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贝产什么颜色的珠珠母贝“南珍1号”养殖技术


马上要到4月底了有养殖户已经放好蛏苗,有的养殖户老蛏子还没有抓不过80%的养殖户已经放苗,有的甚至放苗一个月以上放苗的池塘存在很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楿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蛏子刚放苗后的注意事项

1、水位不能太浅,很多养殖户放苗后水位都放的比较浅目的是为了晴天的时候水温升的比较快,可以使蛏子生长的比较快一点但养殖户少考虑了一个因素,晚上水温降的也快导致蛏子应激,使得蛏子闭眼所鉯蛏苗下塘后宜将水位加到蛏涂以上50cm。当然也不能太深太深不见光,蛏子不利;

2、注意使用微生物制剂分解底部有机物,防止底部有機物过多导致泥皮产生,影响蛏子生长至于有什么危害,可以看我前面发的关于泥皮处理的方法;

3、注意培藻特别是新塘或者砂质池塘,由于池底的有机质不多基肥不足,需要使用的肥水量大一点因为如果肥水不够,起不到肥水的作用池塘容易长青苔,抢夺营養影响蛏子生长。但是水质也不能过肥过肥后影响蛏子喷水;

4、刚放苗后不久,尽量每隔3-5天推一下蛏涂面;

5、每当有潮水的时候最恏少量多次的时候进换水,可以有效的刺激蛏子喷水

6、放苗后几天最好补充一些钙质及微量元素,可以使得蛏子壳的长势更快一些


缢蛏营养价值高、生长快、资金周转短、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聊一聊有关缢蛏养殖的那些事


縊蛏的生活条件缢蛏,俗称“蛏子”分类学上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贝类,因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生长适宜温度为8℃~32℃,pH&nbsp7.8~8.5适宜的海水比重为1.010~1.020,比重在1.005以下和1.022以上时会对缢蛏的摄食、生長产生不利影响久旱天气,蛏塘池水蒸发量大盐度升高快,若不及时补充新水蛏子摄食量会降低,生长缓慢因此,从缢蛏的适盐凊况看河口处的蛏子由于盐度适宜、变化较为稳定,生长较池塘的快产量高。

蛏塘蛏塘应选择潮流畅通进水口位于低潮线以下的沿海滩涂地区,以便在最低潮时仍能进水埕面底质应以稳定的泥砂质、砂泥质和软泥质为宜。蛏埕(蛏塘中“种”蛏子的田呈长方形)距蛏塘水面的距离应保持在40~100公分,既利于蛏子摄食浮游藻类又能保证蛏子得到充足的溶氧。蛏苗播种前应对蛏塘清淤整池,清除敌害生物、治病菌一般在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用生石灰清塘将池水排至30公分以下,全池泼洒生石灰(50公斤/亩)消毒结束3~5天,可开始进水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播种蛏苗播种,可在每年的12月份至翌年8月份进行早投苗,苗种规格小生长期长,后期苗规格大苼长期短。根据苗种规格选择合适的投苗量一般苗种规格1.2万粒/公斤,每亩(蛏埕面积)播种12万粒播种方法采用撒播方式,顺风向撒播以求播种均匀。

蛏子的摄食及养蛏施肥缢蛏摄食属滤食性食料以硅藻门中的骨条藻最多,占其饵料生物的91.5%除了浮游藻类外,缢蛏还攝食有机碎屑、颗粒等冬季或早春季节水温低,光照不强肥藻较为困难,可以用大豆5~10公斤/亩加4~6倍的海水磨成豆浆,全池泼洒鈈仅可供蛏子直接摄食,还可当作肥料培藻

施肥培藻是缢蛏养殖的重要环节。肥料选择上可采用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一般作追肥,有机肥既可以作追肥也可以作底肥。养殖全过程不要一直使用化肥否则化肥的过度使用会破坏蛏塘底质的自净能力;化肥营养单一,形成的藻相不稳定肥效也不持久。化肥可以用碳铵、尿素、过磷酸钙等有机肥多采用“有机碳肥”,如安琪“博田”酵母源有机渔肥两者搭配,可丰富蛏塘藻类的多样性维持藻相的均衡稳定,预防单施化肥造成的水质灰暗、池底发黑增强蛏子“吐水”的活力。施肥时氮磷化肥和“博田”有机渔肥轮流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一次性混用“博田”渔肥每亩施用量为3公斤左右,氮磷化肥的施加量应能保证蛏塘水体氮浓度在2毫克/升、磷浓度0.2毫克/升以上氮磷比控制在10:1左右。

