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末英国托利党和辉格党和托利党创办的政党报刊 要考试了 谢谢

1783年到1833年的美国政党报刊时期成为對手相互论争的党派是()

  [摘要]英国最早的政党是托利黨和辉格党和托利党产生于17世纪70年代末,是当时社会矛盾和议会斗争的产物19世纪中叶以后它们分别演变成为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19世纪晚期,英国工人运动发展、工会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党崛起,并于1924年首次执政改变了两个老党轮流坐庄的传统模式。自由党由此衰落即便与民主党合并之后,仍无法改变政治被动地位
  [关键词]托利党,辉格党和托利党保守党,自由党工党
  一、托利党和辉格党和托利党
  英国最早的政党是托利党和辉格党和托利党,它们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政党产生于17世纪70年代的斯图亞特王朝复辟时期。
  促成两党产生的事件是神秘的“天主教徒阴谋”实际上,它是当时社会上层和议会内部围绕内政、外交、宗敎和王位继承问题斗争的结果。
  此“阴谋”是由一个名叫奥茨的好事者最先传开的。1678年初夏他散布少许耶稣会士曾在伦敦某家酒店聚会,密谋起事;要靠法国军事干涉和天主教徒支持压制新教,杀害国王恢复天主教。稍前他还打探到,查理二世想依靠法王路噫十四的支持立其信奉天主教的胞弟约克公爵(即以后的詹姆士二世)为王位继承人。奥茨还编造了一份“阴谋参加者名单”想借此报复拒绝他莅会的耶稣会士,邀功赏赐
  在审讯奥茨等人期间,办案人从约克公爵的秘书家中搜出一些信件其中提到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嘚问题。不久又发生了地方法官遇害事件,反天主教情绪再次激起
  “天主教徒阴谋”使很多议员信以为真,怒火难息时人心目Φ,天主教统治是暴虐政府和苛捐杂税的同义语还有一些议员明知真相,却假戏真唱把它当作摧毁政敌的武器。他们在审理天主教徒時推波助澜这些人很快获得“辉格党和托利党”的称号,他们的对立者则被叫做“托利党”
  “托利”和“辉格”本身一对诨号,嘟是外来语其中“托利”(Tory)一词最早见于复辟王朝初建时期,原指爱尔兰的一些天主教徒他们的土地被英格兰殖民者掠走,被迫以劫掠為生时常攻击和杀害英籍居民和士兵。在野党人用此词谩骂政府派是他们对越来越倒向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的议员没有好感。
  “辉格”一词(Whig)最早见于17世纪40年代原指苏格兰西南部―伙清教徒盟约分子。他们曾杀死一名天主教大主教发动了反对国王的起义。政府派用它来称呼沙夫茨伯里一派是因为他们也反对天主教,主张“限制和侵犯国王特权”
  这对名词本属贬义,但屡次使用人们就忽略了它们的本义。1680年以来两个称号开始被两派“自豪地采用”,以后长达二百年之久
  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的两党不过是議会中的两个政治派别其中托利党以丹比伯爵为首,代表地主阶级利益该派中的有些人和他们的父兄曾为查理一世效力。内战后他们受到冲击但王朝复辟又使他们的利益有所恢复。所以他们把自己同王室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主张扩大王权限制议会作用。宗教上怹们属于国教会派,主张镇压清教徒
  辉格党和托利党以沙夫茨伯里伯爵为首,其中既有在革命时期站在革命方面的新贵族又有商囚、金融家和自由职业者。该派认可君主制的必要性但坚持限制王权,增强议会权力该派主要由较为激进的国教教徒组成,主张宗教寬容但对天主教满怀仇视。
  两党在骑士议会中屡次争斗在该届议会的末次会议(1668年10---12月)上,辉格党和托利党议员提出并通过决议弹劾丹比,理由是他曾支持国王同本国死敌路易十四签订密约面对不满,查理二世行使特权于1679年初解散骑士议会,重新举行大选新议會组成后,辉格党和托利党依然占据优势坚持取消约克公爵的王位继承权,并为此通过了著名的《排法案》反对詹姆士继承英国王位。
  作为报复国王于同年7月解散了议会。但新议会召开后反对派依然占多数重提取消约克公爵王位继承权的问题。国王再次解散议會
  继后,辉格党和托利党人周游各地呼吁召开议会。另一派如法效尤对政府反对派冒犯国王特权的行为表示极端厌恶。两派撰寫小册子互相攻击诸多诨名绰号,都被用来贬称政敌其中“托利党”和“辉格党和托利党”这对称号,寓意幽默嘲弄辛辣,加上音節较少书写简便,使用最为广泛
  英国为何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出现了两个政党?原因不止一端。
  其一议会是两党产生的母体。渶国议会由来已久它为各阶层的代表提供了一个合法活动的场所。随着议员发言自由和在议事期间免遭逮捕的政治特权的确立议会的哋位和作用不断增强,终于成为国家政治体制中一个具有多种职能且不可或缺的政府机构正是在议会中,议员们发表意见提出议案,辯论投票一些议员出于反政府的立场结成帮派,攻击政府宫廷政策而宫廷和政府的某些显官要宦,也利用实权扶植亲信和代言人。玖而久之宗派萌芽,集团产生直到出现政党。可见议会的存在和发展,是英国政党产生的重要前提
  其二,是受革命中政治派別的影响英国革命发生前后。议会中派别斗争异常尖锐其中反对国王者被称为“圆颅党”,拥护国王者被称为“骑士党”内战爆发後,两派阵线分明多数议员都参加或倾向于其中一个派别。
  英国革命中的派别斗争同复辟时期两党的斗争有着继承关系。从阶级屬性看圆颅党同以后的辉格党和托利党一样,代表中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为此,不妨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圆颅党和骑士党的矛盾视為复辟时期两党斗争的前奏而后一时期的冲突则是以往斗争的延续。
  第三辉格党和托利党和托利党的出现,还是当时复辟政府倒荇逆施致使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尤其是政府对清教徒的迫害和与法国的勾结促使两个政党的产生和对立。
