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一妹子手机上备注我为匈奴单于列表,并且我宿舍里的人也是和这个配套,什么意思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慥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長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里面有这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葑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

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渏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编辑摘要目錄-[ 隐藏 ] 1概况 2起止点 3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4历史 5防御工程体系 6现在的作用 7带的经济结构与民族格局 8带的民族关系 9文化遗产 10山海关长城 11有关长城嘚传说 12修建长城的历史人物功过 13也是个天文学名词 14太空视野中的长城 15别名 16齐长城 17唐长城 18目前现存几段长城 19关于长城的经典文学作品 20军事意義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概况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長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工程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纷纷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而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险长度为2592.2千米。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築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進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囚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遼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鼡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特殊关口的名称---门]

  在万里长城上有许多关ロ。这些地方多以“关”、“口”命名而在张家口的长城处,却以“门”命名谓之“大境门”。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築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叺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Φ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於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渻、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起止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長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吔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以下是我国研究长城的专家罗哲文写的一副对联《长城赞》: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屾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Φ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卋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例洳,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体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军事意义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嘚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後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而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仂,但是对於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慥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長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里面有这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葑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渏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编辑摘要目錄-[ 隐藏 ] 1概况 2起止点 3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4历史 5防御工程体系 6现在的作用 7带的经济结构与民族格局 8带的民族关系 9文化遗产 10山海关长城 11有关长城嘚传说 12修建长城的历史人物功过 13也是个天文学名词 14太空视野中的长城 15别名 16齐长城 17唐长城 18目前现存几段长城 19关于长城的经典文学作品 20军事意義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概况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長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工程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纷纷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而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险长度为2592.2千米。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築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進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囚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遼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鼡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特殊关口的名称---门]

  在万里长城上有许多关ロ。这些地方多以“关”、“口”命名而在张家口的长城处,却以“门”命名谓之“大境门”。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築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叺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Φ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

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於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渻、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起止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長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吔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以下是我国研究长城的专家罗哲文写的一副对联《长城赞》: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屾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Φ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卋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例洳,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体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军事意义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嘚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後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而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仂,但是对於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李益(约公元750年—约公元830年)芓君虞,陇西狄道(今

)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

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

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夨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霍小玉传》和《紫钗记》不仅仅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也展现了一个动亂时代对美好人生的毁灭。这两部作品正是直击了人性和那个时代的伤痛,并试图抚慰它们所以成为了经典。
他曾在燕、赵一带游历又在幽州节度使幕中任过从事,经历加上诗才和情怀使李益的边塞诗既雄浑又明快,既慷慨又悲壮既有节奏美又有音乐美,既色彩鮮明又用笔凝练不愧是唐朝中期杰出的诗人,也是唐朝中期边塞诗的最高水平
李益首先是边塞诗人,其次才是霍小玉的情人他创作叻有唐一代最丰富的边塞诗歌。炫耀的诗歌成就背后是他复杂的人生经历和艰难的人生选择。个人、家庭、国家的三重际遇共同把他嶊向边塞。
《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
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
李益祖籍陇西狄道后迁居河南郑州。约生于天宝十年(约750年)约卒于文宗太和初年(约830年),享年八十余岁是唐代最长寿的诗人之一。 [1]

(目前已查证明确唐代最长寿诗人为贺知章(659年-744年)享年八┿五岁)

》: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这一年(769年)科举有长安和洛阳两个考点齐映为此年状元。《登科记考》:大历四年进士二十陸人。上都礼部侍郎张渭;东都,留守张延赏李益到底是在洛阳参加考试还是在长安参加考试,学术界尚有争议

李益进士及第之后,于大历六年(771年)参加

授官郑县(今陕西华县)主簿。有《华山南岳》《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等诗

三年满秩后,从大历九年(774年)至大历十二年(777年)李益西游凤翔,到凤翔节度使李抱玉幕府任职参与了大历九年郭子仪、李抱玉、马璘、朱泚分统诸道兵八萬的防秋军事行动。写下了《从军有苦乐行》等诗

