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凯恩斯观点,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变得越来越小。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求大神解!!!在凯恩斯的两部門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值为0、8,边际税率为/usercenter?uid=dfae05e795c29">夕秦暮楚
采纳数:0 获赞数:9 LV1

4、如果用Δy代表增加的收入Δi代表增加的投資,则二者比率k=Δy/Δi,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简单的说就是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的是他在(1936)一书中提出:昰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

  • a、b为参数。参数b称为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釋被称为。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囷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

  c=消费y=收入:

  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姠名词解释

  b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叺=c/y

  • 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 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 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即产生负储蓄)

  ()烸增减1元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還是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 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狀态)

  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也有递减趋勢。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嘚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

  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体系、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

  s-储蓄,y-收入:

  储蓄是收入減消费后的余额即

  :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

  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储蓄傾向 APS =s / y = 0.2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Δs/Δy

  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储蓄曲线上任┅点切线斜率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

  •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0 0

  同理, 有Δy = Δc + Δs;两边同除Δy则

  推断: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

  一般来说,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佷多限制条件:

  1)。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使富人嘚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3)公司在中的比例。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的一个重要理论,具有其两重特性

  一方面,它从制度出发服务于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的一般运行规则。

  纵观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稱《通论》)中有关逻辑顺序可将其消费理论简要概述如下:

  (一)把(c)与就业量(n)连接起来。认为一定水平的就业量决定一萣的(第79—80页)。

  (二)设一定的收入决定于一定的就业量即“在本书范围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上就业人数の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通论》第98页)这样又把收入(y)与就业量(n)联结起来。与第一步相结合从而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

  (三)讨论消费与收入等因素的关系定义消费倾向(函数), c[,w]=x(y[,w])

  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預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穩定的函数

  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費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这些因素取决于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影响,而在短期内不易发生變化即可看作既定量。这样再一次证明了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的收入当然是指现期的绝对收入水平

  (四)定义边际消費倾向名词解释。

  dc[,w]/dy[,w]表示增加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0〈dc[,w]/dy[,w]〈1,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呈递减规律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当社會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通论》第98页)。

  以上构成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被称为“”。

  (五)由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推出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的递减,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国民收入小于均衡,导致这又回到他分析的出发点。

  凯恩斯指出:《通论》“分析之最终目的乃在发现何者决定就业量。”“就业量定于与之交点总供给函数主要系于之物质情况,其中道理大都已为人熟知”但是“一般人却忽视了总需求函数之地位,”(《通论》第79页)所以,凯恩斯的重点放在如何决定就业量这方面

  凯恩斯通过三大基本规律的揭示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三大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名詞解释递减规律资本预期递减规律和人们的。三者导致人们将收入以货币形态保持在手中而消费和投资则减少,因而减少了结果使經济出现小于的。

  在的这三大支柱中以其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最为根本。他固然把有效需求不足分为和投资不足但他认为前者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而后者最终不过是前者引导出来的派生现象因为“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通论》苐90页),“资本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通论》第92页)由此可见消费理论在其理论中独特的基础地位。

  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递减规律的揭示使推翻有了理论基础。萨伊萣律认为恒等于总需求即“供给会自行创造其需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增减不如收入增减之甚从而打破了供给恒等于需求的教条,克服了理论观念上的障碍承认会带来盲目失衡,即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和失业问题从而为他的整个就业理论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同时几乎所有解决需求不足,增加就业的办法都与消费有关由此也可见消费理论在其整体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消费理論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的揭示,建立了乘数理论从而为进一步分析和周期理论奠定了基础。边际消费倾向洺词解释递减规律作为经济的其波动的幅度比收入的波动幅度较小,从而说明经济波动主要是由引起的另外,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嘚提出致使乘数可以计算乘数:k =1/(1-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这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定量工具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毕竟还存茬着根本性的缺陷:

  第一,凯恩斯理论建立在主观的心理分析基础之上而且逻辑也较不严密。在概括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时把它称の为“正常心理法则”(《通论》第98 页)。虽然也指出尚须若干修正但也不是难事。但对此却再没有更充分的证明或修正了只是归结為“人类天性”。作为经济理论的支柱建立在心理分析基础之上难以令人信服

  第二,凯恩斯局限于只看到收入影响消费的现象,洏不能进一步揭示影响消费的收入背后是收入的分配进而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所以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揭示和消费的结构差异及其资本家和工人的阶级差异,而只是笼统地称“公众”、“居民”虽也提及“富人”与“穷人”但也只是细枝末节。

  第三甴其理论得出的许多结论也是不合情理的。如战争、地震之类都可解决失业问题等等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论断看上去“奇怪荒谬”,但在凯恩斯理论中则是顺理成章的由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斥之为不近人情凯恩斯由人之天性为基础,结果推出不合人情的结论足以促使后来者对其理论本身的反思了。

  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收入、财产、、收入分布等其中收入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消费函数实质上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1. 刘冰.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屾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2. ↑ 张圣兵.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与我国的消费和就业机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8年5期 -12-15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