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寿险和中国平安哪个到底在寿险方面实力强

  编者按:近日,原农行监事长袁长清正式出任国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党委副书记,空缺2个月的总裁职位终于迎来接任者。袁长清在银行、证券公司从业多年,较为丰富的跨金融领域工作经验或正是国寿所需。

  然而,并无保险从业经历袁长清面临的现状不容乐观。截至6月30日收盘,中国人寿市值为7625.82亿元,中国平安市值则为9068.83亿元。

  三个月前,中国经济网发表《中国人寿市值将被中国平安赶超?前者业绩跌后者报喜》一文。彼时,中国人寿市值7037.91亿元,市值超过中国平安350余亿元。如今,中国人寿市值果然被甩在后面。

  除市值被中国平安赶超,中国人寿也正在失去曾经一家独大的优势。其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33.3%连续六年下降至20.6%,2016年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45%。来自同行业公司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今年平安人寿内部酝酿“实质性”赶超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自去年成为广发银行大股东后,双方在银保渠道方面有较大的发力。而自2017年5月保监会公布的《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限制快速返还与附加万能账户的举措,银保在下半年将进入转型阵痛期。有分析人士表示,银保渠道在这两年越来越不好做,特别是保监会开始对保险产品附加险等问题的限制,银保渠道的开展后期有很大的问题存在。对于银保渠道,中国人寿一直在进行转型,其成果尚待验证。

  传统寿险领域的萎缩趋势,以及业绩下滑压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人寿今年以来接二连三收到的各色罚单,也让这家龙头公司颜面有失。

  根据保监会4月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接收的保险消费投诉情况,人身险行业中,涉嫌违法违规投诉最多的险企和涉及保险合同纠纷投诉最多的险企排行榜上,中国人寿均排名第一,且纠纷数量远超排名第二险企的一倍多。

  袁长清的接任,能否更改这家老牌寿险公司的颓势,稳住中国人寿寿险一哥的头衔?

  袁长清空降能改国寿颓势?

  6月底,袁长清的名字已出现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官网“企业领导”一栏。袁长清的任职为国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党委副书记。

  6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袁长清将就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中组部当日上午正式宣布这一任命。

  据了解,在此两个月前的4月1日,中组部曾赴中国人保集团宣布由国寿集团副董事长、总裁缪建民接任人保集团总裁一职。此后,国寿集团总裁一职空悬2个月。随着缪建民的接任者终于尘埃落定。

  国寿集团资料显示,袁长清1961年出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7年5月起任现职。曾任中国农业银行监事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光大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纪委书记、党委委员(期间兼任光大证券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党委组织部部长,河南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新疆分行行长、党委书记。

  《财经》报道称,对于具有银、证履历、尚缺保险从业实务的袁长清来说,其面临的是一个总资产体量有三万亿之巨的保险业巨头,这与2013年缪建民接任国寿集团总裁时的中国人寿又有新的变化。

  根据国寿集团的官方口径,截至2016年底,国寿集团总资产实现3.36万亿元,合并营业收入达到6963亿元,合并保费5605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

  资产体量已逾三万亿元的国寿集团,目前已完成了保险、投资、银行的综合金融战略布局,旗下除了寿险、财险、养老险、资管、安保基金和海外公司,尚有中国人寿电子商务公司、国寿投资控股公司、国寿(天津)养老养生投资公司和上海远著吉珏投资管理中心和上海远著吉馨投资管理中心非保险子公司等五家非保险业子公司。

  不过,作为国寿集团最重要主业的寿险板块,近年来其业务指标因转型而有所起落。2016年,中国人寿股份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4.9%,但首年期交保费首次超过趸交保费,被中国人寿股份公司管理层视为“历史性突破”。在个险渠道能否最终赶超其劲敌中国平安,则被业内视为今年将是决战之年。而今年以来,监管政策频出,特别是人身险产品设计新规,对中国人寿等公司亦有不小影响。

  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寿集团的主力公司中国人寿渐渐失去了一家独大的优势,今年平安人寿内部酝酿“实质性”赶超国寿,而除了中国人寿,国寿财险开业多年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袁长清空降中国人寿能改国寿颓势?

  危机一:寿险市场老大位置不保?

