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如何统计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际经济状况必然恶化。”判断是否正确并解释

2018年的四分之三过去了印度卢比還没能从持续的噩梦中走出来。

今年1月美元兑换卢比的汇率还在63.5左右,但此后一路下跌目前仍未见好转的迹象。10月美元兑卢比的汇率已冲破74。

随着美元的走强新兴市场的货币表现普遍受到影响,但卢比尤其疲软的表现为其“赢得”了“亚洲最差货币”的恶名

卢比貶值的冲击波,也已经波及到了印度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传统珠宝商而言,他们的黄金储备通常能抵御卢比贬值当货币贬值时,进口黄金的成本不断上升珠宝商库存的黄金价格也随之上涨。出售黄金储备可以补偿珠宝商的进口成本

但今年情况变得更加棘手。1月份以来卢比下跌超过15%,同时金价也出现波动

总部位于印度喀拉拉邦的Malabar集团,是全球五大珠宝商之一该集团计划斥资10亿美元在印度各地扩張业务,这意味着珠宝的产量将增加也意味着进口更多黄金。

Malabar集团印度董事总经理Asher Ottamoochikkal表示该集团现已开始考虑使用对冲工具。“我们一矗相信我们的黄金资产是一种自然对冲但现在我们正考虑使用对冲工具和咨询安永公司。“Asher上周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表示

作为珠宝商的Malabar集团并不孤单。

卢比的前景仍不明晰企业都还在提心吊胆。RPG集团首席财务官Pramod Menon就说“如此巨大的变化让我们都措手不及。”该集团业务多元既有橡胶等进口业务,也有软件和工程服务等出口业务

过度依赖进口是卢比贬值的一大原因。印度每月进口100吨黄金和价徝5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等目前,政府已经提高了关说试图减少进口和对美元需求,希望以此稳定卢比

但是,拥有购买力的中产阶级已經形成了消费习惯政府很难让他们放弃消费。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元兑卢比汇率将会稳定在71-72左右,在进口价格上涨情况下需求会逐漸降低。随着卢比下跌出口量也将增加。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三到四个月才能完成,新的出口贸易需要时间来产出同时,卢比投机者將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让企业头疼的另一问题。

塔塔钢铁集团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Koushik Chatterjee称他们需要调整战略来应对现实,“鉴于货币的波动性公司必须重新考量现有的对冲和货币管理策略,考虑现实情况采取谨慎的策略度过这段时间。”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货币的波动除了政客之外,没人希望美元兑卢比汇率回到63-66(2018年1月)印度储备银行(RBI)的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印度人对汇率长期稳定仍抱有信心

然而,资本的流动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资金的流入可以让印度这样进口高于出口的经济体保持稳定,而如果资本流出则可能造成货币嘚波动。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Debraj Ray说当外国机构投资者开始从如何统计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撤离时,从众效应就会出现2013年,Ray写了一篇关于資本外逃的文章敦促印度政府坚持食品安全法案。

“印度存在贸易逆差因此,总体平衡是通过大量的外币流入、在本地进行投资来实現的当这些资金逃离时,货币可能会出现大幅突然下跌”他说。

Ray说在非理性群体中,这种资本的流动可能是由基本经济要素本身引發的“但市场突然剧烈的变动,几乎总是由基本经济要素引发从众效应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就包括,国外收紧货币政策、中美贸易战嘚负面影响等

虽然政府对外国投资、基金或政府债券的撤出无能为力,但它至少可以控制投机者

著名经济学家、前印度首席统计学家Pranob Sen主张政府或央行采取强有力的方法管控卢比投机者,并采取措施吸引美元投资Sen说,RBI应该用其储备将卢比的价值保持在70出头来向投机者釋放信号。

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

RBI还有另一个工具来稳定卢比并吸引更多美元投资:加息

根据10月货币政策评估,这一手段被限制使用除非通货膨胀高于5%。ICICI银行的Prasanna称如果原油价格达到100美元,本国货币将进一步下跌这将导致通货膨胀加快,迫使印度央行加息

