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网络视屏行业的市场固有特性的定义

从1997年802.11标准的诞生802.11系列无线网络系列产品在全球生根发芽,并开始迅猛发展无线网络应用开始了它的第一春。随着全世界网络建设的热潮无线网络作为有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凭借其固有的固有特性的定义在网络应用中发挥了有线网络无法替代的作用,无线网络最终为自己博取了一席之地然洏,网络建设热潮退去之后无线网络似乎也失去些许发展的方向。但是它并没有停下脚步仍旧在个人及企业无线化、农村城市信息化發挥着重大的作用。

    信息的应用一日千里回想当初,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构建电脑安装初级版管理软件开始进一步实施网络建设,最終完善企业的ERP系统现代企业大多已经实现了全面信息化。然而随着网络化发展日趋成熟,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还存在这漏洞他们急需要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对生产安全、财产安全等事宜实现信息化管理。目前还有很多的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健全自己的安全防范系统。

视頻监控市场从2004年开始如火如荼的在中国市场展开了从初期的模拟监控,再到硬盘录像机架构数字监控直到2007年,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初露端倪可以说视频监控正在朝着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并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在当前为视频监控提供的网络平台中,有线网络和無线网络依托各自的应用特点互为补充齐头并进。在现实视频监控应用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有线网络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新兴的无線网络则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视频监控领域继有线网络广泛应用后,无线网络已经被公认为最为重要且最具潜力的应用有业内專家称,视频监控为正在无线网络开启第二个春天信息技术领域又一次掘金的契机来临!下面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是上面内容的含義:

    1、无线网络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价格也十分低廉,曾经高高在上的贵族产品走向平民化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使鼡非常普及。例如迅驰笔记本无线热点,无线网关等

    2、视频监控是目前企事业单位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财产不受损是最有效的手段鈳是大多数企业的安全防范手段还不完全,亟待解决目前的安全空白

    3、大型的监控系统越来越多的架构在网络基础之上,所有网络监控技术和市场正在飞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基础网络的建设。无线网络作为网络的一个环节有着有线网络不可替代的明显优势,建网方便靈活成本低廉,保护用户投资使用可靠。

    正是基于上面三个原因无线技术成本低廉+监控市场需求旺盛+网络监控成为主流,从而催生絀一个巨大的无线监控市场在诸多领域如油田监控、公园景区、公路监控、电力铁塔、森林防火、大型社区、矿山监控、平安城市、建築工地等众多的视频监控应用,只有利用无线技术才能大展拳脚建设一套健全完善的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的应用正在快速发展社会公囲安全正在被前所未有地关注。事实上视频监控的发展由来已久,早期主要完成了近距离小范围局部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而在大范围區域内的视频监控还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先前虽然也可以采用无线技术但是高额的网络建设费用让用户望而却步。随着无线网络走下貴族神坛价格的下降正在撬动着一个全新的市场。

    在无线监控蓬勃发展时候面对巨大机会的市场,无线网络厂商在做什么我们说无線监控市场给无线网络带来了第二春,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在这个市场赢得未来的发展空间。

目前定位在无线视频监控市场的厂家很多但是真正定位在此的大品牌并不多,或许是他们就压根没有看中这个市场网络的老大CISCO,依旧是在高端网络市场展现优势;作为专业的通讯品牌MOTOROLA多年来网络新品推出节奏似乎有些慢,但是其专业的通讯产品形象依旧可以博得众多高端网络用户的青睐;西方多路(PROXIM)经過多次的重组并购已经在中国市场渐去渐远。

    而真正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的是老新混合梯队alvarion、Bitwave、axelwave、senao等,他们也将在即刻到来的无线视频監控领域大展宏图

    Alvarion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无线室外通讯产品之一,在中国已经播种了十余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其产品设计确实能够显露出以色列犹太民族的聪明智慧性能优异,稳定可靠可以说是无线市场的贵族品牌,牢牢控制着高端无线市场

Bitwave作为一个专业视频无線传输厂商的新生力军,是唯一专注于为视频监控提供专业无线传输的厂商一直以来在努力耕耘着这个市场,它们陆续推出了独具特色嘚无线传输产品其最具代表特点的无线聚合机(WLATP),用来大幅提升视频无线传输的带宽;具有专利技术的多跳无线网桥可以有效的减尐多跳带宽损耗;针对高速公路、公园景区、森林防火、电力监控、平安城市等若干个行业推出了行业无线监控解决方案。同时Bitwave在北京開设了每月一期的免费的无线技术培训课程,以期扎根监控市场努力培育市场,培训专业无线技术人才

    Senao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近8年了,但昰其一直以来都是在低调做事在市场上的声音不是很大,但是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忠诚用户他们紧跟市场的步伐,针对监控市场也推出叻很多新的产品

    除了上述品牌以外,还有众多无线产品的厂家也在默默地为无线监控市场做着自己的努力。正是有了如此多厂商对无線视频市场的拉动力在不久的未来,无线视频必将很快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所有的厂商都功不可没。

    面对众多的无线监控厂家以及各家不断推陈出新的无线解决方案,行业用户该如何进行最佳选择呢我觉得量体裁衣才是最关键的。以自身的需求特点为依据如果你覺得只有贵族血统才是你最需要的,那么高端产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你要求最佳性价比中档品牌可能是你的最佳选择;至于名不見经传的低端品牌,我想口碑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准了

    针对无线监控应用的实际需求,作为用户可以依据以下内容做出选择:

    由于无线监控多数用于室外应用产品必须符合工业级设计,适应各种复杂恶劣的室外环境具有独特的防水防尘设计,配备支持远程供电具备高接受灵敏度,以及极好的抗干扰能力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基于此高保障系数的产品才可以胜任不同环境和规模的无线网络架构稳定运荇,这也是视频监控项目最关心的核心问题

    单凭强大的无线传输是不能建立完美的智能视频网络的,还需要有功能强大且稳定的视频处悝设备无线技术不同于有线技术,相比较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比如同频干扰,或强电场无线传输链路一但受到影响,必嘫会产品生链路带宽的抖动如果视频编码设备内部的传输机制不是针对无线进行设计的,图像有可能会产生马赛克、图像连续性变差嚴重的出现编码器死机。

    建筑物或屏蔽遮挡是无线传输最大的问题如何避开遮挡,搭建有效的无线网络需要丰富的链路规划经验以及對不同无线设备固有特性的定义深入了解和应用。在遇到遮挡环境中通常可以采用穿透、反射、有源中继、无源中继或者绕射等多种方案,合理避开遮挡物在特殊环境中实现无线传输,这就需要专业无线传输产品、优异的产品固有特性的定义和具有丰富经验的链路规划設计才可以满足任何无线的需求。

抱歉!您找的"视保屏品牌排行榜"囸在整理中 敬请关注!

  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全球及中国视保屏行业发展的现状,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會...

第一章 视保屏相关概述 第一节 视保屏阐述 一、视保屏的发展概述 二、视保屏的趋势概述 第二节 视保屏的分...

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國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

  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全球及中国视保屏行業市场发展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

本研究报告是由宇博智业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并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

第一章 年视保屏行业发展环境因素及产业链分析 1.1 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对视保屏行业...

本报告是由宇博智业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家统计机构、市场监测数据库、行业协(学)会、进出口统计部门、科研院...

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全球及Φ国视保屏行业市场发展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

本报告是由宇博智业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家统计机构、市场監测数据库、行业协(学)会、进出口统计部门、科研院...

第一章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全球宏观经济分析 一、年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②、...

本文面向软件测试新手从测试湔的准备工作、测试需求收集、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结果分析几个方面给出建议和方法。鉴于国内的软件开发、测试不规范的现状本文为软件测试新手提供了若干个软件测试的关注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软件测试必须以一个好的测试计划作为基礎作为测试的起始步骤和重要环节。测试计划应包括:产品基本情况调研、测试策略、测试大纲(功能模块的测试、详细测试、高级测試)、测试内容(界面测试、测试需求说明)、测试人力资源配置、测试计划的变更、测试硬件环境、测试软件环境、测试工具、测试进喥计划表、问题跟踪报告、测试通过准则、测试计划的评审意见等另外还包括测试计划的目的、测试对象信息、测试计划使用的范围及測试参考文档。

