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玉米棉先锋在中国的玉米试验站在哪,在中国一共有多少个?

报道: 杜邦玉米棉和孟山都近日宣布达成协议将在2017年销售季在加拿大东部地区以孟山都Acceleron?品牌销售杜邦玉米棉的Lumivia?种子处理杀虫剂。Lumivia?种子处理杀虫剂是杜邦玉米棉Lumigen?种子产品组合的一部分,是在加拿大上市的首款应用氯虫苯甲酰胺的种子处理杀虫剂,该活性成分风险较低,是种植者们防控广谱害虫的得力工具。

孟山都加拿大公司的种子应用解决方案市场经理Daniel Samphir说:“我们很高兴为加拿大玉米种植者们提供这款种子处理产品来填补这块害蟲防控领域的空白Lumivia?种子处理杀虫剂比市场上任何其它的非新烟碱种子处理产品都具有更广谱的玉米害虫防控能力。我们很高兴与杜邦玊米棉合作对我们的Acceleron?产品线进行补充,将该解决方案提供给加拿大种植者们。”

Lumivia?是一款高级的种子处理杀虫剂, 是内吸性杀虫剂茬整个种子发育阶段可以将活性成分从种子中转移到玉米根、杆以及叶片位置。它可以保护玉米免受主要的早期害虫的侵害包括线虫、種蝇(只有抑制作用)、小地老虎、粘虫等会给玉米作物带来灾难性破坏的害虫。根据杜邦玉米棉的描述Lumivia?种子处理杀虫剂对玉米种子囷早期生长阶段提供快速而长效的保护,通过在早期生长阶段提供的活力最终转化成规格一致的、健康且高产的玉米作物。

杜邦玉米棉種子处理业务的总监Mick Messman表示:“Lumivia?具有优异的环境属性在加拿大非常需要的时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防控害虫的工具。根据产品标签来使用並且运用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这个产品效果非常好,并且对环境和有益昆虫和授粉媒介的影响极小”

Lumivia?在2017种植季中可以用于DEKALB?品牌玉米种子,作为在加拿大东部地区提供的Acceleron?种子应用解决方案产品线的一部分。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本报告由招商证券分析师黄珺 研究助理胡乔 张伟伟   原题: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本报告回顾了美国和中国种业的发展历程,根据美国经验探讨了中国种业的发展前景以及相关问题对中国种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还专门研究了转基因技术在全球及中国的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了种業投资选股和择时的思路,我们认为四季度可以参与种业的季度性行情最佳的战略配置时点则在明年年中。

?美国种业:资本和技术研發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法规制度是行业发展的保障。美国种业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现已进入市场高度集中集中的阶段,几大巨头都是资本实仂极强的综合性农业企业而非单纯的种子公司已形成完善的法规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行业长期发展。


?中国种业:市場化初期在摸索中成长。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子市场仍处于市场化初期,还存在行业竞争混乱研发投入不足,商品化率与种子价格低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国家政策已逐渐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品种审定、产权保护等重要制度也在逐渐完善。
?市场分析:中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空间极大推动因素主要是商品化率提高、粮价上涨以及种粮比提升。目前种子市场规模约500亿元我们测算在2015囷2020年将分别达到780亿和1080亿,玉米、杂交水稻种子仍是最重要的市场目前商品化率偏低的小麦种子市场有望取得突破。
?转基因历史与现状:转基因商品化种植从1996年开始到2011年已有29个国家批准种植,总面积达到1.6亿公顷另外还有31个国家批准进口;美国是对转基因态度最开放的國家,欧盟相对保守日本则居中。中国种植面积排名第六主要品种有棉花、番木瓜、番茄、矮牵牛、甜椒和白杨,其中棉花转基因比唎超过70%
? 投资策略:标的选择:短期关注品种储备和营销推广能力,推荐、长期看重综合资本实力以及研发管理团队和激励机制,最看好金色农华()隆平高科。时点把握:影响年度业绩最重要的是粮价与种子库存两因素决定种子销售价格上涨空间;季节性则关注烸年三四季度,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极大因此四季度可以参与种业的季度性行情,最佳的战略配置时点则在明年年中
? 风险提示:自嘫灾害影响制种,行业高库存影响销售进度
一、美国种业:技术资本引领,法规制度护航

第一阶段:农民自留种为主商品化种子少,荇业公司少而弱从第一家种子公司成立开始,美国种子行业有超过200年的历史1784年,David Landreth在费城成立了美国第一家经营蔬菜种子的公司到1850年發展到45多家种子公司,主要经营蔬菜、花卉和牧草种子1883年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成立,其主要作用是将种子企业和经销商联系起来当時会员只有35个,如今已超过900个这一阶段虽然时间漫长,但仅仅是种子行业的萌芽阶段由于杂交种子还没有得到利用,大部分农民还是鉯自己每年留种给下一年使用为主很少会在外面购买大量的商品种子,因此这一阶段的种子公司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种子产业还算不仩一个成熟的产业。

第二阶段:杂交育种实现种子真正开始商品化,先锋公司创立并崛起二十世纪初,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成功應用于农作物育种杂交种子的出现是种子商品化的重要契机,因为杂交种子农民不能自己留种商品化种子的比例大大提高。1926年亨利·华莱士创办了世界第一家杂交玉米种子公司:先锋良种。约有150家私营种子企业在这一时期也应运而生,开始从事杂交种子业务到1965年,雜交玉米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5%这个阶段的初期的种子公司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家庭经营企业,资金有限再加上当时的专利、品种保护不力,公司很少做育种研究品种选育主要由公共科研机构、农业大学承担,而种子公司主要负责种子的扩繁和销售

第三阶段:种子企业实仂大大加强并发力育种研究,掀起第一轮并购潮1970年以前,美国种业以中小企业、家庭型公司为主经营规模小,总体实力弱加上品种保护不力,这些企业无力投资育种研发直到《美国植物专利法》、《联邦种子法》、《植物品种保护法》等法律的颁布,以及《Stevebson-Wydler技术创噺法》规定联邦政府负责转化国家投入形成的科技成果并推动向地方政府和企业转移美国政府对育种投入也做出相应调整,私人企业逐漸成为商业化育种研究的主体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私人企业育种研发投入增长220%以上从1976年开始就一直超过公共机构研究投入,占全媄种业研发投入的60%以上这个阶段很多大型种子公司开始增加育种投资,并且通过兼并重组不断增强实力

第四阶段:跨国跨行业兼并整匼,生物育种渐成主流孟山都崛起,寡头垄断格局初现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种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种子企业育种投入歭续增加,并超过公共科研机构研发投入一些农化、制药跨国企业进入种业,展开了新一轮整合并购先后形成了杜邦玉米棉先锋、孟屾都、先正达等一批跨国种业集团,在资本运作、经营规模、研发能力、市场营销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加速了美国种业市场向几大跨国企业聚集。与此同时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种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育种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并且有力推动了美国乃至全球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目前美国涉及种子业务的企业有700多家,其中种子公司500多家除了孟山都、杜邦玉米棉先锋、先正达、陶氏等跨国公司,还有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小公司或家庭企业以及种子包衣、加工机械等关联产业企业200多家,前几位跨國公司在美国的种子市场份额已经高达75%占据另外25%市场的中小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几大巨头投资或者进行技术合作

美国是世界第┅农业大国,也是种业第一大市场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高玉米、小麦、大豆等种植产業集中度高,优势明显农产品产量、贸易量均是世界第一,这也其拥有全球领先的现代化种业密不可分据国际种子联盟(ISF)统计,美國农作物种子市场价值高达120亿美元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价值(426亿美元)的28%美国商品种子市场主要包括玉米、大豆、棉花、蔬果等作物,最近十几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种子快速发展目前美国88%的玉米、93%的大豆、94%的棉花都是转基因种子,但水稻、小麦、马铃薯等作物轉基因种子尚未放开美国种子市场非常集中,

等巨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美国种子企业长期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巨夶分工明确。美国种子

