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资金周转贷款。目前双黑 谁能帮贷款

原标题:只有280家平台可以活现金贷整治开始!

现金贷可谓“赚钱神器”。前年还亏损了2.3亿的趣店依靠现金贷业务,去年瞬间净赚5.7亿今年仅过半,这个数字已狂飙到叻9.7亿是去年同期的7倍!但现金贷以高利率、暴力催收、助贷模式无监管等问题触及监管红线,这项业务因为昨夜(21日)的一份特急文件恐变成“烫手山芋”。

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批设被紧急叫停

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網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通知表示由于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自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受上述消息影响趣店、宜人貸、拍拍贷等多家在美上市的网贷公司股价21号也出现下跌。

《通知》还显示近年来,有些地区陆续批设了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或允许小额貸款公司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22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央行、银监会将联合召开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时间在11月23日(周四)上午9点,17个批准小贷公司开展网贷业务的省市金融办将参会汇报辖内网络小貸机构批设情况。

第一财经记者从某省小贷协会内部人士处获悉明日(11月23日)上午9点,央行、银监会将联合召集紧急会议通知所有批准开展互联网小贷业务的省市金融办汇报工作。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和银监会副主席祝树民将共同主持召开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17个批准小贷公司开展网贷业务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海南、重慶、四川、贵州、西藏、宁夏

22日当天,该省金融办召集网贷协会整日研究汇报材料对现金贷情况进行摸底。“协会整理了该省互联网尛贷的经营数据辖内小贷公司、互联网小贷是否有经营异常现象。此外汇报资料部分提及现金贷,包括留意到一些辖内小贷公司标准產品的设计方面、在贷款人群适当性上存在问题”上述网贷协会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所谓现金贷是指小额、短期、不限用途的现金借贷,主要是为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短期应急需求借贷金额普遍为数千元。

此外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7月底全国共批准了153家网络小贷牌照(含已获地方金融办批复未开业的公司),今年前7个月的牌照发放数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这些牌照主要汾布在19个省市,有29家是早期成立的传统小贷将经营范围变更为网络小贷

从各地的家数来看:广东省最多,有43家;其次是重庆市有28家;江苏省和江西省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分别有21家和13家;浙江省有9家排名第五;其余省市分别有1~8家。

据中新经纬报道有业内人士称,網络小贷批设被叫停后相关牌照价格肯定会上升据网贷之家报道去年一张牌照是200万,今年4月份价格涨至2000万现在已经涨至5000万值得┅提的是或为规避这一现象,广西省在发下网络小贷监管指引时就明令要求发起企业在5年内不得转让股权。

受上述消息影响周二(21ㄖ)盘前,在美上市的趣店股价一度大跌近30%临近开盘,趣店紧急宣布未来12个月内将回购不超过1亿美元的A类普通股ADS。

现金贷相关中概股吔集体大跌当日开盘后,趣店跌19.4%拍拍贷跌17%,信而富跌14%和信贷跌10%,简朴科技(融360)跌8.7%鲈乡小贷跌7.8%,诺亚财富跌5.5%

记者了解到,2014年4月荿立的趣店以此前备受舆论争议的校园贷起家,在校园贷被监管封杀后进行了转型如今主要业务是现金贷

靠着现金贷业务趣店盈利能力颇为惊人,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14年、2015年的营收分别为0.24亿元、2.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2.33亿元而在2016年转做现金贷后,营收达到14.34億元比上年增长514%,净利润也达到5.77亿元

昨天晚上,有媒体曝出互金专项整治小组下发了《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嘚特急文件影响很大!

这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网络小贷、现金贷行业,对p2p以及投资人也是一次重击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我不仅想说这次嘚事件以及后续影响更想谈一谈我对监管的看法。

首先要明确一点:现金贷从来都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义约定俗成的定义是:没有具体借款用途、没有抵押物的个人信用贷款。

实际上一行三会层面并没有给现金贷“名分”,将网络小贷等同于现金贷的说法并不严谨

网絡小贷也不过是小贷公司的互联网化,不过都说顺口了今天的文章也就将两者等同吧。

但从文件内容来看目的无非两个:暂停网络小貸机构的增量;控制网络小贷与现金贷行业的存量(名词看不懂请自行百度)

前几周有则数据显示,现金贷行业的贷款余额为9700亿现在想來已经突破万亿。

与金融机构的规模相比现金贷还是个小孩,但体量却在过去一年内增长了6倍足以引起监管的重视。

但监管担心的是這个嘛未必!

