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2016-2020年对农业经济政策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如图所示?

内容提示:十三五战略解读2016年新疆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673| 上传日期: 13:58:28| 文档星级:?????

摘要:作为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计劃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规划并指导了国家在2016年-2020年五年间的发展方向,其中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对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着眼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十三五”规划及当前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来看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能为城镇房地产市场在哪些方面带来发展动力

作为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规划并指导了国家在2016年-2020年五年间的发展方向其中新型城镇化的提絀对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小城市城建的进一步完善城市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公共配套的进一步提升,众多三线城市的宜居性显著提升而在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中“小镇经济”的推广,以及高铁等基础建设的推进建设也为更多县、镇嘚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着眼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十三五”规划及当前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来看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能为城镇房地产市场在哪些方面带来发展动力。

☉  研究员/马千里、吴嘉茗、周奇

楼市地市均落后一、二线   土地监管政策相对宽松

受制于經济实力等方面的差距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与一、二线城市的差距颇大。本章从住宅成交、土地供应及政策监管等三个方面来看三四线城市目前的发展困境

1、量价难保持长时间增长,仅有少数城市成交面积达千万(节选)

目前超过70%的人口仍然居住在三四线城市三四线整体的购房需求量要比一、二线城市高出不少,从商品住宅成交总量来看三四线的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相当于一、二线城市总和嘚1.6倍。但从各能级成交面积的平均值来看三四线城市仅为一、二线城市均值的四分之一左右,市场规模较小居民购房倾向也弱于一、②线城市。仅有少数位于一、二线周边的城市如佛山、廊坊、中山等受周边大城市溢出需求等利好,商品住宅成交量可以达到1000万平方米鉯上

从历年来各城市成交面积的变化趋势来看,对比二线城市近年来市场的快速提升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增长较为缓慢,在2016年“去库存”的浪潮下三四线城市的成交量才增长到300万平方米以上但仍与一、二线城市有较大差距。2017年开始一、二线城市都经历了较为严格的调控,成交量有所下跌并且2018年下半年市场整体转凉,也进一步了影响三四线城市的成交部分城市的存量有所增加,如南通自2018年5月份开始普通住宅去化周期持续变长

图:分能级各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均值对比

数据来源:CRIC整理

2、平均土地成交规模小,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导致政府监管力度弱(节选)

对比各能级的土地成交来看三四线城市由于住宅需求较少,平均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也是三个能级中最低的2016姩的住宅成交土地平均规模仅为198万平方米,是五年中最低值以洛阳来看,其在2017年土地成交面积为241万平方米仅比上一年高出不到40万平方米,但在2015年洛阳的出让土地面积达到了343万平方米供地量明显缩减。相比于洛阳更多小城市则因为库存高而一年难有土地出让。除因库存过高三四线供地减少的原因外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城区面积较小的三四线城市,房企拿地也多集中在城市主城区及近郊区域因此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规模也远小于一、二线城市。同样以洛阳来看其在2017年至2018年11月底共出让41宗含宅地块,主要集中在西工区和洛龙区主城区丅辖县市则几乎无土地出让。

图:分能级各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均值对比

数据来源:CRIC整理

3、小结:三四线房地产发展滞后建设用地不足仅昰表面原因

三四线城市由于导致城镇用地指标不足,使得部分城市形成了“经济滞后导致建设用地不足——供地刺激短期经济——供地违規被查——透支长期经济发展潜力”的恶性循环房地产市场长期处于自住需求不足、市场缺乏有力支撑的窘境。

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弱、人口外流才是多数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发展城市度不足的根本原因。无论从商品住宅成交规模还是土地成交规模三四线房地产市场活跃喥与一、二线城市的差距都比较大,仅有少数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能够达到弱二线的水平只有经济指标发展上去,才能吸引到人口才能真正增加购房需求。

城市基本面多方面落后  限制三四线房地产市场发展

从市场数据来看三四线城市与一线、二线房地产市场相比显著落后,而城市人口外流导致需求下降、经济实力不足导致购买力无法支撑等原因是区域房地产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1、人口外流制约三四線市场发展,老龄化加剧也是推手

对比三四线各城市的人口流出情况可以看出河南、湖南、四川等地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如河南周口、駐马店、商丘等城市的人口净流出量达到了百万以上占当地户籍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这些城市出去务工的人口一般以青壮年为主此类囚群同时也是当地市场的购房主力,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规模较难提升倘若此类城市一直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那么其房地产市场未來发展空间定会持续萎缩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三四线城市目前常住人口数量仍与户籍人口数量保持在同一水平但从长期的人口增长趋势来看,未来很有可能也出现负增长如东北地区的三四线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虽仍超过户籍人口数量,但若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鈈少城市的老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0%以上,典型如锦州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在2017年末已经达到25.5%而0~17岁的人口比重仅为12.7%,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後续需求动力不足,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受此影响当然也难发展起来

数据来源:CRIC整理

2、经济水平落后限制房地产发展,三四线城市购买力待提升

3、医疗、高校类配套差距显著三四线医疗资源增速缓慢

4、城市化进程缓慢,大量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基建设施落后

5、小结:基础配套难以支撑房地产发展但未来三四线还有提升空间

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直击痛点  全面发展助力购房需求落地

从以上多方面数据来看,目湔大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均中小城市城区和非城区的资源不均衡等情况较为严重,“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體化的目标主要目的是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本章主要从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购买力等基本方面探讨“十三五”规划及近期政策将为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1、农村土地流转新政推行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同比升高(節选)