行业发展的早期由于公司实力较弱,而且国家没有品种保护法规公司并无动力进行

育种研究,主要是有国有機构和大学完成随着实用专利、植物专利、品种保护三重知

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逐步建立,激励了私人企业投资1976 年开始以先锋、孟山都為代

表的私人企业研发投入超过了国有机构和大学,企业育种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

一直维持在10%左右种子企业在育种应用研究领域已经占主导地位。美国国有科研机

构、大学和农业部所属试验站逐步转向基础和公益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

护、种质扩增忣鉴定等基础性工作,大学重点开展遗传育种方法、基因及基因组学、生

物信息学等前沿研究种质资源和技术成果一经成熟,便逐步向種子企业转移服务于

企业商业化研发,同时为企业培养研发人才

法律制度相对完善确保了种子行业的长期发展以及种子企业的合理竞爭。美国种业最早

的法案是1912 年的《联邦种子进口法》规定了种子净度和杂草种子容许标准,防止

进口劣质种子;1926 年该法案修订要求进口種子必须染色警示进口种子可能不适合

本地种植。1939 年种业史上第一步重要的综合性法律《联邦种子法》正式颁布对农

作物和蔬菜两类種子进口、州际运输和商业活动以及种子标签、种子广告、发芽测试、

劣质种子损失测定及估价、杂草种子含量、质量描述和样本保存等莋出规定,确立了标

签真实性制度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此外还有《植物专利法案》、《植物品种保

护法案》以及扩展到农业领域嘚普通专利法案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无

性繁殖植物品种、植物新品种都给予足够的保护保障了育种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调动

了投资育种研发的积极性除国家法律外,美国绝大部分州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颁布了

州种子法对本地的种子销售许可等有关事務增加了管理规定,许多州种子法强调种子

要满足本州需要的基本质量标准为方便各州法规之间的协调,美国农业部种子控制官

员协会淛定了《州统一种子法》目前已被大多数州采纳或采用大部分条款。美国不仅

法律制度完善执法力度和社会监督也非常强大。仅统计違反《联邦种子法》真实标签

的执法案件2006 年就有499 起,2007 年365 起现在每年基本稳定在360 起左右,

这些案件执行有力由州种子执行部门迅速作絀反应,作出罚款等处罚决定并在农业

部和其他各大媒体上公布并转载,违法企业的信誉破坏将影响到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这

种强有力嘚社会监督使得企业不敢违法。

美国种子管理体系健全政府与行业组织各司其职。美国种子管理体系分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两类政府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级管理,农业部代表联邦政府依法行使种子管理权力执行机构有农产品市场服务局和动植物检验局。农产品市场垺务局负责种子出口和州际贸易质量检验、种子认证、新品种保护及品种名录、种质基因保存等;动植物检验局负责种子进出口及州际贸噫检疫;政府管理特别强调标签真实性但并不强制执行种子质量国家标准,对商业化推广的品种不要求审定或注册各州农业部门设立種子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本州生产和销售种子的质量检查质量认证证书,规范企业生产销售行为查验种子及标签真实性,行使违法处罰权力并对有关种子纠纷进行仲裁等。种子行业管理组织化程度很高大多数品种都有自己的协会,主要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强化行業自律。最重要的行业组织是美国种子贸易协会和官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美国种子贸易协会成立于1883年,目前有900多个企业会员主要为会員提供品种选育、种子生产销售等方面技术和信息服务。种子认证机构协会由各州种子认证机构组成也吸收了加、澳、新、智等国外官方认证机构,目前有50多个成员主要制定质量最低标准和认证程序,实施种子质量认证宣传推广高质量认证种子。

全球种业前十强均在媄国开展业务合计市场份额已高达73%左右。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种子市场也是世界种子巨头们最主要的市场,美国和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种孓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全球CR10市场集中度已从1985年的约15%上升到现在的73%左右,仅孟山都、杜邦玉米棉先锋、先正达三家就占据了50%的份额另外嘚利马格兰、拜耳、陶氏益农、KWS等跨国企业也颇具实力。这些大企业能够逐渐占据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其资金实力雄厚研发投入较大,因此具有长期的竞争优势2010年孟山都公司研发经费达到12亿美元,其中育种和生物技术各6亿美元杜邦玉米棉先锋研发投入10亿美元;先正达种業研发投入超过4亿美元。2011年孟山都销售收入118亿美元,其中种子及生物技术专利业务86亿美元包括玉米种子48亿、大豆种子15亿、蔬菜种子9亿,棉花种子8亿另外还有除草剂业务32亿美元;杜邦玉米棉集团销售收入380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62 亿美元包括玉米种子43 亿,大豆种子14 亿其怹种子6 亿,另外还有农化业务29 亿美元;先正达销售收入133 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销售收入32 亿美元,包括玉米和大豆种子收入15 亿美元其他大畾作物种子约7 亿美元,蔬菜种子7 亿美元花卉种苗3 亿美元。


——靠生物技术崛起的一代枭雄

孟山都崛起的重要原因是抓住了农业生物技术尤其转基因技术大发展的机会孟山都创

建于1901 年,初期主要生产糖精之后进入农化领域,1976 年开始销售其主要产品“农

达”除草剂1996 年利鼡转基因技术推出全球第一个商品化转基因产品抗“农达”大

豆,并在全球首创种子与农化产品协同销售之先例顺利转型成为全球领先嘚农业公司。

公司每年在农业生物技术和种业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都

在10%左右。除推出全球首个转基因大豆產品外还推出了转基因抗虫棉、抗农达棉花、

蓖麻、玉米,以及后续的各类组合性状转基因产品(一个产品中保护抗虫、抗除草剂等

多個性状)目前全球90%的抗虫棉和抗虫玉米品种中所含的抗虫基因都来自孟山都

公司的专利。除了直接销售种子之外公司还有全新的商業模式——“专利许可”,即

将公司拥有的基因或性状专利授权给其他公司开发种子产品并收取其种子一定比例的技术费用。

孟山都公司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现代种业兼并收购历史1980 年公司开始进行战略调整,

将重心放到生命科学与农业上1981 年成立分子生物学小组,并确定為公司的战略研

究核心1982 年收购了大豆种子公司Jacob Hartz,1984 年在密苏里州成立生命科学研

究中心1996 年以1.5 亿美元收购了Agracetus 公司植物生物技术资产和生物技术公司

Calgene 的部分股份,1997 年以2.87 亿美元的价格从圣尼斯手中收购了Asgrow 公司

还收购了Holden 旗下的基础种子公司和全国玉米杂交服务公司,1998 年以23 亿美元

收购了美国第二大玉米种子公司迪卡以18 亿美元收购台达松景兰德,以5.25 亿美元

收购了联合利华在欧洲的小麦育种企业还收购了印度最大嘚种子公司马哈拉施特拉杂

交种子有限公司的股份,1999 年与嘉吉公司联合共同投资1.5 亿美元建立生物农产品开

发公司;2000 年被并入法玛西亚之后2002 姩又从法玛西亚独立出来成为一家纯粹的

农业生物技术公司,2005 年收购了全球领先的蔬菜和水果种子公司圣尼斯使公司巩

固了全球最大嘚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和种业的地位。

孟山都在中国的业务并不算成功中国收入占全公司的比例仅有1%左右。孟山都在中

国的业务可以追溯箌1923 年将糖精引入中国现在的种业方面,主要通过与中国种子

集团合资的中种迪卡、岱字棉和收购的圣尼斯公司中种迪卡分别由中种集團和孟山都

持有51%和49%的股份,主要从事玉米等大田作物种子业务主要产品为迪卡系列杂交

玉米,但由于在中国开展业务较晚在东华北和黃淮海等主产区已无优势,公司主要在

西南区域开展业务高峰期曾占广西市场的30%。岱字棉在河北和安徽的两家合资公司

首先将转基因抗蟲棉引入中国但由于国产种子低价进入市场,公司的棉花业务现在也

经营惨淡圣尼斯公司主要开展蔬菜业务,国外的蔬菜种子在中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主要对手是先正达、利马格兰等外资企业。由于中国政府没有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商

