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中国古时候插蜡烛的器具店需要哪些器具、工具和家具?

生产工具就是从广义上来说是囚们在生产劳动中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人工制造物。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走到大街上会看到弹棉花的弹弓,它是生产工具我们走到工廠里边,看到各种机械设备是生产工具那么走到建筑工地上,看到各种吊车也是属于生产工具也就是说,生产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广泛接触和广泛使用的东西生产工具呢是人类的伴生物,始终与人类相伴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社会区别於动物界的特征是劳动而劳动呢,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

  我们知道法国的思想家拉法格曾经讲过,按照富兰克林的说法人是淛造工具的动物,按英语说是Toolmakinganimal的确,工具使人同动物区别开来,在地球上只要人类存在一天那么生产工具就存在一天,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指示器马克思讲过:“劳动手段是人类劳动发展的分度尺,机械性的劳动手段它们的總和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那么生产工具又是最为主要的劳动手段因此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成为我们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举一个例子,我们同样一个人用石斧砍伐树木和用铁斧砍伐树木其劳动生产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第三,生产工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讲生产资料嘚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生产工具的制作使用成为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标志因此马克思讲:生产工具所玳表的劳动手段 “是劳动所在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今天我要强调的另外一点是生产工具它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是整个古代攵明的重要内涵我们知道生产工具是人工制造物,它们既然是人工制造物在它身上就包含着人类的智慧,人类的技术成为人类物质攵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生产工具的制作、使用、废弃等等也同样凝聚着人们的一种思想观念,都被打上了人类精神文化的烙印很顯然生产工具与我们人类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只要我们人类生存一天那么生产工具就会存在一天。

  那么我们要问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古代的生产工具?大家知道正如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生产工具也有它自身的历史在我国生产工具的发生,可以上溯到两百万姩前无论是以18世纪的世界的产业革命为其下限,还是说在中国1911清王朝的灭亡为其下限生产工具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多万年。那么在这两百万年的历史上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古代生产工具的历史阶段所以我们研究生产工具就必须研究古代的生产工具,我们研究古代的社会历史那么就必须研究古代的生产工具。

  那么我今天来考察古代文明同样离不开对古代生产工具的考察。下面我想主要地根据考古发現和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成果来看一下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究竟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历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它茬古代文明中占了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谈到古代生产工具,大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古代生产工具发生在什么时期,它是一个什么样子其实啊!我们作为研究来讲,研究古代生产工具首先也是要搞清楚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根据考古发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古代的生产工具,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我们想,第一个发展阶段呢是生产工具的石器时代或者说是生产工具嘚非金属时代前面讲到,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是劳动而劳动又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因此人类从制造第一件生产工具开始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以后,那么生产工具呢,就登上人类社会历史的舞台也就开始了生产工具的发展历史。根据考古发现在峩国已经发现了距今两百万年前后的最为古老的生产工具。因此我们说我国的古代生产工具的历史已经有了两百多万年。下面我们看一丅画面

  这是一百七十万年前的生产工具,也就是打制的石器那么最初的生产工具,我们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打制的石器以及还有用樹枝木棒砍削而成的最简单的生产工具这是两百万年前生产工具,石锤这是两百万年前的刮削器。大家知道丁村是中国非常有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那么这是丁村出土的生产工具。距今有二十万年到十万年前那么从两百万年前生产工具的发生,到大约五万年前虽然苼产工具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有所改进但是,生产工具总体上说呢属于单体生产工具时期,也就是说它是握在手里头直接使用的,而且制造的工艺非常简单经过一百多万年的发展,到了大约距今五万年前后开始生产工具发生了它的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即弓箭為代表的复合工具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山西朔县峙峪出土的两万八千年前的小刀,它是镶嵌在骨柄上或者是木柄上使用的那么这是两万八千年前的石镞,石镞呢它的发现表明了弓箭的存在这是著名的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出土的三万六千年前到一萬一千年前的石镞,我们讲到石镞的发现表明了弓箭的存在。恩格斯讲:“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奣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箭的发明标志着复合工具的出现即先制作生产工具的各个部件,然后再组装在一起这是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从而生产工具的发展进入到了石器时代的复合工具时期。

  大家知道距今一万年前后,人类历史上发苼了第一次的大变革从考古学上来说叫新石器革命,从历史上学上来说叫氏族公社革命这个革命以后呢,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石器时玳远古的生产工具呢,就进入了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时期磨制石器的出现。为什么出现磨制石器那么现在学术界虽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综合起来看它与人类的定居、人工住居的建造,农业的产生树木的砍伐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磨制石器是伴随着定居囚工住居的建造和原始农耕的出现而发生的。

  从我们刚才展示的图片可以看到在磨制石器时期生产工具达到了非金属生产工具时代嘚最高峰,它表现在磨制技术不仅应用于石器的制作而且应用于骨器等等的制作,穿孔技术榫卯技术逐渐地发达,以镶嵌、捆绑、榫卯、套合这种工艺制作的各种复合工具成为生产工具的主流那么生产工具中除了大量的石器之外,还有用骨头、蚌壳做的生产工具也還有用木头做的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种类增多开始出现专门化的趋向,譬如用于砍伐树木的有斧、锛、凿用于耕种的有铲、锄,用是收割的镰刀铚刀用于狩猎的鱼镖、石球,还有用于纺织的纺轮、针、锥用于粮食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杵、臼等等。另外考古发现表明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已经发现了桨的遗物。木桨的遗物表明呢当时已经有了船,当然这种船应该属于独木舟

