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小米笔记本Pro双击杜比audio和atmos区别tmos没反

支持三屏显示和双4K视频播放:

可外接两台4K分辨率显示屏

4K分辨率(最高60Hz)

4K分辨率(最高30Hz)

支持数字音视频输出外接电视、显示器:

支持有线或无线,需电视、显示器支持

支持三屏显示和双4K视频播放:

可外接两台4K分辨率显示屏

4K分辨率(最高60Hz)

4K分辨率(最高30Hz)

支持数字音视频输出外接电视、显示器:

支持有線或无线方式,需电视\显示器支持

支持三屏显示和双4K视频播放:

可外接两台4K分辨率显示屏

4K分辨率(最高60Hz)

4K分辨率(最高30Hz)

支持数字音视频輸出外接电视、显示器:

支持有线或无线方式,需电视\显示器支持

全尺寸键盘 1.5mm键程,3nits背光亮度
支持按压式指纹识别* :可实现精准光标控制和多指手势控制功能如整屏滚动、程序切换、画面缩放等手势(微软PTP clickpad技术 )

1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720p 视频通话配备数字阵列麦克风

60瓦時(min) 轻薄电池,两串两并 4cell锂离子聚合物电芯
支持 1C 快充,35分钟充电50%电量*,USB-C电源适配端口
在线视频播放6小时*,本地视频播放9小时*,网页浏览8.5小时

正版Office家庭囷学生版

笔记本电脑主机 x 1电源适配器 x 1,USB-C充电线 x 1入门指南(三包凭证)x 1

您可以去杜比官网整体查看一下

在这里我凭记忆给您简单说一下(可能有误):

1992年杜比推出数字音频技术,采用AC3编码(audio code 3)在电影的片尾我们开始看见DOLBY SR.D的标志(SR是之前嘚模拟声,D即为digital)民用市场好像用dolby ac3标志,后来统一使用Dolby Digital标志现在专指杜比数字5.1声道(及相应的系统设备),7.1声道则是Dolby Digital

2012年杜比推出全景聲技术从atmos这个词就能看出对于观众是沉浸式的体验。Dolby Atmos是个音频平台突破了原先声道的概念,支持某个方向某个音箱的单独发声不过峩们在电影院最直观的则是影厅顶部的扬声器(即天空声道)。

Dolby Audio可以理解为杜比音频技术的总称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音频技術。家用最直接接触的是电视机(机顶盒)采用Dolby Audio技术可以享受到杜比虚拟声。


  小米前期推出的以“用料足”、体验好赢得了不少好评因此,近日推出的15.6英寸小米笔记本Pro 15.6(以下简称小米笔记本Pro或Pro)也被市场高度关心第八代酷睿、MX150独显、PCI-E SSD、窄邊框72%NTSC色域 IPS屏等豪华配置的堆砌,我们似乎又可以断定这是一款体验不俗的产品不过,它会有什么个性和特色呢会有什么进化呢?会不會有什么问题呢让我们来一把深度测验吧!

英特尔ACac无线+蓝牙

  处理器-Z测验:单核335/多核1795

  《QQ影音英特尔专版》4GB MKV视频转码到MP4:8分07秒

  古墓丽影崛起(FHD默认特效):24.75fps

  守望先锋(FHD中低特效):58fps~74fps,流畅


外观极致简约风顶盖强度提升

  小米笔记本Pro的外观非常简约,无论昰外观还是C面和D面规划都没有复杂的规划,线条总体硬朗全金属机身的转角处甚至有些锐利——但这显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有意为之。机身靠近用户侧有个凹槽方便用户抠开屏幕。该机现在仅有深灰色走的是肃穆范儿路线。


  第一代小米笔记本有个遗憾点那就昰A壳太软,不耐划而且不能磕碰。但到了Pro这个问题消失了——我们使劲用指甲把A壳刮出痕迹,用手轻轻一擦又基本看不见了。


  該机的简约风格还体现在接口上任何接口都没有标识,你可说这是极致简约也可说有偷工减料之嫌。而就我个人来说现在的电脑接ロ并无混淆规划,所以通常不会出现插错的情况充其量是外行用户无法充分利用。


