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品牌如何做品牌新媒体运营营

原标题:一个伟大品牌的成长路径

营销并不等于推广。并不是产品生产出来了,渠道铺好了,然后才开始考虑营销的事情。那只是推广,而推广只是营销4P的一个环节罢了。

事实上,营销先于企业的一切商业行为,它在你开公司、做产品之前就开始了,你得先把消费者是谁、他们为什么要买你这件事想清楚了再去注册公司。

然后,在整个研发、生产的过程中,你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则是——你能为消费者创造何种差异化价值?即消费者为什么要埋单。

一个产品/品牌成长的路径包括三个阶段:工具、媒体、IP。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满足目标用户需求,解决消费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工具属性。

比如饮料用来解渴、快餐用来充饥、洗衣液用来清洁、运动鞋用来保护。

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这一工具价值包括了两个侧面:特性和品质。首先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效用为何,其次是产品表现效用的效率如何。即彰显特性的价值和保障品质的价值。

产品成为用户自我表达的介质与载体。

产品在用户心目中不单是一个产品,更是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产品不止具备工具价值,也代表着用户的欲望、感受、观念、态度、情感、个性、形象和身份,它是呈现用户内心戏的媒体。

这个时候,品牌就诞生了,它是产品与用户组成的共同体。

比如说,白酒的工具价值就是酒精刺激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跳动,麻痹大脑和中枢神经,从而让人产生兴奋和身心松弛的状态。实际上,让人喝醉就是白酒的功能。

如果白酒真的只具备工具价值的话,那么还会有多少个人愿意喝酒呢?毕竟很多人都觉得白酒不好喝,而所有人喝醉之后都会难受。

白酒真正的价值,在于它的媒体价值。

白酒可以表达个人感受,得意时对酒当歌,失意时借酒浇愁;白酒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酒逢知己把酒言欢;白酒可以表达对他人的态度,是请客吃饭商务宴请的一种礼节和尊重;白酒可以见证人生的重要场合,是生活中的一种仪式感,比如喜酒、满月酒、庆功酒。酒是一种媒体。

对酒品牌来说,媒体价值大于工具价值。

品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为公众或某个特定群体间的社交货币和群体共识。

它具备群体内成员所公认的某种意义,象征某种文化。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品牌已经IP化,成为企业难以被他人所模仿和复制的知识产权。

比如说怎么证明你有钱了?你是一名成功人士呢?答曰:买一辆宝马或奔驰。这不是你认为宝马可以代表你的身份地位,而是社会公认宝马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比如为什么很多公商务宴请场合只喝茅台呢?因为茅台已经成为一种社交货币,茅台就是一个社会IP。国酒地位,才是茅台真正难以复制的根本价值所在。它真正值钱的不是作坊、酒窖这些物权,而是茅台这个品牌的知识产权,即IP。

从工具,到媒体,再到IP,这是一个品牌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所以当我们谈品牌价值的时候,应该知道一个品牌拥有三种价值:工具价值、个体价值、社会价值。

工具价值承载品质特性,个体价值承载自我表达,社会价值承载群体共识。

如可口可乐,说到底就是一瓶糖水。

所谓可口可乐保持100多年的神秘配方,不过是个宣传噱头,不然可口可乐就不会在上世纪60年代推出新可乐了。

解渴,好喝,碳酸气让人产生爽的感觉,这是可口可乐的功能价值。

但是肥宅快乐水这玩意儿实在是太让人增肥了,所以我平常都不喝可乐的。什么时候喝呢?开心的时候。

可口可乐百年来的品牌传播,一直将可乐与欢乐关联在一起,open happiness,畅爽开始,喝可乐是一件让人开心和幸福的事情,这是可口可乐的个体价值(媒体)。

等到二战期间,美国大兵们远离国土,前往欧洲和太平洋作战。

可口可乐跟着宣布:“不论我们的军队在什么地方,不管本公司要花多少成本,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军人只花5美分就能喝到一瓶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按照美军标准,在美国驻地开设装瓶厂,在各个战区建立了多达64家装瓶厂,作为部队配给,配发美国部队。在残酷的战争间隙,在生与死、血与火之间,喝上一瓶清凉提神的可乐,那种享受就像天堂一样美妙。