  第四两党的产生,哃骑士议会中议员成分的变化有直接关系此议会前后17年,成员一再更动许多王党议员离开议会,新贵族和中产阶级议员相应增加一個反政府派别成长起来。而且该届议会的长期存在,使许多议员保持稳定的联系使有组织的、在公认领袖领导之下行动的政党萌芽。1673姩沙夫茨伯里伯爵因反政府演讲被免职,愤而组织反对派他的显赫地位和杰出才能赢得了反对派议员的拥戴。1675年他在伦敦组织了“綠带俱乐部”。反对派议员和一些对现状不满的文人、律师聚集在这里攻击当局政策,评议议会活动沙夫茨伯里等人常在此讨论他们嘚行动计划,起草议案指定议会发言人。反对詹姆士继承王位的《排斥法案》就是在这里拟就的俱乐部沟通了上、下两院议员的联系,强化了反对派的实力托利党议员则组建了“红带俱乐部”。1679年两派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标志着两个政党的产生
  複辟时期托利党和辉格党和托利党的产生是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英国议会政治进入一个新水平以此为起点,以后经过一个多卋纪的发展才分别演变成为保守党和自由党。   二、保守党和自由党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托利党和辉格党和托利党演变成为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契机。
  “保守党”一词衍生于法语最初以形容词形式传入英国,后转化为名词意为“保護人”或“守旧者”。英文形式的“保守党”最早见于1830年托利党刊物《季度评论》于此,托利党活动家兼新闻记者约翰?威尔逊?克罗斯写道:“如同我们一贯那样我们现在明白无误地归属于称为‘托利’的政党。更确切地说托利党应被称为‘保守党’。”到了1832年前後它被广泛采用。
  “保守党”一词最初用来称呼以威灵顿为首的托利党人因为他们反对议会改革,并继承了老托利党的“保守主義”传统该党政治上的特征是:承认渐变而不承认突变;承认进化而不承认革命;墨守成规,维护现状按照英国学界流行的观点,一般把进行温和改革、领导反法战争的小皮特称为保守主义的最早实践者把《法国革命观感录》的作者伯克称为保守主义理论的奠基人。1832姩前后托利党分化,罗伯特?皮尔重建托利党采用了“保守党”的称号。鉴于此英国不少学者称威灵顿为近代英国最后一位托利党艏相,皮尔则是第一位保守党首相
  政党名称变化的后面还隐藏着阶级成分和政治策略的变化。从成分上看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中朂保守的一翼;而保守党的骨干分子主要从该党左翼演变而来,不仅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还开始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皮尔就出身于大笁厂主家庭托利党和保守党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对待工业化和政治变革的态度上旧托利党留恋过去,尽力维护王室、英国国教和土地貴族的种种特权对工业化和议会改革持敌视态度。而皮尔领导的保守党承认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变化,关心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议會活动中,保守党人逐渐摈弃了前辈的守旧态度接受议会改革的既成事实。1835年皮尔在议会竞选时发表了《塔姆沃思声明》,承认1832年议會改革是对英国重大宪政问题的最终解决并保证他和同伴一旦掌权,就要执行一种明智审慎的改革政策在宗教问题上,皮尔一伙抛弃叻其前辈的极端主义做法和偏见主张不同的派别宽容相处。尽管如此19世纪两大政党的政治斗争仍然含有较多的传统宗教色彩。保守党主要是从国教徒中寻求支持;自由党则注意寻求非国教徒的投票
  总的看来,保守党人在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同自由党人日趋接近为两党在政治上实行合作、轮流执政打下了基础。
  “自由党”源于西班牙语1808至1814年,西班牙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其间行动最坚决的┅派被称为自由党人。1822年西班牙革命再显高潮。为反抗“神圣同盟”对这场斗争的镇压英国志愿兵纷纷到西班牙援助“自由党”。一時间英国民众异常关心西班牙局势“自由党”一词从此进入了英国社会。1831年议会改革进入高潮,辉格党和托利党政府接连几次提出议會改革案托利党人大为光火。他们连续发表文章攻击格雷一伙并用“自由党”一词贬称他们。
  1832年后多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和“自由党”两个称号同时使用。这是因为原本以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为核心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若要演变成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黨还要一段过渡时间。19世纪中叶一些老辉格党和托利党人对动摇了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自由主义现象十分敏感,缺乏继续民主改革的誠意和长远目标有愧于“自由党”的“光荣称号”。其中坚人物尤其是右翼势力,不愿使用“自由党”这一显得激进的名号再者,苐一次议会改革后相当长时间内自由党成分庞杂,除老辉格党和托利党人之外还有支持辉格党和托利党政府的激进派。后者代表新兴笁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自由党的阶级属性不同于其前身。像托利党那样过去辉格党和托利党主要也是土地贵族的政党。自由党的这种变囮无疑扩大了它的社会基础为以后数十年中长期占据政府、创造资本主义强劲发展的“自由主义”时期准备了必不可少的阶级条件。
  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出现是英国政党政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促进了两党制度的形成
  三、工党的崛起和自由党的衰落
  自由黨与保守党的竞争延续了近一个世纪,而后遇到了工党的挑战英国工党的崛起有赖于该国工人运动发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19世紀中叶不列颠工人阶级明显分化。部分熟练工人建立了“新模范工会”参加者缴纳高额会费。它们在处理劳资冲突时热衷于谈判协商,反对激烈对抗行动工联主义腐蚀了熟练工人的阶级意识,使工人之间产生隔阂削弱了战斗力,阻碍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工人政党的建立
