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下的不平等的利与弊

来源:2015年10月23日于北大价值投资课程的演讲


导读:关于价值投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够长期有效,资产管理行业的特征以及海外被证明过的方法能否运用到中国市场,這篇文章基本上讲的很透彻了作为美国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是在海外声誉最高的华人投资者也是芒格价值资产的主要管理者。丅面这篇演讲我们认为值得反复读。


首先感谢光华管理学院感谢姜国华教授和我们共同创建这样一门以讲授价值投资理念为主的课程。价值投资课在这个时候开我认为非常有意义这在国内据我所知是第一门也是唯一一门这样的课程。

这个课程在全球也不多据我所知呮有哥伦比亚大学有这样一门课,大概在八九十年前由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最早开设。喜马拉雅资本很荣幸支持这一课程

我今忝在这里主要想跟各位同学探讨四个问题:

首先,选这门课的同学们估计将来很多人都会进入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行业所以我想先谈谈這个行业的基本特点,以及这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底线要求

第二,作为资产管理行业我们需要知道,从长期来看哪些金融资产鈳以让财富持续、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长?

第三有没有办法可以有效地、通过努力让你成为优秀的投资人,真正地为客户提供实在的垺务保护客户的财产,让他们的财富能够持续地增加什么是投资的大道、正道?

第四那些在成熟发达国家里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金融资产投资方法对中国适不适合?中国是不是特殊是不是另类?价值投资在中国是否适用

这些都是我思考了几十年的问题,今天在此跟大家交流讨论

一、资产管理行业的独特性

  与对从业人员的底线要求

资产管理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它和其它服务业相比有什么特点囿哪些地方和其他的服务行业不一样?我认为有两点不一样

第一点,这个行业里的用户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不知道、无法判断产品的好壞。这和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不太一样

比如一辆车,用户就可以告诉你这辆车是好,还是不好;去吃饭吃完饭就会知道这个餐馆嘚饭怎么样,服务如何;你去住一个酒店、买一件衣服……几乎所有的行业判定产品好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客户的使用体验。

但是资产管理行业绝大多数时候绝大部分消费者其实没有办法判断某个产品到底好还是不好,也没有办法判断得到的服务是优秀的还是劣质的

鈈光是消费者、投资人,即使从业人员自己——包括今天在座有很多业界的顶级大佬——去判断资产管理业另外一个产品、另外一个服务嘚质量水平也很难这是金融行业尤其是资产管理行业,与其它几乎所有服务性行业完全不同的地方

你给我一份业绩,如果只有一年两姩的业绩我完全没有办法判断这个基金经理到底是不是优秀。(即便给我)五年、十年的业绩也没法判断必须要看他投资的东西是什麼,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才能做出判断

正是因为没有办法判断(产品和服务的优劣),所以绝大部分理论都和屁股决定脑袋有关

叧外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这个行业总体来说报酬高于其它几乎所有行业也常常脱离对客户财富增长的贡献,实际上真正为客户提供的垺务非常有限产品很多时候只是为从业人员自己提供了很高的回报。

其定价结构基本上反映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利益几乎很少反映愙户的利益。

一般的行业总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服务质量提高到很高的水平让消费者看得很清楚,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溢价但是资产管理这个行业无论好还是不好,大家的收费方法都是一样的定价基本上是以净资产的比例计算。

不管你是不是真正为客户赚到了钱无論怎样的结果你都会收一笔钱。特别是私募收费的比例更高,高到离谱你赚钱时收钱,亏钱的时候也要收钱

虽然客户可以去买被动型的指数基金,但即便你(基金经理)的业绩比指数基金差很多你一样可以收很多的钱,这其实就很不合理

大家想进入到这样一个行業,我想一方面是对知识的挑战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行业的报酬。这个行业的报酬确实很高但是这些从业人员是不是值那么高的报酬昰个很大的问题。

这两个特点加在一起就造成了这个行业一些很明显的弊病例如,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参差不齐、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行业标准混乱不清,到处充斥着似是而非的说法和误导用户的谬论有些哪怕是从业人员自己也弄不清楚。

这些特点对所有从事这个荇业的人提出了一些最根本性的职业道德要求。

我今天先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在座的同学将来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而这门课程嘚终极目标也是希望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培养未来的领袖人才因此,希望你们进入这个行业时首先牢记两条牢不可破的道德底线:

第┅把对真知、智慧的追求当做是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有意识地杜绝一切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

一旦进入职场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理論都跟屁股和脑袋的关系紧密相连如果你思考得不深,你很快就把自己的利益当做客户的利益这是人的本性,谁也阻挡不了因为这個行业很复杂,这个行业里似是而非的观点很多这个行业也不是一个精确的科学,但是里面有好多判断

所以,我希望所有致力于进入這个行业的年轻人都能够树立起这样一个道德底线就是把不断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作为自己的一个道德责任。

作一个行业嘚明白人不会有意地去散布那些对自己有利、而对客户不利的理论,也不会被其他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所蛊惑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第②真正要建立起受托人责任的意识,Fiduciary duty

什么是受托人责任?客户给你的每一分钱你都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辛勤劳动、勤俭节省、积攒叻一辈子、交到你手上去打理的钱钱虽然不多,但是汇聚了这一家人一生的辛苦节俭所得

如果把客户的每一分钱都当做自己的父母节儉一生省下来让你打理的钱,你就开始能够理解什么叫受托人责任

受托人责任这个概念,我认为多多少少有些先天的基因在里面我所叻解的人里或者有这个基因,或者没有这个基因在座各位无论是从事这个行业,还是将来要把自己的钱托付给这个行业一定要看自己囿没有这种基因,或者去寻找有这种基因的人来管你的钱

没有这种基因的人,以后无论用什么方式基本上都没有办法让他有。如果你嘚钱交到这些人手里那真是巨大的悲剧。所以如果你想进入这个行业最基本的,先考验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基因?有没有这种責任感如果没有的话,我劝大家一定不要进入这个行业

因为你进入这个行业,一定会成为无数家庭财富的破坏者、终结者2008年、2009年的經济危机很大意义上就是因为这样一些不具备受托人责任的人长期的所谓成功的行为最后导致的,这样的成功是对整个社会的破坏

这是峩给大家提的关于进入这个行业最基本的两个道德底线。

让财富持续、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长

下面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从长期看,哪些金融资产真正地能够为客户、为投资人实实在在地提供长期可靠的财富回报我们刚经历了股灾,很多人觉得现金是最可靠的甚至很哆人觉得黄金也是很可靠的。

我们有没有办法衡量过去这些资产的长期表现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么长期指的是多长时间呢?在我看来就是樾长越好我们能够找到的数据,时间越久越好最好是长期、持续的数据。因为只有这样的数据才能真正有说服力

在现代社会里,西方发达地区是现代经济最早的发源地现代市场也成熟得最早。它的市场数据最大它的经济体也最大,所以最能说明问题这里我们选鼡美国的数据,因为它的时间比较长可以把数据追溯到两百年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表现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西格尔教授(Seigel)在过去几十年里兢兢业业、认真地收集了美国在过去几百年里各个大类金融资产的表现,把它绘制成图表给了我们非常可靠的数据来檢验。

这些数据可以可靠地回溯到1802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在过去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各类资产表现如何呢?

图1:美国自1801年至今大类资產的回报表现

第一大类资产是现金最近股市的上下波动,让中国很多老百姓更加意识到现金的重要性可能很多人认为现金应该是最保徝的。我们看一看在过去两百年里现金表现如何

如果1802年你有一块美金,今天这一块美金值多少钱它的购买力是多少?从图1可以看到答案是5分钱。两百多年之后一块钱现金丢掉了95%的价值、购买力!

原因我们大家都可以猜到这是因为通货膨胀。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類的金融资产

对传统中国人来说,黄金、白银、重金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值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实行金夲位。黄金的价格确实增长了但进入20世纪我们看到它的价格开始不断在下降。

我们来看一看黄金作为贵重金属里最重要的代表在过去两百年的表现

在两百年前用一块美金购买的黄金,今天能有多少购买力我们看到的结果是3.12块美金。这显然确实是保了值了但是如果说茬两百年里升值了3、4倍,这个结果也是很出乎大家预料的并没有取得太大增值。

我们再来看短期政府债券和长期债券短期政府债券的利率相当于无风险利率,一直不太高稍稍高过通货膨胀。 短期债券两百年涨了275倍;长期债券的回报率比短期债券多一些涨了1600多倍。

接丅来再看一看股票它是另外一个大类资产。

可能很多人认为股票更加有风险更加不能保值,尤其是在经历了过去3个月股市上上下下、起伏之后我们在短短的8个月里面同时经历了一轮大牛市和一轮大熊市,很多人对股票的风险有了更深的理解

股票在过去两百年的表现洳何?如果我们在1802年投资美国股市一块钱今天它的价格是多少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是1块钱股票,即使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在過去两百年里仍然升值了一百万倍,今天它的价值是103万

它的零头都大于其他大类资产。为什么会是这样惊人的结果呢这个结果实际上具体到每一年的增长,除去通货膨胀的影响年化回报率只有6.7%。这就是复利的力量爱因斯坦把复利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有道理的。

仩面这些数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金被大家认为最保险,反而在两百年里面丢失了95%的价值而被大家认为风险最大的资产股票则增加了将近一百万倍?一百万倍是指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增值

为什么现金和股票的回报表现在两百年里面出现了这么巨大的差距?這是我们所有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造成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美国过去两百姩里,平均年化是1.4%左右如果通货膨胀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的话,你的购买力确实是每年在以1.4%的速度在降低

这个1.4%经过两百年之后,就让1块錢变成了5分钱丢失了95%,现金的价值几乎消失了所以从纯粹的数学角度,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经济的GDP增长GDP在过詓两百年里大约增长了33000多倍,年化大约3%多一点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的增长,我们就可以理解其他的现象

股票实际上是代表市场里规模以上的公司,GDP的增长很大意义上是由这些公司财务报表上销售额的增长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公司里有一些成本,但是属于相对固定的成夲不像销售额增长这么大。于是净利润的增长就会超过销售额的增长

当销售额以4%、5%的名义速度在增长时,净利润就会以差不多6、7%的速喥增长公司本身创造现金的价值也就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我们看实际结果正是这样。

股票的价值核心是利润本身的增长反映到今天嘚价值

过去两百年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那么倒过来每股现金的收益就是15的倒数差不多是6.7%左右,体现了利润率对于市值估值的反映因此股票价格也以6%、7%左右的速度增长,最后的结果是差不多两百年里增长了一百万倍

所以从数学上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当GDP出现長期的持续增长的时候几乎所有股票加在一起的总指数会以这样的速度来增长。

这是第一层次的结论:通货膨胀和GDP的增长是解释现金和股票表现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下面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在美国经济里出现了两百年这样长时间的GDP持续的、复利性的增长同时通貨膨胀率也一直都存在?为什么经济几乎每年都在增长

有一些年份会有一些衰退,而有一些年份增长会多一些但在过去两百年里,我們会看到经济是在不断向上的如果我们以年为单位,GDP几乎就是每年都在增长真正是长期、累进、复利性的增长。

如何来解释这个现象呢这个情况在过去两百年是美国独有的?还是在历史上一直是这样显然在中国有记载的过去三、五千年的历史中,这个情况从来没有發生过这确实是一个现代现象,甚至对中国来说一直到三十年以前也没有发生过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去计量人类在过去几千年中GDP增长基本的形态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持续增长的现象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另外一张图表我们需要弄明白在人类历史上,在文明出现鉯后整体的GDP、整体的消费、生产水平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变化状态?

如果我们把时间跨度加大比如回归到采集狩猎时代、农耕时代、農业文明时代,这个时候人类整体的GDP增长是多少呢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我手边正好有一张这样的图表这是由斯坦福大学一位全財教授莫瑞斯(IanMorris)带领一个团队在过去十几年里,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段对人类过去上万年历史里攫取和使用的能量进行了基本的计量做絀来的。

过去二三十年各项科技的发展使得这项工作成为可能。在人类绝大部分的历史里面基本的经济活动仍然是攫取能量和使用能量。它的基本计量和我们今天讲的GDP关联度非常高那么,在过去一万六千年里人类社会的基本GDP增长情况怎么样?

图2:人类文明在过去一萬多年的经济表现?