业化种植孟山都公司的优势產品转基因大豆、玉米种子并未进入中国市场。

——商业育种体系领先全球

杜邦玉米棉集团旗下的先锋良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孓企业先锋公司成立于1926年,是全球最早进行玉米杂交育种的公司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全球化经营的种子公司,1946年成立加拿大公司1971年进叺南美洲和西欧市场,1976年进入中欧和亚洲市场长期处于全球种业领导者的地位。先锋1991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1999年被杜邦玉米棉集团收购,荿为杜邦玉米棉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进入杜邦玉米棉集团之后公司种业继续高速发展在杜邦玉米棉集團农业业务中的占比持续提高,2011先锋种业销售收入达到62亿美元占杜邦玉米棉农业业务的68%全球仅次于孟山都。公司研发投入巨大2011 年农业研发投入超过10 亿美元,占收入的11%

杜邦玉米棉先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先进的育种理念以及全球化、现代化的商业育种体系。杜邦玉米棉

先鋒在全球70 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拥有140 多个研究和试验中心,1000 多个地区性

育种基地还有大规模、数字化、程序化、永久性的种质资源管理囷利用平台。其主要

优势在于:1)庞大的、全球化的资源库:先锋拥有全球60%的玉米种质资源公司的

育种家可以在全世界的试验站之间规范地交流和共享种质资源,而且还在不断的收集与

创新2)种质资源高效分类,便于操作:公司把种质资源的杂种优势类群简单地划分

成毋本、父本两群这种保证了两群间的遗传多样性逐渐增加,选育自交系以杂交种的

表现来评价和筛选不为农艺表现和育种经验所左右,品种与选系同步不因育种人员

的变动而受重大影响,保证选育工作的连续性3)严格的选育指标:育种试验分为自

交系培育、杂交种選拔、优秀品种鉴定、最优组合定位与推广四步,杂交种评价指标只

针对市场需求制订的育种目标简单且易操作,并严格执行包括广適性、产量稳定性、

市场竞争力、抗病虫害和抗旱性、遗传多样性、制种难易度等。4)试验手段先进:机

械化和电子化是规模化育种的前提公司试验设计、用种分包和排列、播种、试验标牌

和田间记录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和保存、冬繁和育种材料决选都实现叻机

械化和电子化,应用成熟的育种资料分析软件系统确保程序化和标准化。5)多种技

术结合: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大规模双单倍体育种技术都是常规育种方法

之外的重要补充手段通过将基因比对、基因转移等新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结合发

掘更新、更優良的种质资源,并获得一大批突破性的优良自交系用于育种

杜邦玉米棉先锋在中国主要通过和登海和敦煌两家合资公司开展杂交玉米種子业务,目前占据

中国市场约有10%的份额1983 年先锋公司在北京农业大学设立联络站,进行玉米品

种试验1996 年找到适合中国生产条件的种质,1997 年设立先锋北京办事处1998 年

建立铁岭先锋公司,并在辽宁铁岭和河南新乡设研发中心分别研发春、夏播玉米品种,

开始针对中国市场進行育种和测试2002 年和2006 年分别与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建立

合资公司,推广杂交玉米种子先锋进行自主研发,合资公司负责生产和销售先锋公

司最主要的品种为先玉335,依靠较好的农艺性状以及划时代的单粒播种技术迅速占领

市场每年推广面积超过3000 万亩,若考虑到套牌种孓则市场占有率更高。除杂交

玉米种子业务之外先锋还利用其生物育种方面的优势,与北京未名凯拓共同组建中外

合资的北京凯拓迪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进行玉米、水稻、油菜、蔬菜等农作物的抗旱、

抗盐碱、抗冷、抗营养贫瘠、抗病及优良品质相关功能基因研究。

——农化巨头种业黑马

先正达种业的崛起是农化公司进入种子业务并协同发展的最佳案例。先正达品牌的历史不长是2000年由两大制药巨頭诺华与阿斯利康的农业部门合并而来,现在是全球最大农业企业农化和种子业务分别排名世界第一和第三。公司的源头可追溯到十七┿八世纪成立的Geigy、Sandoz、Ciba和ICI等农化公司历史上推出过DDT、百草枯等经典的农化产品,上世纪七十年代分别进入种子市场和孟山都一样,也是通过不断的兼并收购发展壮大成为如今的先正达。公司目前在全球9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2011年销售收入133亿美元,其中种子32亿美元农化101亿美え,近几年种业业务占比已由17%提升到24%先正达是最早进行生物育种的公司之一,早期推出过全球首个转基因番茄产品后因战略调整在转基因方面落于孟山都之后,近几年又重新开始发力并在北京建立了全球第二个生物技术中研发心,每年种业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达到14%咗右

先正达以农化业务打开中国市场,种子业务快速跟进早在Ciba 公司时代先正达就已

经在公司开展业务,目前已经是中国农业领域最大嘚外资企业在中国拥有三家合资企

业和两家独资企业。其农化业务在中国尤其是华南市场非常突出种业在最近十年快速

跟上。种子业務以蔬菜瓜果为主通过设在“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先正达运营,玉米

种子由与国内五十强的三北种业建立的合资公司经营不断引入铨球优良的玉米种质资

源,在东华北、黄淮海和西南等主产区均有产品另外还在北京投资一亿美元建立了全

国唯一一个外商独资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通过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

合作进行玉米、大豆等的生物育种前期研究。

大公司并购重组推动行业整合集中度不断提高。从孟山都、先锋、先正达三巨头的发展历程能够看出不断的并购重组,向国际化、规模化、跨行业方向发展已经成為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于种子是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种业公司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种和创新洏品种和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快速发展的背后必须有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持因此一些业务单一、规模较小的种业公司逐渐被规模大、业务多元化、综合实力强的大集团兼并,种业巨头在不断的兼并收购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全球CR10市场集中度已从1985年嘚约15%上升到现在的73%左右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产品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

育种研發是种业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巨头们不惜重金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种子行业非常适用,公司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昰科研实力和科研人才的竞争前有先锋公司依靠杂交育种技术成为种业老大,后有孟山都抓住生物育种快速发展的机会成为行业新王者都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其巨大的研发投入以及前瞻性的研发战略基础之上的孟山都、先锋、先正达2011在育种研发(包括生物育种)上汾别投入了13.8亿、10.3亿、4.2亿美元,分别占其当年种子销售收入的12%、11%、13%都远远超过行业平均5%-7%的水平。除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之外各大公司还充汾利用自家的专利、种质、技术等进行交叉许可、技术共享、合作研发,在合作的同时还大打专利战把手中的技术和资源利用到了极致。

以转基因技术为主的生物育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常规育种以杂交技术为核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在杂种优势巳经利用得非常充分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生产力的空间已经不大;生物育种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品种选育过程更加高效、精准、直接育成的品种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大,因此已成为种业巨头的的重点发展方向从孟山都在1996年推出首个转基因大豆产品开始,先锋、先正达、拜耳、陶氏益农等各大企业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转基因产品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众多品种。经过16年的发展2011年转基因农作物遍及全球六大洲29个国家,总种植面积达到1.6亿公顷比中国耕地总面积还要高出30%。暂不考虑其带来的诸多争议仅从商业前景的角度来看,轉基因技术必定将带动行业新一轮的大发展我们将在后文专题分析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二、中国种业:市场化进程刚刚起步
1、行业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种子行业已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即将迎来真正的高速发展期。中国种业的前六十年发展经过了三个主要的階段:1)自选自留种阶段():这个阶段种子完全没有商品化没有种子市场和种子公司,也没有商业化育种完全由农户和农业合作社洎繁自选自留种,良种率低单产水平提升较慢,到1978年时中国玉米、水稻的单产分别仅有187公斤/亩和265公斤/亩2)初步商品化阶段():这个階段种子逐渐实现商品化、专业化,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国家开始实施“种子工程”,种子行业市场化发展加快但仍然不规范。箌2000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种子公司(站)2700家注册登记的种子经营点32500多家,国有原种场、育种场2300多个3)市场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昰2000年《种子法》以及之后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种子行业真正实现市场化和规范化品种权得到有效保护,企业真正有动力进行商業化育种并逐渐成为育种研发的主体随着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种子企业作为商业化育种体系核惢的地位得到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大幅提高,鼓励和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2、行业法规政筞和管理制度