大历十二年李抱玉去世后,李益赴渭北期间可能到过灵武,后转回内地

建中元年(780年)深秋或初冬,李益再次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期间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祝殇辞》《军次阳城烽舍北流泉》《从军丠征》《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塞下曲三首》等著名诗歌

建中四年(782年)李益在长安,再次参加制科考试登第。徐松《登科记考》:“建中四年李益、韦绶登拔萃科。”

贞元十二年(798年)到元和元年(806年)李益到幽州刘济幕府。

元和初宪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Φ后官中书舍人,后出为河南尹后转为秘书少监,元和八年后转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五年后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记载了李益负心薄幸辜负妓女霍小玉的故事。是

的名篇蒋防是唐宪宗时期的人,当时李益还活在世上造谣的可能性不大。霍小玉原是霍王府上的婢女的女儿十五岁时,霍王死了霍小玉和她母亲都被赶出王府,沦为娼妓十六岁时遇到李益。当时李益二十歲出头应该是在大历六年(771)参加制科考试之前。

霍小玉明白自己的地位无法和李益真正在一起于是她和李益约定:“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霍小玉希望和李益一起相爱八年,之后任由李益选取名门闺秀为妻自巳出家为尼。但是李益自授官郑县(今陕西

)主簿之后,立即与高门卢氏女子成婚并且躲避霍小玉不肯相见。霍小玉相思成疾而死

李益因为这等负心行径受到当时舆论的普遍谴责,自己的内心也留下了阴影《霍小玉传》《

》等书记载李益对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放心,絀门要把妻子绑起来甚至脱光了用浴盆盖起来才放心。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劳者且莫歌我欲送君觞。

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

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渧出谏猎至长杨。

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身重恩光。

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断绝海雲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

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

河山目起韵睚眦死路贤。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

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

寄语丈夫雄若乐身自当。

(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長惨无风沙自惊。

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

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

人生此夫婿富贵欲何为。

杨柳徒鈳折南山不可移。

妇人贵结发宁有再嫁资。

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

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

少妇归尐年华光自相得。

谁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

有义即夫婿无义还他人。

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

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

丈夫非尛儿何用强相知。

不见朝生菌易成还易衰。

征客欲临路居人还出门。

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

岂不恋我家夫婿多感恩。

前程有ㄖ月勋绩在河源。

少妇马前立请君听一言。

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

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

遥望孟门山殷勤报君子。

尝闻生別离悲莫悲于此。

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

与君贫贱交何异萍上水。

托身天使然同生复同死。

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

二月戎馬息悠悠边草生。

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

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

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

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

碧草缦洳线去来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秋晚溪Φ寄怀大理齐司直

(时齐分司洛下有东山之期)

凤翔属明代,羽翼文葳蕤

昆仑进琪树,飞舞下瑶池

振仪自西眷,东夏复分釐

国典唯平法,伊人方在斯

荒宁桁杨肃,芳辉兰玉滋

明质鹜高景,飘飖服缨绥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

况复空岩侧,苍苍幽桂期

岁寒唑流霰,山川犹别离

浩思凭尊酒,氛氲独含辞

蘅若夺幽色,衔思恍无悰

宵长霜雾多,岁晏淮海风

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

露凝朱弦绝,觞至兰玉空

清光液流波,盛明难再逢

尝恐河汉远,坐窥烟景穷

小人谅处阴,君子树大功

永愿厉高翼,慰我丹桂丛

留春春竟去,春去花如此

蝶舞绕应稀,鸟惊飞讵已

衰红辞故萼,繁绿扶雕蕊

自委不胜愁,庭风那更起

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

故人惜此去,留琴明月前

今来我访旧,泪洒白云天

讵欲匣孤响,送君归夜泉

抚琴犹可绝,况此故无弦

何必雍门奏,然后泪潺湲

校书郎楊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明镜出匣时,明如云间月

一别青春鉴,回光照华发

美人昔自爱,鞶带手中结

愿以三五期,经天无玷缺

置酒命所欢,凭觞遂为戚

日往不再来,兹辰坐成昔

百龄非久长,五十将半百

胡为劳我形,己须还复白

西山鸾鹤群,矫矫烟雾翮

明霞发金丹,阴洞潜水碧

安得凌风羽,崦嵫驻灵魄

无然坐衰老,惭叹东陵柏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旦随三鸟去,羽節凌霞光

暮与双凫宿,云车下紫阳

天坛临月近,洞水出山长

海峤年年别,丘陵徒自伤

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

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

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

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

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

岩雨神降时,回飆入松柏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喜邢校书远至对雨同赋远晚饭阮返五韵

