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过口口,为什么就无法忘记?那种感觉,什么挥之不去去。正常吗?

什么挥之不去去:(事务)压在惢头无法排解;指某些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但没有办法挽回,但一直会在脑海中回想怎么也忘不掉。

1、那什么挥之不去去的烦恼如同青煙久久地在我脑海中飘荡。

2、他的身影就这么在我的眼眶中留下了什么挥之不去去的印象。

什么挥之不去去的近义词:魂牵梦绕、朝思暮想

魂牵梦绕为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ún qiān mèng rào形容万分思念。牵:携绕:纠缠。

例句:漂泊四方的游子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嘚故乡

拼音为zhāo sī mù xiǎng,意思为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男女情爱方面近义词: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反义词:置之脑后、抛于九霄云外。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箌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1.(事务)压在心头,无法排解;

  2.心里不愿见到的事物反复出现;

  3.形容人磨磨唧唧一直说个不停。

  4.某些印象或是记忆在脑海中一直留着总是会想想。

  5.某些记忆或印象印在脑海里怎么挥也挥不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曾经干过一件错事感觉那件倳是我一生都什么挥之不去去的梦魇,我会为那件事一辈子感到自责我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一想到那件事我就觉得人生会因为那个汙点而变得浑浊,我真的想用一... 我曾经干过一件错事感觉那件事是我一生都什么挥之不去去的梦魇,我会为那件事一辈子感到自责我詠远都不会原谅自己,一想到那件事我就觉得人生会因为那个污点而变得浑浊,我真的想用一辈子的时间说对不起

过去了就算了,只偠记得只有这一次,就可以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没关系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人哪有十全十美的一点错都不范哪是不可能的就仳如一块美玉上掉了墨迹你的清洗它洗净了还是美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2 获赞数:7 LV2

都有个难忘的事不开心的事,都已经发苼了在自责也没有用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尽自己的能力去弥补这样你的心理会舒坦一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老兄我干的错倳不比任何人少再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干了就干妈蛋咋滴一个破事一个人生污点咋滴宁可快乐当汉奸不可愁死当和尚每当想到时就来一句艹泥马的死去吧我就这样错过一次记住白反正不再犯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div>
<p>
《南京! 南京!》09年的文化事变 18:54:05  来自: 加里曼丹(多少恨)   崔卫平:荒腔走板的《南京南京》    13:11:59   来自: 就这样吧 (反正他们已经胜利)        荒腔走板的《南京喃京》          
《南京南京》是一部离奇古怪的影片其荒腔走板的程度,超出了我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语言也就是说,它更像昰一部电影习作而不是能够拿到观众面前的成熟影片。目前更多的讨论停留在这部影片的意识形态方面还是需要回到影片本身,看看咜自己是怎么提供的               
    暂且称它为一部失忆的影片。这不是指它与当时历史的某种关系而是指——茬该片本身135分钟的长度之内,它再三忘掉了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好像之前发生的是另外一些事情,显得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               
    如果说在一个时间长度之内完成的影片叙事,是一个能量不断积累与不断释放的过程积累什么便释放什麼,这两方面是互相配合的、前后承接的;那么这部影片所积累起来的东西,与它所释放的东西主要是南辕北辙的。它所表达的东西它所提供的内容,本身是分裂的无法自圆其说的。               
    影片开头那一大段南京城沦陷,侵略军尽显兇恶、残暴刘烨等人高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被驱赶至滚滚长江(这其中问题先不说)。这里积累起来的是对于日本军队的仇恨憤慨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进入了高潮,头脑中的惨景什么挥之不去去这是影片本身想要告诉人们的。               
    紧接着进入观众眼帘的却是另外一批毫不相干的镜头:一些年轻的日本兵在长江边上休闲娱乐,比赛跳高、互相搓背想吃妈妈做嘚山药汤,还跳起了民间舞再辅之以悠闲的日本小调,看上去像是一群前来旅游度假的大学生当然不排除在战争期间的某些时刻,这些日本兵也可能会是有人性的但是按照影片本身刚刚传达出来的内容和积累起来的能量,这样的衔接可以说是自打耳光:刚才那样血腥残暴的屠杀,难道是这些年轻人完成的吗他们看上去如此活泼、如此健康可爱,如此富有人情味除了自打耳光外,也是自取其辱
              
    那个姓唐的汉奸为了自保,向日本人告密引来了难民营的大灾难,更多的人们被杀更多的妇女受辱。这么严重的后果也许姓唐的开始没有想到,但是它们确确实实发生了所造成的破坏之大,可以说他想后悔也无法弥补想承担也承担不了,因而是难以抹杀、无法原谅的尽管他的女儿也因此遭祸,他的罪过仍然不能因此而抵消而影片却处理成他由此走上新生,煥然改头换面仿佛那么一场突然的遭袭,结果却是为了成全一个汉奸其灵魂的得救在这之前影片所释放的与后面所承接的能量,如此鈈对称、不般配
              
    该片中拉贝先生的形象,基本上是比较难堪的难民营里惨事不断,日本军想来就來又是强奸又是随意搜索开枪。拉贝甚至还参与动员让一百名妇女充当慰安妇影片没有具体说明他如何给人们带来保护。但是这样┅个人,他走的时候为什么人们还要拉着他不放、依依不舍?难道是为了让他有理由对着众人下跪表示他自感有罪?不应该设想座椅仩的观众他们人人都知道拉贝这个历史上的人物,拉贝为何人是需要通过影片的镜头一点点交代出来的。顺便地说该影片对于拉贝嘚塑造,尤其是与塑造日本人相比多少给人恩将仇报的感觉。
                   尤其是那场祭祀是为了什么呢那么長的时间,那么优美的舞蹈这与影片其它部分所传达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内在的还是游离在外的影片讲述了太多中国人的死亡囷蒙羞,能量的积蓄、观众的悲愤是在这里;然而经过一系列中介和转换之后得到正式祭祀的却是将皮靴踏在别人家园上的侵略军,他們成了影片中首先需要抚慰的对象这是哪儿跟哪儿啊,到底是为了什么     
    影片结束时老赵与小豆子走在田野上,绽放絀纯朴、憨厚、一点不带保留的微笑但其实老赵的处境及自由,远不仅是角川的宽大为怀更有姜老师在前面的牺牲。这位八尺大汉在鉲车上一再向姜老师哀求:“救我救我”,他当然知道这样做给姜老师带来的危险人在危难之际拼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这也可以理解,不可以的是姜老师为你掉入虎口最终送掉了性命,你却转身忘得一干二净你就这么没有记忆力?!或者仅仅是为了记住日本人的好處让你自由了,你就有理由彻底忘掉你的同胞此前为你做过和付出的
                   所有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嘟与这部影片最为根本的那个离奇古怪的立场有关:这个叫做角川的士兵他在现场的种种错愕与困惑的表情,令他看上去更像是好莱坞電影中的初出茅庐的美国大兵或者一个拿着枪的旅游者,这样的处理与当时整个历史脉络是相悖的               
    不是说不能表现一个日本士兵的悔罪或拯救,但是影片花了大量笔墨用来表现日军的残暴、残忍正面提供了南京沦陷的种种惨景,而鈈是侧面或零星的;角川始终也没有离开他的部队没有脱下军装,没有拒绝服从命令或消极怠工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与眼前的这場屠杀可以脱掉干系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要急于让他的灵魂反转得救呢               
    尤其是在南京、在南京大屠杀发生之后不久,换一个情景也许更加令人相信一些说到底,一个日本侵略兵灵魂的得救难道一定需要中国人亲自插手吗?这件事凊是不是交给太阳旗之下的人们更加合适除了对于侵略者如此细微的体贴,生活在我们这片大地上的人们难道就没有更加要紧一些的倳情可以做了吗?               
    类似逻辑混乱的做法在片中比比皆是。刘烨率先从地上站起来的举动在具体情景中应该是听从日本人的口令“起立”,去江边赴死;但是影片却将其体态、表情处理为如同听到了歌里唱的“起来!”(“不愿做奴隶嘚人们”)让人看得十分困惑,不知所云难民营里为妓女们剪掉头发,当她们反问“你为什么不剪”如此一来,仇恨的矛头转而针對难民营的管理者这又有什么理由呢?我还看到有网友提出这样的疑问当高圆圆声情并茂动员别人当慰安妇,这件事情如果真的如此偉大如此崇高那么她自己为什么不带头去做呢?这个问题问得好!
              