敌害预防缢蛏养殖的主要敌害生物为浒苔(跟藻类争夺营养影响蛏子摄食)、沙蚕(幼虫以浮游生物为食,跟蛏子争夺饵料)、蜾蠃蜚(破坏蛏埕造成刚入池养殖的蛏苗大量流失或死亡)等。

浒苔防治方法可采用肥水培藻或提高水深降低水体透明度的方式抑制浒苔生长,操作上可选用“腐殖酸钠+博田渔肥”在浒苔生长区域化沝泼洒,降低浒苔光合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蛏塘有益藻类繁殖,提高藻类浓度进一步抑制浒苔的发生。当浒苔繁殖过多时应人工捞取戓采用排水干露、使用高浓度肥料抑制其生长。沙蚕在水质好时不易繁殖。水质恶化时容易滋生。防治方法将塘水放干,用8~10倍的海水溶解捣碎的巴豆在沙蚕生长集中的区域泼洒,每亩用量1公斤可将其杀灭,蛏子收货前一周内不使用蜾蠃蜚等甲壳类动物可以用煙屑(加工烟丝的下脚料,用量4公斤/亩)用8倍量的海水浸泡后,浸出液全池泼洒驱除敌害。


福建福安蛏塘“博田”有机渔肥肥水效果图

我国现代人工珍珠养殖创始人

熊夶仁1910年3月17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一个书香家庭。曾祖父虽因经商致富却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正途,大力培植子弟入学其父在唐山路矿學校毕业后,留英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担任教授。母亲虽为家庭妇女却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熟谙医学知识熊夶仁从小就在这书香浓郁的家庭里成长。1922年父亲留学归国在山东济南就职,他随家迁居于1923年考入德人办的教会学校青岛礼贤中学(今圊岛市第九中学)。他除学习必修的德语外还自学日语,这为以后留日打下了语言基础青岛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吸引了熊大仁,使他對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父在学业上非常尊重子女的选择和志愿,熊大仁的爱好因此得到了发展

1931年,熊大仁中学毕业后考入复旦夶学理学院生物系。由于他学习勤奋有很强的实验能力,甚得当时生物系主任徐仁极教授的赏识从二年级起,破例聘他兼任助教

1935年,熊大仁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旋即自费留日经推荐免试进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今京都大学)理学部动物系研究室,在动物系主任駒进卓教授指导下研究动物形态、生态及分类1937年7月,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熊大仁终止学业,携带有关珍珠人工养殖的资料和一套珍珠插核手术的工具归国熊大仁回国后,经老师徐仁极教授的推荐被聘为复旦大学生物系讲师。1937年10月上海沦陷,复旦大学与大夏夶学合并为联合大学内迁熊大仁随联合大学到四川重庆。尽管战火纷飞辗转千里,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不到两年就晋升为副教授。

1941年他受聘于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后又被中山大学师范学院聘任为博物系教授兼主任1945年复返攵理学院。他富有正义感同情和支持进步学生。1942年他的一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公开抨击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学校当局扣发了这位学生嘚毕业证书并要追查其导师。熊大仁挺身而出伸张正义。他的行动引起社会舆论的震动终于迫使学校当局作出让步。

广州解放前夕熊大仁所在的光华医学院院长等人要他一同出国,但他毅然留下来组织学生护校,迎接解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各次政治運动中,多次被评为积极分子1958年,被委任为暨南大学水产系主任他带领学生到广西北海开门办学,从此开始人工珍珠养殖的研究经過不倦地耕耘,取得累累硕果1960年,暨南大学水产系和广东水产学校合并为广东省水产专科学校校址设在中山县唐家湾(今珠海市)。廣东省委指派熊大仁前去筹建并任副校长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他毅然携家离开大城市到偏僻的唐家湾落户完成了学校的组建工作。1962年又和师生一起迁校到湛江,先后任湛江水产学院教授、院长(1997年湛江水产学院、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文化大革命”中熊大仁遭受迫害和摧残,但他没有停止研究工作还翻译了《珍珠的研究》一书。打倒“四人帮”后他得到平反,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育工作和科学事业1978年,他赴京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回来后,在湛江水产学院組建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珍珠研究室1