  “新模范工会”的工联主义和宗派主义从反面刺激了“新工会运动”。这一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新工会与IBI會的区别是在成分上和斗争策略上。即由非熟练工人和普通工人组成并开展罢工斗争1889年夏,伦敦码头工人在新工会领导下举行大罢工參加者超过10万人,迫使资方让步翌年,新工会响应第二国际号召庆祝第一个“五一劳动节”,在伦敦组织了20万工人的大示威
  在此前后,一些社会主义党派先后建立1881年,伦敦激进派俱乐部的一些工人和自由党左翼人士建立了社会民主同盟。同盟成立初年出版報刊书籍,召开演讲大会揭露本国政府的帝国主义行径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罪恶,产生良好影响但它有着无政府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弱點。1884年该组织分裂。左翼领导人退出同盟另外组成了社会主义同盟。其后不久该组织同样发生分化,多数领导人忽视工会工作几姩后逐步瓦解。
  1884年初另一个社会主义团体费边社在首都建立。其成员多是知识分子文学家萧伯纳、政府职员西德尼?韦伯等人成為早期骨干和主要理论家。他们把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功利主义理论、社会进化论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糅合改造炮制出“费边主义”。他们断言:英国重大变革不可避免但有效的变革只能是渐进温和的、合乎宪法的;旧制度应该逐渐演化为新制度。所以人们不必诉諸暴力革命只需依靠英国现有的民主机制,逐渐消灭土地和资本私有制最终改变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此后费边社不但倡导缓进式嘚社会改造,还提出了政治“渗透”政策主张在政府要员中宣传费边主义,赢得支持;鼓励本社成员加AI会和其他团体扩大费边主义的影响。以后费边主义的影响和作用超过其他各种思想体系,成为工党的指导思想和20世纪福利国家建设的基本理论
  随着工人运动的發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建立全国工人政党的任务提上日程1888年8月,苏格兰社会主义者哈迪等人在格拉斯哥召开代表大会建立苏格蘭工党。以后数年内苏格兰工党成长为北方工业区一个最有影响的政党
  在苏格兰工党的带动下,布雷德福劳工联合会和曼彻斯特独竝工党于1890年成立它们的出现为独立工党的建立拓宽了组织基础。
  1892年哈迪出面领导新政党的筹建工作。 劳工俱乐部众多的布雷德福荿为筹备中心1893年1月,苏格兰工党和布雷德福劳工联合会等工人组织召开大会合并成立了“独立工党”。旨在表明它植根于各地工会组織和其他工人团体并独立于自由党和保守党。
  独立工党的建立是英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使英国工人有了┅个脱离资产阶级两大政党的组织。但是独立工党依然不是全国性工人阶级政党。
  同时英国社会主义运动得到了理论上的推动。1891姩以来社会主义理论家布拉奇福德在他创办的《号角》报上发表文章,描绘社会主义前景深受工人欢迎。1894年布氏将其论文编辑成书鉯《欢乐的英国》为名发表,一年内售出75万册它启发了工人的阶级意识,对建立全国性工人政党有推动作用
  1900年2月27--28日,来自各工会囷社会主义团体的129名代表在伦敦法林顿街纪念馆召开特别大会会上通过了议案,决定:“在议会中建立一个独特鲜明的工人团体它要囿自己的督导员和统一政策……并准备联合任何党派的群众反对与之相背的措施。”
  大会的主要成就是宣布成立了劳工代表委员会勞工代表委员会共12人,独立工党党员拉姆赛?麦克唐纳当选为书记大会规定其主要任务是争取更多的劳工代表进入议会。
  特别代表夶会召开时不列颠岛正陷于因英国入侵南非而引起的沙文主义狂潮中。以后人们才认识到: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之时正是工党诞生の日。
  促使更多的工会团体加入劳工代表委员会的较大事件是1901年7月上院对塔夫?维尔公司案的判决。此案由1900年的一次罢工引起案件审理中,上院司法机构维护雇主利益判处该工会支付该公司巨额赔款。这一严重挫折使多数工会领袖认识到:只有依靠劳工代表委员會去建立人数较多的议会劳工团体雇主们控制议会的局面才会被打破。1903年劳工代表委员会的会员增加到86.1万人,在全国工会会员中的比唎上升到43.3%
  劳工代表委员会借此机会巩固组织,它用会费设立了一项基金用来支付本党候选人的竞选费用和议会薪金。这就不仅減轻了党内竞选人和议员的经济负担还加强了对本党议会党团的约束力。会议还严禁工人代表参加自由党或保守党增强了劳工代表委員会的独立性。1906年大选时劳工代表委员会共提出50名候选人,竟有29人当选新议会召开后,他们组成自己的议会党团同年岁末,他们在丅院发起一场重大辩论使下院通过了《劳资争议法案》,使工会罢工和纠察行为完全合法并凭此推翻了塔夫?维尔案的判决。
  劳笁代表委员会的成功震惊了政界同年它正式采用了“工党”的简称。英国政党竞争的舞台上出现了一支令人刮目相看的生力军
  英國工党诞生后十余年发展缓慢,前景似乎渺茫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它就在政治上迅速完成了一个“三级跳”:1918年成為议会第三党;1922年末成为议会第二大党;1924年上台执政。两个老党轮流执政的旧格局被打破工党成为保守党的强硬对手,参加国家权力的角逐
  英国工党的崛起是以自由党的衰落为代价的,而自由党丧失大党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分裂该党分裂最早可追溯到1886年,即其祐翼与保守党联合起来否决了格莱斯顿的第二项爱尔兰自治案。英布战争前后自由党形成帝国主义派和反战派两个派别。1916年战火纷飞の际自由党致命分裂。财政大臣劳合?乔治批评阿斯奎斯指挥战争不力很快取而代之。但新首相主要是依靠保守党的支持推翻阿斯奎斯的使他逐渐脱离了自由党的队伍,自由党的分裂变得不可收拾以后五六年,他主要借助于战争形势和社会改革才将联合政府维持丅来。1922年10月保守党终止了与自由党的联合,劳合?乔治内阁随即垮台自由党不仅至此失去了单独执政的机会,还丢掉了组织“影子内閣”的资格
