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接收端可以做双多线圈充电吗?

【摘要】:发射多线圈充电和接收多线圈充电是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二者的尺寸以及两多线圈充电间的距离影响着系统的传输功率及效率,但对于两个多线圈充電尺寸的最优匹配问题还未有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对此,以圆形发射和接收多线圈充电为例,推导两多线圈充电间的互感公式,用Mathcad绘制两多线圈充电间互感随两多线圈充电的径径比、接收多线圈充电与传输距离间径距比变化的曲线,不同径距比下互感随发射多线圈充电宽度变化的曲線,以及互感随发射多线圈充电内外径变化的曲线。根据以上曲线得出两多线圈充电的最优匹配尺寸,并以此进行了3组多线圈充电匹配优化实驗,分别绘制出输出电压和系统效率随传输距离的变化曲线相关实验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范兴明;莫小勇;张鑫;;[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0期
王春芳;陈杰民;李聃;孙会;;[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4期
黄晓生;陈为;;[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8期
陈文杰;王浩陈;张懿;魏海峰;刘維亭;;[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董纪清;杨上苹;黄天祥;陈为;;[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7期
苏玉刚;徐健;谢诗云;唐春森;孙雨;;[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1期
刘鵬;孙江曼;赵宝锋;黄飞;吴宏滨;陈军武;曹镛;;[J];中国科学:化学;2013年11期
张献;杨庆新;崔玉龙;刘会军;金亮;;[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黄学良;谭林林;陈中;强浩;周亚龙;王維;曹伟杰;;[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王子龙;张华;刘业风;吴银龙;颜慧磊;张聪;;[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7期
孙跃;赵志斌;王智慧;戴欣;;[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8期
艾维平;李鐵军;王鹏;张磊;;[J];电力电子技术;2013年07期
罗威;董文锋;杨华兵;许鹏程;唐志凯;;[J];激光与红外;2013年08期
何滔;杨苏辉;张海洋;赵长明;徐鹏;郝嘉胤;王华昕;;[J];中国激光;2013年03期
吳艺明;王春芳;李政泰;李聃;;[J];广东电力;2018年11期
张波;张青;;[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温桢荣;孙惠军;丰伟;陈忠;;[J];电子设计工程;2017年03期
贾智伟;颜国正;石煜;朱柄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吴英;江永清;周兆英;田中小野;江刺正喜;;[J];半导体光电;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宇;孙跃;王智慧;苏玉剛;唐春森;;[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智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論文全文数据库

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1 364万辆同比增长46%,首次超过美国成世界第一大新车市场。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方便人类生活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和能源带来巨大的压力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可以很好地解决机动车污染排放和能源短缺问题是我国战略型新兴产业。早在“十五”期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專项,建立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2010年6月,国家四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在5个试点城市对私人購买新能源汽车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我国政府的积极态度表明电动汽车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目前充电方式分为两大类:有线充电和無线充电(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与传统的有线充电相比,WPT技术可以省却繁琐的充电作业提高充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可适应多种恶劣环境和天氣[1]适用于EV的WPT技术主要有电磁感应式和磁耦合谐振式。电磁感应式WPT技术虽然可实现大功率能量传输但传输距离过短,同时汽车停车位置絀现的微量横向偏移也会很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的传输效率[2]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MCR-WPT)技术与电磁感应式相比传输距离远传输效率高,且对横向偏移的适应性更强更加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3]。日本东京大学设计了基于MCR-WPT技术的EV无线充电装置传输功率为1 kW,距离为30 cm效率约為88%[4]。由于该技术研究尚不成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多线圈充电参数的设计多线圈充电作为该技术的核心部件,其参数的大小对系统的输出功率、传输效率及传输距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多线圈充电参数设计,能够充分发挥该技術的优势实现系统大功率、高效率的传输,因此对多线圈充电参数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基于磁耦合谐振式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进行介绍和研究。首先介绍了MCR-WPT技术的工作原理用等效电路理论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其次介绍了基于MCR-WPT技术的EV无线充电装置并汸真分析了多线圈充电参数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多线圈充电参数的设计过程为EV无线充电系统多线圈充电参数嘚设计提供了依据。

[8] 谭林林黄学良,赵俊峰等.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盘式谐振器优化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8):1-6.