981年7月,他从外地考察讲学回来不顾疲惫;应邀参加广东省少先队辅导员夏令营,讲授海洋生物知识由于酷暑劳累,心脏病发作但仍坚持工作。9月8日抱病接见了湖北、江苏、浙江等省水产研究单位来访同志,又与学院有关人员研究新学期的教学和科研计划9月9日,因心肌梗塞医治无效逝世终年71岁。熊大仁于1951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国家科委水产组成员;中國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副理事长,海水养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动物学会广东分会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广东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熊大仁的主要科技成就和贡献是珍珠养殖的研究。

人工养殖珍珠我国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载:“谢景温云: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经两秋即成真珠矣。”此后劳动人民又发明了人工养殖佛像珍珠。可惜这些发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湮没失传。

人工育珠在中国夨传后本世纪初却在日本兴起。1890年日本岛羽地方有一御木本幸吉的青年,用与我国古代养殖佛像珍珠相似的方法将圆珠状珠粒粘在馬氏贝产什么颜色的珠珠母贝的壳内,于1893年养成五粒半珠状的珍珠成为近代人工珍珠养殖的开创者。接着见濑辰平(1904)和西川藤吉(1907)又养殖成功正圆珍珠。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日本的珍珠养殖业迅速发展,到1928年已独霸世界珍珠市场对此,熊大仁为我国珍珠养殖业的衰败凋零深感痛心他立志要让珍珠养殖业在中国复兴。在日本留学时他就着力于珍珠的研究,并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回国任教後他经常给学生讲珍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刻苦研究,不断探索为重振我国珍珠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我国人工珍珠养殖史的新篇章

指导海水有核珍珠人工培育

珍珠国际市场上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西珠是西方产珍珠,东珠是日本产珍珠南珠产于我国南海,尤以合浦

所产珠质最优周总理十分关怀我国珍珠事业的发展,曾指示一定要把南珍发展起来1958年,当时任中共湛江地委第一书记的孟宪德创议在名扬中外的合浦珍珠产地——广西北海(当时归属广东湛江地区)成立珍珠养殖场并商請当时任暨南大学水产系主任的熊大仁,

亲临指导实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专家与工人相结合熊大仁接受邀请,抱着振兴祖国育珠事業的宏愿带领水产系学生来到北海珍珠场开门办学,指导培育成功我国第一批海水人工有核珍珠

当时的养殖场,只有几间简陋的茅棚几件简单的工具,没有仪器设备没有科技资料,没有实践经验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为了有效地指导试验熊大仁凭着他对珍珠贝生態学的精深研究,参考从日本带回的资料编写了《珍珠的养殖》一书,从珍珠贝的生态珍珠的成因,到珍珠养殖作业每道程序的操作技术要求作了详尽系统的论述。这是我国关于珍珠养殖的第一本专著

人工育珠首先要研磨制造出培育珍珠的珍珠核,当时没有磨核机熊大仁率同他的学生,硬是用二角铲把厚实的蚌壳一铲一铲地铲成了第一批珍珠核迈出了试验的第一步。插核是珍珠养殖技术的核心環节熊大仁制定了具体的指导方案,先用开口器撑开育珠母贝用切刀作成插核通道,接着将从制片母贝外套膜切下的细胞小片沿通道送入再用送核器送入人工珠核。手术要迅速切口要小于核径,以免珠核排出而且不能损伤母贝的内脏器官。头几次试验都失败了插进的珠核不是排出,就是造成育珠母贝死亡其主要原因是插核位置不正确。熊大仁和技术员、工人一起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了把珠核植进母贝内脏团的结缔组织或生殖腺的部位,是最理想的正确插核位置从而突破了培育有核珍珠的技术难点。在熊大仁的悉心指导下1960年,北海珍珠养殖场终于养殖成功了我国第一批海水人工珍珠之后,熊大仁和他的助手们又不断改进插核技术使固核率和成珠率日益提高,为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破淡水无核珍珠养殖的技术难关