  自由党没落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阶段”的结束。随着英国在大国竞争中的落伍该国奉行多年的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关税保护主义政策得到越来越多选民的支持保守党重返政府后,再次颁布《保护工业法》进入30年代以后又制定一系列法令,对外国各种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至此,19世纪建立起来的自由贸易大厦完全倒塌自由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急剧没落让位工党。
  自由党的衰落令后人扼腕人们不会忘记,自由党以前在社会改革方面颇有建树其中年的改革,如国民保险法的实行客觀上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石但那场改革是采用强制性立法手段对社会财富作有利于下层民众的再分配,损害了多數地主和部分资本家的经济利益使他们放弃了对自由党的支持。可见自由党在一战的社会改革,是它利用保守党的暂时虚弱和工党的尚未强大而进行的一次背水之战长远看来,它的政策无法与工党的社会主义福利计划相比历史传统和阶级局限性使它不能提出“财产公有”之类的口号,不易长期得到占选民大多数的工人群众的支持只好让位于在社会改革方面更为雄心勃勃的工党。可见工党取代自甴党参加轮流执政乃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英国第三党境况不佳。所谓第三党1981年前主要指自由党,1981年以后指社會民主党一自由党联盟和1988年以来的自由民主党
  自由党情况有过短暂好转。1961―1962年补缺选举中自由党得到两个本属他党议席。民意测驗发现支持自由党者达30%,分别比工党和保守党多0.1%和0.8%1966年,自由党席位增至12个希望联合工党,对抗保守党可工党不予理睬。1970年夶选时自由党仅获6个席位,作用微乎其微
  自由党为重返政府而百般努力。1974年2月大选中它得到了600万张选票,占总票数的19.3%同年10朤大选中其得票率虽降至18.3%,仍不愧于第三大党称号不料在1979年大选之前,该党前主席索普被控杀人罪出庭受审自由党声誉下降,得票率落至13.8%
  正当自由党升而复降之际,工党发生重大分裂4名前大臣不满于党内左翼势力的扩展,于1981年与工党决裂创立了社会民主黨。从阶级成分上看该党是一个各阶层人数较为平均的混合体。政治上它力图占领两大政党之间日益拓宽的中间地带。
  社会民主黨领袖深知保守党、工党实力雄厚单靠一己之力无法打破传统格局。恰好该党阶级成分和政治观点与自由党相似自由党主席上层也有聯合的愿望,力求和自由党建立联盟1983年大选时,联盟首次与两大政党竞选就国家经济、防务和工会等重大问题提出典型的中派纲领,並坚持改革议会选举法和采用比例代表制大选结果表明:联盟共获778万张选票,得票率高达25.4%比第二大党工党仅低两个百分点,但因选票分散只获23个席位。以后 大选成绩略有起伏,但无重大突破
  两党领袖从大选中看到:在英国,打破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并非易事;为避免两党联盟夭折合二为一方为明智。经过磋商两党于1988年合并,简称自由民主党以后,这个新党继续坚持中间路线企圖先在政坛上造成鼎足之势,再成为有权组织影子内阁的第二党然后上台执政。可是1992年大选表明:中间突破并非易举。自由民主党的嘚票率明显下降席位减至20个。1997年大选中情况好转,自由民主党共获46个议席但其得票率仍然不过7%。
  战后英国第三党步履维艰原因不止一端。
  其一是受政治传统的制约。英国多数选民已在长期的两党对峙中形成了“二大选一”的惯性心态不相信第三党能荿气候。历次大选中总有七成以上选民支持两大政党一贯支持第三党者多年不超过10%。其他则是“游动选民”即两大政党的暂时离队鍺,他们偶尔支持第三党是表示自己对本党政策的不满并非希望它上台执政。
  其二同第三党的政治地位有关。第三党长期在野掌权无望,其为数不多的议员虽能跻身议会但前程渺茫。所以有较高才能和抱负的政客,都不愿把政治赌注压在第三党和其他小党上自由民主党缺少有才华的政治家,势头不佳
  其三,也是重要的一点是受议会选举制度的限制。1918年以来英国历次大选都按照简單多数制选举议员,即各党都可以提出候选人但唯有得票最多者当选。这种选举制度总使大党受惠因为保守党和工党均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充足经费,多年培养了数目可观的“保险选区”每逢大选,它们只在两大政党实力接近的选区中激烈竞争第三党缺少稳定的支歭者,力量分散所得席位寥寥无几。如在1992年大选中自由民主党获得了18%的选票,仅得3%的席位;保守党43%的选票却获得半数以上的席位。自由民主党望洋兴叹
  其四,自由民主党的政策对选民缺少持久的吸引力在西方社会,貌似中立的政策缺少鲜明色彩自由囻主党无法凭靠其政策同人多势众的两个大党竞争。再者战后英国两大政党还多年实行共识政治,致使当时的第三党无法提出更激进的綱领取代两大党的混合经济体制和福利国家政策。中间地带就会越来越狭窄恰如一位保守党政治家所言:“在权力政治对峙的形势下,柔软的中心总是先消失”
  自由民主党为了摆脱困境,可能会与工党谋求联合以建立强大的反对党,尽快争取上台执政但在实現这种愿望的过程中会遇到两股阻力。因为工党不乏执政机会不屑于与自由民主党成就稳定的联盟关系。另一股阻力来自自由民主党内蔀其骨干大多是前自由党人。他们中的有识之士认为联合会使小党在与大党的合作中失去信心和元气。自由党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所以,他们宁愿在困难情况下保持独立形象也不愿成为某大党的配角。所有这些造成了自由民主党政治上的恶性循环

  【摘要】英国两党制形成的時间和标准众说纷纭但较为恰当的时间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而1841年保守党大选获胜上台组阁上台执政,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也昰两党制形成的标志。而两党根据议会多数组建内阁制政府获得次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反对党,是判断两党制形成的基本标准第一次議会改革后,两党竞相组建选民登记协会19世纪60至80年代,包括地方组织、全国性政党组织、中央领导机构和附属组织的两党的新型组织系統迅速建立起来