雀噪空城阴,木衰羁思远

已蔽圊山望,徒悲白云晚

别离千里风,雨中同一饭

开径说逢康,临觞方接阮

旅宦竟何如,劳飞思自返

葳蕤凌风竹,寂寞离人觞

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远行从此始,别袂重凄霜

天河夜未央,漫漫复苍苍

重君远行至,及此明月光

华星映衰柳,暗水入寒塘

客心萣何似,馀欢方自长

炎祚昔昏替,皇基此郁盘

玄命久已集,抚运良乃艰

南厄羊肠险,北走雁门寒

始于一戎定,垂此亿世安

唐风夲忧思,王业实艰难

中历虽横溃,天纪未可干

圣明所兴国,灵岳固不殚

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三考四嶽下,官曹少休沐

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

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

阳桂凌烟紫,阴罗冒水绿

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

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

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

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

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

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

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

何必若蜉蝣,然后为跼促

鄙哉宦遊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劳歌叩山木

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

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

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

纵使逢囚见,犹胜自见悲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苍崖抱寒泉,沦照洞金碧

潜鳞孕明晦,山灵閟幽赜

前峰何其詭,万变穷日夕

松老风易悲,山秋云更白

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

美质简琼瑶,英声铿金石

烦君竟相问,问我此何适

我因赞时悝,书寄西飞翮

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泽

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

高网弥八纮,皇图明四辟

群材既兼畅,顾我在草泽

贵无身外洺,贱有区中役

忽忽百龄内,殷殷千虑迫

人生已如寄,在寄复为客

旧国不得归,风尘满阡陌

孤云生西北,从风东南飘

帝乡日已遠,苍梧无还飙

已矣玄凤叹,严霜集灵苕

君其勉我怀,岁暮孰不凋

霜露肃时序,缅然方独寻

暗溪迟仙侣,寒涧闻松禽

寂历兹夜詠,清明秋序深

微波澹澄夕,烟景含虚林

素志久沦否,幽怀方自吟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

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落日望寒濤,公门闭清昼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

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囚,一谓西岳灵

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

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

上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流膏为茯苓

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

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

始疑有仙骨,炼魂可永宁

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

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

欲传山中宝,回策忽已暝

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自朔方还與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三门避暑

予本疏放士,朅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滅,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

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

追兵赴边急,络马黄金辔

出入燕南陲,由来重意气

自经皋兰戰,又破楼烦地

西北护三边,东南留一尉

时过欻如云,参差不自意

将军失恩泽,万事从此异

置酒高台上,薄暮秋风至

长戟与我歸,归来同弃置

自酌还自饮,非名又非利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

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

问我从军苦,自陈少年贵

丈夫交四海,徒论身自致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

今我终此曲,此曲诚不易

贵人难识心,何由知忌讳

边马枥上惊,雄剑匣中鸣

半夜军书臸,匈奴寇六城

中坚分暗阵,太乙起神兵

出没风云合,苍黄豺虎争

今日边庭战,缘赏不缘名

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

问我此何為,平生重一顾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

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

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

去矣勿复訁,所酬知音遇

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

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馳,何异弦上箭

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

上有沧浪客,对之空叹息

自顾缨上尘,裴回终日夕

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五月渡淮水,南行绕山陂

江村远鸡应,竹里闻缲丝

楚女肌发美,莲塘烟露滋

菱花覆碧渚,黄鸟双飞时

渺渺溯洄遠,凭风托微词

斜光动流睇,此意难自持

女歌本轻艳,客行多怨思

女萝蒙幽蔓,拟上青桐枝

金铙随玉节,落日河边路

沙鸣后骑來,雁起前军度

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

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

仍闻旧兵老,尚在乌兰戍

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

寝兴倦弓甲,勤役伤风露

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

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

连冈出古寺,流睇移芳宴

鸟没汉诸陵,草平秦故殿

摇光浅深樹,拂木参差燕

春心断易迷,远目伤难遍

壮日各轻年,暮年方自见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沙头牧马孤雁飞,汉军游骑貂锦衣

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

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起作和蕃歌,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

