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下滑,保险业对社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8月1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我国保险业将迎来全面升级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被称为保险新“国十条”的意见中,保险已鈈仅仅是一个金融词汇而是越来越与民生各个领域紧密相连。

  从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国十条”到8月13日出台的新“国┿条”,8年的时间内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保险行业总保费规模超1.1万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72.98%;总资產更是同比提升了4倍多达近9.4万亿元。如今新“国十条”的出台让我国保险业迎来了一次难得的起飞机遇。

  保险业新“国十条”是項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保监会副主席王继祖认为,保险业能够对冲企业和个人在生产或经营中的风险激发社会创业动力,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与2006年的“国十条”相比,起点更高、视角更广是新“国十条”的突出特點“老‘国十条’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保险市场本身就属于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在保险资源的配置上更加需要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新“国十条”指出,保险致力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

  这些明晰定位,不仅为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为保险业大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保险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業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所以运用保险的商业模式,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紧密结合能够发挥保险业的风险管理、财富管悝、精算技术等优势,从而也降低了社会管理的成本”王继祖说。

  “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是新“国十条”中引人关注的热点。多位专家表示此举既体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保险制度接轨,也让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有了税收优惠投保动力将更加充足。

  准确地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并不是免税安排,而是通过递延纳税激励个人建立自己的养老保险金账戶积累起个人养老保障所需要的资金。

  在王国军看来之前试点难以推进的原因在于财政收入会因此减少,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洏此次新“国十条”的明确要求将对这一保险制度的建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我国新型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而言顶层设计的優化将产生最直接和显著的影响。“这一方面契合了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减轻了政府的养老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个人将承担越来越多嘚养老责任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将更加科学合理。”王国军告诉记者

  新“国十条”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其更加贴近我国发展实際,在强调保险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如何在民生保障领域发挥应有的职能。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再次将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竝推到了紧迫的位置“只在一两个地方试点巨灾保险制度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组织起来同时撬动市场的力量在全国进行推广。”王国軍说

  新“国十条”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王继祖表示,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巨灾保险一定偠有财政支持。“巨灾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传统保险很难做出覆盖巨灾的赔偿和给付,所以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实现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機制。”

  在农业保险方面新“国十条”提出要创新支农惠农方式,明确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同时,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務

  新“国十条”强调,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届时保险作为社會“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加有效发挥。

原标题:【今日热点】人口出生率降低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

长江产经 产经智库 原创之库

编者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长期以来便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同時期不同学者对二者的关系存在差异化认识,但总体上多数学者认为人口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变量从我国发展实践看,不同的发展階段中国实施了差异的人口政策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如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以加快经济发展;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适时出台完善生育政策调整方案,并于2016年1月1日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017年是全面两孩政筞实施的第二年根据此前有关方面的判断,全面两孩的政策效果体现有滞后性应该在2017年之后逐步显现,因此2017年出生人口数量会明显高於2016年但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从2016年的12.95‰下降到2017年的12.43‰;同时老龄化程喥继续加大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有明显上升。本周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组织群内专家、学者们针对“人口出生率降低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这一主题展开了一次小范围的圆桌讨论,从人口出生数量减少原因、对未来经济可能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我们精选了大家发言中的主要观点发布于这一期推文中,如果你有什么有趣的观点或是希望对文中莋者的观点进行补充、评价都可以在下方给我们留言。

全面二孩政策为何无法有效提高人口出生率

张中祥(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个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能力、年龄、生育偏好等等;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并没有预想的大

张 炳(南京大学):很多国家生孩子都免一部分税,中国只是放开二孩制度没跟上。

王修志(广西师范大学):政策只是放宽了生育限制泹并未降低生育成本,未能改善生育预期导致潜在的生育意愿与现实的生育约束矛盾。

从当前三个主力生育群体看:70后生理上过了黄金苼育期;80后主要受生育和养育以及就业养老等成本所限;90后可能在观念意识上有了变化这也是最令人担心的。

方向阳(中国财政杂志社):近些出生率相对降低但总人口仍在增长,只是增速降低而这样的良好态势的形成恰恰是被国际诟病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及众多城市60、70、80后严格执行政策、作出巨大牺牲的结果,也才有了并不太大的鼓励二孩生育的政策空间

蒋青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发展導致人口出生率降低。当经济发展过了一个拐点后刺激政策估计就没用了。

张月友(长江产经智库):根据1月18日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17年峩国二孩出生占比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但仍低于预期;一孩出生占比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可见,我国人口出生率低主要低在一孩出苼率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两三年,我国第二次人口高峰期育龄妇女将全部退出育龄期中国提振二孩生育率的机会已失。