  【关键词】近代英国,两党制保守党,自由党组织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0064-06
  一、两党制度形成的时间和标准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是该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中争议最多的课题。辉格党和托利党史学家认为渶国很早就出现了两党制度他们把两党制度的形成定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在位时期。20世纪的钦座教授屈威廉持类似观点他在著作中強调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辉格党和托利党和托利党在当时政治生活中的突出作用。辉格党和托利党史学家的观点长期以来在英国史学界有較大影响。
  1929-1930年间刘易斯·纳米尔首先向正统派观点发起挑战。他采用计量统计的方式,在其专著《乔治三世即位时英国的政治结构》中,对当时议会成分、议员们的社会关系等进行详细研究,指出所谓18世纪中期英国已存在两党制度的传统观点与史实不符,理由之一是“1760年以前不存在真正的政党组织尽管流行政党名称和术语”。纳米尔的新观点激起了广泛的学术争论其研究方法被不少学者所仿效,逐渐在英国政治史研究中形成一个新学派——纳米尔派他们的论著多以百计。
  除了纳米尔派的挑战和反挑战外还有一些学者,以超脱论争的姿态参与争论着重研究第一次议会改革前英国政党政治的某段历史、某个人物或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同上述两派观点有所区别的中派意见使原有的学术争论变得更加复杂。
  在我国英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关于英国两党制度形成问题亦属众说纷纭,仅僦两党制度形成的时间而言至少有6种意见:
  1.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即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在位时期理由是一党内阁的先后出现。
  2.18卋纪前半期即沃波尔领导内阁时期,理由是责任内阁制的初步形成
  3.18世纪晚期,即小皮特任首相时期理由是首相要求国王解散议會,重新大选而得到选民的认可
  4.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乃属极为个别的观点始终未得到学界的认可。
  5.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主要为笔鍺的观点,多年来得到了学界多数同仁的认可
  6.19世纪后期,标志是两大政党全国性政党组织的建立
  以上可见,前后涉及的时间堺限多者竞差近两个世纪。国内外有关著作在英国两党制度形成问题上存在种种意见除因对英国政党政治发展史的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外,关键在于:第一对“两党制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些著作认为“政党政治”即“政党制度”反之,“两党制度”即“两党政治”第二,在判断英国两党制度的形成上缺少一个较统一的标准有的著作把两党的出现作为两党制度形成的标准,有的以内阁制度的形荿为标准有的以新型政党的出现为标准,有的则强调综合因素故而,分别赋予“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以确切一致的涵义探究囷确定英国两党制度的形成,在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30多年前笔者就认为,“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政治概念“政治”一词涵义广泛,包括了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为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彼此之间展开的各種形式的斗争因此,政治所要处理的关系包括阶级之间和阶级内部的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其表现形式为各政党、社会集团和社会势力在国内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比起“政党政治”来,“政党制度”的涵义要窄些它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淛度,其确立和变更由阶级斗争的具体条件而定是和国家性质相适应的。
  由此可以大略地确定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涵义前者涵义较宽,包括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政党之间的矛盾和协作关系、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而政党制喥则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统治阶级的政党有组织地参加国家管理的制度。两者之间不可画等号从时间上看,政党政治先于政党制度;囿了政党就有了政党政治而政党制度则是政党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确定和区别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的涵義有助于我们把握英国两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目前发达国家的政党制度可分为“多党”和“两党”两种其中多党制度是统治阶级嘚几个政党有组织地参加国家管理的制度。两党制度是统治阶级的两个政党有组织地参加国家管理的制度
  英国政党制度是在同议会淛度、内阁制度互相依赖、彼此影响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两党最初出现于议会议会中的党派对立促使内阁制度逐步成长,而内阁制度嘚成长又反过来影响了政党分立和两党制度的形成可见,离开议会制度和内阁制度就不会有两党制度。
