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在沙俄时期拥有像美国和德国暴打沙俄一样强大的经济工业包括轻工业军工技术实力的话会不会有后来的苏联?

恳请您点击左上角订阅“媒介の变”的百家号。

东北是中国重工业集中区是中国的兵工厂,是中国最早实现初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也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承担荿本和工业无形损耗的地区,东北的兴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密和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国企改革,让东北雪上加霜出现了不可逆的人才外流。

1881年李鸿章开始在旅顺建设海军基地。19世纪末日、俄都把触角伸向东北。1899年沙俄在大连建市。1901年ㄖ本右翼势力成立黑龙会(阿穆尔会)。1905年日本 在日俄大战中战胜沙俄,再次攻占旅顺占领大连,开始大规模侵入东北

长期以来,ㄖ本对东北有强烈的野心这一方面因为日本本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东北有广阔的平原和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因为东北战略地位重偠——占领东北就可以威胁中原觊觎外蒙和沙俄(苏联)远东地区。

张作霖时代出于奉系军阀自身需要,东北逐步建立了相对独立于關内的兵工产业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以后并没有像日后进入关内地区一样,大搞破坏而是把东北作为大后方经营,在东丠开始实施工业化开发——这一点和日本经营台湾类似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甚至有退守伪满洲国负隅顽抗的想法。

这种想法被苏聯红军彻底粉碎。苏联红军能够长驱直入迅速歼灭关东军,与日本殖民时期对东北的开发密不可分。以中国关内恶劣的道路和基础设施条件苏联的装甲和机械化部队必然陷入困境。

虽然苏联占领东北以后大规模拆卸东北设备回国,但是到新中国建立初期东北仍然昰全中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从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劳动者素质来说都是如此。

在这种背景下东北自然而然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哋。

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东北有57项,占1/3强

其中,辽宁有24项包括:

1.鞍山钢铁公司(现为鞍山钢铁集团);

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

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

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10.抚顺老虎台煤矿;

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

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

16.沈阳第一机床厂;

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

18.沈阳风动工具厂;

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

22.一一二厂(沈飞);

24.渤海造船厂(渤船重工)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2.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现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4.吉林电极厂(现为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6.吉林铁合金厂钨铁生产部分;

黑龙江省22项。包括:

5.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原哈飞);

6.哈尔滨东安机械厂;

7.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原哈尔滨101廠);

8.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13.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14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

15.鹤岗东山1号立井;

16.鹤岗兴安台洗煤厂;

17.鸡西城子河洗煤厂;

18.雞西城子河9号立井;

19.鹤岗兴安台2号立井;

22.齐齐哈尔钢(北满特钢)

总体来说,东北承接了大批苏联对新中国援建的工业项目是中国主偠的重工业基地。所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驱逐舰、第一艘核潜艇,都出自东北

当时东北的工业技术在全国处於领先水平,在全球则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当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中国触碰到苏联为中国设立的玻璃天花板后,中苏关系恶化中苏分道扬镳。东北的重工业成为中国工业的支柱

很长一段时期,东北大量吸收投资向各地输出设备、原材料和能源(主要是煤,1960姩代以后还有石油)支援全国建设,引领中国工业化进程这段时期,东北在国内的地位相当于全球经济中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是相對繁荣和富足的

不过,与建立在私有财产和“分灶吃饭、独立核算”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市场经济不同,计划经济全国一盘棋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拨人财物,可以无条件削肥补瘦多余的利润要无偿上缴,并不能形成资本优势所以,那个时代虽然有地区差异但并不像今天北上广高高在上,一二三线城市泾渭分明这样明显

比如,成飞始建于1958年当时因为苏联专家撤走,没有建成后来的技術支持来自哪里?我不清楚应该不是苏联专家。我怀疑成飞的技术人员来自沈飞类似二汽的技术人员来自一汽等建成的同类大企业。按照今天的游戏规则提供关键技术的沈飞是要持股,甚至控股的

再比如,宝钢的技术来自日本交换的代价是大庆的石油。按照今天嘚游戏规则大庆对宝钢也应该是持股,甚至控股的

如果按照今天的游戏规则,东北可以向全国大多数后发地区要求股权以及与之相对應的利润但是,当时是计划经济一切都是无偿的。

当时中央以东北拉动全国实现均衡工业化,而不是一部分人(或地区)先富起来所以,在改革之前东北没有利用先一步工业化的优势,建立重工业垄断帝国对全国其他地区建立经济统治地位,实现跨地区剥削建立 金字塔型的经济结构。大家的技术水平类似而且不存在利润输送关系。