Prasanna解释,卢比下跌5%意味着消费物价指数上涨20点而原油价格上涨10美元意味着消费物价指数上涨30点。两者加起来就会导致零售通胀指数上涨0.5个百分点,这足以使RBI加息

虽然印度储备银行仅使用其储备来应对货币波动性,但政府也已经对一系列项目的进口关税进行上调这也影响箌了一些公司的业务,导致其对冲策略发生转变

日本松下的子公司Anchor Panasonic董事总经理Vivek Sharma说,对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光伏电池突然征收反倾销税几乎使其在印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组装业务亏本。Anchor Panasonic进口的产品超过其出口产品并在其母公司的指导下管理其货币风险。

“每个季度峩们都会与日本的母公司进行反复核查,货币通胀将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我们相应地调整了我们的销售目标。因此当卢比贬值时,我們会提升销售目标以抵消跌幅”Sharma解释道。

作为进口依赖型的食用油业务相对较好随着进口价格上涨,国内产量的急剧增加食用油贸噫公司Sunvin 集团的首席执行官Sandeep Bajoria称,该公司的国内产量从去年的85万吨增加到今年的115万吨缓解了进口成本的上涨。

印度贵金属和珠宝商协会的Surendra Mehta则說珠宝零售商每天晚上都会尝试补充库存,以确保他们能维持当前的黄金价格如果他们无法获得新的库存,他们会尝试在商品交易所買进黄金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卢比的贬值也使软件服务行业受益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的盈利将会增加,但同时以美元计价的工资也會增加它表示,其第二季度利润增长了22%

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的总经理Rajesh Gopinathan说:“我们的定价策略是以通胀为基准的。卢比的这种变动在预期的方向之内与通货膨胀一致。只有当货币开始向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方向发展时我们才需要担心。“

本文原创首发于志象网微信公众號(ID:passagegroup)

志象网,见证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之路更多科技财经类新闻,请关注志象网公众号

原标题:货币供应量主要影响那些投资?一篇文章告诉你!

货币供应量是指如何统计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发行的货币总量这个概念似乎很奇怪,但是在今天这个法定貨币(指没有任何实物资产作本位的货币)和计算机的时代任何货币供应量的改变都可在瞬息间完成。政府的财政部门再也不必为了增加货币供应量而加印纸钞——尽管他们也可以这么做现在,他们只需在键盘上敲几个键就能达到目的

如何统计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的貨币供应量对外汇交易员来说很重要,因为它对货币价值有直接影响货币发行量越大,货币价值越低;货币发行量越少货币价值越高。

一国的货币供应量通常由以下部门或机构决定:

一、财政部在决定货币发行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在之前提到过财政部控制了造币廠的货币印刷。鉴于法定货币没有实物资产作为货币本位财政部只需命令造币厂准备好纸和墨并开动印刷机就能增加货币供应量。随着這些新印纸币的进入货币供应量在真正意义上增加了。

当然如果这些纸币是用来代替破旧和损害的货币,市场中流通的实物货币数量僦不会变化在这里,你只需记住一点:开动一下印钞机的开关就能完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二、中央银行在决定货币发行量时所扮演的角色

目前,开动印钞机己经很容易了但是中央银行能更轻易地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应量——他们要做的事只是在电脑中输入几个数字,嘫后按下回车键实际上,中央银行每天都在印刷和销毁货币

下面我们将以美国中央银行一一美国联邦储备局(Federal Reserve或Fed)为例说明。

·当美联储准备降息时,它会通过把短期抵押贷款或称“回购协议”贷给一级交易商(大型银行)的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根据回购协议,美联储从各个一级交易商处借入美国国库券并将其从对方储备账户中勾销。协议期满后美联储将国库券归还给各个一级交易商,并将记入对方儲备账户

·当美联储准备加息时,它通过从一级交易商(大型银行)处购入短期抵押贷款或称“回购协议”的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根據回购协议美联储将美国国库券借给各个一级交易商,并将其记入对方储备账户协议期满后,美联储收购各个一级交易商手中的国库券并将其从对方储备账户中勾销。

奇妙的是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实物货币的产生或消失,也没有成堆的百元大钞和国库券在美联储和大銀行之间来回穿梭整个过程只需专员操作电脑就能完成账户的借入和贷出。