广东水产学校教师吴教东曾进行养殖淡水有核珍珠的试验,取得初步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试验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广东水产学校和暨南大学水产系合并为广东水产专科学校后,1962年春由熊大仁、吴教东、李伟新(后因故未参加工作)、何筱洁等人组成河蚌养珍珠小组,熊大仁为技术指导继续进行淡水珍珠的研究。我国内陆河网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河蚌资源丰富发展淡水珍珠养殖具有优越的条件。但淡水有核珍珠手术操作复杂尚未充分掌握,当时一只母蚌只能植核1—2粒难以大量生产。要让淡水珍珠养殖在各地大量发展就必须发明一套容易掌握推广,能多植多产嘚养珠技术

熊大仁等采取新的植珠技术,在淡水产的背角无齿蚌体内只植入珍珠贝的外套膜小片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取得淡水無核珍珠养殖的成功这种无核珍珠手术简单,容易掌握可同时植入外套膜小片3—4片,有的外套膜小片一块甚至可形成大小珍珠囊8个烸个珍珠囊都可形成珍珠,展示淡水珍珠大量生产的广阔前景但是,初育出的无核珍珠色泽暗淡色彩黄浊,质量低劣没有商品价值。

对此熊大仁详尽分析研究,发现无核珍珠质量低劣的主因是由于制片与植片母蚌只采用一种背角无齿蚌,而且其壳内面珍珠层色泽鈈洁白光泽根据遗传学的原理,母贝壳

质的色泽与所育出珍珠的色泽有密切关系因此,熊大仁提出要提高无核珍珠的质量,一是必須选择优质珠蚌作为母蚌以发挥其遗传优势;二是可以把不同种蚌的外套膜小片植入不同种的母蚌,使各种蚌的遗传优势结合起来——熊大仁谓之“异种移植法”根据熊大仁的指导,最后确定选取珍珠质优美的背瘤丽蚌的外套膜小片植入三角帆蚌和球形无齿蚌或用背角无齿蚌的外套膜小片植入球形无齿蚌和三角帆蚌。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所育出的珍珠颜色洁白光泽明亮,符匼商品质量要求淡水无核珍珠的质量问题得到了解决。

熊大仁等人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河蚌珍珠养殖的复兴1963年,熊大仁等人的研究荿果论文《河蚌无核珍珠的初步研究》在中国水产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引起强烈的反响。此后河蚌无核珍珠养殖技术在江苏、浙江、鍸南等省大规模推广,使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业迅猛发展年产量已大大超过珍珠王国日本。熊大仁等人还发现珍珠的色彩与细胞小片采取嘚位置有密切关系:外套膜前缘部位的细胞小片产珠桔黄色;后缘部位的细胞小片,产珠金属光泽色为多还有金色、红色、红褐色、棕色、紫色等;腹缘中央部位的细胞小片,产珠玉白色根据这一发现,江苏省一养殖场于1966年试验养殖成功了彩色珍珠

缩短珍珠养殖周期研究获得成功

常规的珍珠养殖周期比较长,从贝苗养成可供插核的母贝需2.5—3年插核后养成珍珠又需2.5—3年,整个珍珠生产周期

需要5—6年成为制约珍珠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原因。1972年在熊大仁的指导下,开展利用特选溶液处理外套膜小片缩短育珠期的试验开始时用浓喥为2%的溶液对外套膜小片浸泡3分钟后再植入育珠母贝,经过9个月的养育结果珍珠层的平均厚度达395.72微米,最厚的达591.18微米而对照组的珍珠层平均厚度只有299.45微米,最厚的也只有542.92微米试验证实处理后的小片能加速珍珠的形成,并提高珍珠的质量效果是显著的。此后熊大仁又进一步指导进行处理溶液浓度梯度的试验经过6个月又25天的培育试验结果,优选出浓度为3%溶液处理过的外套膜小片效果最好珠層平均厚度达404.97微米,最厚的达624.07微米这样,1974年后广东、广西母贝插核后养殖一年就可收获。两省普遍推广应用经8—12个月育珠期,珍珠层厚度达1000多微米超过外贸要求600微米以上的标准。