可以说没有东北的重工业,就难有两弹一星也难有尼克松访华,联中抗苏

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开始经济合作中国工业开始了第二次腾飞。

这时中国启动了“四三方案”。这是继1950年代引進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多说一句毛时代的中国搞了两次大规模的对外开放,中國工业技术有了两次质的飞跃说毛时代中国被封锁是真的,说中国主动闭关锁国那是无知1980年代初期,中国粮食大规模增产不是分产箌户的功劳,而是“四三方案”中大化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四三方案”时代新中国经过20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教育,各地笁业化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都有了质的飞跃再加上苏联红军装甲兵团的军事威胁。所以“四三方案”分布相对比较均衡,并没有把东丠作为重点经营地区

“四三方案”的主要项目包括:

天津石油化纤厂 对二甲苯6.4万吨,苯2万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9万吨;

辽宁石油化纤总廠 化纤原料13万吨 辽宁辽阳;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化纤原料10.8万吨,化纤5.2万吨 上海金山卫;

四川维尼纶厂 化纤4.5万吨醋酸乙烯9万吨,甲醇9.5万吨乙炔2.6万吨 7.2 四川长寿;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 乙烯30万吨,高压聚乙烯18万吨聚丙烯8万吨 北京房山;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 11.5万吨乙烯,乙醇10万吨丁苯橡胶8万吨,辛醇5万吨正丁醇6590吨 吉林;

北京化工二厂 氯乙烯8万吨,聚氯乙烯2,.5-7.5万吨 北京九龙山;

沧州化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河北沧州;

辽河化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辽宁盘山;

大庆化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黑龙江大庆;

湖北化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湖北枝江;

洞庭湖化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湖南岳阳;

泸州天然气化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四川泸州;

赤水河天然气化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贵州赤水;

云南天然气化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云南水富;

栖霞山化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 江苏南京;

安庆化肥厂 合荿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 安徽安庆;

广州化肥厂 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 广东广州;

齐鲁第二化肥厂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山东淄博;

四川化工廠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四川成都;

大港电厂 25万千瓦 天津北大港;

唐山徒河电厂 32万千瓦 河北唐山;

元宝山电厂 30万千瓦 内蒙古赤峰;

武汉钢鐵公司 1.7米轧机 冷轧板100万吨,热轧板100万吨硅钢7万吨 湖北武汉;

南京钢铁公司氯化球团 30万吨硫酸渣氯化球团 江苏南京;

南京烷基苯厂 正构烷烴5万吨,直链烷荃烃5万吨 江苏南京

另还有43套机械化综合采煤机组,以及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等单個项目。

显然此时的东北在全国已经不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发达地区。

在某种意义上说出现这样的结果,也符合当时吃大锅饭大家共哃发展的指导思想。当时的指导思想与后来的后来的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建立经济金字塔的指导思想截然不同

这种情况下,如果Φ国不对外开放的话东北的经济状况应该还是不错的,虽然不再是全国最发达的重工业集中区但是在工业化程度、城市化程度方面,嘟在全国领先虽然因为利润无偿划拨,东北没有积累多少财富但是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的。

1980年代以后中国的大规模的对外开放,让東北重工业遇到了困难

对外开放以后,大量西方消费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原有消费品销售遇到了困难。这些西方消费品由西方國家或者由其海外工厂生产,这些工厂大多不使用东北生产的重工业产品比如当时引进汽车生产线,零件全是进口的国内生产配套零件的冶金、机床的重工业企业必然失去市场,受到冲击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许多发达国家把加工厂转移到中国但是中国仅仅承擔来料加工的部分,提供廉价劳动力这些工厂并不一定使用中国重工业生产的设备。很多情况下这些工厂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海外进口嘚。

作为后发工业国家的重工业基地东北的工业技术,在被封锁的中国是先进的但是相比发达国家,则是落后的——东北工业的技术基础来自日本和苏联,这两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相比美国和西欧本来就有很大差距,何况中国长期被世界其他各国封锁处于相对隔绝嘚状态。

一旦发达国家不再封锁中国以相对落后的技术生产的产品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生产的产品自由竞争,就缺乏优势难免被排擠出市场。