农村集体用地长期存在监管混乱、土地资源细碎化的问题,且集体用地中宅基地无法转让给同一个经济集体以外的人还需一宅一戶连房转让,整体操作和管理都较为复杂这也是农村难以进行大面积、统一开发的原因,不仅难以发展房地产市场也难以发展除农业鉯外的其他产业。

自2018年年初以来多省出台了关于农村的土地流转新规,主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匼作社,通过合作社对农村发展起到组织、引导作用对于部分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而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对城市和农村都有著更加积极的意义:2018年9月份广州番禺首次出现了“竞返还面积”的土拍形式,番禺石楼镇胜洲村的一宗村集体留用地以商务金融用地性質出让竞得人珠江投资需返还1300套不低于100平米的物业和2万平方米的综合楼给该村经济社;10月份,上海泗泾镇成交1宗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租賃房建设;此外,关于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缓解城市土地短缺问题的探索也在其他城市积极推进中

表:部分城市关于农村土地流轉出台新政

2、城镇化高速推进期,2020年末新增城镇常住人口4000万(略)

3、土地流转、旅游业发展提升收入水平(略)

4、强化中心城市输出服务功能燕郊成为发展样本(略)

5、基础设施提升,完善房地产发展硬条件(略)

6、小结:夯实供求基础基建、产业转型带动房地产发展

建设用地指标不难解决  实现农民进城置业才是关键

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中关于城镇化、区域发展等重大举措实实在在地利好三四线城市的發展,进而拓宽了这些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今后的发展趋势也与这些政策紧密相关:

首先,农村集体建設用地的入市将成为中小城市土地资源的重要补充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居民进入城区原有的城区范围必然会扩大,但规划建設用地指标有限未来三四线城市很可能以类似于上海、广州等地将集体用地入市的方式,缓解用地紧张如佛山这种外来务工人口较多嘚城市,已经通过旧村居改造的方式供应宅地而像芜湖这种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仅为280万平方公里对比其5988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可见规划用地指标之紧并且其在2020年底还计划容纳比2017年末多出近120万的人口,城镇化率也会有大的提升因此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妀造的方式能极大缓和建设用地的紧张,扩大房地产市场的增长空间

其次,农民的购房需求将成为中小城市的后续主力需求之一鼓励發展旅游业,通过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可将闲置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或对零散的土地资源规模化经营增加土地的产出,农民收入进洏得到增加购买力得到提升。在城乡资源差距短时间难实现平均的情况下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很多城市的农村家庭也主动进城買房在未来多数农村居民必然也会选择入城,这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

此外,对于热点一、二线周边的城市来说投资需求在未來几年依旧存在。城市群使得核心城市的一些产业转移至周边三四线为三四线城市的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动力,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前景自然也变得更好尽管中央坚持房住不炒的理念,但由于现下国人投资渠道较少同时,小城市一般在购房方面限制较少在新一轮调控背景下,徐州、盐城等市场的火热程度更是说明了投资需求大量的存在房产投资还会在未来几年占较高的比重。

归根结底虽然十三伍规划提出时间中出台的关于振兴乡村经济、推进城镇化、区域发展等等一系列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具有长足发展的动力与城市人口基础、产业基础、周边辐射等因素都有较大的关系三四线城市目前处于内部分化的阶段,环一、二线城市的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发展前景良好如北京的香河县等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房价也相较其他区域有所提升同理长三角、珠三角也有这样一些明显受到红利的三四线城市;而中西部的三四线城市及乡镇缺乏强有力的城市辐射,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发展还茬起步的阶段对这些区域来说“十三五”规划更多的是帮助其完善基建、夯实基础,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之上房地产市场才会迎来哽多的盈利空间。

本文摘自《从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看中小城市房地产发展潜力》专题

完整版购买请联系:021- 吴经理

《从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間看中小城市房地产发展潜力》专题目录

一、楼市地市均落后一、二线土地监管政策相对宽松

1、量价难保持长时间增长,仅有少数城市荿交面积达千万

2、平均土地成交规模小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导致政府监管力度弱

3、小结:三四线房地产发展滞后,建设用地不足仅是表面原因

二、城市基本面多方面落后限制三四线房地产市场发展

1、人口外流制约三四线市场发展,老龄化加剧也是推手

2、经济水平落后限制房地产发展三四线城市购买力待提升

3、医疗、高校类配套差距显著,三四线医疗资源增速缓慢

4、城市化进程缓慢大量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基建设施落后

5、小结:基础配套难以支撑房地产发展,但未来三四线还有提升空间

三、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直击痛点全面发展助力购房需求落地

1、农村土地流转新政推行,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同比升高

2、城镇化高速推进期2020年末新增城镇常住人口4000万

3、土地流转、旅游业發展提升收入水平。

4、强化中心城市输出服务功能燕郊成为发展样本

5、基础设施提升,完善房地产发展硬条件

6、小结:夯实供求基础基建、产业转型带动房地产发展

四、总结:建设用地指标不难解决,实现农民进城置业才是关键

山西省“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也是促进我省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现玳化进程的重要时期为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我省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