  在A股上市的四家大型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无论是在总股本数量还是市场份额均处于4家公司首位。不过,中国人寿似乎正在失去其优势地位。

  2011至2015年,其寿险市场份额分别为33.3%、32.4%、30.4%、26.1%、23%。2016年降为20.6%,这已经是中国人寿市场份额连续第6年下滑。

  根据保监会日前公布的2017年前4个月保费数据,平安人寿4月份原保险保费和规模保费均超越中国人寿。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规模保费方面,前4个月国寿股份实现规模保费(原保费+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合计3104亿元,居市场第一位;平安人寿前4个月实现规模保费2152亿元,居市场第二位。

  不过就4月单月来看,国寿股份实现原保费222.37亿元,规模保费299.24亿元,而平安人寿实现原保费254.48亿元,规模保费334.05亿元,原保险保费和规模保费分别超国寿股份32亿元和近35亿元。

  平安人寿方面表示,2017年,平安人寿持续推动代理人、银保、电销、互联网等多渠道共同发展。截至4月末,代理人队伍迈上120万人的新台阶,同比增长28%,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代理人整体活动率达到70%以上,人均长险件数突破1.4件,较2016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前5个月的保费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3%,低于同期中国平安以及中国太保增速水平。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中国人寿(601628)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985亿元,同期中国平安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979.14亿元。

  据蓝鲸保险粗略计算,今年5月单月中国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301亿元,而同期中国平安单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达430.99亿元。

  2017年以来,国寿股份与平安人寿的市场争夺日趋白热化。

  危机二:业绩同比下降45%

  中国人寿2016年年报显示,受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其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91.27亿元,同比下降44.9%。

  2013年至2015年,中国人寿归属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47.65亿元、322.11亿元、346.99亿元。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人寿不景气,中国平安却这边风景独好。

  中国平安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中国平安营业收入7744.88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净利润723.68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23.94亿元,过去13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8%。

  中国人寿4月27日晚间披露2017年一季报,2017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3.5%至2717.2亿人民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17.1%至61.49亿人民币,每股收益0.21元。2017年第一季度,该公司保费收入达人民币2,462.08亿元,同比增长22.1%;公司退保率为2.79%,同比增加0.38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3月31日,公司投资资产为人民币25,398.95亿元,净投资收益率2为4.68%,总投资收益率3为4.53%,同比增加0.84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30.5亿元,同比增长11.4%;截至2017年3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4114.8亿元,较年初增长7.3%;公司总资产达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5%。寿险新业务价值增幅达60.0%。

  除却与同业公司的白热化竞争,中国人寿自身业务转型也尚待时间的考验。

  据时代周报报道,早在2015年,对一直备受争议的银行保险,时任中国人寿总经理吴焰曾给出肯定的表态:“应站在战略的高度对银保给予高度肯定,发展银保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保监会停掉中短存续期产品,并限制快速返还与附加万能险的产品设计,要求各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在产品设计上要求以长期储蓄的保障型为重点。

  2017年5月,保监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针对快速返还与附加万能账户的举措,对于银保业务而言有较大的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将无法继续销售,业内公认银保市场或许将进入低谷期。

  众所周知,中国人寿自去年成为广发银行大股东后,双方在银保渠道方面有较大的发力。年报显示,2016年广发银行资产首次突破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95.04亿元,同比增长4.5%;国寿进入之后,双方合作也在进一步深化。2016年广发银行代销中国人寿集团各类保险金额6.6亿元,较上年增长超过3倍,实现手续费收入4050万元,较上年增长3倍。

  有不愿具名的某上海保险公司营业部负责人表示,银保渠道在这两年越来越不好做,特别是保监会开始对保险产品附加险等问题的限制,银保渠道的开展后期有很大的问题存在。而银保有所争议,也是因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银保的成本较高,尤其是借助银保做万能险的问题存在。

  上述中国人寿投资者关系人士提到,对于银保渠道,国寿一直在进行转型,而且中国人寿的银保渠道的比例一直都在压缩,“广发银行的银保渠道确实有一定比例的上升,但相对于总体而言并未有很大规模,即便保监会没有作出要求,国寿也有意在产品设计和比例上进行调整,增加长期期缴的保障型产品”。

  危机三:罚单接二连三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寿险“大哥”,中国人寿今年以来收到的各色罚单数量也远超其它公司。