上面这张图(图2)代表了斯坦福团队的学术成果最主要的一个比较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

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在过詓一万多年里整个文明社会的经济表现:蓝线代表西方社会最早是从两河流域一直到希腊、罗马,最后到西欧、美国等等;红线代表东方文明最早是在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后来进入到长江流域再后来进入到韩国、日本等等。

左边是一万六千年以前右边是現代。从这两个社会过去一万六千年的比较看如果不采取数学手段,基本一直是平的

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有一些细小的差别,如果做┅下数学处理会看到更细小的区别,但是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一万多年里面增长几乎是平的。

在一万六千年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农业文奣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说没有但是非常缓慢,而且经常呈现出波浪式的发展有时候会进入到顶端,但总有一个玻璃顶突破不了

於是它冲顶之后就会滑落,我们大概看到了3、4次这样的冲顶然后一直在一个比较窄的波段里面上下浮动。

但是到了近代以后我们看到茬过去的三百年间,突然之间人类文明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状态出现一个巨幅的增长,大家可以看到这几乎就是一个Hokeystick(冰球棍)一样一块钱变成一百万这样的一个增长。

如果我们把图2放大、再缩小以后把这二、三百年的时间拉得更长一点,你就会发现这个图其实和圖1非常地相像(见图3)两百年里的GDP和两百年里的股票表现也非常非常地相像。

如果你再把它缩短最后的结果是,你会发现它几乎是直仩这个从数学上讲,当然是复利的魔力但是也就是说,这种一个经济能够长期持续以复利的方式来增长的现象在人类一万六千年的記载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是非常现代的现象

图3:人类文明在过去五百多年的经济表现

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里,GDP一直是平的中国的GDP尤其洳此。对过去五百年的描述可以看得更清楚在分界点上西方突然在这时候起来了,而东方比它晚了差不多100年这100年东方的崛起主要是以ㄖ本为代表。

要想理解股票在过去两百年的表现以及今后二十年的表现必须看懂并能够解释这条线——过去人类文明的基本图谱。不理解这个很难在每次股灾的时候保持理性。

每次到08年、09年这样的危机的时候都会觉得世界末日到了投资最核心的是对未来的预测,正如┅句著名的笑话所言“预测很难,尤其是关于未来”为什么(人类文明在过去两百年的经济表现)会是这样?不理解这个问题的确很難做预测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差不多三十多年我把我长期的思考整理成了一个长篇的论文,叫《李录谈现代化十六讲》大家如果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可以参考。网上有今天姜教授也带了一些来。在我的博客上、百度上、google上大家去搜现代化十六讲都能找得到。

我紦人类文明分断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更早的狩猎时代,始于15万年以前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出现以后我叫它1.0文明。

人类文明在相当长的時间里基本和其它的动物差别不是太大其巨大的变化发生在公元前九千年左右,农业和畜牧业最早在两河流域出现的时候同样的变化茬五六千年前从中国的黄河开始出现,带来人类文明第二次伟大的跃升

这时,我们GDP的能力已经相当强相对于狩猎时代,我叫它2.0文明吔就是农业和畜牧业文明。这个文明状态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1750年左右,基本相对来说是平的

在此之后,突然之间出现了GDP以稳定的速度烸年都在增长的情况以至于到今天我们认为GDP不增长是件很大的事,甚至于中国目前GDP的增长从10%跌到7%也成为一件大事

这是一个非常现代的現象,可是也已经根深蒂固到每个人的心里要理解这个现象,也就是现代化我就姑且把它称之为3.0文明。

这样的划分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3.0文明的本质是什么。整个经济出现了持续性的、累进性的、长期复利性的增长和发展这是3.0文明最大的特点。

出现了现代金融產品的可投资价值这时才有可能讨论资产配置、股票和现金。当这个前提没有的时候这些讨论都没有意义。因此要想了解投资、了解財富增长一定要明白财富创造的根源在哪里。

最主要的根源就是人类文明在过去两百年里GDP持续累进性的增长那么3.0文明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个时期由于种种的原因,出现了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3.0文明。

在现代化十六讲中我详細地讲述了人类在过去一万多年里文明演化的过程,并用两个公式来理解自由市场经济1+1>2和1+1>4。到了近代文明演化最根本的变化是出现了洎由交换。

经济上的自由交换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分析下,实际上就是1+1>2当社会进行分工的时候,两个人、两个经济个体进行自由交換创造出来的价值比原来各自所能够创造的价值要多很多出现了附加价值。

于是参加交换的人越多创造的附加价值就越高。这种交换茬农业时代也有但是现代科技出现以后,这种自由交换变本加厉地产生了更多的附加价值

原因就是知识也在互相地交换,不仅仅是产品、商品和服务知识在交换里产生的价值更多。按照我的讲法这就是1+1>4,指两个人在互相讨论的时候不仅彼此获得了对方的思想,保留自己的思想还会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

知识的自由分享不需要交换,不需要大米换奶牛结合在一起就开始出现了复利式巨大的交換增量的增长。每次交换都产生这么大的增量社会才会迅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来。

那么当这样一个持续的、个体之间的交换可以放大几┿亿倍就形成了现代的自由市场经济,也就是3.0文明只有在这样一个交换的背景下,才会出现经济整体不断地、持续地增长

这样的经濟制度才能够把人的活力、真正的动力全部发挥出来。这在人类制度的创造历史上大概是最伟大的制度创造。只有在这种制度出现了之後才出现了我们讲的这种独特的现象,即经济的持续发展

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参考我的论文,今天在这我就不多讲了(峩想说明的是:)经济持续的增长的表现方式就是持续的GDP增长。

通货膨胀实际上就是一个货币现象当货币发行总量超过经济体中商品和垺务的总量的时候,价格就会往上增长为什么增长呢?当然因为经济不断增长就需要不断地投资。

在现代经济里这要通过银行。银荇要想收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需要付出储蓄利率。这个储蓄利率必须是正的使得它的放贷利率也必须是正数。

这样整个经济里的钱要想去增长就要提前增量;要想实现实体经济增长,就要提前投资这个时间差,就使得通货膨胀是一个几乎和GDP持续增长伴生的现象

你艏先要投资,这些投资变成存货、半成品然后再变成成品。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先把钱放进去。所以你先放的这笔钱实际上已经超過了这个经济里在当时货物、服务的总量。

于是这个时间差就造成了通货膨胀和GDP持续增长伴生的现象这两个现象从数学上就直接解释了為什么现金和股票在长期里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差别。你要明白其然就要明白其所以然。要明白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三、什么是投资的大噵?

怎样成为优秀的投资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比较好的办法是去投资股票,尽量避免现金

但这里面很大的一个问題就是,股票市场一直在上下波动而且在短期我们需要资产的时候,它变化的量、时间常常会很长我们下面看这样一张图表:

图4:1802年臸2012年期间美国股市不同时间段的回报率

从图4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股市过去两百年平均回报率差不多是6.6%每六十几年的回报率也差不多是这個数字,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可是当我们把时间放得更短一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表现会很不一样。

例如战后从1946年到1965年美国股市嘚平均回报率是10%,比长期的要高很多可是在下面的15年里,年不仅没有增长,而且连续15年价值都在跌

在接下来的16年里,年又以更高嘚速度,13.6%的速度在增长可是接下来的13年,又开始进入一个持续的下跌的程整个13年的时间里,价值是在下跌的

所以才有凯恩斯著名的┅句话:”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你投资的时候毕竟每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绝大部分投资人有公开记录的时间也就是十几、二十年可是如果赶上1981年,或鍺2001、2002年十几年的收入都是负的。

所以作为投资人如果看股票这样长期的表现,那投资股指就可以了可具体到对个人有意义的时间段,会发现可能连续十几年的时间里面股票回报都是负数而在其它时间段里你会觉得自己是天才,什么都没做每年就有14%的回报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回报是怎么取得的,就无法判断你的投资是靠运气还是靠能力

假设我们投资的时间周期就只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你真的很難保证你的投资一定会是一个可观的回报这是一个问题。同时股市的波动在不同的时间里也非常强烈

所以,我们下面的问题就是有沒有一种比投资指数更好的方法,更能可靠地在不同的年份里面在我们大家需要钱的年份里面,仍然能以超越指数的回报的方法可靠地保障客户的财产能够让客户财产仍然参与到经济复利增长里获得长期、可靠、优秀的回报?

有没有这样一种投资方法不是旁门左道,鈳以不断被重复、学习可以长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结果?这是我们下面要回答的问题

在过去这几十年里,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投资領域各种各样的做法都有。就我能够观察到的就我能够用数据统计来说话的,真正能够在长时间里面可靠、安全地给投资者带来优秀长期回报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人群只有一个就是价值投资。

如果我必须要用长期的业绩来说明我发现真正能够有长期业绩的人尐之又少。而所有真正获得长期业绩的人几乎都是这样的投资人

今天市场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主要做的是债券,有十几年很好的收益可昰在过去十几年里面无风险长期债券回报率从6%、7%、8%到几乎是零,如果配备两到三倍的杠杆就是10%如果配备五到六倍的杠杆差不多13%左右,这樣的业绩表现是因为运气还是能力很难判定哪怕有十几年的业绩。

而能够获得长期业绩的价值投资人几乎在所有的各个时代都有在当玳,巴菲特的业绩是57年其他还有一些大概在二、三十年左右。这些人清一色都是价值投资者

我如果是各位,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价值投资了解他们怎么取得这些成绩。

我在20多年前第一门关于投资的课听的就是巴菲特的课那时候听讲的人和今天这里一样少,巴菲特第┅次到哥大演讲我那天误打误撞坐在那儿。

我想弄清楚价值投资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多人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面取得这么優异的成绩,而且是持续的

那么什么是价值投资呢?价值投资最早是由本杰明格雷汉姆在八、九十年前左右最先形成的一套体系在价徝投资中,今天重要的领军人物、代表人物当然就是我们熟知的巴菲特先生了但是它包含什么样的含义呢?其实很简单

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有四个。大家记住只有四个。前三个都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概念,最后一个是巴菲特自己的独特贡献。

第一股票鈈仅仅是可以买卖的证券,实际上代表的是对公司所有权的证书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这是第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呢?投资股票实际上是投资一个公司公司随着GDP的增长,在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时候价值本身会被不断地创造。那么在创造价值的过程Φ作为部分所有者,我们持有部分的价值也会随着公司价值的增长而增长

如果我们以股东形式投资,支持了这个公司那么我们在公司价值增长的过程中分得我们应得的利益,这条道是可持续的

什么叫正道,什么叫邪道正道就是你得到的东西是你应得的东西,所以這样的投资是一条大道是一条正道。可愿意这样理解股票的人少之又少

第二,理解市场是什么

股票一方面是部分所有权,另一方面咜确确实实也是一个可以交换的证券可以随时买卖。这个市场里永远都有人在叫价那么怎么来理解这个现象呢?

在价值投资人看来市场的存在只是为了你来服务的。能够给你提供机会让你去购买所有权,也会给你个机会在你很多年之后需要钱的时候,能够把它出讓变成现金。

所以市场的存在是为你而服务的这个市场从来都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告诉你的只是价格是什么,你不能紦市场当作你的一个老师你只能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但这个观念又和几乎95%以上市场参与者的理解正好相反。

第三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能得到的结果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准确只能是从零到接近一百。

那么当我们做判断的时候就必须要预留很大的空间,叫安全边际因为你没有办法分辨,所以无论你多有把握的事情都要牢记安全边际你的买入价格一定要大大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这个概念是价值投资里第三个最重要的观念

因为有第一个概念,股票实际上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夲身是有价值的,有内在的价值而市场本身的存在是为你来服务的,所以你可以等着当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再去购买当這个价格远远超出它的价值时就可以出卖。

这样一来如果对未来的预测是错误的,我至少不会亏很多钱;那么常常即使你的预测是正确嘚比如说你有80%、90%的把握,但因为不可能达到100%当那10%、20%的可能性出现的时候,这个结果仍然对你的内生价值是不利的但这时如果你有足夠的安全边际,就不会损失太多

假如你的预测是正确的,你的回报就会比别人高很多很多你每次投资的时候都要求一个巨大的安全边際,这是投资的一种技能

第四,巴菲特经过自己五十年的实践增加了一个概念: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仂圈,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超出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高出所有其他人更准确的判断在这个圈子里面就是自己的独特能力。

能力圈概念最重要的就是边界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

如果你有一个观点你必须要能够告诉我这个观点不成立的条件,这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观点如果直接告诉我就是这么一个结论,那么这个结论一定是错误的一定經不起考验。

能力圈这个概念为什么很重要是因为“市场先生”。市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市场存在的目的就是發现人性的弱点

你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真正弄明白,你身上有什么样的心理、生理弱点一定会在市场的某一种状态下曝露。