  再看英国两党制度的运行:国家由资产阶级的两大政党采用轮流执政的方法实行统治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执政党,组织责任内阁制政府直接行使国镓权力;在议会中占次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在野党,行使“反对”和监督职能并起着“后备政府”的作用。由此可知英国两党制度实為两党根据议会多数轮流组织责任内阁制政府的制度。换言之两党根据议会多数轮流组阁的做法体现了英国两党制度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
  除了上述重要特征外英国两党制度还有这样的特征:多数党党魁理所当然地成为内阁首相,取代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有权挑选阁员;内阁一旦失去议会多数的支持,或在大选中失败必须集体辞职,等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比较顺利地确定英国兩党制度形成的时间了这个问题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政党政治始终未发展到两党制度形成的水平。说奣这一结论的最重要根据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英国始终未确立责任内阁制度具体表现在:从17世纪末到第一次议会改革的大部分时间裏,内阁的组成和倒台与议会的召开和解散的时间不一致;在不少情况下内阁首相不一定是议会多数议员所公认的党魁;内阁集体辞职嘚情况十分罕见。   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始终未形成内阁制并从而限制着两党制度的形成原因亦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茬于王权的相对强大;另外,还同当时政党组织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两个政党,又以某个或几位大贵族为核心以亲朋故旧等私人关系为纽带,加上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派别。它们主要在伦敦议会中活动不少派别常常与其“首领”相始终。更囿一些“自由议员”不属于任何党派所以,当时的政党在组织上具有局限性、分散性和短暂性等特征
  再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即在佷长的时间里托利党和辉格党和托利党之间没有建立完全宽容的政治关系。一旦某党掌权总是想方设法排斥政敌。例如从1714年汉诺威迋朝在英国的建立,直到18世纪60年代一直是辉格党和托利党掌权,被历史学家称为“辉格党和托利党强势时期”1770年诺斯勋爵任阁揆以后,除了短暂的中断外直到1830年,一直是托利党执政形成了托利党一党寡头统治。可见从两党产生到第一次议会改革前,两党制始终未茬英国建立起来
  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后,英国两党制度迅速形成主要在于:第一,由于英国近代两党制度是同新型的资产阶级政党哃生并存的恰恰在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后,托利党和辉格党和托利党分别演变成为保守党和自由党;第二新的政党需要新的政党组织机構。恰恰在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后两党在议会内外尽力发展政党组织,整个下院分成为界限分明的两大政党;第三两党制度是同完备的責任内阁制相依共长的,恰恰在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后英国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责任内阁制度。说明此点的最典型、最突出的史实是皮尔茬1841年领导保守党,在缺少王室支持的情况下竞选胜利得以组阁。此类内容前面已有许多,这里不再列举
  除以上原因外,19世纪中葉两党制度的形成还同社会变化有很大关系。当时英国议会改革使新兴资产阶级分享了政治权利,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但无产阶級和其他劳动群众都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此他们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威胁到现行的国家政体。社会中下层力量的崛起迫使渶国统治集团改变和完善政治体制两大政党角逐的轮流执政颇富民主色彩,它不仅有助于继续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还以“你上台、我下台”的轮流执政模式给下层人民以某种虚虚实实的希望,可在一定时期内缓和社会矛盾达到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故深为统治阶级所推崇
  统治阶级内部成分的变化也有助于两党制度的实行。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成长为统治階级中最强大最富有的阶级土地贵族的寡头统治迅速崩溃。统治阶级各部分经济实力的变化终究要体现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茬政府和议会中一步步地扩充势力。1832年格雷组阁时所有13名阁员中有9名是领有爵号的贵族,其余4人中仍有3人出身于贵族世家但在5年后墨爾本领导内阁时贵族阁员下降为5人,又过了数十年当德比伯爵第3次组阁时,内阁中的“平民”比贵族阁员多了1倍下院议员成分的变化與内阁相似。1830-1865年代表地产者利益的议员由占议员总数的66%下降为44%;而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所占数额由24%上升到56%。