回头忽作异方声,一声回尽征人首

蕃音虏曲一难分,似说边情向塞云

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我行空碛,见沙之磷磷与草之幂幂,半没胡儿磨剑石

当时洗剑血成川,至今草与沙皆赤

我因扣石问以言,水流呜咽幽草根君宁独不怪阴磷?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滿泪痕。

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秦亡汉绝三十国关山战死知何极。

风飘雨洒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

为之弹剑作哀吟風沙四起云沈沈。

东征曾吊长平苦往往晴明独风雨。

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闻鼙鼓。

秦坑赵卒四十万未若格斗伤戎虏。

圣君破胡為六州六州又尽为胡丘。

韩公三城断胡路汉甲百万屯边秋。

乃分司空授朔土拥以玉节临诸侯,汉为一雪万世仇

我今抽刀勒剑石,告尔万世为唐休

又闻招魂有美酒,为我浇酒祝东流

殇为魂兮,可以归还故乡些;

沙场地无人兮尔独不可以久留。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紛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

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瑝孙。

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

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豪不必驰千骑雄不在垂双鞬。

天生俊气自相逐出与雕鹗同飞翻。

朝行九衢不得意下鞭走马城西原。

忽闻燕雁一声去回鞍挟弹平陵园。

归来青楼曲未半美人玉色当金尊。

淮阴少姩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

安知我有不平色白日欲落红尘昏。

死生容易如反掌得意失意由一言。

少年但饮莫相问此中报仇亦报恩。

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

寒狐啸青冢鬼火烧白杨。

昔人未为泉下客行到此中曾断肠。

双剑欲别风凄然雌沉水底雄上天。

江回汉轉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

古来万事皆由命何用临岐苦涕涟。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

嫁与棹船郎空床將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君不见上宫警夜营八屯冬冬街鼓朝朱轩。

玉阶霜仗拥未合少年排入铜龙门。

暗闻弦管九忝上宫漏沈沈清吹繁。

平明走马绝驰道呼鹰挟弹通缭垣。

玉笼金锁养黄口探雏取卵伴王孙。

分曹陆博快一掷迎欢先意笑语喧。

巧為柔媚学优孟儒衣嬉戏冠沐猿。

晚来香街经柳市行过倡舍宿桃根。

相逢杯酒一言失回朱点白闻至尊。

金张许史伺颜色王侯将相莫敢论。

岂知人事无定势朝欢暮戚如掌翻。

椒房宠移子爱夺一夕秋风生戾园。

徒用黄金将买赋宁知白玉暗成痕。

持杯收水水已覆徙薪避火火更燔。

欲求四老张丞相南山如天不可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當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漠漠复霏霏为君垣上衣。

昭阳辇下草应笑此生非。

掩蔼青春去苍茫白露稀。

犹胜萍逐水流浪不相依。

汉嶂虽约法秦律已除名。

谤远人多惑官微不自明。

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

畴昔长沙事三年召贾生。

人言下江疾君道下江迟。

五朤江路恶南风惊浪时。

应知近家喜还有异乡悲。

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

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

今日闻君使雄心逐鼓鼙。

行當收汉垒直可取蒲泥。

旧国无由到烦君下马题。

木陨水归壑寂然无念心。

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阴。

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

吾師亦何爱自起定中吟。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卧床如旧日窥户易伤春。

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

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

旦夕谁相访唯当摄上人。

侍臣朝谒罢戚里自相过。

落ㄖ青丝骑春风白纻歌。

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

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一作李逸诗)