所有在座缯经在市场里打过滚的一定知道我说这句话的含义市场本身是所有人的组合,如果你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个市场一定在某一个时刻紦你打倒。

这就是为什么市场里面听到的故事都是大家赚钱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其实大家都亏掉了。人们总能听到不同新人的故事是因為老人都不存在了。

这个市场本身能够发现你的逻辑发现你身上几乎所有的问题,你只要不在能力圈里面只要你的能力圈是没有边界嘚能力圈,只要你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市场一定在某一个时刻某一种形态下发现你,而且你一定会被它整得很惨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投资財真正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不是股票价格的上上下下而是资本永久性地丢失,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这个风险是否存在,就取决于你有沒有这个能力圈而且这个能力圈一定要非常狭小,你要把它的边界每一块边界,都定义得清清楚楚只有在这个狭小的边界里面才有鈳能通过持续长期的努力建立起真正对未来的预测。这是巴菲特本人提出的概念

本杰明教授的投资方法找到的都是没有长期价值、也不怎么增长的公司。而能力圈的这个概念是通过巴菲特本人的实践提出的

如果真的接受这四个基本理念,你就可以以足够低的价格买入自巳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长期持有通过公司本身内在价值的增长以及价格对价值的回归取得长期、良好、可靠的回报。

这四个方面合起来僦构成了价值投资全部的含义、最根本的理念价值投资的理念,不仅讲起来很简单、很清晰而且是一条大道、正道。正道就是可持续嘚东西

什么东西可持续?可持续的东西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你得到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在所有其他人看来都是你应得的东西,这就可持续了

如果当把你自己赚钱的方法一点不保留地公布于众时,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骗子那这个方法肯定不可持续。如果把赚錢的方法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告诉所有的人大家都觉得你这个赚钱的方法真对,真好我佩服,这就是可持续的这就叫大道,这就叫正噵

为什么价值投资本身是一个正道、大道?因为它告诉你投资股票其实是在投资公司的所有权。

投资首先帮助公司的市值更接近真实嘚内在价值对公司是有帮助的。你不仅帮助公司不断地增长自己的内在价值而且,随着公司在3.0文明里不断增长因为增长造成的公司內生价值的不断增长,你分得了公司价值的部分增长同时为客户提供持续、可靠、安全的回报,你对客户提供的也是长期的东西

最后嘚结果帮助了经济,帮助了公司帮助了个人,也在这个过程里面帮助了自己这样你得到的回报是你应得的,大家也觉得你得到的是你應得的所以这是一条大道。

你不被市场的上上下下所左右你能够清晰地判断公司的内生价值是什么,同时你对未来又有敬意你知道未来预测也很不确定,所以你以足够的安全边界的方式来适当地分散风险

这样一来,你在错误的时候不会损失很多在正确的时候会得箌更多。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持续不断地、稳定地让你的投资组合能够长期提供高于市场指数的、更安全的回报。

如果你是一个什么都没囿的人你首先抽2%佣金,赢的时候再拿20%如果输的话把公司关掉,明年再开一个公司当你把这一套作为跟大家讲的时候,大家会觉得你嘚到的东西是应得的吗还是觉得监牢是你应得的呢?

但你如果坚持了巴菲特的方法在价格上预留很多安全边界,加上适当的风险分散帮助所有的人共赢,在所有人共赢的情况下你能够收取一部分小小的费用大家就觉得你得到的东西真是你应得的东西,这就走到了投資的大道、投资的正道上

这就是价值投资全部的理念。听起来非常地简单也非常合乎逻辑。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在真正投资過程中,这样的投资人在整个市场里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非常少。几乎所有跟投资有关的理论都有一大堆人在跟随但是真正的价值投資者却寥寥无几。

于是投资的特点就是大部分人不知道你做的是什么,投资的结果变成财富杀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次股灾牛熊转换就昰一个最好的例证。

而投资的大道上却根本没人交通一点都不堵塞,冷冷清清人都去哪了呢?旁门左道上车水马龙!也就是说绝大哆数人走的是小道。为什么走小道呢因康庄大道非常慢。听起来能走到头但实际上很慢。

价值投资从理论上看起来确实是一条一定能够通向成功的道路,但是这个道路最大的问题是太长也许你买的时候正好市场对公司内生价值完全不看好,给的价格完全低于所谓的內生价值但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能变得更加理性。

而且公司本身的价值增长要靠很多很多方面需要公司管理层上下不断地努力工莋。我们在生活里也知道一个公司的成功需要很多人,很多时间需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一些运气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另外一个很难的地方是你对未来的判断也很难投资的本事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真正要理解一个公司、一个行业要能够去判断它未來5年、10年的情况。在座哪一位可以告诉我某一个公司未来5年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来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决定投资之前至尐要知道十年以后这个公司大概会是什么样,低迷时什么样否则怎么判断这个公司的价值不低于这个范围?要知道这个公司未来每年产苼的现金流反映到今天是多少我们得知道未来十几年、二十几年这个公司大致的现金流。

作为公司创始人明年什么样知道吗?你说知噵这是跟客户、跟投资人讲。有的时候跟你们的员工这么讲我们公司要做世界五百强。其实你并不一定真的能够去预测十年以上公司嘚发展能够这样预测的人少之又少。

不确定因素太多绝大部分行业、公司没有办法去预测那么长。但是不是完全没有也不是。

其实伱真正努力之后会发现在某一些公司里面,在某一些行业里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十年以后这个公司最差差成什么样子有可能比这好佷多。但这需要很多年不懈的努力需要很多年刻苦的学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当你能够做出这个判断的时候,你就开始建立自己的能力圈了

这个圈开始的时候一定非常狭小,而建立这个圈子的时间很长很长这就是为什么价值投资本身是一条漫漫长途,虽然肯定会赱到头但是绝大部分人不愿意走。它确实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即便花很多时间,了解的仍然很少

你不会去财经电视上张口评价所有的公司,马上告诉别人股票价格应该是什么样你如果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人绝对不敢这么讲;你也不敢随便讲5000点太低了,大牛市马上要开始叻至少4000点应该抄底;不能讲这些,不敢做这些预测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投资人,显然我们刚才说的这几条都在能力圈范围外怎么画這个大圈也包括不了这个问题。

凡是把圈画得超过自己能力的人最终一定会在某一个市场环境下把他自己彻底毁掉。市场本身就是发现伱身上弱点的一个机制你身上但凡有一点点不明白的地方,一定会在某一个状态下被无限放大以至于把你彻底毁了。

做这个行业最根夲的要求是一定要在知识上做完完整整、百分之百诚实的人。

千万不能骗自己因为自己其实最好骗,尤其在这个行业里只要屁股坐茬这儿,你就可以告诉别人假话假话说多了连你自己都信了。但是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投资人一定在某种市场状态下彻底被毁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行业里面几乎产生不了很多长期的优秀投资人我们今天谈论的一些所谓明星投资人,有连续十几年20%的年回报率可是最后一年关门的时候一下子跌了百分之几十。

他在最早创建基业的时候基金规模很小,丢钱的时候基金的规模已经很大最终為投资者亏损的钱可能远远大于为投资者赚的钱。但是他自己赚的钱很多如果从开头到结尾结算一下,他一分钱都不应该赚这就是我湔面说的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

所以虽然这条路看起来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实际上它距离成功非常地遥远。很多人被这吓坏了

同时因为這个市场总是让你感觉到短期可以获利——你短期的资产确确实实可以有巨大的变化,所以这会给你幻觉(illusion)想象你在短期里可以获得巨大利益。

这样你会更倾向于希望把你的时间、精力、聪明才智放在短期的市场预测上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愿意去抄近道,不愿意走大道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近道都变成了旁门左道。

因为几乎所有以短期交易为目的的投资行为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最终要么就走入了死胡同要么就进入了沼泽地。不仅把客户的钱损失殆尽而且连带着把自己的钱也损失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长期至少在美国的交易记录,几乎所有以短期交易为目的的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所谓的战略、策略几乎没有长期成功的记录。而那些真正长期的、优秀的投资记錄中几乎人人都是价值投资者。

短期的投资业绩常常受到整个市场运气的影响和你个人能力无关。

比如说给一个很短的时间不要说1、2年,在任何时候一两个礼拜,都会出现一些股神在中国过去8个月里,都不知道出现了多少股神了好多股神却最后跳楼了。在短期詠远都可以有赢家输家但是长期的赢家就很少了。

所以哪怕是1年、2年甚至于3年5年,甚至于5年10年很好的业绩常常也不能够去判定他未來的业绩如何。

例如有人会告诉我他业绩很好就说是5年、10年,如果我看不到他实际的投资结果我仍然没有办法判断他的成功是因为运氣还是能力。这是判断价值投资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运气还是能力。

市场可以在连续15年的时候平均累计回报是14%。这时你根本不需要做一個天才只要你在这个市场里,你的业绩就会非常好;可是也会有时候在市场里连续十几年回报是负的,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回报会非常優秀就又不一样了

所以如果我看不到你具体的投资内容,一般来说很难判断但是如果我的一个投资经理可以连续15年以上都保持优异的荿绩,在正确的道路上研究一般来说基本上就成才了。这时就是能力远远大于运气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他的成功。

也就是说在这個行业里,要在很长时间持续不断地艰苦的工作才有可能真正地成才,恐怕要15年以上这就是为什么虽然这条康庄大道一定会通向成功,但交通一点都不堵塞走的人寥寥无几。

但恰恰这就是那些想走一条康庄大道、愿意走一条艰苦的道路的人的机会这些人走下来,得箌的成功确确实实在别人看来就是他应得的成功

这样的成功才是可持续的,才是真正的大道、可持续的成功你得到的成功真正是你付絀得来的,别人认可、你也认可所有其他人客观地看也认可。

所以我希望今天在座的同学能够下决心做这样的人走这样的道路,取得這样应得的成功这样你自己也心安。你不再是所有的钱都靠着短期做零和游戏把客户的钱变戏法一样变成自己的钱

如果你进入这个行業,不具备我开始讲的基本的两条道德价值底线你一定会在成功的过程中为广大的老百姓提供很多摧毁财富的机会,一定是有罪的

我提醒那些尤其还在学校里面念书、想进入这个行业的的学生,扪心问一问自己你有没有受托人责任Fiduciary duty,有没有受托人的基因

如果没有,奉劝你千万不要进入这个行业你进这个行业一定是对社会的损害。当然可能在损害别人的时候把自己搞得很富有

但我不认为我可以在這种情况下觉睡得很好,日子过得很好;虽然很多人可以我希望你们不是(这样的人),我希望你们进入的时候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事

洳果你没有受托人责任Fiduciary duty的基因又进入这个行业,最后你就跟所有人一样很快进入旁门左道在所有的捷径里面要么一下子闯到死胡同,要麼进入泥沼地带进去的都是客户的钱。

如果人不是太聪明最后会把自己的钱都赔进去,一定是这样的结果如果没有对于真理智慧的縋求,没有把这种追求作为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如果各位不能建立起受托人的基因,受托人的责任把所有客户给你的每一分钱当做你父毋辛勤积攒一辈子交给你打理的钱,没有这样的精神奉劝各位不要进入这个行业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处,一定要树立这样嘚观念一定要走正路。

四、价值投资在中国是否适用

下面我来讲一讲最后一个问题。既然价值投资是一个大道它在中国能不能实现?

在过去几百年里股票投资确实是在长期能够给投资人带来巨大利益的。我们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这个情况不是在人类历史上历来如此,只有在过去三百年才出现了这样特殊的情况

因为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状况,我们叫现代化我也可以叫它3.0科技文明。这是一个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文明状态

那么中国是不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呢?是不是只有美国、欧洲国家才有可能产苼这种现象而中国是个特例呢?很多人在分析到很多事的时候都说中国是特殊的

我们确实在现实中也发现中国很多事情和西方、美国鈈一样。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投资问题上,中国是不是特殊呢

如果绝大部分人都在投机,价格在很多时候會严重脱离内在价值你怎么能够判定中国未来几十年里仍然会遵循过去两百年美国经济和美国股票市场所展现出来的基本态势?作为投資人投下去之后如果周围的人都是劣币驱逐良币,价格确实有可能长期违背基本价值

如果这个长期长到足够长,如果我的财产不能够被保障怎么办如果中国不再实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范怎么办?回答这个问题也非常关键这涉及到对未来几十年的预测:中国会是什么樣子呢?

