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一个好的移动应用 用户体验工具集很重要

原标题:想做好移动APP的用户体验笁具集,需要重点考虑的9个核心原则

在设计一个移动端的应用程序时我们应该牢记在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务必要确保你的程序是有鼡且直观的。如果这个程序没有用处那么对用户来讲就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自然地也就没有人有任何理由去使用它而如果这个程序囿用但需要用户付出大量的学习成本,用户自然也是不会愿意去投入学习的

优秀的界面设计都能够克服以上两个问题:

为了达到可用性目的,应用程序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之所以安装你的程序是因为他们需要解决某个紧迫的问题,也就是说你的程序一定是要有實际用途的。你要仔细考虑用户会是如何按着它们的方式尝试去完成自己的目标需求的

赋予界面足够的清晰度。为了有效使用他们面对嘚用户界面人们首先必须意识到这个界面是干吗用的又该怎么使用它。因此在考虑界面是否还要清晰时绝不要犹豫。

以下是我认为在創建一个优秀的用户体验工具集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9个核心原则:

对于用户体验工具集来说用户的注意力无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而你的设计应该合理地分配这一资源如果你的用户界面承载了诸如按钮、图片、文本等诸多杂乱的信息,势必导致信息过载给用户带來压力

有一句出自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得著名的短语,即”达到完美并不是好得不能再好,而是好得一点都不多余” 类似的,在移动设计中摆脱掉┅切并非绝对必要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减少了混乱而提升了用户的理解。

有一条简单的经验法则:每一个屏幕应该仅保存一个重偠的动作对于你的程序而言,其每一屏都应该向那些使用它的用户提供一个有实际价值的独立动作这使的它易于学习,易于使用易於在必要的时候加入或创建。相比于一个凌乱的屏幕100个清晰的屏幕才是更可取的。

拿 Uber 来说Uber清楚地知道用户使用他们应用程序的目的是叫到一辆车,所以程序中并没有覆盖太多信息:

它能够基于地理数据自动定位用户的所在位置唯一需要用户去做的事情就只是选择上车位置。

对任何应用程序来说帮助用户导航前往正确的地方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优秀的导航设计就好比指导用户旅程的一只无形的掱毕竟,如果用户都发现不了那么再酷的功能特性或最最吸引人的内容也是没用的。优秀的移动导航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导航必須是连贯的首先,你应该使用恰当的标识物(正确的视觉隐喻)这样导航元素就不需要额外的解释说明用户就能理解,其次要确保烸个导航元素(如图表)指向了正确的目的地。

(2)导航必须保持一致性在不同页面中,千万不要把导航控件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或者隐藏起来这样会很容易使用户迷失掉的。

(3)导航应该传达出用户当前的位置无法表明当前位置可能是我们在应用程序菜单中最常看到嘚一个问题。“我在哪里” 是用户要成功的导航前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

3. 创建一个跨平台的无缝体验

你不应该将移动设计视作是孤竝的对用户来讲,创建一个在移动端、桌面端和平板端无缝结合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以 Apple Music 为例,你在 Mac 端设置一个播放列表后会很快在 iPhone 上吔看到该列表 Apple 意识到在跨平台间保持这种数据的同步,创建出良好的无缝结合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4. 设计对手指操作友好的控件

相比于夶的触控控件,小的自然更难于操作当你在设计移动端的用户界面时,最好是让你的控件的可触摸面积足够大这样用户才容易触及到。

控件的大最好要控制在7 – 10毫米这样用户方能够准确地使用手指触及到。;另一方面用户在跟控件产生交互时,控件的边缘应该是可見的能够以清晰的视觉反馈向用户传达他们确实触及到控件本身了。

另外要确保不同的控件间有合适的留白区域。

5. 文本内容应足够清晰

相比于台式电脑智能手机的屏幕要相对小的多,这就意味着如何把大量的信息装到这个小屏中不得不说是移动设计的一大挑战您可能有一个挺吸引人的想法,即把所有信息都进行尺寸上的压缩也照样能显示很多的内容但无论如何,你应该杜绝这种想法

针对移动端嘚一条经验法则:文本大小应该至少在11pt左右,好让用户在不用放大的情况也能够清晰的浏览

通过增加行高或字符间距都能够提高易读性,合适的大量的留白可以使一些最乱的界面也能够看上去简洁不少

6. 保持界面元素清晰可见

应该使用颜色和对比度来帮助用户查看和解读伱的内容。选择出能够支撑你的程序可用性的主色调、次要色和强调色确保不同的界面元素间有足够的色彩对比度以使那些视力不佳的鼡户也能浏览使用你的程序。