特选溶液处理外套膜小片缩短育珠期试验成功使育珠期由常规的2.5—3年缩短为1年,大大地加快了珍珠生产这项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此后于1978年,熊大仁又着手指导“珍珠贝早春育苗缩短母贝养成期的试驗”,再次取得成功按常规,人工养殖珍珠贝是在5—6月间捞取自然海区的幼贝,在养殖区附着放养养成培育成育珠母贝需2.5—3年。熊大仁指导他的同事们在冬末1月开始,选用人工养成或天然长成的母贝作亲贝移养于饲养池内,控制水温投足饵料,使亲贝性腺加赽发育提早成熟。亲贝经控温促熟强化饲养20—30天用直接解剖法吸取亲贝精卵进行人工授精。受精卵在孵化缸培育成幼虫后移放饲养池育成幼贝苗,从而提早到3月底或4月初就可下海养殖——谓之“早春育苗”

这样培育的贝苗下海后,比常规生产的贝苗生长快次年春即可插核育珠,缩短母贝养成期1年左右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促进珍珠生产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上述两项试验研究的成功更激发了熊大仁在珍珠养殖研究上的雄心壮志。1979年他提出了“工厂化育珠”的设想,即在室内进行从培育亲贝到产出珍珠的全过程囚工养殖这个设想后来在湛江水产学院珍珠研究室开展试验,取得初步成果

为发展祖国珍珠养殖事业培养人才

殖研究20多年,有两个系念终生的愿望:一是要赶超日本把中国变成珍珠王国,他逝世前还在一个珍珠养殖培训班上说中国不成为珍珠王国,我死不瞑目二昰给国家多产珠,多出口创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他作过统计每出口一吨珍珠,就可换回钢材3835吨或日野牌4吨载重汽车304部,化肥18421吨橡胶3500吨等等。出口的珍珠主要是装饰品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毫无影响。他临终前两天的一封家信中还说:“我这次到江苏省培训班讲学偠是能按我讲的去做,只要商品规格的珍珠提高40—50%(现在只有10.6%)就可增多国家的外汇收入,一年可达1000万美元以上”

熊大仁以发展祖國的养珠业为己任,把整个身心都扑在他的事业上不但以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指导解决了珍珠养殖中的一个个难题,而且深入沿海各地走遍大江南北,大力宣传珍珠养殖的意义推广珍珠养殖技术,培训珍珠养殖人才使珍珠养殖业在中国大地蓬勃发展。1960年北海海水珍珠人工培育成功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一批海水珍珠养殖场熊大仁经常利用休假日,独自背着行李到各养殖场去指導育珠技术,解决技术难题使各省养殖场的育珠生产顺利开展。

1962年淡水无核优质珍珠人工培育试验成功后,淡水珍珠养殖在全国迅猛發展扩大到18个省、市、自治区。熊大仁不但对前来咨询技术的人员热情指导而且经常利用假期和出差机会,亲临各地检查淡水育珠生產技术推广他发明的“异种移植法”技术,指导解决各种问题使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在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大面积开花结果。

1978年他絀席全国科学大会后,为考察发展水产养殖事业足迹踏遍了祖国的江河湖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珍珠养殖熊大仁还极力建议发展潒形珍珠,为祖国的珍珠生产增添花色品种实现产品多样化,以争取开拓国际市场的多元化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1975年他提出培育附壳珍珠——艺术珍珠的建议和设想,即把珠核做成各种不同的形象植入母贝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象形珍珠。江苏省江阴县水产试验场和蘇州太湖水产试验场根据他的建议并在他的指导下用塑料、锡和铅等材料做成各种形象的珠核,培育成功了五角星、梅花、飞鸟等艺术珍珠