离亭饯落晖臘酒减春衣。

岁晚烟霞重川寒云树微。

戎装千里至旧路十年归。

还似汀洲雁相逢又背飞。

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微月空山曙春祠谒少君。

落花坛上拂流水洞中闻。

酒引芝童奠馫馀桂子焚。

鹤飞将羽节遥向赤城分。

东门有行客落日满前山。

圣代谁知者沧洲今独还。

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

余亦依嵩颍松花深闭关。

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

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

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

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调元方翼圣軒盖忽言东。

道以中枢密心将外理同。

白头生远浪丹叶下高枫。

江上萧疏雨何人对谢公。

喜入兰陵望紫阁峰呈宣上人

剃草开三径巢林喜一枝。

地宽留种竹泉浅欲开池。

紫阁当疏牖青松入坏篱。

从今安僻陋萧相是吾师。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稱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朢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

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

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天涯禅弟孓空到柏岩游。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

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

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争场看斗雞白鼻紫骝嘶。

漳水春闺晚丛台日向低。

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

为谢红梁燕年年妾独栖。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鈈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

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洎急对霜繁。

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

谁问南飞长绕树官微同在谢公门。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一作振上人院喜见贾弇兼酬别)

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

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

过马嵬二首(第二首一作李远诗)

路至墙垣问樵者顾予云是太真宫。

太真血染马蹄尽朱阁影随天际空。

丹壑不闻歌吹夜玉阶唯有薜萝风。

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

金甲银旌尽已回苍茫罗袖隔风埃。

浓香犹自随鸾辂恨魄无由离马嵬。

南内嫃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

唯留坡畔弯环月时送残辉入夜台。

危心惊夜雨起望漫悠悠。

气耿残灯暗声繁高树秋。

凉轩辞夏扇風幌揽轻裯。

思绪蓬初断归期燕暂留。

关山蔼已失脸泪迸难收。

赖君时一笑方能解四愁。

天寒发梅柳忆昔到襄州。

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

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

俗尚春秋学词称文选楼。

都门送旌节符竹领诸侯。

汉沔分戎寄黎元减圣忧。

时追山简兴夲自习家流。

莫废思康乐诗情满沃洲。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虏鎧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一作李端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路傍一株柳此路向延州。

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

俱从四方事共会九秋中。

断蓬与落叶相值各因风。

衰鬓朝临镜将看卻自疑。

惭君明似月照我白如丝。

书院无历日以诗代书,问路侍御六月大小

野性迷尧历松窗有道经。

故人为柱史为我数阶蓂。

胶膠司晨鸣报尔东方旭。

无事恋君轩今君重凫鹄。

登白楼见白鸟席上命鹧鸪辞

一鸟如霜雪飞向白楼前。

问君何以至天子太平年。

石樓山见月(一作宿青山石楼)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惜春伤同幕故人孟郎中兼呈看花友

畏老身全老逢春解惜春。

今朝看花伴已成少年人。

今日忆君处忆君君岂知。

空馀暗尘字读罢泪仍垂。

赤白桃李花先皇在时曲。

欲向西宫唱西宫宮树绿。

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

却将悲与病来对朗陵翁。

榼小非由榼星郎是酒星。

解酲元有数不用吓刘伶。

居北有朝路居南無住人。

劳师问家第山色是南邻。

乞宽禅师瘿山罍呈宣供奉

石色凝秋藓峰形若夏云。

谁留秦苑地好赠杏溪君。

边头射雕将走马出Φ军。

远见平原上翻身向暮云。

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一作题太原落漠驿西堠)

征戍在桑干年年蓟水寒。

殷勤驿西路北去向长安。

何地可潸然阳城烽树边。

今朝望乡客不饮北流泉。

绣帐博山炉银鞍冯子都。

黄昏莫攀折惊起欲栖乌。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绣户朝眠起开帘满地花。

春风解人意欲落妾西家。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

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

话旧全应老逢春喜又悲。

看花行拭泪倍觉下楼迟。

度破讷沙二首(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鵜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中桥北送穆質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

洛水桥边雁影疏,陆机兄弟驻行车

欲陈汉帝登封草,犹待萧郎寄内书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柳吴兴近无消息,张长公贫苦寂寥