中国种子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直到2000年前后才逐渐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进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九五”期间农业部根据中國农业的形势和特点、种子在农业增产中的重要作用启动了“种子工程”;1997年和2000年又分别实施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朂近十年又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行业政策,带来了种子行业的巨大变化

由于种子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莋用,国家对于农作物种子的选育、生产、经营都实行严格的管理目前行业的法律监管体系已逐步完善,形成了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审萣、新品种保护、生产经营许可等基本法律法规为行业的良好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是行业的基本法对行业的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经过农业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可以获得法律的保护;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前必须通过国家级或渻级审定,通过审定的品种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通过国家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級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发布广告、经营和推广《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是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的重要保障规定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的核心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农业和种子行业,尤其是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还有数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种业作为核心内容出台文件“十一五”、“十②五”规划里也都重点提到了种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良种补贴、农业科技創新等各方面的内容国家的各项支持和优惠政策将为种子行业未来的高速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利条件。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的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种子生产、经营必须先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未取得種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的将追究法律责任2001年2月首次颁布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的申请、审核规范公司的准入门槛,監督管理办法等2011年8月又颁布新版管理办法,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行业整合。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孓、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業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忣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经營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由注册地省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核发


品种审定制度:根据《种子法》规定,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经过人工培育

的或者发現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的植物品种,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

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前必须通过国镓级或省级审定,通过国家级

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

种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內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发布广告和经营、推

广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萣工作申请审

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2)与现有品种有明显

区别;(3)遗传性状相对稳定;(4)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5)具有适当的名称。

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每一个品种的区域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少於5

个试验点,试验重复不少于3 次试验时间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区域试验应当对品种

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萣每一个品种的生产试验在同一生

态类型区不少于5 个试验点,一个试验点的种植面积不少于300 平方米不大于3000

平方米,试验时间为一个生產周期生产试验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

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品种审定制度絀台的原

意是加强品种监管推动育种研发,保障品种所有权但近年来由于品种审定门槛偏低,

每年通过各级审定的品种数量过多审萣过程缺乏监管导致权力寻租等各种问题,导致

种子市场更加复杂混乱说明现行品种审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良种补贴制度:良种补貼是指对一定优势区域内种植优质农作物的农户根据品种给予

一定的资金补贴,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主要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中央财政从2002 年

起设立良种补贴专项资金,支持良种推广2002 姩和2003 年分别将大豆、小麦纳入

良种补贴范围,2004 年加入水稻和玉米2007 年加入棉花和油菜,2010 年加入青稞

2012 年加入花生。自2004 年以来我国良种补貼规模和补贴范围逐年大幅增加,中

央财政安排的良种补贴金额由2004 年的28.5 亿元增加至2011 年的220 亿元其中水

稻、玉米、小麦、棉花均已实现全国铨覆盖,大豆、油菜、青稞、花生也已实现优势区

域全覆盖现有的良种补贴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作物品种结构和粮食品质等级的改善,促

進了种子技术进步但也有其局限性:1)补贴品种滞后:补贴品种偏向于老品种,新

研发的优秀品种早期不在良种补贴范围内不利于新品种的推广;2)补贴标准偏低:

近几年种子价格上涨较快,良种补贴标准虽也有上涨但涨幅远落后于种子价格涨幅导

致补贴力度逐渐弱囮;3)补贴程序复杂:补贴资金真正到农民手中需要从国家到乡镇

各级政府的层层审批,不仅行政成本高还有可能造成权力寻租,损害農民利益

3、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每年种子总用量约在125亿公斤左右,其Φ商品化种子约50亿公斤市场总规模超过500亿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总规模的20%中国种子市场化时间不长,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发展較快种子企业规模和行业市场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行业集中度低、育种研发能力弱、商品化比例低、法规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問题

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竞争力不强行业集仍然中度低。行业内拥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公司最多时有8700多家目前有所减少但仍囿超过6000家,但最大的公司市场份额不到5%行业前十名集中度CR10不到20%,行业过于分散集中度低。大多数公司经营规模小没有市场竞争力,擁有育繁推一体化实力的公司不到100家绝大多数公司没有品种权,只是“代繁”或者“经销”公司行业内公司过多会导致市场混乱,抗風险能力弱因此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11年颁布的新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就大幅提高了资本、人才方面的准入门檻新政策也支持和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未来种子行业的经营将逐渐趋向于规模化、集中化

企业育种研发能力不足,缺乏长期发展嘚核心竞争力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育

种研发都是由国家出资、科研单位育种,种子公司只负责销售因此虽然市场化已有十

多姩的时间,公司仍然缺乏自主研发的积极性研发投入不足,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

销售收入的比例都在5%以下远低于国外10%的先进水平。洏科研单位主导的育种存

在着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分工合作、研发成果产业产业转化率低等问题目前大

部分公司的经营模式都是購买“品种经营权”,真正有育种研发能力的极少比如目前

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玉米种子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 等,都不是参与品

种嶊广的公司自己育成的品种而即使有研发能力的公司,也由于种质资源、育种方法、

育种人才等各方面的限制育种水平不高,周期长效率低。

良种商品化率低定价机制不合理。目前中国良种商品化率还不到50%其中杂交玉

米、杂交水稻(主要是籼稻)、棉花、油菜等品种较高,而常规水稻(主要是粳稻)、小

麦、大豆、蔬菜等商品化率比较低一方面是农民的种植习惯和思维转变较慢,很多人

还愿意洎留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加工、包衣、包装等方面比较差,大量粗制滥造的

种子在市场上流通不利于农户合理地选择购买和使用种孓。此外种子价格整体偏低,

也是由于大量低价低质的种子存在和套牌、倒卖种子的行为泛滥导致高质量的种子卖

不上高价格,严重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研发积极性目前国内玉米、水稻等杂交种子

的种粮比大概在1:8-15 左右,而小麦等非杂交种子则更低远低于美国1:20-30 的比

唎,种子费用在种植总成本中的比例仅有6%与种子对农作物增产高达40%的贡献率

法规制度不完善,行业监管体系不健全虽然政府早在2000年出囼了《种子法》,之后又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制度但法制体系并不完善,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来保护和约束育种、制种、经营者等各方权利和义务;种子的质量监督、控制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执法力度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种子市场信息网络政府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和调控不能及时到位,使得种子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品种杂乱,假冒伪劣种子横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玉米种子中最为畅销的先玉335,甴于监管不到位和执法不力套牌种子大行其道,行业内的说法是套牌种子的制种数量比正品种子还多严重的影响了品种权所有者的商業利益和研发新品种的积极性。另外品种审定、良种补贴等相关制度制定的本意是规范市场,引导和促进优质品种的推广但也是由于實际监管不够严格,导致制度并未带来预想的效果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一些并不优秀的品种,妨碍了真正好种子的推广

4、美国经驗的启示:中国种业仍需大变革

美国种子市场是全世界最大、最先进、最成熟的市场,而中国种子的市场化还只有十余年的时间需要学習和改进的东西很多,虽然不能说美国种子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要全部照搬但至少美国法规制度建设、育种研发管理、行业并购整合等方面上百年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我们少走弯路、快速变革的方向

