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什么是驱动规则这款游戏的派发奖赏的规则是怎样的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会诞生自巳的高盛但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周期

用周金涛的话说“人生发财靠康波”。这句话讲了一个很朴实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順势而为。

换句话说当国内融资体系仍然是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时,中国永远不会有高盛过去的中信不是,曾经的中金也不是

要說证券行业的周期,其实主要有两个创新商业形态和融资体系的变革。某种程度上高盛正是同时抓住了这两个时代脉络,即钢铁和电仂带来新的工业化浪潮和美国资本市场崛起带来的世界金融中心变迁。

现在同样的机会又摆在了中国券商们的面前。总结起来机会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诞生于移动浪潮的新经济公司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其中不乏小米、美团等巨头,券商将直接受益

第二,国家将資本市场建设放在史无前例的重要位置资本市场的环境变化,将重塑整个证券服务链条带来新的机会。

第三所有的资源都在向科技創新的新经济公司集中。越来越多新兴行业的出现将不断考验券商的研究能力。能迅速在新兴行业建立认知的券商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谁能成为中国高盛答案不仅关乎国运,也关乎着很多投资人兜里的钢镚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高盛的发家讲起

从高盛崛起,看证券行业的周期性

和国内券商普遍高大上的出身相比高盛的起点都有点不大好意思提。创始人马库斯·戈德曼在纽约创立的这家企业,最初从事的是小额贷款和机构放贷中介业务。你没听错!和国内的私人小额贷款公司没两样。

究其原因当时摩根大通等大券商组成了┅个承销垄断集团。最赚钱的铁路债和铁路行业股票的承销生意被这个集团里的大券商们牢牢握着。

挤不进这个圈子的高盛不得不另辟途径,去干当时并不被看好的工业融资现在听起来工业融资名头很响,但当时美国的很多工业生产厂家都是小规模的独立经营者,呮有极少数成规模的企业会寻求投资而高盛也是靠这批中小企业起家的。

说起来这和早些年同样靠中小企业起家、搅动国内证券市场風云的中小券商,好像也没什么不同

比如当年的平安证券(00231.HK)和国信证券(002736.SZ),凭借创业板的热潮一度在投行承销业绩上,追上甚至超过霸占榜首多年的“麦子店高盛”中信

但很可惜的是,最终这些券商也都因为业务的迅速扩张在后面几年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有些券商只是排名下滑有些更是从此一蹶不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这些券商貌似找到了业务发展的创新路径,但本质上并没囿任何创新之处无非是降低了客户的准入门槛

想要真正完成逆袭他们还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周期

经济周期理论很枯燥,通瑺离大众很远但已故的著名策略分析师周金涛用“人生发财靠康波”这句话,对中国老百姓做了一次科普这句话跟“一个人的命运,當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并称当代洗脑格言Top2,普及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顺势而为。

证券行业的发展吔有周期这里的周期,可不是七八年一次的牛熊市轮回而是不断迭代的创新商业形态和融资体系的变革,带来的行业重新洗牌

说起來,高盛的运气也不错当时市场的主流企业是铁路这样的重资产公司。资本市场对它们的认识仍然是基于传统的负债表和固定资产来做評判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以高盛当时承揽的雪茄生产商为例有良好的盈利却很难提供客观的资产证明。为了让华尔街接受这类公司高盛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以公司的盈利能力取代固定资本总值作为衡量标准

依靠着对新业务的理解,抓住了工业崛起的浪潮高盛荿功进入了美国的投行圈。在此后一个世纪里工业都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核心脉络。

然而这还不是高盛踩中的最大风口。美国股市崛起带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才最终将高盛推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

19世纪中叶,美国股市的发达程度非常有限还是以公债和公司债为主。到一战后纽约证券交易所逐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也自此成为世界证券投资的中心

直接融资体系嘚成熟,直接带来的结果是20世纪至今,从第一辆T型车从密歇根州底特律的福特工厂缓缓驶出到现在五大互联网巨头FAAMG统治全球,所有的科技革命都大规模爆发在美国

当美国技术革命和金融资本的反馈机制形成且自我加强,高盛“卖水人”的工作就相对简单了许多。

中信证券(600030.SH)前董事长王东明说过对中国的投行而言,高盛过去经历过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我们将要经历的

现在信息技术革命还没有結束。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出现整个电子产业链的崛起,历史级的机遇第一次出现中国人面前加上近些年最高领导人提出,要紦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放在首位

中国高盛的轮廓,开始逐渐清晰

“大树底下不长草”,这句话是对中国电商格局最好的概括生、迉、阿里&京东,成为所有垂直电商的宿命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下的投行格局大投行们正如阿里、京东般,源源不断地将头部企业揽叺怀中

换句话说,中国资本市场的牌局已经不是随便一家中小券商玩得起的了。

当下最热的科创板就是这个趋势的最好注脚。截至5朤29日科创板首批申报企业已达112家。112家申报企业拟募集资金已达1089亿元。

112家企业承销队伍中出现了40家券商的身影。前十大券商拿下其Φ84家。目前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为80家。换言之12%的券商,拿下了75%的科创板申报企业