  据投资时报统计,2017年1月,中国人寿开门不利,15张罚单处罚金额居榜首,达211.5万元,这其中包括3张大罚单。分别为:中国人寿宁波市分公司存在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以及编制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违法行为。因此,保监局决定处以53万元罚款。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桃源支公司存在承保农村小额保险时应收取的保费与实收保费存在差额;因坐支保费和人为延迟确认保费收入;通过报销培训餐费的方式支付协议赔付费用的违法行为。为此,保监局对其处以35万元罚款。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化支公司在公司大病保险理赔过程中,存在多补偿大病保险赔款的违法行为。为此,保监局对其处以21万元罚款。 2月黑面依旧,保监会共公布行政处罚书37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寿收到罚单最多,共8份,被罚75万元。

  湖南保监局2月4日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国寿桃源支公司团体业务部经理童惠明被湖南保监局给予警告,并处罚款7万元;同时,国寿桃源支公司经理陈明武被湖南保监局给予警告,并处罚款7万元。

  宁波保监会2月28日连发3条公告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存在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和拒不依法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宁波保监局决定对中国人寿宁波分公司责令改正,共处以17万元的行政处罚,对慈溪市支公司副经理孙立洪给予警告和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对宁波分公司业务管理中心经理张培华给予警告并处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 进入3月,国寿罚单数量为12,累计罚金68万元。

  举例来看,2017年3月,中国人寿农安支公司因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被罚款5万元;2016年10月31日,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因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和银保业务数据不真实,被罚40万元;2013年4月27日,山东保监局对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开出罚单,因其委托无证人员销售保险,给与投保人合同外利益,未按规定回访,处以警告并罚款3万元。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保监会4月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接收的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显示,人身险公司涉嫌违法违规投诉中,中国人寿投诉量居首,其投诉量高达107件,较排名第二的公司多出67件。同时,中国人寿以3146件合同纠纷投诉量占寿险公司“榜首”,较排名第二的公司多出1766件。

  而4月首份罚单又“花落”国寿,国寿财险因电话销售欺骗投保人、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被中国保监会罚款30万元。 4月6日,中国保监会四川保监局发布的川保监罚(2017)8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德阳市分公司因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被处以10万元罚款。

  行政处罚书显示,经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德阳市分公司销售人员在销售“国寿养老年金保险”过程中,向投保人支付了7.7万元补贴款,存在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设在北京,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品牌500强,国家副部级单位。[1]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保监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改制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业务范围全面涵盖寿险、财产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另类投资、海外业务、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并通过资本运作参股了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国有金融保险集团。2013年,总保费收入达3868亿元,境内寿险业务市场份额为31.6%,总资产达24071亿元,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连续13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排名第54位;连续7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位列第237位、入选《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中国品牌500强,位列第15位。[2]所属寿险公司继2003年12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步上市之后,又于2007年1月回归境内A股市场,成为内地资本市场“保险第一股”和全球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并已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3]。2016年8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2

最好能分别说说三家车险的增值服务... 最好能分别说说三家车险的增值服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1.6万亿金融巨无霸

  根据2010年一季报,中国平安的总资产是9954亿元,深发展的总资产是6199亿元,两家总资产共为1.62万亿元,中国人寿今年一季度总资产为1.28万亿元,以保险起家的中国平安由此超过中国人寿3000多万元,坐上了保险业总资产第一的交椅。

  平安为什么这么牛?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似乎已毫无招架之力

  2009前10月三大寿险公司全国保费收入同比变化情况:

  中国人寿:-3.81%

  平安寿险:32.8%

  太平洋寿险:-4.5%

  寿险市场份额下滑 中国人寿多个城池濒临失守

  公司10月份保费收入环比下降34.29%,前10个月累计同比下降3.82%,列三家上市险企环比降幅之首

  □ 本报记者 高铁牛

  昨日,中国人寿(31.52,-0.21,-0.66%)公布的2009年1-10月的最新保险经营数据显示,公司今年10月份的保费收入环比大幅下降34.29%,前10个月累计同比下降3.82%,列三家上市险企环比降幅之首。从中国人寿在各地区1-9月份人寿保费收入当中亦不难看出,中国人寿强大的寿险份额正在面临各地城池失守的窘境。