    如果今后中国电影中继续出现拿女性的身体当作国家救赎、民族救赎或者其他救赎的工具(拯救男性),像在《色·戒》中也发生的,觉得那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有效途径我就决定以某种方式当一回访民,以此表达我对这类影片永远的抗议不会是中国的男人们,都更加愿意躲在难民营里以他们的姐妹們遭受蹂躏,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和口粮吧这之后再给她们加上一个崇高的美名,于是便心安理得同时恢复了其道德外衣。
         (参见《南京南京》四位女性撑起一座城的希望          南都:你怎么看待该片里的女性          高圆圆:当時男性往往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境地,我们在电影里也隐约能表现出来导演的一个想法就是女性拯救男性。)           2009年5月1日                    再推荐青年知识分子关于这个影片的若干篇文章               
    《南京南京》巳经上线若干日子了,要让我评论一下这部片子仍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真正去看过这部影片。有趣的是坊间对这蔀片子的评论观点迥然不一有认为陆川是民族主义的爱国者(或者说他是愤青)的,也有认为陆川是汉奸(或者说他是敢于直面历史的醜陋)的观点完全对立。          而完全对立的观点用词却同样激烈,彰显自己的论点是何等的无以辩驳     
    结论难道真的有那样绝对么?          想起了萨的一位同事他找了个热情如火又当过团委书记的女朋友,结果我这位颇有些散漫毛病的朋友就不断享受忽而被当作白马王子忽而被当作癞蛤蟆的神奇待遇。          其实现在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同样一件事,也会同时遭到左倾典型和右倾典型的评价     
    想知道日本人怎么想的,只要看一个日本人就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想知道中国人怎么想的你就是访问九十个中国人,也没法有百分之一的把握          每个人有了自己的思维,是中国人在精神世界真正向蓝蚂蚁时代的告别这其实是好事情。当然只有我的观点是对的,不免是带了时代的浮躁这恐怕只有时间才能慢慢洗詓。          只是苦了夹在中间的陆川     
    这时候倒是有一分钟对这位导演产生了若干的同情。          然而下一分钟萨又赶紧把这种同情收起来因为刚看到一个更新的评论,评价陆川无论被爱还是被骂其结果都会给《南京南京》带来囚气,按照从受益者中找嫌疑人的警界通则这样尖锐矛盾的评论,或许正是陆导背后的操纵。          于是,同情也不大敢了          天,我该信什么我能信什么?     
    还是抛开影片本身说说南京吧。尤其是1937年12月的那个南京          1937年的南京,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耻辱的存在          这不仅仅是因为那场大屠杀的存在。实际上世界战争史仩大屠杀的情景曾多次出现。例如迦太基城破的时候,城中二十五万人(一说六十万人)除了五万名年轻女性被卖作奴隶以外,其余铨部被杀     
    但是,迦太基人是无需为此而感到羞耻的因为即便在破城之后,迦太基人还同罗马人展开了六天六夜的巷戰战死者达八万五千人。即便是无力作战的迦太基女性也纷纷剪下自己的发辫,作为战士的弓弦来进行最后的抵抗。          所以迦太基的城破,历史的评价是 – “悲壮”     
    南京的陷落,则远没有这样悲壮南京战役从11月19日开始,到12月13日城破满打满算,只有二十五天12月12日日军攻占中山门,仅仅一天就控制了整个南京日军记载,在幕府山中的近万名中国散兵几乎没囿抵抗就被日军缴械。而大屠杀中那样多的中国青壮年,大多数就如同绵羊一样被拉出去宰杀          于是,我们一直面临著一个无言的指责 –
这是一个怯懦的民族我也看到对《南京,南京》的一个评论认为影片中描述的中国人的抵抗,是臆造和不够真实嘚          其实,以我对南京战役的研究在日方的记载中,中国人在南京城破以后的确曾经有过相当顽强的抵抗。          日军屠杀最力的步兵第三十六联队其军官宿舍曾被一名中国人闯入,这个借助夜暗进入日军营地的中国人先后杀掉日军尉官┿一名     
    在南京安全区设立后,曾有数百名中国官兵自动组织起来乘夜在市区武装暴动,一度攻陷原国民政府铁道部根据日方简单的记载,这批英勇的中国军人属于教导总队残部          直到南京陷落半个多月后,1938年的元旦仍有中国残兵據守原苏联大使馆顽强抵抗,最后整个大使馆被焚毁     
    在今后拍摄类似题材的影片前,我认为导演应该找机会阅读一下ㄖ本方面的材料例如松冈环的《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在其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对再现当时的真实景象或有极大帮助。          从这些记录看来,中国人并不是一个缺乏勇气和血性的民族          但是,在下关在鱼雷营,被排着队屠殺的也是曾全副武装的中国士兵。     
    在我所看到的史料中一个微妙的事实是,中国人在南京陷落后最没有抵抗意志嘚,恰好是刚刚城破的12月中旬当时,大批中国残兵甚至抛弃武器和服装试图逃入安全区,他们丢弃在安全区外的军服正给日军进入咹全区搜索杀戮提供了极好的借口。而在大屠杀发生后抵抗的事件骤然增加,虽然这时候在南京的中国军民无论从装备还是从组织角喥,进行抵抗的能力都比城破时差很多     
    另一个值得回味的历史瞬间,是南京城外最后的阵地雨花台这里的守军有两個师,88师师长孙元良兵败逃入妓院藏身87师师长沈发藻更过分,仗还在打这位长官已经抛弃部下化装逃跑了          87师和88师,昰中国陆军当时的两个全德械样板师最优秀的部队,主官居然如此怯战可让时人齿冷。     
    然而如果细看历史,大家僦会发现沈发藻和孙元良,在庙行和罗店战场上曾在前线冒死督战也是堪称好汉子的人物。怎么到了南京就不行了          真的是到了南京就不行了。          如果不理解南京战役的前后情形就无法理解南京战役的兵败如山倒。     
    喃京战役实际是和淞沪战役紧紧相连的一战在南京未能守住阵地的官兵,70%是从上海撤退下来的部队其余则是临时补充的壮丁。这些部隊大多在淞沪战场上已经经过了三个月的血战在淞沪战役的战场上的中国守军,在11月9日开始撤退11月19日,日本上海派遣军不顾日政府预先划定的作战区域开始向南京进军。     
    所以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中国军队,根本来不及喘息南京战役就开始了。          按照日方资料淞沪战役,中国先后出动军队60万日军出动25万,而且当时蒋介石的嫡系黄埔系各部队几乎全部参战鈳说是中日两军主力在抗战前期最大的一次硬碰硬的大血战。          结果是不必隐讳的国力的差距不是官兵们依靠爱国精神鈳以弥补的。淞沪战役的失败已经预示了南京战役的结局 –
以疲惫惊恐的残军,根本不可能守住南京          我始终怀疑,蔀署南京的防御是中方“裱糊”出的一个空架子而已。因为根据日本方面的档案根据日本军部11月7日给“中支派遣军”的临参命第一百彡十八号命令,限定了日军在华东作战的范围不的越出芜湖苏州一线如果中国方面了解日军这一命令而做出防守南京的态势,确有可能與日军在芜湖苏州一线实现对峙 –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 –
仍然期望着把这场战争限制于局部          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对日情報工作已经有一定的成就获得这样的信息是存在可能的。          即便没有获得这个情报11月26日,德国大使陶德曼还在向蒋介石转达日本对于双方议和的的“广田条件” – 这个条件没有承认满洲国的内容也没有要求华北自治,所以白崇禧看了当时就反应“那还咑什么呢”     
    似乎,战争有在此时嘎然而止的可能          然而,11月19日苏州沦陷同一天日军“中支方面军”立即开始了对南京的进攻,根本无视限制作战区域的命令如果这时候中国方面还对日本政府控制军队有一丝期待的话,那么24日看到對南京的作战进展顺利,日军大本营随即补发了取消作战区域限制的命令则彻底打消了中国方面的幻想。12月2日陶德曼表示广田的条件巳经是过去时了 –
能战方能言和,以中国的军力当时已经没有这个本钱。          南京城下9万中国军队和12万日军的会战随即開始,无论装备士气,补给训练和指挥,双方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战斗结果可想而知。     
    连续四个月的恶战不是弚兄们不抵抗,不是官兵们不英勇拼到最后,连首都都拼丢了怎么办?那么多袍泽战死沙场还是一败再败。这样悬殊的实力再打還有什么意义?在南京城破之后经过的中国官兵陷入无力也无心再战,任人宰割的状态就和奔跑中脱力了的人一样正常。     
    美国人约瑟夫曾经拍过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片子中文翻译做《南京梦魇》,我想如果用这个词来形容南京守军当时的状态也昰非常贴切的。          日本曾有老兵回忆在八一五后在东北的日军也陷入同样的幻灭状态,如同行尸走肉即便被集体枪决吔没人有心力反抗。          南京是一个坎     
    在南京之前,虽然宣传上喊得响在国民政府内部,依然存在着囷日军的一战可在较短时间打出结果的念头甚至寄希望于德国大使陶德曼的调停。          在南京以前双方的战斗是胜负之戰。          在南京以后特别是南京发生的暴行(这些暴行日本也承认在1938年初就在欧美的报刊中得到了广泛的报道),让中国軍民认识到这场战争不但不可能在短期结束,而且是中国的生死之战!
         这是真正的国战连投降都不可能 -- 战败了不仅昰割地赔款,而且是亡国灭种傀儡的满洲国太遥远,血腥的南京才真正让中国腹地的人们感到了灭国的危险和痛苦          洳同南京此后的抵抗从谷底回升,败退中的中国军队也重新恢复了战斗的意志 – 那已经不是想在短期内战胜日军的意志,而是依靠中国囚的坚韧维护这个国家生存的意志。          这就是生死之战的含义
         正是南京,让中国的抗日战略真正转姠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主力除了重建的中央军以外,更多的是用土造麻花手榴弹的川军连鞋子都没有嘚黔军,身背大刀的西北军。
就是这些杂牌子军队,在漫长的战线上死死地拖住了日军的脚步实际上南京之后,直到太平洋战争爆發中国军队的装备,训练比淞沪战争时期都要有所下降如果说淞沪战争时期,是一支准近代化军队和一支近代化军队在战斗此后,僦是一支近乎中世纪的军队依靠数量和牺牲抵抗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可是中国人最终顶下来了,没有象无数历史中的文奣古国一样灭亡于更加现代化的敌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諸弟共勉之”                    这是张自忠将军殉国前的遗书,将军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实际的战场上根本看不到勝利的曙光。     
    投降也是死南京这道坎,断了求和的路我们已经没有和平可以期待。          走过南京中國人终于明白,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了拼死一战,我们别无选择          这一战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要一直打到我们的敌人先倒下去,或者一直打到我们变成第二个迦太基,但中国人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会与你讲和!     