为什么要打仗?就是为了保卫自己喝可乐的权利和自由。

1971年可口可乐推出广告片《Hilltop》,片中来自全世界的青少年,聚集在意大利的一个山顶,真诚的唱出“ 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 ”(我想为世界买一瓶可乐)。

这条广告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可口可乐收到了超过10万封赞美这个广告的信件,同时它也被认为是可口可乐史上最成功的广告。

这则广告所表达的信息,就是不分年龄、性别、肤色、国家,都可以去享受一瓶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成为世界通行的社交货币,在全世界,可口可乐都是美国梦的象征,全球化的象征,众生平等、世界大同的象征。

这才是可口可乐这个IP,真正无法被复制的差异化价值所在。

价值设计,贯穿于营销的始终。

在理解消费者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去思考、去设计,产品/品牌满足用户需求的工具价值是什么,提供用户自我表达的个体价值是什么,又针对何种亚文化群体打造社会价值,使品牌成为群体共识和社交货币。

当品牌具有清晰的价值设计,才具备真正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017年播出的《中国有嘻哈》,几乎每集都能看到大量的街头潮牌之王Supreme。

Supreme不仅是街头文化通行的社交货币,用以展示自身的潮,并且它还是真正的可用作投资的硬通货。

而Supreme取得成功的关键则在于根植于街头文化,锁定滑板手、嘻哈人目标群体,成为反主流文化的象征。

它选择开店的原则就是看当地滑板文化的浓厚程度,坚持每家门店都由真正在滑板圈里有影响力的运营。

这使得Supreme成为滑板手这一特定群体的共识和信仰,为品牌积累了极高的社会价值。Supreme品牌成为一个文化IP,它发行的每件单品甚至都可以称做是概念性艺术项目。

一个伟大的品牌,就是经由工具而媒体,而IP,最终成为社会文化和特定群体之中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从工具价值到个体价值再到社会价值的价值系统设计,才是品牌真正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所在。

当完成了这一价值系统设计之后,接下来才是如何向消费者传递这一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对用户认知的管理。

本文首发于:空手(ID:firestesl13)文案策划必备读物,营销深度指南。

《新媒体变现实战特训营》火热招募中

吴天,前尚品宅配新媒体团队创始核心成员,妈妈网前新媒体首席运营官,把粉丝从0运营到1000万的新媒体运营实操专家,微信2018PRO公开课分享导师,微信营销推广ROI超过1:20

张致玮,前轻生活联合创始人,现泼猴传媒创始人,曾创下年营业额增长100倍,从30万到3000万的成绩,如今品牌估值过亿。

10月20日、21日,广州,两天一夜两位国内第一批新媒体成功案例打造者,真正将在一线摸爬滚打摸索出来的经验和遇到的坑,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至少能帮我们少走弯路。

让我们一起探索新媒体变现路上各种可能性

首席品牌官(ID:pinpaimima)创立于2013年,系“CMO价值营销自媒体联盟”发起机构、“2017年度公关传播行业最具影响力原创自媒体”。

原标题:内容营销: 分布式平台大起底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内容营销大行其道。圈定了用户,总要有内容黏连;而同时,内容战就是流量战和入口战。现在是时候总结内容营销的方法了。

一、内容营销的格局:三种平台

1.社交内容平台:微博和微信为首的内容平台,曾占据了主要战场。微博占据陌生人市场,具有较强的媒体属性,很适合做话题炒作;而微信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主要做熟人市场。当然,腾讯旗下的广点通和新浪的微博粉丝通都可以做精准付费推广,让内容更快地进行病毒式传播!