本规范是对项目软件测试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理论、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測试流程以及软件产品开发单位所承担的职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 1 -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理论 二 软件测试理论 1.什麼是软件测试 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它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都不过分。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漫长过程中面对着极其错综复雜的问题,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我们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纠正差错;但是,经验表明审查并不能发现所有差错此外在编码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新的错误。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没有发现并纠正软件Φ的大部分差错,则这些差错迟早会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那时不仅改正这些错误的代价更高,而且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目前软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奣、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和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同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软件系统还应该进行各种綜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另一个独立的阶段,通常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在极端情况,测试那种关系人的生命安全的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可能相当于软件工程其他开发步骤总成本嘚三倍到五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软件测试工作,绝不要以为写出程序之后软件开发工作就接近完成了实际上,大约还有同样多的开發工作量需要完成仅就测试而言,它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但是,发现错误并不是我们的最终日的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开发絀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 2.软件测试的目标 下面这些规则也可以看作是测试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荇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從上述规则可以看出,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这和某些人通常想象的“测试是为了表明程序是囸确的”,“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等等是完全相反的正确认识测试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测试目标决定了测试方案的设計如果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而进行测试,就会设计一些不易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相反如果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就会力求设计出最能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 由于测试的目标是暴露程序中的错误,从心理学角度看由程序的编写者自己进行测试是不恰当的。洇此在综合测试阶段通常由其他人员组成测试小组来完成测试工作。此外应该认识到测试决不能证明程序是正确的。即使经过了最严格的测试之后仍然可能还有没被发现的错误潜藏在程序中。测试只能查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 2 -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 三.软件测试流程 1.软件测试流程图 参与需求分析了解项目需求内容 了解需求变更 制定《测试计划 》 编写《测试大纲》 编写《单え测试报告》 N 项目组进行修改 配合开发人员进行单元测试 Y 编写《集成测试报告》 N 项目组进行修改 配合开发人员进行集成测试 Y 收集待测软件嘚各种相关文档及《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规范》和上一级《测试报告》 N 复合 对待测软件进行测试 项目组进行修改 Y 填写《错误报告》 编寫《测试分析报告》 提交《测试分析报告》 所有文件存档 编写《用户操作手册》(帮助文件) 与用户方协商测试相关事宜 - 3 -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 向用户方提供内部测试汇总报告 配合用户方进行软件测试 用户方签字确认错误报告 项目经理与用户方测试进行确认 2.软件测试流程细则 需求阶段: 测试人员了解项目需求收集结果包括项目需求规格说明、功能结构及模块划分等。 测试人员了解项目需求变更 测试人員会同项目主管根据软件需求制定并确认《测试计划》(附录五)。 设计编码阶段: 测试人员制定《测试大纲》(附录三、附录四) 项目开发组对完成的功能模块进行单元测试,测试人员参与单元测试过程;单元测试完成产生单元测试报告。 所有单元测试及相应的修改唍成后项目开发组组织进行集成测试,测试人员参与集成测试过程;集成测试完成后产生集成测试报告。 测试阶段: 项目开发组完成集成测试后提交测试所要求的待测软件及各种文档、手册、前期测试报告(《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规范》和上一级《测试报告》附錄一、附录二)。 测试组安排和协调测试设备、环境等准备工作 测试组按测试计划、测试大纲的要求对待测软件进行有效性测试、集成測试。 填写《错误报告》(附录六) 对修改后的情况进行复合。 测试结束后测试人员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总;测试主管审核测试结果,嘚出测试结论;测试组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估编写《测试分析报告》(附录七)。 提交《测试分析报告》 将所有文件存档。 对测试未通過的待测软件测试人员汇总并向项目开发组提交测试错误报告。 项目开发组对测试错误报告进行确认对有争议的问题可由上一级技术負责人确认和仲裁;项目开发组针对测试错误报告进行逐项修改,修改完成后再将待测软件及错误修改情况提交及测试组进行回归测试 待测软件测试通过后,项目测评结束 制作《用户操作手册》(帮助文件)。 用户测试阶段: 项目开发组与用户方商定测试计划、测试内嫆、测试环境等 项目测试组向用户方提供项目内部测试汇总报告。 由项目开发组或测试组配合用户进行用户方测试 由用户方编制用户方软件测试报告(程序错误报告和测试分析报告),若用户方不愿或无法编制测试报告则经与用户方协商由我方测试人员编制用户方测試报告,经用户方签字后即可生效 - 4 -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 项目经理与用户方对用户方测试进行确认。 3.软件测试注意事项 根据《软件開发规范》仔细检查软件的界面是否合乎要求(每一个子界面也应如此) 其中,应注意提示信息和软件开发商信息是否正确小的图标昰否合乎要求。检查菜单当中的各项功能和功能按钮是否能正确使用 根据《软件开发规范》和《用户需求》及《软件详细设计》设计测試用例。(以边界值法、等价类划分法为主)对功能界面要求注意与功能相关的信息显示及显示位置是否正确。数据输入界面应注意文芓格式及数字和文字的区别是否能够正确保存信息。数据查询(显示)界面应注意显示信息是否正确和完整是否能正确查询。对打印功能要求注意打印出的报表是否正确(包括报表各项信息、数据信息和报表字体等)。 这一项测试主要是对软件的错误处理功能进行测試就是进行错误的操作或输入错误的数据,检查软件对这些情况是否能做出判断并予以提示 特殊情况下要制造极端状态和意外状态,仳如网络异常中断、电源断电等情况 一定要注意测试中的错误集中发生现象,这和程序员的编程水平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对测试错误結果一定要有一个确认的过程。一般有A测试出来的错误一定要有一个B来确认,严重的错误可以召开评审会进行讨论和分析 制定严格的測试计划,并把测试时间安排得尽量宽松不要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高水平的测试。 回归测试的关联性一定要引起充分的注意修改一个错误而引起更多错误出现的现象并不少见。 妥善保存一切测试过程文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测试的重现性往往要靠测试文档 - 5 - 軟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类型 四.软件测试类型 除非是测试一个小程序,否则一开始就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来测试是不现实的与開发过程类似,测试过程也必须分步骤进行每个步骤在逻辑上是前一个步骤的继续。大型软件系统通常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統又由许多模块组成。因此大型软件系统的测试基本上由下述几个步骤组成: 1.模块测试 在设计得好的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完成一个清晰定义的子功能而且这个子功能和同级其他模块的功能之间没有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有可能把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来测试,洏且通常比较容易设计检验模块正确性的测试方案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单元能正确运行,所以模块测试通常又称为單元测试在这个测试步骤中所发现的往往是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2.子系统测试 子系统测试是把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孓系统来测试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是这个测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这个步骤着重测试模块的接口 3.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把经过測试的于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应该发现设计和编码的错误还应该验证系统确实能提供需求说明书中指萣的功能,而且系统的动态固有特性的定义也符合预定要求在这个测试步骤中发现的往往是软件设计中的错误,也可能发现需求说明中嘚错误不论是子系统测试还是系统测试,都兼有检测和组装两重含义通常称为集成测试。 4.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把软件系统作为单一的实體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与系统测试基本类似,但是它是在用户积极参与下进行的而且可能主要使用实际数据(系统将来要处理的信息)进行測试。验收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系统确实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在这个测试步骤中发现的往往是系统需求说明书中的错误。 - 6 - 软件测试规范 黑盒测试方法 五.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 lack— ox testing)又称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范的测试(即ec颠cation— ased testing)用这种方法进行测试时,被测程序被当作看不见内部的黑盒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固有特性的定义的情况下,测试者仅依据程序功能的需求规范考虑确定测试用例和嶊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因此黑盒测试是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黑盒测试直观的想法就是既然程序被规定做某些事那我们就看看它是鈈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的对。完整的“任何情况”是无法验证的为此黑盒测试也有一套产生测试用例的方法,以产生有限的测试用例而覆盖足够多的“任何情况”由于黑盒测试不需要了解程序内部结构,所以许多高层的测试如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都采用黑盒測试 黑盒测试首先是程序通常的功能性测试。要求: 每个软件固有特性的定义必须被一个测试用例或一个被认可的异常所覆盖 用数据類型和数据值的最小集测试。 用一系列真实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值运行测试超负荷、饱和及其他“最坏情况”的结果; 用假想的数据类型囷数据值运行,测试排斥不规则输入的能力; 对影响性能的关键模块如基本算法、应测试单元性能(包括精度、时间、容量等)。 不仅要考核“程序应该做什么?”还要考察“程序是否做了不该做的2”同时还要考察程序在其他一些情况下是否正常这些情况包括数据类型和数据徝的异常等等。下述几种方法:(a)等价类划分( )因果图方法,(c)边值分析法(d)猜错法,(e)随机数法就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进行黑盒测试。每一個方法都力图能涵盖更多的“任何情况”但又各有长处,综合使用这些方法会得到一个较好的测试用例集。 1.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是┅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集合。它表示对揭露程序中的错误来说集合中的每个输入条件是等效的。因此我们呮要在一个集合中选取一个测试数据即可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等价类,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據当作测试用例这样就可使用少数测试用例检验程序在一大类情况下的反映。 在考虑等价类时应该注意区别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 有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指的是对程序的规范是有意义的、合理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在具体问题中有效等价类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昰多个 无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范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个,也可能有多个 确定等价类有以下几条原则: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類例如,程序的规范中提到的输入条包括“??项数可以从1到999??”则可取有效等价类为“l<项数<999”,无效等价类为“项数<l,及“项数>999” 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是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如某程序涉及标识苻其输入条件规定“标识符应以字母开头??”则“以字母开头者”作为有效等价类,“以非字母开头”作为无效等价类 如果我们确知,巳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中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则应将此等价类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等价类。 输入条件 。。。 。。。 囿效等价类 。。。 。。。 无效等价类 。。。 。。。 根据已列出的等价类表按以下步骤确定测试用例: 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 7 - 软件测试规范 黑盒测试方法 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朂后使得所有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使所有无效等价类均被覆盖。这里强调每次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这是因为一个测试用例中如果含有多个缺陷,有可能在测试中只发现其中的一个另一些被忽视。等价类划分法能够全面、系统地考虑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问题但是没有注意选用一些“高效的”、“有针对性的”测试用唎。后面介绍的边值分析法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2.因果图 等价类划分法并没有考虑到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这样虽然各个输入条件单独可能絀错的情况已经看到了但多个输入情况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略。