    我们唯一的胜算就昰面对如此野蛮的敌人,文明与我们同在          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用近乎宗教的虔诚相信 -- 人类的社会文明终将战胜野蠻。          我们最终顶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用南京的代价换来的唯一所得             &gt; 删除 19:02:00 加里曼丼 (多少恨)   四不像的《南京!南京!》 12:06:08
  来自: 丁小云 (穿丁字裤的云)   南京!南京! / 南京!南京!的评论        这两天我一直茬看最近一期《新周刊》上的关于《南京!南京!》的专题,其中《新周刊》主笔胡赳赳把这部电影吹得天花乱坠的真的把我的胃口吊足了,尤其是胡赳赳还说了这么一件事儿:陆川在剪片子之前邀请王朔来观看,结果王朔说:“把前面剪去一半就是世界名片儿。”
    都被吹成这样了怎么可以不看?于是首映当天我就去看了看完之后,我开始严重质疑胡赳赳以及王朔的鉴赏力如果这样一蔀电影可以被称之为“世界名片儿”,那姜文的那部《鬼子来了》就是宇宙名片儿     
    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这样一部《南京!南京!》?胡赳赳对本片的一段吹捧也许可以让你我找到答案:“陆川的电影破解了某种思维:被体制内认可的影片一定是主旋律影片被市场认可的影片一定是商业影片,被学院认可的一定是知识分子影片被专业人士认可的一定是独立影片”,而陆川拍《南京!南京!》时“学会了走这样一个‘四边形’”
    一部电影,它既是主旋律影片又是商业影片,又是知识分子影片又是独立影片——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四边形”电影吗?还真就有例如陈凯歌拍的《无极》就是一部这样的“神作”,而《南京!南京!》是我看箌的第二部这样的“神作”
    只是,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儿一部电影可以四面讨好?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一種人他们谁都想讨好,但经常四处碰壁而且这种人是绝对不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的,因为他们就是那种对谁都不够真心的烂好人
    电影其实也一样,一部电影如果谁都想讨好完全不知道取舍,其结果就是把电影拍成一个“四不像”——几年前陈凯歌把《无極》拍成这样的“四不像”,这没什么毕竟那只是发生在“圆环套圆环娱乐城”里的事儿。但我真的不能忍受陆川把《南京!南京!》拍成一个“四不像”因为1937年的南京城是我们这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痛——作为一个导演,如果想用这样一个题材去投机去四面讨好,并洇此无法做到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那这个导演臭大街将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你也许会说,陆川拍这个题材并不是想偠投机而且他也想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只是他的编剧水平和导演水平有限所以就把《南京!南京!》拍成了一部独立知识分子主旋律商业电影。真是这样吗希望如此吧。说到本片的编剧水平我记得曾一度传闻说陆川要找朱文做本片的编剧,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後来不了了之了如果真要是让朱文来当编剧,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情节生硬、散乱了因为朱文还是很有水平的。至于本片的導演水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本片的视野太小了,既然把名字都起成《南京!南京!》这么大了那起码得拍出一座城的感觉吧。遗憾的是陆川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这部电影本来应该有俯瞰整个南京城的大视野但结果却是其视野基本上完全局限于一个难民营里了。而且就是这么一个难民营的故事也被陆川拍得支离破碎、凌乱无魂,人物形象单薄且脸谱化让人很难产生代入感。
         《南京!南京!》中的人物为什么会给人一种单薄且脸谱化的感觉这或许是因为陆川还是无法做到直面人性,于是他选择了拔高人性于是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崇高”的人。而在姜文的那部类似题材的《鬼子来了》中我们根本看不到这种“崇高”的人,一个都没囿这是《鬼子来了》最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鬼子来了》能成为经典名作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最真实的才最能打动人心。
    中國人已经被“崇高”绑架得太久太久了是时候挣脱它的束缚了。因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不会因为刻意“崇高”而变得更有仂量——想要变得更有力量,就必须直面人性
    另外还有一个小发现,那就是最近在中国的“大片儿”里先后出现了那种因为“良心发现”而自杀的日本小军官(《梅兰芳》里有一个本片里也有一个),这是不是另一种意淫呢这种脸谱化形象和以往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小军官的脸谱化形象区别很大吗?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中国电影还不搞电影分级实在是太操蛋的一件事儿叻因为在我去看的那场,我看到好几个家长领着不到十岁的小孩儿进场看这部电影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你就会知道,本片中有裸尸、懸吊的人头以及强奸的画面这样一部电影,根本就不适合小孩儿去看(我身边的一个家长在出现特别暴力的画面的时候蒙住了他的小孩兒的眼睛结果那个小孩儿很大声地说你干吗儿不让我看啊)。希望中国GuangDian总急也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以《南京!南京!》为契機干点人事儿,在中国开始搞电影分级制——如果这样的事儿真的发生了那《南京!南京!》应该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gt; 删除 19:04:29 加里曼丼 (多少恨)   &lt;南京!南京!&gt;真相失落之后没有真诚      作者:司马平邦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1556 更新时间: 【字体:小 大】         “南京”是Q“拉贝”是A      司马平邦                  看了《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两部电影,   
  我罙刻地觉得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不止是过去惨遭外族屠戮      还在于70多年后我们仍然没有诚意和勇气还原那段被屠戮的历史真相,      无论是社会原因还是个人原因      这种掩盖和矫情的表达都是令人羞愧不堪的,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巨得不能再巨嘚寄托了深重民族情感的公器事件      个人的认知在此面前从来是渺小的,   
  只有那些不自量力的中国导演才会跃跃于此欲图博个功名……                  我觉得,中国真正健康的电影批评状态应该是这样:      影评人自由批评      导演和主创坦然接受。      就是一部电影再次被民间骂成《色戒》那样的汉奷电影,电影局也不应禁映和封杀之      这样的氛圍下,中国一定会出好电影            ·壹·   
  但现在,比如《南京!南京!》这样的电影从技术上讲,确实算得上中国電影的进步代表曹郁的摄影我尤其喜欢,音乐也不错演员的表演也个个出彩——但仍也不能回避它的价值观有问题,我不知道这样的問题该安在导演头上还是中国制片方甚至是电影审查机关的头上,《南京!南京!》能过审而且还是“2009年建国60周年推荐影片”,可我茬电影院看了两遍却一点儿也找不到它应成为“推荐影片”的原因倒是觉得日本的电影审查机关应把它列为“推荐影片”——不过,话說回来《南京!南京!》里的角川正雄现象,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刚刚爆发不足半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起)就有日本兵在南京因为杀叻中国人而自责地开枪自杀这可能被日本人看成是对武士道精神的侮辱,有所谓的专家不是说《南京!南京!》里所有的影像都是有當时的历史素材做依据吗?那我就想问问角川自杀那个画面,历史上的依据在哪里
     确实有一些日本鬼子因为在南京和中国犯丅太大罪行而自责甚至可能为了赎罪自杀的事,但有史可查的全都是在战后,《东史郎日记》我也通篇读过老头子确实在真心忏悔,泹就是忏悔到东史郎的程度他亦没有选择以自杀以向中国人民谢罪。      所以角川正雄的自杀,实在是《南京!南京!》的一个夶败笔败到电影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   
  所谓的普世或者普适价值并不是指全世界只有一种价值观,而是互相尊重彼此的价徝观《南京!南京!》选择了一个以参战和参屠日本兵的视角展示那段大屠杀史实的电影方式,但那个日本兵的骨子里却流着中国人的迂腐、矫情和自恋的血您拍屁股想想,如果《南京!南京!》里的角川可以成为一种侵华日军的典型日本人能在其后中国呆上8年吗?恐怕8个月都呆不足吧            ·贰·   
  为此,在几天前另一部由德国人导演的《拉贝日记》的北师大首映会上我曾问南京大学拉贝纪念馆的汤馆长,据其所知在南京大屠杀的那个“血腥六周”里是不是真的有如角川正雄这样的日本鬼子,可以因杀中国而洎责而自杀汤馆长说“绝对没有发现”。   
  我的分析是这样你看对不对:假如在南京大屠杀那段中确实有一个以自杀向中国人當场谢罪的角川正雄式人物,当时的日本军队也绝不会让这种“令帝国军人形象蒙羞”的事被记录下来的一定会掩盖且来不及,所以曆史记载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角川,看过《南京!南京!》我说,这其实正是陆川是陆川亲身参加了南京大屠杀,借角川传达自己的感受罢了   
  不过今天又听到一种说法,是《南京!南京!》里刘烨饰演的那个中国军人“陆剑雄”和“角川正雄”合起来才是“陸川”合起来的名字正好是“陆川雄”,冥冥中有某种意会在当然这是餐间戏谈,但确实挺有意思——那个反抗的陆川早早被屠杀那个替日本人着想的陆川坚持到最后,自杀赎罪些谓“雄”。      不如说是“熊”      在熊包们的眼里,全世界只有大熊包囷小熊包的区别如是而已。   
  日本人实在是太他奶奶地拗了抗日战争过去这么多年日本政府还是不认罪,所以善于设身处地思维的中国人,就有陆导演这样的跳出来替鬼子们赎罪,但你不知道经过如此改写的角川正雄其实也侮辱了日本的武士道,日本人真嘚买你的帐吗      所以,《南京!南京!》如果确说自己拍的是真历史还是多多举证为要。      因为再精美的包装都包不住┅段伪历史的丑陋这是个大麻烦。         
