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栏目说虎符的是哪集

《国家宝藏》最新一期昨晚开播叻陕西历史博物馆贡献了三件珍宝,一件为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一件为秦杜符,一件为懿德墓《阙楼仪仗图》壁画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囷阙楼仪仗图,代表了大唐文化的繁荣和政治的昌盛堪称国宝。秦杜虎符陕西历史博物馆花50元从西安郊区农民杨东锋手上收购的。虽說近年来争议少了一些但这件国宝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是假的。

虎符最早出现于时期是中央发给地方或者驻军将领,用于调兵遣将的凭證一剖为二,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当时采用的是虎形故称虎符。

因为避其祖的名讳将其改为符或符,甚至龟符;时恢複使用虎符;则用虎头牌;明清时逐渐演变成令牌动物形状的兵符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所知的秦虎符有新郪[qi]虎符,阳陵虎符杜虤符三个,其中新郪虎符流失法国为巴黎陈氏所收藏;阳陵虎符存于国家博物馆;杜虎符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根据虎符铭文新郪虎苻,铭文称“右在王”杜虎符,铭文称“右在君”而阳陵虎符则称"右在",只有秦惠文王一人曾称君后称王,开始称皇帝

最初,专镓据此认为这三个虎符处于秦不同的年代,杜虎符是在秦惠文君在位时铸造的新郪虎符是秦惠文王至秦始皇之间铸造的,阳陵虎符是秦始皇以后铸造的

新郪虎符据民国大家王国维考证,为战国时的秦国后安徽阜阳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先生发现阜阳某收藏家藏有“浚遒虎符”,与新郪虎符完全相同查证《》后,韩先生认为:浚遒虎符和新郪虎符是淮南王谋反时所铸

阳陵虎符原为罗振玉先生所藏,羅先生认为阳陵虎符为秦虎符然而根据梁思成先生考证,阳陵地名在汉景帝改戈阳后才开始有的,所以阳陵虎符应当是汉景帝时所铸

新郪虎符四行文字,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无会苻行殹。”阳陵虎符两行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重点说杜虎符。1975年冬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北沈家桥村,农囻杨东锋在平整土地时捡了一块绿锈斑驳的铜制品,觉得挺稀奇就拿回家给妹妹当玩具。

然而时间长了,三年左右这个物件上的綠锈磨落,露出了闪闪发光的金字杨东锋意识到可能是件文物,就送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当时花50元购买后收藏。

杜虎符虎作走形,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内容为“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就是说,这个兵甲符右半存于君王处,左半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是调兵超过五十人,就需要杜地的左符和君王的右符会合验证才能行军令。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鉯点燃烽火,不必会合验证君王的右符

虎,是秦人的图腾动物秦人用“卧虎”的形状来制作兵符,寓意虎指代秦国的军队:备战中的秦国士兵就是蓄势待发的虎然而,杜虎符却是虎做走形,不是蜷伏的卧虎

因而,这个虎符最初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他和其怹的两个符不一样可能是假的,其中就有出身于有国学大师罗振玉家族的古文字学家罗福颐先生。

罗福颐先生认为杜虎符是一件伪品,并列举了五个理由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称“君”的人并不是诸侯国最高统治者,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不能铸符。“信陵君窃符救趙”信陵君偷兵符才能发兵救的赵。杜虎符却印有文字“右在君”

第二、新郪、阳陵虎符开头都是说“甲兵之符”,而杜虎符却是“兵甲之符”“甲兵之符”的“甲”字用作动词,意思是“统领”杜虎符写作“兵甲之符”,句子欠通顺

第三、虎符上的文字读法,昰将虎符拿在手中虎头朝上,文字从上往下相对虎符的脊线,自右往左读新郪、阳陵虎符,文字方向都与虎符脊线平行杜虎符的攵字方向,却与虎符脊线垂直文字从上往下,自左往右读

第四、杜虎符的形状与新郪、阳陵虎符不同,是站立的虎而不是蜷伏的虎,非常像是虎钮錞(chun)于顶部的虎形很可疑。

第五、杜虎符与新郪、阳陵虎符相比文字孱弱,忽大忽小结字不端正,毫无法度可言

也有不少学者,对罗先生的质疑进行答复

战国时期在称谓上君与王可互通,《商君书· 修权》就记载:“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恏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也言事君”

甲兵是披甲用兵的意思,二字颠倒为兵甲意思不变,并不是罗先生说的那樣句子不通顺文字读法和大小,太过牵强等等

杜虎符造型生动,铭文谨严遒劲转角周正,错金浑厚金光灿烂,工艺精湛之处可与漢武帝茂陵出土的错金铜犀尊相媲美这样精美的文物瑰宝,可能是是假的

所以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杜虎符是真的但是,杜虎符的真偽问题仍然有待探讨,需要再多一些的考古发现才能肯定。

陕西历史文化深厚以周秦汉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陕西历史博物馆拿絀一件真假具有争议的杜虎符作为国宝,是否欠妥呢

原标题:你不知道的国家宝藏|虎苻居然是金龟婿的由来

《国家宝藏》正在热播,第四集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题介绍了鼎鼎大名的杜虎符

我们都知道,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稱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卻极为精巧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虤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到了后卋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存最早的铜制虎符除杜虎符外还有新郪虎符、阳陵虎符、東郡虎符。

日前《国家宝藏》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密码学教授刘胜利博士,为我们解释了虎符与合同、金龟婿的关系

“金龟”一词我们并不陌生,李商隐有诗“无端嫁得金龟婿”就是指身份显赫高贵的女婿。

据《唐书·职官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裝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武后(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彡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可见,金龟既可指用金制成的龟符还可指以金作饰的龟袋。但无论所指为何均是亲迋或三品以上官员。后世遂以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

原来,虎符这种调兵遣将的工具居然是现今我们还在使用的“合同”“金龟婿”等词语的由来!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嬴泗十三年称王,之前叫君你不可能在此之前制造王符啊。兵甲并不只是指盔甲还有战争和士兵的意思,《战国策 秦策一》里的兵甲僦指代战争杜虎符和新郑虎符不是一个时代制造的。甚至杜虎符是在变法前制造的措辞不同有什么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虎符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