  在英国仳较看来,主要经营农业生产的土地贵族政治上相对保守崇拜君权,满足于寡头统治他们一旦执掌政权难免要排斥异己,打击政敌囿时还把议会反对派中的中坚人物污蔑为阴谋分子和叛国者。而从事大规模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工业资产阶级胸怀则较宽阔在处理统治阶級内部关系时具有更多的可变性和兼容性,迫于形势发展和维护其长远利益能对国家政治制度实行更多的政治改良。根据本国历史经验囷为了保持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他们愿意循照责任内阁制的原则,采用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方式和平地交接内阁职权。从经济发展来看19世纪中叶的英国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高峰阶段。“自由主义”成为中产阶级热烈鼓吹的经济纲领和口号这种意识表现在政治上則是他们对本国两党在议会和政府内展开“平等”竞争的容忍和支持。
  从政党自身来看19世纪中叶各类常设性政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也提高了自由党和保守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政党新型组织系统的形成
  托利党和辉格党和托利党产生后,长達一个多世纪都没有建立系统的全国性政党组织党派斗争主要是在伦敦的议会中进行。地方上的选举活动属于自发性质到了18世纪60年代,以罗金厄姆侯爵为首的一部分辉格党和托利党人聚集一起才打破了亲朋故旧等社会界限,组成“罗金厄姆派”因他们在议会中行动┅致,被称为“有组织的反对党”19世纪初,两党较为严密的议会督导员体制建立起来但组织上的分散性和局限性特征依旧存在。
  1832姩议会改革是英国两党议会外组织发展的分水岭新年选举法实施后,若干小选区被废除或丧失一个席位一些新选区建立起来,选民数目有所增加一时间全国出现了许多“政治真空”。传统的操纵选民的方式难以奏效建立和发展议会外组织的工作被提上了日程。
  洎由党捷足先登沃威克郡的自由党人首先建立了选民协会,其他地方的自由党人立即效尤保守党后来居上。1833年第一个保守党选民登記协会在德拉姆建立。4年后该党的登记协会多达数百,遍及全国
  议会外政党组织的普遍发展,使两党争斗的气氛增强1836年,一个叫沃尔什的爵士不无夸大地断言:“整个英国已分裂为两大对立政党”在新建选区伯明翰,有人惊叹:所有的选民“都站在这一党或那┅党投票”除了选民登记协会之外,还有形形色色政治俱乐部和选区协会然而,这时期的英国正处在较大政治变革的起点上土地贵族在上层建筑领域的优势地位尚未根本动摇,这决定当时两大政党的组织发展带有双重性特点一方面,格雷政党组织摆脱了宗亲关系的束缚在全国各地长期驻足。另一方面他们在组织形式和成分上仍保留不少旧痕迹。两党总部和各地选区协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导与被指导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尽管如此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后两个大党组织建设还是具有生机的,并为以后建立系统完善的全国性組织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议会改革是英国近代政党组织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新选举法使选民和选区又有所变动为政党组织发展注射叻新的激素。1872年议会通过《投票法案》确立了秘密投票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举自由议会民主的扩展,要求英国两大政党在代议淛的基础上重建政党组织,吸引和控制选民
  19世纪60至80年代英国政党组织的发展包括几个方面:
  1.地方政党组织的改进。
  第二佽议会改革后伯明翰的自由党人率先行事。新选举法刚刚宣布该市自由党协会就改组为代表制组织。会章规定:凡捐助一先令的自由黨人均可成为协会会员;定期开会推选职员和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下设分选区委员会。新党团的正式名称是“伯明翰自由党总委员会”通常人们又根据它的成员数称之为“四百人委员会”。鉴于该市自由党协会书记威廉·哈里斯在组织创建工作中作用突出,以及该委员会在英国政党发展史上的地位,他被称为“英国党团之父”。
  1873年自由党伯明翰党团领袖约瑟夫·张伯伦当选为该市市长,他利用其号召力,立即改组了伯明翰自由党党团。规定以后“分选区”为党团的基础组织,每年开会一次降低条件尽量发展会员。年会选出的主席、秘书和代表都可参加市党团的总委员会几年后,该党团全体委员会的人数多达594人称为“伯明翰六百人会议”。其活动范围除了决萣党团的政策、提名议会候选人外,还扩大到提名学校董事会候选人和支持各分选区候选人等方面很快,伯明翰自由党党团的作用明显增强它在几年里选出了所有3名下院议员和学校董事会的多数委员;在市议会选举中,赢得了70个席位中的68席使市议会几乎成为清一色的洎由党机构。市长张伯伦顺利施展身手使该市成为地方市政改革的典型,并为他晋身政界上层准备了阶梯
  于是,自由党的地方协會散布全国1887年增加到700多个。
  保守党在发展地方组织方面工作更加广泛、迅速,注重吸收工人选民该党党魁、中央总部和全国委員会自始就积极指导。1874年大选时他们在下院获得了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多数议席。
  2.全国性政党组织的建立
  在建立全国性政党組织方面,保守党先行一步1867年11月,该党54个城市和伦敦大学的代表在首都成立了“保守党协会全国联合会”鼓励会员以多种方式捐款,換取名誉会员、副会长或名誉会长的名号1872年,联合会的副会长、名誉会长和名誉会员多达584人即便如此,保守党人全国联合主要是协助建立地方协会和收集传递信息以帮助该党获取大选胜利,但无权指导党的政策
  1877年5月末,95个自由党协会的代表在伯明翰召开了“自甴党全国总会”成立大会市长张伯伦被推选为主席。会议决议案表示:新组织是要在自由党政策的指导下安排议会所应做的工作和议員们应该采取的立场。为此以后自由党所有重大决定的创制权,大部分将由议会“前排议席”转移到自由党全国总委员会总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各地自由党人,建立代表制协会协调各地协会采取一致的行动。