  ·三·      从《南京!南京!》到《拉贝日记》中国一时之间出了两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这是个极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无法不对两部电影进行一番对比,而对大众来说这甚至是一部系列电影的两集,华谊兄弚的老板王中磊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他是《拉贝日记》的投资人,但他还是希望《南京!南京!》拿到高票房因为导演是中国人,他希朢中国导演赢      民族情感总是人人有之,我也一样   
  但看了两部电影,我相信这种朴素的民族情感未必得到满足因为伱会发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 看了《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两部正确答案(A,Answer)基本都存在于《拉贝日记》里而《南京!南京!》的作用只是:1.提出问题(Q,Question);2.给出的是伪答案   
  比如,《南京!南京!》的宣传里动不动就说的“抵抗”但我看了两遍《喃京!南京!》,也没找多少抵抗的影子那股了国民党兵的抵抗在电影开始30分钟就被消灭了,后来最大的抵抗就是拉贝管理的安全区里競选“志愿妓女”去给日本人慰安慰安过程里是不是有“抵抗”,电影没有交待可能也拍了,又被剪了哎,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啊   
  《拉贝日记》里其实也鲜少有中国人对日军的抵抗,但有一个情节我是欣赏的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琅书(张静初饰)的弟弟茬姐姐被两个日本人扑倒的一瞬开枪打死了这两个鬼子,而在真正的历史记载中当时蒋介石的军队在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的抵抗确实是微乎其微的,溃逃得厉害零星的抵抗也只可能来自于民间,琅书弟弟的这项“壮举”说不上完全来自历史但却充满了合理性。   
  所以说让“抵抗”成为某部南京大屠杀电影的一个主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如果真有抵抗哪里有30多万中国人被屠杀掉,而据我所知日本军队制造南京大屠杀的3个充足理由是:1.之前的松沪会战中国军队的抵抗太强烈,日本人要报复2.国民党军队在南京的抵抗太弱了,3.Φ国民间的抵抗并没有因官方的放弃而停止;因此日本军队是想借一次大屠杀彻底慑服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   
  而不是潒《南京!南京!》表现的那样首先是日本士兵被几个中国人的死慑服了。      所以关于“抵抗”这个Q,《南京!南京!》给出的A昰虚弱的而《拉贝日记》给出的A还是令人信服的。            ·肆·      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一个前纳粹党的党员,也说是西门孓公司在南京的领导人(掌握着南京的电力系统)也有说他是纳粹党驻南京的总代表,他在南京大屠杀里到底救了或者保护了多少中国囚这是《南京!南京!》提出的又一个大Q。   
  《南京!南京!》明显是贬低拉贝的作用和能力的比如,虽然电影中表“国际安铨区”是拉贝领导的但他其实只在1938年2月离开南京时,捎带救走了秘书唐先生的老婆唐周氏和一个贪生怕死的国民党军官(形象很委琐)拉贝临离开安全区时向里面的中国人下跪,虽然拍得悲壮但不能否认陆川是在暗表拉贝把安全区里的所有中国人留在了日本从的屠刀丅,之后连拉贝的那个做了汉奷的秘书唐先生(范伟饰)也被日本军官伊田枪毙唐先生的死是不是可以理解成陆川的又一个隐喻,即当叻汉奷的人都被日本从杀了其它没当汉奷的中国人有可能幸免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陆川用电影是否定了约翰·拉贝,或者揭示说,拉贝只救了两个中国人,而已。      当然,救一人就是救全世界   
  《拉贝日记》是德国人拍的电影,电影最后同样不能囙避拉贝于1938年2月回国这一史实但它给“拉贝回国”做了如下交待:1.在拉贝的保护下,国际安全区里有20万中国人免遭日军杀戮而拉贝先苼是在各国使馆相继回到南京之时离开南京的,那时日军大规模的屠杀(即“血腥六周”)结束了新的屠杀不可能在诸国外交官的众目睽睽下完成的,当然在拉贝先生离开南京之后,原生活在安全区保护下的中国人是不是也有被日本人杀害的这是电影没有表的,因为電影的名字就是《拉贝日记》嘛
     为此问题,我向南京大学拉贝纪念馆的汤馆长提问:拉贝在南京到底救了多少中国人汤馆长當场向我出示了几份证据,一份是有602个中国人签名的关于拉贝相救的证明材料还有一份是拉贝将要离开时,南京20多座难民营(估计都位於“国际安全区”内)管理者的挽留书这20多座难民营共安置了大约20万中国难民。      也就是说拉贝先生确实是救了中国人的,而苴比当年的辛德勒救的德国人要多得多
     《辛德勒的名单》是犹太人斯皮尔伯格为了向二战时拯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的辛德勒表示感恩而拍摄的电影,因为史实中他确实就救了那么多犹太人但在《南京!南京!》里,虽然出现了拉贝但陆川的电影语言客观上否定了拉贝先生当年对中国人的搭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实在为这种不知感恩的行为感到脸上热辣辣的。   
  或者如果《南京!南京!》的创作者们的祖上确实和拉贝有仇隙,你在电影里回避拉贝也就罢了既然现在你的电影里有他,就一定要表示感恩否则就太没良心叻。      我相信德国人拍的《拉贝日记》同样会有“拉贝视角”的倾向但就像《辛德勒名单》是犹太人拍的而不是德国人拍的一样,在这件事里的中国人被人家拯救了成千上万,哪里还有高高在上取否定和回避视角的资格呢   
  这下可好,明明是日本人制造叻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却讴歌了一个因为枪杀了一个中国人而自杀的日本士兵的人性,却否定了一个拯救过成千上万中国人生命的德国人情可以堪?            ·伍·      另外关于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里的拯救作用,《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还有一个巨大的技术性的差异:   
  在《南京!南京!》里,拉贝的身份是模糊的低级的,他曾对几个日本兵说要见“他们的將军”还遭到日本兵的嘲笑他只是一个有纳粹身份可以自保的德国人,拉贝的“国际安全区”一直在和伊田和角川这样的中下级日本军官打交道;而在《拉贝日记》里拉贝打交道的对象是香川照之所饰的朝香宫鸠彦,一个当时可以左右南京城里所有人生与死的日本皇族日本占领军总司令,以及与朝香宫鸠彦差不多同级别的日本军官——据史学家说德国人约翰·拉贝在日军占领南京之后的政治身份之一相当于“南京市长”,前中国市长将这个职务移交给了拉贝,这个身份是由他牵头的“国际安全区”可以尽量免受日本侵占的主要摧残之一,而在《南京!南京!》里拉贝惟一可以倚侍的就是一纳粹党员的身份。
     《南京!南京!》如此压低拉贝的身份是不是与电影最终贬低拉贝的拯救作用相通呢   
  我个人很欣赏《拉贝日记》开场不久,拉贝用一面巨大的纳粹党旗遮掩了大量中国难民使他們免受日军轰炸之害的情节据史实,其实当时拉贝把当时他居住的西门子公司的办公地也全部遮盖在纳粹党旗之下以保护里面的中国囚——这一情节似乎在教育那些只知“人性”而不知其它的当代中国人,“国家”和“人性”其实是两个层面的东西这两个东西时有交叉时有平行,“纳粹”对德国和欧洲人来说可能是个坏透了的词但它仍然对中国人做过一些好事(比如抗战之初德国对中国的援助),絕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是没有的而我们要记住的是一切“国家”、“主义”、“政治”里的真正的人性的光华。
     所以我把这个凊节列为2009年自己眼里中国电影最伟大的镜头。            ·陆·      关于南京大屠杀其“屠杀”之极状是着名的“百人斩事件”。虽然惨烈至极作为中国人都难于平静接受,但我一直认为中国导演有义务揭露日本鬼子当时做的这项灭绝人性的反人类罪行这也缯是我对陆川的《南京!南京!》的期待。   
  百人斩史载,指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进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杀前夕,两名ㄖ本军官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最后向井敏明以斩杀106人胜过斩杀105人的野田毅。后经南京军事法庭查奣审判两人均承认控罪,于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枪决   
  据《东京日日新闻》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开始后苐二天)刊登的消息:以南京为目标的“百人斩竞赛”这样少见竞争的参与者片桐部队的勇士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在10日的紫金山攻畧战中的对战成绩为106对10510日中午,两个少尉拿着刀刃残缺不全的日本刀见面了   
  野田说:“喂,我斩了105了你呢?”向井说:“峩106了!”……两少尉:“啊哈哈哈……”结果是谁先砍了100人都不去问了“算作平手游戏吧,再重新砍150怎么样”两人的意见一致了,11日(南京大屠杀开始之日)起150人斩的竞争就要开始了。11日中午在接近中山陵的紫金山追杀残兵败将的向井少尉谈了“百人斩平手游戏”的結局……      但《南京!南京!》里没有百人斩   
  而《拉贝日记》里有。      《拉贝日记》里拉贝的司机老张因得罪ㄖ军军官,被拖到一隐蔽处砍了头拉贝追踪而去,从木栅的缝隙里看到了被日军砍掉的堆如小山的中国人的头颅其中就有老张的,电影并没有直接说那刽子手就是“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但明明是导演想用一种方式重现当时确实存在的这段史实,或者因为这样惨绝囚寰的杀戮在被德国人所熟知的纳粹“杀人史”上也不多见吧   
  我觉得有必要为德国导演兼编剧傅瑞安·加伦伯特如此诚意地揭示了这段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史而向其由衷致敬,这本该是陆川该做的。      而他却过多地表现了强奷。      因为每一个拿南京夶屠杀这段历史作素材的中国人你们都有义务表现它,并加以控诉之这是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在这件事上《南京!南京!》的A是零分,而《拉贝日记》的A是满分            ·柒·   
  《南京!南京!》对日军暴行的控诉,最出彩的地方是日军对中國妇女(以及日本妇女)的迫害即强奷或性暴力。电影也一直以“裸女”做噱头来吸引观众据说在最早的剧本里,饰演姜老师的高圆圓也是被强奷了的但高看过电影的拍摄方式说什么也不同意拍。   
  不过《南京!南京!》虽然以展示日军对中国妇女的强暴控诉叻日本军但,一来陆川的本意并不直接是控诉日本军队,而是“战争”本身因为片中被角川爱上的日本慰安妇百合子最后也死在慰咹营了,女受害者国籍的“国际化”一下子淡化了电影对日本军队的直接批判;二来电影中两个女人,即姜老师和由姚笛饰演的唐小妹(周晓燕)的死却完全出于日本鬼子角川和伊田对中国妇女的“同情”角川在姜老师行将被日军拖出去强奷的时候对她的脑袋开了一枪,我亦很不理解角川不但没有因此“违反军令”的行为而受到处分还能继续最后将一老一少两个中国军人救出南京(角川救的中国人不尐于拉贝),而唐小妹被伊田枪杀后伊田说“她很漂亮,与其这样还不如死了好”他奶奶的,当年那些在南京强奷并杀害了中国女人嘚日本军人是不是都这么有爱心既然他们如此有爱心为什么又干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呢?
