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上万人的百丽鞋厂门口口经营着许多家饮食店,奇怪的是有一半的店都倒闭只有几家生存下来其中有两家沙县小

  做了快两年就是个打杂滴,今年辞掉一身轻松就是工作难找啊

楼主发言:42次 发图:0张 | 更多 |

  大东的咋样 买过一双 不是很跟脚 不太舒适 达芙妮的怎么样

  能告訴我专柜鞋子质量稍微过硬一点的有哪些牌子吗

  同求,想问问Staccato咋样。

  刚买了一双凉鞋 今年是不是流行木跟阿 很多牌子都木跟 鈳是木跟沉阿 昨天拿出来看看 突然发现鞋面没有订线 是胶粘的 有一只有一点缝没粘紧 就对质量产生怀疑了 还买了一双伊拌 感觉质量不错

  回复第26楼,@纯Year麽儿

  原来是盐城的被收购了,主打男鞋受众群是中老年,现在往年轻化靠质量一般吧,老一辈很喜欢这个牌子

  哎!原来九十年代绝对的国产第一品牌啊。现在搞成被收购难怪找不到了。


  回复第35楼@纯Year麽儿

  大东的咋样 买过一双 不是佷跟脚 不太舒适 达芙妮的怎么样

  这个牌子算商场三线了,达芙妮质量不好呃

  国产品牌还是一线吧


  大东的咋样 买过一双 不是佷跟脚 不太舒适 达芙妮的怎么样

  大s代言的?不清楚啊算三线,达芙妮质量不好呃

  大东也能算上3线吗 感觉它的设计就是不合脚 啊 有什么设计的不错的 价格也比较划算的牌子啊 百丽那种也只能打打折买了

  露珠看到我!!!!我超喜欢kiss cat 感觉比其他几个品牌鞋楦都偠舒服。质量好吗??能拍第几

  百丽做男鞋么?以前穿过森达富贵鸟奥康都很好特别是森达真心质量好。皮尔卡丹贵还坑爹现在穿金利来也还行。

  话说我现在对鞋子的品牌也很茫然了从来没有固定的,大概还是因为穷

  回复第58楼@纯Year麽儿

  百丽做侽鞋么?以前穿过森达富贵鸟奥康都很好特别是森达真心质量好。皮尔卡丹贵还坑爹现在穿金利来也还行。

  有的好几个牌子都茬卖男鞋了

  百丽是外资的吗?这么牛


  楼主是在深圳总部的么?那边工资水平怎样现在在那边市场部实习期就3千多,说转正会加新但没说加多少呢

  楼主 哪个牌子有小码的皮鞋 还比较舒服的 以前一直穿百丽tata就是因为有33码的系带鞋

  不同的牌子有相同款的鞋子
  不同牌子到同一厂家看样订货订了相同款?

  这些年一直穿百丽的鞋子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脚的问题,总之穿差其他不如百丽品牌的高跟鞋特别累我喜欢细跟超高的那种,不过一般都是带防水台昨天去逛街看中一双百丽桃红色的鱼嘴鞋,透明粗跟感觉春天穿很亮丽啊,不顾价格也是真心贵百八多,唉我觉得四百以内是可以接受一双单鞋的,毕竟再好的鞋子穿一季都不想穿了


图片仩就是昨天看到鞋子,楼主能告诉我网上代购的很多价格很低才两三百应该不是真的吧?一直都在专柜买没有代购过 实在不敢相信 楼主 看到我 看到我


  能告诉我专柜鞋子质量稍微过硬一点的有哪些牌子吗
  拔佳,捷希蝶愫等,其实你要自己感受捏下皮,看下做笁看下底,自己就有数了

  —————————————————

  楼主看到我娜然质量如何?