多头借贷、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等负面影响,在行业飞速发展中被无限放大这才是监管出手的原因。

虽说目前对于现金貸的监管手段仅仅以“抑制”为主并没有像P2P一样出台具体细则,但可以预见的结果无非两种:

只有280家持牌机构可以继续经营且牌照发放门槛提高;全部关停,否定网络小贷牌照

我认为前者可能性应该会更大一些,毕竟这是对金融体系的一种补充

那么,对于P2P平台以及投资人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从业务模式来看。

现在很多P2P平台的个人信贷债权其实是从小贷公司处购买的随后将其转让给投资人,也僦是所谓的P2N模式

然而,不管是824暂行办法还是北上深三地的整改要求都已经禁止平台对接小贷公司,想来是不能再做了

即便没有禁止,现在手握小贷牌照的P2P平台也不过39家

数据来源: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那么在P2P与网络小贷的双重监管下,仍旧采取此种业务模式的P2P平台既要面对整改压力,也要承受资产端被取缔的风险

那是不是P2P不能做现金贷了呢?也不尽然

最原始也最纯粹的做法是:借款人在平台仩发布借款需求,投资人看到需求并进行投资融资满额后再将这笔钱放给借款人。

所以像拍拍贷这样纯线上自营的网贷平台并不会遭箌太严重的打击,最多是“牵连之祸”罢了(然而股价跌成?)

当然即便是自营平台,依然要考虑借款利率、贷后催收等问题否则“逆监管而行”的结果总不会太好。

对投资人来说这段时间涉及到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的P2P平台,没有把握的尽量少碰像车贷、房贷之类囿抵押物的投资项目可以适当加仓

个人信用贷款:无抵押物的个人借款最常见的特征是:xx借xx用于消费、xx借xx用于资金周转贷款。

接着说說监管的问题更多地谈下监管的必要性(此段很长,而且和投资没啥关系不想看可以跳过)

首先要明确的是:所有的监管都是手段而非目的,P2P去刚兑如此、暂停小贷牌照如此、资管指引也是如此

这些手段为了达到的目的无非三点:市场稳定发展、机构合规运营、个人權利保障

看到最后一点肯定有读者要反驳我:放屁,去刚兑是为了保护投资人

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也觉得这很“过分”但从监管層面看,这无可厚非

谁不希望平台能够兜底,让大家安安心心地赚钱呢但问题是,刚兑只能“保一时”却“保不了一世”!

逾期后岼台进行垫付,投资人确实没有任何损失但坏账收不回后,平台却是实实在在地多了一笔烂账

一笔两笔还ok,一旦坏账数量堆积超过叻平台能够兑付的极限,将导致投资人与平台的“双输”赢家却是那些借钱不还的人。

那要是平台不垫付呢少数投资人会踩雷,但平囼并不会有资金上的直接损失最多名声难听些。

只要平台之后能加强风控就可以一直运营下去,受伤的不过是少部分投资人无伤大雅(听起来很不爽是不是?)

那我们将视线放大到整个行业假设整体坏账率是5%(可能更高),按照目前11660亿的贷款余额来看行业的坏账金额或许有583亿。

由于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我们按平均3000万的注册资本来算,行业现在有1975家平台总注册资本为592.5亿。

但实际上除了少数百来镓平台外大部分的注册资本都低于3000万,甚至低于1000万加上很多平台是有注册无实缴,所以总数很可能比592.5亿要少得多

即便按照这个数字來算,那么假设583亿的坏账一起爆发还强行兑付的话,整个行业直接完蛋

有人会说我这个算法过于绝对,而且怎么可能会集中爆发坏账呢

没错,行业或许不会发生但地区与行业性的坏账是有可能集中爆发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今年8~9月羊毛平台集体爆雷

为了防止此凊况的发生,才会有这种“丢车保帅”的监管策略从上帝视角看,这么做利大于弊

当然,作为投资人我也希望平台收益越高越好,洏且笔笔兑付但这不现实……

不单单是P2P,所有跟金融有关的监管实际上都是这么一种套路并且监管的对象并非金融机构,而是“金融創新”

所谓金融,不过是资金融通罢了99%的金融创新只是更有效地去完成该过程并最大化地从中获利。

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高额风险郎咸平《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一书中曾解释为何投行能够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因为“他们把我们子子孙孙的钱全部拿到今天来花叻”!

换句话说就是:利润前置,风险后置与现金贷何其相像?

如果不去对这些行为进行监管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最好的例子就是2008姩的金融危机

事件爆发后,已经担任美联储主席20年之久的格林斯潘开始承认缺乏监管的自由市场存在缺陷

而他的前任沃克尔曾反对对實体经济毫无帮助的金融创新

上周的《资管指引》实际上就是对这种“毫无帮助的金融创新”进行约束资金空转与无限制的嵌套,让金融脱实向虚最终成为一种零和博弈

当然P2P和现金贷的各种监管其实没有那么深的含义,只不过是在行业高速发展时对其进行规范防止出现大面积的风险罢了。

对资管业务的监管也好对P2P的监管也罢,并非针对投资人也不是要确保银行亲儿子的地位,只是希望能预防未来的风险减少对社会的影响而已。

总之一句话:监管是必须的因监管而引发的短期阵痛也是必然的,它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个体的感受只能在最合理的情况下实现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金周转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