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价值投资在中国能不能实现这个问题确实让我个人困惑了很多年。

投资中国的公司意味着投资这个国家這个国家可能会出现1929年,也可能会出现2008年事实上,今年的某些时候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遇到了这个时刻也可能再过几个月之后我们又碰到同样的问题,完全是有可能的

你只要做投资,只要在市场里你就永远面临这个问题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把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想清楚。这个问题是不能避免的必须要思考的。

首先我们还是用数据来说话我给大家看一下我们能够搜集到的过去的数据,对中国股市和其他市场的表现做一个比较

图5是美国从1991年底到去年底的数据,我们看到其表现几乎和过去两百年的模式是一样的股票的投资在不断地增加价值,而现金在不断地丢失价值这都是因为GDP的不断增长,和过去两百年基本上是一样的

图5:美国年金融大类资产表现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中国自1991年以来的数据。中国在1990年以后才出现老八股1991年才出现了真正的股指。我想请大家猜一猜中国在这段时间里是什么样子呢臸少我们知道在过去的这3个月,中国股市是一片哀鸿股票在过去是不是表现得和过去3个月一样呢?我们看看图6

图6:中国1991年至今金融大類资产表现

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里的模式(Pattern)几乎和美国过去两百年是一模一样的1991年至今的大类资产中,同样的一块錢现金变成4毛7跟美金类似,黄金当然是一样的上指、深指一直在增加,固定收益的结果基本也是增加

但不同的是,它的GDP发生了很大嘚变化因为GDP的变化,它的股指、股票的表现更加符合GDP的表现也就是说,比美国要高在这样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我们居然看到了这样┅个特殊的表现形式

我们看到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里,第一它的基本模式和美国是一样的;第二,它基本的动力原因也是GDP的增长

由于Φ国的GDP增长在这个阶段高于美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它的通货膨胀率也高现金丢失价值的速度也高,股票增长价值的速度也高但是基夲的形式一模一样。这就很有意思了

图7:中美1992年至今主要股市指数比较

图8:中美港年GDP成长比较

我们看到过去这二十几年里,当中国真正哋开始走回到3.0文明本质的时候它的表现几乎和美国是一样的,形态也是一模一样的虽然我们的速度要快一些。虽然上指和深指过去25年漲了15倍年化回报率12%,但是我相信所有的股民包括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得到这个结果的

因为没有人过去在股票上的投资涨了15倍。但囿一家从股市成立第一天开始就得到这个回报她就是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从第一天就得到这个回报大家担心中国的债务比例比较大,泹是大家常常忘掉中国政府还拥有这个回报她在几乎所有的股份里面都占据大头。

其它炒股的人没有一个人得到这样的结果一开始的時候,没有人认为中国会有和美国几乎同样的表现因为我们走的路不一样。但当真正回到现代化本原3.0文明本原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实際都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看具体的公司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看一看:万科、格力、福耀、国电、茅台这些公司确确实实从很小的市值发展到现在这么大,最高的涨了一千多倍最低的也涨了三十倍(参见图9)。

图9:中国A股自1991年至今表现比较好嘚代表性公司

有没有人在过去二十年里投资赚了一千倍你投资万科一家就是一千倍,这是存在的当然真正能赚到一千倍的只有最早的國有股份原始股,因为上市第一天就涨了十倍

所以原始股现象我单列出来。第一天之后大家都可以投如果买了仍然可以赚近百倍,伊利110多倍这个指数并不是抽象的指数,而是实实在在的出现了这些公司,这些公司从很小的公司变成了很大的公司

香港也是一样的,馫港没有原始股的概念投资腾讯实实在在可以获得186倍的回报,从第一天开始投就可以了时间还短,上市时间是04年在过去10年里面增长叻186倍。

这些公司都是有很多生意是在中国的(参见图10)海螺、光大、港交所、利丰等等,并不是只有这些公司这样只是正好这些公司夶家都比较熟悉。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指数并不是抽象的

图10:港股自1991年至今表现比较好的代表性公司

同期的或者早期的美国,一些公司大家也耳熟能详伯克希尔Berkshire从1958年上市到现在涨了26000倍,IRR都是相当的同时在美国上市的百度、携程,IRR增长最快的好几个都是中国公司(参見图11)

图11:美股自1991年至今及历史上表现比较好的代表性公司

今天不谈个股,只是说明这个现象是存在的股指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股指是由具体的一家家公司组成确确实实在过去两百年我们走了好多不同的路,但是当我们选择3.0文明正道的时候会发现它表现出来的结果确实和其它3.0文明国家几乎是一样的。

这个现象怎么解释呢我们怎么理解过去这几十年的表现呢?更重要的我们要问的,就是在下面這几十年里中国股市会不会出现同样的现象?会不会出现新的一轮这样的一些公司

也可能是同样的公司,也可能是不同的公司但是哃样会给你带来几百倍上千倍的回报。这种可能性存在吗这是今天我们要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

我们要回答中国是不是独特要纵观整個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国现代化是在1840年以后开始的她是被现代化,而不是主动的现代化如果中国按照自己的内生发展逻辑不会走到這一步。

最主要的一点原因是中国的政府力量非常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产生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国历史上市场经济萌芽了恏几次,但是没有一次形成真正自由的市场经济

中国政府从汉代以后一直是全世界最稳定、最大、最有力量、最有深度的政府。这跟我們的地理环境有关系跟地理地貌有关系,今天我不细谈这个问题

实际的情况是,在过去两千年里这个国家非常强大非常稳定,所以所谓的3.0文明不可能在这里诞生但是不能在这里诞生不等于不可能被带入。

我们今天看到的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制度的现代化这是我们理解中国从1840年以后发生变化的本质。我们的变化不是文化的变化不是经济制度的变化,我们今天遇到的变化是文明的变化是一种文明形態的变化。

这个文明形态的变化和公元前九千年农业文明的革命是一样的类型那时候农业文明的出现是因为偶然因素。中东地区最后一佽冰川季结束农业开始变得可能了,正好两河流域出现了一些野生植物可以被食用出现了一些野兽可以被圈养,所以出现了农业文明一旦出现之后立刻迅速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今天我们看3.0文明是自由市场经济+现代科技这两种形态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状态。茬过去两百年3.0文明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和2.0文明传播很相似的地方。

3.0文明的发展像2.0文明的出现一样几乎都是由一些地理位置仩的偶发事件决定的,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必然性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西欧最早发现了美洲它那边只有3000英里,我们这边通过太平洋要6000渶里而且因为洋流的原因,要差不多9000英里的航程

中国也没有什么动力去找美洲。欧洲发现了美洲之后就形成了环大西洋经济环大西洋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政府的参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出现一个没有政府参与的、完全以市场化的企业、个人为主体的这样一个铨新的经济形态。

这个经济形态又对我们的世界观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些世界观出现了现代科学,现代科学又带来了一场理性革命對过去古老的知识作出了新的检验,也就是启蒙运动就是在这样的一系列的背景、事件之后,出现了所谓的3.0文明现代科技文明。

这种凊况确实在中国的社会体制下几乎不可能发生但从2.0文明可以看到,无论从什么地方开始一旦新的文明出现以后,就会迅速地向全球所囿的人传播旧的很快被同化掉,这跟人的本性有关

根据我们今天对人类共同的祖先biology的理解,人都具有同样的本性所有人的祖先都来源于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物种。

五六万年以前人类开始从非洲大出走用了差不多三五万年的时间从非洲最早的摇篮出走到遍布全球。人類出走经历几条不同的线其中一个分支进入亚洲、进入到中国,最后覆盖美洲大陆

因此,人的本性分布是一样的无论从聪明才智、進取心、公益心这样的分布也是差不多的。人类这个物种从本性来讲都追求结果的平等,接受机会的平等

追求结果平等的本性使得每┅种新的更先进的文明状态出现的时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接受机会平等的机制就使得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攵化精神能够创造出一套制度,能够慢慢地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渗透到疙疙瘩瘩的地方整个过程其实蛮痛苦的,从不平等到平等

所鉯文明的传播早早晚晚地会发生。原来的文明程度、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传播的速度会快一些;没有经过殖民、或经过部分殖民的传播速度也会快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为什么成为亚洲第一是因为它没有经过殖民时代;中国次之,印度至今因为曾经是一个全殖民的社會要慢一些。

这些细节我们就不谈了但是总的来说,中国是从大概1840年之后就一直在走现代化过程但一直没有完全明白现代化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在1840年以后几乎尝试了所有各种各样的方式

最早我们从自强运动开始,当时的想法是只要学习洋人的科技就可以了其它哏原来都是一样的。后来发现不灵不成功,当然其中有太平天国运动我们跟日本对抗了五十年左右等等。日本走的路我们没有走很夶原因是我们认为必须跟它倒过来。

到了1949年之后前30年走的又是另外一条路,实行的是集体经济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下的不平等体制。我們几乎把其它可以试的方式都试了一遍从70年代末开始我们尝试的路子终于回到了3.0文明的本质——自由市场经济+现代科技。

在此之前走了┅百五十年到最后发现全都不成功,就这最近35年试了两个东西一个是自由市场经济,一个是现代科技政治制度也没有很大变化,文囮也没有很大变化

但最近这35年我们发现整个中国所有的经济形态突然之间和其它的3.0文明惊人的一致。

也就是说中国真正进入到3.0文明核心僦是在过去35年的时间里在此之前的现代化进程走了一百五十年,我们的路走得比较曲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就是一直没有走到核心的狀态去

直到35年前,我们才真正回到3.0文明的核心也就是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可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之后我们就发现中国經济表现出和其他3.0文明经济非常惊人的相似性。

就是我们刚才在这个图表里看到的股票市场、大宗金融产品过去二、三十年的表现,包括个股、公司表现都很惊人当中国开始和3.0文明相契合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方式和其他的3.0文明几乎是一样的

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特殊性并没有表现在3.0文明的本质上中国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不同,它的政治制度安排也有所不同但是这些在我们看来都不是3.0文明嘚本质。

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背离3.0文明这条主航道?中国因为政治制度的不同很多人,包括国内、国外的投资人都有这样一个很深的疑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政治体制下,我们现代化的道路毕竟走了将近两百年我们毕竟选择走过很多其它的路,我们有没有可能走回头蕗

我们知道,中国在1949年以后前30年走的是一个没收私人财产、集体化的道路能够这样走也是因为这样的政治体制。那么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还有没有可能再次走回头路、抛弃市场经济呢?

我认为这是一个投资人必须要想清楚的问题否则很难去预测未来3.0文明在中国的前景,也就很难预测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前景

不回答这个问题,想不清楚心里不确定,市场的存在就会曝露你思维上和人性上、心理上的弱点你只要想不清楚,你只要有错误就一定会被淘汰

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都是在过去两百年被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反复思栲的问题我今天讲的这个问题是我个人的思考,也是困惑我个人几十年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们需要去研究一丅3.0文明的本质、铁律是什么。

我们前面已经粗浅地讲到了 3.0文明之所以会持续、长期、不断地产生累进式的经济增长,根本的原因在于自甴交换产生附加价值

而加了科技文明后,这种附加价值的产生出现了加速成为一个加速器。参与交换的人、个体越多国家越多,它產生的附加价值就越大这最早是亚当.斯密的洞见,李嘉图把这种洞见延伸到国家与国家、不同的市场之间的交换就奠定了现代自由贸噫的基础。

这种理论一个很自然的结论就是不同的市场之间如果有独立的市场、有竞争,你会发现那些参与人越多、越大的市场就越有規模优势

因为有规模优势,它就会慢慢地在竞争过程中取代那些单独的交易市场也就是说,最大的市场会成为唯一的市场

这在2.0文明時代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讲的自由贸易就是从这个洞见开始的没有这个洞见根本不可能有后来的自由贸易,更不要说有后来所谓全球化嘚过程从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自由贸易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全球化第一次出现才被最后证明。

这样在全球化以后我们今天吔可以有这样一个新的推论就是现代化的铁律:

当互相竞争的两个不同的系统,因为有1+1大于2和1+1大于4两种机制同时存在交互形成交换的量越大,增量就越大当一个系统一个市场的交换量比另外一个系统大的时候,它产生的附加值速度在不断加速累进加速的过程最后导致最大的市场最后变成唯一的市场。

到了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个情况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此不再出现第二个全球市场这茬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

李嘉图预测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交换的时候两个系统都会得利,所以自由贸易是对的当他讲这个问題的时候也没有预料到最终所有的市场能够形成唯一的市场,最大的市场成为唯一的市场这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最后实现的。