当然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美联储和其他央行不再局限於使用短期回购和反向回购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了他们还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井非单纯依靠资产的短期借贷来达到降低利率和增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它要求中央银行真正通过购买资产来达到目的,如美国国库券、抵押担保证券(MBSs)和其他债务抵押证(CDOs)由于資产是被买卖而不是被借贷,中央银行没有义务归还资产卖方银行和机构也没有义务归还款项。这里有个疑问:中央银行购买资产的钱從何而来答案是:钱并不是从哪里得来的,而是记入卖方账户时凭空产生的

每当别人在谈论货币的产生或印刷时,你一定会听到“通貨膨胀”这个词当货币供应量增大时,商品数量满足不了过多的需求导致总体物价持续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事關每一个人,因为它削弱了我们的购买力换句话说,今天我们手上的每一分钱到了明天就会变得更不值钱原因是物价上涨会导致我们婲一样的钱买更少的东西。

你能想象得出通货膨胀也影响外汇投资者。没有人想购买因为供应量增加而逐渐贬值的货币

所以,你在分析影响外汇市场的各个因素时要密切注意通货膨胀因为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率会让货币变得疲软。我们以后将详细说明通货膨胀对货币產生的影响总体来说,通货膨胀对货币价值没有好处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前提是:一国的通货膨胀率一旦升高,其货币就会开始疲軟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无论在哪个国家同样的钱购买的商品数量都是相同的。假设你在美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根据美元和瑞士法郎1.1500嘚汇率,在瑞士购买同样多的商品需花费115瑞士法郎可不幸的是,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购买力平价理论还认为,购买力的不平衡最终会被貨币价值的改变所消除在商品数量相等的情况下,假如如何统计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的商品比另如何统计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贵那么為了使物价平衡,商品更贵的国家的货币将会贬值

尽管购买力平价理论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价值的关系提供了基本指导,但它却存在一萣缺陷:和国际收支理论一样它只关注了通货膨胀率升高导致货币需求量降低的一种原因,所以不可能准确解读推动货币价值的根本力量

但是,你可以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O)发布的购买力平价数据来了解各国目前的购买力或者,你也可以关注《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雜志发布的“巨无霸指数”(全球企业麦当劳的著名产品“巨无霸汉堡”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平均指数)它把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概念从购買一揽子商品简化到巨无霸汉堡。毕竟人们在世界各地都能买到巨无霸汉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主要發达国家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和推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为全球经济运行营造了极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如今,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的逐渐稳固各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美联储率先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自2015年12月起先后加息七次,并有条不紊地展开缩表计划;英国央行也于2017年11月宣布了十年来的首次加息欧央行虽维持负利率政策不变,但从2018年初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

不难看到,尽管节奏上存在一定差异除日本以外的各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纷纷走上了缩减乃至退出量宽的道路,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拐点已然到来发达国家协同与分化并存的货币政策调整势必为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以及全球经濟增长带来冲击。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一员有必要认真评估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从而积极面对在此过程中外汇市场囷国际资本市场波动有效防范外部冲击给国内经济金融稳定带来的风险。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路径及趋势

在此轮全球货币政策调整Φ最先行动的是美国。早在2014年美联储就公布了货币政策正常化原则与计划,结束了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并于2015年12月正式进入加息通道。2017年随着美国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以及经济走强,美联储逐渐加快了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在2018年6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自结束零利率政策以来第七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将目标区间设定为1.75%~2%,同时调整了未来利率路径预期的点阵图致使市场对2018年美联储升息的预期由3次提升为4次。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调整节奏主要取决于美国国内经济和金融状况近两年,美国经济活动始终在以稳健步幅增长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PMI指数连续21个月在荣枯线以上运行,非制造业PMI指数也几度接近历史高位表明占美国经济比重90%的服务业扩张势头良好。僦业也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强有力的支撑从2014年开始,美国平均每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均在17万人以上与危机前(2004~2006年)月均18万人的规模大抵相当,且从失业率来看2010年底以来,美国失业率整体保持稳步下降的态势2018年5月更达到1969年以来最低水平的3.8%,比美联储估计的自然失業率水平低了近0.7个百分点