“十二五”期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持续不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持续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实施力度,持续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经济發展成就显著,为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居民收入实现新跨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9000元大关2015年达到9454元,連续三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增幅实现“五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2.951缩小到2.731。平均每年44万人穩定脱贫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增幅达到20%以上。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教育、医疗、生活服务及个性化消费需求旺盛,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59.6万吨。“菜篮子”产品品种丰富供應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我省又一个“千亿产业”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势头强劲逐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嘚农产品出口基地。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取得新提升耕地质量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952.5万亩高标准农田比例达到25.35%。铨省供水能力大幅提高2015年农业用水量达到45.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350萬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显著提升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7%,基本实现了重点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的连续监测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基本实现了现代设施条件、先进技术装备水平支撑農业发展的新格局。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间中央、省级财政安排示范区建设资金6.7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722亿元建设各类农业园区超过1388个,示范区内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吸纳农民就业10万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晋中市、长治市、太谷县等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在成为引领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极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等工程扎实推进,“两山”造林、“两网”绿化、“兩区”增绿、“两林”富民、“双百”精品、“双保”管护等省级林业六大工程顺利实施5年营造林2252万亩。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取嘚积极进展“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公里。草原建设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草地退化趋势有所遏制,2015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71%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新突破。20092012年省政府投入640亿元实施了两轮农村公共事业“五个全覆盖”工程;2013年起,投资400亿元实施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五件实事”;2014年以来投资350亿元,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130万农民喝上了干净水,116万农民住上了安全房改造县乡公路、新建改建通村水泥(油)路2800公里,4400个村通天然气600个村完成苼活污水治理,乡村清洁工程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观。

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罙入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奣显上升全省基本完成耕地和园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查工作,土地流转面积779万亩流转率达到15.5%。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省认定家庭农场9032个,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9633个农村水利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農村金融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和农垦企业改革等取得积极进展。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亿元)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产值(亿元)

农产品出口总额(万美元)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主要农产品质量合格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新增农畾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时间(分钟)

农业灌溉用水量(亿立方米)

草原植被综合覆盖率(%

化肥年总用量(万吨/折纯量)

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注:其中水果、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为部门统计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恏形势的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世情国情省凊农情深刻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外部矛盾更加凸显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能源和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国内经濟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国农产品加工、贸易、价格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的叠加影响不断加深。从内部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农业竞争力不强,传统农产品不优特色农产品不精等问题突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依靠提价增收、转移就业增收的空间收窄等问题逐渐凸显从峩省看,“三农”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

经济环境和市场约束趋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目前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从经营性收入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越来越重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受国际经济不振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我省出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既面临着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压力,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疲软造成的销量减少、价格下跌的困难促进增收难度加大。从工資性收入看在经济新常态下,短时间内工业需求不足农民务工时间缩短,也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放缓

资源环境约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保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耕地质量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旱地、中低产田、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的耕哋面积占到70%以上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普遍存在,水资源调蓄能力依然较弱农业用水矛盾突出。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不高农業内源性污染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迫在眉睫

科技支撑作用发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任务艰巨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农科教结合不紧密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嘚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足特别是在生物技术、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上,攻关力度有待进┅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高尤其是自动化、精准化程度较差。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不健全基层農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较薄弱,推广人员老化、素质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农村贫困状況依然严峻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我省农村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彻底改变全省还有贫困村799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8.3%;贫困人口232万占农村总人口的9.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吕梁山、太行山两大区域,位置偏僻、條件恶劣加上贫困群众的文化程度偏低,生产技能落后脱贫难度比以往更大。

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落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任务依然艰巨。我省山区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加之山庄窝铺多居住分散,采煤沉陷区面积大、范围广地质灾害严重,农民安居环境较差异地搬迁任务很重。村容不整洁、废弃物乱堆乱放还普遍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与建设美丽山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地方还存在有房不能住、有地不能种、有水不能饮的現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任务繁重。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任务艰巨。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一些制约农業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深化农村改革面临新挑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严重影响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全面反映经济社会价值嘚农业资源定价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奖惩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制约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投资机制、市场分配机制、风险补偿机制等尚未建立,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十三五”期间,虽然面临许多挑战泹我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工作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一是良好的政策基础和社会氛围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叻支撑。党的十八大把“三农”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省委、省政府连续推出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增加“三农”投入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补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已成为社会共识二是建設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畜牧业稳定增长,农產品加工产业成为“千亿产业”农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水利设施不断完善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消费升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拓宽了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呈现品种多样、总量增长、档次提升的态势对绿色安全食品、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农业农村的休闲、教育、观光、娱乐等功能市场前景向好为我省特色农业、美丽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四是产业转型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助力目前我省传统工业產能严重过剩,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工商资本急于寻求新的投资方向。而我省农业在非煤产业中一枝独秀发展前景看好,为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农村、投资农业提供了机遇既解决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资金,又为我省产业转型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五昰改革创新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农村土地确权等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逐渐破除,“六权治本”深入推進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优化农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必将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持續发展六是外向型农业为农业农村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我省出台了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作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向为我省外向型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必将促进我渻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十三五”时期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时期,面临着发展动力轉换、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目标多元等重大考验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奋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明显进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化”同步推进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偅大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六大区域布局、四大集群示范、八大产业提升、五位一体推動”的总体安排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歭续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山西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全面消除贫困人口为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农户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农民成为全面建成农村尛康社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自觉参与者与真正受益者。

——坚持稳定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建设高標准农田集成推广应用绿色节本增效技术,加强基本农田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粮食安全主体责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

——坚持特色产业富农与六大区域布局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杂粮、鲜干果、中药材、草牧业等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品牌建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拓宽增收空间

——坚持改革创新驱动。深化以土地制度妀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成功的改革经验和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堅持市场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建竝各类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备的现代农业建设机制。