2.电商内容平台:淘宝最大的变化就是内容化、社区化和本地化,打开手机淘宝,除了顶部搜索框,下部几乎全是内容频道,极有家、有好货、生活研究所、淘宝直播、淘宝头条等多达几十种,并且经常迭代,涵盖了图文、直播和短视频等形式,这还不包括阿里旗下其他内容平台,如微博、优酷、大鱼、虾米音乐等等诸多平台。电商流量的80%以上由移动端贡献,同时,将来80%以上靠内容贡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商格局就是内容格局,电商战就是内容战!

3.内容分发平台:今日头条为首的人工智能内容分发平台,成为行业焦点,成为BAT的眼中钉,难免羡慕嫉妒恨。在头条号带动下,百度推出百家号、腾讯推出企鹅号、网易推出网易号,等等。近些年,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很火,尤其推出悟空问答对标知乎和百度知道,推出微头条对标微博,当然最火的当属抖音,以至于新媒体的格局变成了“双微一抖”,大有不抖就落伍之势,乃至引发当下的“头”“腾”大战。两大平台巨头的冲突焦点就是抖音。抖音的杀伤力太强,成了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下载量最高的app—高达4580万,甚至超过了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应用平台!

二、内容营销的本质:五种功能

1.零启动:相信不少人看过《从0到1》,如何从0到1呢?在互联网运营里,有三大运营,内容运营(拉新)+活动运营(促活)+用户运营(留存)。创意好的内容马上实现第一拨种子用户,通过活动引荐和补贴再刺激第二拨用户,当有了一定的数据和用户积累,用户运营慢慢成为核心。

在北京卖湖南米粉的张天一曾经写了一篇《我北大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阅读量马上10W+,引来北京的很多湖南人吃米粉,这就是内容的力量,他没有花一分钱广告。大家可以看看他写的《伏牛传》。

过去我们零启动一个市场,经常是市场部先行,渠道部跟进。市场是拉力,销售是推力。但微博大神杜子建告诉我们,一个好主编相当于50个市场部!

2.病毒式传播:为什么杜蕾斯做的微博内容能成为焦点,蹭节日、蹭社会热点,甚至明星的各种丑闻也能蹭。很多明星出事,人们不去看新闻,而是去看杜蕾斯的内容,因为杜蕾斯的内容更好玩更激情,产品属性和内容营销一脉相承。

艾·里斯在《广告的没落 公关的崛起》一书中阐述说:公关更适合新品牌,是点燃的作用;而广告更适合老品牌,是催化剂的作用。国内很多机构把公关当成事件营销、新闻发布会、媒体站台炒作或网络水军营销,假象欺骗行为太多,这里就不举例了,但一个个事实告诉我们,“广告在没落,内容在崛起”,没人喜欢广告,但是人人喜欢内容。

3.构建画像—精准营销:传统营销中我们经常说目标客户的定义,这个定义还是太宽泛,是一种经验主义营销。在大数据时代,人人贡献数据,人人自带标签,人的行为就是在和内容不断互动中被慢慢记录。浏览一个商品所获取的个人标签非常有限。比如浏览一个纸尿裤的商品详情页面和阅读一篇《0—6个月的男孩如何选择纸尿裤》的文章,获取的信息大大不同,后者会马上告诉系统,你家有个男孩,并且处于0—6个月,这还仅仅是一句话的标题,而数百字的内文获取的标签更多,这就有助于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用户画像!作为头条号的作者,笔者曾经在一年前参加今日头条的一个会议,他们的标签达到惊人的220万个。

4.停留时间—提升转化率:互联网战争既是流量战,也是时间争夺战!就像罗胖的演讲《时间的朋友》中说的,巨头们为什么争夺时间,因为大家时间有限。今日头条76分钟的停留时间曾经让业界恐惧,因为这个停留时间意味着你除了用微信,再下来就是它了。