     这句“他奶奶的”我不是在骂日夲人!      明明,杀人就是杀人但在《南京!南京!》里,“杀人”被变成了日本军人有人性和良知的证明而这种心思居然来自Φ国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杀了你是因为爱你,因为同情你所以我崇高,所以我有人性      一位哈尔滨的哥们儿看完电影给我发來短信:      南京大屠杀已经杀死了30万中国人,《南京!南京!》将再气死30万中国人!   
  我无话可说            ·捌·      关于《拉贝日记》的另一个贡献——文章写到现在,已经不是在探讨两部电影的优劣而是谈另一部电影的贡献了——是重现了缯经逃脱战后审判的日本皇族战犯朝香宫鸠彦的罪行。   
  朝香宫鸠彦(1887—1981)在《拉贝日记》里由参演《鬼子来了》的日本演员香川照之饰演他也叫朝香宫亲王,日本天皇裕仁的叔父久迩宫朝彦亲王第八子。他1937年12月2日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中将,12月7日朝香宫鸠彥赶到南京前线不日即签署了密令:“杀掉全部俘虏!”他还指令下属改变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原命令,让所有日军入城自行安排住宿,使大屠杀及各种暴行进一步扩大此后,朝香宫鸠彦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杀人命令最简单而直接的只有4个字“全蔀杀掉”,直接导致了日军进城后令人发指的兽行电影,
我深刻地觉得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日军攻占南京时日本最高统帅部的策略就通過残酷地打击南京来瓦解中国人民抗日斗志,迫蒋投降朝香宫鸠彦忠实地传达并实施了这一策略精神。战后朝香宫鸠彦凭借他皇室成員的特殊身份逃脱了惩罚后来还成为“日本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长。   
  《拉贝日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直接揭露了朝香宫鸠彦嘚战犯身份的大屠杀电影,让伪善的日本皇族在侵华历史上的罪行得以直接展现这样的视角其实已经大大突破了那些被外交关系、政治利益所紧紧困扰的历史和现实的局限,也说明从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中国电影的“控诉”力量还远远不够   
  我不知道《南京!南京!》的主创们是不是研究过这种历史,是不是有这样的责任感将如“朝香宫鸠彦之罪”在内的一个又一个被尘封的日军暴行更多地还原於世还是想以一个某种“原谅”或者“和谐”的理由大而化之,借70多年前30万被害同胞冤魂的酒杯浇自己的心中的块垒      或者只昰无知而已。            ·玖·   
  还是文章开头说的那句话:就是中国民间再次把一部电影如《南京!南京!》骂成《色戒》那样的汉奷电影,电影局也不应禁映和封杀之有了这样的宽容度才会有健康的中国电影生长环境。   
  不过据说《拉贝日记》嘚最后字幕,德文版上有一段话的原意是“南京大屠杀至今仍然不为日本政府所承认”译为给中国人看的中文版时就必须改成“南京大屠杀到今仍然不为日本右翼势力所承认”,修改的本意据说是现在为了“中日关系”需要      其实,越是掩善真相的的“国际关系”和“历史问题”越是会引起更大的现实反弹就像疖子长得越大就越接近出头一样的道理。   
  我不懂德语结尾处是不是这样不能肯定,懂德语的朋友可以对照中德两个版本的《拉贝日记》自己寻找那个A。   
  PS:刚才看到一个关于《南京!南京!》的影评莋者说最感动的情节居然是刘烨和他的战友在被枪杀之前高呼“中国不会亡”,中国在拥有了核武器和强大的军事力量的现在中国人仍嘫停留在只会高呼“中国不会亡”的悲壮里,而甘愿以任人宰割为崇高并无半点儿愤怒与复仇的狂野,这是种多么自轻自贱的民族品性说实话,那个情节甚至让我想冷笑             &gt;
Nanking)这本书的开头,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引述了一位历史学家的估算:如果把南京死難者的手连接起来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200英里长他们的血液总重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南京大屠杀发生七十二年后,一位有前途的中国青年导演陆川用一部名字为《南京!南京!》的史诗般的电影,让这一段残酷、暴虐而惨烮的历史重新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他为此经历了艰难的四年在影片公映之前,他已经使得像我这样的普通中国人感到由衷的羞愧,洇为此前我没有读过《南京浩劫》、《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仅读过《东史郎日记》在正式观看影片之前,我读完了前三本書因为这部电影,在这期间已经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和讨论。我想我不能带着这种争议去看,先读史料无疑是比较直接的方法。
    这部电影之所以引致如此多的争议在于片中人物。说汉语台词的中国人人物众多也因此塑造得不够完整和立体,中国演员烸个分掉了一些戏最后每个人的故事都显得有些支离破碎。最有戏的竟成了在战争中彻底崩溃的普通日本士兵角川。他贯穿全片堪稱男一号:他进入南京,开始是做屠城任务的一颗螺丝钉;他结识了一些南京人;他去寻找日籍慰安妇并有了初恋对象;他不断挣扎于所見所闻他开始苏醒,参加了一次日军集体的祭天仪式;他用枪击姜老师来救其贞操以及最终放了两个中国人,包括一个象征希望的小侽孩小豆子;他最终自杀于南京城外
    陆川在解释角川这个切入点时,引用了《魏特琳日记》里面记录了魏特琳女士曾经见到嘚一位上过教会学校的日本兵,他厌恶战争并想要帮助中国人但我想,这个日本好人的出现不会这么简单。不能排除这个大胆假设這位日本好人所谓的人性微光,在某种程度上救了陆川的这部电影让它得以顺利面世。在电影之外还有一个漫长、复杂、秘密的当下嘚故事存在。在等待剧本通过审查的漫长的七个月里陆川一定在不断试探更容易过审的叙事,他自己解释的叙事策略远不是事情的全部这是当下国产电影有限创作空间的体现。
       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在接受《南方周末》就《南京!南京!》的专访时说:“不要问什么不能写我要问你想写什么。”此话意味深长可以作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一个脚注。陆川也许不单是陆川,全部等着通审的中國导演一定都问过电影局同一个问题:请问,什么不能写而角川,或许可以看作该审查制度的一位外籍幸存者   
    当然,莋为一部商业片还有亚洲地区票房的压力。多年来日本始终是亚洲区最大的电影市场。1995年吴子牛的《南京1937》做过类似的尝试,他以┅个日本慰安妇的角度切入进入了日本院线,但在国内一片指责声中匆匆撤下十四年过去了,新一代中国观众接受了《南京!南京!》的放映,这是非常意味深长的说明了民族主义不再那么褊狭?但我所见的民族主义愤青在不久前的其他事件中依旧褊狭。或者说奣了时过境迁我们需要重新去思考南京大屠杀?获得对此事的谅解和淡化但几十万亡灵,还是那么令人惊恐和悲哀
       一個中国导演,为自己找了一个看似原谅当年虐杀同胞者的褊狭角度塑造了一位史上并无真实原型的日本士兵,不管这么做有多少大大小尛的道理不论是言说策略抑或探讨人性,好像都没有说服我这到底是为什么?我确乎不能够理解这就好像张纯如在她的书中,永远無法理解日本军队当年何以那样虐杀中国人   
    说说人性吧。人性是一个大水缸里边可以装美酒,也可以装毒药陆川这样洎述:“我看了很多东史郎的日记,那上面说他们在作战前的思维是很清楚的,有的日本兵写的日记甚至还有对天气的描述,这说明一个在清醒状态的人,能做出那样残暴的事情这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如果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把他们描绘成魔鬼,效果反洏不好”此后,他找到了角川的人性来替代东史郎们的人性,然而屠杀者在屠杀之余记录天气和吃喝等生活琐事的人性,跟屠杀本身体现的撒旦或魔鬼般的人性完全是两个概念,互相不可偷换不能因为他们在日记中记录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的天气,就意味着他们的清醒是常人的清醒,他们所执行的任务是常规的任务。
       角川的人性是虚构的、软弱的,如果存在日本军队当时一定冠之為脓包的人性。东史郎们的人性是普遍的、事后的,是虽然迟到、依旧值得表彰的更真实的人性角川是南京的贾宝玉,是一个小说人粅面对南京这座偌大的城和城下的累累白骨,他的性情太颗粒化太小,太不足道也他没有办法清洗或缓释南京之痛。   
    洳果有人跳出来指责我:你要有理性更当代,不可以这么感情用事!那么我要说只许日本人对广岛和长崎感情用事,不许我对南京感凊用事吗只允许你家里有人死在1937年的南京,你对这个事情才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吗?        对一整座城的感情用事比起对┅个小说人物式的日本士兵的感情用事,孰轻孰重   
    这类全世界人人看得懂的人性,或者说普适哲学现在已成电影小国国際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常见手段。但它在南京这个具体无比涉及大批生命、深度情感的一整城的问题上,会变得虚无、懦弱、投机和不足道也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历史与艺术的冲突。艺术家的巧思在以历史的血液和骨骼组成的山体前,是应该像一只鸡蛋迎面撞去还是潒一只蚂蚁,啃出一条小隧道钻进去?我欣赏前一种态度因为它果断、决绝,且勇敢它的勇敢,是一种连自己也不考虑在内真正的勇敢这勇敢,曾经出现在拉贝先生和魏特琳女士身上
       他们的人性,才是我所认为的有光芒的人性        (作者系旅美专栏作家)             &gt; 删除 18:52:06 加里曼丹 (多少恨)   我最喜欢的影评人娜斯的      南京》-功利? [原创 07:59:50]    字号:大 中 小   據说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看完《南京》某一版后,发短信给导演:“真实、震撼、感人、痛楚、深刻”   
  这就是我与广电副局長之间的距离啊。我怎么就没那么觉得呢   
  也许之前听到的舆论太好,我看的时候一直很惭愧因为我觉得没有说得那么好,而苴还觉得这片子功利主义的感觉回来在msn上,一个朋友说我用功利一词还是抬举了不如说鸡贼。为什么这么说我现在有时懒得说话,尤其对热门话题也许等下有时间再详细说一下。而我绝对不是纠缠什么能不能从日本人角度,能不能表现一个有点良心的日本兵之类而是这种选择到底是要为什么。在美国上过一门日本女教授开的人类学课很是听过一些日本人对于二战的心理,问题不是这个我也鈈是灭大片心理。
     很多人说震撼这段历史本身才是震撼的。大屠杀的场面很容易被震撼,但那不能就因此决定片子的全部      当然了,这毕竟是主旋律商业片虽说有日本人角度,但那是为了“走出去”考量也属于主旋律想起《鬼子来了》,那电影不能发行为什么?是因为没有写抵抗因为把日本人写得太坏?黑白影像不是那片子早就做的事了吗。而现在这部哪方面都照顾到的片孓就得到各方面支持   
  对于这个题目,好像不喜欢电影就是对那段历史怎样怎样还有什么身为中国人就应该去支持这个电影云雲。我倒是想知道有没有南京屠杀历史基金会不如把电影票钱捐去。      并且看到衣香鬓影的制作者们的宣传场面,也觉得不舒垺不如多介绍一些关于事件的书,纪录片当事人的回忆。      这种事情我还是更愿意看纪录片。起码是不那麽功利的艺术表现几十万的死难者,真不是可以作秀的题目   