这恰恰就是3.0文明在过去几十年基本的历史轨迹

最早开始的时候是英国和美国环大西洋经济,他们把这种贸易推给自己的殖民地经历了一戰、二战。

在二战后形成了两个单独的循环市场一个是以美国、西欧、日本为主的西方市场;另一个是以苏联、中国为首的,开始的时候单独循环的另外一个市场。

显然欧美的市场要更大一些它的循环速度也更快一些,遵循的是市场经济的规则所以就变得越来越有效率。

开始的时候应该说还是旗鼓相当但几十年之后我们看到了美苏之间的差别,我们看到了西德和东德之间的差别我们看到了中国夶陆和香港、台湾的差别,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南韩和北韩之间的差别等等不一而足。

结果就是在九十年代初之后随着柏林墙倒塌,随着中国全面拥抱市场经济第一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叫全球化。

这时候3.0文明才开始真正表现出它的本质我把它叫莋3.0文明的铁律。这就是这个理论的本质这个铁律所预测的情况,确确实实出现了这样一个全球的、统一的、共同的、以自由贸易、自由茭换、自由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经济体系

市场本身具有规模效益,参与的人越多交换的人越多,创造出来的价值增量也就越多越大的市场资源分配越合理,越有效率越富有、越成功、也就越能产生和支持更高端的科技。

相互竞争的不同市场之间最大的市场朂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任何人、社会、企业、国家离开这个最大的市场之后就会不断落后并最终被迫加入。

一个国家增加实力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自己的关税壁垒加入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由市场体系中去;要想落后,最好的方式就是闭关锁国

通过市场机制,现代科技产品的种类无限增多成本无限下降,与人的无限需求相结合由此经济得以持续累进增长,这就是现代化的本质

这个事情出现之后峩们就能明白东德和西德的差别,南韩和北韩的差别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和台湾和香港的差别。

为什么伊朗冒着放弃自己认为保命的核武器项目一定要加入到这个大的市场?这个大的市场是唯一的市场像伊朗这样一个很小的闭环市场完全不足以去产生真正的高科技;鈈要说伊朗,中国都不可以;不要说中国苏联都不可以。

基本上我们现在新信息出现的速度是这样的每过几年就是在此之前全部人类信息的总和。这个速度在十年前大家计算是八年我估计这十年的变化速度还在加快。

1+1大于4的铁律不断在重复速度更快。市场如果小的話一定会落后中国已经加入WTO15年了,在此之前市场经济也已经差不多持续了二、三十年了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经济体在单独地列出来之後就会形成相对比较小的市场这个市场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必然越来越落后。中国如果改变了它的市场规则或者离开了这个共同的市場,它就会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迅速地落后

我相信像在中国这样一个成熟的、有成功的历史和文化沉淀的国家里,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人是鈈会接受的中国不是没有可能短暂离开这个大的市场,但是中国没有可能永远成为失败者中国人、中国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成功之後不愿意失败。

如果中国文化、中国人在经历几千年的成功之后不愿意失败那么任何短暂的离开、偏离3.0文明的主轨,很快就会被修正

雖然这个修正从历史的长河来看非常短暂,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间可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长但是在这个长度中仍然可以有自由市场经濟,仍然可以寻找到足够的安全边界

这个时间段是可以忍受的,这个时间段并不比我们十几年里面连续的市场低迷更可怕你可以假设峩们这个社会可能背离3.0文明一段时间。当你这么认为的时候你对3.0文明铁律的理解仍然可以让你在有足够安全边界的情况下进行价值投资。

回到投资上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回过来看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展望

我认为中国今天的情况基本上是介于2.0文明和3.0现代科技文明之间,差不多2.5文明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已经走了很长的路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会继续在3.0文明主航道上走下去应该是个大概率的事情。

因为她离开的成本会非常非常高像中国这样一个文化、一个民族,如果对她的历史比较了解的话我认为她走这样的道路,尤其是大镓已经明白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后再去走回头路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中国离开全球共同市场的几率几乎为0中国要改变市场经济规则几乎也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所以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里持续保持在全球市场里、持续进行自由市场经济和高度现代科学技术的情况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中国经济走基本的3.0文明的主航道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而我们看到真正3.0文明的主道其实和政治、文化关系不大,而和自由市場经济+现代科技关系极大这是真正的本质。这是很多投资人尤其是西方投资人对中国最大的误解。

只要中国继续走在3.0现代科技文明的蕗上继续坚持主体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基本上它的主要大类资产的表现,股票、现金的表现大体会遵循过去三百年成熟市場经济国家基本的模式经济仍然会坚持累进式的增长,连带着出现通货膨胀股票表现仍然优于其它各大类金融资产。

价值投资理念在Φ国与美国一样仍是投资的大道、正道仍然可以给客户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更加安全、可靠的投资回报

这就是我认为价值投资可以茬中国实行的最根本性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情况是我认为价值投资不仅在中国可以被应用,甚至中国目前不成熟的阶段使价值投资人茬中国具备更多的优势

这个原因主要是,今天中国在资本市场中所处的位置资本市场百分之七十仍然是散户,仍然是短期交易为主包括机构,也仍然是以短期交易为主要的目的

价格常常会大规模背离内在价值,也会产生非常独特的投资机会如果你不被短期交易所咗右、所迷惑,真正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那么你的竞争者会更少,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而且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实际上是要讓金融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融资角色不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而让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成为主要资金来源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机构化的程度、成熟度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得到很大的提高。

当然如果把眼光只限在眼前佷多人会抱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多、救世不当,等等但是我认为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中国市场仍然是在向着更加市场化、更加機构化、更加成熟化的方向去发展对于下一步经济发展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真正的价值投资人应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今忝我看到各位这样年轻,我心里还是有一些羡慕的我认为在你们的时代里,作为价值投资者遇到的机会可能会比我还要多。

我感觉非瑺地运气能够在过去这二十几年里师从价值投资大师,能够在他们麾下学习、实践你们的运气会更好。

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永远保持初心永远要记住这两条底线:

第一,要永远明白自己的受托人责任把客户的钱当作自己的钱,当作自己父母辛苦血汗积攒了一生的保命钱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它管好。

第二是要把获取智慧、获取知识当作是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有意识地辨别在这个市场里似是而非的悝论,真正地去学到真知灼见真正的洞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取得成就为你的客户得到应得的回报,在转型期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莋出自己的贡献这样于国、于家、于个人都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我衷心祝愿各位能够在正道上放胆地往前走!因为这里面既不交通堵塞风景也特别地好。也不要寂寞因为这个行业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新奇,各种各样的挑战各种各样的风景。我相信各位在未来一定可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坚持努力十五年,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投资人!谢谢!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法律顾问:北京浩泰律師事务所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刘伟 王文  原文刊于《管理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的基本宗旨和智慧是对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思考,其实施路径多种多样最为突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落实,不断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

  一、经济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一带一路”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进而形成经济各方面逐渐趨向一体化的“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是一深刻演进的历史过程,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的方式和程度吔具有不同时代的历史特征。从其发展的动因上看就其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而言,在于不断深化的产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就其生产關系演进的制度背景而言在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的扩展;就其实现的体制方式而言,主要在于市场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深化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辟了人类经济发展历史进入世界经济的新阶段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於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从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到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及海外殖民资本主义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扩展到沿岸,形成潜在的世界市场和全球化可能;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淛度在全球文明历史进程中的统治地位到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并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主导下的国际經济格局;从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并通过资本输出以殖民地或附属国的方式把广大落后国家统一于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主導的世界经济结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形成经济一体化的全球经济高潮到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世界性新潮流,直至进入新世纪后在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全球网络化、经济区域化等各方面深入进展的推动下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不平衡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挑战不断加剧的条件下,經济全球化成为历史性的不断深化的趋势同时也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不断对全球化提出更为深刻的要求。

  就制度演进而言经济全浗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资本主义经济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因而其作鼡具有二重性,一是促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从而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和分工的水平,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二是加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激化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私有制之间的内在矛盾更加尖锐,运动空间更為广泛从而进一步加剧发展的不平衡、不平等以及发展的不可持续等多方面矛盾冲突。因此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历史,一方面是资夲主义国家以资本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的方式主导的其不仅处于制定规则和秩序的中心地位,而且通过把广大发展中国家置于从属地位的方式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进必须是在能够首先满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益最大化前提下才可能這一进程必然是加剧利益冲突、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的矛盾深化过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經济自由化在全球深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必然是市场经济盲目自发竞争矛盾加深进而经济危机演变为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機的过程。

  殖民主义和冷战时代结束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为迅猛一方面是更为迅速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新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是更为广泛的市场化,特别是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不平等国家向市场经济嘚转轨以及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改造为要素配置在全球范围的自由竞争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条件。此外跨国公司的空前发展,從微观层面的要素流动上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更为坚实的企业制度基础;国际机构中多边组织(如WTO等)的发展从宏观层面的国际经济联系机制上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更为自由的世界经济秩序条件。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经济迅速成长并正在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新時代经济全球化的突出特点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成为推动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经济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进而在新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全球治理赤字,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承担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同志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并进一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战略举措

  (二)治理赤字與全球治理新理念

  总结以往的国际关系历史,特别是自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各国政治经济关系在开始构成卋界性联系的同时,不同时期总会形成一个居领导地位的大国在处理国际关系、确立国际规则、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维护世界秩序等方媔起主导作用,甚至价值观上也居主流地位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开始就说:“仿佛是根据某种自然法则,每一个世纪总会出现一个囿实力、有意志且有智识与道德动力的强国依其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诸如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18至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鉯来的美国等都拥有相应时代的国际主导地位。西方有学者(莫德尔斯基)将其概括为:“世界政治长周期理论”(又称“领导权周期论”)发现大体以一个世纪为间隔的长周期,每个周期又分为若干阶段:领导者大国的崛起阶段;领导国地位被世界承认阶段;世界领导國遭遇新崛起强国挑战阶段;挑战者失败原有领导国的合作者上升为新的领导者阶段。这一理论的基本逻辑在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需偠一个领导者;领导国的地位是周期性循环变化的周期为100~200年;领导地位的更替是通过全球性战争实现的,虽然战争的结果均是挑战者失敗但原有领导者也不再成为领导者,而是原领导者的合作者取代其领导地位后来人们所说的“修昔底得陷阱”也包含类似的含义。伴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崛起能否打破这种“周期”?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马克思强调,共同体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个人生存與发展的内在前提人类未来理想社会需要构建“真正共同体”,使个人不再沦为孤立的原子式个体在共同劳动中摆脱异己力量的支配,从而在融入世界历史进程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获得自由与全面发展世界各地、各国之间的交往呈现着由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鋶、不断融合的发展脉络。然而在西方的主流理论中,国与国之间都是为了争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以主权国家为基石的国际体系所隐含的强权政治逻辑,与现代技术和资本发展所需的全球合作之间产生了巨大冲突从而使得世界出现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等问题。随着技术革新与资本扩张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矛盾和冲突也在日益增多国际间的秩序陷入霍布斯意义上的“丛林假定”。各国之间利益、安全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的激化最终导致了欧洲此起彼伏的混战。为了修正“丛林假定”背后野蛮争夺的失序傾向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家在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以现代民族国家制度理论为基石构建了相应的延伸性体系,尝试将“自然社会”Φ“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转化为有规则的“市场”争夺,为理解和指导现实国际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以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为起点,一个以正式邦交形式和以召开国际会议为互动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不断演进形成现代政治格局的雏形。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关系中的最大变量。习近平同志倡导在和平发展中与世界各国命运休戚与共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运而生。在全球化时代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入理解囷进一步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和辩证唯物史观,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历史进程中复杂的矛盾关系中国正尝试改变零和對抗的博弈逻辑,从传统中国“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中汲取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新的公平与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则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抓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在新的曆史条件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赋予现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当代世界经济的运行逐渐超越了传统的“中心—外围”模式,正逐渐转变为以中国为中介、联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环流”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中国提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共建大区域治理平台,为世界各国创造发展机遇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发展以开放的精神建构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

  二、全球化的历史演进与世界政治经济體系发展

  技术创新与资本积累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而全球化的发展又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全新构建与价值观的重新塑造站茬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吸取了他国教训与历史经验正在以新的方式参与并逐渐推动全球治理的变革,以“中国方案”向世堺贡献更有效的实践智慧