线上零售停留时间与转化率密切相关。通过后台可以看到商品停留时间、活动停留时间及主页停留时间等,从而不断改进页面内容。停留时间越长,购买可能性越大。

说来有趣,对于停留时间,线上靠内容,线下靠餐饮,这是为什么线下很多购物中心、便利店等餐饮越来越火的秘密,连宜家和米其林都做餐饮,还做得很火。

5.潜在消费挖掘—提升客单价和总量:人的显性消费约占20%,80%是隐性的,很多人不知自己想要什么,但可以通过阅读内容发现更多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搜淘宝成了逛淘宝,搜索是人们的显性需求,而内容能挖掘潜在需求。随着内容不断延伸,你会发现用搜索的频度在不断下降,而通过内容获取标签,从而通过算法做系统推荐,推荐得越来越精准。

三、内容营销的未来:五种趋势

1.内容和广告融合:好的广告就是内容,而好的内容本质上起到广告传播的作用。

笔者看过很多企业的公众号,做得乱七八糟,全是自嗨型广告,比如新品上市、活动促销还有领导来访、内部会议等,再看看阅读量,基本和自己内部员工数和客户数相当。这完全是自娱自乐,这样的内容没有丝毫传播性,还不如不做。有的企业几千块把公众号外包出去,你会发现内容几乎全是剽窃!

难道广告就没前途吗?我自己还是非常看好被动的广告空间。大家一定知道我是说江南春的那家分众传媒,在电梯里你无从选择,只能默默接受广告,何况现在日益精准,也对你也没有骚扰,不是所有电梯里都能看到奔驰广告的,早就个性化了。

2.信息流广告主流化:以头条为代表的信息流成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一夜间,所有的平台都头条化了,微博、百度、网易和腾讯等,都加入了信息流广告大战。

3.创意是核心中的核心:渠道是现成的,日益简单和智能,数据分析固然重要,但也没那么难。更难的是好的内容,是具有病毒性、会上瘾、让人欲罢不能的好内容。文案曾经很火,但这些年有创意的短视频成为主流,并且短视频的互动性更好。在人工智能机器和人赛跑的今天,人更应该去干有创意的工作。

4.IP化:内含价值观的内容聚集形成IP,未来得IP者得天下。三只松鼠过去是品牌,现在是IP。三只松鼠的动画片在热映,三只松鼠线下做新零售的投食店让你得到更多快乐。IP自带流量,IP有强烈的人格化特性,而品牌需要广告带来流量,人格化更是无从谈起。

5.社群化:好的内容若不能形成用户沉淀,就是昙花一现,跟我们过去做事件营销没啥区别。内容和社群营销密不可分,伏牛堂不仅是内容引爆,更是一个社群餐饮案例!

做社群要有共同的用户标签、价值观和仪式感。从在北京的湖南人到在北京的湖南年轻人,再到在北京的爱打拼的湖南年轻人,伏牛堂用户标签逐步过渡,越来越清晰,用户黏性越来越强。

品牌是个中心式的用户体系,而社群是分布式的用户体系。就好像传统互联网是中心式互联网,而区块链是分布式互联网一样的道理,未来是分布式的天下,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渠道,人人个性化,消费者主权在提升。

品牌和社群最大的区别是:品牌靠广播式传播,形成品牌心智,对品牌产生情感依赖,用户之间相互不认识,用户之间关系仅仅靠品牌来维系,是很脆弱的;而社群是相互传播,犹如一个宗教组织,不少人相互认识,相互捆绑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所以不能社群化的品牌未来很危险。品牌是单向的,而社群是互动的,我们过去说品牌要常青,就要占据年轻人,而年轻人最大的特征恰恰就是互动,当你看视频时,年轻人在看弹幕。

这里再补充下,内容+SEO(搜索引擎优化)组合空间也相当大,一个好的内容不是先给读者读,是先给机器读,所以标题和内容关键词布局很重要。关注热点,合理布局,机器的展现率和读者点击率就能同步提升。