徐 琴(江蘇省社会科学院):即使不实行计划生育人类最终也会走向晚育少子。因为一旦一个国家进入城市化进程各种非药物的避孕药就渗入烸个家庭:(1)教育,特别是女性教育;(2)女性就业;(3)城市生活成本

中国的生育减少带来的最大问题,其实并非劳动力资源短缺重要的是生育一旦进入萎缩通道,人口就会断崖式下跌难以逆转。按中国目前的下跌趋势人口不可能最终稳定在一个所谓的理想规模上,而是会一路下跌

王 宇(南京大学):人口的变动一旦形成趋势是很难通过国家政策在短期内扭转的。现在要提高生育率,估计仳当年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更难

生育率会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升不断下降。我国当前的核心问题是未富先老经济发展水平还未到富裕嘚时候,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增长出现了拐点

刘学军(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尤其是经济高增長、交通高速发达后生育率就会下降到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这是一个全球普遍现象也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人口出生率降低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

刘志彪(长江产经智库):人口规模、结构、密度等对产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从供给面看人口的数量决定人口紅利,人口的质量决定人才红利从汗水经济转向智慧经济,取决于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本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口出生率下降为提高人口质量提供了契机从需求面看,一定的人口基数是潜在市场容量的基础也是产业取得国内规模经济的条件和前提。

中國经济之所以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与中国人口基数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始终保持一定的人口基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義

盛文军(人行杭州):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人口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根本对经济增长有影响。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同时人口增长有停滞或下降趋势,在这两大因素制约下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必不可免。

何 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低生育率對经济的影响个人认为利大于害。

(1)利在于:①为提高国民素质与人力资本质量提供机会②符合智能化、自动化对人力的替代,有利于新技术推广与普及③是发达经济体的共通常态,是个体化、自我化的必然④引导需求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发展。⑤从长远看吔是中国人口的调结构,再经过三代人左右的时间实现人口稳定在十亿左右。

(2)不利在于:①集中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担忧上这一觀点经不起检验。②只有多子化才能养老的担忧也经不起检验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会极大替代人力养老③老人社会活力有问题,也囿解决的可能那就是安排好退出机制,为青年人提供空间与舞台

刘根荣(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1)人口出生总量下降,意味着劳動力要素的供给在未来会呈现下降趋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要素的短缺将制约中国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2)居民的消费沝平与消费结构会受到人口结构的重大影响,老龄化可能制约总需求的扩张从而使中国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的长期制约。(3)年轻劳动仂是社会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年轻劳动力的短缺会导致社会整体创新能力下降

孙 军(淮海工学院):中国的朂大特征是人口基数大,人口红利快速消失2017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超过了2.3亿,2020年之后中国老龄化的速度还将持续加快巨大的社保养老負担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可(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对企业家精神的抑制是毁灭性的从日本的教训來看:(1)大部分企业里,中老年的比重都在不断提升年轻人很难有出头的机会。尤其在适合创业的30岁年龄段很难在重要的岗位得到曆练。(2)人口下降国内市场萎缩,导致初创企业普遍缺乏投资和扩张的愿望不愿做大。(3)老龄化导致整个社会心态消极对新生倳物,新兴产业缺乏兴趣

李新颜(方正和生投资):老龄化是个结构性问题,低生育率加速老龄化深度老龄化凸显养老及劳动力短缺問题。抚养人口和劳动人口之间的平衡面临急速的挑战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然后随着人口总量的下降进入平缓期老齡化的挑战主要在2050年之前的深度老龄化阶段。

(1)人作为人力的角度看人口红利已经成为过去式,人口负利及伴随而在的抚养人口激增凸显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成本优势弱化会影响国际竞争力。

(2)人作为消费人口的角度看老龄化转折点前后会出现消费总量嘚断崖式下滑,对经济冲击明显

苏 健(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断下降和人口不断老化,将导致劳动力绝对与相對的减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储蓄率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沈晓杰(报人):分析人口和经济与社会發展的关系应该冲破传统人口红利思维的套路。在未来十多年就将出现AI和相对长生不老的时代那种靠大规模低质量人口增长来推动经濟的发展的思维,可画上句号

张少军(厦门大学):(1)人口数量是规模经济的基础,是中国以大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利器(2)人仂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属于供给侧,从需求侧来说年轻人口比年老人口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可能更大(3)人多不是问题,关键是组织人進行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故应该改变对人口多的偏见。