当时由于西方国家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整个中国遭遇了一次全方位的无形的“固定资产精神损耗”

这就类似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与苏联合作以后手推独轮车、小炉匠、帆船、油灯被挤出经济循环一样。

对东北来说此时遇到了极大的困境,产品的技术含量不如西方国家同类产品中国自己的国防需要自己的产品,但是需求总量不足以支撑为满足整个国家需要规划的重工业基础东北的重笁业如果希望保留市场份额,就迫切需要技术升级改造

但是,当时的东北除了当时的设备和厂房以外并没有多少积累的资本——原因茬前面已经说了,建国前三十年实行的是利润无偿上缴,企业需要资金由国家拨款

不过,如果当时中央财政给予东北支持东北还是囿机会走出困境的。不幸的是当时中央由于推动“分灶吃饭”,也陷入了财政危机没有能力支援东北。

不仅如此中央为推动市场化妀革,推动了两项财政改革“拨改贷”和“利改税”。企业利润不再无偿上缴而是转为依法纳税,国家也不再无偿给企业拨款企业需要资金必须自己申请贷款。这就为大规模经济危机中企业大批倒闭埋下伏笔。

1988年和1990年代的通货膨胀诱发了随后的加息,当时的存款姩息曾经达到两位数印象是13%甚至更高,贷款利息暴涨许多申请贷款搞技术升级的企业被绞死。一些申请美元贷款购买进口设备的企业死得更惨。人民币兑换美元从1:3.4(?)猛跌到1:8以上这些企业一下子陷入债务危机。

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向第三世界国家产业转移,囿利于相对落后国家的低端产业(生产廉价消费品的轻工业)和先进国家的高端产业

相比东北,东南沿海的特区在特殊的优厚的政策支持下,大量吸引外资使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国外生产工具结合,迅速发展轻工业推动资本积累。与当年无偿划拨不同分灶吃饭以后夶量的利润留在了当地,加上税收减免政策当地形成了企业的资本优势和政府的财政优势。当地企业如果是出口外向型企业的话还能茬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得到丰厚的利润。于是就出现了南海边一个“圈”的奇迹。

特区的优惠政策包括并不限于:

1.特区企业减税特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和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济的外国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特区银行减免税。特区内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经营期10年以上减按15%征收所得税;并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3.老市區特定企业减税在特区内的老市区,设立从事技术、知识密集项目;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期长的项目;能源、交通、港口建设项目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征收所得税

4.老市区企业减税。在特区内的老市区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征收所得税。

5.特区服务性企业减免税特区内的服务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500万美元、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二、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嘚税。

6.特区企业减免税特区各类企业,从事生产性行业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苐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7.外商分得利润免税。特区内合资企业的外资方从企业分得利润汇出境外时,免征所得税

8.出口企业减税。特区内外商投资产品出品企业(出口产值占70%以上)减按10%征收所得税(细则第75条)

9.海南特区企业减免税。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从事港口、码头、機场、公路、铁路、电站、煤矿、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农业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15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1年至5年免税,第6年臸10年减半征收所得税(细则第75条)

10.地方所得税减免。特区内企业地方所得税的减税、免税由特区人民政府确定。(税法第9条)

11.特区预提税减免外商来源于特区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除免税外,均减按10%征收所得税其中提供资金、设备条件优惠或转讓先进技术,需更多减免税优惠的由特区政府决定。

12.外商银行利息免税外国银行、国际银行同业间拆放利率贷款给外国银行特区分行所取得的利息,免征预提税

13.国外储户利息免税。港澳和国外储户在外资银行特区分行存款利息免征预提税和个人所得税。

14.特区内销售貨物免税特区内企业生产产品,在本特区销售的暂免增值税。

15.特区内提供劳务减税特区内单位和个人从事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戓批零货物给本特区内单位和个人的按6%征收增值税。

16.企业出口产品免税特区内企业出口本区生产的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产品或国家叧有规定的外免征出口关税。

17.特区进口自用物资先征后返特区内中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进口自用物资在批准进口额度内,从1996~2000姩5年增值税和关税实行先征后返

18.特区外资银行营业收入免税。特区内设立的外商投资和外国金融企业来源于特区内的营业收入,自注冊登记之日五年免征营业税。(该项政策按财税[2001]74号文件规定从2001年5月1日起停止执行但对以前已注册设立并享受上述政策的外资金融企業,凡免税政策执行未到原定期限的继续执行到期满为止。)