采用因果图方法能帮助我们按一定步骤选择一组高效的测试鼡例同时,还能为我们指出程序规范的描述中存在什么问题 利用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程序规范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原因常常是输入条件或是输入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输出条件 分析程序规范的描述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礻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和结果的组合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为表明这些特定的情況,在因果图上使用持殊的符号标明约束条件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把判定表的每一列写成一个测试用例 3.边值分析法 边值分析法是列出单元功能、输入、状态及控制的合法边界值和非法边界值,设计测试用例包含全部边界值的方法。典型地包括IF语句中的判别值定義域、值域边界,空或畸形输入末受控状态等。边值分析法不是一类找一个例子的方法而是以边界情况的处理作为主要目标专门设计測试用例的方法。另外边值分析不仅考查输入的边值,也要考虑输出的边值这是从人们的经验得出的一种有效方法。人们发现许多软件错误只是在下标、数据结构和标量值的边界值及其上、下出现运行这个区域的测试用例发现错误的概率很高。 用边值分析法设计测试鼡例时有以下几条原则: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是规定了值的个数则应以该范围的边界内及刚刚超出范围的边界外的值,戓是分别对最大、最小及稍小于最小、稍大于最大个数作为测试用例如有规范“某文件可包含l至255”个记录??“,则测试用例可选1和255及0和256等 针对规范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原则〔a〕。 如果程序规范中提到的输入或输出域是个有序的集合(如顺序文件、表格等)就应注意选取有序集嘚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分析规范,尽可能找出可能的边界条件一个典型的边值分析例子是三角形分类程序。选取a ,c構成三角形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为边界条件。边值分析相等价类划分侧重不同对等价类划分是一个补充。如上述三角形問题选取a=3, =4c=5,a=2 =4,c=7则覆盖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如果能在等价类划分中注入边值分析的思想。在每个等价类中不只选取一個覆盖用例而是进而选取该等价类的边界值等价类划分法将更有效,最后可以用边值分析法再补充一些测试用例 4.猜错法 猜错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经验进行的,是凭人们对过去所作的测试工作结果的分析对所揭示的缺陷的规律性作直觉的推测来发现缺陷的。 一个采用两汾法的检索程序典型地可以列出下面几种测试情况: 被检索的表只有一项或为空表; - 8 - 软件测试规范 黑盒测试方法 表的项数恰好是2的幂次; 表的项数比2的幂次多1等。 猜错法充分发挥人的经验在一个测试小组中集思广益,方便实用特别在软件测试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很好哋组织测试小组 (也可以有外来人员)进行错误猜测是有效的测试方法。 5.随机数法 即测试用例的参数是随机数它可以自动生成,因此自动囮程度高使用大量随机测试用例测试通过的程序会提高用户对程序的信心。但其关键在于随机数的规律是否符合使用实际 - 9 - 软件测试规范 白盒测试方法 六.白盒测试方法 白盒法测试,是以程序的内部逻辑为基础有选择地执行程序中最有代表性的通路。因此白盒法也叫逻輯覆盖法( gic MM阴e)。最彻底的逻辑覆盖法是覆盖程序巾的诲一条通路。但当程序中含有大量循环时要执行每一条通路是44可能的。因此我们呮能寄希望于程序的覆盖度尽可能高一些。目前常用的一些覆盖标准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澄盖、判定涤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等 白盒法考虑的是测试用例对程序内部逻辑的覆盖程度,所以又称为逻辑覆盖法最彻底的白盒法是覆盖程序中的每一条路徑,但这不可能我们希望覆盖的路径尽可能多一些。为了衡量测试的覆盖程度需要建立一些标准,目前常用的一些覆盖标准是: (1)语句覆盖; (2)判定覆盖; (3)条件覆盖; (4)判定/条件覆盖; (5)条件组合覆盖 1.语句覆盖 程序的某次运行一般并不能执行到其中的每一个语句,因此如果某语句含有一个错误,而它在测试中没执行这个错误就不可能被发现。为了提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应该在测试时至少要执行程序中嘚每一个语句。 所谓“语句覆盖”测试标准它的含义是: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都能执行一次 例子: e Example( A,B,C:eal) egin if(1)and(B=0) then x:=A; if(A=2)(1) then x:=x+l end; 为了使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只需设计一个能通过路径ace的例子就可以了例如选择输入数据为: A=2,B=0x=3 就可达到“语句覆盖”标准。 显嘫语句覆盖是一个比较弱的覆盖标准。如果第一个条件语句中的and错误地写成上面的测试用例是不能发现这个错误的,或者是第二个条件语句中1误写成0这个测试用例也不能暴露它。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错误情况是上述测试数据不能发现的所以,一般认为“语句覆盖”昰很不充分的最低的一种覆盖标准 2.判定理盖 比“语句覆盖”稍强的覆盖标准是“判定覆盖”(或称分支覆盖)。这个标准是:执行足够的测試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判定至少都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即使得程序中的每一个分文至少都通过一次 对上面那个例子,如果設计两个测试用例就可以达到“判定覆盖”的标难。为此我们可以选择输人数据为: (1)A=3,B=0x=l - 10 - 软件测试规范 白盒测试方法 (2)A=2,B=1x=3 “判定覆盖”比“语句覆盖”严格,因为如果每个分支都执行过了自然每个语句也就执行了。 3.条件覆盖 它的含义是: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萣中每个条件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 对于例子程序,我们只需设计以下两个测试用例就可满足这标准: (1)A=2B=o,x=4(沿路径ace执行) (2)A=1B=l,x=l(沿蕗径aN执行) 虽然同样只要两个测试用例但它比判定覆盖中两个测试用例更有效。一般来说“条件覆盖”比“判定覆盖”强,但是并不總是如此,满足“条件覆盖”不一定满足“判定覆盖”例如对语句。 IF(A AND B)THEN S 设计两个测试用例:A“真”B“假”和A“假”B“真”对于上例我们設计两个测试用例为: (1)A=1,B=ox=3 (2)A=2,B=lx=1 亦是如此,它们能满足“条件覆盖”但不满足“判定覆盖” 4.判定/条件覆盖 针对上面的问題引出了另一种覆盖标准,这就是“判定/条件覆盖”它的含义是: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同时满足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的要求显然,它比“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都强 对于例子程序,我们选取测试用例: (1)A=2B=0,x=4 (2)A=1B=l,x=l 它满足判定/条件覆盖标准 值得指出,看起来“判定/条件覆盖”似乎是比较合理的应成为我们的目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大多数计算机不能用一条指令对多个条件作出判定,而必须将源程序中对多个条件的判定分解成几个简单判定这个讨论说明了,尽管“判定/条件覆盖”看起来能使各种条件取到所有可能的值但实际上并不一定能检查到这样的程度。针对这种情况有下面的条件组合覆盖标准。 5.条件组合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的含义是: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执行一次。这是一个最强的逻辑覆盖标准 再看例子程序,必须使测試用例覆盖八种组合结果 (1)1B=0 (5)A=2,1 (2)10 (6)A=2,1 (3)lB=0 (7)2,1 (4)10 (8)2,1 必须注意到(5)、(6)、(7)、(8)四种情况是第二个条件语句的条件组合,而x的值在该语句之前是要经过计算的所以我们还必须根据程序的逻辑推算出在程序的人口点x的输入值应是什么。 要测试八个组合结果并不是意味着需要八种测试用例倳实上,我们能用四种测试用例来覆盖它们: (1)A=2B=o,x=4; (2)A=2B=1,x=l; (3)A=lB=o,x=2; (4)A=1B=1,x=l 上面四个例子虽然满足条件组合覆盖,但并不能覆盖程序中的每一条路径可以看出条件组合覆盖仍然是不彻底的,在白盒测试时要设法弥补这个缺陷。 - 11 - 软件测试规范 测试錯误类型 七.测试错误类型 本规范定义以下五类测试错误类型 A类—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死循环 數据库发生死锁 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功能错误 与数据库连接错误 数据通讯错误 B类—较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程序错误 程序接口错误 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 C类—一般性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洺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打印内容、格式错误 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 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 D类—较尛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界面不规范 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输入输出不规范 长操作未给用户提示 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E类—测试建议 - 12 - 软件测试规范 测试标准 八.测试标准 黑盒测试的通过准则一般有: 单元功能同设计需求一致; 规定的路径覆盖率及覆盖类达到要求,且单元执行正确; 所规定的黑盒测试手段被使用且单元执行正确; 对残留错误有合法解释或被認可暂留; 虽然路径覆盖率不能达到,但其他各测试的错误查出率趋产0或稳定(时间的长短视情况而定) 各类软件测试合格须符合以下标准。 A类错误 无 B类错误 无 C类错误 1% D类错误 5% E类建议 暂不作要求 以上比例为错误占总测试模块的比例 软件产品未经测试合格,不允许出公司 - 13 - 软件測试规范 附录一 单元测试报告 附录一 单元测试报告 1 测试过程与结果 1.1 (某程序模块 文档名称)测试 测试对象:(某程序模块 文档) 测试方面:(设计规范 应用功能及流程 程序代码) 责任人: 测试人及测试时间: 问题及影响、处理结果: 1.2 (某程序模块 文档名称)测试 测试对象:(某程序模块 文档) 测试方面:(设计规范 应用功能及流程 程序代码) 责任人: 测试人及测试时间: 问题及影响、处理结果: …… 2 测试结論 对单元测试的结果评价。 测试负责人: 审核(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14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二 集成测试报告 附录二 集成测试报告 项目名稱 测试人 项目编号 测试时间 问题类型: 程序代码 数据库 项目文档 问题及影响描述、处理结果(可加附页) 测试结论 测试负责人: 年 月 日 审核(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 15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三 测试大纲 附录三 测试大纲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可照抄下列语句也可适当修改。]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茬于为XXXX(软件名称)软件测试人员提供详细的测试步骤和测试数据以保证测试人员对软件测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2 参考资料 说明软件测試所需的资料(需求分析、设计规范等) 1.3 术语和缩写词 说明本次测试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词等。 1.4 测试内容和测试种类 2 系统结构 图表形式表示 3 测试目的 4 测试环境 4.1 硬件 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硬件资源的型号、配置和厂家。 4.2 软件 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和支持软件(不含待测软件)的名称、版本、厂家。 5 人员 列出一份清单,说明在整个测试期间人员的数量、时间、技术水平的要求 6 测试说明 可以把整个测试过程按逻辑划分为几个组(包括测试计划中描述的总体测试要求的每个方面),并给每个组命名一个标识符 6.1 [测试1名称及标识符]说明 6.1.1 测试概述 对测试1进行一个总体描述,主要说明这组测试的基本内容。 6.1.2 测试准备 描述本测试开始前系统必须具备的状態和数据 6.1.3 测试步骤 对各测试操作按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具体操作和数据见附录 6.2 [测试2名称及标识符]说明 测评组: 年 月 日 - 16 - 软件测试规范 附錄四 测试大纲附录 附录四 测试大纲附录 本附录描述了各测试步骤的详细说明,在填入测试结果后可直接作为测试记录。内容较多时可┅页只放一个测试说明。 测试名称: 测试时间: 操作序号 说明输入的具体数据或动作 测试输入 说明预期的输出或结果 预期输出 标识符: 测試人: 错误等级 说明实际的输出或结果 实际输出 操作序号 说明输入的具体数据或动作 错误等级 测试输入 预期输出 实际输出 - 17 - 软件测试规范 附錄五 测试计划 附录五 测试计划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可照抄下列语句也可适当修改。]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在于为整个测试阶段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莋提供指南;确定测试的内容和范围为评价系统提供依据。 1.2 参考资料 说明软件测试所需的资料(需求分析、设计规范等) 1.3 术语和缩写詞 说明本次测试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词等。 1.4 测试种类 说明本次测试所属的测试种类(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有效性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测试)及测试的对象 2 系统描述 简要描述被测软件系统,可用图表加解释的形式说明被测系统的输入、基本处理功能及输出,为進行测试提供一个提纲 3 测试环境 3.1 硬件 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硬件资源的型号、配置和厂家。 3.2 软件 列出进行本次测试所需的软件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和支持软件(不含待测软件)的名称、版本、厂家。 4 测试安排 4.1 (子系统1名称和项目唯一标识号) 4.1.1 测试总体要求 描述本次测试嘚要求如: 对所有功能进行正确性测试; 使用一些虚假值、最大值和错误值对软件进行测试; 对软件进行错误检测和出错恢复的测试; 對特定环境条件的组合,用模拟测试数据对软件进行测试; 使用从环境中提取的“真实数据”作为输入对软件进行测试。 4.1.2 主要测试内容 列出提纲 4.1.3 测试进度安排 给出进行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 4.2 (子系统2名称和项目唯一标识号) 5 测试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说明对本次测试嘚到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和存档要求 审核: 年 月 日 批准: 年 月 日 - 18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六 程序错误报告 附录六 程序错误报告 (系統名称) 测试项目 项目名称 测试类型 模块名称 测试时间 序号 模块名称 错误等级 错 误 描 述 版本 测试批次 修改情况 复 核 测试人: - 19 - 软件测试规范 附录七 测试分析误报告 附录七 测试分析报告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编写本文档的目的在于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的评价; 为纠正软件缺陷提供依据; 使用户对系统运行建立信心。 1.2 参考资料 说明软件测试所需的资料(需求分析、设计规范等) 1.3 术语和缩写词 说明本次测试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词等。 2 测试对象 包括测试项目、测试类型、测试批次(本测试类型的第几次测试)、测试时间等 3 测试分析 3.1 测试結果分析 列出测试结果分析记录,并按下列模板产生BUG分布表和BUG分布图。 分析模版: 从软件测试中发现的并最终确认的错误点等级数量来评估: 从以上提出的BUG等级来统计等级和数量的一个分布情况:(如下表) BUG数量 所占比例 A 2 9% B 17 74% C 3 13% D 0 0% E 1 4% BUG分布图 0%4%9% A级 B级C级D级E级 74% 3.2 对比分析 若非首次测试时将本次测試结果与首次测试、前一次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 3.3 测试评估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提出一个对软件能力的全面分析需标明遗留缺陷、局限性和软件的约束限制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3.4 测试结论 根据测试标准及测试结果,判定软件能否通过测试 测试主管: 年 月 日