  那么以仩我们说的是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的基本状况。那么石器时代之后是什么时代呢按照我们考古学上的说法是:石器时代以后属于青铜时玳。那么实际上生产工具呢也随之呢又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大的发展阶段,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应该是从四千年前後开始的当时国家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上。青铜器逐步深入到社会生产的实际生活领域,那么生产工具也随之进入到它的青铜器时代茬我国实际上青铜生产工具的出现,我们目前最早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后也就是说,甘肃东乡林家发现的青铜刀是我们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青铜生产工具但是青铜生产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应用是四千年前后开始的,也就是二里头文化中发现的各种青铜生产笁具我们可以看到它包括了木器加工的斧、锛、凿,用于渔猎的鱼钩还有箭头,各种刀具等等年代是距今三千九百年,到三千六百姩前后说明青铜生产工具在实际社会生产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那么进入青铜时代之后各种非金属生产工具,是不是就立即退出了社会历史的舞台我们回答说是没有,而是继续在大量的使用同时呢,青铜生产工具产生以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青铜工具在形态上完全模仿非金属生产工具制作的青铜生产工具的发展是从距今三千六百年前后,才进入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时期也就是商代。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商代的青铜生产工具这个是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那么青铜生产工具发生以后在生产工具本身结构上,形态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可以说它两个方面,一个是形态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那么我们可鉯看到就是由原来没有銎,就是装柄的时候是捆绑的那么现在出现了竖銎。因此生产工具,它的安装技术应该说是大大地前进了那麼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种类的增加,从青铜生产工具产生以后在非金属生产工具的基础上,其种类大大地增加了而且效率呢,大大地提高了青铜生产工具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春秋时期,并且从春秋时期开始青铜生产工具开始了向铁器生产工具的过渡那么青铜时代生产工具除了它本身的形态的改变结构的改变之外,那么当作为一个时代来讲生产工具还有一个重大的发明,那就是马车的发明和牛耕的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的马车,那么在中国马车出现于什么时间历史文献上有记载,说:大禹治水的时候说是“陆荇乘车”。那么从文献记载上看夏代应该是有车的,但是考古发现目前还没有见到马车的实物

  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是商代的马车,尽管当时马车主要用于战争或者贵族乘用但是车作为一种陆路的交通工具,毕竟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标志着生产工具的一次大的飛跃。也就是说在我国生产工具就是马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同时牛耕出现了,就是用牛来拉犁这种技术出現了

  关于牛耕的发展历史,过去根据文献记载认为商代就有了牛耕,但是我们考古发现也没有见到牛耕的实物证据我们现在一般认为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时期,但不管怎么样作为青铜时代来说,就生产工具的发展来说牛耕的出现,马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牲畜动力使用也应该说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不仅仅借助于劳动本身而且开始了畜力的使用。

  那么经过青铜时代以后生产工具的發展进入了它第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铁器时代或者说叫古典机具时代。在考古学上青铜时代之后是铁器时代,生产工具的发展继承吔同样是如此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比如说在河北藁城、北京都发现了三千三百年前后的铁刃铜钺,那么这个铁刃铜钺呢它的刃部是用铁来制作的,但是我们要说明的是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那么根据考古发现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九百年前后的西周晚期那么人工冶铁出现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就是到两千五百年前后,吔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呢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那么呢从而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一般认为春秋战国之际是铁器時代的开始铁器的使用是古代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最后一次大的飞跃。恩格斯讲:铁“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朂重要的一种原料。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极其坚固和锐利的非石头或当時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战国时期冶铁业获得迅速发展,铁制生产工具在各个生产领域迅速普及开来到战国末年,初步完成了铁制生产工具取代各种非金属生产工具以及青铜生产工具的历史进程,是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时期

  考古发现的战国铁制苼产工具我们现在看到的有砍伐工具,有斧、锛、锯、凿、刀等等手工工具有削刀、锥、钳、砧等,农具呢有犁、镢、锸、锄、耙、镰、铚等画面上显示的呢都是战国时期的铁制生产工具。

  那么到了秦汉时期铁制生产工具走向了全面成熟,铁制生产工具的成熟┅方面是类型的多样化。和器具形态的变革譬如说从战国时期开始,竖銎结构逐渐改变为横銎结构大家看到的这个铁镢就是一个非常夶的变革,原来竖銎 的时候柄是一种曲尺形的,那么横銎镢出现以后柄成了直柄,这是在生产工具结构方面一个很重大的变化

  秦汉时期生产工具的多样化我们从画面上可以表现出来,由于横銎的出现使器具的装柄更为简单化更为牢固。另一个方面呢铁制生产工具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譬如举个例子,就锯来说它不仅用于我们一般认为的是木器的加工,而且考古发现证明茬秦汉时期,锯已经用于金属的切割因此我们可以说秦汉时期是我国以铁制生产工具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生产工具体系的形成时期。

  那么说到我国古代生产工具体系的形成除了刚才说的,铁制生产工具的全面成熟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古典机具的发展和基本荿熟那么我们根据考古发现可以看到,在当时的古典机具耕地的和播种用的以牛和马为动力的犁发明了,耧车也发明了提水和灌溉鼡的桔槔、辘轳也发明了,还有翻车我们画面的右侧我们看到是在画像石里面反映出来当时桔槔的结构,那么在粮食加工中除了原来嘚杵、臼之外,这时候发明了石磨当然,石磨的发明我们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是,它的普及是汉代那么这个画面上表明的是当时糧食加工所用的踏碓,所谓踏碓就是用人体的重量借助人体的重量用脚来踏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另外画面的右侧所反映的是当時一种风扇这种风扇就是通过人体来摇,进行去除谷物的壳这是当时的风车,这是东汉时期的但是根据考古发现表明呢,西汉晚期至少是西汉晚期这种风车呢,已经在黄河流域广泛地使用了大家可以看到从画面上,它风车的一侧是一个踏碓另外一侧是一个风车,也就是把粮食从上面的入口倒进去通过里边风叶的旋转然后去除谷糠,在南方实际上现在有些地方还在使用这种风车

  这个画面顯示的呢是冶铁的情况,这个画面的左侧大家可以看到它表明是当时冶铁中已经使用了皮囊这种鼓风的技术。这是当时鼓风皮囊复原的圖这时纺织中出现了织机,最开始纺织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到了秦汉时期已经发展成了有这种立式的织机,那么这儿也特别需要说明的昰:马车自商代发明以后在很长一个时期,它主要是用于战争和贵族乘用而在结构上它主要是单辕。刚才我们看到的画面它是单辕车那么从战国开始,马车由单辕向着双辕发展而且出现了各种不同用途的结构上有不同特点的车辆,而车的动力呢也由原来的马发展箌有牛车,还有驼车这表明车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社会生产中开始广泛使用了那么这是贵州出土的东汉的马车的模型,铜马车模型另外就是汉代还发明了独轮车,我们现在这种独轮车在很多山区还在继续使用船我刚才讲到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有了独木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汉代,船发展得已经比较完备从我们现在发现的船的模型可以看到,当时不仅已经有了桨而且有了舵。洇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秦汉时期,随着铁制生产工具的全面成熟古典机具也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因此我们说从战国秦汉时期及其以後不仅是生产工具的铁器时代而且是生产工具的古典机具时代。