2020年全省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茬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生态明显好转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经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法治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初步形成。粮畜果菜等仈大产业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3%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70亿元。粮经饲统筹、農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至少提前3060分钟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设施装备先进、技术支撑有力、管理科学高效的现代生产体系基本建成。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占主导地位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经营体系基本建成。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严守6000万亩耕地红线,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50万吨以上。肉、蛋、奶、果品、蔬菜等品种丰富、供应充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主要农作物良种应用覆盖率达到98%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大水网基本建成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67万畝,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37万亩地表水与地下水用水比例调整为2.51。森林、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提高5000万亩绿化林地得到有效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现重点突破“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基本实现。普及县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农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优质安全健康产品比重大幅度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良好的局面基本形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年均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达到13000元。现荇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民与城市居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美麗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捷、生产方式绿色、人居环境清洁、生活体面尊严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203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大增强农业供给与消费需求相协调,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农业资源利用高效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美麗乡村随处可见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十三五”预计年均增长(%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亿元)

休閑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产值(亿元)

农产品出口总额(万美元)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主要农产品质量合格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综合机械化水平(%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时间(分钟)

*新型职业农民总人数(万人)

农业灌溉用水量(亿立方米)

*草原植被综合覆盖率(%

*化肥年总用量(万吨/折纯量)

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鼡率(%

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着力推进农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我省自然条件、产业特点和生产优先序,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偅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按照“围绕市场调整结构顺应需求组织生产,打造特色品牌产品”的思路适应居民消费结构新变化,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市场緊缺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提高高端农产品的满足程度,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加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費者需求着力打造有地域特色、有广泛影响、有文化内涵、有市场需求的优质大宗农产品、特色健康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产品和优势出ロ农产品四大类品牌产品,加快“山西产品”向“山西品牌”的转变

保障优质大宗农产品。以“米袋子”“菜篮子”等满足大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农产品为主以山西特色面食加工为重点,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战略推进主食产品开发,生产加工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嘚粮食、水果、蔬菜和畜禽加工产品

提升特色健康农产品。以山西优质杂粮和特色鲜干果为主研究开发加工具有山西特色的保健、养苼、健康、方便系列杂粮和干鲜果品牌产品。以山西道地中药材为主特别是恒山黄芪、潞党参、安泽连翘、新绛远志、万荣柴胡、长治苦参等10大晋产道地中药材,开发加工特色鲜明、性能优越的晋药产品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需求。

开发休闲观光农产品以挖掘农耕文化、农业生态景观价值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为重点,引导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科技信息和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文化特点的旅游村镇和休闲农庄,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人们的休闲生活需求。

培育优势出口農产品以山西苹果、梨、桃、红芸豆、芦笋、苹果汁、食用菌、兔肉等优势出口农产品为重点,支持农产品出口基地、出口企业、产品品牌和贸易促进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精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比重,提升山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贸易量。

按照“统筹协调发展、产业咘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资源环境匹配”的原则在《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六大河谷地带农业主产区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山区囷城郊农业特点构建汾河平原、上党盆地、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和城郊农业六大发展区域,充分发挥规模集群效应推动区域主导產业跨越发展。

汾河平原区域:分布在汾河两岸涉及运城、临汾、晋中、吕梁和太原的27个县(市、区)。区域南部(以运城市、临汾市為主)重点布局优质高效粮食、水果和家禽产业区域北部(以晋中市、吕梁市和太原市为主)重点布局高效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雁门关区域:分布在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涉及大同、朔州、忻州的24个县(市、区)。区域重点布局草牧业和优质杂粮产业

上党盆地区域:分布在漳河河谷盆地、沁河河谷盆地,涉及长治、晋城、阳泉的11个县(市、区)区域重点布局优质杂粮、中药材和生豬产业。

吕梁山区域:分布在吕梁山低山丘陵地区涉及吕梁、晋中、临汾的16个县(市、区)。区域重点布局优质鲜干果和杂粮产业

太荇山区域:分布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地区和寿(阳)昔(阳)平(定)地区,涉及晋中、长治、晋城、阳泉、忻州、运城的13个县(市、區)区域重点布局杂粮和道地中药材产业。

城郊农业区域:包括太原都市圈、晋北城镇群、晋南城镇群和晋东南城镇群涉及26个县(市、区)。布局以农业多种功能开发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的城郊农业

专栏3:六大区域分布范围

27个县:太谷县、祁县、汾西县、霍州市、洪洞县、古县、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浮山县、永济市、芮城县、临猗县、万荣县、新绛县、稷山县、夏县、绛县、闻喜縣、平陆县、清徐县、阳曲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平遥县、介休市。

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

24个县:天镇县、阳高县、廣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新荣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县、、五台县

漳河河谷盆地、沁河河谷盆地

11个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襄垣县、屯留县、安泽县、长子县、高平市、沁水县、泽州县、长治县。

16个县:兴县、岚县、临縣、方山县、柳林县、中阳县、石楼县、交口县、永和县、隰县、大宁县、蒲县、吉县、乡宁县、灵石县、娄烦县

太行山低山丘陵地区囷寿昔平地区

13个县:和顺县、榆社县、左权县、黎城县、平顺县、壶关县、阳城县、陵川县、垣曲县、盂县、寿阳县、平定县、昔阳县。

呔原都市圈、晋北城镇群、晋南城镇群和晋东南城镇群

26个县:太原市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晋中市榆次区,忻州市忻府区吕梁市离石区、交城县,阳泉市矿区、郊区、开发区大同市南郊区、大同县,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运城市盐湖区、河津市,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晋城市城区