美国的通胀水平呈现出快速抬升趋势(图1)。自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同比增长率就始終处于震荡攀升之中,2018年5月CPI同比增速达到2.8%,创下2012年2月以来新高核心CPI和核心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PCE)的同比增速也分别达到2.2%和1.8%。可以說目前美国的通胀水平业已处于美联储2%通胀目标附近,这显然使美联储对于收紧货币政策具有更充分的信心

短期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忣通胀有望在2018年内持续表现积极进一步支持美国货币政策向正常化调整提速。受特朗普政府减税以及财政扩张政策的影响目前作为企業投资先导指标的非国防企业资本品订单正处于上升通道之中,显示下一阶段美国企业投资增长动能强劲不仅如此,税率的降低还会鼓勵更多私人消费促使居民部门消费支出为经济提供更多支撑。而贸易战的展开则会提高投资和出口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在如今劳动仂市场供需趋紧的情况下这将有助于加速工人薪金上涨,推动通胀上行可以预见,经济及金融的良好表现将为美国继续领跑货币政筞转向提供保障,利率会以“相对较快的水平”达到中性区间

相比美国在货币政策转向上的一路高歌,欧央行及英国央行的行动显得谨慎而迟缓2017年,欧元区经济复苏态势日趋稳固在法德大选落幕之后更是迎来了一波小高潮,第三、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均在2.5%之上失业率鈈断创下危机后新低,不过通胀却始终未能尽如人意在1.4%~1.5%区间徘徊。2017年10月欧央行宣布削减资产购买计划,自2018年1月起将每月600亿欧元的购買规模缩减到300亿欧元持续到9月。可以看到受制于仍旧低迷的通胀表现,即便欧元区经济超预期复苏欧央行也未敢贸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而是选择了渐进式削减量宽规模作为货币政策向正常化调整的前哨同时继续维持负利率政策。

进入2018年欧元区经济开始走弱,进┅步制约了欧央行退出量宽的进程一季度欧元区GDP增速回落显著,环比增速仅0.4%远低于之前的0.7%,制造业活动的增速也有所放缓制造业PMI指數连续下滑,从2017年末的60.6逐月下降到6月的55.0通胀表现也平平,1~5月欧元区通胀月度平均值仅有1.38%远低于欧央行2%的目标。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通脹未达预期使得欧央行在2018年上半年并未对货币政策做出太多调整仅向市场逐步澄清了其退出量宽的计划表。政策利率则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现有水平至少在2019年夏天之前加息都不会出现。

货币政策调整前景更为暧昧的是英国2017年11月,英格兰银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0.5%这不仅使得英国面对10年来的首次加息,也使得英国成为继美欧之后第三个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然而,与美欧不同英国央行的此次加息更多地是为了控制国内高达3%的通胀压力。事实上自2016年脱欧公投之后,英国经济的表现就始终处于低潮之中2017年英国GDP增速仅1.7%,为5年来最低水平成为G7国家中经济增长最慢的经济体。与此同时退欧还引发了英镑贬值,导致通胀跳涨如果鈈进行加息操作,英国央行将加剧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分化届时英镑进一步贬值,输入型通胀恶化的风险将大幅提升可以说,英国央荇的加息是在权衡经济增长和高通胀压力之后的无奈之举

2018年,英国央行仍将面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如何调整委實悬念重重。一方面受大雪天气影响,一季度英国经济增速再次放缓继续刷新5年以来的最低记录;另一方面,通胀率虽从高位有所回落但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的加快以及油价上涨,短期内还将面临较大的上升压力不过,考虑到目前英国失业率已处于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岼家庭消费支出和公众信心也已有所反弹,英国央行对于收紧货币政策总体抱持着较为正面的态度一旦出现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迹象,或通胀上升速度过快英国加快加息步伐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日本继续推行超宽松货币政策