  国寿份额在多个地区被平安赶超

  中国人寿公告的经营数据显示,其前十个月完成保费收入2547亿元,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下降3.82%。10月单月实现保费收入174亿元,环比9月份的265亿元下降幅度高达34.29%。这组明显下滑的数据,或将对其当月在全国市场的占有份额产生不利影响。

  提起中国人寿,其在国人心中是当然的险企巨无霸。正是这样一艘业界航母,如今却正面临着同业的赶超,在局部的竞争当中,正经历“损兵折将”,城池失守的窘境。也许是它的神经末梢脉络庞杂以致于与大脑的沟通不畅,造成局部微循环出现了问题。

  记者从保监会网站公布的数据发现,自2007年开始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60.51,-0.85,-1.39%)在深圳的市场地位发生了逆转。国寿在深圳连续8年的老大地位被平安抢得。2007年底,中国人寿在深圳的人寿保费收入为22亿元,中国平安在深圳的人寿保费收入为28亿元,两者差距为6亿元。进入2008年,中国人寿深圳公司与中国平安深圳公司的市场份额差距有所减少。2008年,中国人寿在深圳的人寿保费收入为38亿元,中国平安在深圳的人寿保费收入为42亿元,两者差距仅为4亿元。差距大幅收窄35.82%。

  但这一差距在2009年的前9个月内并未被继续收窄,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扩大,尽管距离年尾尚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似乎2个月的时间不算长。毕竟,中国平安在深圳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坐到头把交椅的位子,料其不会轻言放弃。

  据深圳市保监局公布的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显示,2009年1-9月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的保费收入为31亿元,而中国平安深圳分公司已经高达43亿元,两者相差12亿元。

  对于份额的差距,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就深圳市而言,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的竞争最近两年一直处于焦灼状态,但中国人寿誓做深圳最好的保险公司这一目标始终不渝,单就几个月的数据对比,也不足以表现公司全年的经营状况。同时该相关人士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份额下滑累及分公司掌舵人?

  近日有媒体报道,因近两年公司在深圳的市场份额久居次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日前更换了深圳分公司总经理。报道同时指出,这是国寿深圳分公司在两年内的第三次总经理换帅。临近年底出现高管人员的更迭,是临危受命还是为来年的战略布局打基础尚不得而知。

  据报道称,1999年-2006年,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牢牢占据深圳市场的“龙头老大”位置,连续8年总保费居于深圳市场首位,“深圳保险市场的龙头”地位一直未被撼动。然而,面对市场占有率的下滑,面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更迭,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相关媒体报道称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总经理换人及市场份额下滑只是在时间点上的一种巧合,市场份额下滑与人士变动没有内在联系。人士变动仅是公司高层着眼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考虑。该人士进一步解释说,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原总经理梁勇是在今年6、7月间离开公司的,接到上面的通知也只是说由身为副总经理的周玉洁主持公司工作,目前总经理的人选尚处空缺之中。

  如果仅是因为市场份额减少使公司龙头地位受到威胁而换人的逻辑成立的话,那么,还有哪些地区老总的座椅岌岌可危呢?

  记者从保监会公布的历年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中发现,中国人寿出现市场份额下滑的地区并不止深圳一个地区,就单个城市的对比来看,同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今年前9个月内中国人寿寿险保费收入为71亿元,中国平安为92亿元,二者相差21亿元达30%。2008年时平安收入92 亿元,国寿收入76亿元,二者差16亿元,2007年时,平安收入80亿元,国寿收入67亿元,差距为13亿元。13亿元、16亿元、21亿元,可以看出,差距正在逐年拉大。

  在北京,今年前9个月内中国人寿寿险保费收入为58亿元,中国平安为89亿元,二者相差31亿元达53%。2008年时平安收入88亿元,国寿收入69亿元,二者差19亿元,2007年时,平安收入70亿元,国寿收入55亿元,差距为15亿元。15亿元、19亿元、31亿元,同样是差距在增大,而且今年前9个月的差距较去年年底的差距放大明显。

  在天津,今年前9个月内中国人寿寿险保费收入为23亿元,中国平安为27亿元,二者相差4亿元达17%。继2009年2月中国人寿在天津首次被中国平安赶超以来,历经7个月的竞争中国人寿天津分公司始终未能夺回失去的阵地,且差距从1亿元逐步拉大到4亿元。2008年时平安收入28亿元,国寿收入43亿元,二者差15亿元,2007年时,平安收入24亿元,国寿收入28亿元,差距为4亿元。

