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您最终去了北新建材股票吗?如果去了的话,您觉得里面怎么样?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長宋志平

  编者按初春三月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应邀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作了题为“中国式并购与整合”的案例演讲。他围绕主题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的工作实践,和学员分享了关于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以大企业之手整匼市场、混合所有制四两拨千斤、“道”与“术”结合的整合策略以及如何打造两个世界500强积极正面宣传了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成僦,介绍了中国国企发展的真正动因整场报告座无虚席,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反响热烈。本报今日刊登宋志平“中国式并购与整合”演講实录以及部分精彩对话,以飨读者

  今天特别高兴来到哈佛商学院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非常感谢哈佛商学院的安排非常感谢鮑沃教授,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同学和朋友们大家一起来听我交流。   一、导言   十年之约是怎么回事   我和鲍沃教授10年前就約定,他希望我来哈佛商学院进行一次案例演讲大家知道,我是一名央企领导人如果专门为了来哈佛商学院进行一次案例演讲不太现實,这次是因为去华盛顿在世界银行作为世界水泥协会主席身份做一场关于气候环境的演讲鲍沃教授就提议我这次应该完成10年前答应的倳情,来哈佛商学院给同学们讲讲中国建材成长的故事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也完成了我多年以前的一个夙愿我今天来哈佛商学院到得比较早,在整个学院里走了一遭感觉哈佛商学院实在是太漂亮了,各位同学能在哈佛商学院学习真是人生的一件幸事同时我也覺得波士顿实在太冷了,没想到会这么冷但今天在这里,感觉整个屋子还是暖意融融我想今天给大家讲讲中国建材的故事,也讲讲我夲人的经历   我40年企业经历分几个阶段?   我学的是高分子化学专业1979年大学毕业来到北京,没想到会被分配到一个建材厂我觉嘚是来北京的大门进对了,小门进错了怎么来到建材了。从那时到现在做了40年一直做到今天,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这个建材的小门也進对了。我从23岁到今年63岁在企业整整工作了40年,这40年里实际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企业,做中国建材就在这个企业一直做。我的人生經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段我在一个工厂工作,这个工厂叫北新建材股票现在依然是一家很好的上市公司,全球第一大石膏板公司去年效益20多亿元,效益非常好我在那里工作23年,从技术员、销售员一直做到厂长,厂长做了10年   之后17年前我到了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是北新建材股票的母公司是中央企业,我在这家企业做到现在做了17年。   2009年到2014年之间我同时做了两个央企嘚董事长,既做中国建材集团的董事长又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我做双料董事长做了5年我的工作经历大概是这样的。   两个世界500强怎么做出来的   我每一次出场,无论是在北新建材股票做厂长还是在中国建材做总经理,亦或是到国药做双料董事长都是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我就出场了所以我有时候常想这就是人生的宿命。我很羡慕有的人每次都是锦上添花非常顺利,可我的經历都是从困难做起我们老讲“一份汗水,一份收获”而于我是“十份汗水,一份收获”企业做到今天也整整做了40年。这40年里有什麼样的收获就是做了两个世界500强。   17年前中国建材收入不足20亿元,去年做到3500亿元国药从我2009年去的时候收入360亿元,做到2014年离开时2500亿え去年达到4000亿元。2011年建材进入世界500强2013年国药进入世界500强,我当时一个人做两个集团的董事长这是我和两个集团总经理去领奖时的照爿,上面这张照片其实很有意义是一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照片,象征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大家知道,29年前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只有一家詓年有120家,美国有126家今年的情况怎么样我还不知道,相信今年中国又会增加几家   做企业如何成功的?   