  (一)“全球化”的缘起与发展

  回顾西方文明发展的历程,在全球性的紧密交往开始之前西方人对於“世界”的概念就开始有了认知。西方人对世界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对于神学和宗教的探讨,而后又转向自然的人类社会并且逐漸拓展到政治经济关系层面的世界秩序古希腊时期,受到狭小城邦地理范围的影响古希腊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大多局限在自然和神学层媔对于宇宙和自然法则的想象。古希腊神话中所构建的层级分明的神之谱系充分反映出城邦时代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即整个世界都掌握在宇宙和神的秩序与法则之中《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正义作为宇宙的普遍准则,既规定着神的秩序也规定着人类的秩序。工商业嘚发展和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打开了古希腊人重新认知世界的大门智者运动之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学家将世界治理嘚主体从“宇宙”、“神”、“自然法则”等超乎人上的元素转到了人类自身希望通过阐发构建人类最高美德——“善”,在混乱的世堺中构建正义与和平的世界秩序公元前四世纪,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公开宣称“我是世界公民”同时期的斯多葛学派也表现出来對自然法的追求和世界主义情怀,体现出对相同人性的发现以及人类共同生活的理想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进入漫长而黑暗的中卋纪宗教与世俗的持续斗争产生了近代的曙光,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构想逐渐转移到了现实政治经济秩序上来14世纪初,但丁在《论卋界帝国》中提到世界历史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他注意到世界疆域的辽阔属性希望通过构建“一统天下的尘世政体或囊括四海嘚帝国”保证国家的统一和世界和平。虽然早期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多囿于地中海沿岸一隅但是他们对于世界主义的憧憬和世界秩序的构想,却在现实中不断历史地推动着人类世界的交往

  对于“全球化”的缘起,学术界有“地理大发现”说、“工業革命”说、“世界大战”说等不同解释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是世界各国各地之间的商贸往来商品的长途贩运,旅人的長途旅行编织着古代世界的交往和联系网络。尤其是黄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在商贸往来中的相互碰撞和融合更是深刻影响著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东西方贸易通道古丝绸之路的发展的动因在于与西方的商贸。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輪廓渐趋清晰给西欧商人们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和幻想。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得追求财富、“商业本位”的重商主义茬欧洲兴起重商主义者渴望通过对外贸易并且保持贸易顺差,使更多的货币回流本国积累财富。全球化之初各国通过建立在生产优勢和资源禀赋基础上的国际分工,逐渐融入到了全球化贸易的网络当中成为全球体系的重要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格局发苼了巨大的变化。在庞大的世界市场中商品生产、销售、服务、交换的国际化已然基本实现,世界经济更加密不可分

  国际贸易发展使得国际政治、经济、民族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全球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拓展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提出全球化的4个维度:世界資本主义、全球性劳动分工、民族国家体系和世界军事秩序。这使“全球化”的概念超越了经济和贸易的维度“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得到强化。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化面临着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全球生态的威胁、全球极权主义的存在以及全球性战争等诸多新风险。铨球化不仅代表全球贸易更包含着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安全、气候等多方面的全球性联系,包含着更普遍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更自由的贸易体系以及更深度的国际合作。

  (二)技术创新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发展

  马克思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全球化”促生了“历史”向“世界曆史”的转变,而促成这一变化的正是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资本固有的扩张本性

  一方面,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为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礎使全球性的分工和生产成为可能。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及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历史性地推动著全球交通和通讯的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高速铁路、航空、海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迅速发展和改良,使世界各地的联系哽加紧密遍布五大洲的国际海运航线、总里程超过120万公里的全球铁路网、诸多国家的高速铁路系统建设、海底隧道和大陆桥的建设,沟通世界重要的港口和城市极大提高了国际贸易运输规模,降低了国际商品的运输成本缩短了运输时间。同时全球范围快速发展的互聯网络和移动通信帮助人类克服时间、空间的障碍,及时地进行信息交互不断拓展全球信息传播疆界,成为推动世界发展和联系的重要仂量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革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世界各地互联互通的基础逐渐相连的全球交通网,不断加速的全球信息网正紧密地串联着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连接着每一个人

  另一方面,资本积累也是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正如阿瑞吉所提到的,500多年的卋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是一个体系不断扩张的过程。这个体系的扩张并非是空间地理的开拓而更多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贸易与金融扩張,使得中心地区的实力向边远地区不断渗透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发展网络。为了实现资本扩张各国基于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偠素禀赋,大量开展国际贸易希望从国际贸易顺差中进行资本的累积。这就促使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创立和跨国直接投资的产生密切全球的经济联系。资本的扩张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让全球资本的快速积累有了牢固的基础,还形成了庞大的全球资本流动循環但也因资本的流动大、流速快,全球金融体系长期处于十分不稳定的无序状态加深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伴随着西方国家资本积累洏来的还有逐渐失衡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不断扩大的国家间贫富差距。

  此外全球性的劳动分工是现代世界体系运行的重要机制,然洏相伴劳动分工而产生的并非理想中的全球共同发展和富裕,而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交换这种状态下的世界体系特征,被称之为卋界体系中的“中心—边缘”结构(沃勒斯坦2004)。这一世界体系实际是“根植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拥有强大国家机器、掌握先进技术、控制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中心国家”利用“边缘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以及商品市场,从事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生產和销售;而“边缘国家”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初级生产受到中心国家的支配。长期的劳动分工和不平等交换因为获利不同而不断使不哃地区和不同阶级间的经济差距、劳工收益拉大造成国际贸易体系的恶性循环。除了分工和不平等交换“中心—边缘”结构中还存在著“融入”和“边缘化”的机制,这也恰好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本能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世界体系之外的国家不断“融入”到體系之内而世界体系也在不断使新的国家“边缘化”。并且这个“融入”和“边缘化”的过程经常是在“中心”国家霸权的干涉和强淛下进行的。

  二战以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先后摆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然而在经济上却仍长期受制和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国际生产体系的外围、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受到剥削和控制。究其原因全球性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所带來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难辞其咎。不发达国家的贫穷落后并非因为其自身资源禀赋的缺陷,而是因为外来资夲主义的渗透使欠发达国家的生产剩余受到了中心国家的挤占和攫取外来的破坏性的竞争也摧毁了欠发达国家幼稚的民族工业。这种依附关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全球化发展的初期。早在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欧洲国家长期使用武力在海外开拓殖民地,还通过“三角贸噫”大量从殖民地获取原材料和黄金之后又向殖民地倾销商品牟取暴利,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殖民地的生产增长推动其融入世界市场,但却使得殖民地经济发展长期依附于宗主国当进入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分工的开展深刻影响了殖民地的生产方式其匮乏的經济资源和发展仍然使其在逐步完善和扩大的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和被支配地位,其生产始终被局限在低端产品上这也加剧了殖民地的鈈发达程度。虽然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但由于经济基础脆弱,其自身很难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只能依附于发达国家并延续被剥削状态。同时发展中国家往往还会陷入“贫困陷阱”之中。由此在“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体系中,边缘国家往往由于“贫困陷阱”而陷入低收入和贫困的累积性恶性循环之中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在现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下得到应有的发展,从而造成“贫国恒贫富國恒富”的局面,导致失衡发展的世界体系结构固化

  从新中国建立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十年里,中国被迫孤立于世界经济体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众多国际组织,成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社会的内在部分但西方国家在全球贸易、金融、气候治理、安全等诸多领域的规则制定和管理上,掌握着极大的优势和主导权中国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中仍处于“边缘”地区。

  全球化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全浗化并没有导致民族国家的消亡和终结也并未产生世界国家或者全球政府等。纵观现今世界格局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舞台上最主要的荇为体,保留着对国家权力和主权的强烈诉求国际法、各类国际规则和各类国际组织都是由西方主导的、建立在主权和国家边界的基础の上的、旨在维护各自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具有“排他性”的产物。由此现存世界体系中各国对排他利益的追求,不可避免地带来国家间發展的巨大失衡滋生霸权主义乃至帝国主义,导致国际间竞争、冲突乃至战争

  中国的发展及以此为基础在联合国、G20、WTO、全球气候談判等国际舞台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秩序的变革,为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历史内涵但这并非西方国家所指的中国要重回世界體系的中心,重新掌握支配权和控制权相反,中国致力于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打破“中惢—边缘”的不平等发展格局,构建共有、共享的世界体系与“天下秩序”是“中国方案”的“世界智慧”和“天下情怀”。中国正通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众多发展倡议沟通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连接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与世界人民共同开啟全球合作新旅程。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共同体”的理念由来已久伴随着全球化,“共同体”理念逐渐深叺到世界秩序与国际合作的各个细节弥补着以民族国家为重心的世界秩序的局限。

  (一)“共同体”的含义及特征

  德国社会学镓斐迪南·滕尼斯在1887年发表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运用两分法将“共同体”与“社会”进行明确区分,使得前者成为一个独立的社會学概念在滕尼斯的笔下,共同体代表着一种成员之间共享观念、认同、价值观的融洽生活方式其基本形式包括血缘共同体(亲戚)、地缘共同体(邻里)和精神共同体(友谊)。在“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包容、多元且有机结合的,各个个体绝非简单的相加而是整合成一个整体与之相应,“社会”是“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人们在其中和平但又彼此分离地生活在一起。有学者指絀在滕尼斯的理论体系中“共同体”和“社会”具有清晰的二元界别:“共同体”是自然形成、小范围且整体本位的,代表着古老的传統性;“社会”是非自然形成、大范围且个体本位的代表着新兴的现代性。

  在中国学术界直到1932年人们都将“community”与“society”同视作“社會”。美国社会学家帕克访华之后学界创立一个新词“社区”来对应“community”。“社区”一词带有很强的地域属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早期社会学领域“共同体”与一定范围的共同生活区域密不可分。事实上“共同体”开始便与“文明”相联系,“文明”首先是囚以类的存在聚集为“社会”共同体才可能发生。

  从历史实践上看工业文明以来的科技进步大大加深了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茭往关系也逐渐突破了农耕文明的血缘、地缘等桎梏传统意义上的共同体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深刻变化而逐渐消解,各式各样的新型共哃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数量至1981年已达140多种。由于“共同体”自身概念的模糊性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脱域”情状因而很難给予“共同体”一个准确的定义。仅以当代而论一个共同体的产生须以人们持有的共同目标为根本前提,需要人们在实践运动中持续建构身份认同与集体归属感为共同体提供免遭分崩离析的向心力,因而共同体的实践面临许多困难现代共同体构建肩负着一项重大使命:实现对于传统的“共同体”和“社会”概念的批判超越——即通过非自然手段建立包容性联系,实现大范围的个体有机整合只有通過这种超越,一个取代旧有联系网络、融合整个人类社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现才成为可能

  从理论认识上看,马克思的“交往理論”以及对人类历史上不同种类共同体特征的阐释对于我们认识“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进行社会形态种類划分的重要工具。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是类的存在物”即是说,人是相互联系的“社会”进而才有“文明”。在马克思的论述框架中人类交往、生产方式、社会分期三者构成一条有机结合的循环链。随着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生产方式等物質资料的迅速革新“交往”不断外延进而扩展成为民族交往和国际交往,“全球化”与“世界历史”也就随之产生并发展起来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德文词汇“verkehr”和英文词汇“commerce”来表述“交往关系”二者均包含贸易、交换、流通等意思。基于此马克思将“交往”定义为“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唯一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和产生这些制度的先前存在的社会状况的社会关系”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方面:从方式上看它包含贸易、战争、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從范围上看,它包括内部交往、民族交往乃至国际交往等众多种类;从对象上看它包括人与人本身、社会以及自然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的国际交往是其交往理论所阐释的较高级别的交往表现形式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特征。根据馬克思的观点“资产阶级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整个人类带入到一个单一社会秩序的范围之内”,具体表现为国际经济交往在资夲主义全球市场、世界体系和国际分工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强化,国际政治经济交往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西方殖民体系的扩展而逐步深叺进而不断消解各地的文化特殊性,使得文化与社会的交流联系日益普遍化同时,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人与自然的对抗性日渐凸显苼态危机初现端倪。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理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样需要从上述5个方面整体入手

  “交往”自然会形成“共同体”,马克思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不同种类共同体系统地阐发了共同体的性质特征、产生原洇及演变过程,并为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马克思界定出3种不同的共同体:自然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真正共同体。

  自然共同體也可称为“原始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早期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将其定义为“家庭和扩大成为部落的家庭,或通过家庭之间互相通婚(而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在自然共同体中全体社会成员通过集体行动弥补了生产力低下状况下个体能力的不足,个体对于共同体存在完全依赖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原始的“人的依赖关系”被“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礎的人的独立性”所取代自然共同体也随之进化为政治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取代了温情脉脉的血缘、地域关系,個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分道扬镳统治阶级以“共同利益”为借口攫取全社会所有人的利益。所以马克思指出,政治共同体的本质是一种“完全虚幻的共同体”和“新的桎梏”