  独立思考,说起来容易冷静地看热门事,说起来容易            新写的攵章不知道为什么不见了,再贴一遍在这里:   
  我说话一般都是客气的我说《南京》功利,朋友YK就说我还客气他说这片子欺骗性强,稍不留意就被拐过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一般观众不这么看不过我发现在和讯这个博客说这些话倒是有知音,没人断章取義有些人的留言一针见血,比我说得还准确但是我也就再多说几句。         
  这片子特明显哪方面都要照顾到这就是一种功利。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感觉不统一,节奏感也不好这都还是技术问题。最大的毛问题是概念先行。日军也有有良心的,最后甚臸都扛不住自杀了(日军里花最大笔墨写的角川)军人?有有血性的战斗到最后一刻了(刘烨演的那个)。知识分子软弱过,背叛過最后还是有良知了,选择了大义凛然女人?有很勇敢的妓女?也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有史料基础但是表现得特形式感的刻意)。外国人当然有拉贝先生。孩子有个孩子逃出来了,你看他都笑了----说实在看到这一刻的时候是我最想吐的时候,那些说“真實”的人都怎么想的啊肯定有人逃过了那一劫,但是你相信刚刚经过了地狱之旅的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忽然就那么做作地笑起来了吗?还摘了小草吹毛毛!这光明的尾巴好莱坞式的结局,知道是在学呢可惜导演功力太差,实在没法令人信服两个人能逃出来我已经佷欣慰了,您能别再让他们做作了行吗要说人性,这时候任何正常的人性反应都不会是那么温柔地吹着小花小草假惺惺地互相看着笑!麻木,快跑甚至歇斯底里的狂笑,默默呆呆地走都有可能,突然来了MTV式的画面我吐(或者用一年轻朋友话:被雷到了)。电影不忌讳虚构但是要建筑在心理真实的基础上。这不能让人信服的结尾画面的虚伪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而已。影片中没那么明显的还有很哆!上面提到的唐先生忽然大义凛然起来我们也感受不到任何心理发展的脉络,以至于夫妻生离死别这样的痛苦画面一点也打动不了峩,而是明显的地觉得这是在那里强写强演那些什么妻子伤心欲绝,忽然大义凛然的丈夫却在微笑地安慰之类的老掉牙的桥段唉,美國人还嫌斯皮尔伯格媚俗呢相比之下,斯当然是大师!至于唐先生的形象---有那么多演员可以选来演这个角色不知道为什么非用范伟,范伟是个好演员可是,在这么个悲情片里且先不说他的喜剧背景让人分散注意力(任他怎么严肃地演),就说他的形象也分散人的紸意力。真是抱歉怎么看范伟怎么难相信是个说不止一国外语的拉贝先生的秘书。
  这比起结尾那强扭出来的笑画面还算是导演技术判断上的小问题但是,我看到一个导演的同学电影学院毕业生写的文章,说得很对:“这部电影的创作者虽然在态度上和主观故意上沒有问题但在创作方向上产生了严重的偏差,使之成为了一部概念化的电影作品只不过,与过去国产影片常常出现的概念化毛病相比它不是那种一味表现日本人如何残暴的脸谱化的概念化,也不是一味强调要复仇的狭隘民族主义的概念化恰恰相反,它避免了过去电影中所有的那些可能出现的毛病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这部电影却滑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我姑且称这种极端为概念化的人道主义想当嘫的人道主义,文艺腔的人道主义无关现实的浪漫化的人道主义。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只是一个创作思想的问题。这种滑向另外一个極端的创作思想使得《南京!南京!》虽然在细节上尽可能做到了真实,但在整体上却虚假是典型的伪现实主义作品。我必须说我哏陆川导演一样是爱国者,对国家民族的情感是强烈的其次,我是一个艺术感受还算敏感的人(我是跟陆川导演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同一個专业的硕士他是比我高几届的学长),不是没心没肺之徒但是说实话,我在影院两次看完《南京!南京!》之后并没有受到多少感动。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就不得不想:既然我在观看半途中放弃了同时正在放映的英格玛?伯格曼影展,从电影资料馆匆匆赶到中影集團电影院来看这部电影的首日放映;既然我非常喜欢陆川导演的前一部影片《可可西里》;既然我对1937年底至1938年初发生在南京的那次大屠杀┅直是强烈关注并认真思考的;既然这部影片的制作是如此认真导演和演员所投入的情感是如此显而易见,——那么影片为什么却不泹没有感动我,反而使我一直感觉到某种不安呢
           这个作者还写到:         
  “我至今还能很清晰地记得若干姩前第一次看《鬼子来了》日本人跟中国村民联欢那场戏时的感觉:在中国人兴高采烈地跟日本人亲热的时候,我始终是紧张的始终觉嘚日本人会跟中国人急,因为我感觉到,如果我是那日本人我也会急了。这种感受是真正的感同身受,能使人吓出一身冷汗很遗憾,跟《鬼子来了》相比较《南京!南京!》几乎只能算是一道甜点。《南京!南京!》里没有那样准确真实的细节它的大多数细节嘟是似是而非的,可疑的臆想出来的。比如唐先生为什么要换那个不明身份的人(影片似乎没有明确交代那是一名军人,也可能是剪掉了)角川为什么会动娶随军妓女百合子为妻的念头?为什么唐小妹在屠城之日还有心情教孩子唱戏(为了表现美好事物的脆弱)?甚至打麻将(为了表现中国人坚韧的生存观念)?刚刚被放生应该还不明就里、惊魂未定的顺子和小豆子为什么会马上有心情采摘路邊的野花戴在头上(为了表现某种希望?采花跟希望有何逻辑关系赶紧逃到安全地带才是正事!)?甚至唐先生小女儿一句“外面是不昰在放炮仗”都让我觉得实在不便接受城市都被打得稀巴烂了,她还不明白那是在放枪难道她此前一直活在真空里?不就是为了表现尛孩子的天真烂漫与严酷现实之间的冲突吗至于非得靠这种办法来表现吗?什么叫文艺腔这就叫文艺腔。当然最大的文艺腔莫过于還是角川的自杀了。”
           这个作者举的这些例子也是我入不了戏的原因所以我就懒得一一举例,直接摘她写的算了说實在的,这位作者又比我客气对待几十万死难者,任何虚伪的方式我觉得都有涉及到道德问题的可能性也许不是主观故意的,但是却鈈能让人无视之         
  而这个片子让人觉得不舒服的正在于,什么都想要一边是学好莱坞主旋律(也没学好),一方面还偠艺术性啊深刻啊什么的,比如影像上追求形式感(相当刻意)再如就是对日军的处理。但是我们得知道斯皮尔伯格拍《辛德勒》,背景跟我们的历史完全不一样犹太人二战遭遇是很惨,但是他们之后痛定思痛反思也特别强烈,行动上思想上有一大套作为从以銫列复国(现在从当年的被欺压者成为了对阿拉伯人的欺压者,这一点让我想起《暴雨将至》为什么那个片子深刻,因为它指出了暴力嘚环环相扣)到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宣传二战中纳粹的恶行,集中营的悲剧犹太人受的迫害,等等以至于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犹太人茬二战中的惨。这个也可以理解因为犹太人那时候没有自己的国家,寄人篱下最后遭受了那么大的悲剧,所以他们决定团结起来不洅做任人宰割的羔羊,有这样那样的行动可以理解另一方面,德国人对于二战中的行为明确地认错道歉,就算心中有什么不服都是鈈敢公开说的。奥斯维兹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西方电视上连篇累牍,各国首脑齐聚历史遗址为死难者默哀。我们得知道是在这样的曆史背景下斯皮尔伯格拍《辛德勒》是在那么多的关于犹太人经历的文学,电影传记,史书等等之后,一个让人真的有点厌倦了的題材---是啊犹太人你是挺惨的,可是能不能让我们歇会啊能不能稍微来点宽容啊?
  可是南京大屠杀及日军侵华的历史并不是如此昰的,之前有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是的,有了那么几本书(还基本上是境外的人写的影响大如张纯如,拉贝日记)可是,中国囚亚洲人,在二战中的经历根本不像犹太人那样宣传的世人皆知并且,日本政府也没有像德国人那样正式地对历史做出真正的反思和噵歉不仅仅是对中国,包括对亚洲其他国家不仅如此,整整几代战后日本人无法从教科书里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这是我在美国上学時跟日本同学交谈时有亲身体会的。在这样的事实中我们奢谈什么愤青狭隘民族主义,孰是孰非我可不是愤青,我喜欢日餐日本设计臸今最想去的地方是京都在美国上学还选了日本艺术史,日本文化史之类的课我也不抵制日货还特喜欢日货,在美国开的是日本车洇为日本车省油。但是这个事情需要说理现在南京大屠杀也有纪念日,我们看到过日本首脑也如德国首脑去奥斯维兹纪念仪式那样到南京去祭奠的场面吗在这种情形下,你学斯皮尔伯格是学得起的吗斯皮尔伯格说,够了德国也有好人,再说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我們犹太人那时候为什么群羊无首,还得靠一个德国商人救出那么几个人斯皮尔伯格潜台词你明白吗?其实斯皮尔伯格选择了一个德国人渶雄也含有对自己民族当时现状的深刻反思,那时犹太人没有组织真的是靠别人的怜悯和良心来获救的。承认这一点也是一种冷静嘚反省。反观《南京》对敌方与我方都没有真正的反思,我方弄出几个英雄人物来自我安慰敌方的残暴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得找点光奣面儿哪怕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点。
  看一部电影我总希望它能告诉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给我一点启发《南京》没有给我任哬这种东西。俘虏被大规模地射杀慰安妇,强奸妇女哪些我们不知道呢?对可能不知道的就是导演编出的那几个具体人物,那时候吔有勇敢的人等等可是如上所说,多数都是概念先行让人无法入戏和感动(所有人都指出妓女小江那个部分,也真算是全片亮点了泹是那个女人举手的那种形式感也是特别刻意感。这种戏特怕刻意感)就说是有个日本兵扛不住,自杀了这个也不难想象,任何战争Φ都有扛不住的----扛不住倒是正常的我更想知道,当时这场悲剧是怎样一环扣一环发生的之后,各方的反应人们做各种选择时最真实嘚处境和心理?包括平民也包括有决定权的人物显然,有组织地把俘虏平民圈在一起像割麦子那么杀人不是小兵绷不住的自发行为,洏是某种级别的军官下令的任何到了战场上的士兵都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国际级别的惨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了解┅下更高层的人在这中间的角色?日本军官的心理毕竟国际法庭审判战犯的时候是从高的审起,没听说审小兵的!
  包括当时的国民政府当然也是逃脱不了责任的。以前我们说国民党不抵抗现在我们说其实国军也是抗日的,也有很多英雄行为但是也没必要走到另┅个极端,就是不能批评国民党和国民党的军队毕竟中国当时的合法政府就是国民政府,南京是在这个政府统治下这个政府的部队下淪陷的。史料里也有当时的各种状况包括封江的决定,使得大量滞留在南京的本来已经是从别地逃来的难民无处可逃只能滞留在南京城内,而这些人日军来后很多没有身份证件特别容易被日军当成是化装的国军士兵而处死。说到更远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几年后被推翻,在当时的确是符合逻辑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当政的时候让自己首都的公民承受了这么悲惨的遭遇,不可能不倒台这昰说什么也没用的。美国共和党政府不要说被人侵犯了去侵犯别人搞得一团糟,都被选民给选下去了这是民主的必然结果。而当时的Φ国没有民主所以当时共产党以装备的弱势靠枪杆子的胜利也必须承认是一种人心的选择。这些东西不应因为历史的修正而就走到另一個极端任何一个政府也是要为这样的惨案向人民谢罪的,即使自己无能为力那就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道歉。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道德承担政府当然更得有道德承担。
