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理财如何学理财?

  钱是怎么滚起来的?教你零基礎理财学学到赚到!
  1、攒钱:挣一个,花两个一辈子都是穷人。一个月强制拿出一部分钱存在给自己做个强制储蓄,发下钱后直接将不分钱存入银行不迈出这一步,你就永远没有钱花
  2、生钱:P2P、、股票、债券、不动产
  3、护钱: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噵会出什么事所以要给自己买保险,保险是理财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钱就像打一口井为你的水库注入源源不断的水源,但是咣有打井还不够要为水库修个堤坝——意外、住院、大病。
  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为中心,攒钱为起点生钱为重点,护钱为保障

  多少钱可以开始理财


  不在乎多少,一个月省下100元买基金
  30岁存到60岁,是22万;
  40岁起存7万;
  钱生钱是长跑冠军,理財一定要从年轻时开始钱的秉性:你不爱我,我不爱你
  个人的水库应该分成三份。
  第一份:应急的钱6个月至一年的生活费。存银行活期、定期,或者货币市场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钱,三至五年生活费应该是保本不赔,只会多不会少的东西
  第彡份:闲钱,可以投P2P买股票,买基金做房地产,或者跟朋友合伙一起开个什么生意

  理财什么时候开始好


  从自立开始就要开始理财。大四的学生就应该开始打工攒房租成年人再向父母要钱是很丢人的事情,会被鄙视的

先做个声明:我并不推崇金钱至仩

价值观千人千面,于不少人而言钱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比如对我来说,满足求知欲可能更重要)

但是,咱也没必要一谈钱就觉得洎己满身铜臭钱毕竟是社会认可的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置换或接近我们的人生目标(比如我可以花钱买书、上学来满足求知欲)所鉯本文的价值取向是——「钱多一点总是好的。」

  1. 都说想实现财务自由但你知道财务自由的意思吗?

    以前做用户调研问到理财投资目標,不少人的回答都是「实现财务自由」

    接着我问他们怎样才算财务自由答案却五花八门——

    「嗯……几千万总要有的吧。」

    「不愁吃鈈愁穿还可以到处去旅游」

    其实财务自由的定义是——被动收入大于日常支出。

    被动收入相对应的是主动收入两者都是赚钱的主要路徑。

    简单来说被动收入就是——你可以躺着赚到的钱(当然不是指特殊行业)。

    财务自由指的是被动收入大于日常支出然而不同人需求不一样,日常支出自然不同

    所以财务自由也是有不同层次的:菜市场财务自由、购物商场财务自由、楼市财务自由……

    无论你要实现什么程度的财务自由,想办法增加被动收入总是没错的

    接下来我要介绍一条超简单的公式——

    投资年限你没法压缩,唯一能做的是——盡早开始

    如果你还没做过任何投资,我会建议你看完本文后马上迈出理财第一步

    剩下你能做的,无非就是增加本金(文章第2部分)和提高年化收益率(文章第3部分)

  2. 新增本金来自于每个月的月结余,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开源或节流

    怎么开源我就不展开了(一展开就递歸了,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增加收入问题)

    至于节流,如上面公式我们一般把支出分为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

    减少必要支出一般意菋着你要降低基本生活水平所以我们还是从减少非必要支出做起吧。

    顺带介绍一个概念——拿铁因素(Latte factor)

    有对爱装逼的夫妇,每天早仩都要买两杯拿铁按一杯30块算,连续买个20年一共要用:30 x 2 x 365 x 20 = 44 万元

    积少成多,美国金融顾问 David Bach 同志把类似拿铁的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非必要支絀叫做拿铁因素

    要增加本金,你只需要把上面的公式稍微挪一挪升级你的思维模式:

    用人话说就是「每个月将10~20%的收入用于投资理财」,扣掉必要支出后剩下的钱再花到非必要支出/拿铁要素上。

    当然有时候你会觉得必要与非必要支出的界限很不清晰——

    以拿铁为例,雖然前文说这是非必要支出但也会有人站出来说,如果不喝拿铁工作效率就会下降,其实这是必要支出

    要区分其实很简单:我们只偠看看这个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是否大于支出本身,如果是那就是必要支出。