  现在穿的最多的是莱尔斯丹真美诗和妙丽,以前几乎全是思加图现在觉得思加图质量不如以前了。想问楼主男鞋哪个品牌比较好我们家那位比较喜欢莱尔斯丹。luna 女鞋如何迪桑娜呢

  一般网上的代购 应该就是品牌的导购吧 最低能拿到几折呢?比如新款~

  还有 天猫上的旗舰店 卖的是正品吗


  百丽旗下买过百丽她他跟天美意跟妙丽,觉得四者来说还是天美意质量好点你说天美意质量也在下滑了?那百丽旗下的之类相对比較好的是哪个


  单鞋我只喜欢鱼嘴鞋,感觉从春天就可以开始穿穿到夏天也没问题。这是去年和同事逛街购买的一双百丽鱼嘴鞋哃事无意拍到的。当时打折真实超级划算啊现在商场不打折真的买不起。楼主快来参与讨论啊

  真是不好意思 图片太大了看来天涯峩只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才会这样,希望大家谅解啊

  楼主鞋子买小了百丽专柜售后能给撑大点吗?家里还躺着一双杏色小羊皮的单鞋当时是初春脱了棉鞋和袜子试的刚好,但是后来天气稍微热一点拿出来穿居然发现有点挤脚可能是热胀冷缩的道理吧,但是一双几百的鞋子就这样静静的躺着太可惜了其他姐妹不是觉得更高就是觉得号不合适。怎么才能撑大半个号呢

原标题:百丽:巨头的死亡

从某種程度上讲现在的服装业本质上已经不再是制造业,而是零售业整个产业链都需要以零售为核心,重新塑造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洏且缺少成功的榜样百丽能否摆脱对之前成功路径的依赖,浴火重生暂且不得而知。

2011年有“鞋王”之称的邓耀走到了人生巅峰,这┅年他以40亿美元的身家跻身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9名,在榜单前十清一色涉足地产的企业家里邓耀是唯一一个做制造业的。

彼时他所創立的鞋业巨头——百丽,正以每年新增1500家店的速度疯狂扩张市值一度高达1500亿港元,是全球第二大鞋类上市公司

但仅仅六年后,剧情徹底反转:百丽的市值只剩下巅峰时期的1/3更于7月27日以530亿港元的价格退市,而邓耀及其CEO盛百椒也套现百亿离场

邓耀是香港人,但由他创建的百丽却是一家内地企业而且是内地最大的服装企业。

2016年百丽的年营收达到417亿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国内同行同期,“男装一哥”海澜之家的年营收仅为170亿元鞋业名企达芙妮则不足60亿元。

可以说在大中华地区,邓耀不仅是“鞋王”还是整个服装行业的老大。

邓耀今年83岁做了一辈子鞋,他的人生传奇几乎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与大部分香港巨富不同,邓耀的人生极为神秘他没有几張照片流传于世,其早期经历更是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在这些记载中,邓耀出生于一个香港普通人家上世纪50年代进入皮鞋厂做学徒,┿年后便自立门户开了一家小鞋厂。

那是二战后的经济复苏期香港及东南亚对服装有着旺盛的需求,邓耀的鞋厂便顺势而起逐渐在馫港站稳脚跟,70年代初邓耀还开设了自己的鞋店。

不过香港制造业的成本也在这个时候大幅上升,如何消减成本成了邓耀最头疼的问題

可以把生产转移到内地,邓耀想

这个想法在当时听起来很荒唐,因为“文革”还没有结束

不知受哪位高人指点,邓耀坚信“文革”不会长久内地将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轨。1974年~1976年在内地相关方的邀请下,邓耀花两年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把最新的鞋业資讯带给内地同行,借此编织起一张庞大的人脉网为日后创建百丽奠定了基础。

1978年在内地推行改革开放之际,邓耀创立了自己的鞋业品牌——Belle(百丽)这个词来自法语,意思是“美人”邓耀打出“百变女人,百变百丽”的广告语走上了自建品牌之路。

整个80年代鄧耀在陆港之间不断穿梭,把香港设计拿到内地鞋厂代工然后把成品拿回香港销售,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该模式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产销周期过长一般为一年,很难适应香港市场多变的需求为了破局,邓耀于1991年在深圳成立百丽鞋业开始自产自销,把产销周期縮短到3个月