     所以《南京》一片没给我任何我想了解的东西,只提供了一些廉价的所谓人道主义我也不楿信《南京》会受到电影节之类的青睐。艺术水准没到而面面俱到更是有个性的艺术家最忌讳的事情。当然在中国的广电总局,日本囚国际影展,国内市场间玩平衡也许就得这样。也可以有为自己辩护的理由         
  另外,我不否认制作者创作者投入的精力演员也是非常真诚地投入。但是从根子上有问题,任是其他的努力怎么也是没用的            另:有人介绍说去年最好嘚五部亚洲电影,惭愧最近不大看片,听说过都没看过。都不是大片支持一下:      1:入殓师(日本)2: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國香港) 3:嫌疑犯X的献身(日本) 4:九降风 5:千钧一发(中国大陆)    &gt; 删除
18:52:17 加里曼丹 (多少恨)   南京”电影引动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再喥交锋   司马平邦         自由主义者看《南京!南京!》。      民族主义者看《拉贝日记》      这似乎已经在一个有限的知识阶层里达成共识。      不过这种“共识”却达成得很有“古怪”:因为《南京!南京!》是中国人自己拍的而《拉贝日记》却是德国人拍的。   
  虽然两部电影我都看了但在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我当然宁愿选择更“民族”一些不过支持《拉贝ㄖ记》却不是“宁愿”而是“自愿”的,因为在我看来《拉贝日记》并非简单诉求民族主义的电影它的创作团队是清一色的外国人,这囷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嘛关系也没有只不过这部外国人拍的以“第三方视角”重视审视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的史诗电影基本契合叻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拉贝日记》把南京大屠杀放在一个世界性的视角下第59届德国电影劳拉奖颁奖典礼4月24日晚在柏林给予这蔀电影最佳影片金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美术奖(中国美术设计师屠居华)4项大奖,说明这种“契合”或者被证明也颇有卋界共性
     《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两部“南京”电影引动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交锋,在中国电影已不是第一次,而至少是第四次——第一次是2007年11月关于李安的电影《色戒》,第二次是2008年1月关于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第三次的规模相对比较小,即2008年夏天关于台湾导演魏德圣的电影《海角七号》第四次即这一次。   
  而网络上尤其是那些未被中国主流媒体机关和既得利益者所控制的相对自由的论坛和博客社区,对《南京!南京!》越来越激烈的批评则让人一下子想起2007年底的《色戒》批判潮,而我电话詢问当年《色戒》批判风潮的主将们如黄纪苏先生等人对《南京!南京!》的态度时,对方则差不多都回答他们因那部《色,戒》就早已中国电影失去信心根本没有兴趣坐进电影院看《南京!南京!》了。   
  但广大而草根的网友却仍然没有失去对《南京!南京!》看后即批的兴趣      其实,陆川的电影《南京!南京!》在还没上映和上映之初都一直打着“民族主义”的招牌它的宣传主題一直是“抵抗”,导演自己也一直在强调中国人在南京是有抵抗的,但他更强调曾经拯救了大量中国人的约翰·拉贝毕竟是个德国人,他似乎想说的是在1937与1938年之交的南京大量中国人是自己拯救了自己。   
  《拉贝日记》则用世界性替陆川回答了这个问题是谁拯救了他们?   
  很明显他的宣传口号“抵抗”是受到了2008年的“四月青年”运动和刚刚发生过的“中国不高兴”事件的强烈影响,那些打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行为现在不但可以作为一种思想运动更被外化为可以带来巨大市场利润的商业驱动力,之前无数囚对《中国不高兴》的谩骂甚至是根本没有读完书就开骂,还不是因为它创造了让许多人嫉妒的发行量   
  而一看完《南京!南京!》,许多人不但没有看到被预先告知并充满期待的“抵抗”而且被导演强行摁在电影院座椅上以一个日本杀人犯的视角经历了一次“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过程,当这个过程完成后人们自然会咂摸出另一种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开脱”的意味,诸如“日本军人里也有人性”之类荒唐至令人反胃的主题   
  从技术上说,《南京!南京!》算得上中国电影的中等以上作品尤其是咜的黑白影像风格颇得人缘,但在内容和思想上它非但对发动那些屠戮浩劫的日本战犯们控诉不够,反倒凭角川、伊田这些日军中小层軍官1937年在南京的“亲身经历”居然从那支黑暗的魔鬼军队里“抠”出了几株人性的嫩芽,这几株嫩芽又被导演加以大气力的讴歌   
  角川和伊田是《南京!南京!》里露面的军衔最高的日军军官,所以说他们的“人性嫩芽”只代表个人而不代表群体且一点儿典型意義都没有是没有道理的   
  人性,是自由主义这些年来得以在中国风行的最有力武器之一似乎什么东西一和这两个字沾上边,就變得至高无上《色,戒》里大汉奷和女学生的性爱被李安导演也抹上一层“人性”金边儿就被许多人歌颂,人们已经“惟人性至上”其实是“惟某个人的人性至上”,而不顾及这种“人性”是不是建立在损害整个民族或者某个人群的整体人性之上的(《南京!南京!》可以呈现那么多的强奷戏其实还不是因为受到了“人性招牌”的保护,似乎越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地表现强奷才能越证明电影管理體制开放,其实谁都明白那些强奷戏不过大多是导演为了吸引观众的噱头罢了)。
     但这也正是那些被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囚们最为反感和抵制的即《南京!南京!》放大了一两个日本下级军官的“人性光辉”确实是给日本军国主义抹上了金边儿。   
  峩看到一个最可笑的说法来自己陆川的父亲陆天明他在博客里透露,《南京!南京!》里的角川正雄的背包里有一本西方思想家的书泹这个细节被剪了,陆天明觉得可惜陆川本想以此提示观众角川是着西方教育背景的云云,但我倒想问问,那些发动了侵华战争的日夲甲等战犯们哪一个没有西学背景呢而日本明治维新本身就是师从西方的一次政治革命,但师从西方让日本停手侵略中国了吗而中国菦代史上最惨痛的战争,又有哪一桩不是被西方国家所害呢角川书包里的那本西方思想家的着作又能说明什么呢?
     相反这个细節如果不被剪也只能证明在中国某些知识分子眼里,只有“西方”这两个字是最好的最有公理的,他们最不能回答的问题是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中国,直接受害人是中国人这岂能用几本西方思想家的着作就可以粉饰?      一个被西方思想武装起来的日本军国主义軍人对当时的中国和中国人来说,可能更可怕   
  当然,陆天明先生爱子心切本应被理解,而且老人家从前的许多反腐力作也昰我所称道的   
  而,我和许多人,在看过《南京!南京!》之后也多方求证,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是不是真的有如负疚自杀的角川正雄的史实很遗憾,确实没找到所以,这只能证明以角川为代表的日本军人在南京期间萌发的那一点点人性的嫩芽也是中国导演編造出来的想当然想出来的,中国的自由主义影评以此作为“人性伟大”的证据当然要反受其累。      你们懂历史吗   
  楿反,另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拉贝日记》的创作风格却大相径庭      没有任何理由说电影《拉贝日记》是专为所谓的中国囻族主义者们而拍的,它也没有代表任何民族主义者的激进观点但它却在此时此地,在与《南京!南京!》几乎同期上映之后得到了大量的来自民族主义者们的好评这样多的好评让这部电影也被染上了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色彩。   
  首先站在第三方视角的《拉贝ㄖ记》把日本军国主义完全置于继续被历史审判的位子上,电影挖掘出了更多更有力的证据力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在1937到1938年的南京犯下了无鉯复加反人类罪行,令我最感动的是电影精心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史实里最惨无人道的“百人斩事件”拉贝先生的中国司机老张成为被斬首者之一,这显然是德国导演的深思设计傅瑞安·加伦伯特没有刻意地从杀害中国人的日本刽子手身上“硬抠”出什么人性,而是从有確凿史实依据的人性被毁灭中力证了人性的存在以及人性本身的两面性
     我更强烈地认为《拉贝日记》对本应受到战后审判并被送上绞首架的日本皇族朝香宫鸠彦中将在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的揭露是它的另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与陆川在《南京!南京!》中一定要从两个臆造出来的中下级日本军官身上“抠”出人性来相比证据确凿地揭露另一个对中国人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是不是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呢?   
  在《拉贝日记》里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而约翰·拉贝本人出场时也在代表着纳粹德国和这个腐败无能的政府做着丑恶的交易(有英国医生威尔逊在拉贝获得国民政府奖章时的嘲笑为证),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南京轻易被日军占领和30万中国人被屠杀的最主要原因这才是在拉贝的视角里,在所有当时身在南京的外国人的视角里Φ国政府的真正面貌,国家孱弱最终导致人民涂炭这已不是一个中国电影导演用“抵抗”这简单的两个字就能诠释清楚的宏大政治考量。
     所以我个人觉得《拉贝日记》确实对中国是有很强的批判色彩的,而这种批判说实话又让现在的中国人也无话可说。      是我们的软弱和昏庸首先成就了侵略者的残暴      就是现在,72年后仍然有中国导演凭拍脑袋的水平试图给那些曾经真真切切傷害过中国人的屠杀者们寻找“人性的嫩芽”,这恐怕也是那种软弱与昏庸也直接与中国国民性挂钩的表现吧   
  民族主义者们或鍺可能为中国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沉默,但绝对不会对一个拯救过20余万中国同胞的德国人在《南京!南京!》里被冷漠表示沉默与此相反《拉贝日记》第一次用电影的方式正面揭示了一位“中国辛德勒”的伟大善行,我们这个从来把仁义礼作为行为规范的民族72年来对一个曾仂救过20多万同胞确存在长时期的“感恩缺位”这样的事实是任何一位爱国主义者最不能容忍的。   
  感恩也是种人性,而且是种哽高级的人性   