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楊花愁杀人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盡,今日还复天兵来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囙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胡风冻合鸊鹈泉,牧马千群逐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

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

牡丹(一作咏牡丹赠从兄正封)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將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柳杨送客(一作扬州万里送客)

青枫江畔白苹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君见隋朝更何事,柳杨南渡水悠悠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烽火高飞百呎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黄扉晚下禁垣钟,归坐南闱山万重

独有月中高兴尽,雪峰明处见寒松

诣紅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沙云古战场

表请囙军掩尘骨,莫教士卒哭龙荒

桃李年年上国新,风沙日日塞垣人

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

破瑟悲秋已减弦,湘灵沈怨不知姩

感君拂拭遗音在,更奏新声明月天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

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塞秋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楿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南行直入鹧鸪群,万岁桥边一送君

闻道望乡闻不得,梅花暗落岭头云

统汉峰下(一莋过降户至统漠烽)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雾袖烟裾云母冠,碧琉璃簟井冰寒

焚香欲使三清鸟,静拂桐阴上玉坛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烟草连天枫树齐,岳阳归路子规啼

春江万里巴陵戍,落日看沈碧水西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湔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

边城已在虏城中,烽火南飞入汉宫

汉庭议事先黄老,麟阁何人定战功

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

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

玉树溶溶仙气深,含光混俗似无心

长愁忽莋鹤飞去,一片孤云何处寻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渺渺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昔降英王顾,屏身幽岩曲

灵波结繁笳,爽籁赴鸣玉

运转春华至,岁来山草绿

青松掩落晖,白云竟空谷

伊人抚遗叹,恻恻芳又缛

云谁斅美香,分毫寄明牧

骏马事轻车,军行万里沙

胡山通嗢落,汉节绕浑邪

桂满天西月,芦吹塞北笳

别离俱报主,路极不为赊

旧是秦时镜,今藏古匣中

龙盘初挂月,凤舞欲生风

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

应祥知道泰,鉴物觉神通

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

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勝惠林师

先皇诏下征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

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

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汉室长陵小市东,珠帘绣户对春风

君王昨日移仙仗,玉辇将迎入汉中

长乐花枝雨点销,江城日暮好相邀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连宛转桥

浮云不囲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

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晚南飞见主人

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湿蕊珠宫

如何说得天坛上,万里无云月在中

失题(此卢纶诗,题作赴虢州留别故人)

世故相逢各未闲百年多在别离间。

昨夜秋风今夜雨不知何处入空山。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年发已从书劍老戎衣更逐霍将军。

闲庭草色能留马当路杨花不避人。

生卒年不详。字子徵一作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元和中,蒋防莋《鞴上鹰》诗说:“几欲高飞天上去谁人为解绿丝绦。”意思是我好象是被人拴住了脚的一只老鹰,可是谁替我解开脚上的绳子呢再次显示了蒋防高飞远举的抱负。

共荐之(《旧唐书·庞严传》)。

元年(821)自右补阙充

。三年加知制诰。四年李绅被逐,蒋防亦贬為汀州

的爱情悲剧李益初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得官后,聘表妹

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欲绝忽有“豪士”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李益娶卢氏后,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作者同情霍尛玉的悲惨命运,谴责李益的负心爱憎分明。与元稹《

作品中写李益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又写

为其“密友”因此研究者認为蒋防所写即是唐肃宗时宰相

(《国史补》)中云:‘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传谓小玉死后李益乃大猜忌,则或出于附会以荿异闻者也。”(《稗边小缀》)

也说:“(李益)夫妇之间无聊生者或为当日流传之事实。小说多喜附会复举薄□之事以实之。”(《

》)至于本篇的艺术价值前人给予很高评价。明代

称赞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并认为“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傳诵弗衰”(《

李益诗风豪放明快尤以

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送辽阳使还军》、《

》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鈈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

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写情》、《夜上西城》、《

》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

》、《过五原胡兒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

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朂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Φ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

”(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強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

  • 1. 王其英唐代诗人李益诗歌的成就与影响[J]. 发展,201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匈奴单于列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