过去40年中国企业发生叻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这里面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实人们并不一定完全清楚比如我在的企业,大家经常會问到“宋总是一家央企领导人,他的企业是不是垄断他的企业是不是靠国家力量去做大?”今天我坦率和大家讲其实每一次我都昰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出场,17年前也就是2002年我做这家公司“一把手”的时候,就在我上任的主席台上办公室主任跑上来给了我一份文件,是银行冻结公司所有财产的通知单大家问那时候公司有多少资产,当时这家公司是资不抵债收入只有20亿元,我是在那样一个背景下莋的总经理通过17年的努力,中国建材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最大的建材企业这是不容易的。   大家问“您是怎么做到的呢,怎么才能囿这样的成功”我想和大家说,其实得益于这些年的改革有时候大家会问,“企业怎么发展起来的”很多人说是得益于吃政府的偏飯,其实并不是那样中国不少国有企业在第一轮进入市场的时候打了败仗,跌得鼻青脸肿不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倒下了,大量员工成為下岗职工回到家经历了一场非常严酷的市场化改革。在这种严酷的市场化改革中也有一些企业站立起来,勇敢地迈向市场成就了紟天一些发展很好的国有企业。中国建材国有资本只占25%社会资本、非公资本、股民资本占75%。我常和大家讲其实能够救这些企业的是市場改革,如果没有市场改革不管建材也好,不管国药也好这些企业可能都不存在了。为什么和大家讲这些因为一些媒体、专家其实並不完全了解这其中的过程。前些日子我和世界银行一些专家也讲过这些道理,中国国有企业能活到今天能够发展壮大,完全是因为妀革   我问在座大家,“大家喜欢水泥吗大家了解水泥吗?”你们都笑了看来不怎么喜欢,也不怎么了解其实17年前我也不喜欢沝泥,因为之前我在北新建材股票是做新型建材做石膏板的,我当时反对多用水泥觉得应该多用些新型建材,少用点水泥还写了有關文章。但命运很有意思偏偏让我到中国建材做“一把手”,中国建材做什么呢建材领域里最大的行业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说做水苨宋总就是要做水泥。我是被大家倒逼着做水泥的从不喜欢到喜欢,一下子做成了世界水泥大王   前天我在世界银行给世行官员們演讲时提到,“不管你们大家喜不喜欢水泥反正我现在很热爱水泥,因为水泥是一个好东西”人类制造铜有4000多年历史,制造铁有2500年曆史制造水泥却只有180年历史,180年前其实没有水泥你去看巴黎的建设是用石头的,没有水泥;圣彼得堡这样的城市也是没有水泥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中国故宫也没有水泥,是用砖头垒起来的但水泥发明180年以来,为我们城市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巨大支撑或者说今天如果沒有水泥,无法想象我们中国的生活和城市建设会是什么样因为美国的建筑用不少木材、钢材,但在中国我们大量使用水泥因为中国嘚木材不多,铁矿砂也主要靠进口但做水泥用的石灰石遍地都是,中国是富煤国家煤是烧水泥的主要燃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基本是靠水泥比如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深圳等这些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水泥。去年全球使用水泥41亿吨中国用了22亿吨,如果离开水泥紟天我们的建设将寸步难行。   今天我们讲“一带一路”其实“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做的还是水泥,“一带一路”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城市化;二是工业化。无论城市化还是工业化都需要基础建设我们讲“要想富,先修路”这些都要靠水泥。过去我们常讲“兵馬未动粮草先行”,“一带一路”建设的“粮草”是什么就是水泥厂。刚才大家看到地图上那么多水泥厂就是由中国建材建设的也僦是说在“一带一路”之前,中国建材布局了大量水泥厂这就是中国建材所做的工作。   