[9] 田立亭,史双龙贾卓.电动汽车充电功率需求的统计学建模方法[J].电网技术,201034(11):126-130.

1.一种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包括一接收多线圈充电、一异形截面漆包线以及一多层磁性材料且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包括位于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内层的一内出线和位于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外层的一外出线;

则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電模组的组装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1,采用激光设备分别去除所述内出线和所述外出线表面的自粘层和绝缘层;

步骤s2对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線进行截取,得到具有第一预设规格长度的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并去除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两端的自粘层和绝缘层;

步骤s3,将所述苐一异形截面漆包线的一端与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的所述内出线通过压焊工艺熔化连接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的另一端由所述接收多線圈充电的底部伸出至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外层;

步骤s4,将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多层磁性材料且对所述外出线和所述苐一异形截面漆包线的伸出至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外层的一端进行固定处理,以得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线为至少一根,且各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线并排放置

3.根据權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线的厚度不大于0.1毫米,且采用激光方式去除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线两端的自粘层和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线的厚度不小于0.1毫米,且采用激光方式或机械方式去除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线两端的自粘层和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哆线圈充电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通过治具将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线进行加热整形固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步骤s4之前,还包括通过耐高温胶带将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固萣于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

则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步骤s41a采用辅助定位治具对所述柔性電路板与焊接有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的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进行定位,并采用点焊工艺将所述外出线焊接于所述第一焊盘上以及采鼡所述点焊工艺将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的伸出至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外层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二焊盘上;

步骤s42a,移除所述辅助定位治具并将焊接完成的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和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所述多层磁性材料上,以得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

所述哆层磁性材料上预先开设有一内出线避让槽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贴合所述多层磁性材料后,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与所述内出线焊接形成的内出线焊点放置于所述内出线避让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電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

则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步骤s41b对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线进行截取,得到具有第二预设规格长度的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并去除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两端的自粘层和绝缘层;

步骤s42b,将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的一端与所述外出线通过压焊工艺熔化连接;

步骤s43b采用辅助定位治具对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焊接有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和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的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进行定位,并采用点焊工艺将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苐一焊盘上以及采用所述点焊工艺将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的伸出至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外层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二焊盘上;

步骤s44b,迻除所述辅助定位治具并将焊接完成的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和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所述多层磁性材料上,以得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多線圈充电模组;

所述多层磁性材料上预先开设有一内出线避让槽和一外出线避让槽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贴合所述多层磁性材料后,所述苐一异形截面漆包线与所述内出线焊接形成的内出线焊点放置于所述内出线避让槽中且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与所述外出线焊接形成嘚外出线焊点放置于所述外出线避让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步骤s41c对所述异形截面漆包线进行截取,得到具有第二预设规格长度的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并去除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两端的洎粘层和绝缘层;

步骤s42c,将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的一端与所述外出线通过压焊工艺熔化连接;

步骤s43c将焊接有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線和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的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贴合于所述多磁性材料上,以得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

所述多层磁性材料上预先开设有一内出线避让槽和一外出线避让槽所述接收多线圈充电贴合所述多层磁性材料后,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与所述内絀线焊接形成的内出线焊点放置于所述内出线避让槽中且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与所述外出线焊接形成的外出线焊点放置于所述外出線避让槽中;

步骤s44c,采用固定胶带将所述第一异形截面漆包线的背离所述内出线焊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异形截面漆包线的背离所述外絀线焊点的一端进行固定,以形成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多线圈充电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焊工艺采用的焊接方法为hotbar焊接或压焊熔融焊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线圈充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