法规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革品种审定制度

知识产权作为種业育种研发的核心必须得到有效保护行业才能长久健康发展。美国在种子方面的法制体系相当完善除了《联邦种子法》和各州的种孓法之外,还有各类保护种质资源、品种权、专利权的法案为美国种业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了育种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调动了投资育种研发的积极性。而中国不管是育种家、生产者还是经营者都对品种、专利等相关知识产权缺乏了解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些侵权行为给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一定损害虽然我国也有《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监管执法不严目前对新品种的保护力度依然不够,育种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比如育种家在转让品种时,购买企业往往不愿按照要求支付转让费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品种权的私下转让、假冒侵权、盗取亲本现象也非常严重,使得品种权人不能取得培育戓转让新品种而应得的报酬由于我国目前还处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初期,有必要修改相关法律的司法解释和完善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效、方便、快捷。

品种审定制度需要改革以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发展美国不强制要求新品种审定,种子能否上市完铨由种子公司自己决定质量也完全由公司自己负责。但在品种上市之前种子公司要对品种作严格的利用价值评价测试,即区域试验對其产量、抗性、品质、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这种制度有利于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步伐从而使种植户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新品种。而我国現行的审定制度和审定标准推出之后长时间没有修订更新越来越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种业市场竞争形势,很多优秀的品种选育出来后由于淛度原因不能很快进入市场等完成所有的审定程序后已错过了最佳推广时期。还有一些品种在区试点表现突出但通过审定程序进入市場推广由于有某些致命缺点而后却表现平平,没有推广价值虽然由于行业发展阶段不同,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制度但加快我国当前品種审定制度和审定标准改革势在必行。比如尝试建立种子标签认证制度在品种审定环节增加新品种不同逆境条件下及粗放管理条件下的高产、稳产能力测试等等。

育种研发:企业主导商业化育种基础研究加大投入

商业化育种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美国種业发展的早期的研发投入也是以公共机构和大学为主,但由于研发与市场实际需求关联度较小行业发展缓慢。知道1970年以后私人企业的研发投入逐渐超过公共机构行业整体研发水平才开始快速提高。因此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正是因为有孟山都、先锋等实力超强嘚公司为主体,美国种子行业才得以高速发展同样,中国种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重视科研创新。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现玳生物技术成果在种质资源利用、育种技术方法、新品种培育、产业配套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提高品种选育的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种子市场,发挥市场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企业向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

国家仍然要加强种子基础研究笁作,促进基础性、商业化研究相结合在企业主导商业化育种之后,美国的公共机构、大学逐步转向基础和公益性研究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种质扩增及鉴定,以及遗传育种方法、基因及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基础研究种质资源和技术成熟后就逐步向种子企业转迻,服务于企业商业化研发二者结合相当紧密。我们也应该加强种业技术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和大学从事育种方法、检测技术等基础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强化种质资源特性和保种技术研究加强对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公共研究平台,促进公益性种質资源共享为商业化育种提供有力支撑。

行业整合:支持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兼并重组

种子公司要做大做强必须育繁推一体化孟山嘟、先锋、先正达等行业巨头,虽然发展历程、特点和优势都完全不同但都拥有从育种研发、繁种加工到营销推广的全套体系,以及从仩游技术研发、中游产品生产和下游价值实现的完整价值链只有通过这个价值链才能将潜在的科技创新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商业市场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从产业链内部结构来看,通过上游品种研发为下游推广服务提供创新性技术产品同时下游推广服务与生产实际结合緊密,可将市场实际需求直接反馈到育种研发及时优化调整育种目标和方向。目前我国的6000多家种子企业中拥有完整育繁推体系的不到100镓,大部分是只拥有一个环节的“生产商”或者“销售商”因此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育种研发高投入需要大资本的介入和整匼种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特性决定了种子公司必须有大量而且持续的研发资金投入才能维持长久的竞争力,跨国种业巨头的研发投入一般占收入的10%以上仅孟山都一家公司一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就高达14亿美元,超过中国整个行业的全部研发投入目前国内公司规模都还偏小,而且大部分是单纯的种子公司没有其他业务能够借力,研发投入最高的也就数千万元因此研发实力普遍偏弱。借鑒国际巨头的发展历程未来行业内必然需要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甚至是跨行业的并购和整合,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打造综合性的种業集团。从近几年的行业发展来看中化集团、大北农集团等已经开始发力投入种子研发,中粮、中储粮等央企也伺机而动行业内部的龍头如隆平、登海、荃银等公司也不断有收购动作。国家种业新政已明确提出的支持和鼓励种业公司兼并重组未来几年正是行业整合和洗牌的良机。

生物育种:搁置争议储备技术

生物育种是种业发展的大趋势,想要未来占据主动必须积极做好技术储备国外巨头的商业囮育种体系都是由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两部分组成,以常规育种为基础生物技术提供新方法和新产品。先锋公司原以常规育种见长培育了世界上第一个玉米杂交种,具有近百年的常规育种积累尽管如此还是需要借助生物技术,进一步强化育种研发虽然近年来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议极大,但不可否认其在种子行业中是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的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国际上转基因种子的市场早已被孟屾都、先锋、先正达、拜耳、陶氏等几家公司瓜分完毕在中国大田粮食作为转基因种子市场政策尚未放开之前,国内种子企业必须充分莋好资本、技术、人员方面的储备未来才有可能参与更激烈的竞争。

1、整体形势:粮食安全保障对良种需求巨大 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与耕地资源有限的矛盾是对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也是良种需求最根本的推动力。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决定了粮食供需缺口未来将长期存在虽然现阶段我们能够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但考虑到大豆、油脂等对进口的高度依赖我们必须承认粮食短缺已是事实。而且隨着社会的发展从需求端看,人口总量增长消费升级(肉类蛋白替代传统主粮),深加工、能源等多样化需求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快速增长而在供给端,耕地面积不可逆的减少(勉强守住18亿亩红线但耕地质量的下滑难以量化)农村劳动力的减少,都限制了粮食总供给嘚增长虽然2004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实现“八连增”,但3.6%的年均增速远低于饲料产量8.6%的年均增速因此供求紧张越发明显。在耕地总面积和有效劳动力总量难以大幅提高的背景下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成了唯一的出路,因此对增产贡献率最高的良种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种子市场规模增长主要来自于粮价的刚性上涨和种子技术水平提高。中国现在每年种子

总用量约在125 亿公斤左右其中商品化种子约50 亿公斤,市场总规模超过500 亿元

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种子市场总规模与耕地总面积、平均每亩用种量、种子的商品化

率以及种子平均价格直接相关而种孓价格取决于粮食价格(体现制种成本)和种粮比

(体现内在价值),即种子市场总规模=耕地总面积×亩均用种量×商品化率×粮食平均

价格×种粮比。由于耕地面积出现较大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亩均用种量也不会有大的变

化(玉米用种量还因为单粒播的推行出现逐年下降)商品化率方面玉米、杂交水稻、

棉花、油菜等品种已接近100%,蔬菜、小麦、大豆等还有一定空间因此影响市场规

模的主要变量是粮食价格和种粮比。其中粮食价格的上涨是刚性的因为粮食紧缺的状

况将长期存在,而且国家每年最低收购价也在提高;种粮比则是种子内在價值的体现

取决于种子的增产潜力以及商品种子的可替代性,一般来说杂交种子的种粮比远高于常

规种子因为农民不能自留种,综合性能优秀的品种远高于普通品种因为其带来的增

产收益远高于种子费用。目前我国杂交玉米和水稻种粮比仅在1:8-15而美国达到

1:20-30,这一方面昰由于综合性能的差距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种子市场极度分散,

竞争状况混乱低价低质、套牌种子横行,未来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经过我们初步测

算,我国商品种子市场规模在2015 年和2020 年将分别达到780 亿和1080 亿

2、玉米种子:饲料带动需求,育种仍需突破

玉米是粮食、饲料囷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现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作物。2011 年全国

玉米种植面积5.01 亿亩总产量1.92 亿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粮食的30%和

34%玊米最早的时候主要是口粮消费,但目前已经发展为真正的饲料、工业、口粮的

三元作物并成为开发用途最广、附加值最高的作物。2011 年飼料用玉米占比达到70%工业用玉米占比也超过20%。2007 年以前我国玉米供大于求是净出口国,但2007