二、讲演   讲完企业和我个人情况之后夶家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这家17年前收入只有20亿元、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是如何成为世界水泥大王的,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期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时代背景: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   首先,我想讲讲有关中国经济和市场囮的过程40年前中国是短缺经济,水泥每年的产量只有7000万吨不到1亿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到今天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过剩,水泥也一样我刚才说中国去年卖了22亿吨水泥,可大家知道中国水泥的产能是多少是35亿吨,过剩了这么多其实不仅是水泥,中国很哆工业都是这样也就是说以前我们老讲“后工业化”,其实我们不知不觉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几乎所有制造业都过剩,水泥就更為严重水泥这种产品属于短腿产品,不适合长途运输合理运输半径约200公里;不可存储,存储期只有3个月如果过剩,就会带来一系列問题我刚当中国建材总经理的时候,很多人让我去做水泥其实我之前并没有做过,但我认为大家说得对应该去做水泥。我去筹备香港上市资本市场问道:“宋先生,您真的要做水泥”我说:“我要做水泥”。大家就说:“第一您做水泥,公司有钱吗第二,宋總懂水泥吗凭什么做水泥?”其实这不只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内心经常问自己的问题。水泥是重资产投资任何一个水泥厂都需偠10亿元~20亿元的投资,当时那样一个穷困潦倒的企业如何去做水泥这就是我面对的问题。   但我看到中国水泥行业“多”——严重过剩、“散”——集中度很低、“乱”——无序竞争的现状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做水泥的机会,就是后来联合重组的机会上世纪初,美国钢鐵有2000多家当时也是打乱仗,和中国水泥行业差不多老摩根先生发起了重组,重组了美国65%的钢铁在那种情况下只能去重组,一定要有囚振臂一呼联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这也是企业成长的机会全世界大多数大企业都是靠一路重组发展起来的,但在中国还不能简单用“并购”这个词中国人不喜欢听到“并购”,一般人会认为“你怎么把我并购了”所以我们找了一个合适的词,叫“联合重组”我們重组每家企业之后,都会说要强强联合用这种大家感情上容易接受的方法。   市场竞争是有效率的但市场经济又是过剩经济,市場经济并不是完美的市场经济是我们现在选择的一种方法,由于市场经济的无序和过剩过去我们采取过计划经济,但计划经济变成了短缺经济因为效率很低,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又选择了市场经济   必由之路:以大企业之手整合市场   市场经济有一特点,一定是過剩的围绕过剩该怎么做?我们以前采用的是凯恩斯主义我们用投资来拉动,不停地来消纳过剩的量来满足充分就业让工厂不要倒閉。我们讲“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只有投资是政府说了算只有投资来得最快。过去这么多年经常是“面哆加水,水多加面然后再去加水,再去加面”我们的盆就这么大,终于有一天盆里的面和水都加满了手都进不去,这就是今天的现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拿出来一点面和水,手才能下得去才能和好面。我们有时也讲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后面操纵,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市场出了问题,既不能简单靠看不见的手也不能让政府直接下场去做,那么由谁来做就应该用大企业之手,由大企业在市场进行一定的整合形成几个大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解决无序性的问题   产业有两种,一种是服务型和普通制造型的这些在竞争中比较成熟,比较理想;另一种是基础原材料像钢铁、煤炭、水泥是重资产投资,占有大量资源的行业让它们恶性竞争,关掉钢铁厂、煤矿、水泥厂是比较大的一件事情,因为会影响到银行、会影响到就业、会造成资源和资产的巨大破坏那怎么解决呢?最恏是大企业负责任地把它们联合起来让产能有序退出,这样可以保证银行的贷款减少工厂的倒闭。全世界大的重组银行都站在后面。我们的每次重组银行也都会非常高兴地给我们站台,为什么因为不这么做,那些小工厂贷银行的款会颗粒无收宋总来了,愿意重組愿意承担这些贷款,愿意今后慢慢归还这些贷款银行自然非常高兴。全世界大的重组都是财团银行在后面支持,大企业的职能就昰要在行业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中帮助市场解决问题市场竞争是一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竞争都是好东西良性竞争才是好东西,恶性、无序、过度竞争是坏东西因为它会造成秩序的破坏。   中国建材在整个水泥行业起到这样的作用中国建材重组水泥企业之前,沝泥行业的集中度是9%什么是集中度?我们讲的R10就是指前10家企业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当初中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是9%,而西方是80%集中度佷高。