19.处置海南省积压房地产免税对国有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在海南省和广覀北海市清理确权过程中承接的空置商品房,以及其他企业(单位)经法院裁定承接的空置商品房在2004年12月底前再转让销售时,免征营业税和契税(财税[2002]205号)

特区的税收减免,其他地区的税收照常这相当于用全国的财政补贴特区。不仅如此许多内地资本也绕道港澳,伪裝成为外资以后回内地投资,特区从全国范围吸收廉价的资本

所以,在短期内东南角完成了资本积累迅速占据了全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尖,开始不断从全国范围吸收利润、廉价的资本和廉价的劳动力一般来说,各种大资本都是财政的乳汁喂养大的地区也也是如此,呮不过有时候是显性的直接补贴有时候是隐性的减免税。

相比之下高度城市化,重工业化的东北显然没有这么多劳动力去发展轻工业何况就是发展轻工业,也竞争不过具有特殊政策优势的东南特区

对中央来说,由于对外开放引起无形损耗使技术相对落后,迫切需偠技术升级又没有钱升级的东北,成立一个烂摊子

不仅如此,由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国企管理层开始充分体会到自己的管理权可以为自己带来的好处,他们利用自己的管理权大搞利益输送、关联交易、化公为私、贪污腐败,疯狂掏空国有企业猖狂积累洎己私有的财富。

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根本解决实际上,只要存在私有制就存在代理人问题,私有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也会出现这些问题——这是全球难题。

更糟糕的是全国经济也陷入了市场经济的痼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之中,而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促进资夲的汇聚和集中,都使东北的问题恶化一次

可以说,东北为中国工业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没有东北,就没有完整的工业化基础也不會有与发达国家合作的第二次工业腾飞。然而此时技术相对落后,又缺乏资金的东北已经不是基础而是包袱了

怎么解决这个包袱?某囚的选择是国企改革改组、改制——也就是变相私有化。他也许认为那些管理层能把这些企业当成自己的产业细心经营走出困境也许呮是为了甩包袱,也许是为了达到与俄罗斯类似的政治、经济效果——有人曾经说过中共曾经密切关注俄罗斯的私有化过程,甚至私有囮会引发的政治、经济恶果事实上,俄罗斯的私有化起源于1991年中国的大规模国企改革起源于1995年某人上台。如果充分考虑双方时间的差距中国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变化的关心程度,中国驻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中国对俄国派出的经济考察团等诸多因素,说某人不了解俄罗斯的私有化不慎重蹈覆辙,是难以让人相信的

某人的动机暂且不提,东北私有化的结果和俄罗斯一样,并没有带来经济振兴而是社会分裂。原有管理层并没有努力发展经济而是肆无忌惮地化公为私。一夜之间权力和暴力转化为财富。极少数管理层成为百萬、千万、亿万富翁绝大多数人则成为穷光蛋。贫富差距从此彻底拉开许多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对此拙作《就跟昨天的事似的——簡评曲婉婷的英雄母亲》曾经有专门介绍。

“东北的大下岗是一个失控的化公为私的过程。大量财富在一夜之间化为私有占据这些财富的原领导层知道这些财富来路不正。所以他们迅速变现。这个过程通俗地说,当时是拆毁大楼卖钢筋

他们并没有投资实体产业,搞再生产而是把变现的资金用于购买房产或者金融产品,然后去当寓公头类富豪移民海外,二等富豪移民北京、上海三类富豪移民夶连。他们都成了食利者

那些失业的劳动者,丧失了工作的机会他们就是开个小店都没有消费者,搞三产增加就业只是一句空话于昰,只好全国各地打工对这些劳动者来讲,他们没有资本只有廉价劳动力,不外出打工又能怎么样?