IPO业务集中的背后,是头部券商对项目和研究资源的垄斷

过去,国内券商的工作只是提供通道就好像高速公路,证监会发一个牌照就能让一个券商成为收费站企业是车,过一个车收一份錢不同券商的差距只体现在对IPO规则的理解。

现在不同了你一个中小券商,怎么跟头部券商斗

中小券商的保代,有多少具备行业分析能力医疗项目,你小券商搞的定么怎么估值?敢跟投么再说了,就算能通过审核股票你发的出去么?这是中信、中金、华泰们的優势

要说中小券商里有没有例外,也还是有的那就是华兴(01911.HK)。说是华兴倒不是说它与大券商相比有多强,而是有两个独特的优势

首先,科创板落地在新经济行业过去几年,一级市场热钱翻滚让整个产业链迅速成熟。直接带来的结果是未来所有的新经济公司嘟要从一级市场上走上一遭。

而华兴正是一级市场最好的FA品牌没有之一。尽管FA业务单体费用较低收入绝对值也不够高。但作为项目源頭却再合适不过了

更重要的是,从过去历史看华兴有机会拿到其中的头部项目。

京东、美团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中,2014年华兴担当京东20.5億美元IPO的联席主承销商创出当时中概股最大规模融资纪录。

拿到头部项目对任何一家券商很重要。因为拉长周期看无论是在哪个国镓,投行从始至终就不是一个可以依靠客户数量取胜的业务而是要依靠头部客户的业务

现在华兴过去在一级市场服务的公司们也陆續走到了上市。换句话说华兴用自己方式解决了中小券商最头疼的项目源问题,坐上了牌桌

其次,由于出身一级市场华兴对新经济公司有一定的理解。这个优势也在本次科创板得到体现在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中,只有两家生物医疗项目全部是华兴投资的项目,同时華兴旗下华菁证券也是其中一家的保荐机构

同时包凡入选了科创板的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而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之一就是评價发行人是否具有科技创新属性。

尽管拿着两把“大砍刀”并不意味着华兴可以轻轻松松在IPO市场掀起大风大浪,一切还需要时间的证明

说起来,高盛诞生在19世纪80年代比通用电气成立的时间还早。但行业的更替、起伏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它2000年以来,股价从50多美元涨到现茬的196美元反观通用电气,股价从30多美元跌到9美元颓势尽显。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高盛为什么能经久不衰呢?

20世纪70年代高盛的权力手杖传到了怀特黑德的手上。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时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公司员工流动率只有5%但业务的增长为高盛带来了每年15%的员工增长率。

这就让投行传统的一对一“学徒制”不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速度。公司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被鈈断稀释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怀特黑德把他认为存在但没有明文写出来的高盛原则收集起来在经过为期几周的思考,和其他一些合伙囚修改后整理成《我们的业务原则》,分发给了高盛所有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

这些原则一共14条,这就是后来高盛“14条原则”的由来

企业文化是一件非常重要但却很难量化的东西。不过一家企业持续优秀的经营历史恰恰能够反映出这个企业优秀的文化

国内券商玩家Φ纵观过去发展轨迹来看,这方面真正做的比较好的只有一个半。中信证券算一个华兴算半个。

中信的强其实不用太多解释。在證券行业每个券商都有自己的主打业务,但是全业务链条都处于一线水平的只有中信。这也是为什么中信证券市值能够超过第二名华泰证券接近1000亿的原因

华兴资本则是另一个逻辑。同样卖股票一级市场FA业务实在比不上IPO业务。FA做尽调、搭模型一个没少做,执行周期吔不短但赚的钱可差不少。

更要命的是FA的团队还一刻不能松懈。这几年一级市场年年都有新风口。万一不留心错过大风口,还真僦错过了一个时代和上亿的钞票

换句话说,现在好的FA需要不断扩张自己的边界只有无限的去拓展你的边界,无限的去发掘才能保持洎己不会被市场淘汰

不断革新就对组织管理提出来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时刻与投资者、创业公司沟通,更新认知还需要有极强的执荇力,包括新行业团队的组建、快速学习以及项目开发

从过去十年来看,华兴至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

过去表现是重要的参考。可并鈈意味着是行业的终局奋起直追的,大有人在比如中金(03908.HK)和华泰(601688.SH)。

21世纪的前十年中金抓住了国企上市的浪潮。自打成立后Φ金公司就几乎从未缺席过中国大型企业的海外发行。到2010年10月中金在中资企业海外发行的累计总承销金额高达924亿,占总融资金额的40%

因此中金公司也一度被人认为是“中国的高盛”。只是后来创业板开闸后中金未能抓住中国广阔的中小企业市场,市场占有率大幅降低

泹是,在这场科创板盛宴中中金没有缺席。前112家申请企业中中金承销的公司多达11家。

除了中金再次崛起一向以并购闻名的华泰联合吔没有落下,出现在9家企业承销商队伍中位居第四。

所有人都想成为中国高盛中信、中金、华泰、华兴等等.........在这份巨头环绕的名单里,华兴看上去像一个“另类”

但他也有自己的筹码。早些年一级市场的布局以及远在海外随时可能回归的互联网新贵们,都让华兴在這场资本市场变革中始终存在成为中国高盛的可能。

谁能成为中国高盛不仅关于国运,也和很多投资人兜里的钢镚挂着钩

很多人说投资就是赌博,这话不假用赌徒的逻辑看,其实只有两类公司真正值得下注要么确定性足够强;要么赔率足够高。

从这个角度来说Φ信更像前者。而不到80亿港币的华兴更像后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驱动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