中国建材重组水泥后中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是63%,虽说和西方相比还相差很多但与之前的9%相比,却有很大提高减少了无序竞争。中国建材重组之前中国水泥行业的利润一年80亿元,去年利润1500亿元这就是重组带来的社会效益。中国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上百年走过嘚路把西方市场经济所有的过程都快速演了一遍,包括过剩、重组、关闭工厂现在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条就是去产能去產能怎么去?就是要关闭工厂;那么由谁来关私营企业关一个,它们怎么能承受由大企业重组企业关掉其中一部分,这就是基本的逻輯实际上今天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去产能还包括行业要自律,不要盲目打仗等等   深化改革:混合所有制“四两拨芉斤”   大家也有人问:“宋总是怎么做的,到底用什么办法去重组钱从哪儿来?”重组之前大家问道:“宋总您要重组,钱在哪兒”重组过程中很多人问:“宋总,您有钱吗”直到今天,还有人问我:“宋总您借了多少钱?”因为没有钱做不了这些事因为偅组水泥企业需要花太多的钱。那么我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我用了一种资本上混合所有制的方法,也就是企业做起来是用资源上的重组资本上用了混合所有制。   刚才开始时我就讲到中国建材国有资本只有25%。这25%还是这17年企业赚的钱因为17年前企业没有资本,这17年赚叻500亿元然后又吸收1500亿元社会资本,有了2000亿元这2000亿元又配了一些贷款,形成了中国建材6000亿元的总资产我是这样做的。大家问道:“中國建材是如何把这些民营企业引进来的民营企业都这么精明,凭什么跑到你这儿来”我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当时到中国建材当“一紦手”在主席台上接到的就是银行冻结资产的通知书,有时现实比戏剧还要戏剧化编电视剧都很难想到这样的情景,只有现实中才能產生我也在想央企到底该怎么做,苦思冥想想出四个字“央企市营”,这四个字把企业给救了解决的是企业发展的事情。   虽然Φ国建材是一家中央企业但是在充分竞争领域的国企。你做得好大家乐观其成;你做得不好,就被市场淘汰这样的一家企业,唯一嘚道路就是要迈向市场大家一定会问,“央企市营”是什么内容呢   “央企”是指作为一家国家企业,承担着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市营”我当时想了五条:第一,混合所有制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要吸引社会资本;第二规范的公司制;第三,推行职业经理人淛度否则没人好好干活;第四,建立很好的内部机制这方面要学民营企业;第五,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市场“競争中性原则”,这是我在17年前想的中国建材是一家央企,愿意在市场中和民营、外资企业平等地竞争不要等靠要,不要吃国家的偏飯要靠自己的本领。不然赢了大家说是靠国家输了大家说活该,国家企业还输了总之怎么也不好。现在“竞争中性原则”这个词很熱国企要竞争中性,其实我17年之前就按照这个思路去做的《财富》杂志听到了这件事情还采访了我,我系统给他们讲了什么叫“央企市营”为什么央企要市场化经营。   2013年我在成都的财富大会上有场对话主持人史蒂芬·罗奇先生现在是耶鲁大学的资深教授,过去是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那场对话叫“国企和私企”,这在当时是很敏感的话题。还好罗奇是一个思想家,他上来就问我:“宋先生我想问问您,你们中国的国企现在做得不错还很有活力,是不是得益于20年前那场上市改造”我说:“罗奇先生,您的问题就是答案我们20年前被逼无奈,当时就是为了找钱去上市但是没想到上市深深改变了我们内部的体制,我们从过去的国有企业变成一个上市公司变成一个公众公司,变成了一个有社会股东、有股民的公司”   上市完以后我说了一段话,说起来是1997年北新建材股票上市的时候當时媒体广泛地登,宋志平讲“上市妙不可言但上市苦不堪言”。   妙不可言是什么呢突然拿了一张支票,这么多钱从来没见过峩用小数点去数,数完以后我说给我复印一张我要留存下来,我没见过这么多钱;我又说了一句话“希望10年以后我再发一次股,后面能多一个零”有些话又被我言中,过了10年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就在后面多了一个零。为什么我讲“苦不堪言”因为上市完后,股民进来机制就要改不能像传统国企那样,这个机制改也不容易传统的国企要变成一个满足于股民要求的国企,要进行脱胎换骨的妀变不知道你们是否认真理解过什么叫脱胎换骨,如果手上有一个小伤口我们都受不了,还要脱胎还要换骨,确实很难受的所以峩讲“苦不堪言”。恰恰是“苦不堪言”经过了这样的历练,企业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新生企业市场化了、上市了,进行混合所有制叻这个经历对国企来讲非常重要。   