男权主义运动斗争的主要焦点来自两点——家暴和父权。

你可能很难相信,屡见不鲜的家暴新闻中,面目狰狞的男性竟然有一天会成为家暴的受害者。

但事实确实如此,2014年的数据显示,男性家暴受害者的数量已经远超女性。

而70%的家暴都是单向暴力,且都是女性施暴,她们认为对自己的另一半施暴很有趣,或者是他们自找的。很大一部分被家暴的女性承认对另一半也进行过家暴。

家暴庇护所遍地都是,但它们拒绝帮助男性。

警察面对男性家暴受害者的态度是:“下次她再打你的时候,你最好快点跑,不然只要她一个指甲盖坏了,我们都会逮捕你。”


柔弱的女性看似无法对健壮的男性造成任何身体上的伤害,但暴力就是暴力,不仅如此,男性被性侵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影片中讲述了在一次恐怖袭击中人们对待男女性别的差异。

在博科圣地,一个伊斯兰组织带走了一批孩子,他们放走了女孩们,让她们回家嫁人,但却将留下的男孩纷纷处死。

媒体对此只是平常报道,大众也没有过多发声。

不久之后,恐怖组织再度杀回,只带走了一批女孩。这次全世界炸锅,大量的名人进行痛斥和声援。


恐怖分子在第一次事件后发现了一个规律,他们想要的关注,从男孩身上得不到,即使他们尸横遍野。

只有对女孩们进行侵犯,才能让全世界集体高潮,即使他们对女孩们什么都没有做。

不仅如此,对父权的无力也是男权主义者着重讨论的一点。

他们普遍认为,男人对于自己做父亲的命运没有发言权;甚至存在着大量的父权欺诈行为,比如被骗成为父亲,或者更惨的,喜当爹了很多年才得知孩子是街边老王的。

这时候的男性的父亲身份和情感该如何自处?没有人照顾和关心。毕竟男人是坚强的。

一旦离婚,他们的结局更加惨淡。

在孩子的监护权上,81.6%被母亲占据,而父亲只有18.3%。很多父亲甚至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将孩子送给别人收养,也没有办法获得孩子的抚养权。


大部分时候,他们不担心做父亲,只是担心不被允许做父亲。

离婚之后无法与孩子在一起,甚至无法见面,是导致很多男性成为男权积极分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这方面,女权主义者却认为,怀孕之前,男性应采取行动进行抉择,一旦怀孕,所有决定都必须是女性的。因为最终,女性受的影响最大。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由男性主宰的世界,所以女权才会应运而生。而一个天平如果想要平衡,就会有对立的声音发出。

然而今天的情况是,大部分男权女权激进分子完全反对着对方,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呢?

1. 杜鲁斯权力控制论。


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是最大的敌人,但美国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将目标变成男性。1977年的明尼苏达的德卢斯,一群女人想出了解决家暴的方式,那就是一切都是男人的错,因为男人代表着权力和控制力。

他们认为女权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仇恨的基础上的。

在过去50年,女权主义一直在妖魔化男性,认为男人本质上是暴力的、坏的,他们带有与生俱来的掠夺性和压迫性,而男性气概是一种疾病。

2. 男权认为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不希望平权,而是希望妇女和女孩拥有特权。

3. 女权教育男性不要强奸,认为只有男性才能杜绝强奸行为;他们宣扬停止对女人施暴,而不是停止暴力。

1. 由于女性权利的获得,男权受到了威胁,所以他们才感到危机。

2. 他们认为男性是施压者,是男性制定了对男性有利的规则,以牺牲女性权益为代价,让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

在这些问题上的纠缠不清,最终直指所有问题的核心——父系社会。

父系社会是世界所有的罪恶之源。它是性别角色的产物,不是男女权力相争的结果。它导致了千百年来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

比如:女性的权力、责任在生殖领域,男性在生产领域;

女性通常被认为是性对象,而男性则被认为是成功的对象;

男性永远扮演被期待的角色,并且只能屈服于此。

男孩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是:他们是没用的人,除非他们有所提供。

而在生命面前,也并非人人平等。直到今天,如果在海上出现事故,救援时永远是妇女和儿童优先,而不是不会游泳的。

在男权主义者的眼中,女士优先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是男人,所以可以被牺牲。


而在工作领域,更重视男性工作,也可以说是更重视女性的生命。因为高危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军队的军人几乎全是男性。
当一件悲惨的事故发生,如果死的只有男人,媒体会描述成“人”,而如果有女性和小孩,则会单独报道女性、小孩死伤多少人。

这些平常不被注意的传统模式,让男权主义者们看到了其中对男性的忽视。

谈论一个性别,会忽视另一个性别。

男权运动正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男人需要同情、男人值得同情说出口。

保罗·拉伊姆说:如果男人真正拥有所有的权力、权利,那么男人为什么不能谈论他们的问题?

如果说女权运动的发起,是为了让女性从传统教义下相夫教子的身份中脱离出来,那么男权主义则是希望,将男性从这种长期被期待的、与成功划等号的充满压力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这是公平的,如果只有一方的声音被听到,也许结局就会像《女儿国的杰基》中一样,除了性别颠倒,现实中的一切不幸都并没有改变。

导演凯西在整个过程中由最初的怀疑到而后的动摇,在到最后的直言“幸好我不是个男人”。最终她仍是沮丧的,因为她发现真理是折中的。


实际上,女权主义者中由很多是男性,男权主义者中也有很多是女性。

所以无论男权女权,沟通交流才是唯一途径,最终会发现,平权应该是所有人的最终诉求,任何特权都会为另一部分人带来不适。

而面对男权主义提供的众多数据,也应该从更整体而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那些是否是因为女性获得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的结果。

如男孩录取率的降低,是否是由于更多的女孩有了受教育的权利。

片名“红色药丸”来源于《黑客帝国》中尼奥面临的两种选择。

红色药丸是直面残酷真相,蓝色药丸是继续沉浸在熟睡之中。


男权运动以此为寓意,将真相坦露在大众面前。

希望有一天,海难时可以让不会游泳的人先上船,无论男女;

家暴庇护所帮助所有被家暴的人,反暴力,而不仅仅反男性暴力;

女人可以获得她能力匹配的任何工作;

如果有的男人就是拧不开瓶盖,也不会有人嘲笑他的性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加入拍纪录片团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