当绝大多数人都失去工作的时候谁还有心去看演出呢?《榴莲飘飘》中秦海璐扮演的女主角也失业了她只能南下香港,去当“北姑”这与许多俄罗斯、乌克兰姑娘来中国当外围女一样。

于是遍地东北口音。富豪和穷光蛋都出来了

三类富豪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与之对应的无论是出来嘚,还是留下的穷光蛋们大都失去了最基本的尊严。

东北的大量生产资料已经归私人所有这些当寓公的人即使获得利润,也不在当地投资而是在海外、北京、上海、大连买房,或者投资金融产品东北成为资本净流出地区。要重振当地经济只能剥夺这些人的财产,紦这些利润重新用于当地投资而不是转移出去。这显然需要使用非市场经济的手段”

某人的做法,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技术人才流失徹底毁灭了东北的未来。技术人才还在只要有新的订单,很快就能恢复技术人才流失了,有了新的订单也难恢复了。

重工业不太集Φ的地区技术工人一旦下岗,还可以搞点三产勉强谋生重工业高度集中的地区,比如东北下岗便难以再就业,只能外流找工作一般来说,主动改行的去外地谋生的都是能人,都是技术好的留下的多是无能的,技术相对差的

比如,上世纪中央提出国防要忍耐,军工订单下降重工业遭受全面的打击。成飞生产过摩托沈飞生产过汽车、文件柜。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大规模重整军备。军工企业嘚日子好转重新招人,半待业的技术工人重新上岗但是,对东北的军工企业来说人才流失的恶果已经形成,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

與无偿划拨利润的相对扁平的计划经济不同,市场经济本来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金字塔型的经济塔尖不断从塔基吸收利润、廉价的资本和廉价的劳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地区一旦错过资本积累的时期,进入塔基就要不断向塔尖贡献利润、廉价资本和剩余價值,接受塔尖转移的损失就难以翻身。

现在一部分人已经先富了起来,其他人很难富起来东北的穷光蛋就是后者。与之类似一蔀分地区已经先富了起来,其它地区也就难以富起来东北就是后者。所以每次金融危机的时候,东北都要首先陷入困境

由于中国技術水平相对落后,走高技术路线的重工业没有国家扶植很难在全市场化的自由竞争中胜出除非中国再次遭受严重封锁,必须自力更生生產所有原材料否则东北的重工业难以再有辉煌。

一个大国不能没有独立的国防因此不能没有自己独立的重工业。国家加大军费投入東北的重工业还能勉强维持。不过由于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位置和不可逆的人才外流,东北的未来并不乐观

凡是相信世界是丛林,各国弱肉强食的人切不可听信那些要彻底毁灭东北残存的重工业国企的话。

大多数成功的后发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暴打沙俄和日本,当年嘟是用轻工业补贴重工业提升国家制造业水平,完成工业化过程中国在建国初期,也是这个路线但是在改革初期,是相反的直到海湾战争以后,才慢慢觉悟认识到大国重器的重要性。但是重新大规模发展本国重工业也是本世纪以后的事情。重工业落后的国家鼡重工业补贴外资和轻工业,放任重工业被外来资本绞杀20年这种蠢事,绝大多数后发国家都不会做中国现在产业升级困难,全民创新荿为闹剧东南角那个圈“腾笼换鸟”换不来像样的鸟,都与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技术相对落后有关。

东北的工业技术虽然相对落后泹是一旦失去这样的重工业基地,那么就难以保证以现有的价格获得相对先进的发达国家的产品——本国相对落后的产品的可替代性是進口先进产品价格合理的最根本保证。这就如同招标有稍微差一点的落选的,中标的价格就不会太离谱招标中落选的投标方虽然不中標,但是对招标方是有极大的好处的没有相对落后的本国类似产品,进口商品的价格会飞到天上去一旦进口工业品价格暴涨,那么那些发达地区的多数利润也将贡献给国外

何况,还有俄罗斯和当年东北的惨痛教训在那里摆着当年的改革,使经济进一步恶化使绝大哆数人陷入绝境。

至于国防的意义就更不用说了。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其实也很清楚高端重工业技术对美国霸占世界金字塔顶端的意義以及对中国的意思,所以一直对潜在的竞争对手实施严密的重工业技术封锁

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总蔀设在巴黎,简称巴统巴统有17个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暴打沙俄、意大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覀班牙、加拿大、希腊、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亚。巴统的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軍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被巴统列为禁运对象的不仅有社会主义国家还包括一些民族主义国家,總数共约30个

1991年前苏联解体,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冷战结束后 包括“巴统” 17国在内的28个国家于1995年9月在荷兰瓦森纳召开高官会议,决定加快建立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资及技术出口控制机制弥补现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作控制机制的不足。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Wassenaar Arrangement),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与巴统一样,瓦协同样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戰平台等共22类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巴统和瓦协与其说是压制社会主义国家不如说是压制后发工业国中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以外资来中国投资,或者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向中国出口技术设备一般都局限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来料加工、组装或者中低端。1980年代鉯后的改革开放和东南角的那个圈并没有推动中国重工业质的飞越。中国重工业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还是自力更生,外加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大量廉价吸收前苏联的技术。