  不过关于接口有个事儿得细谈一下:该机有两个USB Type-Cロ也无任何标识,从官网上5Gb/s的标注来看应该都是基于USB3.0总线,而且官网清楚标识了“其中一个仅是数据口另一个是全能口,全能口可給笔记本充电且能进行视频输出”。而官网的另外一处则说“该机可以进行4K@60Hz输出+4K@30Hz输出(HDMI)”两条信息综合来说就是:要外接4K显示器,實现4K@60Hz的输出就是靠那个USB Type-C的充电口也就是全能口。那要输出4K@60Hz画面的时候又要充电怎么办以前我们解读过,就需要一个支持Type-C反向充电的Type-C到Mini DP/DP嘚转接头(或者小型扩展坞)


  但是,在外接4K显示器实测中(测验了几款显示器)输出画面抖动、雪花斑,而且几秒后就黑屏了——无法顺利输出4K画面而同样的线材组合换用在其他机器上则能稳定输出4K@60Hz。


  实际上根据笔者的经验,5Gb/s的带宽即便可以正常输出4K@60Hz的靜止画面,在全屏播放高清视频时画面往往也是卡慢的。


  这里还要提示一下:该机有HDMI1.4口通过它输出4K@30Hz画面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说连接4K电视、4K显示器看视频没有问题(视频一般不会超过30fps)但是做电脑用4K显示器,60Hz才能实现正常流畅的电脑操作


屏幕是加分项,扬声器表現“妖艳”

  小米笔记本的屏幕没有弱过这次的Pro自然也没丢分——京东方(BOE)的72%NTSC色域IPS屏色彩饱和度高,视觉上很愉悦而且这块屏基底很干净,没有某些中低端屏那种“脏兮兮”的感觉屏幕亮度很不错,室内观影仅需40%亮度甚至30%也能看。镜面屏规划虽可给机身颜值加汾但在室外遇到光线较强时始终还是有些麻烦。


  初代小米笔记本运用AKG扬声器效果很不错。而小米笔记本Pro机身底部则贴上了哈曼的標贴和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的认证标贴我们收到的测评机内部还有两个体现杜比全景声效果的演示视频(音频)。


  当我们看到哈曼的标貼时就知道小米笔记本Pro的扬声器表现绝对是有些“妖”的(联想R720便是如此),加上杜比全景声的加持该机的扬声器的确在音场的营造囷乐器/人声的分离、强化方面做得非常激进。总体感觉是小震撼而且空间感好。如果说之前轻薄本标杆戴尔XPS 13的扬声器算是“原汁原味的媄”那么小米笔记本Pro的扬声器则是“妖艳的美”,渲染得非常浓烈有个性,总体讨喜——而且它的功率也更大一些但我们不排除有蔀分爱听人声的用户不太喜欢这样的扬声器调校。


  有一点要强调:小米笔记本Pro要听声音效果一定要完整放在桌面上,机身前侧靠近鼡户侧绝不能悬空那样会大幅削弱声音反射,音效会大打折扣(而且你会觉得声音发错方向了)


键盘手感普通,但触控板是加分项

  由于是15.6英寸机身小米笔记本Pro采用了全尺寸键盘。没有数字小键盘区这是现在的流行趋势。巧克力键帽1.5mm键程,另外无论从拍照还是掱感上你都能显著地感受到键帽有轻微的弧面凹陷——理论上,这个键盘的手感应该出色

  不过实际运用中,我们注意到有点小问題:首先是键帽表面光滑;其次F和J键上的定位标识(所有键盘都有这两个定位标识)有点“锐利”,打一会儿字两个食指会觉得有点不舒服;最后C面的键盘基板很硬,你会觉得敲在了硬板子上如果说中高端商用笔记本的键盘手感能够打10分,那么这块键盘的手感我们打7.5汾但有一点规划个人很喜欢:该机键盘只有一挡背光,按一下开再按一下关,很利落个人觉得很多机型规划两挡背光并无必要。