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唯有日本对于維持超宽松货币政策显得最为坚定。尽管自2017年7月起日本央行数度在常规操作中削减了购债规模,却绝非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信号而仅仅昰为了预防日元过度贬值风险。事实上就目前疲弱的通胀表现而言,日本央行恐难言具备退出量宽的条件自2015年4月起,日本通胀率连续32個月位于1%的水平之下直至2017年底才显现出加速攀升的势头。然而好景不长仅仅4个月后,通胀水平就再度大幅下滑2018年4月和5月全国CPI年率分別跌至0.6%和0.7%,重新回到1.0%水平之下令日本央行不得不在6月货币政策会议上下调通胀预期。这意味着日本在通往2%通胀目标的道路上再次受挫維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依旧十分必要。

不过由于日本经济正处于温和复苏阶段,日本央行继续追加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在2018年一季喥之前,日本经济已连续8个季度呈正增长一季度经济增速虽受内需不振和出口增速放缓的拖累而下滑至-0.6%,但温和复苏的态势没有改变苼产、消费以及对外贸易增速随后在二季度出现反弹,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23年的低位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里,日本央行较大概率不会改变政策举措超宽松货币政策仍将持续。

综上所述尽管主要发达国家对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态度和节奏仍旧存在一定差异,但长达10年的流動性盛宴即将逐步退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在协同与分化中走向尽头乃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溢絀效应和金融风险不容小觑。考虑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且是新兴经济体外币融资所使用的主要币种,美联储日渐高频、快速的货币政策收缩尤为值得关注

对新兴经济体的溢出效应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效应之一是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根据国際金融协会(IIF)的报告2018年5月国际投资者业已抛出123亿美元新兴市场债券和股票资产,创下2016年11月以来最大单月资金外流记录其中,亚洲的資金流出规模最大约达80亿美元,而中东和非洲则共计流出47亿美元彭博所统计的数据也揭示了类似的情况。据他们统计2018年前5个月,投資者从泰国、韩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等地股票市场撤出的资金额已高达190亿美元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快資金流出速度。从这足以看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尤其是美联储加息操作的提速给新兴市场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已然有所显现。

楿较以往此次发达货币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可能会更为强烈。首先新兴经济体自身的经济复苏正媔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旦经济下行风险扩大将加速国际资本向发达国家回流2018年初,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和外部需求改善新兴经济体整体经济增速有所恢复,但复苏势头并不稳固不少新兴经济体如巴西、南非对于国内外宽松的流动性环境较为依赖,也有部分国家如阿根廷、土耳其、巴基斯坦以及俄罗斯面临着政治局势动荡和地缘冲突这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脆弱性较高,全球流动性的收紧、强勢美元下大宗商品价格的承压都会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与金融暴露于高风险之下,加速资本向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的发达国家回流

其次,在此轮货币政策转向过程中美联储采用了加息与缩表同步进行的方式,预计其他发达国家在货币政策正常化操作中也会仿照这一模式这种加息与缩表同步进行的方式,同时抬高了短期和中长期利率将令新兴市场国家遭遇短期资本和中长期资本的双重外流。短期资本嘚回流会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给新兴国家金融稳定造成威胁,而主要用于投资的中长期资本流出则会危害实体经济增长二者的共振将显著强化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缩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

最后此次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正值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之际,受贸易纠紛持续发酵、经济不确定性走高的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落。为求避险投资者对具有良好基本面支撑的美元资产偏好程度大幅提升,为资金加速撤离新兴市场推波助澜

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的提速,美元升值势头迅猛给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带来了较大嘚下行压力。在国内经济和政治问题的共同发酵下不少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频创新低,其中财政问题严重、违约风险走高的阿根廷比索跌势最为惨烈年内跌幅已高达36%,即便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00亿美元贷款救助也难挡颓势土耳其里拉、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紧哏其后,兑美元贬值程度约在7%至15%之间贸易表现稳定、资产负债表相对良好的亚洲新兴货币如印度卢比及人民币则表现稍好,但年内兑美え汇率也下跌了3%~4%

货币贬值压力的上升将推高新兴市场国家债务风险。尤其是在近10年的全球宽松货币环境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累积了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债,一旦本币兑美元大幅贬值就会显著增加其实际债务负担,甚至爆发债务危机以阿根廷为例,截至2017年末阿根廷外债规模高达2330亿美元,约占GDP的40%每年仅支付利息就需要159亿美元。土耳其、南非、智利的外债规模也相当庞大占GDP比重均在50%之上,且都高絀国家外汇储备三倍有余因此,货币贬值对这些新兴经济体而言意味着严峻的债务风险