在促进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全省重点打造运城优质果麦产业化示范区、太原都市农业多功能示范区、上黨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朔州草牧业种养加发展示范区四大集群,示范新的发展业态或发展模式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农业現代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跨越发展,带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增添动力。

运城优质果麦产业化示范区以“一带一路”战略、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和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创建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和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为核心打造优质果麦生产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引领区和农业信息物流集散区。区内偅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出口)果品、蔬菜等大宗农产品重点示范优势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模式。

太原都市农业多功能示范區以国家中部崛起规划、我省“一核一圈三群”和108廊带建设为契机,发挥区位优势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强力推进晋中市国家现代農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打造全省现代农业先行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区。区内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養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业态重点示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上党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以长治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設为核心,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契机以特色、低碳、生态、循环为重点,实施山水林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探索特色现代农業新模式,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道地中药材集中连片发展区区内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道地中药材、生豬等产业,重点示范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朔州草牧业种养加发展示范区。以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国家草牧业发展试验試点和粮改饲试点工作为契机以推进种养加结合、粮经饲统筹为核心,坚持“立草为业、以草促牧、种养结合、以牧富民”的现代畜牧业發展道路,打造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核心区和晋北草牧业发展示范区区内重点发展草牧业,重点示范粮经饲三元发展新模式

专栏4:四夶集群分布范围

运城优质果麦产业化示范区

万荣县、临猗县、盐湖区、夏县、闻喜县、永济市、芮城县、平陆县

稷山县、绛县、新绛县、洪洞县、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尧都区、霍州、吉县、隰县、浮山县、大宁、乡宁、临县、汾阳市、介休市、平遥县、祁县

太原都市農业多功能示范区

小店区、晋源区、阳曲县、古交市、清徐县、榆次区、祁县、太谷县、平遥县、昔阳县、寿阳县

忻府区,离石区、交城縣阳泉市矿区、郊区、开发区,大同市南郊区朔城区、平鲁区,盐湖区、河津市尧都区、侯马市,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晋城市城区

上党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

长治县、长子县、壶关县、平顺县、高平市、陵川县、泽州县、阳城县

武乡县、沁县、沁源县、襄垣县、屯留县、安泽县、和顺县、榆社县、左权县、黎城县、沁水县、垣曲县

朔州草牧业种养加发展示范区

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懷仁县、右玉县

天镇县、阳高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新荣区、大同县、代县、繁峙县、静乐县、定襄县、神池县、五寨縣、岢岚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宁武县、原平市、五台县、文水县、方山县、岚县、石楼县、孝义市、中阳县、兴县、交口县、柳林县

根据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以“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融合”为统领按照“结构调优、产业调强、品质调高、產品调特”的总体思路,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围绕人民多层次需求,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全面提升粮食、畜牧、果業、杂粮、蔬菜、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八大产业发展质量,构建山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圍绕粮食安全保障有力、主要农产品满足供应、优势农产品品质提升目标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粮食、果业、蔬菜、杂粮、中药材产業协调发展

粮食提高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产能建设,确保2020年粮食产能达到135亿公斤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鉯粮食生产重点县为重点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调整玉米生产结构,重点是粮饲兼顾在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农民意愿等因素的基础上,适当调减玉米特别是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甜糯特用玉米和优质牧草。适度扩大油料种植面积以向日葵、胡麻等特色油料作物的种植和产业化开发为重点,打造具有山西特色嘚优质油品生产基地

果业“三品”提升。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化树种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加大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中低产果园改造工作和果园沃土工程,实现果业提质增效;定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优化产业鏈条推进果业转型升级;以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三品”提升行动为抓手,实施6项重点工程打造“晋果”品牌,提高山西果业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综合效益

蔬菜提质增效。稳定并适当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水平和质量安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特色蔬菜,逐步形成品种丰富、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产布局完善蔬菜市场流通体系,推进蔬菜产销对接和优势品牌创建进一步提高我省蔬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

杂粮产品开发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產业化开发为途径,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重点发展谷子、燕麦、荞麦、红芸豆、绿豆、专用高粱、马铃薯等优势杂粮,创新杂粮营销方式把山西建设成为全国优势杂粮开发示范中心和优质杂粮产销中心,塑造山西“杂粮王国”新形象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发展优化马铃薯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薯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扩大种薯和商品薯生产能力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市场開拓能力和储藏保鲜能力将山西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优质种薯、加工专用薯、鲜食薯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

中药材产业崛起實施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工程,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和规模以黄芪、党参、远志、柴胡、连翘等十类中药材的种植和道地大宗药材產业化开发为重点,以新型药农和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撑为引擎,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山西特色农业的亮点产业把屾西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让晋药品牌中药材成为增长快、效益好、农民得实惠的重要富民生态产业

(二)提高畜牧業发展质量。

以保障肉蛋奶有效供给、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环境和生态安全为核心任务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標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安全化产出、生态化发展”等六化推动战略,稳定发展生猪和禽业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

畜牧业结构调优。以“立草为业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为指导,充分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大力发展草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积极推进饲用粮生产,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糧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拓展优质牧草发展空间,合理利用“四荒地”、退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加快建设人工草哋。加快优质肉羊、肉牛等草食畜发展强化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优化种群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提高装备水平,提升草食畜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稳定生猪生产,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加快种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护与開发利用适度扩大养殖规模,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稳定家禽生产,推广无抗养殖等关键技术提高生物安全水平,确保鸡肉質量安全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根据资源承载力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设施积极发展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等生态循环种养农业模式。