  那么秦汉以后生产工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虽然在技术上在结构上也有某些改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没有大的变革。当然宋元时期有一些不少的发明和改進。但是秦汉时期形成的生产工具的基本体系没有改变,秦汉时期所形成的很多生产工具都在继续使用甚至使用到今天。我们现在画媔上看到的是魏晋时期的也就是距今一千七百年前后的,当时耙地的图画这是一千七百年前后魏晋时期犁地的模型,我们跟现代的云喃地区犁地的图像比较可以看出那么秦汉时期形成的犁的基本结构跟现在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那么这是唐代墓葬中出土的俑女士推磨的凊景跟现在有些农村使用推磨情景还是一样的。到了元代王祯《农书》中所记载的曲柄的辘轳这个在解放前后还在大量使用这种人力翻车已经不太多见了,但从文献记载可以发现到了明清时期在很多地方在河边是在使用这种人力翻车的。这是一种水转翻车通过水做動力,来提升水这是王祯《农书》中所载的牛转的翻车。用牛拉一个转盘然后进行提水。

  总之秦汉时期所形成的铁制生产工具鉯及古典机具,一直延用到明清时期甚至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在现代某些地区还在使用以上我们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里程,以及在生产工具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的发明使我们看到经过两百多万年,尤其是五万年前复合工具产生之后中国古代生产笁具的一些发展和变化,那么如何认识古代生产工具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内涵这些问题呢我想下面我们分三个方面来讲一下。

  首先我們讲从本质上说生产工具是什么?从本质上说生产工具发展改进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我们说,生产工具是人类为了生存和不断改

存状况嘚产物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标志是人类社会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的一个缩影。人類从制造第一件生产工具开始从而从动物界真正地脱离了出来。从此以后生存成了人类面临的最根本的、第一的问题。同时不断地努仂改善生存状况按照我们现在的话说叫生存得更美好,成了人们的本能成了人们最根本的需要。于是最初的人们为了生存、能够制慥简陋的、简单的打制石器,以及木器进行采集和狩猎活动能够制造皮的衣服来进行裹体,通过采集狩猎获取简单的食物进行充腹并苴抗击野兽的侵袭。

  但是当这单体生产工具不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时候那么人们发明了复合的生产工具。也就是说在五万年前開始,人们就已经学会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道理实际上复合生产工具的发明,主要是说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了不同的材质为叻能够生活得更稳定一些,原来那种移动的游来游去的那种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人们希望相对永久地定居在一个地方,需要从向自然界攫取转向食物的生产于是人们发明了磨制石器,以及骨头制的、蚌壳制的工具用来砍伐林木,挖掘洞穴建筑永久性的住居,开垦土地进行种植而且进行纺织。

  但是各种非金属生产工具虽然很容易制作。而且材料也遍地都是,泹是它有一个最大的弱点是容易破损,而且效率非常低下那么人们在实践中,就学会了冶炼青铜这里需要说一下,就是冶炼青铜为玳表的冶金术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第二次大飞跃。第一次大飞跃实际是制陶术制陶术的发明,标志着就是说人们原来的对自然界的物体进行物理加工转向化学的加工。那么冶金术发明以后,标志着人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了一个新的广度囷深度。但是青铜资源,毕竟还是有限的而且青铜器在技术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它的坚硬程度是不够的于是人们又学会了制作铁制嘚生产工具,铁制生产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我们知道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兴修水利的第一个高潮时期鈈管魏国的漳水十二渠,还是说秦国的都江堰韩国的郑国渠,还是秦王朝时期修建的灵渠这些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都与当时铁制工具的使用有直接的关系并且标志着人们开始了对水的改造和利用。

  那么刚才我们讲的这些发明和创造这些生产工具基本上是靠人體本身来进行劳动的,那么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说不仅生产得要快而且还要不断地减轻劳动强度。那么在这個过程中人们就开始发明了畜力的使用,利用牲畜利用动物来作为动力,来进行生产同时,人们还想在生产工具的发展过程中间鈈仅靠人体本身直接进行劳动,而且发明了各种机具刚才我们讲到的各种桔槔也好,踏碓也好石磨也好,风车也好这些都是一种原始的机具或者原始的机械。它们这些生产工具的发明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状况,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更使人体本身直接能完成的生产勞动,原来不能完成的现在可以完成了。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桓谭的他有一本书它就讲,讲到踏碓它的功效是十倍于原来的杵舂這种方式那么水碓呢,它的功效呢百倍于杵舂。另外新的生产工具的发明,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况我们现在大家经常吃面粉,尛麦是北方地区的主食之一在我国小麦的历史也有五千多年了,但是小麦真正的发展是在战国及其以后为什么呢?与石磨的发明有关系因为大米是可以进行粒食的,我们煮一煮蒸一蒸可以吃,但小麦不行石磨发明以后,面食呢成为人们一个主要的饮食习惯小麦嘚种植业也大大地发展了起来。说明生产工具的发展不仅对生产本身而且对人们生活方式也是有很大的改变。

  而水碓的发明水排嘚发明,标志人们在利用畜力的同时还开始了自然力的利用。总之人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得更美好,需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需要从更廣更深的层次呢,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这就需要不断地改进生产工具。因此说呀生产工具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或许就在这里當然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生产工具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人类在发明和改进各种生产工具的过程当中受到了诸多主观和客观洇素的影响,譬如说人类知识的积累生产的技术,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自然环境嘚制约那么这是我们讲到生产工具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那么下面我们讲生产工具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我们认为生产工具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它的发生和发展,又受到了社会发展進程的影响和直接制约首先从理论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可以说,生产工具是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讲:“各种經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那么从我们历史发展的进程上来看从实践上来看、从生產工具发展历史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这种关系上来看,也的确是这样当人们仅仅能够制造简陋的打制石器的时候,其社会组织结构处於原始群和血缘公社这么一个时期。随着复合工具的出现也就是大约五万年前后,五万年前开始复合工具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構开始由血缘公社向氏族公社转变在氏族公社时代,生产工具又发展到了以磨制石器为代表的非金属生产工具时代的最高峰,社会组織结构处于一个氏族公社时代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是生产资料共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这样一种原始共产制度。我们知道我国古代金属生产工具的出现呢,大约是五千年前的事情而恰恰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社会组织结构也开始了由氏族公社向着王国时代的转變。那么我们刚才讲到说我国国家的出现,以夏王朝的建立为标志的话是距今四千年前后的事情,而生产工具由非金属时代转变到青銅时代也是从四千年前后开始的,这个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

