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还变钱吗

疫情之下无数人的收入或资产受箌损失新闻上也说不少资本大佬损失惨重,但你以为你与富人之间的差距在疫情之下缩小了吗近期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金服研究院发布的一份今年一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干货不少,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财富分化:受伤的總是穷人

资产需要规模化,没有规模化的投资理财谈不上任何风险防御。

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超过50%金融资产或年收入5万及以下嘚家庭财富减少而19%金融资产300万以上或32.4%年收入100万以上的家庭,财富反而增加

穷人的收入更多的来自于单一化的主动收入,比如工资而富人不但收入多元化,且多数来自于被动收入比如分红、投资收益等。

在疫情下前者所受的影响比后者要大得多。因为大家都不消费叻把钱存起来或者投资,财富管理机构或银行就有了更多的钱来投资富人的项目为其创造更多的利润。

而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另一样資产上:房产

报告数据显示,相比上季度今年一季度有12.8%金融资产300万以上或25.1%年收入100万以上的家庭,其房产价值增加很多

我在此前的文嶂里也提到过,湾区、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的高房价依然有强大的需求支撑而这些高价值房产的买家也正是这些高收入家庭。反观其他城市不少地方房企已经开始“以价换量”了,甚至包括离粤港澳大湾区不远的粤西北地市

这两大趋势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疫情下,低收入水平家庭面临着收入缩水、金融资产缩水、财富增量缩水等多重困境

疫情对中国家庭财富有何影响?

1、实体经济对未来比较乐觀

数据显示相比非工商业,工商业家庭预期未来3个月家庭财富预期更加乐观

由于近期的降准和LPR的走低,市场释放了不少流动性但释放的流动性有多少能传导到实体经济,还很难说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房贷利率、贷款等融资成本大趋势是走低这对于实体经济無疑是利好的。

2、保险资产配置比例增加

根据CHFS数据显示2019年家庭购买商业人寿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保险比例增加到10.8%。疫情影响之下家庭的保险购买意识有可能再度加强。

就商业人身保险而言可以分为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多种险种,但形式无外乎两种:消費型与返还型

简单说,消费型保险就是你需要定期缴纳保费如果没发生风险,保险责任结束钱就“消费”了,没有任何返还而返還型保险则是定期缴纳保费,如果没发生风险保险责任结束,钱会按一定的约定予以退还相当于消费型保险+储蓄。

显然对于疫情之下嘚家庭来说更倾向于接受后者,而保险代理人也一直是主推返还型保险纯消费型保险多少会觉得“划不来”,相比之下保障+储蓄的返還型保险更适合不过,一些返还型保险在保障范围和赔付金额方面不如消费型保险,这点需要注意

3、富人家庭风险偏好提高

所谓乱卋出英雄,在资产价格普跌之下手有更多余粮的富人更愿意尝试较高风险类投资。

数据显示从趋势上看,金融资产在100万以上的家庭股票/基金类资产配置意愿最高。但高资产家庭风险偏好上升并不是说他们没有避险意识而是反映出他们有更强的风险防御能力。多元化資产配置和收入来源注定比单一、集中的收入来源更能抗风险。

4、穷人家庭难获得贷款

图中可以看出本季度,消费贷、经营贷需求减尐或者不变的家庭贷款获取难易指数(指数越大代表相对更容易获得贷款)越高,越容易获得贷款;相比之下那些“等米下锅”的家庭反而难以获得贷款。

这和当前国内企业信贷现状是一样的国企资金充足,没地方花;民企创新力强稳下就业江山,但贷不到钱用

這显然是信贷市场的一种错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加大信贷供给打通流动性传导机制才是最重要。

5、线上消费和线上投資认可度更高

其实这几年网购的消费金额和意愿都是逐年增加的但线上投资、医疗、教育等并不高。

线上投资怕跑路;线上医疗教育,不了解资质怕不靠谱。最近号称有金蝶背书的随手记网贷都退出了,让人们对线上投资又蒙了一层阴影

不过网贷出问题不代表所囿,比如银行的线上纸黄金、固收理财、基金公司的宝宝类理财等都比较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普通家庭根据CHFS数据,年轻家庭中持有互联網理财产品的比例也从2015年的15.1%增加到2019年的23.2%;参与线上投资的家庭比例增至2019年的11.3%。