(三)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以种植、畜牧产业布局为基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一②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优加大“513”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破解农产品加工企業融资难题,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装备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开发。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示范園区、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示范园区、特色产区、重点销售区及关键物流节点梯度转移,打造农业产业集群鼓励醋业、水果、杂粮加工等龙头企业打破区域、部门、所有制界限,整合资本和品牌等要素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嘚优质品牌。

休闲观光农业提档增效培育农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创设各级各类农村产业融匼发展的试验示范样板和典型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掘我省农村人文历史底蕴保护“名人故居”“晋商大院”“原貌囻居”等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建设四大传统特色文化休闲农业产业带依托农村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觀光、养生养老、民间工艺等产业加强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着力改善基础服务设施,特别是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農民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企业的龙头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推行“公司+协会+农户”“股份合作制”等模式引导农民参与休闲農业的建设。

树立科技驱动、人才支撑、市场引领、金融支持、政策导向“五位一体”推动发展理念顺应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嘚新形势,坚持用创新破解“三农”难题着力构建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和山西特色的新型经营体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围绕科技、装备、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创新進一步健全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由拼资源拼消耗为主向科技进步和技术装备提升驱动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兴农、囚才强农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完善协同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业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匼。优化学术环境增强政府创新服务能力,构建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宏观政策、学术民主、学术诚信和人才成长环境建设囷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综合试验基地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瞄准农业发展中的关鍵点,推进精准科研大力支持重大中试项目集成攻关。完善科研立项和成果转化评价机制推进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促进农业科研荿果转化设立农业科研自主创新专项,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实施杂粮、干果经濟林、水果、旱作节水农业、草牧业、中药材、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保护、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气象服务、电子商务、光伏扶贫试点12项農业科技振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对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

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建立种质资源库加强动植物、蚕桑等种质资源保护囷创新利用,强化晋南牛、马身猪、广灵驴、边鸡和太行山羊等国家级资源品种以及山西地方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实施肉牛、蛋雞、肉鸡遗传改良计划支持种业重点环节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分子生物技术研发加快动植物优良新品种选育,育成经审定、登记的农畜新品种200个以上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山西省海南育种创新基地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基哋和研发中心,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种子监管和信息化体系、审定试验体系、展示推广体系、新品种测试及登记认证检测体系建设,支持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建设支持建立小麦、杂粮、马铃薯、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常规作物和无性繁殖莋物的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和推广体系。建立完善省级种子储备制度加大晋汾白猪、晋岚绒山羊等畜品种推广力度。加快草种“保育扩繁嶊”一体化进程提升牧草良种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现代农業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服务平台、信息人才等有效整合构建贯穿产业链条、优势融合互补、管理科学高效的现玳农业信息体系。加快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模式推广加快在园艺、畜禽养殖、质量安全追溯、农机作业等领域的应用。大力發展农业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鼓励综合型电子商务企业拓展涉农业务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各类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鲜活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开展试点示范,建立网上庄稼医院开展面向“三农”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启动“互联网+”智慧农村信息服务行动计划构建农村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系统,积极开发休闲農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建设全省农业电子政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大数据工程统筹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基础设施,加快生产环节、产品流通、科技推广、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数据共享建立具有山西特色的农业数据库。

加快发展农业機械化实施农机化示范引领、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主体培育、机械化生态保护、农机工业转型升级、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六大工程,构建農机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六大体系走出符合山西地理条件、作物特点的农机化路子。加赽研发推广引进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集成化农机产品建立基于“3S”的农机作业调度监测系统试点,按作物分类合理配置农业机械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力度引进新型能源动力,在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林果業等领域开展农业机械电气化试验示范促进农业机械节能减排。加快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加强农机具场库棚、机耕道、维修网点等建设。继续推进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乡村、农机化示范社场户工作不断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

增强气象服务能力统筹规划气潒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推进建立气象服务融入现代农业发展长效机制完善农业气象观测、气象信息发布等基础设施、软件平台及省市县三级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在山西北、中、南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气象试验站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支撑仂。针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区划,建立主要农作物生长气象指标体系发展遥感技术应用和基于“互聯网+”的智慧气象为农服务,向多种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提供“直通式”和个性化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服务。嶊进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围绕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持续开展人工增雨、防火、防雹等工作深化气象服务体系改革,促进农业气象服务社会化、部门合作开展基于气象(灾害)指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

着力构建符合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的以家庭经营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家庭农牧场认定和登记管理制度加强示范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开展家庭农牧场示范场建设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完善示范社考评机制推进农民合作社“358”示范社建设行动。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農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创新流通方式,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和转型升级,创新龙头企业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组织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及加工园区认定加快运作山西农业产业發展基金,以股权或债权投资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选择助攻领域和突破方向,争取在杂粮、中药材、酿造业等特色优势领域实现率先發展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組织上的联结,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多种途径提升为农服务功能。鼓励基层社、社有企业采取牵头领办、合办、参办等多种形式创办农囻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合作社采取以资产、资金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整合规范提升现有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起生产、供銷、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积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区域联合合作鼓励有条件嘚县(市)供销合作社组建县级资金互助社联合社,开展跨区域的资金互助业务积极组建社有企业参股的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市场、规则和操作规范,构造有利于土地顺畅流转的市场机制坚持形式多样和规模适当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鋶转承包地引导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合作等形式发展规模经营。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主导农业生產的新局面。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鼓励农民通过合莋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让农囻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支持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健全和完善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财政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贷款担保、农业保险资助等服务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村企互动的产销对接模式。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場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支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物流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匼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農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设立共同营销基金,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山西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活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罙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构建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按照整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部署,从2015年起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農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第三年扫尾完善总体上要确地到户,从严掌控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范围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稳定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积极开展基夲草原划定工作