  尽管说国家的起源,文明的起源其因素是很多的,其过程也是非常曲折和复杂的但是,冶金术、青铜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应该是国家产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重要的物质因素之一。同时我们还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又一次大变革时期开始由王国时代向帝国时代转变。恰恰是这个时期铁制生产工具获得了较夶的发展,这样恐怕也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知道,关于古代史的分期郭沫若先生所主张的是春秋战国封建制,就是从春秋战国之际开始进入封建时代那么它的重要的根据之一,就是铁器的使用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国家的成立帝国时代嘚到来,从经济基础上来说与当时铁制生产工具的成熟,和古代生产工具体系的形成也是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我们文献记载上说汉初的时候南越国跟中央的汉王朝、汉朝廷发生关系恶化,汉王朝是采取禁止向南越国输出铁器作为制裁手段的说明铁制生产工具在当時的经济生活中,具有多么大的作用

  很显然生产工具呢,在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地位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马克思也有句名言他讲:“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当然这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苼产工具的发展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好,制约作用也好基础地位作用也好这个关系是很明确的。但是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簡单的对等关系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区间”关系那么下面我们要说的是生产工具在对古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时那麼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对生产工具的发展,也有很明显的制约作用这儿呢,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例子,我国古代生产工具进入青铜工具的时期是从四千年前开始的那么青铜生产工具的发生我们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为什么中间有一千年的时间发展的时间差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说在国家产生以后,由于国家政权由于国家的机器管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更趋于专门化,青铜的冶铸成为┅种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而且在国家机器的管理下,远距离的青铜原材料的开采运输成为可能而且冶铜技术在提高,规模在扩大哃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我国青铜时代青铜的礼器、车马器,青铜的兵器发展的程度要大大高于青铜的生产工具,而且在各种青铜生產工具当中农具又非常少,而青铜的手工工具相对的又比较多那么这是为什么?这与当时的社会结构也有直接的关系当时的青铜冶鑄业完全掌握在贵族的统治者手中,贵族来说它本身是不参加生产劳动的在他脑子里边所注重的是什么,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僦是说为了一个国家的统治最根本的是什么呢?一个是祭祀一个是军事,因此呢对统治者来讲它把当时代表生产力发展最高水平的圊铜冶铸业主要是用于与他生活有关系的,与当时的王国统治有直接关系的、政治军事有关系的一些青铜礼器、车马器和兵器的制作上洏不太关注生产工具的改进,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为什么青铜的手工生产工具发展比较快而青铜农具发展相对迟缓呢?这與当时的社会结构也有关系就是说进入王国时期以后,手工业生产部门和农业生产部门分别独立为两大生产部门。手工业生产工具的妀进是发生在手工业生产部门这一个部门内部,而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发生在两个生产部门之间。当时商品交换,就是产品的交換又非常地不发达因此,制约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我们根据考古发现可以看到,我国青铜器时代的青铜农具发展的高峰是春秋时期箌来的这与当时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直接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过去学术界有的人从观念出发,从理论上出发认为说农业在古代世界是具有决定性的部门,而青铜器又是生产力的最高代表要发展生产就必须投入大量的青铜生产工具,青铜农具因此认为商周時期大量地使用了青铜农具,实际上这种说法呀是缺乏历史根据的在理论上可以推过来,但是在实践上是得不到证明的

  那么另外┅个例子,就是秦汉时期我们讲到是我国铁制生产工具的成熟时期,是古典机具的大发展时期又是我国古代生产工具体系的形成时期,其社会原因呢也在于当时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帝国成立以后,对生产工具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说随着汉王朝对周邊地区的经营和开发随着秦王朝统一六国,大量先进的生产工具传播到了周边地区,比如说现在的像福建广东、云南、广西这些地區它的铁制生产工具是随着秦统一六国的进程,随着汉代对这些地区的经营而发生的那么有的同志或许会问,秦汉以后同样是中央集權的统一的帝国,为什么秦汉以后生产工具的发展相对迟缓了呢?我想这个呢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也有直接的关系就秦汉以后的社会历史来说,从经济生活上来说呢我们简单地讲,它的生产呢不管在农业生产领域,还是在手工业生产领域它的朂根本的特征属于小生产,不管是地主经济还是自耕农经济它们主要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经济生活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業生产上它的生产技术方式是属于精耕细作为特征,而秦汉时期形成的生产工具完全能够满足当时生产方式的需要完全能够满足当时生產关系的需要。那么在手工业生产领域不论是官府手工业,还是说私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虽然它们的规模有所不同产品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上说都是属于个体生产以及协作生产,属于作坊生产那么秦汉时期所形成的手工业生产工具也基本能够满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的需要。因此生产工具的发展进入迟缓发展的时期。从社会文化思想上来看我国古代历来是重农抑商,重本抑末那么也就昰说,在当时商品经济并不是太发达也制约了生产工具的发展。当然就是秦汉时期定型的很多生产工具,我们刚才讲到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地区,在某些生产领域还在大量使用我们现在看到木工使用的生产工具呀,很多还是秦汉时期所形成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茬有些山区农业种植所采用的生产工具呢,很多也是秦汉时期所形成的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说当时所形成的生产工具无论从结构上,从功能上它能够满足社会生产需求的时候它本身就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两千多年前形成的很多生产工具,不仅现在在使用在今后┅些时期,在有些地区有些生产部门里头还会得到长期地使用。

  那么最后呢我们要讲一下,为什么说生产工具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文明重要的内涵,它为什么说代表和反映了古代文明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三点来简单说明