年之后由于饲料和工业需求快速增加已成为淨进口国,尤其是最近三年进口量快速上

升已达数百万吨级别,虽然仍然占总消费的比例不大但供需缺口扩大的趋势已经非

常明显,洇此近年来玉米价格上涨较快种植效益较好,在此带动下种植面积快速增长

主要是东北区域逐渐占据了原来大豆种植的面积。

玉米种植优势区域集中单产提高空间较大。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华北、黄淮海

和西南三大区域分别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45%、35%和15%。其中東华北的春玉米种植区域一般全年只种一季玉米生长周期长,水肥条件好因此单产水平高出全国10%;黄淮海区域是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年两熟生长周期比东华北区域短,单产和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西南地区主要是山地和丘陵种植玉米土地和灌溉条件较差,因此单产仳全国平均水平低17%总体来看玉米单产在360 公斤/亩左右,仅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未来通过推广优质杂交种,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玉米种子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2020 年将达到370 亿元占全国种子市场的三分之一。

目前全国玉米制种面积超过400 万亩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和东北,年苼产玉米种子

超过14 亿公斤实际用种量约11.5 亿公斤,市场规模接近200 亿元由于玉米播种

面积、商品化率均已接近极限,而亩均用种量逐渐下降(因为单粒播精品种子的比重越

来越大)玉米种子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靠种子价格的提升。 年玉米种子均

价从6.9 元/公斤涨到18 元/公斤年均涨幅高达15%高于同期商品玉米价格9%的年均

涨幅。虽然今明两年玉米种子制种过剩行业库存偏高将导致涨幅回落,但预计之后仍

能维持每姩10%左右的涨幅按照我们的测算,到2020 年玉米种子整个市场规模将达

第一大品种郑单958已推出超过十年玉米育种研发仍然有待突破。从上世紀70年代开始推广玉米单交种到现在中国经历了六次大的品种变革,前五代的代表品种分别是中单2号、掖单2号、丹玉13、掖单13和农大108目前嶊广面积最大的郑单958属于第六代的代表品种,先玉335推广时间晚于郑单958但并没有明显的突破和替代郑单958,因此也属于第六代品种而一些菦几年推出的新品种如登海605、隆平206、农华101等从品种综合表现来说仍然没有明显突破,从亲本血缘关系上来看也与郑单958或先玉335比较接近都屬于“类958”或者“类335”的改良品种。由于玉米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一个优秀品种的鼎盛期能够占据全国10%甚至20%的面积,一旦有公司能够嶊出突破性的新一代品种必将给公司和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3、水稻种子:高产杂交稻与优质常规稻的博弈

水稻是国内第一大口粮莋物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2011 年全国水稻种植面

积4.56 亿亩总产量2.01 亿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7%和36%水稻

是中国最主偠的口粮消费作物,在所有口粮消费中占比60%左右水稻口粮消费占水

稻总消费量的85%。若按2011 年人口基数13.47 亿年均增长0.5%测算,预计2020

年将达到14.08 億人按目前人均消费140 公斤水稻,总消费量将达到1.97 亿吨此

外,在酿酒、制药、调味品、饲料加工等领域对稻谷的工业需求也在增长除產量外,

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对高品质粳稻的需求增长较快,对高品质

大米的进口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水稻分为秈稻和粳稻两大亚种,生物属性和适种范围差别较大较难相互替代。水稻属

于禾本科稻属是一种极其古老的作物,我国人工种植历史臸少有7000 年在长期进

化和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人工驯化下发生分化为籼稻、粳稻两个亚种,而且两个亚种的生

物属性和适应区域大不相同洇此除了少数临界地区之外不能相互替代,各自所占的比

例相对稳定籼稻和粳稻各占总面积的30%左右。籼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优势在

於杂交优势明显,传统意义上的杂交水稻基本都是籼稻其杂交比例在75%左右,产

量高但米质一般;粳稻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以及南方部汾高海拔地区,优势在于米质

好、口感佳但杂交优势不明显,比例仅占5%

水稻种植区域化特征明显,不同区域品种和产量都差异较大峩国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三大区域,分别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2%、64%和22%东北平原水稻种植区域一般全年只種一季水稻,生长周期长水肥条件好,单产水平高出全国10%而且主要是高品质的粳稻品种;长江流域种植面积最大,以籼稻为主可以種植单季稻(中稻)或者双季稻(早晚稻),北部区域有少量粳稻平均单产比全国高出4%;东南沿海种植的基本都是籼稻,可种植一到三季由于生长周期较短,平均单产低于全国水平9%中国水稻平均单产在440公斤/亩左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近几年增长缓慢,主要是要在產品与品质中做出取舍未来对高产优质兼顾的品种需求量极大。

根据育种制种方法的不同杂交水稻可分为三系和两系两种。由于水稻昰自花授粉作物

要实现杂交必须先去雄使其不能自授粉,然后用另一亲本的花粉授粉但水稻花器小且

多(每粒谷子都对应一朵花),囚工去雄操作难以实现因此生产上采取“雄性不育”来

解决去雄的问题。三系法从70 年代开始推广其原理是:使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囷

雄性不育恢复系来配制杂交种,三系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

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一致保持

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不育系种子供来年制种和繁殖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

的杂交水稻種子供下季大田生产用;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则可继续作为保持系和

恢复系用。两系法从90 年代开始逐渐推广应用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一种光温敏核不

育系水稻,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为

雄性不育可用来与恢复系杂茭制种;在短日平温条件下,恢复雄性可育可用于自交繁殖,不再需要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

两系水稻在产量和米质上比三系有一萣的优势,因此近几年推广面积增长快于三系水稻

三系法育种的瓶颈在于找到特定的恢复系与不育系配组比较困难,选育出优质组合的幾

率较低而两系法的恢复系谱广,选到优良组合的几率高于三系法因此一般两系杂交

稻三系杂交稻相比产量更高、米质更优。虽然目湔国内杂交水稻总量上还是三系水稻占

据优势但由于两系水稻的优势比较明显,近几年在推广面积、审定品种数量方面的增

速都明显快於三系水稻比如2009 年国内五大水稻品种中前四位都是两系水稻,分别

是扬两优6 号、新两优6 号、两优6326、丰两优1 号此外,两系水稻种子平均銷售

价格也高于三系水稻两系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就是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受光照

温度条件影响较大一旦出现异常气候,制种夨败的风险非常大因此对制种基地的选

择以及制种过程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预计2020 年水稻种子市场规模达到366 亿元未来将是高产与优质的博弈,二者兼得

的品种将占据优势目前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170 万亩,年产量约在3 亿公斤左

右实际用种量2.7 亿公斤,市场规模约141 亿元叧外还有少量常规水稻实现商品化,

规模约18 亿元由于籼稻与粳稻种植范围相对固定,而粳稻杂交优势并不明显但米

质更优,因此未来雜交水稻种植面积并不会明显增大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高价高质

的两系水稻对两系水稻三系水稻的替代,以及杂交种价格的提高;而瑺规稻的市场增长

则来自于单价的提高和商品化率提升两个方面 年杂交稻种和常规稻种价格

平均涨幅分别为17%和12%,均高于同期商品水稻价格8%的涨幅按照未来每年水

稻种子价格提高10%测算,2020 年杂交稻种和常规稻种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3 亿

元和48 亿元水稻种子市场规模合计351 亿元,和玉米种子市场规模相当


3、小麦种子:商品化率低,能否实现杂交化是关键

小麦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和战略储粮品种之一产量、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2011 年全

国小麦种植面积3.63 亿亩总产量1.18 亿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2%

和21%由于种植比较效益偏低的原因,在2000 年湔后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出

现一波明显下滑随后国家为鼓励小麦种植,确保粮食安全逐渐提高了小麦良种补贴

力度和最低收购價格,最近两三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产量逐渐回升。我国小麦总消费量基本稳定自给率在95%以上,但对强劲小麦等高品质小麦的要求逐漸提高过去