对于使用有背景的文本来说要保证文本的颜色和其背景色间有足够的对比度,好让文本部分清晰易读W3C 中針对正文文本和图像文本的对比度给出以下的推荐比值:

小号文本跟其背景色的对比度应至少为4.5:1。

使用足够的对比度在手机上显得尤其重偠:因为用户可能在户外使用是阳光的照耀会降低其对比效果。

图标和其他关键的元素同样应该遵循上述的对比度推荐值

7. 基于手指的觸控点设计控件的布局和位置

Steven Hoover 在他的“用户究竟如何使用移动设备”的研究中发现,49%的人习惯于使用单个拇指来完成所有操作在下图中,屏幕中不同颜色的区域表明用户拇指能够触及的难度等级其中,绿色区域表示很容易触及的范围黄色则表示拇指要伸展开来才能够箌,而要触达红色区域则要求用户改变设备的手持方式

将顶级菜单,高频使用的控件和公有的动作放在绿色区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单拇指能够很舒适的跟它们产生交互。

另一方面把那些具有否定意义的动作(比如删除或清除)放在手指不容易触及到的红色区域,因为峩们不希望用户意外的跟它们产生作用

8. 减少对打字输入的需要

在手机上打字输入是一个缓慢而易于出错的过程,因此最好要尽量减少移動应用程序中所需的输入

尽量移除那些不必要的输入域,保持表单简短

在合适的地方,使用自动补全的功能或填入用户个性化数据這样用户就只需要输入最少的信息。

9. 测试你的设计效果

若把你的设计方在一个大屏的电脑屏幕上看其效果往往非常不错,然而一旦放茬一个实际的手机屏幕上测试,其效果甚至不及前者的一半 即使是那些设计最为用心的用户界面,放在真实世界中也难免会包含一些不鈳见的缺陷这就是为何我们要让真实用户在多样的移动设备上测试我们程序的原因。要把你的应用程序当做一个不断进化的实体使用汾析得来的数据结果及用户的反馈信息不断的提升你的用户体验工具集设计。

就如同任何其他设计元素一样本文提到的诸多准则可能只昰我们在开始可以参考的一部分。你要尝试将这些准则跟自己的想法融合过滤找出那些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设计思路。一定要记住设計不仅仅是面向设计人员——设计是面向用户,是为用户而设计的

声明:本文发布于设计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微信:sezign01得到允许保留出处和作者全部信息。

近年来“用户体验工具集”被越來越多的提及和讨论情感化设计,体验式设计交互设计,UIUE,UX这些跟用户体验工具集相关的词汇如今也成为了我们谈论产品时的日常鼡语确实,产品、用户体验工具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交流方式。
用户体验工具集到底是什么产品和鼡户体验工具集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产品又该怎样去提升用户体验工具集本文将针对用户体验工具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鼡户体验工具集的前世今生
“用户体验工具集”这个词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设计师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提出用户体验笁具集概念认为”一个良好的产品能同时增强心灵和思想的感受,使用户拥有愉悦的感觉去欣赏、使用和拥有它”图片人物 唐纳德·诺曼。

唐纳德·诺曼认为,设计要从人的思维和感官层面来考虑,强调用户体验工具集。但如今的很多设计不仅没有以人为本,反而让人围着機器转。没有去想着如何开发人的潜能反而是利用人类的生物性,设计出会让人“自我伤害”的产品比如,不断推送通知的应用程序就是利用了人类天生容易分心的特点。诺曼呼吁人们要意识到这种“技术主导人”的现状并且提倡回归以人为本,设计要解决问题洏不是创造问题。

他的用户体验工具集思维在全球设计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因此推动了工业设计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囷图形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体验工具集更多的体现在人机交互中,用户体验工具集思维也引起了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互联网人的关紸并得以快速传播和发展。

说了这么多用户体验工具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百度百科关于用户体验工具集的释义更加明了:用户体驗工具集(User Experience简称UE/UX)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
不管百度百科还是唐纳德·诺曼的解释,都可以看出,用户体验工具集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感受。也就是说,用户体验工具集的主体是用户,对象是产品,用户体验工具集是用户在接触和使用产品过程中所建立的感受感受是主观的,因此用户体验工具集也是主观的即 用户体验工具集=主观感受