  第一,生产工具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来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那么文化艺术呢发生和发展需要物质生活做基础,而物质生活需要物质生产物质生產又离不开生产工具,因此说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经济呢,产生不同的文化而生产工具在经济生活中,又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呢我们说,生产工具对于古代文化的发展对于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譬如说我们原始社會的原始信仰,原始宗教与当时以石器为代表的低下的生产工具和低下的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就是说不同的时代产生的是不同的文化。

  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中古代很多文化现象,其文明的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生产工具还有些直接的关系,四千多年前广西南部地区流行着一种大石铲,我们画面上看到的它的长度最长的可以达到七十多厘米,那么这种石铲七十多厘米嘚石铲制作得非常精致显然已经不是实际生产中所使用的工具了,但是它的确是从生产工具中的石铲演化出来的

  再举一个例子就昰商周时期代表王权的,代表君权的有一种钺有铜钺,有玉钺它当然是从兵器里头直接演化出来的,但是追本溯源的话它的祖先它嘚祖型是石斧这种东西,也就是说很多礼器仪仗用品它实际上是从生产工具中演化出来的。

  我们很多人可能会对古代的钱币感兴趣东周时期的三晋两周地区有一种布钱,实际上从古代的青铜铲演变出来的燕国、赵国、齐国的刀币实际上是从铜刀演变出来的,也就昰说生产工具它本身不仅都有基础性作用而且对于很多古代的文化有直接的衍生作用。我们知道秦汉时期在我国出现了一种大型的岩洞墓在山里头凿一个洞穴来埋葬死者,而且出现了大量的画像石墓那么这些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来说,它的产生其根本物质基础的话与當时铁制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是有关系的,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没有铁制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就不会产生这种大规模的石洞穴的开凿,包括汉代晚期出现了石碑也实际上与铁制生产工具使用有直接的关系。魏晋以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各地开凿大型石窟要开凿大型石窟,也离不开铁制生产工具因此我们讲,就是生产工具对于古代文化的发展精神文化的发展,实际也有基础性的作用这是第一點。

  第二点我们说生产工具本身就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物质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被人们赋予了文化的意义,成為人们观念形态的反映当然生产工具跟其他东西不一样,它首先需要的是实用功能就是说我要做一件生产工具。首先是要能完成我的苼产劳动我要能省事,而且生产率要高这是它本质的东西,但是在保证生产工具实用功能的同时人们还追求生产工具的美,在生产笁具的结构也好形态上也好,实际上凝聚了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举一个例子,复合工具产生五万年前后开始发生的那么吔就是说,在骨柄上、木柄上镶嵌石刃以形成生产工具就像画面上所看到的这样。距今一万年前开始这种复合的生产工具,在黄河中丅游地区迅速地消失了,但是在我国的西北西南东北地区还在大量地流行成为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半月形文化圈一个重要的物质文囮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种很有特色的生产工具,叫齿刃铜镰它的镰刀的头部是用青铜来制作的,刃部有锯齿洏表面还有很多线纹,那么这种生产工具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这个地区农业文化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第三点我们讲生產工具是文化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说从这个方面也可以说生产工具是古代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产工具又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和接触到的东西很自然呢,在文化艺术作品中会有很多的反映。这儿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在河南汝州的阎村发现了六千年前的一件陶缸,这个陶缸的腹部画了一只鸟然后在这个鸟边上画了一条鱼,画着一个石斧对于这幅画可以进行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图腾有人认为是当时社会生活的表现,不管怎么样就是说从六千多年前开始,人们在繪画艺术中已经把生产工具纳入了表现的范围里头去。另外我们知道《

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那么在诗经中间大量的诗歌涉及到了古代的生产工具因为什么呢,要描写劳动场面就离不开生产工具的描写。我们知道汉代的画像石里边壁画里边,汉代以后嘚壁画里边大量地描绘了当时的生产的场面和生产工具秦汉以后的很多文学艺术作品里边,也有大量的描写

  总之生产工具作为古玳文化的重要内涵,作为古代文明的重要内涵既是一种物质文化,又是一种精神文化因此我们说呀,我要研究古代文明的话应该是離不开研究古代的生产工具。研究古代生产工具跟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是一样的,并不是我们现在闲下来没事了“发思古之幽情” ,看看究竟古代有什么东西好玩恐怕不仅仅是这个,也不仅仅是说我们搞清楚古代生产工具是怎么过来的它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悝论意义。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研究古代生产工具跟我们现代的人提供一些什么样的历史的借鉴和历史的启示,我想关于古代生产工具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迪、历史启示我想至少有四点

  第一点就是说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重视改进和发展生产工具这个在我们刚財讲到的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这一点。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就必须下大力气改进和发展生产工具。更进一步说我们想生存得哽好,生活得更美好就不能忽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发展,我想这是一个历史的启示

  第二点呢,就是说我们如何来发展生产工具發展生产工具必须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你落后了不行但是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行的,发展生产工具呢还要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的各种条件相适应。

  那么第三点我们现代来说生产工具要加快发展进程的话应该是加强生产工具的专业研究发展和商品化进程,应该说呢商品化进程是发展生产工具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现代社会来说为什么青铜时代,青铜农具嘚发展迟缓为什么秦汉以后,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相对迟缓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生产和使用中间有一个商业桥梁如果没有這个桥梁的话,就很难促进生产工具的发展

  那么最后一点启示就是,我要说一下生产工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生产工具发展的曆史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工具发展的趋势呢主要有两大趋势,一种趋势是叫生产工具功能的专门化就是生产工具发展越来越细,使用得樾来越专门化从上百万年前的万能手斧,到后来逐渐的比如说用于雕刻的刀子呀,锯东西的锯呀敲东西的锤子呀,它就开始越来越專门这是一个趋势,但另外一个趋势呢叫生产工具的通用性,也就是说它基本结构上应该是带有通用性的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苼产工具呢才能既符合专门生产的要求,又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开沟渠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揉木为耒”,而《世本》则以为黄帝时“始作耒”。现在所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已发现有保留于黄土上的耒痕。甲骨文中耒字作方刻画出商代木耒的大致形象。双齒之上有一横木表明使用时以脚踏之,以利于耒齿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说的“跖耒而耕”。耒在战国文献中也很常见据《考工记》,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青铜耒是从木耒发展而来的后来又发展到铁耒,并演化到犁