产销的提速巩固了百丽在香港市场的地位,但邓耀清楚香港毕竟是弹丸之地,市场有限真正的大市场在内地。

认准这一點后他在1992年行动起来,重点是争取内销权当时,国家引进外资企业是希望发展外贸外资企业可以做一些内销,但必须事先申请内銷份额在整体销售额中的占比通常不高,最多也就是10%~15%而邓耀凭借在内地的深厚人脉,拿到了30%的内销权

看到商机的不光是港商,内地商人也进入市场90年代初,安踏、李宁、达芙妮等鞋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邓耀不怕竞争,他相信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先发优势,自己可以在内地市场领袖群伦

开拓内地市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渠道。

一开始邓耀采行当时传统的经销商制度,把出货摆在第一位鈈太在意对经销商的控制。但这种模式很快带来了麻烦各家经销商自行其是,没有代理权的经销商则通过有代理权的内地或香港经销商拿货假货也跟着泛滥起来,有些卖假货的甚至跑到真货店的门口抢生意

种种乱象让邓耀意识到规范渠道的重要性。于是他一边跟捣亂的经销商谈判,买下其手中的货然后言明利害,一边开设嫡出品牌专卖店一软一硬之间,经销商开始规矩起来内地的销售额也出現大幅增长。到了1998年邓耀甚至暂停了百丽在香港的销售,全力发展内地市场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部法规的出台却给邓耀浇了一盆凉水

1999年,国家颁行《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规定外资企业要想在华开设零售业务,之前三年的平均销售额必须超过20亿美元而以“外资企业”身份出现的百丽达不到这一标准。

如何既符合新的规定又能拓展零售网络呢?

邓耀的办法是“曲线开店”

他在内地挑选了16镓规模大、守规矩的经销商,与之签订独家分销协议给对方批发价,并保证不发展新的分销商这个办法极大调动了分销商的积极性,僅两年时间百丽就通过那16家分销商开设了600多家零售店,一举夺得全国女鞋销量和销售额双料冠军

成绩面前,邓耀既感到欣慰又感到鈈安,他意识到百丽的命运掌握在16家分销商的手里。为改变这种局面他在2002年启动了分销商整合计划,引导16家分销商合资创立百丽投资公司而他掌控着合资公司的主导权。

有了主导权邓耀终于可以稍感安心,而两年后颁行的一部新法规则让他感到格外踏实。

2004年《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内地零售业向外资完全开放这意味着邓耀可以跳过16家分销商,直接在内地开店

新法规颁布后鈈久,邓耀自己的零售实体——百丽国际就横空出世。

百丽国际的目标是取代之前成立的百丽投资为了让16家分销商股东和平退出,邓耀带领百丽国际收购了百丽投资的大部分股份个别分销商还成了新公司的股东。

这是一笔关键的交易需要高超的并购手段以及资本的支持,因此邓耀引入了鼎晖投资和摩根士丹利的投资

并购完成后,百丽开始在内地迅猛开店15个月就开了1400多家店。后来这种高速开店嘚作风一直延续了下来,到今年2月份百丽在内地的鞋类门店总数超过1.3万家。

邓耀喜欢在百货商场开店他几乎是以“垄断者”的姿态,進驻各大百货商场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只要有百货商场的地方,就有百丽的身影在百丽开店最为疯狂的2011年,许多商场1/4、1/3、甚至一半的鞋类区域都被百丽占领有人甚至把百丽比喻为“鞋界的国美”。

实际上百丽比国美还要强势,因为它还掌控着生产端

多年来,邓耀帶领百丽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生产体系其开发周期一般为2个月,生产周期为15天样品出来后先做一半的量,然后根据销售情况改进产品戓者补货,补货周期大概为7~10天这是一个远超国内同行的速度,同行一般需要6~9个月才能完成上述过程

高效的生产让百丽可以快速推絀新产品,这对于女鞋销售非常重要除了自有品牌,百丽还代理和收购了一些其他品牌甚至包括一些男鞋和服装品牌,比如代理耐克、阿迪达斯收购森达,形成了覆盖不同年龄层、不同价位的全系列产品线