总之,每个品牌要有内容意识和内容团队,这也是笔者的头条号命名为“品牌内容官”的由来。

四、如何做内容营销?三种来源

1.新媒体部门:未来新零售融合的时代,独立的电子商务部门会消失,线上和线下部门会融合。因为未来线下也具有数据获取能力,成为一个网络入口,只有线上线下融合才能解决渠道冲突。与此同时,新媒体部门会成为新星,就像英特尔全球营销战略前总裁帕姆·狄勒撰写的《首席内容官》一书中所讲的,公司应有一个副总裁承担新媒体内容职责!因为新媒体和用户的距离更近,更能捕捉用户信息。

海尔这些年最大的看点就是海尔新媒体,蓝V总教头已经成为海尔的发动机,给海尔带来大量的网红新奇特产品,如冷宫冰箱、手持洗衣机等,海尔新媒体依靠流量广告对外变现,已经变成了赢利中心。反观国内很多部门还是负债部门。

所以老板们应该重视新媒体和内容营销,重视小编。小编的大量离职和老板理念价值观密切相关,他们好多不是因待遇离开,而是被气走的。比如写好稿子,一改再改,终致面目全非,自己人格都快分裂了。

2.内容外包:很多老板在公司自己出不了好内容时,就想到了外包。确实近些年不少广告公司、策划公司甚至公关公司参与进来,做内容互动创意,当然也会有内容传播业务。但是当下鱼龙混杂,一年下来全国能爆红的有几个品牌?这种概率远远低于央视年代的爆红品牌!创意这个东西最难把握,内容营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多老板对广告是不陌生的,但是有多少老板理解内容的优劣呢,这反而让一些内容公司比原来做广告业务更难,最终难免变形,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企业不妨先从小的内容创意开始,多磨合、测试,看看团队能力和配合度如何。产品是你唯一的孩子,但对外包公司来说却只是N个孩子中的一个,何况内容创意比广告更难,投入精力更大,效果也难以保障。当然,也不是反对外包,而是说好的内容营销公司确实太少,要花大精力寻找和磨合。

3.内容新团队:高手在民间,好的内容要靠洞察力体察消费者的方方面面,把握用户心理,这不是一个内容外包团队能做到的,没有谁比你自己更了解消费者。尤其现在拍图片、视频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所以笔者强烈建议给团队做品牌、新媒体及内容创意(文案、短视频、图文)培训,在内部挖掘高手,给予激励。

不少人打开新闻端,内文看一分钟,评论看了5分钟,这些评论者没有经过培训,但他们的视角经常远远超过作者!如果经过培训再加上引导,效果会好很多。

自己的员工、经销商甚至用户,都是你的内容团队。小米就做到了从米粉中来到米粉中去,给予制度疏导、用户等级划分和其他激励,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组织。

目前,已经从社会化销售体系过渡到社会化传播体系。我们过去只知道海底捞服务好,但服务是口碑,互动差。现在海底捞推出四宫格吃法,通过视频推广,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吃法创意,让好吃变得好玩,也就是说,“快乐”渐渐由服务员创造,通过参与感转化为让用户自己创造。看看抖音,更能体会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发力抖音的红利窗口。

电器行业竞争何等惨烈,但小熊电器《爱不停炖》系列微电影让品牌名声大噪;白酒行业几乎没有新品牌,但江小白异军突起,打造一种小聚会、小时刻、小心情,从过去海喝到现在嗨喝,重视城市孤独的年轻人,重视年轻人吐槽和表达欲,用户可以通过APP个性化定制表达瓶,其包装本身就是很好的内容窗口。但当下江小白遭遇舆论风波,恰恰说明“内容营销”与产品品牌的对接,还是一个应该持续跟踪研究的新课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这一奥秘—产品服务的内容营销并非由品牌商主导,而是交由用户主导。

作者:互联网跨界营销培训师。曾任海尔集团、索尼(中国)公司销售主管,中南集团(民营500强)副总经理,蓝狮子文化创意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本文刊载于《销售与市场》杂志营销版(原渠道版)2018年08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cnmarket),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牌新媒体运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