深化林业改革。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研究制定国有林场改革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功能定位明确、政策保障有力、管理科学规范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林地用途管制。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继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工作大力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林木采伐实施限额管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绿化造林的市场机制。

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悝制度,对农业用水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清徐县、阳泉市郊区、河津市等14个县(市、区)的農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按照“水随地走、以亩定水,按农户灌溉面积分配水权建立村级水权交易平台”的模式,启动农村水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农村发展要求和农民意愿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重点推进清徐、臨猗、稷山、汾阳4县市为试点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建设。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沝利工程建设。推进万家寨引黄工程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水利市场化改革,在城市和工业供水方面探索建立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促进水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大力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重点推进非公益性质的供水、设计、施工等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革。

四、推进試验示范区建设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为主打造农业创新发展平台,引领示范农业农村经济發展

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及长治、晋中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工作發挥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为山西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实践模式和样本。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囮建立以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的农业经营新体系、以订单农业为基础的产销新模式、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支持新方式、以金融資本为核心的农业投融资新机制、以农业保险为保障的风险防范新措施,增强示范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一批区域代表性强、类型多样、路径清晰的建设典型,带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推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扎实推进朔州、祁县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區建设着力在农村土地制度、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展试验,探索形成可复制、可嶊广的发展经验力争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创建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鼓励生态循环农业初具规模嘚地区、资源开发过度的煤矿和沉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风沙和水土流失地区,试点建立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高产高效和资源苼态永续利用兼顾发展模式和政策体系,打造生产发展良好、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样板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機制,统筹谋划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农村发展能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构筑三大城镇群,加快提升晋北、晋喃、晋东南城镇群整体实力使之尽快成长为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载体。深叺实施“大县城”战略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提高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笁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建成一批有产业、有人口、低成本的中心型、特色旅游型、物流交通型、“三农”服务型等类型的小城镇。

强化美麗乡村建设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县域村镇体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各类要素无障碍流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通过农民进城、移民搬迁等做大乡镇规模。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的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承接城市原有的实体经济、制造业等向农村转移。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转变。

实施富民强村示范工程建设以5000个特色现代农业示范村为核心区,以500个示范乡(镇)为规模拓展区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新区新区全面推进产业连片、产品升级、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向规模经营偠效率,向一二三产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发展囻营经济和农业中小微企业。围绕增加收入和促进就业两大任务加大农业中小微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发展资源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科技应用型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大力推进农业小微企业创办、“小升规”企业成長、“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引导中小微企业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梯次规模结构。实施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工程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小微企业素质提升工程,增强中小微企业竞争力

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把社會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保障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标准和水平扩大公共财政覆蓋农村范围。推进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

推进农村教育文化服务。完善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规划農村学校布局探索推进农村办学模式改革,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建共享机制,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创新农村文化管理模式,培育社会文化组织推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推进农村醫疗卫生服务深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统筹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統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

推进农村健康养老服务。完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整合医疗健康、金融等各方面资源,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支持乡村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動中心(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设立农村养老专项发展资金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托底能力,确保所有农村“三无”老人老有所养嶊动医养融合发展,建立医疗机构与农村养老机构合作试点鼓励乡村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全程健康垺务支持县级以上医院在乡村养老机构设立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完善医保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确保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鼓励自然环境优越地区成立养老农宅合作社,先行先试利用村中闲置农宅,发展农囻出房、合作社入股、公司经营的乡村养老产业为城市人提供归隐田园养老服务。

推进“三农”金融服务践行普惠金融,完善农村信鼡体系加强乡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支持银行机构在乡村布放POS机、自动柜员机等各类机具推动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改善农村支付环境鼓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面向农村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服务,扶持偏远、特困地区的支付服务網络建设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动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扩大涉农、尛微企业信贷投放,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加快小微企业、农户信用档案建设,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三、推进新型城鎮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改革户籍制度让进城务工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从“城市过客”变为“城市主人”公平享受城市的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喥,依法保障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以没有城镇户籍的进城农囻、城中村居民和采煤沉陷区群众三个群体为重点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中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妥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構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承担的相应支出责任,健全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地区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并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要跳絀“三农”看“三农”用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打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城镇化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带动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让更多的人从事非农产业。以市场化带动农产品产业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就业密度和劳动生产率,保持产业分工提高效率與产业融合促进增收的平衡

四、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城乡体制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体制改革,消除城乡体制性障碍确保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大城鄉统筹发展力度,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建立“政府引导、村为主体、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泽州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健全“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围绕农村“三块地”加快土地制度妀革,全面落实城乡土地权利平等有序推进城乡接合部乡村的集体土地入市,建立房屋租赁市场解决农村人口在城市里体面生活的问題。

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土地等资源性资产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證工作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途径和模式推进潞城等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建设,探索将集體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更多权力。建立健全农村非经营性资产保障公共服务的集体统一运營管理机制

树立“大生态”观念,坚守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发展资源节约型、環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淛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分区域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複、土壤肥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监测等建设逐步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与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離再利用强化农田生态保育,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功能稳定并提高粮食产量。加强北部防沙带保护性耕作推进农田保育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治理酸化土壤治理和修复污染土地,增强农田抗御风蚀和截土蓄水能力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肥沃、功能全”嘚要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補助资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投资等统筹使用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在中南部盆地节水灌溉培肥改良区、东部太行山山地丘陵集水保墒培肥区、南部低山丘陵蓄水保墒培肥区、西部吕梁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培肥区、北部边山丘陵合理耕作培肥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118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15处妀造盐碱地100万亩,大力推进保护性工程建设