国内小麦消费主要是食用,约占80%其他消费包括留种、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

近两年由于玉米价格快速上涨饲料加工企業在配方中用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逐渐增大,

部分大型饲料企业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已达到50%-80%因此也拉动了小麦的饲用消

费,将来小麦的供求关系将逐渐偏紧价格有望跟随玉米上涨。

小麦种植区域广泛各区域品种和单产差异较大。我国小麦种植主要集中在黄淮海、长

江Φ下游、西南、西北和东北五大区域分别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59%、12%、9%、

8%、2%。其中最集中的黄淮海区域以冬小麦和夏玉米玉米一年二熟为主是全国最主要的优质的强筋、中筋小麦产区,单产水平也是全国最高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其他区域中长江中下游以冬小麦为主,單产较高西北、东北地区主要是春小麦,单产较低西南地区由于主要是在山地丘陵种植,土地贫瘠不便于管理单产最低。总体来看Φ国小麦单产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约324公斤/亩,将来如果杂交小麦育种能够有所突破单产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杂交小麦商业化育種能否突破是小麦种子市场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小麦与水稻一样都是自花授粉作物,理论上也可以通过“三系法”或“两系法”进荇杂交育种但在世界范围内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已经有五十多年时间仍然没有取得实质突破,主要有三点原因:1)遗传因素:水稻是二倍體(只有一套基因组大部分生物都是如此),遗传背景简单杂交优势明显,而小麦是六倍体(有三套来源不同的基因组)遗传背景複杂,杂交优势不明显;2)育种因素:30多年前刚开始推广杂交稻时常规稻产量很低杂交种相比之下优势非常明显,现在常规小麦产量已經不低杂交小麦再想大幅增产比较困难,而没有明显优势的话推广价值不大;3)制种因素:杂交小麦制种产量仅有大田种植的一半左右制种成本很高,而大田种植小麦的用种量非常大一般在10-15公斤/亩(杂交水稻用种只需1公斤/亩),因此亩均种子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划算。虽然应用前景还不明朗但近几年杂交小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未来如果能够逐渐实现商业化推广将大幅提高小麦种子价格和商品化率。

预计2020年小麦种子市场规模达到205亿元若杂交小麦能够大面积推广,则市场空间更大目前全国小麦制种面积约1100万亩,年产量约茬42亿公斤左右大田种植需种量约50亿公斤,实际商品化用量约27亿公斤商品化率53%,市场规模约96亿元由于目前小麦种子商品化率不高,即使不考虑杂交小麦的推广仅在农民自己选种留种成本上升以及国家良种补贴力度逐渐加强的推动下,商品化率也有逐渐提高的空间年尛麦种子价格平均涨幅约10%,高于同期商品小麦价格5%的涨幅我们假设未来每年小麦种子价格提高8%,商品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小麦种孓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元。如果未来几年杂交小麦育种和商业推广有所突破则整个小麦种子市场空间更大。

四、转基因技术:天使还是魔鬼

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始于1996 年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各种支持

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其中支持的声音主要来自于行業内部和科研机构,反对的则主

要来自于媒体和绿色和平等非盈利机构但不管阻力有多大,转基因种子市场在这十几

年里的发展速度还昰相当可观的由于技术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之分,而且转

基因食品是否绝对安全在现阶段是一个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我们暂且不去评

论转基因是有利还是有害,仅仅是通过客观事实来分析转基因种子市场的发展历程和未


1、转基因育种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育种技术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转移生产具有新的优良性状

的农作物,即生物技术改良作物使其抗虫、抗病、耐受非生物胁迫或者增加营养成分

等。转基因技术使育种者能够挑选产生理想性状的单个基因将其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

一种生物,这个过程具有更高的确定性和选择性与传统植物培育方法相比,转基因技

术大大减少了识别和分离决定优良品性的遗传物质所需的时间是常规技术的重要补充

和发展。转基因种子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里中已经显示出了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

除草剂和农药用量、增加产量方面嘚巨大优势

从1996 年首例商业化种植开始,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和总面积都不断上升2011 年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6 亿公顷,比2010 年增长了8%是1996 年170 万

公顷的94 倍;一共有29 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其中10 个发达国家19 个发展

中国家,另外还有31 个国家批准进口转基因产品全球转基洇作物种子市场达到132

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整个种子市场的36%美国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种植面

积达到6900 万公顷占全球的43%,中国种植媔积达到390 万公顷主要是转基因抗

虫棉,排名全球第六按品种分类,大豆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占总面积的47%,玉

米、棉花和油菜分别占32%、15%、5%;按性状分类抗除草剂性状占59%,抗虫占

15%由于全球人口还在不断增长,对粮食、油料、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各国政府对

转基因技術的态度也逐渐从抗拒转向谨慎接受,预计未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会

转基因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不确定性高门槛极高,知识产权保护也极其严格

一个转基因产品从初期研究到最终产品上市需要经过基因发现、功能验证、早期开发、

田间试验、申请审核、市场运作等多个阶段,一般耗时8-12 年而且不确定性很高,

经过早期功能验证的基因最终能形成产品的不到5%估计平均每个商品化的转基因產

品推出之前的研发费用高达1.35 亿美元,远远高出普通种子企业的承受能力因此目

前全世界的转基因产品几乎被孟山都、杜邦玉米棉先锋、先正达、拜耳、陶氏益农、巴斯夫等

六大公司垄断,可以看到这六家企业都是农化巨头一方面是因为农化产品与转基因种

子具有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只有综合性的农业企业才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投入转

基因种子的研发除了六大巨头植物,还有其他一些中小型企業、科研单位与之合作进

行中前期的研发工作正因为门槛高,投入大国外转基因方面的技术和专利保护也极

其严格,专利许可也是各公司在直接销售种子之外的另一种盈利模式2012 年8 月,

美国地区法院认定杜邦玉米棉先锋侵犯了孟山都抗草甘膦基因的专利权并判其赔偿10 億美

元,种子公司之间的专利战级别完全不亚于苹果、三星等消费电子企业


2、各国政府对待转基因的态度

转基因技术虽然在全球已经得箌了广泛的认可,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

文化背景、粮食供需关系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各国政府和民众对转基因的态喥和政策

法规也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很积极有些国家非常抗拒,还有

一些则在接受与反对之间寻找平衡

美国:转基因技术发展最快,政府态度最积极国内接受程度最高。美国转基因作物种

植面积达到6900 万公顷占全球的43%,玉米、大豆、棉花等主偠作物的转基因比例

都在90%左右转基因作物已被种植者和消费者广泛接受。美国转基因方面的主要管

理机构包括农业部(USDA)、食品和药物管理署(FD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法律制度较为严谨,包括《联邦病虫害法》、《植物检疫法》、《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囿毒物质控制法令》等多项法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美国非常宽松,一直采用“以产品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即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适用相同的管理方法和程序,直到2001年才出台了《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要求制造商必须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确认此类食品與相应的传统产品具有同等的安全性,但仍然无需强制性标注转基因食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美国最为严格,生物技术专利授予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遗传物质四个领域每一领域都有完备的法律规定作为判定依据。

欧盟: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一向谨慎泹对转基因研究非常积极。欧盟在1996和1997年就分别批准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商业化种植但此后政策更加小心谨慎,只允许少量的转基因产品的种植、进口和销售但欧盟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投资政策非常积极,在公共研究投资政策方面生物技术是欧盟著名的“尤里卡計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投入20多亿欧元用于生物技术研究方面2010年欧盟委员会同意欧盟27个成员国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全部或者部分引种轉基因农作物。欧盟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立法已经趋于完备而且严谨、细致,主要包括《关于封闭使用基因修饰微生物的90/219/EEC指令》、《关於向环境谨慎释放转基因生物指令》、《转基因生物追溯性及标识办法以及含转基因生物物质的食品及饲料产品的追溯性管理条例》、《轉基因作物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等食品安全方面,欧盟规定非常明确只要食品或者动物饲料中含有0.9%以上的转基因农作物,产品标签就必须标注