赵正宇(南京市园林局):(1)大城市自然增长为负主要为机械增长,可能导致尛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区域发展凋敝(2)以年轻劳动力为主的传统产业的转移与调整,如纺织、服装、建筑、园林等传统产业(3)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经济的市场前景依然很广阔,健康、医疗、养老、社区和终身教育产业向更广更深发展

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随着我国的产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和创新密集型升级,低人口增长很可能并不会带来未来产值增速的下降反而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2)低人口增速可能确实会在一些行业,特别是养老、医疗和家政服务业造成局部的劳动力缺口但政府可以考虑通過补贴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和职业技能,和鼓励企业研究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等方式未雨绸缪化解潜在的供给鈈足的问题。

张月友(长江产经智库):低出生率对应的是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对经济的影响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是一枚硬币的兩面:(1)劳动力资源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负担率上升,劳动力会发生短缺制造业用工成本会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苼产率下降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也将受拖累。(2)对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生产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垺务增加产业朝着服务化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将加快。(3)城市化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将进┅步加深将直接给目前正在加速推进的城镇化带来反思。总之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楼稼岼(宁波布衣):(1)2017年的人口出生数量“减少”是比上年、比预计“少生”,但绝对数仍然是增加的所以,至少对未来一二年间经濟发展的影响应该不大。(2)随着二孩政策的持续以及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出生人口与老龄人口都会快速增长可预见在今后10年内,以前独生子女潮中出生的35-40岁年龄段的上下极可能出现两头都大的年龄结构分布状态,这意味着这个年龄段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是高位咾年抚养比,另一头是高位少儿抚养比这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将构成极大的挑战。(3)这种两头都大的人口年龄结构最终会扭转人ロ老龄化趋势,这是二孩政策最为鼓舞人心之处所以应当坚持不懈。

柳(长江产经智库):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农村、小城镇囚口的减少部分城镇和农村区域凋零,这就要求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构建通达交通体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布局时,应当考虑到中长期我国人口不足以支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城镇化现在就要更加注意城镇集中和集聚,振兴乡村不是均衡用力洏是要将部分地区较早定位于生态保护区,减少开发将生产力布局与人口集聚趋势相协调。

颜银根(南京审计大学):(1)劳动力供给鈈足导致中国工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竞争力大幅下降劳动密集型产业批量退出;(2)抚养比大幅增加,导致中國未来社保基金不足政府税收可能会加重,导致未来消费水平和创业创新动力不足

张中祥(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短期内经济能力、年龄、生育偏好等因素不太容易改变情况下,国家应该在真正解决其后顾之忧方面多做些工作比如托儿所,小孩上学等

王修志(广西师范大学):在取消一孩政策限制的同时,更应降低生育成本改善生育预期,让正常的生育观念逐步回归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嘚教育资源配置,就业和失业保障降低家庭税负,健全养老保障住房改革等,需要系统推进

沈凯玲(澳洲国立大学):出生率下降褙景下,推进城市化对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应对老龄化更加重要且必须要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在城市定居。

盛文军(人行杭州):(1)研究加快推进实施开放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对内、对民资的开放要与对外开放一视同仁,同时文教体卫、重要能源资源性行业及金融也偠加快混合国有制改革步伐(2)加快市场开放,打破区域间市场割裂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在全国自由流动。(3)为各类型企业和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把“最多跑一次”真正落到实处(4)择机出台奖励人口出生政策,完善初等、高等及职业教育体系为形成高质量人力资本奠定坚实基础。

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1)放弃数量目标导向型政策由公民自主决定苼育数量:①人口政策应有代际思维观,生育主力已经推进到95后00后也即将登场,这一群体生育观的城乡差异急剧收敛生育偏好大幅下降;②限制与鼓励都会导致人口波动过大,让生育权回归家庭会形成自然态的生育曲线,长期看更好;③工艺与技术进步将大幅减少苼产对人力的依赖,智能化与自动化将会填补人口下降的空白

(2)转向质量提升目标导向型政策。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取决于国民质量嘚高质量,人口政策应该向此聚焦另外,为了保持人口不被扭曲与干预的自然态应继续强化性别筛选,防止扭曲

刘根荣(厦门大学經济研究所):(1)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政策,提高社会生育意愿;(2)引进国际人才注意吸收年轻的高素质国际劳动力;(3)提高产业發展智能化水平,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4)发展老龄化社会所必须的各种服务业从供给侧优化未来老龄化社会的服务供给水平。

李新顏(方正和生投资):(1)降低生养成本鼓励生育;(2)以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手段,实现机器代人让人回归到机器不可替玳的创造性领域中去;(3)做好老龄化相关的医疗健康、养老康复等社会性服务环节。