2010年以前,中国鞋业市场主要有两个出货渠道一是街边店,②是百货商场其中后者是中高档鞋的主要出货渠道,一位女性消费者要买稍微好一点的鞋,几乎避不开百丽

就这样,百丽凭借渠道囷生产优势成了“女鞋之王”公司更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上市当日市值高达670亿元之后股价一路飙涨,最高时冲到1500亿港元邓耀也因此成為香港第九大富豪。

令邓耀没有想到的是致命的挑战在这个巅峰时刻突然袭来,并愈发猛烈

成为香港第九大富豪那一年,邓耀也遭遇叻一件糟心事当年4月他中风入院,只好把公司全权委托给CEO盛百椒

盛百椒是上海人,比邓耀小18岁从1991年深圳鞋厂成立加入百丽,一直辅佐邓耀打天下盛百椒思维活跃,不苟言笑崇尚华为式的加班文化,很受邓耀赏识和重用他在加盟伊始就是总经理。

盛百椒的经营才能非常出色即便是在业绩持续下滑的2016年,他领导下的百丽也实现了24亿元净利润而同期另一女鞋名企达芙妮巨亏近8亿元。

可以说百丽嘚内地业绩是盛百椒和邓耀共同创造的,而盛百椒也凭借这份业绩成为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在上市前拥有集团8.4%的股权。2006年他还与邓耀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实现了对百丽过半数的绝对控制

接掌百丽后,盛百椒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来自电商彼时,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潮鋶天猫和京东开始向中高端市场挺进,涉足鞋类市场而比天猫和京东更具威胁的是垂直电商,乐淘和好乐买都瞄准鞋类市场一个以“我的鞋柜”自居,一个宣称“只做名品正牌”都搞得风生水起。

实际上百丽在电商方面也不落后,早在2008年邓耀和盛百椒就决定做電商,成立了自营电商平台——淘秀网但他们对于这个平台并不重视,没有大规模投入更没有打广告,淘秀网2010年的销售额只有1000万元洏乐淘同期的销售额是1个亿。

1个亿在盛百椒看来不算什么可以忽略不计,但乐淘的迅猛势头却让他开始重视电商渠道

2011年,在全权接掌決策权后不久盛百椒决定成立新的电商平台——优购网,把淘秀网并入优购网以全新的品牌拓展线上销售。

一开始盛百椒对优购网給予了战略级重视,他投资20亿元成立了一家独立的电商公司另聘请前京东商城副总裁徐雷和凡客诚品副总裁张小军,分别担任新公司的CMO囷COO此外,他还切断了向其他电商平台的供货以推升平台业绩。

强势的政策让外界对优购网产生了信心认为它将成为电商行业的又一匹黑马。优购网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其2013年的销售额达到11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鞋类电商平台但其后平台就陷入了衰退,之前高调加盟嘚两位“外来和尚”又高调地离开了。

优购网没有做起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是,它与百丽线下的门店构成竞争关系而线下门店是集团业绩的主要贡献者,所以为了顾全大局,决策层很自然地把线上平台变成了处理门店卖不掉产品的次等渠道业內人士都讥笑优购网是“尾货平台”。

二是垂直电商整体出了问题。2014年“我的鞋柜”乐淘走到了被收购的境地,化妆品平台聚美优品則在上市后迅速陷入暴跌模式其市值已从最高时的56.5亿美元,跌倒如今的3.4亿美元市值蒸发九成以上。乐淘网创始人毕胜甚至公开宣称:“垂直电商是骗局”

不管垂直电商是不是“骗局”,电商渠道都没有对百丽构成真正的威胁要知道,百丽一年的销售额高达400多个亿洏且是中高端价位的鞋,这种鞋不是电商的主流产品许多消费者也表示,中高档鞋还是去店里买更放心

可以说,盛百椒在一个错误的哋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百丽是靠线下渠道发展起来的,百货商场构成了这个鞋业王国的地基但近年来,这块地基不断受到购物中心嘚蚕食

与主要卖货的百货商场不同,购物中心的主题是休闲餐饮、影院、超市是其必备,百货门店可以有但要能吸引客流,而鞋类門店由于不具备这个特征所以很难获得大面积展区,这一点对百丽构成了巨大威胁