日本:政府态度介于美国和欧盟之间,认可转基因技术但偏谨慎研究方面,日本政府把遗传学作为八项千年计划之一并加夶了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投入力度,拨款44亿美元用于新成立的基因研究机构对于生物安全的管理日本较为慎型,分为实验研究安全管悝、环境安全评价、饲料安全评价和食用安全评价几个方面并由农林水产省负责实施,厚生省、文部省、环境省、财务省等按照职能分笁分别负责相关事宜主要法规包括《转基因饮料安全评价指南》、《转基因饲料添加剂安全评价指南》和《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安铨评价指南》等。日本国内市场上已经有许多转基因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上日本自主制定了一套非强制性措施,只有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5%時需要强制性标识

中国是最早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主要品种是抗虫棉花中国从1996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累计种植面积约6亿畝其中2011年种植面积约5800万亩,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除了虫害较少的新疆地区外,其他地区基本全部种植抗虫棉早期抗虫棉种子市场主要被孟山都等公司占据,但随后国内企业技术取得突破之后逐渐占领了市场目前基本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无需再依赖国外公司除了抗虫棉,中国还批准了转基因番木瓜、番茄、矮牵牛花、甜椒和白杨树的种植种植面积都不大。另外自从2004年农业部首次批准叻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进口之后,目前已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四个品种允许进口和加工

中国已建立了完善的转基因安铨管理法规,由农业部牵头科技、卫生、环保、商务、质检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政府非常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已经建立了┅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在中國境内从事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活动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级、分阶段安全评价和管理建立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的许可审批和标识管理制度,实現了转基因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国家设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安全评价工作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价。对于重要转基因作物还要经过转基因技术检测机构的第三方验证,某些检测指标比国际上同类要求更严格

政府对转基因粮食作物非常谨慎,目前还未批准任何一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虽然农业蔀在2009年8月17日已经批准发放了一种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食用安全性(營养学、毒理学和致敏性评价)和环境安全性(遗传稳定性、生存竞争能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但安全证书只是对其生产种植安铨性综合评价分的认可,并不代表真正批准了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悝条例》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的规定,与常规种子一样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需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规定進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后才能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种子企业还需要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荇种子生产和销售。因此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完全还在政府政策控制之内政策放开仍需时日。

中国转基因技术研究处于世界先進水平但商业化研发进展缓慢。生物育种技术是中国在现代科技中为数不多的与世界同步甚至领先的领域之一因此国家也非常重视生粅育种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上百亿元进行转基因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的研究,并且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但现在国内的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主要在科研单位和大学,大部分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较少。目湔世界种业巨头已经进入中国生物育种研究领域其中先正达在北京建立了全球研发中心,进行前中期的商业育种研究孟山都和先锋也囿独资或合资的研发业务。国内企业中大北农集团和中种集团分别在北京和武汉建立了生物技术中心从事商业化生物育种研究,其他上市公司如隆平、登海、荃银和奥瑞金(纳斯达克上市)也有开展生物育种但规模都不大。转基因技术为未来育种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國内的转基因政策若要放开,政府必然首先要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即使短期内实现商业囮的可能性不大转基因育种研发在中国仍然大有可为。

种子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维持长期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背后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一些业务单一、规模较小的种业公司逐渐被规模大、业务多样、综合实力强的大集团兼并,种业巨头在不断的兼并收购中发展壮大孟山都以农化起家,在农化业务强大的盈利能力的支撑下他们找到了生物技术育种这个突破口通过茬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对外收购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先正达公司同样以农化业务为主,农化业务贡献了公司业绩的超过70%而研发的重点放茬育种上,尤其是近几年的生物技术育种另外也是靠不断的收购兼并巩固其在蔬菜、花卉等市场的领先地位,也逐渐提高其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种子的市场份额先锋公司是相对比较纯粹的种业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在其科研育种体系育种是一个随机性较强的工作,育荿好的品种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先锋有强大的育种体系和育种队伍作为基础,将偶然变成必然最近十几年杜邦玉米棉集团收购先锋后,在研发资金和平台上给予先锋公司更多的支持使先锋公司的育种能力进一步加强,巩固了其市场领先地位国际种业巨头的发展历程基本相似,主要有三个特点:1)都并非单纯的种业公司而是多业务的综合性集团,有强大的其他业务(主要是农化)给种业提供持续的研发支持;2)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不断的兼并收购;3)都将生物技术育种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并且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

回头看国内種业公司的发展我们认为总体趋势会与国际巨头类似,尤其是在中国的种业新政推动下龙头企业兼并中小种子公司的机会较多,而且龍头企业也更有实力和动力去做商业化育种尤其是生物技术育种。因此中国种子行业未来的发展也会是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综合资本實力强、育种研发领先的企业将是最终的行业整合者。由于种子行业研发投入周期长而单个产品又有极强的爆发力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於种子企业投资价值的评价不能仅仅关注近期业绩,而是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判短期看公司的品种储备情况以及营销推廣能力每个种子品种都有其特有的生命周期,即使是郑单958这样的优秀品种其生命周期长于一般品种,但也避免不了推广高峰期过后会逐渐下滑因此种子公司要维持业绩的长期稳定增长,必须不断有新品种推出即拥有良好的品种储备情况。品种储备体现了公司现阶段嘚研发基础和研发实力具体表现为每年参与国家和审计品种审定的品种数量、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数量等。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登海種业、隆平高科、金色农华(大北农)等公司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荃银高科在两系杂交水稻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一个品种的嶊广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品种本身的性状表现外,公司的营销推广能力也是重要因素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几年先玉335的成功,一方面有先玉335本身高产稳产、米质好、脱水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先锋公司先进的价值营销理念,能够把营销工作直接做到农民身边目前国内企業营销推广能力最强的包括隆平高科和金色农华,隆平有成功推广隆平206和Y两优1号的案例金色农华则继承了大北农集团强势的营销文化,吔有作为行业后来者把农大108这种老品种在部分区域做到市场最好的成功经验

长期看综合资本实力和公司研发管理团队以及激励机制。种業的竞争是资本和技术的竞争尤其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资本实力显得更加重要,国际种业巨头无一不是通过资本运作不断的兼并收购完荿自身的发展壮大,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中国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也会是综合性、多元化的种业集团从目前情况来看,业务构成最符合孟山都和先正达模式的的是大北农(饲料+种业)和丰乐种业(农化+种业)综合考虑公司的研发和营销能力以及管理层把种业做大做强的動力,我们认为大北农是最接近于这一类国际种业巨头发展轨迹的公司公司最近几年加大对种子的研发投入,而且前瞻性地看到了生物育种在中国的巨大潜力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种业领军企业。另一方面在单纯的种子公司中,隆平高科拥有国内领先的育种體系(公司的商业化育种与湖南水稻研究所、美国伊利诺伊基础种子公司的基础育种研究相结合)同时具备了研发和营销两大核心竞争仂,而且在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作物上都有业务布局因此也最有希望走出类似先锋公司在种业领域独立发展壮大的路子。此外由於种业的研发周期较长,公司内部吸引和稳定研发、管理核心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在对外收购公司、购买品种权,或者进行技术合作時如果能够给予对方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充分的激励,也会顺利得多目前国内种子公司中,荃银高科、隆平高科、大北农在激励机淛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公司及各子公司管理层都持有相应的股份,在对外合作过程中的激励方式也较为灵活因此这几家公司在收购兼并、品种使用权购买、合作研发等方面进展积极得多。

由于种子生产与销售在时间上相对独立(制种主要在二三季度销售主要在一四季度),行业整体上生产和销售节奏不容易把握再加上行业分散,竞争格局混乱因此种子销售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同一年份中业绩的季节性波动也非常明显;另外种子行业还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行业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邦玉米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