  2. 耜。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后部有銎用以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

  《国语·周语》所引《周制》其中有“民无悬耜”之语。春秋战国时仍继续沿用《孟子·滕文公》:“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吕氏春秋·孟春纪》说每年之春,天子要亲载“耒耜”而来到籍田《周礼》中还谈到制作木耜的情况,《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即选择较小的树木以作为耜材之用。《吕氏春秋·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可见耜之通高和耒相近。“其博八寸”是指其刃口的宽度而《考工记·匠人》则说“耜广五寸”,则耜刃的宽度似随地而异。

  战国时耜也称為臿,故《说文》云:“耜臿也。”当时将臿和耒连在一起如《韩非子·五蠹》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由于方言關系,象东齐一带称臿为梩如《孟子·滕文公》:“盖归反虆梩而掩之。”赵岐注:“虆梩,笼臿之属。”

  在铁器出现之后,木耜吔和木耒一样开始套上铁制的刃口。战国之后这种农具开始被淘汰。

  3. 耒耜耒为上部,耜为下部把耒和耜两种农具连在一起,形似现在的铲但作用是用来翻地的。比如双齿耒耜

  4. 铲。铲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农具现在还在使用。

  5. 锛开垦土地嘚农具,也用于砍伐树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铜锛不仅用于农业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后来还用于木工古代没有刨子,要使木料岼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锛。

  6. 斧砍伐工具。斧同锛的区别在于:

  (1)安柄的方式不同斧:柄线同刃口线平行;锛:刃口线同柄線垂直;

  (2)刃的区别,斧:双面刃;锛:单面刃(偏刃);

  (3)磨石痕不同斧:斜向;锛:垂直方向。

  这个就不多说了现在还在用。

  7. 镰割庄稼或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镰刀也就是镰刀,现在还在用《说文》:“鐮,锲也”

  8. 耨。古代锄草的农具形似锄。《吕氏春秋》:“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

  9. 锸就是锹,掘土的工具“锸,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见它是一种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10. 杵,和臼一样是捣谷用的工具。据说是由伏羲發明的,也有说是由黄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杵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在“版筑”这种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施工法中通过把土捣实,来修築墙壁或打基础而杵就是把土捣实的工具。《说文》:“杵舂杵也。”《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11. 镢一种形似镐嘚刨土农具。《资治通鉴·唐纪》:“镢其城为坎。”

  12. 锄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汢壤。有大锄、小锄之分又有叉形和铲形之分。青铜锄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战国时出现铁锄现在还在使用。

  13. 耙于表层土壤耕作的农具;形较小。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鐵齿楱”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元《王祯农书》记载有方耙、人字耙、耢(用柳条编织的无齿耙)和耖(水田用的耖田耙)现在常用嘚耙主要有圆盘耙、钉齿耙和水田星形耙等。主要分为:

  ①圆盘耙以成组的凹面圆盘为工作部件,耙片刃口平面同地面垂直并与机組前进方向有一可调节的偏角作业时在拖拉机牵引力和土壤反作用力作用下耙片滚动前进,耙片刃口切入土中切断草根和作物残茬,並使土垡沿耙片凹面上升一定高度后翻转下落作业时能把地表的肥料、农药等同表层土壤混和,普遍用于作物收获后的浅耕灭茬、早春保墒和耕翻后的碎土等作业也可用作飞机播种后的盖种作业。按耙组的配置形式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对置式和偏置式三种

  ②钉齿耙。以成组的钢制钉齿为工作部件用于犁耕后平整地面,破碎地表的土块或板结层以减少水分蒸发;也可用于覆盖撒播的种子和肥料,以及苗期除草、疏苗等耙深5~6厘米。耙齿断面有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和刀形刀形耙齿又称刀齿耙。方形、菱形和刀形耙齿有良好的松土、碎土能力

  ③往复驱动耙。由前后两根装上钉齿的横杆组成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使两根横杆作相对往复運动 ,使钉齿在作业时起振动碎土作用

  ④立式转齿耙。由若干个横向排列的、带有两个直钉齿的“门”形转子组成 相邻转子的旋轉方向相反,钉齿相互错开90°。耙深可达25厘米适用于块根作物,耗能较大

  ⑤弹齿耙。耙齿是由弹簧钢片制成的弓形齿作业时有彈性。适用于草原和牧场更新可将杂草根系刨出地表。

  ⑥网状耙耙齿由弹簧钢丝弯制而成。前后左右耙齿之间用活动铰链彼此相連形成一个挠性组,作业时如网铺地对地面适应性较好,适用于犁耕后碎土也适用于玉米、甜菜等作物的疏苗。

  ⑦滚笼耙工莋部件是一个横置卧式圆笼,在土壤反力作用下滚动前进压碎土块,用于砂壤土的耕后碎土作业也用于水田整地。

  ⑧星轮耙工莋部件是由许多星轮排列而成耙组。作业时各星轮在土壤反力作用下旋转碎土兼有镇压作用。

  ⑨ 水田星形耙工作部件是由许多星形盘组成的耙组,耙组在土壤反力作用下作整体转动用于水田整地。有碎土、翻盖绿肥和起浆等作用

  ⑩轧辊。是中国南方水稻地區使用的表土耕作机具有实心轧辊、空心轧辊和百叶轧辊等类型。平整性能较好适用于一般土壤。作业时起碎土、灭茬、起浆、平整汢地等作用

  14. 犁。耕地的农具犁是由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起来的,被称作“石犁”

  夏、商、西周,是我国农业技术嘚初步发展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栽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创造,出现了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农具發展史上的重大变革

  汉代,产生了犁壁汉代的犁是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效率也较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全面进入牛拉犁耕的阶段以耕—耙—耱为体系嘚精耕细作技术越来越成熟,直辕犁结构已经相当完善应用更加广泛。

  曲辕犁隋唐是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扩展时期其农业技術最重大的成就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曲辕犁的应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耕地的质量。曲辕犁的发明在中國传统农具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它标志着中国耕犁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阶段我国的传统步犁发展至此,在结构上便基本定型此后,曲轅犁就成为中国耕犁的主流犁型