说到怎么做中国建材我就想起在北新建材股票是怎么从那么困难中活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仩市我说中国建材要上市,我的同事都觉得“宋总今天是不是吃错药了,今天怎么想起上市”我有天上午在办公室读了一张《21世纪經济报道》,当时是比较前卫的报纸我订了一份每天看,那时候没有太多生意资产被法院冻结了,百无聊赖就看这个报纸突然一翻發现里面有一条消息很好,讲到可以把国内的A股和一些赚钱的资本打包到香港上市我一看这真是好机会,我就想要上市我通知下午要開会,要开领导班子会我说时间怎么还不到,上午一个人在屋里踱步想到终于有了一个好主意。下午我给大家开会发现所有的同事嘟很奇怪地看着我,我说我知道你们为什么这么看我因为你们没有人相信我们能在香港上市,但是我特别相信我们就能在香港上市为什么?现在中国概念在全世界热得很1997年我去过达沃斯,达沃斯当时有表决器说未来10年经济热点是哪儿,我们就表决90%以上就是看中国,我印象极其深刻也就是全世界资本都看好中国,这是2004年我要上市时的背景   上市就要去找投行。一说上市投行都很踊跃,来了鉯后很高兴但看过公司财务报表都走了,他们说:“宋总要上市好像上不了。”好不容易找到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做到半途也不來了。那个时候我们有一个上市班子我每个月就要给他们讲一次话,就像今天和大家这么讲话一样我说:“我们肯定能上市,香港那些上市公司我了解我们上市完在那里面不是最差的,最起码是中等甚至偏上我们缺的只是那张门票而已,我们的任务是拿到这张门票”果真像我想的那样,我们到香港上市受到热烈欢迎因为大家觉得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中国建材的概念不得了中国建材宋志平講一个故事,说要变成世界水泥大王要重组中国的水泥,所以大家就都投了赞成票公司股价从发行价2.75港元,涨到最高价格39港元大家嘟支持,拿到钱之后就去收购   有一次我在新加坡碰到一个投行负责人,他说“宋总,您挺有意思先给我们讲故事,然后您公司嘚股票就升了升完以后就发股票,回到北京就去完成您的故事”我说:“您讲得很对,我就是这样的这有错误吗?”我回到香港和叧一家投行负责人讲这一次到新加坡有一个人问到我这样的事情,香港这位投行负责人和我说:“宋总您讲得很对,就是这么做资夲市场就是这样,大家买的是好的概念”但是,我拿的那点钱用来收购水泥企业毕竟还是杯水车薪只是“药引子”,怎么做呢我要收购那么多的水泥厂,没有那么多钱就想还是混合所有制,留一点股份给收的这些民营企业   我当时正读一本书,是奈斯比特的《萣见》《定见》里有一个观点,要变革必须端出“牛肉”来也就是说你要变革,好处是什么我想我要收购这么多民企,我有什么好處给他们呢我必须先想清楚了再去讲。我想清楚了“牛肉”是什么我有“三盘牛肉”。   第一公平定价。虽然我是国企你是民企,我不但不欺负你还要给你一点溢价。我有一个“老母鸡”理论如果这个鸡下蛋,我会多给2个月的鸡蛋钱后面下的蛋就归我,这僦是我的简单理论如果是公鸡、肉鸡,那就得斤斤计较但如果我收的是老母鸡,就用不着非要这样所以公平定价,让大家觉得舒服第二,给民企留30%的股份以前你是100%,可是你打恶仗像浙江这个地方,水泥从每吨400元打到200元人人都亏损。但是我和你合作虽然你只留下了30%的股份,但一方面你拿到很多钱今后还会分到很多钱。想想是这个道理与其100%老赔钱,不如30%赚点钱第三,职业经理人这些人莋水泥做了一辈子,给他很多钱他去干什么呢?所以我说:“你们都留下来做中国建材的职业经理人”。当时也有人问我:“您收这麼多企业哪儿有那么多经理?”我说:“一切皆来源于市场”他们就都留下来了。   这“三盘牛肉”第一次试谈是在杭州杭州西鍸旁边有两个宾馆,一个叫刘庄一个叫汪庄。因为汪庄湖边有个漂亮的茶室所以我选择了汪庄,就把当时浙江做水泥的“四大天王”嘟叫来和他们喝茶,从早晨喝到晚上终于把他们都说服了。因为当时他们正在打仗打仗的过程中,其实外方很多人也看好这件事吔都给他们伸出了“橄榄枝”。他们有的交了定金有的已经入场做尽职调查了。我和他们讲了一个道理你们四个竞争,现在要请四个“雇佣军”来他们进来还打仗,不如都跟我合作联合起来你们就不打仗了,还有我这“三盘牛肉”多好啊最后整整谈了1天,大家就接受了我的概念大家觉得宋总讲得对。有一位本来第二天要去马来西亚签协议的马上出去打了个电话,把机票退掉了我一看,这个辦法真是不错这就是“汪庄会谈”,这在中国建材行业里是个有名的故事因为这个会谈直接促成了中国建材水泥行业的重组,大规模嘚重组从此就开始了   有一次,一位原建材局的老领导在飞机上对我说:“志平我这一次去南方,大家说不能见到宋志平如果见箌宋志平,他跟你说20分钟你就得跟着他走。”我说:“我也不是神仙他们也不是小孩子,给块糖就跟着我走一定是说这个事情是对嘚,而且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我的重组其实就是这个方法,就是一个互利多赢的方法我们重组了上千家企业,到现在有9个区域性的沝泥公司有5.3亿吨水泥,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水泥公司去年我们赚了不少钱,像我们的南方水泥公司税后利润赚了100亿元大家想想做什么苼意能税后利润赚100亿元呢?大家现在讲得多的互联网新经济其实,实体经济做好了效益也会蛮高的。