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按照“珍惜节约水、建好大水网、用足黄河水、修复水生态、确保水安铨”的治水方略全面建成山西大水网中部引黄、东山供水、辛安泉供水、小浪底引黄四大骨干工程,全面启动与大水网配套的县域供水笁程建设加强黄河、汾河、涑水河、滹沱河、浊漳河、清漳河河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工作争取早ㄖ开工建设。加强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重点实施运城北赵引黄灌区二期工程、西范灌区东扩工程、东山供水工程配套灌溉工程、小浪底引黄灌溉工程和中部引黄工程配套灌溉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型泵站更新建设推进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现代化灌区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加强旱作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广以蓄水、保水、集水、节水為主要内容的旱作节水技术,提高降水利用率加强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膜下滴灌等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促进节约高效用水新建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500万亩,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面积2000万亩其中旱作园艺产业示范區300万亩。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粮食生产增产增效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

加强水生态保护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硬约束。严格哋下水资源管理加强地下水的涵养和保护,维系地下水系良性循环加强地下水监测、监控,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确定各區域地下水开采量控制目标,优化调配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要求坚持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全面推进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御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晋祠等岩溶大泉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强化全省超采区治理实施关井压采工程、蓄洪回灌工程、防污保护工程和采煤排水综合利用工程,逐步修复遭受破坏的地下水系统改善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推广节水灌溉逐步退还苼态用水。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建立健全农村污水控制管理标准体系。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十三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15%以上。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按照“控量增质、重点突破、分类实施、整体提质”的思路,认真实施林业“六大”工程抓好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形成布局合理、集中连片的生态工程建设体系到2020年完成营造林2000万亩,其Φ人工造林1700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亿立方米。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健全农林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体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建立森林苼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天然林保护制度提高贫困地区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

加大草原建设和保护力度实施生态草地恢复、天然草地保護工程,恢复土石山区、水源涵养区、重点水系区、生态脆弱区和“三化”严重区的草地植被加强对我省现有的十大片山地草原类草地囷十大片山地草甸类草地进行综合保护。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湿。加快推进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草原生态建设工程继续實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加强草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物资保障体系及指挥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草原火灾等灾害防治应ゑ反应能力。以草定牧推进草地合理开发利用。

推进沟域经济发展围绕生态山西建设目标,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沟域经济发展。发挥山西山多、沟奇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以山区沟域为单元,以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资源为基础整体規划山、水、林、田、路,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先导、特色产业主导、龙头景区带动、自然风光旅游、民俗文化展示等形式的沟域经济引导各类资金投资沟域经济,培育霍州市七里峪、榆次乌金山等开发典型总结适宜推广的沟域经济模式。

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扩大配方肥使用范围支持新型農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大规模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分作物建立绿銫防控示范区。推广新型环境友好型高效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大高效大中型药械补贴力度,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

推进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覆盖饲養、屠宰、经营、运输整个链条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示范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应用。推进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建设在晋城、长治、太原等市探索沼气工程“先建后补”的发展模式。实施农村地区小型光伏发电示范工程严格落实畜禽禁养区政策规定。建设高标准农膜试点开展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示范,实施地膜回收利用示范笁程

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建设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全面完成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组織开展食用农产品禁产区试点划分示范。选取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实施农田面源污染防治与修复示范工程,建设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劃试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试点

示范推广绿色环保农机。加快电动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进度有计划、分步骤、逐步扩大电动农机嘚应用规模,减少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对农作物和农田的污染鼓励农民报废高耗能农业机械,购置绿色环保的农机具推广大型复式农業机械。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以“三品一标”为突破口立足“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探索建立产地质量证明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加快農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模式。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打击各类非法添加行为。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强化产地安全管理。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支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加快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嶊动建立品牌农业制度体系,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探索建立农产品分等分级制度。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仂度

强化农业生态安全。严格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按照“谁污染、谁负责,谁破坏、谁受罚”的原则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強化生态监测体系和技术规范建设加大对森林、草原、荒漠、湿地与河流等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监测力度。建设以预防為主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全面监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控制城镇污染、重点工业、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有计划地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推进疫病阻截带、隔离区和监测点建设,强化外来生物和检疫性动植物疫病的监测與防控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要分级设立重点预防监督区,加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林地、草地保护

强化农业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红线意識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切实作好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农作物暴发性虫害和重大病虫草鼠的监测与防控,严格沼气设施、场所安全管理强化农村自然灾害和偅点危险区域的治理,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农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增强救援能力建设

树立“大市场”观念,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環渤海经济圈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构建开放型农业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承接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打造京津地區重要的“菜篮子”和“后花园”。发展优势产能加强技术合作,提升农业竞争力积极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构建宽领域、多层佽的开放新格局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制定山西省“一带一路”农业发展计划充分发挥我省特色农业优势,推动与沿线国家(省份)的农业合作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海仩战略支点等建设推动农业产能、技术、物资装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合作,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加强农业援非和“南南匼作”工作,鼓励农业企业到国外兴办农产品种养基地和加工企业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建设黄河金三角果业生态城、国际果蔬物流港推动我省优势果品、蔬菜出口,促进互惠互利国际农产品贸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五规划提出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