最后总结一下东北是中国经济的前沿,在计划经济时期如此在市场经济时代也是如此——东北是当年中国搞私有化,步子迈得最大的地区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东北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为全国贡献了利润。在市场经济的时玳承担了无形的“固定资产精神损耗”的主要成本,加上没有积累没有优惠政策,不幸沦为塔基

为了甩包袱,某人推动的国企改革让东北经济彻底崩溃——这个过程是俄罗斯私有化的缩小版。导致了不可逆转的人才外流

东北不是没有民企,或者说当地政府打压民企东北的私有化,创造了多少民企怎么能说东北没有扶植民企呢?应该说这些民企被折现变卖,拆毁大楼卖钢筋了

东北要复兴要消灭悬殊贫富差距,更要占据全球重工业高端制造业的塔尖后者比前者更难——需要天量的资金砸出基础工业跃升,占据全球工业领袖哋位占领全球市场。对后发国家来说那不容易。再说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没闲着,它们始终牢牢控制全球高端制造业的金字塔尖

全开放国际市场中,技术落后国家的重工业本来就是极难存活的后发工业国家的工业基础落后于发达国家,除非出现工业革命否则無论是技术积累、技术人才还是资本量都远远不如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放开市场,本国的重工业很竞争过外来重工业这种情況下,很容易出现去工业化的现象俄罗斯的去工业化也证明了这一点——除了本国军工,本国重工没有客户

不过,直到今天全国仍嘫从东北受益。这种受益至少包括两点:

一是使中国拥有虽然不太先进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但是相对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二是使铨国企业和个人可以使用价格相对合理的进口工业品。

毕竟没有本国的重工业必然被人欺负,还要受穷

补: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后發国家的低端产业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不利于后发国家的高端产业因为技术落后。

反过来不利于发达国家的低端制造,因为劳动力荿本高有利于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因为可以占领更多的市场

川普说要把制造业转移回美国,说说而已因为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在那裏摆着。中国的重工业振兴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技术落后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需要巨额的资金、大量的人才、不断积累经验需要嘚漫长的时间

许多人理解不了这一点。现在的经济学不教市场分割全球总分配,只教市场经济皆大欢喜的教条

说一个俄国数学教授的故事 我囷一个同学争论一个PDE问题,他在旁边听然后他突然对我说:“你们中国人都太peaceful了,我在你这个年纪早就揍他了。你说了这么多遍你昰对的,但是他还是不愿意相信……”

说的是一个看似娱乐其实靠谱的例子。 …

这是一篇转文敝人觉得内容非瑺好,对一些业余爱好者可以起到很好的扫盲作用故转载上来原作者――百度贴吧新桥中学的春天。下面看正文全是原创作者的内容沒有敝人自己的评论。

提起二战苏联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其武器生产能力很强大,毕竟二战期间苏军在战场上漫山遍野的T34坦克、大炮、飞機洪流留给苏军军迷的印象很深刻接下来我就以二战美国为比较对象,来揭开二战苏联所谓强大武器生产能力的真相

首先我们看看二戰苏联与美国主要武器装备产量情况

步枪、自动步枪(百万支):12.0

轻、重机枪(千挺):95.4

火炮(万门):83.4(含迫击炮34.8万门)

坦克、自行火炮(万辆,门):10.8

坦克和自行火炮:102351 辆

军用车辆: 350万辆(含吉普车65万辆)

从上述数据来看苏联的武器装备产量表面上很可观,但表象很容易欺骗人洇为它隐瞒了很多重要事实,有必要进行澄清

在飞机生产方面,二战苏联生产的飞机大都是单发的轻型飞机诸如伊尔-2、拉系列和雅克系列,造价低廉且由于苏联在战争初期被德国暴打沙俄人偷袭,损失惨重严重匮乏铝、机床、熟练工人,为了多造点飞机偷空减料僦成为不二法门,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飞机质量糟糕寿命低下,匮乏无线电等通信设备甚至在战争中前期充斥着大量的木头飞机。而媄国生产的飞机中四发重型轰炸机(B17、24、29等)和双发运输机、攻击机占很大比例,要知道美国人四发重型轰炸机的生产成本远远超过苏聯所生产的单发飞机美制战机都是足材足料,为全金属飞机大都配备完善的通信导航、涡轮增压、投弹瞄准器等各类先进设备,作战半径大质量上乘,防护力优异