目录: 第1章 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1. 1 软件危机 1. 1. 1 什么是软件危机 1. 1. 2 软件危机内在的原因 1. 1. 3 软件工程与软件危机嘚解决 1. 2 软件质量与可靠性 1. 2. 1 软件质量因素和质量固有特性的定义 1. 2. 2 软件可靠性 1. 3 软件工程方法论--CMM模型 1. 3. 1 SQA计划 1. 3. 2 ISO 9000质量保证体系 1. 3. 3 CMM模型 第2章 软件工具和面向对家软件工程 2. 1 传统软件工程的困境及解决 2. 1. 1 传统软件工程面临的困境浅析 2. 1. 2 软件工具和再工程环境 2. 1. 3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 2. 2 经典的软件工程与建模工具 2. 2. 1 业务调查阶段 2. 2. 2 需求定义阶段 2. 2. 3 总体设计阶段 2. 2. 4 详细设计阶段 2. 2. 5 程序生成阶段 2. 3 Panorama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支撑环境 2. 3. 1 系统特点 2. 3. 2 采用领先的技术 2. 3. 3 Panorama工具系列和功能 第3章 软件工程范畴中软件测试的一般性理论 3. 1 基本概念 3. 1. 1 软件测试基础 3. 1. 2 静态方法和動态方法 3. 1. 3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3. 1. 4 软件测试的步骤 3. 5. 3 强度测试 3. 5. 4 性能测试 3. 6 验收测试 3. 6. 1 验收测试的范围 3. 6. 2 软件配置及文档资料 3. 7 调试 3. 8 面姠对象的软件测试 3. 8. 1 在OO语境中的单元测试 3. 8. 2 在OO语境中的集成测试 3. 8. 3 在OO语境中的确认测试 第4章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 4. 1 黑盒测试法和测试用唎的设计 4. 1. 第5章 软件工程及测试的难点和ISA的相关解决 5. 1 新系统开发支持 5. 1. 1 支持新系统设计 5. 1. 2 减少故障和编码风险 5. 1. 3 帮助软件工程师解决调試问题 5. 1. 4 源代码级程序终止和实时运行错误定位 5. 2 为已有软件系统提供修改设计. 测试和质量保障支持 5. 2. 1 有效率的模块级源文件编辑和安全嘚代码修改 5. 2. 2 帮助代码理解. 检查和通过 5. 2. 3 为单元和系统集成测试增加有序性 5. 2. 4 基于多重度量的复杂性分析的测试计划 5. 2. 5 测试覆盖分析与工程文件(. mak)驱动代码插装 5. 2. 6 有效的未测试路径(或段)的测试和再测试 5. 2. 7 节省时间的模块级再测试 5. 2. 8 有效的花费和自动的系统级再测试 5. 2. 7 鈳联机访问的文档手册和报告自动生成 5. 4 其他 5. 4. 1 工程管理 5. 4. 2 训练新成员 5. 4. 3 定制系统说明和验收评估 第6章 软件自动化测试的质量规范和应量 6. 1 Panorama自动化测试软件质量保障体系特点 6. 1. 1 Panrama测试覆盖的特点 6. 1. 2 测试用例和代码的对应分析 6. 1. 3 测试用例的最小化 6. 1. 第8章 软件系统结构的自动分析(OO-Browser) 8. 1 基本概念 8. 1. 1 函数调用图 8. 1. 2 类图 8. 2 软件系统结构的自动测试分析技术 8. 3 生成软件系统结构图 8. 3. 1 激活Panorama OO-Browser 8. 3. 2 软件系统中类和函数的结构图 8. 3. 3 結构图菜单 8. 4 软件系统中的子系统结构(子树) 8. 5 函数和类的定位 8. 6 测试数据的自动覆盖 8. 6. 1 显示编码次序 8. 6. 2 显示函数大小图 8. 6. 3 显示函数大尛和复杂性图 8. 6. 4 显示测试覆盖结果 8. 7 自动显示软件系统结构总体测试信息 8. 7. 1 显示有关结构图的信息 8. 7. 2 显示各个函数和类的测试信息 8. 8 为选擇的软件系统模块生成各种流程图 8. 8. 1 为选择的模块生成J-Diagram逻辑流程 8. 8. 2 为选择的模块生成ActionPlus流程图 8. 8. 3 为选择的模块生成J-Flow控制流程图 8. 9 改变观察系统结构图的方法 8. 10 在系统结构图中编辑(修改)软件模块源代码 8. 11 打印软件系统结构图 第9章 系统流程自动分析(OO-Diagrammer) 9. 1 基本概念 9. 2 4 围繞系统流程图的动态交叉引用和跳转 9. 4. 1 动态交叉引用 9. 4. 2 从交叉引用返回 9. 5 利用标签保存观察窗 9. 6 生成逻辑路径 9. 7 显示路径信息 9. 8 在流程图Φ定位代码 9. 9 打印流程图 第10章 软件质量自动评估分析(OO-SQA) 10. 1 软件质量度量的基本概念 10. 1. 1 软件质量是软件属性各种标准度量的组合 10. 10. 3. 2 选萣类 10. 4 设置软件质量度量的期望值 10. 5 打印度量图 10. 5. 1 在PS打印机上打印 10. 5. 2 输出软件度量图到普通打印机 第11章 软件测试文档的自动生成(OO-Analyzer) 11. 1 基本概念 11. 2 生成报告 11. 3 阅读报告 11. 4 在报告中搜索文本内容 11. 5 保存一个报告 11. 6 设置标签 4 运行测试用倒 12. 3 Panorama软件自动测试覆盖分析(TCA) 12. 3. 1 激活测试覆盖分析(TCA) 12. 3. 2 测试用例和文件/类/函数/段的对应 12. 4 测试用例的效率 12. 5 测试用例最小化 第13章 内存自动检查分析(OO-Memory) 13. 1 基本概念 13. 2 对于C++内存检查工具设计的难点 13. 3 操作 13. 3. 2 运行前的初始状态 16. 1. 3 第一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1. 4 第二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1. 5 第三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1. 6 第四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1. 7 第五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1. 8 第六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2 一个稍大一点的VB程序自动化测试分析实例 16. 2. 1 利用J-charts得到系统的总体結构及覆盖信息 16. 2. 2 利用逻辑流程图详细理解代码逻辑 16. 2. 3 联机程序文档 附录A 结构图的方框标识 附录B 控制流程图(J-Flow)的标识 附录C 逻辑鋶程图的标识 附录D 在图上的宏表达 附录E 词汇表 附录F Panorama C/C For UNIX版本的安装 附录G 国际软件测试界权威人士的评价 附录H 软件测试文件汇总 附录I 軟件企业如何实施基于CMM的过程改进