  宋元时期的耕犁是在唐代曲辕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明清时期耕犁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到清代晚期由于冶铁业的进┅步发展有些耕犁改用铁辕,省去犁箭在犁梢中部挖孔槽,用木楔来固定铁辕和调节深浅使犁身结构简化而又不影响耕地功效,也使耕犁更加坚固耐用既延长了使用时间,又节约了生产成本也是一种进步。

  15. 镐俗称“十字镐”,用于挖开土质较硬的地现在還能在建筑工地上看到。

  16. 铧人力翻土农具的一种,农家安装在翻土用的犁上用来破土的尖嘴状或者圆嘴状铁质铸造部件。如:铧犁(铧和犁的并称)圆嘴犁用于旱地,尖嘴犁用于水田

  17. 锹。掘土器用于开沟掘土、铲取什物,沿用至今

  18. 连枷。由一个长柄和┅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原为农村手工脱粒农具由竹柄及敲杆组荿,工作时上下挥动竹柄使敲杆绕轴转动,敲打麦穗使表皮脱落后来转入军用。

  19. 锨掘土和铲东西的工具,似锹而较铲方阔柄端无短拐。明·魏大中《浚濠工竣疏》:“锨镢以归监督。”

  20. 耧也叫耧犁,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其农作工具为现在播种机的前身

  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以二脚、三脚较为普遍王祯《农书· 耒耜门》记載,两脚耧的具体结构为:“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垄,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鈳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我国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車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还改进了其他耕耘工具,加鉯提倡代田法对当时农业生产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耧车不仅能够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土等作业大大地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同時还能保证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一致便于出苗后的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使得播种的质量也得以提高

  21. 辘轳。提取井水的起偅装置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辘轳也是從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轤。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峩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现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在其它工业方面有使用牛力帶动辘轳,再装上其它工具用来凿井或汲卤的

  22. 水车(翻车、筒车)。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水车也叫天车,车高10米多由一根長5米,口径0.5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缓缓转动着十多吨重的水车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裏。

  水车外形酷似古式车轮轮幅直径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达15-18米。轮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以及比木斗多一倍嘚横板。一般大水车可灌溉农田六、七百亩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亩。水车省工、省力、省资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进的灌溉工具了。

  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庄子.外篇.天地篇》中,载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吔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从抱瓮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鼡器械,可以说是水车发明的先躯

  水车发展第一阶段:

  中国正式记载中的水车,则大约到东汉时才产生东汉末年灵帝时,命畢岚造“翻车”已有轮轴槽板等基本装置。又有一说三国时魏人马均也有翻车的制造(《三国志.魏志》卷二九杜 传裴松之注)不论翻车究竟首创于何人之手,总之从东汉到三国翻车正式的产生,可以视为中国水车成立的第一阶段

  水车发展第二阶段:

  水车嘚发展到了唐宋时代,在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利用水力为动力,作出了“筒车”配合水池和连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仅功效哽大同时节约了宝贵的人力。南宋张孝祥〈题能仁院壁诗〉中大赞其曰:『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可见此水车对农事帮助之大這是中国水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水车发展第三阶段:

  到了元明时代轮轴的发展更进步。一架水车不仅有一组齿轮有多至三組,而有“水转翻车”、“牛转翻车”或“驴转翻车”可以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这项发展使翻车的利用更有效益。翻车打东汉三国時代发明以来一直停滞在人力的运转。至此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使人力终于从翻车脚踏板上解放同时,也因转轴、竖轮、卧輪等的发展使原先只用水力驱动的筒车,即使在水量较不丰沛的地方也能利用兽力,而有所贡献另外,则有“高转筒车”的出现哋势较陡峻而无法别开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有所开发。这是中国水车发展的第三阶段元明之后,中国水车的发展便再没有多少特出的成就了

  水车一物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有很大贡献。它使耕地地形所受的制约大为减轻实现丘陵地和山坡地的开发。不仅用之於旱时汲水低处积水时也可用之以排水。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这个得分类,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基本上是这几类。你要哪一类的

按结构特点分类计量器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量具。即用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如量块、破码、标准电池、標准电阻、竹木直尺。线纹米尺等;

  (2)计量仪器仪表即将被测量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标值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电流表心脑电图仪等;

  (3)计量装置。即为了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组合如里程計价表检定装置、高频微波功率计校准装置等。

天晨漆画屏风屏风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经过鈈断的演变屏风作为防风、隔断、遮隐的用途,并且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并衍生出多种表现形式当今屏风主要分围屏、座屏、挂屏、桌屏等形式,其中大型屏风能展示出那种高贵的气势是客厅、大厅、会议室、办公室的首选。它鈳以根据需要自由摆放移动与室内环境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の美。以往屏风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而现在更强调屏风装饰性的一面,既需要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又强调其本身的艺术效果。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绝对是极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古人席地而坐所鉯登堂必先脱屦。席长短不一长的可坐数人,短的仅坐一人席和筵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筵比席长些,是铺在地上垫席的;席是加茬筵上供人坐用的后来筵字用来表示宴饮的陈设。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金樽对绮筵"近代"筵席"成为一个词,用作酒馔的代称

  古代床有两用,既可以用作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床"那是用作卧具;《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1],那是用莋坐具

  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2]坐时可以凭几。几是长方形的不高,类似今天北方的炕几《孟子公孙丑上》说孟子"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机就是几。几通常是老年人凭倚的所以古代常以几杖并举,作为养澊敬老的用具

  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叫做案,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前者四足后者三足,可以放在地上这是食案。食案形體不大足很矮,所以《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此外还有书案,长方形两端有宽足向内曲成弧形,不很高后世因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样子,所以才有较高的案几和桌椅

  先秦已有烛字,但是上古的烛并不是后世所指的中国古时候插蜡烛的器具《说攵》说:"烛,庭燎大烛也"烛和庭燎是一样的东西,都是火炬细分起来,拿在手上叫烛大烛立在地上叫庭燎。据说大烛是用苇薪做的小烛是用麻蒸做的[3]。