  如果按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所表示的,市场份额下滑与人士变动仅是一种“巧合”,那么,这样的巧合是否会发生在上述地区呢?平安天津的赶超已为中国人寿其他分公司的境况敲响警钟。

  在中国人寿市场占有率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例如,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今年前9月寿险保费收入达 231亿元,中国平安广东分公司当期寿险保费收入为99亿元,差距为132亿元。而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两公司去年同期保费收入在广东的差距为174亿元。

  两公司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明显变化,不得不令人们担心国寿欲在年内逆转市场份额下滑态势的雄心大志能否得以实现。

  年关将至,保险企业一般都会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冲业绩,力图给广大投资者一个满意的回报。如果因为一地的经营不善而换掉其管理人,这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毕竟换帅是把双刃剑。众所周知,经历了恋爱阶段,彼此认为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而进入婚姻生活的一对新婚夫妻,在生活当中尚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磨合期,磨合成功则是幸福美满皆大欢喜,失败则意味着有可能面临解体。换帅不同样也会有如此的过程吗?

  记者随机采访了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某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他认为,中国人寿在深圳的市场份额下滑存在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目前在销售网点及营销人员数量上与平安存在较大差距;第二,在产品方面,虽然营销的产品冲突面不大,但是平安的万能险一直都在销售之中,而国寿的万能险销售则随着贯彻落实调整结构的深入,在一段时期内卖卖停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寿的业绩,反映到市场份额上则是出现下滑,同时,他也承认,虽然2007年以来一直与中国平安存在差距,唯这次最明显。对于上层换帅他表示,是否因为业绩持续落后于平安的原因而换人他不清楚,但他也期望,换人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考虑,毕竟换人对短时期内的经营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想在年内剩下的2个月的时间内将市场重新夺回来,他显得信心不足。当记者告诉他9月份国寿在北京、上海、天津的市场份额均落后于中国平安之后,他表现出了对于中国人寿远期市场占有率的担忧。

  中国人寿于前两年便已确立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在银行、证券等资本运作领域更是大手笔频频,并表示,将核心主业由目前的寿险业、资产管理,拓展到养老险和财险,逐渐扩张至银行、基金、证券和信托等相关金融领域。那么,如果作为核心业务的寿险业绩出现持续下滑的话,对于其开疆拓土是否会产生掣肘尚不得而知。

  证券分析人士对中国人寿在部分地区市场份额的下滑表示,对于公司更多的要是考虑其资产的内含价值与投资收益,单就市场规模而言,一时的得与失不见得对内含价值产生不利影响。分公司的人员更迭对于总公司的发展战略亦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如果说市场份额下滑是中国人寿上层做出换人决定的原因,那么,从9月份的保费收入来看,深圳全市的寿险收入仅占全国寿险收入的1.7%,以单个城市来对比的话,远低于北京的6.12%,也不及同为沿海开发城市上海的5.54%,甚至与新兴的直辖市庆的2.4%仍差0.7个百分点。那么,国寿为什么独看重在深圳的市场占有率呢?

  在财险方面平安表现同样突出,自6月以来连续五个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首度超越太平洋财险成为中国第二大财险公司,且差距正逐月拉大。太保急得直跳脚,甚至把车险全国电话营销中心搬到深圳,但似乎收效甚微。

  大家可能不知道一点 人寿比平安市场大主要是因为他是国有有60年历史之久 很多单位的养老医疗过去都是买在人寿

  但是大家可以去搜索下 发展22年平安在个人寿险方面要远远超过人寿 就是说 一般家庭自己买的保险基本是平安的

  拿上来说 平安的市场占有率平均在49% 这是其他公司无法比较的 上海其他30多家公司加起来才和平安一样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人寿不是国有 不是比平安早 还会有这样的发展吗?

  另外一点很重要 平安的发展平台非常优良,平安已是金融界的黄埔军校了。。 目前人寿还是占据中国寿险市场老大的位置,不过市场份额在逐年缩小,拥有金融市场所有的产品,唯一的一家保险公司

  平安业务员现在能做的不单是寿险 财产险(车险) 团险 还有信用卡 证券

  要买保险就更需要了解几大公司的营运状况了

  那么分红虽然不能全部体现 但也说明了一点

  在市场上是找不到第2家的

  然后说理赔吧 没碰到过的人不知道的

  平安理赔是最快的 其他的不说 业务员多是第一 出险后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这在其他公司没几家能做到的

  从平安收购深发展银行看平安与中国人寿的差别--凌通投资

  中国平安是国内唯一一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不久的将来将在全国各地设立分行

  中国平安:行业龙头 蓄势待发?