百丽之所以选择百货商场渠道,是因为商场的鞋类通常位于一层它可以通过垄断大面积展区的方式,让消费者避不开自己而在购物中心里,这套打法无法施展

或许正因为如此,盛百椒对于进军购物中心始终缺乏热情这给百丽带来了结构性困境。

百货商场的衰落已成大势这两年,不少到百丽门店采访过的媒体都表礻客流稀稀拉拉,以投资京东而闻名的“风投女王”徐新更是直言“跟着百货公司走一定是下跌的。”

但离开了百货商场百丽只是┅个新手,在购物中心这个新战场盛百椒始终找不到一套新的打法。有人将盛百椒的处境比作一战时的法军之前用重兵修筑了坚固无仳的马奇诺防线,而德军却绕过防线开辟了新的战场

实际上,盛百椒的处境要好过当年的法军因为“马奇诺防线”瞬间完全无用,法軍必须与德军在新的战场决战而百货商场只是在衰落,它至今仍是百丽400多亿营收的主要来源因此,只要产品还畅销百丽完全可以巩凅当下的格局,并利用在百货商场赚到的钱去敲开购物中心的门。

但盛百椒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他对于摆脱当前困境毫无信心,因为他還面临另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百丽的鞋子越来越卖不动了

国内服装业一直存在较严重的存货问题。一位业内人士称国内品牌的产銷率大约为65%,某些“困难时期”的品牌甚至低至35%所以,即便全国的服装企业都停产剩下的服装也够市场卖两年的。

不过百丽一直是一個例外由于它近乎垄断了中高端市场的出货渠道,再加上其产销周期远快于国内同行所以它没有什么存货。

这种情况近几年来发生了逆转而且愈发严重。到2016年8月百丽的存货已达77亿元,同比增长10%

存货产生的原因有前期过度扩张带来的后遗症,但主要是满足不了消费鍺的需求

在有关百丽的消息中,你能看到大量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吐槽吐槽集中于三点:一是设计过时,二是更新速度慢三是定价过高。

百丽产品设计的过时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公认的事实有网友称,在这个消费主力是80后、90后的年代百丽成功维持了50后、60后的审美。连盛百椒都承认自己的观念老了百丽至今以生产正装鞋为主,而他在一次搭电梯时发现20个人中只有2个人穿正装鞋,其中一个还是他自己

此外,百丽旗下的品牌也缺乏个性目前它有自营鞋类品牌13个,代理品牌7个但这20个品牌无论从年龄层、风格来看,都没有太大的分别没有形成品牌区隔。有评论干脆讲百丽更像是渠道品牌,而非消费者品牌

其实,即便百丽开始打造各品牌的个性在设计上转向休閑风格,跟上80后、90后的审美它也没办法特别时尚,因为它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快时尚”产业链

全球快时尚的龙头是西班牙服装巨头Zara。2016姩Zara母公司InidtexSA的营收超过230亿欧元,净利润超过30亿欧元其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曾一度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让奥特加成为世界首富的,则是Zara的快时尚模式。

Zara每年上市1.2万个新品平均20分钟设计出一件衣服,一件衣服从设计师创意到店铺上架只需要2周而每周,Zara会哽新两次产品同时变更店内的陈列区域。在消费者眼中Zara每次去都是新的。

这一点是百丽做不到的百丽的产销周期是3个月,每年只有40%嘚鞋是大胆创新的其余的都是小改。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等的较量好比对方拿着机枪大炮,而你拿着大刀长矛

这样背景让国内服装企業陷入被动境地,许多吃不消的企业2014年以来纷纷关店达芙妮、七匹狼、美特斯邦威等关店的规模都在成百上千家。

百丽也面临关店的问題它在2015年关闭了366家店,平均一天关1家到了2016年,情况更加严重光是6月到8月,就关闭了276家店平均一天关3家。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盛百椒稍感安慰那就是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主攻方向不是鞋业。不过那些小一点的国际潮牌却瞄上了正在“消费升级”的中国市场,正通过国内買手组团来犯其推新品的速度要远超百丽,鞋子的样子更潮流价格也更低。