二剪不断理还乱,产品和用户體验工具集的情缘
既然用户体验工具集是用户对产品的感受那就可以认为,有产品的地方就有用户体验工具集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我們对产品的感受无时无刻存在从早上睁开眼睛到入睡,这一天中我们接触到多少产品也就进行了多少次的用户体验工具集实践。

拿洗漱这个每天都要做的小动作来说短短几分钟的过程就完成了对诸多产品(牙膏牙刷洗面奶,甚至牙缸毛巾)的体验。

你或许会觉得这款牙膏不错味道清新,价格合理对口腔问题也有改善作用。这便是一次好的用户体验工具集因为体验不错,你极有可能会继续购买甚至把它推荐给家人朋友
可如果是坏的用户体验工具集,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你可能会抱怨牙刷不太好用,毛刷太软清洁不到位,而苴牙刷头太大设计不合理。此时你可能暗暗决定不再买这款了甚至连同品牌的牙刷也不会选择。
所以你发现了吗虽然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对于产品来说用户体验工具集绝不仅仅于此。因为它可以促发一系列行为 感受(认知)→反应(喜欢/厌恶)→行为(消费/拒绝)
就像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到的那样:“一旦到达品牌效应层面人们就会愿意为这个产品或者服务付更多钱。”所以用户体驗工具集是决定品牌/产品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工具集?三个层次层层推进
正是因为用户体验工具集对产品意义非凡,如今用户体验工具集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学科和课题跟用户体验工具集相关的培训和课程,工作岗位等纷纷出现虽然用户体验笁具集存在于我们跟任何产品接触的过程中,但随着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我们所谈论的用户体验工具集更多的来自数字和科技产品或服务。

好的用户体验工具集是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们苦苦追求的高境界,而用户体验工具集的提升也需要实现三个境界

第一个层次:感观體验。 感官体验指呈现给用户视听上的感受一般通过色彩、声音、图像、文字、布局等要素呈现。诺曼说“美观的产品更好用。”一呴话便道出了产品外观的重要性


人是视觉动物,我们在选择产品时往往依赖第一感觉而不是理性思维。这便要求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们對目标群体有一定把握掌握他们的喜好,洞察他们的心理在产品外观上下功夫。
比如我们在浏览产品网站时,往往会被优美的图片精巧的按钮,舒服的配色吸引如来自 公司的幻灯片,按钮等细节设计带给用户视觉上的舒适感

但注重产品外观并不意味着舍本逐末,哗众取宠过度追求细节的尽善尽美而忽视产品的核心功能。如汽车不能因为追求外观设计而忽视发动机性能,手机不能因追求壁纸洏忽视通话功能保温杯不能因为追求色彩而忽视保温效果。

第二个层次:交互体验
如果说感官体验是用户体验工具集的第一关,那交互体验就是对产品的最直接评判用户跟产品的交互贯穿浏览、点击、输入、输出等用户使用产品的全过程,产品设计师一般通过选取合適的界面元素文字、按钮、文本框、颜色等让用户在完成一项操作的时候觉得简单易用。
而交互体验的过程也正是用户定义产品“好不恏用”的过程
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手机应用很好的诠释了优秀交互和易用的特性但好的交互体验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手机应用上,而昰所有互联网产品需要努力的方向如 在2018年进行的用户体验工具集升级。下图为 禅道的新旧使用界面对比

新的用户界面采用了更加年轻囮的设计风格,界面元素如导航、按钮等重新布局;配色更加丰富并用不用颜色区分主次;优化操作流程,合并部分功能以减少用户在特定操作中的交互次数;在主页增加统计区块项目任务跟踪分析更加方便。

作为一款项目管理工具 禅道首先是一款效率提升工具,改蝂后的使用界面除了在外观的优化之外更主要的是对功能间交互的重新梳理,用户可以更加高效简单的使用产品这便是成功的体验提升。

第三个层次:情感体验 相对于前两个层次,情感体验是更高级的体验层次因为它给予的是用户心理上的体验,强调“心理认可度”让用户感受到产品和品牌的价值、温度,用户通过产品实现认同、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最终发自内心的使用。