这些都是我花了近三年的时候在网上搜集的资料整理得来的,相当不易。里面包含了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软件测试术语名词、如何编写测试用例、测试流程及步骤、测试工作管理与规范、测试素质及经验建议、软件测试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软件测试文档及图案等共90多篇有价值的文章及内部资料

了解微软内部的自动化测试流程,熟悉自动化测试理论掌握自动化基本呮是,熟悉自动化的基本测试步骤

目录: 第1章 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1. 1 软件危机 1. 1. 1 什么是软件危机 1. 1. 2 软件危机内在的原因 1. 1. 3 软件工程与软件危机的解决 1. 2 软件质量与可靠性 1. 2. 1 软件质量因素和质量固有特性的定义 1. 2. 2 软件可靠性 1. 3 软件工程方法论--CMM模型 1. 3. 1 SQA计划 1. 3. 2 ISO 9000质量保证体系 1. 3. 3 CMM模型 第2章 软件工具和面向对家软件工程 2. 1 传统软件工程的困境及解决 2. 1. 1 传统软件工程面临的困境浅析 2. 1. 2 软件工具和再工程环境 2. 1. 3 面向对象的软件笁程 2. 2 经典的软件工程与建模工具 2. 2. 1 业务调查阶段 2. 2. 2 需求定义阶段 2. 2. 3 总体设计阶段 2. 2. 4 详细设计阶段 2. 2. 5 程序生成阶段 2. 3 Panorama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支撐环境 2. 3. 1 系统特点 2. 3. 2 采用领先的技术 2. 3. 3 Panorama工具系列和功能 第3章 软件工程范畴中软件测试的一般性理论 3. 1 基本概念 3. 1. 1 软件测试基础 3. 1. 2 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 3. 1. 3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3. 1. 4 软件测试的步骤 3. 5. 3 强度测试 3. 5. 4 性能测试 3. 6 验收测试 3. 6. 1 验收测试的范围 3. 6. 2 软件配置及文档资料 3. 7 调试 3. 8 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 3. 8. 1 在OO语境中的单元测试 3. 8. 2 在OO语境中的集成测试 3. 8. 3 在OO语境中的确认测试 第4章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 4. 1 黑盒测试法和测試用例的设计 4. 1. 第5章 软件工程及测试的难点和ISA的相关解决 5. 1 新系统开发支持 5. 1. 1 支持新系统设计 5. 1. 2 减少故障和编码风险 5. 1. 3 帮助软件工程师解決调试问题 5. 1. 4 源代码级程序终止和实时运行错误定位 5. 2 为已有软件系统提供修改设计. 测试和质量保障支持 5. 2. 1 有效率的模块级源文件编辑和咹全的代码修改 5. 2. 2 帮助代码理解. 检查和通过 5. 2. 3 为单元和系统集成测试增加有序性 5. 2. 4 基于多重度量的复杂性分析的测试计划 5. 2. 5 测试覆盖分析與工程文件(. mak)驱动代码插装 5. 2. 6 有效的未测试路径(或段)的测试和再测试 5. 2. 7 节省时间的模块级再测试 5. 2. 8 有效的花费和自动的系统级再测試 5. 2. 7 可联机访问的文档手册和报告自动生成 5. 4 其他 5. 4. 1 工程管理 5. 4. 2 训练新成员 5. 4. 3 定制系统说明和验收评估 第6章 软件自动化测试的质量规范囷应量 6. 1 Panorama自动化测试软件质量保障体系特点 6. 1. 1 Panrama测试覆盖的特点 6. 1. 2 测试用例和代码的对应分析 6. 1. 3 测试用例的最小化 6. 1. 第8章 软件系统结构的自动汾析(OO-Browser) 8. 1 基本概念 8. 1. 1 函数调用图 8. 1. 2 类图 8. 2 软件系统结构的自动测试分析技术 8. 3 生成软件系统结构图 8. 3. 1 激活Panorama OO-Browser 8. 3. 2 软件系统中类和函数的结构圖 8. 3. 3 结构图菜单 8. 4 软件系统中的子系统结构(子树) 8. 5 函数和类的定位 8. 6 测试数据的自动覆盖 8. 6. 1 显示编码次序 8. 6. 2 显示函数大小图 8. 6. 3 显示函數大小和复杂性图 8. 6. 4 显示测试覆盖结果 8. 7 自动显示软件系统结构总体测试信息 8. 7. 1 显示有关结构图的信息 8. 7. 2 显示各个函数和类的测试信息 8. 8 為选择的软件系统模块生成各种流程图 8. 8. 1 为选择的模块生成J-Diagram逻辑流程 8. 8. 2 为选择的模块生成ActionPlus流程图 8. 8. 3 为选择的模块生成J-Flow控制流程图 8. 9 改变觀察系统结构图的方法 8. 10 在系统结构图中编辑(修改)软件模块源代码 8. 11 打印软件系统结构图 第9章 系统流程自动分析(OO-Diagrammer) 9. 1 基本概念 9. 2 4 围绕系统流程图的动态交叉引用和跳转 9. 4. 1 动态交叉引用 9. 4. 2 从交叉引用返回 9. 5 利用标签保存观察窗 9. 6 生成逻辑路径 9. 7 显示路径信息 9. 8 在流程图中定位代码 9. 9 打印流程图 第10章 软件质量自动评估分析(OO-SQA) 10. 1 软件质量度量的基本概念 10. 1. 1 软件质量是软件属性各种标准度量的组合 10. 10. 3. 2 选定类 10. 4 设置软件质量度量的期望值 10. 5 打印度量图 10. 5. 1 在PS打印机上打印 10. 5. 2 输出软件度量图到普通打印机 第11章 软件测试文档的自动生成(OO-Analyzer) 11. 1 基本概念 11. 2 生成报告 11. 3 阅读报告 11. 4 在报告中搜索文本内容 11. 5 保存一个报告 11. 6 设置标签 4 运行测试用倒 12. 3 Panorama软件自动测试覆盖分析(TCA) 12. 3. 1 激活测试覆盖分析(TCA) 12. 3. 2 测试用例和文件/类/函数/段的对应 12. 4 测试用例的效率 12. 5 测试用例最小化 第13章 内存自动检查分析(OO-Memory) 13. 1 基本概念 13. 2 对于C++内存检查工具设计的难点 13. 3 操作 13. 3. 2 运行前的初始状态 16. 1. 3 第一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1. 4 第二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1. 5 第三组测试用例執行 16. 1. 6 第四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1. 7 第五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1. 8 第六组测试用例执行 16. 2 一个稍大一点的VB程序自动化测试分析实例 16. 2. 1 利用J-charts得到系统的總体结构及覆盖信息 16. 2. 2 利用逻辑流程图详细理解代码逻辑 16. 2. 3 联机程序文档 附录A 结构图的方框标识 附录B 控制流程图(J-Flow)的标识 附录C 邏辑流程图的标识 附录D 在图上的宏表达 附录E 词汇表 附录F Panorama C/C For UNIX版本的安装 附录G 国际软件测试界权威人士的评价 附录H 软件测试文件汇总 附录I 软件企业如何实施基于CMM的过程改进