  该机的触控板绝对是值得赞扬的——6英寸的超大SIZE最高端的玻璃触控板,非常灵敏且支持多指手势实际运用中可以非常优雅地操作该觸控板。另外集成的指纹识别技术虽然是条状的,但是反应还是很灵敏


  总体来说,如果你非常轻柔地操控该机(包括键盘)你會获得很好的感受。但是如果你是“速度型”打字很快力度很大,那么该机的键盘不会让你觉得太舒适


性能较强,《守望先锋》等游戲流畅运行

  小米的规划者俨然是非常懂行的给小米笔记本Pro搭配了双通道内存、PCI-E SSD、能效比很高的MX150独显,加上四核八线程的i7 8550U这样的豪華无短板配置足以在中特效下轻松搞定《守望先锋》这类要求不那么高的3D游戏,甚至在默认特效设置较高且游戏本身要求也高的《古墓丽影:崛起》项目上也能跑出超24fps的成绩,总体不错

  或许有用户会关心MX150是不是“满血版”,从测验成绩和推算的GPU功耗来看它搭配的MX150嘚确是“满血版MX150”,只是因为整机的定位性能方面稍有压制(10%)。


极限双考机散热总体不错


  小米笔记本Pro的最高负载在60W左右(极限雙考机状态),采用了大面积的散热片和双风扇单热管规划老规矩,Aida 64系统稳定性测验+Furmark Extreme模式极限双负载考机连续1小时。室温25℃最后的散热表现如下:


  处理器:由于15W TDP的限制,处理器频率一直不高1小时后稳定在2.16GHz(标准频率1.8GHz),但即便这样也轻松占满了15W TDP,所以我们之湔说第八代酷睿必须突破15W TDP才能充分发挥威力——但由于传统的思维和产品定位厂商还是比较谨慎。1小时双考机后处理器最高温度也就74℃。


  GPU:该机内置的MX150独显在双考机时一直维持着比较高的频率中途核心频率阶段性地降到了1450MHz左右,但很快又提升到了1500MHz左右——实际上這已经高于了GPU-Z显示的最高频率另外显存频率则一直稳定在GPU-Z显示的标准频率1253MHz上,而且温度最高也就65℃


  C面温度:从内部散热示意图可看到,该机的主要热量集中在键盘中间区域主要是G/H/J按键趋于以及周围一圈,温度可达48℃有相当重的热感——这是由于该机为金属机身所致,传热比较快WASD按键区域温度为40℃~42℃,有热感但不烫手。另外键盘上部区域的温度为47℃~48℃,比较烫但正常运用手不会去那里。該机巨大的左右腕托和触控板温度都很低只有33℃,无热感


  综合评价:散热不错,而且风扇声音也不大(即便在夜间室内也不显著)常规低负载运用没有热感。玩游戏时腕托凉爽,常用按键区有热感但不影响运用

电池续航测验:720P视频连续播放550分钟

  简述一下電池续航测验。虽是15.6英寸本但并不等于电池续航不重要。该机搭载60Wh电池以它的价格和其他配置来说,这个电池容量绝对算是良心一洳既往,我们电池续航测验的屏幕亮度标准和扬声器音量标准是“满足室内观影需要”而具体到该机,是“30%亮度+ 36%音量”(这么低的设置也说明该机屏幕亮度很高,扬声器音量足够大)《LUCY》720P MKV,用Win10自带的《电影和电视》播放实际连续播放时间为550分钟左右,也就是9小时10分鍾对于这样的大块头来说已经算非常出色的了。


  一句话结语:外观及体验出色非常有竞争力的网游娱乐大尺寸机型,键盘有小遗憾Type-C接口无法顺利连接4K显示器是唯一漏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比audio和atmos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