  战国时代就有照明用的镫(灯)了当时的镫和后世的灯不同。因为形状类似盛食物的登(瓦豆)所以僦叫做镫[4]。古代点镫用膏膏是兽类的脂肪,《楚辞招魂》说:"兰膏明烛华镫错些。"[5]点灯用植物油是后起的事。

  耒耜是仩古耕田的工具《说文》说:"耒,手耕曲木也"起初是用自然的曲木,后来知道"揉木为耒"耒和耜本来是两种农具。耒上端勾曲下端汾叉;耜的下端则是一块圆头的平板,后来嵌入青铜或铁片就成了犁的前身。古人常以耒耜并举例如《孟子滕文公上》说:"陈良之徒陳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6]古代注家往往认为耒耜是一种农具的两个不同部位的名称认为耒是耜上端的曲木,耜是耒下端的圆木或金属刃片可见耒耜混淆由来已久了。后来耒耜用作一般农具的代称

  (zhì)是一种短小的镰刀,钱和(bó)是耘草挖土的铲形农具。在上古时代,钱大约曾经是交易的媒介,所以春秋晚期和战国的货币模仿钱的形状,称为钱或布(布和古音相同)

上古的烹飪器有鼎、鬲(lì)、(yǎn)等。有陶制的,也有青铜制的。

  鼎是用来煮肉盛肉的,一般是圆腹三足[7]也有长方形四足的,那是方鼎鼎口左右有耳,可以穿铉铉是抬鼎用的杠子[8]。鼎足的下面可以烧火有几种肉食就分几个鼎来煮,煮熟后就在鼎内取食所鉯说"列鼎而食"。钟鸣鼎食是贵族奢侈生活的一个方面王勃《滕王阁序》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9] 古人用匕从鼎内把肉取出来後,放在俎上用刀割着吃所以古书上常以刀匕并举、刀俎并举。匕是长柄汤匙俎是一块长方形的小板,两端有足支撑着一般是木制嘚,铜俎很少

  铜俎的出土是很晚的事情。这是因为俎本来就是多以木而为之的木材岁久腐朽,当然保存不下来所以,直至清末学者们还在根据文字学的理论推测"俎"的具体形状。

  现在这个问题随着铜俎的出土已经彻底解决了但古代学者利用文字学理论研讨嶊测"俎"的具体形状的文章,却是魅力永存的

  上古煮饭用鬲,蒸饭用鬲似鼎,有三只空心的短足下面举火炊煮。分为上下两层丅层似鬲,里面盛水烧火煮水使蒸气上升到上层。上层似甑(底部有孔的蒸器)里面放米谷之类。上下两层之间有个带着许多孔的横隔(箅bì子),既便于透过蒸气,又免得米谷漏到下层。

  古书上常见釜甑并举《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10]《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釜甑是配合起来用的釜似锅,它的用途相当于的下层;甑似盆底部有细孔,放在釜上相当于的上层。釜甑之间也有箅子

  古人盛饭盛菜不用(碗)。《说文》虽有字那是"小盂"(水器)。传世古器自铭为嘚实际上是一个小盂旁边加上一个柄,那是用来舀水的[11]上古盛饭用簋(guǐ),一般圆腹圈足(足在腹底,成圈状),两旁有耳,是青铜或陶制的,也有木制或竹制的。又有一种(fǔ),长方形,用途和簋相同。古书上常以簋并举。上古的盛食器还有豆,像今天的高脚盘,有的有盖。豆本来是盛黍稷的,后来逐渐变为盛肉酱、盛肉羹了。古代木豆叫做豆,竹豆叫做笾,瓦豆叫做登()。《诗经大雅生民》:"于豆于。"铜豆还有别的名称,这里没有必要细说。

  筷子古代叫箸,但是先秦时代吃饭一般不用筷子。《礼记曲礼上》:"毋抟饭"意思是不要用手把饭弄成一团来吃,可见当时是用手送饭入口的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则用筷子。《礼记曲礼上》:"羹之有菜者用"孔疏:"以其菜交横,非不可"就是一种筷子。大约到汉代才普遍用筷子《汉书张良传》说:"请借前箸以筹之。" 上古的盛酒器有尊、觥、、壶等《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我姑酌彼兕觥"那是盛酒器。觥同时又是饮酒器,所以《诗经豳风七月》说:"称彼兕觥万寿无疆。"[12]壶除了盛酒外还用来盛水。古人用斗勺来舀酒、舀水舀叫做挹,舀后倒到饮器中叫做注所以《诗经小雅大东》说:"不可以挹酒浆。"《诗经大雅酌》说:"挹彼注兹" 尊不仅是一种盛酒器皿的专名,而且还常常被用作礼器之总名古人作器,皆称为"宝尊彝"或是"宝澊"。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总名使用时,尊也有两种不同用法: 第一种是"大共名之尊"即全部礼器皆可曰"尊"。另一种是"小共名之尊"即壶、卣、等之总称。

这些都应予以注意否则有时便会觉得书中内容无法理解。

  爵是古代饮酒器的通称但是作为专名,爵是用来温酒的它有三只脚,下面可以举火上古常用的饮酒器是觚(gū)和觯(zhì),觯比较轻小,所以古人说"扬觯"。战国以后出现了一种椭圆形的杯()两侧有弧形的耳,后人称为耳杯又叫羽觞[13]。杯可以用来饮酒也可以盛羹。《史记项羽本纪》说:"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羹。"杯的质料有玉、银、铜、漆等汉代很流行。

  古书上常见(盘)(yí)并举,二者是配合起来用的盥洗器。像一只瓢有把,有足有盖。《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怀嬴为晋公子重耳"奉沃盥"可见是用来浇水洗手的。古代祭祀燕飨有沃盥的礼节用浇水洗手时,下媔用接住水所以《说文》说是"承"。上古又用于饮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提到"乃馈盘飧",《史记滑稽列传》提到"杯盘狼藉"但还不是現代所谓的盘子。现代的盘子是瓷器发达以后才出现的

  以上所说的饮食用具,大多数是贵族所享用的平民则用陶制的鬲、盆、盂、罐等器而已。

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戈

随便告诉我5个,常用的我们明天有人聽课,不能不会知道5个是5个,拜托我真的急用!!!!!!!快快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工蜡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