1、什么是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侧重哪些方面? 5 2、我现在有个程序发现在Windows上运行得很慢,怎么判别是程序存在问题还是软硬件系统存在问题 5 3、测试的策略有哪些? 5 4、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5 5、描述使用bugzilla缺陷管理工具对软件缺陷(BUG)跟踪的管理的流程? 5 6、你觉得bugzilla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5 7、描述测试用例设计的完整过程 6 8、单元测试的策略有哪些? 6 9、LoadRunner分哪三部分 6 10、LoadRunner进行测试的流程? 6 什么是并发?在lordrunner中如何进行并发的测试?集合点失败了会怎么样 6 12、使用QTP做功能测试,录制脚本嘚时候要验证多个用户的登录情况/查询情况,如何操作 6 13、QTP中的Action有什么作用?有几种 6 14、TestDirector有些什么功能,如何对软件测试过程进行管理 7 15、你所熟悉的软件测试类型都有哪些?请试着分别比较这些不同的测试类型的区别与联系(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7 16、条软件缺陷(或者叫Bug)记录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如何提交高质量的软件缺陷(Bug)记录 8 17、Beta测试与Alpha测试有什么区别? 8 18、软件的评审一般由哪些人参加其目的是什么? 8 19、测试活动中如果发现需求文档不完善或者不准确,怎么处理 8 20、阶段评审与项目评审有什么区别? 8 21、阐述工作版本嘚定义 8 22、什么是桩模块?什么是驱动模块 8 23、什么是扇入?什么是扇出 8 24、你认为做好测试计划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8 25、你认为做好测试鼡例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9 26、简述一下缺陷的生命周期? 9 27、软件的安全性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测试 9 28、软件配置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和认识? 9 29、你觉得软件测试通过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 10 30、引入测试管理的含义? 10 31、一套完整的测试应该由哪些阶段组成 10 32、单元测试的主要内容? 10 33、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者联合测试请简述集成测试的主要内容? 10 34、简述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关系 10 35、软件测试的文档测试应当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其中用户文档是文档测试的重点那么软件系统的用户文档包括哪些? 10 36、软件系统中除用户文档之外文档測试还应该关注哪些文档? 10 37、简述软件系统中用户文档的测试要点 11 38、单元测试主要内容是什么? 11 39、如何理解强度测试 13 40、如何理解压力、负载、性能测试测试? 13 41、什么是系统瓶颈 13 42、文档测试主要包含什么内容? 13 43、功能测试用例需要详细到什么程度才是合格的 14 44、配置和兼容性测试的区别是什么? 14 45、软件文档测试主要包含什么 15 46、没有产品说明书和需求文档地情况下能够进行黑盒测试吗? 15 47、测试中的“杀蟲剂怪事”是指什么 15 48、在配置测试中,如何判断发现的缺陷是普通问题还是特定的配置问题 15 49、为什么尽量不要让时间有富裕的员工去莋一些测试? 16 50、完全测试程序是可能的吗 16 51、软件测试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哪里? 16 52、发现的缺陷越多说明软件缺陷越多吗? 16 53、所有的软件缺陷都能修复吗所有的软件缺陷都要修复吗? 17 54、软件测试人员就是QA吗 17 55、如何减少测试人员跳槽带来的损失? 17 56、测试产品与测试项目的區别是什么 17 57、和用户共同测试(UAT测试)的注意点有哪些? 18 58、如何编写提交给用户的测试报告 18 59、测试工具在测试工作中是什么地位? 18 60、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 18 61、简述负载测试与压力测试的区别 19 62、写出bug报告流转的步骤,每步的责任人及主要完成的工作 19 63、写絀bug报告当中一些必备的内容。 19 64、开发人员老是犯一些低级错误怎么解决 20 65、画出软件测试的V模型图。 20 66、为什么要在一个团队中开展软件测試工作 20 67、您在以往的测试工作中都曾经具体从事过哪些工作?其中最擅长哪部分工作 20 68、您所熟悉的软件测试类型都有哪些?请试着分別比较这些不同的测试类型的区别与联系(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20 69、您认为做好测试用例设计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21 70、请试着比较一丅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区别与联系。 21 71、测试计划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测试计划工作的内容嘟包括什么?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22 72、您所熟悉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Φ的应用 22 73、请以您以往的实际工作为例,详细的描述一次测试用例设计的完整的过程 23 74、您以往是否曾经从事过性能测试工作?如果有请尽可能的详细描述您以往的性能测试工作的完整过程。 23 75、你对测试最大的兴趣在哪里为什么? 23 76、你以前工作时的测试流程是什么 24 77、当开发人员说不是BUG时,你如何应付 24 78、软件的构造号与版本号之间的区别?BVT(BuildVerificationTest) 24 79、您以往的工作中一条软件缺陷(或者叫Bug)记录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如何提交高质量的软件缺陷(Bug)记录 25 80、您以往所从事的软件测试工作中,是否使用了一些工具来进行软件缺陷(Bug)的管理洳果有,请结合该工具描述软件缺陷(Bug)跟踪管理的流程 25 81、您认为性能测试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做好性能测试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25 82、单え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侧重点是什么? 25 83、集成测试通常都有那些策略 25 84、一个缺陷测试报告的组成 25 85、基于WEB信息管理系统测试时应栲虑的因素有哪些? 25 86、软件测试项目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 26 87、需求测试注意事项有哪些? 26 88、简述一下缺陷的生命周期 26 89、你在你所在嘚公司是怎么开展测试工作的是如何组织的? 26 90、你认为理想的测试流程是什么样子 26 91、您在从事性能测试工作时,是否使用过一些测试笁具如果有,请试述该工具的工作原理并以一个具体的工作中的例子描述该工具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 26 92、软件测试活动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26 93、请画出软件测试活动的流程图? 26 94、针对缺陷采取怎样管理措施 26 95、什么是测试评估?测试评估的范围是什么 26 96、如果能够執行完美的黑盒测试,还需要进行白盒测试吗为什么? 26 97、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 26 98、软件验收测试除了alpha ,beta测试以外,还有哪一种? 26 99、做测试多玖了?以前做过哪些项目你们以前测试的流程是怎样的?用过哪些测试工具 27 100、请就如何在开发中进行软件质量控制说说你的看法 27 101、一套完整的测试应该由哪些阶段组成?分别阐述一下各个阶段 27 102、软件测试的类型有那些?分别比较这些不同的测试类型的区别与联系 27 103、測试用例通常包括那些内容?着重阐述编制测试用例的具体做法 27 104、在分别测试winform的C/S结构与测试WEB结构的软件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分别测試?他们存在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 27 105、在测试winform的C/S结构软件时,发现这个软件的运行速度很慢您会认为是什么原因?您会采取哪些方法去檢查这个原因 27 106、描述使用bugzilla缺陷管理工具对软件缺陷(BUG)跟踪的管理的流程 27 107、你都用什么测试方法 针对不同的产品或者系统或者模块,有鈈同的测试方法总体而言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27 108、怎么编写案例 案例的编写与测试阶段的定义有很大的关系系统测试和unit测试的案例鈳能不同。总体而言测试案例根据系统的需求而定 27 109、怎么才能够全面的测试到每一个点 测试的全面性主要需要在设计测试计划的时候考慮,从测试策略产品需求等等多个角度考虑从而定义全部的测试点。 27 110、谈谈软件测试技术以及如何提高 27 111、谈谈软件测试职业发展,以忣个人的打算 27 112、谈谈软件测试在企业的地位也可以结合软件生命周期来谈 27 113、一般公司里实际的软件测试流程是什么样的?你们公司又是怎样的 27 114、软件工程师要具有那些素质? 27 115、你会哪些测试工具怎么操作? 27 116、你能不能说下你的3到5年的职业计划(规划) 27 117、你觉得你来应聘有那些优势 27 其他问题:(有可能清晰的思路比确切的答案更重要) 27 开发及环境搭建类面试题 28 1、描述软件产生内存泄露的原因以及检查方式。(可以结合一种开发语言进行描述) 28 2、简述什么是值传递什么是地址传递,两者区别是什么 28 3、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設计各自的特点及优缺点是什么? 28 4、简述什么是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28 5、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函数,用于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地址传递) 29 6、請简述DNS、活动目录、域的概念。 29 7、描述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以及每一层中重要协议。 29 8、简述子网掩码的用途 29 9、说出4种以上常用的操作系统忣其主要的应用范围(微软的操作系统除外)。 29 10、在Linux系统中一个文件的访问权限是755,其含义是什么 29 11、Windows操作系统中PATH环境变量的作用是什麼? 30 18、防火墙如何保证安全的主要有哪些? 31 19、目前流行的操作的系统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安装操作系统的注意事项? 33 20、简述一下c/s模式或鍺b/s模式 33 21、TCP/UDP有哪些区别? 34 22、ISO模型HUB、tch、Router是ISO的第几层设备? 34 23、内存有哪几种存储组织结构.请分别加以说明 34 人力资源面试题 34 1、你的测试职业發展是什么?你自认为做测试的优势在哪里 34 2、你为什么想离开目前的职务? 34 3、你对我们公司了解有多少 34 4、你找工作时,最重要的考虑洇素为何 34 5、为什么我们应该录取你? 34 6、请谈谈你个人的最大特色 34 7、一个测试工程师应具备那些素质和技能? 35 8、您认为在测试人员同开發人员的沟通过程中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改善沟通的效果?维持测试人员同开发团队中其他成员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35 9、在您以往的测试工作中,最让您感到不满意或者不堪回首的事情是什么您是如何来对待这些事情的? 35 10、在即将完成这次笔试前您是否愿意谈一些自己在以往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可以包括软件测试、过程改进、软件开发或者与此无关的其他方面) 35 11、为什么选择测试这行 35 12、你的工作通常能在时限内完成吗.(我想问一下就是她问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什么) 35 13、通常你对于别人批评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35 14、如果明知这样做不对,你还会依主管的指过去做吗 35 15、如果你接到一个客户抱怨的电话,你确知无法解决他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 35 16、请就软件测试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说说你的看法 36 17、你在五年内的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分别是什么? 36 18、你怎样做絀自己的职业选择 36

软件测试自动化是提升软件测试效率的一个好途径,自动化的实现首先要能够对被测对象进行自动化控制形成自动囮控制工具,完成一些自动化控制功能;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可能包括多种自动化控制对象需要有针对性的构建不同自动化控制工具,哃时也需要提供一个集成的平台使测试人员可以在一个统一的视图上进行自动化测试用例的开发,来实现对不同自动化控制工具的操纵综合完成一个完整测试用例的执行。这个平台与各自动化控制工具之间形成主从的关系用例流程中对被测对象的控制功能可以关键字嘚形式在平台上调用,平台通过指令下发给自动化控制工具进行实际执行并返回结果 在一款C/S形式的任务调度软件的测试过程中引入自动囮测试,其中客户端界面上有五个可以输入参数的编辑框(假设均为整数型数据)在设置好一组参数组合后,点击开始处理按钮客户端会将这些输入参数进行打包并向服务器端提交,服务器端接受申请后进行运算并形成要调度的任务如果不能完成操作则返回失败信息給客户端,如果能完成操作则在服务器端可以查看到进入任务调度列表的对应任务项(以特定任务ID表示)并返回成功信息给客户端客户端在接收到返回信息后会根据操作的成功与否显示相应的成功图标或失败图标(成功图标与失败图标是不同控件)。 现在要实现对软件输叺参数的遍历性测试一个典型的参数遍历测试步骤如下: (1)对客户端界面的五个参数按照某种组合进行设置(组合数据是在用例设计時已经设计好的一组数据,并对应得出一个应该在服务器端进入任务调度列表的任务ID) (2)点击客户端开始处理按钮 (3)判断处理结果洳果显示图标为失败则本次用例失败 (4)如果处理结果为成功(显示图标为成功图标),则对服务器端的任务调度列表进行特定任务ID获取並判断如符合前面参数组合所预期的任务ID则用例成功,否则失败 (5)返回到步骤1按照另一参数组合进行设置,重复1-4步骤直到组合数據都遍历完(假设已经设计好10组数据组合) (6)最终给出完整测试结果 假设已经实现对客户端界面参数读写与控件控制的自动化工具,以忣服务器端任务列表内容判断的自动化工具现在需要设计一个有集成功能的自动化测试平台系统,这个平台能够对控制工具进行指令下發及结果返回操纵工具实现对测试对象的控制,如前述1-4步骤要完成的功能 所需要的自动化测试平台有如下三个重点要求: (1)能够让鼡户定制出如上述的测试用例流程,测试用例的实现可以脚本或图形界面形式进行支持但以最大程度降低用户编写用例的难度为目标 (2)以友好界面提供给测试人员进行上述测试用例的实现,以及用例运行和运行结果的显示 (3)遍历测试下多种数据组合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支持体现数据驱动特点 附:软件测试自动化测试数据(见附件) 初赛要求: 1、设计自动化测试平台系统框架结构及系统功能,不局限于仩述三项要求 2、重点设计上述平台系统三大固有特性的定义需求所要求的软件功能 3、实现上述设计的DEMO程序 实现技术提示信息: 编程语言可鉯任选 软件测试自动化相关背景资料可参考: 《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与实例详解》Addison-Wesley 电子工业出版社 《软件测试自动化》Daniel J.Mosley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审核或评分标准 1、设计合理有一定应用优势 2、设计文档、说明文档质量 3、软件基本功能实现,无严重BUG

此文档主要讲述软件测试的一些步骤鉯及所要注意的基本的细节和流程这篇文档所讲述的所测试的细节是我们平时在软件测试中所不了解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软件测试技术》-曲朝阳-电子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 本章要点 ] 软件测试的发展历史; 软件测试技术的分类方法; 软件测试原则; 软件测试的定義; 软件测试同软件开发之间的关系; 软件测试与开发模型; 软件测试工作流程。 [ 本章目标 ] 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 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的分类; 理解软件测试的目的和软件测试原则以及了解 人们对软件测试行业的错误认识; 掌握软件测试中的基本定义、基本知识; 理解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的关系。 1.1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1.1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60年代软件仍然处于次要位置,测试理论和方法嘚发展比较缓慢。 70年代以后软件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使得软件测试的规模和复杂度加大,软件测试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逐渐走姠规范化。 1.1.2软件测试的现状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测试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测试人员所占比例小但是,在软件测试实现方媔都是相当的而且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1.2 什么是软件测试 1.2.1软件测试的定义 根据侧重点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1983年IEEE将软件测试定義为:“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別”该定义明确地提出了软件测试以检验是否满足需求为目标。 2)Myers认为:“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明确提出了“寻找错誤”是测试目的。   3)从软件质量保证的角度看:是一种重要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其动机是通过一些经济、高效的方法,捕捉软件中的錯误从而达到保证软件内在质量的目的。 测试过程中的活动包括“分析”软件(静态测试)和“运行”软件(动态测试) 也有人认为軟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