在坦克生产方面,大家要注意的是二战美国武器生产的重点是飞机尤其是四发重型轰炸机和各类舰船洏非坦克,苏联则是集举国之力来生产坦克同时一个长期不为军迷所关注的是,即便坦克非二战美国武器生产的重点美国的坦克产量依然惊人,在1942年美国坦克产量为26334辆,、1943年为37148辆均为世界第一,而后到了1944年因战争胜利在望美国开始削减包括坦克在内的军备生产规模,這才使得美国坦克产量始有下降

在火炮方面,虽然苏联在二战生产了83.4万门火炮但其中含有做工最简单,造价最低廉的迫击炮34.8万门反觀美国,在其大炮产量中高射炮、各类重型野炮占据着很大的份额,二战美国共生产了 轻型火炮(37-105 毫米) 54532门、防空(60-120 毫米) 49775门、重型野炮(155毫米以仩) 7803门就价值来说,就生产难度来说像高射炮这类火炮的生产难度远远大于迫击炮,所以仅仅谈及火炮数量而不具体分析其中构成是無法真正比较出一国实际军工生产能力的强弱。

在海军装备方面年,美国共建造了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艦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64500艘登陆艇而苏联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以上只是二战苏联与美国军工制成品产量的简单比较接丅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在这些账面上算作苏联产量的军工业品里又包含有多少美国物质援助的资源贡献在内呢

在德苏战争初始阶段,斯大林苏联就被希特勒德国暴打沙俄打地晕头转向摸不着北,损失异常惨重5个月时间内苏联损失了63%煤、58%钢的生产能力及41%的铁路线,多達31850家工矿企业遭到破坏还有60%的铝产地和80%的铜锰产地被德军占领。这直接导致在德苏战争接下时段内苏联各类生产原料匮乏,军工生产媔临着严重危机拿军工生产中最重要的金属之一铝为例,我们看看1944各主要交战国铝的产量比较图:

由上图可知二战苏联铝的产量实在昰可怜,不要说跟美国比就是跟小日本相比较也是相差一大截。现在有人动辄以二战苏联自产的飞机、坦克产量远远超过美国援助同类武器的数量却不知像铝、铜、橡胶这些对战时物质生产至关重要的原料设备,而苏联又严重匮乏的都是美国人援助的物质在顶着,缺尐这些生产原料毛子那些所谓海量的坦克、大炮能有多少被完整地生产出来呢?以下是二战美国重要物质的援助情况表:

现在很多人在談及二战苏联的军工制成品产量时往往只关注其生成了多少飞机、坦克、大炮却不知打仗讲究的是系统性,除了要有飞机、坦克冲锋陷陣之外还要有汽车、机车、通信设备进行运输调度,否则一场大规模战役根本就进行不下去而些领域恰恰是苏联军工生产最薄弱的环節。以汽车为例二战苏联的汽车产量只有区区20.5万辆,根本就无法满足行军打仗的需要只能依靠美国的援助。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苏联提供了42.7万辆汽车,其中三种主力型号载重卡车为35.6166万辆仅1942年美国就向苏联提供了79000辆摩托化车辆,对苏军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偅要作用至二战结束时,苏军装备的所有车辆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来自美国。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1944年苏军在德苏战场上一系列胜利并非火力和兵力优势的胜利而更多的是机动性和指挥通讯迅捷等软件方面的胜利,正是美国提供的大量汽车、通信设备使得苏军的突击力夶为提高并使战役进程加快。一九四四年六、七月间苏军由第聂伯河向维斯瓦河迅速推进,以及随后突入匈牙利和波兰跟美国的物質援助的大量汽车有着重大关系。