  目前,中国平安(45.45,0.35,0.78%)在寿险业务的优势在于其超强的代理人队伍。"截止2008年年底,中国平安的个人代理人队伍人数大约为36万人,同时其人均产能在业内也是名列前茅,这样的一个队伍相对于业界的领先程度将是不言而喻的。广东惠州平安分公司的业绩占整个保险市场的52%,在20多家保险公司中业绩突出领先。?

  6月8日平安A股H股同步停盘,消息面传来平安将会以换股的方式与深发展进行合并。这一事件迄今为止上市公司并未发布正式公告,但从H股几乎要突破60元的股价走势,以及公司正式申请停盘这样一个事实来看,情况可能八九不离十。那么对这个事情本身凌通没啥可评论的,因为它没有啥具体的进展。但是,凌通愿意借此事来对 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这两个全球最大的潜在 保险市场的老大和老二的行为风格特征进行一下比较。?

  我们知道,中国平安在登陆A股之后遭遇了臭不可闻的“融资门”,接着它又遭遇了,可以讲一个如果不是有抗打击能力过强的雄厚基础将会被击垮巨亏200亿的危机。那么,在这么一系列危机和事件之后,我们迎来了平安收购深发展。你可以看到这个公司从来没有停止过出击,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新的猎物和寻找新的事业空间。在发展和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平安失败到如此惨烈的程度之后依旧寻求一种更加具有创新和与众不同式的发展思路,与一家上市的中型银行进行战略合并。这样一系列事实背后所潜藏和反映出的是中国平安扼制不住的发展基因,这种扼制不住的发展和成长基因正是它在欧洲巨亏,正是它在一系列招致骂名的恶性融资这个事件的本原。我们并不认为说某一个公司就有强烈扼制不住的动力和欲望,那么它就是好公司,不能这么说。但是,只有有成长愿望,并且能把愿望变成现实的公司才真的能无限成长。所以,在成长欲望这一块,我们觉得中国平安真的是难能可贵,真的是令人叹服。凌通用这个叹服确实是心里话,绝无拍马屁的意图,也不用说是凌通持有平安忽悠 投资人,谈不上这些问题。但是,你想一想吧,上市一年多,谋划融资一千多万惨遭失败,接着欧洲巨亏两百亿,如此动荡的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此动荡地、曲折和不顺的情况下,公司几个月未见,又马上启动了和一家上市银行合并的战略。实际上你单凭平安与银行合并的战略,其实真的平安这种战略是有 长期考虑的,银行和保险结合也是一种模式。那么,这些事情背后我们说平安的成长欲望如果做不好,那它的投资人也吃不了兜着走,但是,如果能做得好,确实能带来成长。所以,平安是一家包含着扼制不住的成长欲望,同时它这种扼制不住的成长欲望也常常给它带来麻烦,但是,这种麻烦持续累积下来,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平安确实成长了,它早期搞过的那种高分红保单差点把平安搞得胎死腹中,但是平安最后也挺过来了。所以,整个平安的历史就是一个多次捅娄子的历史,但是又是一个向上的历史,恐怕这种历史态势将持续若干年,甚至于几十年,这是平安的文化基因和企业基因,就像考虑就要吃肉一样,这恐怕是它天性。?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平安保险业的竞争对手中国人寿。09年5月凌通参加中国人寿的股东大会,当时我们向人寿董事会高管们直接提出,中国人寿在中国有四千家网点和办事机构,有比中国平安多十倍的客户人数,每年现金的流入和资金的往来要比平安多得多,接近万亿。在这种现实的优势条件下,中国人寿为什么不搞一个人寿银行呢,因为中国人寿搞一个银行只是顺水推舟就可以做了,而且这样的话就可以把银行的发展机遇也纳入中国人寿的整体中来。当时,中国人寿的总经理回答是:人寿没有人才,人寿只要能在十三亿人的潜在保险市场上扎扎实实干起来,人寿自然能发展。中国人寿没有银行业的人才,保苦要去干一个自己不擅长的呢?在这里,我们回来以后写了一篇关于中国人寿的 研究报告,给予中国人寿一个很好的评价,就是说它是一个极保守的公司。就是保守并不为错,保守有保守的 价值,在金融市场上的保守者比激进者更容易获得长期发展,所以,我们最后根据多方面,中国人寿的股权结构、行政背景,以及它的行为风格认为这是一个具有保守价值和保守机遇的公司。是一个很好的为风险厌恶,但又希望有一定成长的投资人准备的好的投资对象。?