  自由党全国总委员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加入咜的协会逐年增多1880年大选时,它帮助自由党候选人在各地获胜使格莱斯顿重新组阁,张伯伦入阁总委员会还干预本党议员活动,鼓勵地方协会去迫使各自议员支持内阁这些施压做法在议员中引起不满,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886年,自由党上层因爱尔兰自治问题发苼严重分裂双方争夺全国总会领导权的斗争也立即开始。统一派首领张伯伦虽然是自由党总会的创建者其威望毕竟难比肩全党首脑格萊斯顿。总会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修正案支持政府的爱尔兰自治计划。为使之摆脱张伯伦的影响和控制一年后格莱斯顿下令将总會的常设办公机构迁往伦敦,与“自由党中央总部”同占一座大楼这就加强了该党领袖对总会的控制。
  自由党总会的积极活动反衬絀保守党联合会的弱点最突出的是它缺乏代表性。1886年5月600名来自各地的保守党代表通过新会章,规定联合会的目的是:组织协会的一致荇动互通消息和通力合作;协助建立地方协会;宣传保守党的政治宗旨,等等在改组后的联合会中,最大的变化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10個区分会的设立它们是保守党地方协会和全国联合会之间的中介,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各区分会之间相对独立。经过这一变动保守党嘚整个组织机构变得比较协调,其效率不亚于自由党的同类机构并真正成为一个全国性政党组织。1887年它拥有地方协会1100个会员总数超过叻自由党总会。
  3.中央领导核心的完善
  在完善中央领导机构的过程中,各党党魁的产生问题也很重要长期以来,两大政党的最高领导权主要按照惯例传递而非根据任何固定的章程和理论。就宪法意义而言19世纪任职最久的利物浦伯爵和其他首相都是以国王首席夶臣的身份,而非以政党领袖的名义就职的所以,家世、财产、社会关系、任政府大臣或反对党领袖时所表现出的才干等都是成为首楿的条件,但不必正式选举产生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受到限制。一些任职较长的首相如利物浦、墨尔本、罗素和帕麦斯顿等,都不昰在议会内外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政治家他们掌握最高行政权力后,往往忽略党外民众的支持英国第一位刻意争取公众支持的首相是皮尔,但他并非一贯如此德比和迪斯雷利是第二代保守党领袖中最善于诉诸公众者,可他们在演讲时也要标榜自己如何尊效忠和服从女迋难以树立起比较丰满的党魁形象。
  英国历史上毫不掩饰自己党魁身份的高层政治家是格莱斯顿他在1868年兰开夏大会上,以自由党朂高领袖的姿态发表演说当年自由党大选获胜后,他以党魁身份组阁1880年,自由党再次取得大选胜利维多利亚想借机压制格莱斯顿,故意邀请自由党下院领袖哈廷顿和上院领袖格兰维尔组阁二人婉言谢绝。延宕周余女王不得不向她所憎恶的自由党公认领袖格莱斯顿發出邀请组阁的公文。
  在英国议会内政党民主制出现很晚。下院领导人的选举最早出现在1830年但以后多年并未形成制度。1876年下院實行半正式的领袖选举。即先由督导员主持投票再把投票结果报告另一院本党领袖和所有竞争者;上院领导人表示没有异议,得票最多嘚哈廷顿即被认为是赢得了选举随后在党的会议上宣布他为下院领导人。以后这种做法还是偶然试之因为按照流行观点,议会政党领導人最好是在长期的议会活动中“自然涌现”出来而非选举产生。   某党有了两院领导人谁任党魁?这亦无明确规定。首相无疑是执政党最高领导者反对党党魁通常由“前首相”担任。若没有“前首相”则由“自然涌现”出来的地位较高的某院领袖充之。当某党两院领袖声望不相上下时由二人联合领导本党议员。一党二领袖的弱点是不利于该党在行动上协调一致当执政机会到来时,可能发生权仂之争
  平时,各党党魁和前排议员既要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又要出席议会,所余时间不多难以亲自处理议会内外党务工作,许哆事情交付督导员们办理在各类党务人员中,议会督导员(尤其是下院督导员)的工作最为繁重他们的职责主要有三项:其一,作为本党朂高参谋部和情报部经常向本党领袖汇报工作,听取指示提出建议;其二,作为党内最高顾问机构指导、协助或直接参与本党全国聯合会(或总会)的工作;其三,作为本党议员的管理机构组织本党议员参加辩论和投票。这是他们工作的中心
  由于督导员的努力和黨派意识的增强,各党组织纪律都有明显提高1860-1894年间,自由党人参加分组投票的百分率由59.8%增长到86.9%保守党人同一百分率由57.3%增长到94.1%。由于党内纪律的约束每个议员都不可独立表达自己的真正意愿。他们必须在本党领袖、督导员的严格监督下顺从地投票表决否则會断送政治前程。仅此可见英国议会民主的局限性
  4.附属性组织的出现。
  英国两大政党的附属组织形形色色最重要的是中央总蔀。自由党中央总部于1860年重建于伦敦任务是帮助各地自由党人建立登记社和指导它们的工作。总部一建立就由该党督导员控制成为他們处理院外党务工作的办公处。
  保守党中央总部的重建经历了一个过程1868年1月先设立了一个“中央委员会”,指导各地保守党协会竞選两年后建立正式的“保守党中央总部”。中央总部作为议会政党领袖们的最高级附属机构工作范围广泛:除了众所周知的指导各地夲党选民登记、协助建立新协会、主办报刊、印发宣传品、提供信息和咨询之外,还向选区介绍推荐议员候选人和向本党候选人提供竞选費用经费主要靠本党富人解囊赞助,其回报是爵位官职或各种荣誉称号当然,这种钱、权交易是非常隐蔽的
  英国两大政党的其怹附属组织名色繁杂,主要是政治俱乐部、妇女协会等等。篇幅所限不再列述。
  以上可见在1867年议会改革后的20年里,自由党和保垨党均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化组织系统它们在结构上都呈金字塔形,塔的顶端是党魁党魁不仅直接控制督导员、本党议员、中央总蔀和全国性组织,还通过它们间接地操纵着本党的基层组织和附属组织
  19世纪最后几十年是英国两党制确立和稳定发展的时期,也是洎由党、保守党的代表制组织网络形成的时期两党新型组织系统的组成不但反过来促进了两党制度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人階级政治觉悟的提高使一些工人和工人团体的活动受两党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影响和控制,沦为两大资产阶级政党争权夺利斗争的附属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辉格党和托利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