整个德苏战争斯大林苏联的劳动力供给是异常紧张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所能动员的极限开战10天之內,苏联就征召530万人入伍战时苏军兵员损失巨大。1941年6月至1944年4月德军共俘虏苏军575.4万人其中322万人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联战死的军人达1360萬人(含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军人数一直保持在1000万左右。苏联大部分壮年男子在前线战斗后方的劳动力资源出现巨大缺口。填补苏联勞动力需求缺口的主要是妇女、少年及从前线退伍回来的残废军人苏联女性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比重由1940年的38.4%提高至1944年的57.4%,轻工业1942年底81%的笁人为女职工职工中18岁以下少年比重1942年比1939年增加2.5倍,战争第三年少年在工业各部门的职工比重中达到40-60%

因此我们在论及美国的粮食、被垺援助时,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也即粮食、棉花、生牛皮等只是轻工业原料,而军用食品、军服、皮靴等是制成品双方不能简单等同,前者转化为后者要经过屠宰、加工、储藏、配送等一系列环节期间需要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而美国援助的这些粮食、被服均为淛成品可直接利用,无形中为苏联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苏联能将宝贵的劳动力用于保障飞机、大炮等主战武器的生产中。

在德苏戰争期间为了集中力量生产武器,苏联民用工业就被压缩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1942年中苏联有3/5的城市居民昰按儿童标准供应面包的,即每天只有400克食品供应严重不足,导致自由市场上食品价格狂涨1943年7月面包、土豆、疏菜的市场价格比1941年7月仩涨了20倍。1942年苏联中部地区1公斤黑麦粉价格不低于150卢布,超过了大多数人一周工资集体农庄农民的处境更加悲惨,一天分配不到200克粮食、100克汢豆(1口人)。以下是战时苏联食品分配标准:

相较于苏联美国在生产军工产品时,坚持以不影响国民生活为原则注重了军工生产和民用苼产的合理比例。从 1939 年至 1945 午美国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值增长约 75%,而与战争有关的商品从未超过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战时除了汽油,咖啡、牛肉、糖等实行定量供应外一般日用商品和粮食资源充足,与苏联不可同日而语

在二战期间,在同盟国集团生产的所有作战粅资中美国一家就占了50%以上,是不折不扣的同盟国集团战争大后方到了1944年,同盟国所用的作战物资有60%是美国生的以英国为例,英国の所以能在二战中坚持下来并最终击败希特勒德国暴打沙俄,来自美国的物质供给至关重要英国在很多供应方面都依赖美国的支援,其依赖的百分比详见下表:

美国的物质供给对整个二战战局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大西洋海战为例,在这场典型的舰船吨位战中哃盟国集团是靠什么击败猖狂一时德国暴打沙俄海上狼群?答案很简单靠的就是美国造船厂源源不断增加的商船吨位。从以下图表即可知:

二战美军与苏军不同其是全球作战,作战地域遍及欧亚非美国组建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队,派往世界各地与敌人在空中、海上和地面浴血厮杀,后勤保障极为复杂和艰巨以太平洋战场为例,在冲绳岛作战中从1945年4月1日至6月30日,美军后勤部门为前线输送物资200萬吨平均每天卸货约2122万吨。美军对日本的战略空袭长达8个月每次出动B-29轰炸机100架以上,而每架飞机一次出动消耗航空汽油6400加仑、弹药8吨仅保障马里亚纳群岛的B-29基地,就需要100多艘大型运输船美军第8勤务大队专门保障油料,获得了“太平洋油王”的绰号每月仅重柴油的運输量就达到600多万桶。到1945年1945 年,仅在太平洋战区美军便有 3000 多艘的勤务船队。

通过上述介绍分析我们不要被二战苏联账面上的坦克、飛机产量数字所,简单的得出二战苏联生产力强大这一结论实际上在苏联光鲜靓丽的武器产量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资源匮乏武器粗淛滥造,杀鸡取卵式的全民极限动员经济严重依赖美国的灰暗现实。我们再来看看战争的第二年(1942年)苏联的战争动员强度:

从以上图表即可知德苏战争刚刚打到第二年即1942年,苏联整个国家动员强度已经高到离谱完全可以说如果在战争接下时段内(1943年、1944年、1945年),苏聯若无外来力量的强大支援持续以这种级别的动员强度进行战争,那么苏联离崩溃也不远了这也是到了1943年末,貌似苏军已经掌握战争主动权德军已经濒临崩溃的大好形势下,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依然强烈要求美英两国尽快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军在德苏战场的压仂由衷的赞美道“为美国的生产干杯,这场战争如果美国的生产就会输掉”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全文完)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揭开二战苏联所谓强大武器生产能力的真相(转)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暴打沙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