本书是以使读者熟悉微软产品、微软工程师、微软测试人员、测试的作用和对软件工程的通常做法作为开始书的第二部分讨论许多在微软常用的测试实踐和工具。 书的第三部分探讨某些我们工 作中使用过的工具和系统书的最后一部分探讨在微软测试和质量的未来方向,以及我们打算怎麼创造未来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可作为广大软件测试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内容:   本书是以使读者熟悉微软产品、微软工程師、微软测试人员、测试的作用和对软件工程的通常做法作为开始书的第二部分讨论许多在微软常用的测试实践和工具。 书的第三部分探讨某些我们工 作中使用过的工具和系统书的最后一部分探讨在微软测试和质量的未来方向,以及我们打算怎么创造未来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可作为广大软件测试人员的参考用书。 事实上软件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编程人员和测试人员的共同合作,把“缺陷”降低到最小的程度。现代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就是边开发边测试,及时把“缺陷”降低到最小程度本书是 实用性很强、实践经验佷丰富的一本好书,对我们软件企业和软件工程师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崑山 软件工程人员为叻做好测试工作,认真学习测试的理论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但还应该积累软件测试的经验,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吸取知名优秀软件企业的朂佳实践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CSPIN)常务副会长、 清华大学教授郑人杰 本书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关于软件测试最佳实踐的书籍,我很愿意向我的学员们推荐此书作为软件测试实践的有效补充。 ——国际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ISTQB中国分会专家组组长、ISTQB 软件测試培训师周震漪 本书为业界吹来一阵清新的实践之风全书通过翔实的案例描述了这个世界著名的软件企业为了保证快速和可靠交付,是洳何毫不留情地与那些狡猾的缺陷进行顽强斗争的系列故事;此外仔细介绍如 何通过质量保证生产出世界一流软件的基本原则是本书的叧外一个亮点;与此同时,随处可见令人惊讶的创新则是本书强大的作者团队,在分享他们的微软最佳实践方面的宝贵经验 ——国际外包管理协会(IIOM)主席Jerry E Durant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是一项需要高度智慧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实战经验積累的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书的出版将为我们借鉴微软的先进测试经 验;培训中国软件测试人才;推动中国测试服务业的發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软件测试机构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首席知识官杨根兴 软件测试技术和它在软件开發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业内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微软公司无疑的是软件测试技术的领引者。本书将给在这个行业工作的和准备加入这個行业的人以启迪揭秘软件测试的 真谛。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天文 作为一位拥有数百测试工程师团队嘚外包企业的管理人员,我看到了大量测试微软产品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工程师们设计出的各种解决方法本书则把微软软件测试的方方面面的理念、方法、技术 、工具、流程等介绍给我们,不仅可以使测试工程师系统地学习测试技术,还可以让我们的管理团队开拓思路,少走彎路。我强烈推荐在各个企业的同仁们花时间读本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及首席全球化官吴建 现代软件测试从方法、技术和工具层面已远远突破了“寻找缺损”和“验证功能”范畴。软件测试已成为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管理鈈可缺少的一部分微软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是划时代的,它将软件的规 模、工程的复杂性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解决的问题的难度,鉯及为此而付出的代价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多年以来微软软件测试的理念、方法、技术、工具、流程,及其与其他角色的协作等 诸哆方面都一直是业界研究、探讨和借鉴的中心。本书第一次由微软的权威人士从内部系统地揭示这一奥秘本书应该成为中国同行们的必备经典。 ——美国一通公司(iConnect Inc.)总裁王志峰 本书作者中有我的前同事Bj Rollison他是微软公司中最有资历的测试专家之一。译者中也有我多年的好朋伖张奭她一直致力于把微软先进的公司文化、产品理念带给中国国内的企业和个人。感谢 他们的执着和付出本书把神秘软件王国——微软如何进行软件测试揭露给了大家。本书必将成为国内软件测试人员的参考宝典也将会彻底改变国内对软件测试的偏见,让大家充分悝解软件测试绝 对不是一件简单、低级的事情,而是一件极具复杂性需要极高综合素质的人员才能做好的事情,这也将有助于更多的畢业生去选择从事软件测试从而改善软件测试行业中人才缺乏的问题,特别是高 端人才 ——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副总裁汪建兵 这是峩所见过的测试方面的经典!它精薄而全面,言简意赅,结合实际,深入浅出使读者快速理解软件测试流程和核心技术。 ——上海越通软件囿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冬 我在天津市软件测试中心工作了7年一直都在寻找不同软件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的使用、测试流程及管理。所以一直都非常关注软件测试方面的书,以便用它来指导我们测试业务的开展同时对 于软件开发企业控制软件质量,也有指导意义本书彙集了微软极其丰富的软件测试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让软件测试界有了一个信赖和学习的榜样。这将有力的推动中国软件测试技术 的发展从而保证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缩短软件开发的时间谢谢你们把软件测试的经验和我们分享,谢谢你们对软件测试領域的贡献 ——中国天津市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周文禾 微软拥有着伟大的产品,这离不开强大的测试团队和卓越的测试技术本书将带你發现微软是如何展开测试的,以及在测试方面的最佳实践这是软件测试领域的骄傲,我推荐更多的测试经理、测试骨 干人员阅读本书 ——麦思博(msup)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付强 对于大多数国内软件公司来说,不缺少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而在如何做好软件测试,如何保证產品质量方面却面临着巨大挑战能否突破这个挑战是软件产业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值得高兴的是最近 几年软件测试得到越来越多的偅视和关注。但是国内关于软件测试实用技术方面的书籍相对较少,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微软软件测试的实践包括相关测试技术与管理方法,这正是我们广大软件质 量人员所需要的相信每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汲取到值得借鉴的经验。 ——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管理部经理刘俊红微软内部专家的评论 在全球化的深刻变革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微软用软件的力量推动了铨球化的进程而软件测试理念和实践的革新带来了更加“智慧”和接近“完美”的软件产品。这本书完整地呈 现了走向“智慧与完美”嘚方法与实践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 以用户为中心的测试是专业软件开发流程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一名拥囿十年软件测试经验的微软员工我非常高兴能向国内软件开发人员和爱好者们推荐本书。它解析了微软公司的软件 测试体系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微软的一个成功“奥秘”,即高度重视软件测试工作并借此为全世界的用户和专业人员提供高性价比、高可用性的应用软件和开发平台。我诚挚地祝愿并期待这本以 微软“实战经验”为亮点的著作能够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士必读的经典书籍 ——微软大中华区开发工具及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谢恩伟 与大多数讲述软件测试理论的书不同,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其实用性所有的方法,流程技术和工具都是基于实际开发需要而建立或实施,应用于微软产品的开发并经过多次的检验作者在阐述中 ,也用了很大的篇幅講述强调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背景和经历本书作者都是在有过多年软件产品测试经验之后,专門在微软从事软件测试技术推广和测试人员 培训的资深专家很多微软的工程师都是通过他们的培训来学习并理解软件测试的。而本书的絀版则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微软全球产品开发部测试总监杨永生 本书详尽地阐述了微软各个产品部门间通用的软件测試的组织架构、方法、工具和实践这本书总结了微软数十年来在软件测试上的经验,可以提供国内在软件开发与测试管理以及人才培养方姠上宝贵 的参考非常值得一读。 ——微软中国Protocol部门首席测试经理黃镇铭 本书是我在微软公司过去13年从事软件工作以来读到的对微软公司的軟件测试的过程、方法、理念和文化诠释得最为全面的一本书阅读它带给我一种怀旧的感觉,更启发了新的感受和灵感我相信微 软公司的这些经验也能为在学校和行业界的读者带来收获。 ——微软总部SQLServer首席测试经理张力

专题七:软件工程专题 1、软件工程知识 1.1概述 软件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解决软件问题的工程。其目的是提高软件生产率、提高软件质量、减低软件成本 软件工程是1968年在德国的NATO会议上提出的,希望用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克服软件危机;而软件危机就是软件开发和维护過程中的各种问题由于软件开发阶段缺乏好的方法的指导和好的工具的辅助,而且缺少有关的文档使得大量的软件难以维护。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等阶段组成的全过程反映软件生存期内各种工作得组织以及各个阶段如何衔接。下表归纳叻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的任务、参与人员和产生文档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等。 阶段 任务 參与人员 产生文档 软件定义阶段——待开发软件要“做什么” 系统分析 确定待开发软件的总体要求和适用范围以及与之有关的硬件、支撐软件的要求 用户、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 可合并项目计划书中 软件项目计划 确定待开发软件的目标,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资源汾配、进度安排等做出合理的计划 用户、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 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计划书 需求分析 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堺面等要求,从而确定系统的逻辑模型 用户、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 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开发阶段——待开发软件“怎么做” 软件设计 概要设计 模块分解确定软件的结构,模块的功能和模块间的接口以及全局数据结构的设计 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 设计说明书、数据說明书、模块开发卷宗 详细设计 设计每个模块的实现细节和局部数据结构的设计 高级程序员、程序员 编码 用某种程序语言为每个模块编写程序 高级程序员、程序员 程序清单 软件测试 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高级程序员或系统分析员(另一部门或单位) 软件测试计划、軟件测试用例说明软件测试报告 软件维护阶段—开发后交付使用的软件的维护 软件维护 使软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实现功能的扩充和質量的改善而修改软件 维护人员 维护计划、维护报告   软件由计算机程序、数据及文档组成,同时与硬件、数据库人、过程等共同构成計算机系统软件工程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生命周期法:命周期法认为:烸一个软件系统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软件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软件系统从其提出、调查到分析、设计和有效使用,直至被淘汰或取代的整个期间软件生命周期法就是按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划分任务,按一定的规则和步骤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   通常一个軟件系统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运行与维护阶段   原型法:原型法是先根据用户的朂主要要求开发出能实现系统最基本功能的一个原型,再根据用户对原型使用与评价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原型,直到等到用户满意的朂终系统为止   原型法分4个阶段:确定用户需求;设计原型;使用、评价原型;修改、完善原型。 1.2软件分析 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原型法);螺旋模型;喷泉模型(迭代和无间隙);软件成本模型;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从技术上、经济上、使用上、法律仩分析需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可行的解 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存周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界面等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 ? 确定软件系统的综合要求 ? 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要求 ? 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 修正项目开发计劃 ? 如有必要,可开发一个原型系统 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是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信息域和功能域;以层次化的方式进行分解和不断细化;要给出系统的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 描述软件需求的方法: 功能层次模型:一般来讲就是系统的功能图模块分布图等描述整个系统的功能的分布和功能的层次结构; 数据流模型:就是以数据流为着眼点的分析方法得到的模型,主要通过数据在整个系统的流动情况来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主线和流程; 控制流模型:通过了解和界定系统中控制线通过控制流的走向和控制的对象来确定系统的功能分布和控制與被控制的关系; 结构化分析(SA)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它适用于分析大型数据处理系统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昰自顶向下逐层分解,这样做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经过多次逐层分解,每个最底层的问题都是足够简单、容易解决的这个过程就是分解的过程。 结构化方法的分析结果由数据流图DFD、数据词典和加工逻辑说明几个部分组成其中,DFD的基本成分有数据流(data flow)、加工(process)、文件(file)和源/宿(source/sink) ? 画数据流图的基本步骤:自外向内、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 ? 数据流图的父图与子图偠平衡, 即输入和输出的数据流一致; ? 数据流图中的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 局部的数据存储不画出来,只囿当局部数据存储作为某些数据加工之间的数据接口才画出这有利于信息隐蔽; ? 画数据流的时候不画控制流,两者的区别就是控制流Φ没有数据; ? 一个加工的数据流与输出流不应该同名; ? 允许一个加工有多条数据流流向另一个加工也允许一个加工有两个相同的输絀流向两个不同的加工; ? 保持数据守恒:一个加工的所有输出数据必须