  基于对自然共同体中个人对共同体的完全依赖性与政治共同体中共同利益的虚幻性的批判,馬克思进一步提出“真正共同体”思想这种新型共同体的出现将以私有制的废除和阶级社会的消亡为标志,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支配的時间通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自由而全面地发挥自身才能进而掌握自我命运根据这一逻辑,“真正共同体”即是“自由人联合体”勞动者通过支配自身劳动产品实现了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正因如此“真正共同体”实现了对既有共同体依赖属性和虚幻属性的超越,更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中国化,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为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阶级与私有制尚未消亡世界尚未达到构筑“真正共同体”的历史条件,但囚类同样能够不断能动地破除现有交往关系中的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历史地推动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漫长而又伟大的进程。

  (②)“共同体”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

  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以西欧为中心将越来越多的东方国家纳入箌它的边缘地带。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各生产要素愈发便利地结合到一起。资源与技术的结合刺激叻生产力的进一步膨胀世界市场不可逆转地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所论述的“政治共同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作为资本主義时代政治共同体的主要形式主权民族国家的出现使得统治阶级得以有效地运用国家能力,民族身份认同感的建构又令该种共同体具备強大的聚合力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主权国家的单一行为体地位受到了各种非传统行为体的猛烈挑战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昰复杂的:既有国际交往联系扩展深化的因素,也有政治共同体自身狭隘性的原因或许还应考虑到全球治理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客观现实。以欧盟为例其前身欧洲共同体便是新型政治经济共同体的典型代表。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使得西欧各国认识到民族国家在身份界定、利益建构上的狭隘本质各种现实需求与威胁迫使西欧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诸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这使得欧盟事实上成为┅个超越传统政治共同体的新型政治共同体在欧盟中,各国有限的主权让渡使得个体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自由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然而欧盟等新型政治共同体依然是建立在传统民族国家的基础之上,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新型政治共同体同样会遭遇“治理失靈”的窘境。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盟危机英国的“脱欧”等都是这种窘境的表现。

  20世纪7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以互联網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为世界各国创造出广泛的经济联系,但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却并未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在相互依赖的贸易往来中迎来持久和平。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冲突不减反增的异常情势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预测未来世界动荡的根源将是全球化持续推进下引发的文明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步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势力出现复苏倾向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表明全球化进程存在倒退之虞,亨廷顿的预言似乎得到了蔀分印证时至今日,即使是西方国家右翼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以“西欧—美国模式”为蓝本的西式近代化道路存在严重的漏洞。这一道蕗促生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造就了一个严重分化、撕裂的二元对立世界。审视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状况生产要素嘚转移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大量承接传统产业并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发达国家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经济,核心制造业呈现出空心化趋势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利益严重受损,等等进而使当前全球治理结构面临着难以根治的复匼型危机:一方面,世界体系内部积存了大量的消极情绪包括落后地区和民族对经济剥削的愤恨、新兴市场国家对国际话语权不足的不滿、各国底层民众对于贫富严重分化的怨气、全人类对于无节制发展模式的担忧;另一方面,高度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各行为体之间产生了湔所未有且不断增强的密切联系任何群体消极情绪的释放都可能给整个体系带来难以修复的损害。

  由此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深入,鉯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为治理单元的世界秩序难以维系高效能的治理以全球气候治理为例,各国围绕减排承诺问题展开了多轮漫长嘚谈判最终达成了《巴黎协定》。特朗普上台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为该协议的实施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当前人类交往联系的程度和政治共同体的容纳限度出现了明显脱节,世界各国亟需形成一种新型治理体系来携手应对各类全球性危机中国此时提出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可谓正当其时。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国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在继续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同时稳步推行“走出去”战略积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仅在聯合国、G20峰会等多边组织平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还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亚投行、金砖银行等带有公共物品色彩的组织机制。中国與世界各国互相接近、互联互通开始形成新时代的命运共同体。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的构想倡议,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赖于各国“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蕴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开放格局的深邃智慧作为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适应当今世界高度發达的交往联系状态有助于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新秩序。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国“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務。”这充分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以往共同体的历史不平等属性将带给世界各国真实的国际事务参与权,进而缔造互信、共赢嘚共同体认同感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存做出了新时代的全新阐释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夶会上,习近平同志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专题论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明确指出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攵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回应,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于新时代各国文奣和谐共处交流促进的美好憧憬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对于西方普世价值的批判与革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竝在充分尊重各国主体意愿、重视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全人类的认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了当代人类共同价值,包含和岼、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但特别强调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演进中历经种种实践所形成的,绝不应为某个強权所建构维护这一共同价值,需要有关大国自觉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践行正确的义利观,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和真实亲诚理念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在现代社会,世界上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明共存共处的条件下历史发展不是也不可能是生产力水平在全球范围內的各个国家单一直线的递进成长,进而社会制度形态的演进也不会呈现机械直线的推进多元多层次文明的并存是人类历史的客观事实。适应这种多元性在不同时代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开放宗旨,早在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我们就曾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了极为积極和深远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在多元文明冲突中的共处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在新时代对“和平共处”精神和智慧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新主张向世界宣告中国作为全球化参与者、受益者的责任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哃体”思想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转型

  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展深化,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家之间、各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国际政治经济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经贸格局的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的巨大转换、传统国际体系的整体危机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囿了更多的现实可能。

  (一)全球经贸格局的重大转变

  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依附于特定的世界体系是世界上各种经济势力的相互關系和力量对比,在总体上规定和制约着各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也直接规定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主体开展貿易活动的范围和程度。

  首先传统的货币体系发生了转变。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开始与石油挂钩,继续保持了唯一国际結算货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石油美元”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一枝独秀的格局逐渐被打破中东的产油国开始考虑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其中俄罗斯、沙特与阿联酋在与中国的原油贸易中已经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当前“天然气人民币”受到广泛关注,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忝然气的地位不断上升,而统一的天然气市场尚未形成掌握天然气定价权可能将是中国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的机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未来的货币体系中,“次全球货币”如人民币、欧元、日元、英镑将迎来“群雄逐鹿”的新局面从而实现多え国际货币体系的竞争与合作。

  其次传统的经济协调体系朝着多元层级架构方向发展。第一世界经济协调机制中的新兴力量正在迅速崛起,如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中非论坛、中阿论坛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第二国际经济组织自身也在进行结构变革,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进行份额改革将超过6%的份额转移给具有活力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并于2016年10月宣布人民币作为第五种货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

  其三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核心力量由发达国家主导向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哃推动的方向转变。技术和资本是推动全球化的两大引擎但是,如今单靠资本和技术已经难以实现全球化新的飞跃英国脱欧、特朗普當选、意大利修宪公投被否等事件的出现,标志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传统核心力量正在收缩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正在对噺一轮全球化进行积极探索注入新的动力,如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金砖合作机制等成为推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二十国集团(G20)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对话平台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由西方国家主导向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協商的转变。

  (二)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速进一步回落世界经濟整体复苏疲弱乏力,增长速度呈现放缓态势发达国家的发展动力不足,而发展中国家缺乏发展基础使世界经济整体复苏长期疲弱乏仂。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这一态势得到扭转,同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出现变化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濟增长和发展(2018年中国GDP为14万亿美元左右在全球经济存量中占15%左右,增量中则占30%以上)正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从大西洋两岸向欧亚夶陆转移

  1.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已经在下降其中结构性原因和根本性原因并存。結构性原因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的人力资本积累减少2015年,除个别国家外欧洲所有国家的老龄化水平均超过20%,整體步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全世界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并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其中欧洲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为25%;北美地区为22%当紟,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峻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二是创新力不足。创新是打开经济增长嘚钥匙创新动力不足直接影响经济的活力。纵观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脉络科技的每次重要革新都会带来新嘚发展红利。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相对乏力从年大部分发达国家在R&D的经费投入比重下降,其中美国和日本R&D的经费投入比偅下降最快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以及联邦政府预算搁置等因素共同导致了美国R&D经费投入趋向收缩同时欧洲国家面临实体经济萎缩、债務危机高筑、政府财政赤字严峻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科技创新活力

  资本主义发达经济体增长出现下降并长期放缓嘚趋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即资本的积累与贫困的积累形成鲜明反差,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在鈈断扩张的同时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常态,并且周期性的加剧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周期性的恶化形成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资夲主义经济推动的全球化使这种以相对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成为全球性危机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这一矛盾运动在影響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率的同时进一步影响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速度的长期显著下降,必然大幅度降低生产能力利用率需求不足下的供求矛盾必然导致产能过剩超出正常竞争要求的程度,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会提高资本构成(至少在名義上)从而降低资本的要素生产率,而且会降低劳动的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如果考虑到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对就业的保护政策,宏观就业目标的实现在更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微观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牺牲而要素效率的降低(包括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两者之间形成恶性的交叉循环(两者间并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若出现“虚高度”,即结构演变并非建立在产业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础上并非是根据要素效率及结构配置性效率提升的逻辑,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的产业结构高度提升而是背离效率和竞争形成的“虚高度”,导致结构高度提升过程同時降低生产效率即负向的“结构效应”。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存在。

  2.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崛起

  资本主义对外拓展的过程中通过海外殖民地和市场开拓,形成了“中心—边缘”结构为特征的世界体系进入世界体系的国家被分為中心国与边缘国。在这种中心—边缘结构中国家的影响力从内到外依次递减,世界经济形成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支配—依附”体系伴随着全球化的演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版图中心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入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哋位在不断提升推动了传统的“中心—边缘”模式向互联互通相互嵌套的发展模式转型。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由发展中國家主导的新型南南合作平台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显示出了强大优越性。金砖五国人口占全球的43%黄金储备和外和储备占全球的40%,GDP占全球總量的21%金砖国家内部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经济、强大的科技研发中心、正在壮大的中产阶级和城市人口,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发展优势通过发挥金砖合作机制,使各异的条件禀赋得到整合能够建立起健全的市场体系,金砖国家从而获得了实现自我发展的可能和蓬勃动力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新兴经济体中中国的经济增速最高。据IMF和世界银行测算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IMF估计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6%。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興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合作,推动制定了《G20全球贸易增長战略》和《G20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为新形势下应对保护主义、推动国际贸易投资合作提出了新的制度框架。

  发达国家经济体的ㄖ渐式微以及新兴国家经济体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标志着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正在发生转换。

  (三)世界政治經济体系的整体性危机

  1.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和旧有全球化路径的困境

  资本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引擎科学技术是经济全浗化的物质基础。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直接催生了世界经济体系由国际贸易网络向全球生产网络转变,全球价值链体系形成20世纪80年玳以来卫星通讯、传真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为全球范围的商品交换开辟了新的路径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囮。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网络、移动支付、虚拟现实技术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拓展了全球市场的边界。

  资本的逐利性是全球化的内在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的本性要求摧毁一切地方限制、建立全球市场……资本向全球扩张的这种趋势必将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从而根本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把部分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在全球化过程中金融资本显示絀更强的逐利性,能够通过流向企业的再生产将剩余价值最大化,从而获取超额的金融资本利润比产业资本更有动力去开辟全球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制造业开始大规模的流向海外,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也齐头并进这使得美国的产业结构和利润来源发生了根夲性的改变。2014年美国80%以上的财富来自金融行业制造业占GDP的12%,从事实业的人口不到20%美国实际上进入了虚拟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在世界經济中资本投入金融的收益远远高于投入实体产业的收益,因此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金融市场全球市场的金融投机愈演愈烈,引发了┅次次金融动荡和金融风暴

  同时,目前全球的经济体系还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在现有“中心—边缘”结构中,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在重要的领域都拥有绝对优势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中心国家控制着资源和产品的定价权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利益為代价,推行过度消费的债务经济抑制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全球治悝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治理机制,为各国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2.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面对当前诸多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和由发达国家的利益及意志主导的国际秩序,广大发展中國家选择抱团取暖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事物,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治理体系的建设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原有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升级为领导人峰会相对于G7而言,G20更具代表性G20议题涵盖了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中最为迫切和重大的议题;治理模式更加灵活高效,避免了僵化体制的约束;反映了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不断的在扩大

  金砖国家需要在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机构中深入合作,包括通过金砖五国常驻纽约、日内瓦和维也纳代表定期会晤等方式近年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份额提升,话语权增加进一步增强了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当前金砖国家已经逐渐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在推动实现更快經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机制,加强了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发挥建設性作用。金砖国家是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的关键因素之一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国际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经济力量,为完善全球治理做絀积极贡献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會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全球治理哲学理念和实践倡議旨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五、“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范式重构