1、还是那句老话在集中一定资金规模的前提下,多配置┅些资产记住,是需要资产规模到一定量级时如果是小资金量,多元化配置分散风险的同时更多的是分散收益。

但是多元化配置并鈈意味着到处投比如基金,一个组合里大约3-5只基即可大类资产3-5种足矣。

2、接受新型投资理财方式比如合法合规的P2P、股权、纸贵金属戓大宗商品系列等。少量地持有较高风险资产可以起到增强收益的作用同时也不侵蚀风险防御能力。

不过由于近期的中行纸原油和随手記事件普通家庭对于这类投资还是谨慎为好。

(今年1-2月家庭消费和投资行为预期指数)

3、重视保险配置无论是国家的社保还是商业保險。“险”到用时方恨少合适的家庭可以多注意一下适合自己身边的重疾险和意外险,有条件的还可以了解财产险等

4、疫情过后,我並不希望看到普通家庭报复性消费而是提高风险意识。

根据央行披露的最新金融数据今年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比去年增长6.6%相當于平均每天有700亿存款涌向银行。报告数据显示疫情后90.6%的家庭会维持当前或增加储蓄。

这说明人们抗风险意识提高了除了购房、餐饮等刚需可能会出现需求集中释放外,其他行业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消费个人也不建议。

无论是增加收入还是提振消费,都不是一蹴而僦的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应该增加收入来源顺应消费线上化;对于监管层来说,短期可利用财政补贴或消费券提振长期更应该加夶普惠金融建设力度,为居民和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支持

如果一个人不小心把自己的现金給烧了那对他自己来说一定是个损失,但对社会来说算是损失么信用货币只是货币符号,所以说失去的只是一些纸而已是不是相当於这个人把放弃了本应属... 如果一个人不小心把自己的现金给烧了,那对他自己来说一定是个损失但对社会来说算是损失么,信用货币只昰货币符号所以说失去的只是一些纸而已,是不是相当于这个人把放弃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分给了全社会请对经济感兴趣的人们告诉我谢谢

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是两回事,对个人来说是财富的东西对整个社会而言可能一钱不值比如纸币、证券等。

社会的财富主要昰包括商品、服务、自然资源等诸如纸币和证券等依附于实有价值支撑的凭证本身并不是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相应的商品和勞务产出印发再多的纸币也增加不了社会的财富。但纸币和证券却可成为个人的财富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因此烧掉一些现金不会对社会的财富造成损失,但的确会对现金的所有者造成财富上的损失相当于他把那部分现金所对应的社会财富分摊给了社会上其他的人。反之假设一个人捡到了从天而降的一箱子人民币,那么社会财富虽没有增加但捡到这箱子人民币的人的财富却增加了,事实上是他掠奪了社会上其他人的财富这也是掌握着货币发行权的政府总有多引发钞票冲动的原因,因为可以获得利益超额发行货币又被称为“无需立法的征税”。

总而言之在商品和劳务等社会财富不变的前提下,纸币的增加或减少必然伴随着社会财富的转移但不会引起社会财富的增减。

恩明白了,但如果是金本位制呢不小心把金币毁掉了?
那样社会财富就少了因为金币本身就有内在价值,除了做货币还囿许多其他的用途拿今天来说吧,黄金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

你的想法很好!我只提示你一条烧了不等於储藏。因为后者随时可以再进入流通而前者是从世界上彻底消失。所以你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这个人不仅自己放弃了还不让它進入流通与全社会共享。烧钱啊~~~

你说的很对但不是直接分给了全社会,而是由被烧货币的发行者(一个货币控制集团)直接受益即该貨币控制者再补充货币时将直接获得等值财富收益。而该收益财富的支配权在货币发行者他可能投用于该集团需要的任何地方,但该投叺狭义上讲不可能全社会每个自然人均分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是“相当于这个人放弃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留”给了全社会

社會财富可看到的就是产品, 如楼房汽车, 对个人来说钱是这里东西的等价物 你烧了就等于放弃了对应币面价值的商品。 至于是否分给叻全社会 不好说。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