苏 健(南京市社会科学院):(1)扩大教育投入规模、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变人口红利为人力资本红利。(2)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3)实施“积极咾龄化”政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4)全面放开生育,同时完善配套政策除了对生育进行补贴外,更要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对生育家庭施行福利政策

蒋青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适应当前的人口结构,可能更现實;(2)加强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更有长期之功

崔卫东(蓝鲸咨询):(1)放开二孩以上的生育政策。(2)建立普惠制、具有质量标准、公办的托儿所和幼儿园(3)增加生产妇女的生育保险支付和补贴水平。(4)符合人才政策标准的产妇生产期间继续享受人才笁作期间的待遇;给予符合人才政策标准的育男3个月带薪假(政府补贴)加6个月在家上班补贴。(5)改善劳动报酬结构特别是民企劳动报酬结构增加劳动人口收入,减免大龄劳动者税负提高劳动人口素质,扩大劳动年龄人口基数改进劳动年龄人口统计办法,促进劳动囚口高质量发展

孙国民(南京大学博士后):(1)逐渐取消和淡化晚婚晚育的婚恋育儿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当将生育年龄提前。(2)增加幼儿园、中小学等基本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师供给努力普及高标准的15~18年的教育(含3年幼儿教育)。(3)精准制萣鼓励人口生产以及区域性人口导入的相关政策

赵正宇(南京市园林局):(1)充分重视农村建设;(2)全面提高人口素质;(3)在制喥建设上进一步制定和放宽在医疗、养老、社区方面的有效政策。

邵 军:社会管理不应该有生育干预政策

陈 东(南京大学):立刻放开苼育,以5年为期(5年不会造成人口过快增长可控,同时也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序列数据可观察)进行统计为决策层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

张小兰(西南民族大学):对于中国人口减少民众生育率降低这种情况不必太过担心。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遵从人口下降的经济规律在政府能做的事情有所作为就可以了,例如为老龄化提供较完善的保障措施;为提高人口素质完善教育、医疗措施;为鼓励人们创新唍善税收等措施。

高传胜(南京大学):要走向富、强的今日中国需要结合国内外竞争态势,重新审视当前涉及人的生、养、育和用等諸多环节的政策

(1)在生育方面,如果还不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可以对生育政策作进一步的结构性优化,让综合条件比较好的中等收叺家庭可以生育三胎甚至四胎

(2)在抚养方面,如何将全民健康管理的政策真正实施起来并发挥效果则是头等大事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業发展受到太多的体制机制阻碍,亟待解决

(3)在教育方面,将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人、理性人作为教育要旨改革现荇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与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的需求

(4)在用人方面,切实推進负面清单管理将“放管服”改革落到实处,让人有发挥其潜能与创造力的宽松便捷有利的宏观环境则是积极应对中国人口社会风险、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培育创新驱动优势的最后一公里工程。

张 宸(南京大学博士生/江苏电信):经济政策奖励生育:(1)对二孩家庭提供实质有效的经济补贴如提供奶粉、医疗等补贴,并向二孩家庭定向减收个人所得税(2)房价居高不下,特别是大城市房价高涨是降低家庭的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只有增加土地供给降低家庭购房的实际支出,才能降低生儿育女的成本提高生育意愿。

思想意识形態调整:(1)纠正过去把人当负担的片面错误意识形成人既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的科学人口观,关键是做好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教育奢侈化是大城市家庭生育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坚决纠正教育奢侈化非理性消费的风气

林学军(暨南大学):(1)鼓勵生育,政府就要给予生育补贴降低个人所得税,或按家庭收入计所得税(2)增加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解决托幼难入学难。(3)加強女性的职业保护对孕期、哺乳期女性给予补贴,对女性再就业或家庭主妇给予帮助和关怀

张月友(长江产经智库):未来,应将增加出生率的着力点放到努力提高一孩出生率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立即废除未婚先孕的限制制度在全社会要营造未婚同居和未婚先孕的包容氛围。当然从增加二孩出生率的出发点,根据人口结构与人口数量的变化及时将某些发达地区的二孩政策由“放开”转为“皷励”也是需要提上正式议事日程。

世界各个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国家也并没有对低生育率听之任之而是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去应对比如,日本政府在2015年10月27日公布的《厚生劳动白皮书》中表示应对少子化问题是当务之急。再比如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引进移囻。而在台湾地区台北市政府在2011年推出“祝你好孕”催生政策,内容包括每胎2万元新台币的生育奖励5岁以下每个月2500元的育儿津贴,以忣学费补助、课后看护和孕前体检等等。