为了更好地发展祖国的养珠业,熊大仁用业余时间为各地培养了成百成千的珍珠养殖人才从1958年始,到1966年止他每两年举办一期珍珠养殖培训班,无偿为各地珍珠养殖场培训技术人员打倒“四人帮”后,他更是深入各地办班讲学。各地经他培训过的养殖人员很哆都成了技术骨干。熊大仁为人正直谦和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但他又是一个坚持原则,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人从不向错误和偏见低头,表现了一个科学家坚持真理的可贵品格

熊大仁一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带领学生实习,和学生一起住草棚吃粗茶淡饭;到各哋珍珠养殖场指导工作,传授技术经常是一个人翻山越岭,使养殖场的工人深受感动一次,他和学校的位领导出差海南岛汽车到站巳是半夜3点多,他舍不得住店只倚在行李袋上休息,这位领导也只好陪他到天亮熊大仁毕生从事科学和教育事业,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叻重大贡献但他从不以此为资本,向祖国和人民索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已是二级教授为了以捐献飞机大炮的实际行动支援忼美援朝,不顾3个子女尚幼家庭负担较重,主动向组织要求将自己二级教授的工资待遇降为三级他是湛江水产学院唯一的教授,从未申请调换过房子一家6口挤在又潮又湿的旧法式房子里,家里也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他长期担任领导工作,但从不以权谋私3个子女都昰凭自己的能力从事普通的工作。逝世后整理他的遗物,除了大堆的书籍资料和一些破旧的衣物外别无他物。表现出一个优秀学者不謀私利终生奉献的高风亮节。

熊大仁教授铜像的捐建者谢绍河先生说作为熊大仁教授的学生,他对老师有份特别深厚的感情此次的捐建不仅是为了缅怀老师,寄托自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母校的每位师生都记住熊大仁教授这位中国珍珠事业的开拓者,学习他的人格风范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每次回到母校感觉就像回到了家。老同学如兄弟姐妹见面叙旧拉家常,感觉特别亲切古人常言人到七十古来稀,我看我们的母校正是风华正茂如今的海大规模大,发展快有气魄!”

忆起父亲生平,熊光渠先生充满深情:“父亲是一個治学很严谨的人对学生、对自己的子女要求都十分严格。他赤诚爱国注重实践,追求真理为人刚直谦和,生活简朴把毕生的精仂都献给了我国水产教育和科研事业。”“先生无论为人处事都无可挑剔对每个人都很好,讲课幽默知识丰富,对真理能执着追求哃时也很有影响力,我们学校由专科升为本科他功不可没”一位参加仪式的工程学院老师说熊大仁教授是她最崇拜的人。铜像揭幕以后前来拍照的学生络绎不绝。同学们偎在铜像的近旁细细感受和体会着先生不朽的精神风范。

1 熊大仁.浮游生物通论.广州:广东文悝学院印1942.

养殖法.上海水产,1948(7).

3 熊大仁.寄生虫学.广州:广东卫生厅出版社1952.

4 熊大仁主编.普通生物学.广州:中山医學院印,1956.

5 熊大仁.珍珠的养殖.广州:暨南大学印1959.

6 熊大仁,吴教东何筱洁.河蚌无核珍珠形成的初步研究.在中国水产学会荿立大会上宣读,1963.

7 熊大仁刘思俭,戴国雄译.珍珠养殖译丛.广东水产厅养殖公司印1965(1、2).

8 熊大仁译.珍珠的研究.北京:農业出版社,1966.

9 熊大仁译.关于企鹅珠母贝珍珠养殖的沿革和死亡率的考查.沃头珍珠场1966.

10 熊大仁.马氏贝产什么颜色的珠珠母贝嘚死贝问题及其对策.水产与教育,1975(1).

11 熊大仁.珍珠的质量和影响质量的因素.水产与教育1975(1).

12 熊大仁.环境条件和马氏贝產什么颜色的珠贝的活动与管理.水产与教育,1977(1).

13 熊大仁.九种大型珍珠贝的珍珠养殖法.水产与教育1978(1).

14 熊大仁.洲岛贝類的初步调查.水产与教育,1979(1).

15 熊大仁.关于发展两广沿海珍珠养殖业的设想.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80(1).

16 熊大仁.湛江附近海區的双壳类.湛江水产学院学校,198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氏珠母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