  那么,今天当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时候,我们又想起了中国人寿的这种保守。实际上,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一个,它们都没有银行的人才,也没有动作银行的经验和能力。但是,中国人寿选择了坚决地没有人才我不干,我就在我的主业上干它十年二十年获取稳定的行业发展成绩。而平安却在同样的无人才的情况下,先收购深圳银行,再合并深发展,种种态势看来反映出来中国平安一定要在银行领域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

  所以,比较起来保守有保守的风格,激进有激进的风格。保守能够带来稳定的持续成长,但有可能丧失掉本来就属于它的机会。激进有可能抓住机会实现跨越式增长,也有可能阴沟里翻船遭遇倒退。目前,中国平安就是激进的一部分,中国人寿就是保守的一部分,把这两个公司如果能组合成一个投资组合的话,实际也还是不错的。这正是在不久前凌通撰写的中国人寿的研究报告的一个基本想法。


请进网站看网友对平安有点评?

虽然已经离开平安多年,但是从公正客观的立场来讲,两家公司有太多的不同。保守的国寿和进取的平安谁好谁不好真不好断言。但有一点:如果没有平安这种类型的公司突破,今天的中国保险业会落后很多年。如果中国只有中国人寿一家公司,则客户享受到的服务会是什么样子呢?估计和供销社差不多吧!现在的问题是,国寿的优势能保持多久,我比较悲观。因为他的优势是外在的,正在一点一点地流失。而平安的优势是内在的,只要方向正确,哪怕艰难险阻,哪怕路途遥远!我觉得平安的问题是太过于注重股东的利益,盘剥业务一线太狠!太讲究利益化会扭曲一个人,一个公司的远大目标和至高理想!毕竟,最终的结果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13:44:03 我于三月底离开平安,到同业一家中型寿险公司担任中层。但是,凭心而论,平安是一家卓越的公司。国寿的优势在一点一点丧失,平安的优势正在显现。在全国很多省会城市,平安已经占据老大位置。只是在县市,国寿根基比较久,但也在被平安慢慢超越。?

   15:16:45 平安将成为历史的神话···人过一生留名,雁过留声!!!望所有人学习平安的精髓。 ?

  我还是比较欣赏平安这种进取的精神,中国平安确实是行业的领跑者!!! ?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我觉得社会就是有这种不断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而才有了今天的文明,,难道中国这只醒狮不需要这种平安精神吗,,不要再混混噩噩的过了,,做了总比什么都没做的好,,路是一定要靠人走出来的;。。。愿中国平安。。。。。。。。。 ?

  社会在进步,过于保守的国寿还能立足于多久,平安敢于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令人佩服! ?

   19:31:32 中国人寿太过保守,所以他们在慢慢退化;中国平安在激情猛进,所以他才会突飞猛进;时间对于我们很重要,机遇对于我们更重要,平安就是在做行业的领先者,如果不这样,鲜肉能烂掉也不会有人吃。我永远支持平安。 ?

   12:02:04 平安是保险业的一艘航空母舰,平安这种不屈不饶的进取精神确实值得很多公司去学习,尤其是保险行业的。 ?

  机会是争取来的,等待只能变的脆弱,社会要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企业要发展也是一样的!平安的进取就为他在今后的事业中结出累累硕果! ?

  中国平安是优秀的公司,能够在优秀的公司工作真自豪。 ?

   20:07:08 占有这么好的资源,做成现在这种鸟样,中国人寿还敢跟平安相提并论?真心佩服马明哲!祝福平安! ?

   21:34:34 个人认为,平安在3年内超过中国人寿。?

  历史会证明,平安是一家优秀的公司,虽然他也有很多缺点。

谢谢 最好能分别说说三家车险的增值服务。。还有,你还没说太平洋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寿寿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