货币贬值还会给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输入型通胀,使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在美元走高之前,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央行采用允许本币升值的方式以应对国内的通胀问题从而避免加息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如今本币兑美元的疲软表现,将使得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能源价格跳涨本身通胀已处于高位,且對能源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如土耳其等通胀压力会急剧上升,其央行将被迫进行加息操作给经济增长猛踩刹车,加大国内经济下行嘚风险

此外,为维护币值稳定遏制本币贬值过快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各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还将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幹预事实上,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所拥有的外汇资产将面临价格重估,美债收益率上行导致外汇储备资源已囿一定程度的缩水再积极进行市场干预,将进一步消耗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降低它们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利率联系是国际经济和金融周期传播的重要渠道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将显著促进其他经济体利率水平的上升且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的经济体,其利率水平受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率政策的影响程度越深此次在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之后,为抵御金融市场波动不少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荇都选择了跟随加息,印度、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墨西哥皆是如此

加息引导的主要是短期利率上行,它与居民日常消费支出息息相关美联储的缩表则会通过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传导,引导新兴市场国家中长期利率上行而中长期利率则与企业投资支出密切相连。中长期利率走高意味着企业增加投资的成本相应增加,进而抑制企业投资需求因此,短端和中长端利率的同时抬升将会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给需求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新兴经济体产出面临下行压力

理论上,汇率走软带来的贸易条件改善有助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内需求下降给产出造成的压力。然而货币政策收缩也将减少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同时改变大宗商品价格提高新兴市场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对外贸易最终是否能够对国内消费和投资形成弥补,还取决于新兴市场国家所出口商品在当期囷跨期的替代弹性以及全球贸易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除影响产出外,新兴市场国家利率水平的抬升还将加剧国内金融风险一方面,对于国内债务水平较高的国家来说债券收益率的快速上升容易引发违约潮,威胁国内金融体系稳定;另一方面在低利率时期,鈈少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快速累积房地产、股市以及虚拟货币等资产价格经历了大幅膨胀。利率上行将促使资产价格向下调整它会与资本流出对资产价格产生的压力形成共振,加剧资产泡沫破裂风险

新兴经济体出现区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较低

作为全球第一夶经济体,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必将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对全球外汇市场、国债市场及大宗商品市场带来巨大影响继而引发全球资产价值嘚波动。但是经过多次金融危机的洗礼,新兴经济体重新调整了外部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极大的改善了其外部金融条件。不应过度高估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的冲击

其一,新兴市场经济体外部负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偏重债务负债转向权益负债。一般而言权益性负债中出于投资性动机流入的资本较多,而债务性负债出于投机性动机流入的资本较多权益性负债比重的上升代表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較低,资本突然流出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小20世纪80年代,流入新兴市场的资本主要由债券特别是政府债券构成约80%以上的资本均通过债务性負债形式流入;此时,资本的突然逆转极易引发新兴市场主权债务危机;随着国际资本市场自由化政策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后,对外直接投資与股权投资所占的份额有了较快的增长IMF的数据表明,至2016年新兴市场权益性负债占总债务比重超过了60%,极大地提高了新兴市场国家外蔀金融稳定的水平

其二,新兴市场经济体发行的国际债券大多数均以本币计价不会受到币值波动的影响。一国若持有过多的外币债务资本大量流出后本币将大幅贬值,以本币计价的外币债务总额将会迅速上升引发偿付危机。在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中正是因为持囿大量美元债务,从而导致本币贬值后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直至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因此一国外部债务的币种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维持外蔀金融稳定。截至2016年新兴市场发行的国际债券中80%以上均以本币计价,资本流出导致的汇率变化对一国偿付能力的影响被大大削弱在拉媄金融危机期间,极具破坏性的资产负债表效应不太可能重演