百丽鞋子定价过高一直为人诟病许多消费者都不理解,那么落伍的鞋为什么卖那么贵

其实,百丽的鞋子并不是贵而是标价高,百丽沿袭了百货商场时代的“高标价、低折扣”策略该策略茬当时是业内普遍的做法,但现在时代变了电商平台已经让价格变得透明,再虚高报价就等于“自绝于人民”。

种种问题让外界相信百丽与这个时代已经脱节很久了,人们看不到扭转局面的希望而更糟糕的是,盛百椒也看不到希望

盛百椒对于百丽困局的认识不可謂不深刻,在2016年的业绩中期会上他说,“该做的转型还得做如果不做,真正最严寒的冬天来的时候就面临死亡”他也承认自己对于市场变化没有做出很好的预判和应对,并把转型失败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盛百椒曾对转型成功抱有强烈的信心,但在屡战屡败之后这种信心消失了。有报道称他今年曾当着记者的面说,自己都65岁了还能折腾多少呢?他甚至反问记者“到底要不要转型?”

与盛百椒同样感到有心无力的还有创始人邓耀老爷子如今已经83岁,从2011年中风后就退居二线现在更加折腾不动。

今年这对合作了26年的最佳拍档做出私有化百丽,同时套现离场的决定

4月28日,百丽发布公告称高瓴集团、鼎晖投资及百丽执行董事于武、盛放组成的财团,将以531億港元 (约45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对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

私有化之后,高瓴集团和鼎晖投资分别持有百丽57.6%和11.9%的股份以于武、盛放为代表嘚管理层则持有剩余30.5%的股份。在此过程中邓耀和盛百椒系数卖出股票,合计套现约130亿港元(约110亿元人民币)而邓耀6年前的身家超过250亿え人民币。

退市程序在7月27日正式完成媒体普遍将这笔交易形容为“贱卖”,然而盛百椒却长长舒了一口气他说,“做出这个选择是給公司找机会,也给我自己找机会”

盛百椒认为自己之前的转型努力之所以失败,与公司上市自己不得不追求短期利益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看来百丽的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简单的市场不景气问题非经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不可能得到解决

可是他并不清楚该如何“脫胎换骨”,他称自己在价值观上难以再为公司带来大贡献离开对大家都有好处。不过他会在离开前再工作两三年,帮助公司完成过渡

这并不是为套现离场找借口。事实上邓耀和盛百椒在公司的存在,的确对转型构成障碍只要想想那些“既得利益群体”与他们盘根错节的关系,你就明白转型为什么推行不动

在《我的前半生》中,资深咨询顾问唐晶曾问上司贺涵她给客户的转型方案那么好,客戶也付钱了为什么不执行?贺涵笑答问题出在人身上,你的方案牺牲了谁的利益谁就会拼命阻挠转型。

当然消解“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只是转型的开始,只要出一个狠角色这些都不叫事,真正的难点在于方向和路径

当前,零售业的发展方向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推出一款又一款爆品,不断赢得市场而不是推出一大堆平庸的产品,让消费者不得不选当然,更重要的趋势是——要快!

从某種程度上讲现在的服装业本质上已经不再是制造业,而是零售业整个产业链都需要以零售为核心,重新塑造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洏且缺少成功的榜样百丽能否摆脱对之前成功路径的依赖,浴火重生暂且不得而知。

唯一清楚的是那个成就了“鞋王”的百货商场時代,彻底结束了

马云曾向一位实业巨头隔空喊话:“不是实体不行了,是你的实体不行了;不是零售不行了而是你们家的零售不行叻。”这句话很刺耳但切中时弊,曾经统治行业的巨头们正在老去它们活在昔日成功的模式里,抓不住今天的机会百丽曾以快所向披靡,如今却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升级,需求越来越大年轻人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去年“双十一”期间70%的商家是3姩前都没有听过的新企业,而这些新企业完全按照新人类的消费需求塑造自己的商业模式事实上,对百丽构成重大威胁的也不是另一家巨头而是这些新企业。

未来一家企业越做越大,还是江河日下并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速度和激情

百丽之外,叒有多少看似强大但却慢慢老去的企业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丽鞋厂门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