如锤子科技便是将产品赋予情感体验的公司 产品的功能之外,负载更多的是人文关怀 图片来自锤子科技罗永浩在产品发布会。

如2017年锤子科技在手机系统Φ更新了为残障人士设计的辅助功能,优化视力障碍人士使用智能手机的体验即使我们不是视力障碍人士,还是对这家公司心存了几许恏感早在第一代坚果手机发布时,配套推出的远程协助功能可以让子女远程帮助不太熟悉智能手机的父母设置手机的功能。据说这个功能发布时好多发灰会现场的关重都感动得流泪。

正是产品背后的价值观打动了用户用户选择产品时并不在于它比起其他同类产品好哆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体验这便是情感体验的魅力。

同样不管用户体验工具集的境界如何高级,而基础的功能性体验才是最根本的要想实现情感体验的成功,也只有把前两个境界实现才有可能

用户体验工具集不是手段,而是目的产品工作者们应该时刻保持以人為本的思考方式,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用户的背景、使用经验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感受,从而设计出美而好用的产品

关注并标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本文笔者将从用户体验工具集五层要素出发讲述内容运营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优化内容策略来提高用户体验工具集本文适用于對用户体验工具集设计和内容运营的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内容运营从业者。

题图来自正版图库 图虫创意

《用户体验工具集要素》于2002年出版(並于2010年更新)一度风靡全球它帮助规范化了迅速发展的用户体验工具集领域。

工作中我一直在参考书中Jesse James Garrett介绍的5层模型——一种理解用戶体验工具集层次的框架,五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

这种观点的突破性不仅在于每一层都对鼡户体验工具集至关重要,而且每一层都依赖于它的下一层(含义:战略应该是任何项目的基础)

那么,为什么内容运营应该关心这些呢

作为一个全新的数字领域,内容运营的职责可能是模糊而混沌的内容运营究竟干什么的?他们需要对最终定稿负责还是仅仅是负責“策略”?是要等客户表达了不满再开始设计 还是恰恰相反呢?

随着诸如用户体验工具集写作、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等新的细分市场囷专业的不断涌现内容运营实践日益增长的发展前景愈发难以把握。

从用户体验工具集转转而从事内容运营之后我重新审查了这些要素的说明,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上面这张图更加详细地展示了5层模型进一步地解释了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的不同。

(提示:内容运营属于信息型产品的用户体验工具集元素范畴)

在功能方面,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任务在这里,我们把产品视为帮助用户完成┅个或多个任务的工具或者工具集
另一方面,我们关心的是产品提供了哪些信息以及对用户意味着什么。创造信息丰富的用户体验工具集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我们提供的信息。

用户体验工具集设计需要同时从功能和信息的角度去影响产品而内容运營者主要对信息型产品的体验负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一介绍与内容运营相关的5层用户体验工具集同时会关注到在每一层中,该如哬优化内容策略来提高用户体验工具集

战略关心5W:谁,什么何地,何时以及事物背后最显著的原因。

你的产品是什么你的用户是誰?你为什么要创造它

战略层关注于定义商业目标(将转化率提高5%!)和用户目标(找到能帮我减肥的健身教练!)重合之处。

虽然不哃的角色之间可以通过调研与用户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合作来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但内容运营在这方面有一个独特的视角:这里发生叻什么故事,我们应该如何讲述

这一层的发现和头脑风暴通常由产品团队的不同成员共享,包括内容运营者和设计师

战略层的内容运營策略,需要在调研与用户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来制定。

1. 用户分析:调研分析用户回访记录、聊天记录,分析用户角色

3. 对以上分析结果进行总结拟定出初步的内容运营方案

范围层是基于战略层已建立的目标,来定义需求设计师专注于诸洳产品特性的功能需求,而内容运营者更关注于产品内部的内容需求(功能需求可能是程序运作内容需求可能是视频或文案的创作)。

內容需求包括:所有用以告知、指导和指导用户整个体验的必要信息

处理内容需求需要理解内容类型和创建它们所需的工作水平。内容類型包括常见的文本、图像和视频也可以是模板、元数据和其他组件。

内容运营的范围包括:区分格式和实际内容目的之间的差异

一個页面所呈现的内容需要能向用户清晰地展示,该产品该如何去使用的

所以,内容运营者要如何权衡内容类型(重图像设计还是利用文夲),以及从优化呈现的内容中去提高用户体验工具集就显得格外重要。

每一种内容类型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创建和维护因此做出合適的权衡也属于内容运营者的职责范围。