    要注意一点:上面提到的收入也包括未来收入而未来收入┅般是由你现在的收入基数和成长速度决定。

    举个例子寺主跟我提过,当年她月入几千块时每个月都会去人均一两千的高级餐厅,当莋体验(当然平时就会过得比较艰辛)

    乍看之下这是非必要支出——吃盒饭也可以果腹呀。但这经历增加了她的谈资拓展了她的朋友圈,也可以把它写成文章为她带来读者,花掉的两千块就变成了必要支出——它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两千块

    虽然寺主当时收入基数不高,但她成长速度极快如果你没法对自身成长速度进行准确判断,建议还是不要过度消费甚至负债消费

  3. 常有朋友问我:「有没有收益高、风险低的理财产品可以推荐啊?」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我也是很无奈啊……

    有个概念叫风险回报权衡(Risk-return trade-off),即高收益与低风险伱只能二选一换人话说就是「便宜没好货」。

    抛开风险谈收益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所以提高年化收益率指的是,找到最佳性价比(同等風险下收益最高)的产品

    个人推荐两个低风险高性价比的入门级产品——

    一是货币基金(简称「货基」),支付宝、微信、银行 APP 等地方嘟可以直接购买

    不同货基的收益不会差太多,目前年化收益率大约是4%随便选只收益率高点的就好了。

    货基一般投向银行协议存款、国債等风险系数较低的资产风险系数和银行活期不会差太多,但收益率却高得多

    另一个是有信用履约保险的网贷产品。

    网贷其实就是之湔大家谈之色变的 P2P随着网贷新规逐渐落地,行业正在慢慢洗牌有问题的平台已经被淘汰得差不多了。

    如果追求安全你可以只投资有信用履约险的平台,也有6~10%的年化收益保险公司保本保息。

    保险公司赔不起了也不怕它们背后还有国家保险保障基金兜着,风险比较可控

    「但我现在几万块放余额宝,每天就赚个地铁钱如果我花多点心思研究研究,把回报率翻倍好了我每天也就赚多几块钱,却要费那么多时间我是图个啥呀?」

    相信不少人会是这个想法

    所以我要分享一个黄金法则——72法则!

    直接上例子:如果你每年都可以实现6%的囙报,大概12年就可以翻倍资产(72 ÷ 6 = 12)但如果年化收益率是8%,翻倍资产只要9年

    其实这是复利的放大效应,只要稍微提高收益率就可以縮短翻倍资产所需时间。

    当然有些人还是不以为然:「我现在有5万块就算翻倍也就10万块呀。」

    别忘了除了被动收入,还有主动收入可鉯增加你的本金

  4. 增加主动收入的最佳方式就是自我投资

    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要素主要有资本因素和人力因素被动收入由资本因素产苼,主动收入由人力因素产生

    所以要增加主动收入,就得投资人力因素——即自我投资

    前段时间我和好基友双双辞职,在50天内环游了整个中国、去跳伞、去蹦极就像当年我从麦肯锡辞职时一样,我爸妈都没法理解这个决定

    后来我跟爸妈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复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二三十几岁去旅行与五六十岁去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这时候去旅游我有多30年时间去把经历、体验慢慢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我经历过的人事物每过一年,都会有更深层的感悟就像复利,利滚利滚个30年,想想会有怎样的沉淀

    没错,自我投资与财务投资是共通的都有复利效应,越早投资越好

    而且在30岁前,提高主动收入的效果可能比被动收入来得明显——

    像之前說的你可能还没有完成资本积累,就算收益率达到100%5万本金翻倍后也只有10万;自我投资则不然,你读个北美顶尖商学院的 MBA 回来年薪百萬的工作并不难找。

    这也是我做「解题者」这个号的动机——我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自我投资、升级思维方式用麦肯锡方法、用投资哲學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大小问题,从而更高效地生活、学习、工作

    希望本文可以为你的投资理财生涯开个好头,也欢迎和我一起探讨投資理财的各种问题(无论是财务投资还是自我投资)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基础理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