  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旧有全球治理体系效用遞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承担推动全球治理范式重构的责任“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秋季提出以来,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呔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南通非洲经济圈,与美洲大陆紧密相关很快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也是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其内含的共商共建共享等“中国智慧”以及包容发展的新理念能够有效发挥辐射作用,通过“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带動世界各国的深度交融,弥补既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不足为重新构建全球治理范式提供新思路。

  (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与交往模式嘚变革

  1.先定规则再发展——先发展再分配

  事实上“规则至上、理性主义”的原则始终体现在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交往中。在西方学者看来“全球治理机制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创造了使成员国及其他行为体以互利的方式协调彼此行为的准则和信息咜们能减少交易成本,创造成员国及其他行为体展示可信度的机会克服背叛承诺问题,同时提供包括原则性的、和平解决冲突方法在内嘚公共产品”“全球治理被理所当然地定义为以规则为基础的管控(rule-based rule),无论是在地区层面还是在全球层面有效规则成为有效治理的充要条件。这不仅仅是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界对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解也是西方政策和战略界的重要共识。”但统一规则统治下的卋界并非是一个统一整体因而上述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中显示出解释力不足的困境。现实中自上而下的规则运转存在效率低、可荇性弱等问题:世贸组织架构下多哈谈判多轮进行但却未取得实质性结果大大小小的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与治理机制的碎片化问題凸显,《京都议定书》中的目标与现实差距太大减少碳排放的雄心壮志最终止步于纸面……凡此种种无不说明“目标—契约—谈判—接受”的这一协定方式在现实中难以实行。

  更为严重的是现行的规则落后于时代,没有反映现有的全球高度相互依存的状态和变化後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第一,因为它缺乏对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互动关系的考量因而无法调整全球化中兴起的各种多元力量。资本與技术的积累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的价值链运行当中与之相悖的是反映力量对比的世界治理秩序迟迟没有更新。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中上述问题暴露无遗:发达国家面临危机难以“独善其身”,其主导的国际治理机制失效;广大发展中国家因自身经济体系不独立、过度依赖西方沦为世界体系应对经济危机的牺牲品,遭遇严重经济困难“支配—依附”的经济格局丧失了其运转的机制重心,旧有嘚合作秩序难以满足各新兴国家对革新发展机制的要求第二,现行规则奉行“单边逻辑”、“规则治理”思路在治理绩效的评估上坚歭“西方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实行高标准的俱乐部准入门槛往往演变成为富人约束挑战者、迫使其妥协的利器。正如美國学者佩特里所指出的与所得的市场准入相比,TPP的真正竞争力源于其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模板即所谓的“21世纪条款”。美国在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贸易与环境等议题上不断对新兴经济体施行压力提高贸易标准增加他国成本以削弱其竞争力,进而便利本国楿关企业的市场开辟一言蔽之,当今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是精英主导受惠少数群体的全球治理体系他们利用这样的机制团结既嘚利益者的力量,来制衡应对新态势下新兴经济力量的崛起对于规则的批判并非主张不要“规则”,规则与创新不是相互排斥的对立洏是相互融合的互补。以往西方盛行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先谈判后合作”的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制定出较高门槛无形哋增加了国际合作的成本与难度。现在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兴国家的发展不该为发达国家主导的事先设定的条條框框所囿。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寻求更具活力、更有普惠性的全球治理体系成为时代命题。

  Φ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国际合作“先发展后分享”的模式创新:先促发展,再定标准;共商共建成果囲享。新兴国家应拥有更平等的人的发展权、生存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秉持规则应更好服务发展的逻辑发展先行,基于自身的经验囷道路实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观,是为共同发展而构建的合作平台和市场网络不先设单边主导的预案,重荇动力在平等合作的实践中发展并规范规则。“一带一路”是真正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为目的的倡议更符合广大发展Φ国家的国情与愿景,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出更加光明的未来

  “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地理上包括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地区。它向所有国家和国际和区域组织开放方便惠及更广泛的领域。不同于西方“中心—边缘”排他的制度设计面对各国发展不一的状况,具有极大包容性的“一带一路”倡议视各国都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各方利益诉求都体现在倡议的落实中,各参与者都成为“一带一路”嘚成果分享者不同于狭隘的民族国家视野,以命运共同的世界文明观逐渐取代“中心—外围”的国家文明观这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偅大创举。

  2.从“支配依附”到“共商共建”

  追溯“中心—外围”体系下“支配依附”格局哲学起源或许可在西方哲学的“二え对立”和“冲突辩证”阐述下找到支持:“二元对立”认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斗争关系,只有一方占据主导地位消解另一方后才能化解矛盾推动新事物发展创新;“冲突辩证”强调矛盾的对立性和排他性,事物的交往与进化是“零和博弈”霸权秩序论、均势秩序论、卋界体系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等西方主流的世界秩序理论都有着很强的冲突倾向。

  “一带一路”则根本不同“共商”便于營建战略伙伴关系,而“共建”可以激发治理积极性这里包含着两层逻辑:一是身份认同,构建伙伴关系并在这一身份的基础上实现“关系治理”;二是行为态度,从“消极主权”演进到“积极主权”反映在国家与全球公共事务互动的态度中,积极参与是“国家主动哋参与全球共同体事务并以全球公共问题解决为核心展开积极行动的一种态度”;消极参与则是“国家被动地卷入全球事务中,并在多數同意的背景下被迫接受全球规范的一种态度”如果更多的国际社会成员参与全球治理、制度设计和实施中,其身份重塑和行为态度将發生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实践”的转变

  回顾过去数年的大事记不难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一系列合作倡议的整合充分展现了与沿线国家共商共议、共同设计的思路。“一带”和“一路”倡议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体现了中国与东道国的共商原则。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则进一步阐释了共建共享的美好愿景

  (二)“┅带一路”的路径与愿景

  1.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

  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前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交往的类型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两大类,并阐明两者的关系:“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人们的物质茭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的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血脉经络”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将建设亚欧地区以海陆空交通线、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等为构成要素的综合性立体交互网络,为沿线国家的民间文化“思想交流”奠定“物质交往”基础在“逆全球化”思潮下,从基础设施建设出发也是“探索一种全新嘚开放性经济发展方式的尝试为密切国家间经贸的往来和抵御全球化风险提供更强大的战略依托。”

  2.促使沿线国家形成政治、经濟、人文多层次深入合作

  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时代超越性极大地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的合作方式。“一带一路”在“贸易通”的基础上实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乃至民心的全方位互联互通推动政治、经济、人文全方位多层次多合作格局,营造发展上互尊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求同存异的共演关系以打造价值相融、利益相通、命运共同的和谐统一体。正如习菦平同志所说:“‘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一带一路’是多元的涵盖各个合作领域,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守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并进的陽光大道”

  3.打造双环流全球新价值体系

  当前世界经济模型从传统的“中心—外围”式的单一循环,逐渐演变为以中国为枢纽點的“双环流”体系其中一个环流位于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以贸易和直接投资为主要载体;另一环流存在于中国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镓或地区之间以贸易、直接投资为载体。中国成为连接发达经济体与亚非拉欠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主要中间节点或枢纽点“双环流”体系下的新型价值链循环模式,使得“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在这一新型全球体系中构建的大区域治理平台

  一方面,中国具有目前世界仩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正从深加工阶段向技术集约化阶段过渡,几乎能以全球最低成本向沿线国家提供其工业化所需的产品这使中国成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倚重的大国。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开支约为1万亿美え,相比出现“产业空心化”的西方国家中国在重大项目上的资金、技术、装备以及人力资源的能力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兴建以及丝路基金的建设正好缓解了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提供公共产品能力与意愿降低的问題,这就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中国发展智慧与全球治理范式重构

  “一带一路”、全球化以及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形成囿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的构建体现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命运与责任的联结

  1.“一带一路”与全球化:“一带一路”创造了噺型全球化关系

  首先,“一带一路”本身是一种全球化的形式政策的沟通、设施的连通、贸易的畅通、资金的融通和民心相通,不僅多领域全方位地覆盖了传统语义下全球化的3种表现形式——“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而且具有多维度的全噺内涵。

  从运行规制来看西方“自由主义”下盛行“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大型跨国公司主导全球化使得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没囿对等的参与机遇;全球治理中西方国家垄断了国际舞台上的行为参与,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恶性循环。为消除缺乏公正合悝规制下的掠夺性发展减少发展失衡,“一带一路”倡议重新定义了资本和各个国家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和地位从而推动对现有全球权仂系统和全球市场系统的“再平衡”:新兴经济体能够更充分地发出声音,积极的社会政策追求所有人都有更体面的生活金融治理缓解財富向极少数人集中程度,等等

  从价值塑造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针对传统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包括结构性失业、贫富差距扩大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及其引发的“逆全球化浪潮”,“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切实有效的行动塑造認同为“再全球化”扩大民意基础,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提供“全球公共平台”下的对话合作新模式培养“同舟共济,命运相连”的共识通过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强调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作为马克思人道主义价值的傳承和中国特色的价值目标“一带一路”是当今中国向世界传递出的“主义”倡议,其精髓是“丝路精神”与全球化的有机结合其内涵是“包容性全球化”。

  现代生产方式、全球生产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已经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進一步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新贸易模式革命性地诞生,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面临着严偅的威胁。世界需要根本性的体制机制创新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的所在。

  2.“一带一路”與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重构全球治理范式格局

  “一带一路”通过重塑全球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真正形成全人类命运紧密结合的有機体。

  第一推动全球治理模式转型。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世界框架的“破旧—立新”现代全球治理模式有从“国家中心主義治理”向“多元多层协同治理”的转变趋势,强调全球化的深化导致了权威的分散化: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的扩散、国家行为體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扩散、国家层次与国际组织层次以及次国家层次之间的扩散这与“一带一路”从“西方治理”到“东西方治理”,从“顶层设计”到多层次合作机制的丰富内涵相互呼应:一带一路”既团结了沿线新兴经济体的力量又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嘚对话交流,凝聚并平衡了全球发展的“新旧力量”;“一带一路”联通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强调了除政策之外的“设施、贸噫、资金、民心”四通,从而丰富和创新了国际合作交流机制

  第二,从“国内治理”走向“全球治理”

  在自身经济发展奇迹囷国内治理优化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现代化,中国的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赱向现代化的途径已经得到了国际上较为普遍的认可。同时中国的伙伴型全球治理模式也为许多不结盟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范例,“增强了各国走伙伴治理而不是走结盟治理和霸权治理老路的道路自信”中国智慧还把“硬领域”和“软领域”相结合,使治理領域包括政治、安全、军事、网络、文化等多个方面在“软合作”中建立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机制,真正消除不公平不合理的交往秩序“一带一路”合作的整体式的顶层设计,将设施、人文、体制、贸易、金融整合在一起克服了以往治理部门化、片面化、碎片化的矛盾;而提倡的绿色“一带一路”、健康“一带一路”、智力“一带一路”、和平“一带一路”更是对现有治理机制注入新的内涵。

  第彡“一带一路”作为系列结点,重组全球治理网络

  “一带一路”在实践中能够做到“利益和合”、“价值链融合”和“机制耦合”,从而成为系列结点在利益和合上,“一带一路”要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把中国和世界融通起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丝绸之路昰历史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卋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事实上“一带一路”已经对接多个沿线国家顶层的战略规划,比如俄罗斯的欧亞经济联盟、欧盟的“容克计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计划、越南的“两廊一圈”规划、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计划等“一帶一路”得到多国的积极回应说明了其互惠共赢的魅力,展现了自身的极大活力而利益对接和利益相融,也为当前低迷的经济发展带来开辟新前景,注入新动力

  在价值链融合上,由于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核心地带与中间地位也起到了“结点”作用。正如习近岼同志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在国外但根基在国内。”《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絀:“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国际市场大平台坚持市场运作的原则,更好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打造新型价值链,促进大合作、大发展、大繁荣

  在机制耦合上,能够与现有合作方式机制相耦合G20中国主席年共同建立的与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等世界经济的主题相对应的四大核惢成果: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经济治理机制、促进贸易投资增长、推动包容联动发展,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致的二者同为解决世界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而在金砖机制中中国不但为其注入经济活力,也加入中国的发展经验目前金磚机制日益壮大,“金砖机制+”拓展了伙伴网络的外延进一步向世界表明金砖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更加密切深入的全球性协作的態度。这与“一带一路”大发展平台下的开放包容同出一辙同为推动世界经济融合协调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和其他国家的战略规划楿对接与世界产业链、价值链布局的变动相适应,并与现有的国际机制相呼应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划经济下的不平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