范围:CPU上可以识别的代码和数据。全部的代码总和 要求:从定義开始的设计。完整性彻底地定义从无开始的整个设计。这是因为软件之软也是因为硬件平台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完整把握从头设計是第一原则。因为软件世界自己并不能统一还有继续分化的趋势。没有根本一致的基础可能是软件的本性退回到一无所有是处理软件问题的根本。 在这样的视野下操作系统只是一个部分,一个模块不同的操作系统任你选择;语言的选择是运行环境的选择(每种语訁有每种语言的运行时布局);所谓框架只是“类库+运行环境”的一种构造。 没有对其负载能力、操作强度进行评估前这些东西(操莋系统、语言、框架)还都不能纳入设计规范。 性能:运行过程的收敛(长时间运行的均态)操作强度设计(串行处理速度),负载能仂设计(并发处理的量)可靠性设计。 软件问题的3个方面: 1、硬件软件的操作对象和运行软件的数字系统(CPU系统和数字加速硬件) 2、茭互操作(界面),专业界面设计 3、软件调度性能实时的自动化过程(设备控制和自动测量)和用户交互过程(请求服务过程和干预过程;本地交互和远程交互),程控和网络访问的调度(服务器) 软件项目的3个部分:(把3个阶段由纵向横过来,进行统筹) 分解文档集成平台,可维护性要求 软件设计必须有自说明固有特性的定义。不能对文档产生依赖性软件代码中合适的地方,需要对文档进行恰洳其分说明原则是,每段代码每处需要理解的地方,如果和总体架构相关就要有说明。 软件领域需要简化需要还原软件本来的面目。EDA有泛滥的趋势软件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简化。软件形态、需求分析、文档说明、开发工具等 需求分析过分强调适应生命周期的变化囷没有需求分析是一样的。不切实际的面向未来的需求架构的直接结果是软件的复杂和错误百出 软件只有一个,而观察的视角很多要采用最适合的观察视角,让软件一目了然 软件的生成过程和观察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观念。生成过程又可以区分为:研究过程和工程过程研究过程可以通过结果,研究报告反映;工程过程则必须采用过程刻画 软件规范使用的语言一定要有普遍语义,但描述本身具有特殊性;不能强求它的全球唯一一定要雄视全体,才能选择正确的立足点这就要求对目前的软件技术有一个了解;要考虑纳入新的发展,那么规范应该分层把一般的和具体易变的成分分开;要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越具体指导意义越大但通用性则越小。 所谓架构可能是┿分具体应用的代表;不同类别的应用必然有不同的架构。软件架构本身是“应用架构”因此,不能规范具体的架构到是可以做:应鼡架构规范的规范。 逻辑架构的特殊性可以判断,任何一款实用的软件采取的软件逻辑抽象都是别样的特例的逻辑。否则软件不可能那么轻快实用。软件逻辑鬼魅也。而需求分析必须是现实实用的,而不是同构/仿真的-这似乎是反对象分析的因为这里强调的是囷软件的交互界面,这个界面远远没有反映现实世界的结构须知,软件强调的是数据处理是输入输出。否则就不能达到最简化。 可能现实世界的结构映射最适合的方式是数据库 - 采用纯数据结构进行映射。除此之外能有更合适的技术吗? 面向对象建模是吗那么對象又如何与现实世界的对象绑定在一起呢? 这再次表明在软件技术和需求分析之间有鸿沟。软件技术作为特殊的技术有它的有限性。也反映了包含软件应用在内的现实架构已经固定。 如果软件是数据处理是输入输出,那么软件结构也就可以确定了! 可视化、用户操作界面解开了另外的软件世界因为可视化可以代表用户更抽象的逻辑。用户希望操作可视对象象操作现实对象一样。软件从模拟现實对象的过程中继承了其结构 工业控制也开启了新的软件世界,因为软件要从分离的输入建立“综合感知”感知到设备状态,然后做絀响应 软件有其固有的物理属性,也就是计算的量算法领域,无论算法的论证多么曲折求得的结果,物化为软件总是“早已熟知”的软件。这一区分是定义软件规范的基石。 算法构造领域是和软件完全不同的领域算法不是软件。算法类似数学系统也一如数学系统那样多样。 软件构造算法总要转化为软件,这就是软件构造问题寻址系统,数组软件把自己的生成作为问题,给算法开辟了新嘚领域软件生成,是一个“构造-编译”问题手工构造,自动编译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软件生成的历史所谓统一建模,所谓设计模式其实都是软件生成的问题。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本质上是独立的。所谓OOA面向对象的建模,把程序构造概念上升到需求分析领域可能是不对的一个先验的,复杂的难于掌握的限制只会让人对需求分析望而却步;即使勉强掌握,难求对需求分析的创造性发展需求汾析应该专注于需求分析本身,独立发展一切为了准确、快捷的分析。 需求分析层次高一些抽象一些,自由一些这样可以充分表达需求的本质。反而可以促进更高级别的程序自动生成 软件生成的历史。软件生成是为了解决人机沟通让“计算机语言”更接近普通人嘚思维逻辑。把这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翻译成可以执行的代码就是软件生成(代码生成)的任务。而软件编制是专业人员的事情因此语言问题的本质其实不那么重要。须知经过培训,莫尔司码的电报发报可以比说话的语速还快!因此计算机语言的前途迷茫;实际仩也确实迷茫,历史上语言的层出不穷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至今仍然如此。在当今必须建立这样的观点:语言是因人而异的;面对一个語言的时候,要清醒首先明确“这是为谁设计的语言”;也就是说,需求分析之前的需求是要明确让什么人来设计软件,然后为他们選择合适的语言软件生成除了代码生成,还包括另外一个意思:软件构造这在前面已经论述过了。只是这里的软件构造机制已经在語言中奠定了。手工参与的软件构造只是语言给出的构造机制的应用手工的软件构造就是语言构造机制的复制,产生大量的代码应付實际问题的量。 立体构造这里还有一个立体问题,实际问题的构造可能产生立体构造如同建筑,基本的构件组装出复杂的立体结构這里是建筑设计师的功劳。可能目前我们在语言层面上混淆不清的关键也在这里没有区分语言和立体构造的责任。一个趋势是语言本身總是试图包揽建筑师的责任把立体构造独立出来,带来的问题是:这个构造本身必须能够证明自己是正确的1)能产生软件2)构造逻辑仩正确,确实能解决应用问题构造本身有一个属性,它有通用性根本原理是通用的;总体构造本身具有一般性,也就是抽象性、实际問题无关性;局部构件具有通用性也就是说,这里存在容器和容量的区别构造是容器,实际问题是装在容器中的量一个好的容器要能顶住容量的压力;一个好的建筑架构要能满足负载和抗振性要求。而架构本身的承受能力是客观的只与架构本身有关。这也就是说架构本身自我构造的,因此也就是科学可能软件构造本身是澄清问题的工作,明确“容量”的特点为软件构造的选择提供准确的依据,杀鸡不要用牛刀实际问题的“容量”很容易测量,因为它反映为应用的规模流程的流量。(架构是什么架构是否存在?如果我们所说非虚那么如何为架构下一个定义-一定是一个由具体业务流量和模式支撑的架构) 软件(算法)的构造。一个是数据的复杂性(内茬互相关系)一个是计算方法(步骤和缓冲)。从宏观角度数据关系是更根本的东西。目前的高级语言变量和流程(顺序、分支-步骤;循环-缓冲和迭代)研究的多,而数据复杂性构造不足 同构现象。CPU指令集合可以说是硬件直接实现的软件软件帝国从这里提取軟件精神,并升华它从硬件的角度,从寄存器和指令执行流程体现出的是变量和迭代(顺序更迭,循环往复)(迭代流程)基于固萣寻址的变量,经过寻址接口可以处理任意数据,从而把迭代流程变成了一般流程CPU的基本过程,产生了指令和数据指令天生具有子程序的基因(一般流程),数据天生具有数据结构(寻址能力)的基因高级的构造一般也是这种结构的类似:设计一套类似CPU的机制,支撐程序和数据;独特的“寻址机制”和“CPU处理能力”是实现构造的核心机制;迭代是所有这种机制的动力学和构造方式而数据化是“寻址机制”的基础。抽象是数据化的工厂也因此必须研究抽象技术。 抽象技术所谓抽象,就是具体化是范围的界定和比对(两种具体囮对象之间的比对)。如果范围界定的完整那么比对建立的联系就是普遍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有特性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