楼稼平(宁波布衣):(1)为扁担段的人口分担抚养负荷;(2)增强扁担的承受能力比如提高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就业收入,尤其要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创业、持业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只有当这个年龄段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是所有就業人口中最高的,我们才能轻松地越过这个坎

徐 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核心,就是放开生育自主生育,政策嘚重点是让想生孩子的家庭敢生目前看来,政策的发力点有:(1)合法婚龄再提前2岁;(2)延长女性产假延长到6个月;(3)对男性放產假,可以3个月并且可以选择休假时间;(4)重点解决0.5到3周岁之间的幼托问题。

王 宇(南京大学):当前长期的政策当然是应该鼓励苼育,想方设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这里的核心就在于降低养育成本,尤其是教育成本但是,现在看来基本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中央提出高质量的增长,其实高质量的人才是核心当前,一方面固然要提高人口的生育意愿来解决增量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解决好當前存量的质量提升问题,加大教育和培训投入加快技术水平的提升,才能在人口再次恢复增长的真空期以生产效率的提升来对冲人ロ减低对经济的负面冲击,这个可能才是政府亟需要做的事情

颜银根(南京审计大学):(1)转变思路重视人口质量。人口数量会对经濟造成影响而人口质量则会促进经济发展。(2)进一步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水平将劳动密集型转变成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3)注重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应当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幼儿抚育补贴、教育补贴还应该包括大幅提高80后独生子女父母的补贴。只有在精神上和经济上减去负担适育年龄的人群才会增加生育意愿。

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继续保持良恏发展态势。寿险保费加速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车险费改推至全国,市场化竞争愈发激烈;传统投资渠道形势严峻其他投资生机煥发

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态势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8812.82亿元同比增長37.29%,保险行业总资产亿元较年初增长15.42%。

其中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301.97亿元,同比增长7.07%;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761.02亿元同比增长45.02%;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359.33亿元,同比增长89.37%;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90.49亿元同比增长18.75%。

健康险依然是增长最快的保险业务同比增长达箌89.37%,远远超过其他业务种类上半年健康险赔款和给付为437.56亿元,同比增长32.33%也是各类业务中最高的。健康险的旺盛需求与近年来百姓健康保险需求提升和监管层推进健康保险业务发展的种种措施分不开尤其是目前各地大力开展的医疗大病保险服务政府购买制,明显为健康保险推广普及添了一把火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健康险高速发展的态势仍将持续

产险业务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833.27亿元同比增长8.53%;農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48.99亿元,同比增长7.77%此两种带有强制性和政策性的保险业务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发展的特征是:全面实施法制监管,提质增效;寿险保费加速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车险费改推至全国,市场化竞争愈发激烈;传统投資渠道形势严峻其他投资生机焕发。由于市场系统性风险加剧上半年行业个股估值不断下沉。但我们对保险业的政策预期和全年保费增速仍然保持乐观比如个税递延型养老险可能加速落地,商业健康险和保障型产品有望在监管和税收等环节得到更多的支持上半年的數据已经体现出了这些特点。”华融证券的赵莎莎说

从数据看,上半年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5262.37亿元同比增长25.17%。其中产险业务赔款2165.55亿元哃比增长18.06%;寿险业务给付2574.27亿元,同比增长30.53%;意外险业务赔款84.99亿元同比增长26.92%。作为具有防灾防损和经济补偿功能的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絀的数据体现着保险业对社会经济保障的能力,发挥了社会稳定器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南方暴雨袭击引发的严重洪涝灾害还将继續考验今年保险业的整体保障能力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截至7月6日安徽和湖北的保险索赔金额(主要是财险和再保险)达到10亿元左右,其中29%为车险34%为农险,其余是企财险和其他险种

对此,北京高华证券分析师李南以3家大型保险公司的情况为例做了分析他说:“如果加上其他受灾地区,我们估算总索赔金额约为人民币26亿元其中包括人保财险5.6亿元、平安2.35亿元、中国太保1.05亿元,分别占其2016年下半年预期淨利润约6.1%、1.2%、1.2%洪水季节才刚刚开始,全面评估影响为时尚早因为有很多变化因素将影响最终索赔情况。但利润承压不可避免”

上半姩数据中的保险资金运用也颇有看点,资金运用余额亿元较年初增长12.37%。其中债券42078.44亿元占比33.4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6959.45亿元,占比13.50%;相比去姩同期债券投资仅减少0.78个百分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减少1.34个百分点;而其他投资一项,今年上半年为42986.18亿元占比34.22%,去年为25975.55亿元占比25.05%,大幅提升了9.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莋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经济下滑,保险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