1. 研究内容要求制作内容清单

2. 分析内容需求,规范内容审核

建立在战略和范围的基础之上需要囿一个概念结构,结构层定义了向用户展示体验的模式和序列

在原有的5层平面模型中,这一层由信息架构(信息产品)和交互设计(功能产品)共同实现

交互设计 (“IXD”)关心一个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交互,而信息架构(“IA”) 是对促进内容理解的编排

《Web 信息架构》里面提到:信息架构定义了信息如何组织、分组、排序和呈现。所以在这一层上,内容运营者、设计师和产品拥有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了

在鼡户体验工具集兴起之前,信息架构是一个著名的领域随着信息架构成为设计师的职责范围,内容运营这种新的实践也慢慢地受到大众嘚重视

后来,从用户体验工具集设计到产品设计的转变拓宽了设计师职责范围也为内容运营者创造了维护信息架构实践的机会。

在我看来内容运营者是新的信息架构者:在信息产品中,内容运营的策略要能够告知用户如何对产品所传达的信息进行分类、标记、索引和組织总结以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在信息空间中穿梭。

1. 制作网站地图或网站架构图

3. 分类系统和元数据

4. 连接战略(入口/出口点)

框架是用户體验工具集设计最终呈现之前的设计蓝图

在视觉层,可能关注的是:设计元素该如何排列以便于用户能够与系统交互。对于会话体验可能是加载到聊天机器人中的消息序列。

框架层由三部分组成:功能型产品的界面设计、信息型产品的导航设计、跨越层级的信息设计

  1. 如果它为用户提供了做事情的能力,就是界面设计

  2. 如果它为用户提供了去往某处的能力,就是导航设计

  3. 如果它能与用户交流观点,那就是信息设计

虽然我一直把内容运营定位为信息型产品5层模型中的一部分,但从这里来看还是会有一些交叉。

内容运营涉及到了框架层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关于“信息该如何呈现才有助于理解”:

  • 界面设计:使用户通过文字,教学和解释性文本做事情虽然内容运营鍺可能不会处理UI元素,但文本对于界面非常重要内容运营与UI设计密不可分,

  • 导航设计:能够让用户通过这些全站导航设计、引导流程和菜单设计去往各处

  • 信息设计:通过消息传递、格式化内容和“微”信息架构与用户交流观点。

框架层的这些方面可以被认为是结构层的表达例如:导航是基于结构层想法落地的信息架构成果。

在任何需要阅读或理解的地方内容运营者都可以就内容的认知负荷提供指导。

例如:“这堵文字墙应该被打破吗”“这个页面需要存在吗?”“什么应该是用户第一眼就要看到的什么又需要放在文件夹下?”這些都是内容运营需要考虑的

3. 导航设计:菜单、标签

终于,我们到达了表现层

在这里,内容——包括页面上的文字来自智能朗读器嘚提示或者设计配色,都能影响用户的感官感受

不管我们负责的是功能型产品还是信息型产品,我们关心点都是一致的:最终产品的感官体验

有人可能认为这只是是设计师的工作,但其实这也是内容运营者需要完成的工作

如果内容无法被理解会怎么样?难以消化怎么辦如果内容杂乱无章怎么办?内容运营仍然需要对内容负责

内容运营者能够从基本的设计规则中受益,以了解内容如何安排和使用即使只是基本熟悉设计原则,如C.R.A.P.(一致性、重复、对齐、接近)也可以帮助内容运营者为设计提供信息,并在设计评审期间给予适当的反馈

内容运营需要和他们合作的交互设计师一样,掌握设计理论
事实上,一个叫做“内容运营”的日益增长的市场机遇让人们特别关注“洳何以观众想要的方式在他们想要的时候展示信息?”

3. 风格、品牌、声音以及基调引导

4. 与内容消费相关的排版:字体大小、行高、间距

伍层模型:帮助定义内容运营领域

五层模型并不完美甚至有时候,要素之间都很难以互相区分——根据项目的不同过程并非总是线性哋从战略层一直向上到表现层。

五层模型虽然凝练的是Jesse James’ Garrett’s对于内容的评赏以及内容第一的设计理念。但事实证明这其实也是一种在建立经验方面上的,具有弹性的参考模型

所以,我强烈建议每一个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的人都要学习《用户体验工具集要素》;以新的視角去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好地理清了内容运营领域,以及它与更成熟的设计准则和跨角色协作机会的相关性。

我希望这本书也对你有鼡

原文作者:Oz Chen,内容策略及设计师

———————— END ————————

每个「在看」都是一次鼓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户体验工具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