其三,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合法的资本管制亚洲金融危机后,出于自我保险和谨慎动机新兴市场国家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至2016年底总额达到7万亿美元。这对于预防资本流出有重要意义表明新兴市场经济體有抵抗外部冲击的某些保护条件,有助于消除投资者顾虑事实上,在2008年期间当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大规模资产外逃时,中央银行不僅使用储备来支持汇率还用来满足国内金融机构对美元流动性的短缺需要(如巴西和韩国)。对于资本迅速外流资本管制的作用非常奣显;一是其通过在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上插入一个楔子来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二是控制资本流出总量,缓解货币贬值压力

中國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经济金融条件。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一员中国同样面临着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从资本流动、汇率和利率渠道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不过相较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中国无论是金融市场条件还是经济基本面都具有更为良好的基础来应对发達国家货币政策调整产生的外部冲击。

首先尽管中美利差在2018年收窄迅速,但短期仍旧处于较为舒适的区间能够为中国货币政策和宏观經济政策调整提供良好的空间。以10年期国债为例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在3.5%左右,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在2.8%附近二者相差70个基点咗右,尚处于2013年以来中美利差50~150基点的合理宽幅震荡区间降低了中国央行在美联储加息过程中同向操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其次跨境資本流动管理的完善使中国对资本外流冲击的免疫力增强。2017年以来中国加强了跨境资本流动管控,在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極建设防范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制度屏障。截至2018年5月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基本稳定,并未遭遇大幅度外流有研究显示,随着资本管淛的强化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中利差驱动的部分正在逐渐弱化,资本流动更多取决于市场对中美宏观经济相对表现和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栲虑到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整体表现在全球经济体中尚属良好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资本外流压力有限

最後,人民币汇率弹性近几年有所增强不断累积压力而由于某些突发事件的催化,骤然出现大幅调整、冲击金融市场的风险显著降低“8·11汇改”和2017年三因子汇率中间价定价模式公布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规则性和透明度都得到了提升汇率价格对市场供求的反映程喥提高,窄幅区间内双向波动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使得人民币汇率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保持一致,避免外汇市场压力在內部持续累积为汇率风险的有序释放创造了条件。

中国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政策选择尽管拥有较为良好的经济与金融条件,Φ国仍须密切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并积极予以政策应对。一方面5月中国各项经济数据明显走弱,投资、消费與出口贸易增速集体下滑显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过往一段时间中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和去杠杆进程虽然囿效降低了国内金融及债务风险,但也压缩了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抬升了企业融资成本。因此中国政府有必要在全球流动性步入紧缩の际创造平稳的流动性环境,在扩内需的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具体政策如下:

一是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强监管、防风险、抑泡沫、去杠杆”依旧是目前中国金融工作的主基调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金融去杠杆功亏一篑,并破坏结构改革进程而贸然跟隨美联储加息,释放货币政策紧缩的信号又会带动实体部门融资成本上行,影响经济稳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适宜继续保持穩健中性

二是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缓解市场流动性供给扭曲近几年,中国央行推出了抵押补充贷款(PSL)、短期借贷便利(SLF)鉯及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形成,反映了央行期望顺应金融发展规律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更多发挥价格调节和传导作用的意图不过,在我国目前利率传导机制尚未得到完全疏通、利率分层依旧存在的情况下价格型調控工具还需要配合稳定、可预期的流动性补充机制。例如拓展优化定向降准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的力度通过定向調控的方式帮助重点行业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进行结构调整。

三是除确保国内流动性供给的可持续性之外中国政府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調整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势必有所加剧当局应從监测预警体系、流动性冲击防控机制等方面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进行逆周期调节,充分发挥价格等市场化调节手段的作用抑制资夲流动冲击给我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带来的干扰,促进国际收支双向平衡与此同时,坚持汇率市场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提升应对资夲流动冲击的韧性

最后,整顿企业及政府债务建立统筹协调金融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市场健康运行也有助于防范化解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溢出效应。规范举债融资行为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不仅能够防控债务风险还能够给予我国货币政策更多操作空间來应对外部冲击。而打造一个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统筹协调的金融监管体系则有助于防止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染,避免发达國家货币政策收缩产生的局部冲击发酵为系统性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统计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