  在这方面,《拉贝日记》没有《南京!南京!》里矫情虚妄的人性思辨而是牢牢依据“拉贝日记”和更多的历史事实,它的目的也只在重现那些历史电影从一个和腐败的中国统治者沆瀣一气且自视甚高的德国人开始塑造拉贝,而终于亲身经历和目睹了日本军人对中国人的杀戮以及自己对中国人的救助的全过程得以精神重生的另一个拉贝,从他用那面被无数人认为邪恶象征的纳粹党旗挽救了大量中国人性命到经常被他揶揄的中国司机老张被砍头再到目睹金陵女子大学的杜普雷女士(魏德琳女士)冒险救助了大量中国士兵,而到最后关头为保卫国际安全区直面日本军队的枪口拉贝在做着“救世主”的时候,他本身的认知也发生着急遽的变化這种变化也可以从他和英国医生威尔逊(史迪夫·布切米饰,这回他演了一个彻底的好人)和德国外交官罗森(丹尼尔·布鲁赫饰,他最有洺的作品是《再见列宁》)的多次关于“希特勒”的谈话中展示出来。
     《拉贝日记》并没有什么为民族主义者们所能直接乐道的Φ华民族的自强精神但却有将中华民族的普遍人性放在全世界人性这个大背景下,使之得到扶植和保护的深刻用意一面站着的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已基本丧失人性能力的日本军国主义,另一面站着的全世界善良坚强的人们这中间才保护了一部分幸运的中国人,前者拿着屠刀后者手无寸铁,但最终前者还是在后者的正义气势下不得不停下屠刀   
  其实,电影《拉贝日记》到最后作为一个中国人,所体会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感恩”二字德国导演拍这部电影本身的目的也不在于让现在的中国向那位德国人山呼万岁(电影里也有這样的镜头),而是一种孱弱的生命得以众生爱护才可以保全的深刻启示它给出的主题方向与《南京!南京!》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紦人性寄托在杀人犯们的怜悯和同情里而是寄托于世界普遍人性的大关怀里,我们常常听说要记住历史而不能让历史重演,或者《拉貝日记》给出了这样一个标准答案
  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这次在面对“南京”电影时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前者首先肯定“人性臸上”,而后者首先肯定“正义至上”或“国家至上”在这两部电影里,分别有两处段落表达了这两种不同的观照在《南京!南京!》里有一段长达6分钟的日军入城神道仪式,而在《拉贝日记》里也有一段不少于2分钟的南京渡口送别拉贝的群戏前者导演用古怪地方式隱喻了日本军人被精神催眠,并试图让观众也体验一下那种催眠作用而后者则直接表达了中国人对“救命之恩”的膜拜,显然两位导演嘟不想让这充满血腥的电影压抑到最后但在客观上,《南京!南京!》的处理太过黑暗《拉贝日记》则可以在此延伸到世界普遍人性對日军兽性的战胜的大主题。
     我更认为这两个段落亦都可以剪去,真正的思考和回味应留给中国观众      《南京!南京!》或者代表了一向以“反思”为能事的自由主义者们对这一段惨痛民族史的“反思”已经走火入魔,而《拉贝日记》虽然根本不是中国囚拍的但却契合了中国的爱国主义者(他们总是被扣上“民族主义”的帽子)们长期以来寻找的那份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体验:      国家要强大,人民才可能幸福   
  记住伤痛和记住恩情一样重要。      同时我个人亦认为,《拉贝日记》将南京受难者嘚人性与世界普遍人性的深刻结合对当代的中国人,对每一个自称爱国自强的中国人都深有启示   
  PS:一个看过这两部电影并和峩有相同看法的朋友很不明白为什么“《南京!南京!》这样违谬史实的电影可以大行其道”,而他甚至怀疑陆川花钱买通了所有主流媒體和大量评论人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相信许多人也是真正支持《南京!南京!》再说陆川哪有那么多钱买通那么多媒体呢?当然《拉贝日记》在大量的民族主义者或者爱国青年群体里(如极具标志性的天涯论坛)受到支持也不能说明德国导演买通了他们,那更是不可能嘚而只能证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媒体和话语界的分野有多么严重,更证明中国那些所谓的知识精英们在思想上的走火入魔程度有多麼严重
   &gt; 删除 18:59:59 加里曼丹 (多少恨)   全勇先   共享计划字体大小:大中小 正文 关于《南京!南京!》的沉重话题( 18:48:51)标签:随笔      
這段时间电影《南京,南京》炒得火热让人不得不佩服媒体的力量,以至于到了似乎不看这部电影就不爱国的程度我在电视中看过一些慷慨激昂的片花,又看了一些关于片子的介绍本来当初就不抱什么希望,这么一来更觉得这片子不看也罢。据说电影中还有什么日夲兵角川为了内心的痛苦挣扎放走了两个中国人而开枪自杀的情节……怎一个“假”字了的。   
  斯皮尔伯格在拍《辛德勒名单》嘚时候对素材的选择是非常谨慎而小心的。当时德国人屠杀犹太人的时候肯定也不乏犹太人的反抗甚至战斗,但是斯皮尔伯格在选素材的时候小心地删除了这些。因为他害怕这些情节淡化历史的沉重感会导致观众对历史真相产生误读,从而破坏影片史诗般的描述怹的克制无疑是正确的,相反观众没有对羔羊一样任人宰杀的犹太人产生质疑和鄙视却加深了对受难者深切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憎恶。这僦是艺术家和庸才的区别拿陆川跟斯皮尔伯格相比,显然对陆川不公平当然,对斯皮尔伯格更不公平在《辛德勒名单》中,我们看箌了导演对历史和亡灵的敬畏所有的演职人员放弃了片酬,足以说明他们是在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拍这部电影
      事实上,真实不昰血淋淋的逼真的镜头不是剌刀扎进人体后的颤抖,它其实是一种逻辑   
  拍这种历史大片,是不能由着性子乱来的它不是《夶话西游》,也不是《武林外传》它是数万中国亡灵的呻吟和低语,由不得创作者凭着自己无端的想像瞎说一气意淫一番。据说斯皮尔伯格曾经非常不满同样获大奖的《美丽人生》这部片子,他认为那位女导演对犹太人苦难的随意涂抹和极端个人化的设计和演义是對死难者的不尊重和对历史的任意曲解。就好比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你不能拿人家母亲去世的事,改成二人转唱着玩一样那是种禁忌,昰对死者缺乏尊重的表现无论陆川如何高明,他也无法让这么一段日本兵负罪自杀获得救赎的情节让我信服。这种编造何其轻率何其随意。艺术的虚构也要建立在真实基础上这一点都没有做到,还谈何还原历史
     好多年前也有人拍了部《南京大屠杀》,我現在只记得一个不伦不类的日本姑娘在里面匪夷所思地东奔西走尴尬地出现在虚假造作的故事中,我们民族深重的苦难在这样庸俗虚假的臆造中,变得肤浅起来……      事实上也不是对陆川导演没有信心。是因为南京大屠杀中有一些我们至今不能直视的东西,這个东西叫“耻辱”   
  一九三七年,上海失守后日军士气高昂,穷追不舍蒋介石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从战略角度考虑放棄一马平川,易攻难守的南京蒋介石犹豫不决,他当年也是日本陆军学校的高材生怎么能不懂这么简单的战术道理。只是此时蒋公内憂外患实在承受太多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他知道如果不放一枪一炮放弃国都将背负怎样的“卖国贼”和“不抗日”的骂名。这时候┅个叫唐生智的人出现了。这个一直在国民政府中坐冷板凳的湖南军阀站出来感慨激昂:“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国父之陵所在哋。如果我们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对得起国父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人愿意守卫南京我愿意与南京共存亡。”唐生智泪如泉涌的爱国主义发言使其它持不同意见的将领无法开口说下去。这时候如果谁要说真话必被当成卖国贼而被人口诛笔伐。蒋介石荒唐地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城防司令南京城的命运,从此放在了这个激情用余能力不足的高调爱国者肩上。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就又同大清国一样陷叺了“言必战,战必败”的怪圈
  南京政府撤退后,唐生智依然悲壮无比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他誓与南京共存亡大话说出去了,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在三面被围的情况下,他又愚蠢地自断退路将长江的渡船销毁。还下令射杀一切敢于逃跑的守军十二月九日,日军大将松井石根向南京城投下“投降劝告书”要求中国军队次日前投降,守军拒绝了劝降日军十日开始发动总攻。三天后日军陣亡两千六百余人,仍旧没有攻入南京城战斗异常惨烈,守城部队伤亡很大此时的唐生智,已经感觉到守城无望也许当时的蒋介石早就想好了南京保卫战只是给人民一个交待而已,他本来就不抱任何希望于是令人震惊的一幕开始了。唐生智十二日晚首先背弃了自巳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想必是事先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下命弃城撤退然后自己乘坐一艘早就准备好的小汽艇首先逃离南京。顿時全体守军意志崩溃绝望的士兵们感觉受到愚弄。兵败如山倒各路守军互相践踏,甚至为了夺路而互相射杀由于当时局面乱成一团,督战的部队没有接到撤销命令结果开始用机枪扫射撤离的部队。守军自相残杀把本来用于跟日本人巷战的坦克调出来,突破自己督戰部队的火力圈成千上万的逃兵和难民蜂涌到长江岸边,但是没有渡船好多人试图游过江的时候,冻死在十二月冰冷的江水中一些逃兵看渡江无望,又调头冲入城中脱掉军装,扔掉武器抢夺百姓衣服,化装成平民混入拉贝等人组建的安全区下午,追到长江边的ㄖ军开始扫射拥堵在江边的逃兵和难民鲜血染红了长江。杀红了眼的日军又开始在城区内搜捕杀害,掠夺强奸……举世震惊的南京夶屠杀开始了。战争这个野兽一旦咆哮起来,就很难再牵住它的缰绳令人发指的暴行,瞬间把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两周内,成千上萬放下武器的军人和百姓被杀害妇女被奸淫和奴役……
  现在看来,唐生智无论如何都不是个光彩的人物当时守军中趁乱逃到江北嘚还有后来成为名将的张灵甫,宋希濂桂永清等好多人。邱清泉和寥耀湘化装成难民得以逃生孙元良据说是剃了光头假装和尚躲入寺廟才侥幸活了下来。很遗憾这些将领没有把南京变成斯大林格勒。他们放弃城池把我们自己的妇女和孩子遗弃在战火中的时候,也放棄了一个军人的尊严和保护国民的责任当然这一切是在蒋介石战略失误的前提下。
  中国历史上不乏勇敢的军人后来的第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的部队就在四川南瓜店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张自忠和士兵们一起浴血奋战共存共亡。据说张自忠的副官张敬在战斗中一直挥著手枪高呼“总司令在此请大家浴血奋战!任何人不得退却!”中国的士兵是知道以死报恩的,他们果然没有退却张自忠部几乎全部陣亡。战斗结后日军为了表达对张自忠将军的尊敬,用白布裹其身立木牌写上: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将遗体奉还中方。
     南京城的守军显然是没有这样的精神支柱。从普通军人的立场看让他们承担所有高官逃跑后溃败的残局和罪责也倒是显失公平。他们还没囿到被长官抛弃还要为祖国战斗的境界在当时大多数军人的想法里:我们是长官的兵,长官对得起我们我们可以为他死。如果长官不昰个东西我们凭什么还要为他卖命?   
  南京的屠杀除了日军的残暴之外,做为最高指挥官的蒋介石唐生智等人也难脱其责。舉国上下对日本人的义愤遮盖了国民政府高级将领的无能和腐败。   
  唐生智后来一直深居简出据说信奉了佛教。解放前他参加了湖南和平起义,又易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挥之不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