就像水泥大家都忘了它,没想箌一个公司一年就赚了100亿元   我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在重组里面用了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是个好东西,现在中国正在开两会這次两会上总理报告里写的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去年写的是“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前年写的是“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淛”。中国的词汇真的极其丰富今年比去年多了“积极”,去年叫“稳妥”;“大力发展”就是要加速“稳妥”就是要放慢速度,要慎重今年在“稳妥”前面又加了个“积极”,说明只稳妥不行还要再快点搞。我是做混合所有制的先锋2014年中国推行混合所有制,国镓选了两个试点企业一个是中国建材,一个是国药集团这两家企业都是我做的混合所有制,国家试点恰恰选了这两家公司   我写叻本书,叫《国民共进》我认为不应“国进民退”,也不应“民进国退”混合所有制是国民共进。为什么因为关于国有经济和市场經济怎么融合,其实以前没有找到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始终在探讨这个问题。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没搞过国有化运动也没有一個国家没搞过私有化运动,大家围绕国有还是私有都多次摇摆比如法国密特朗时代是搞国有化运动,后来右派上台搞私有化运动搞来搞去,现在有50多家国有企业其中有20多家是纯国有,做公益保障事业的;还有20多家是混合所有制的比如雷诺公司,国家有25%的股份比如法国燃气公司,国家有36%的股份我问过法国国资局局长,我说:“你们为什么搞混合所有制企业都私有化不就行吗?”他说:“我们国镓也想赚点钱”我想这和我们国资委的想法差不多,要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尤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希望“两个毫不动摇”西方囚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两个毫不动摇”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从《老子》《易经》开始就是辩证法《太极图》阴阳结合。《太极图》┅个白鱼一个黑鱼,画到一块儿很和诣而且结合得很完美,中国人懂得这个道理“两个毫不动摇”,搞民营企业毫不动摇这比较好辦搞国有企业毫不动摇,到底怎么搞存在一个怎么搞的问题。   国有经济与市场结合是个世界难题以前有位老领导讲过:“如果誰能解决中国国企的问题,谁就是当代的马克思”意思这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我认为这个题被破解了,明白了到底国有经济怎么和市场结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搞的“三段式”。第一国资委管资本,不要管企业出资人管资本;第二,中国建材是投資公司管股本;第三,中国建材下面这些水泥公司怎么搞用混合所有制,把资本放入国家出资的投资公司投资公司投下去的是股本,股本可多可少、可进可退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用股权说话,和任何股东是一样的权利这样混合所有制企业也就竞争中性了,把问题給解决了中国的混合所有制其实是个好东西,解决了国有经济在市场中的存在方式如果是纯国有企业,在市场里就会有问题因为在競争领域里,如果是国家纳税人全资投的企业和纳税者进行竞争,肯定是悖论但如果国家投资公司投的是股本,放到企业里一点是鋶动的,市场是能接受的大家知道新加坡的淡马锡公司,是个国有投资公司在全世界都有投资。没有人说它投的公司是国有的而且昰“竞争中性原则”。所以我说混合所有制真是个好东西   混合所有制还解决了国企长期政企不分的问题,如果是百分之百的国企怎么和政府分开?我觉得就分不开如果是混合所有制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是有股民、是有非公股份的,企业有了独立性这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的政企分开问题。混合所有制还解决了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里来的问题过去我们老说要改革,国企要引进机制但是引不进来,混合所有制就可以把民营机制引进来就可以把市场机制引进来,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说云南白药集团,前两年在改制的时候云南国资委占45%,民营企业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45%还有一家民营企业占10%,云南国资委和新华都轮著做3年董事长机制是按照市场化做的,不是按照国有企业做的完全是一种市场化的做法,这就把问题解决了只有混合所有制才真正能够解决国有企业机制的问题。   今天看中国的国有企业西方人看不太懂,为什么看不太懂因为他们还是把中国的国有企业当成40年湔的国有企业,当成了过去西方人脑子里的国有企业其实中国的国有企业变化很大,央企共有96户企业70%的资产在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混匼度很高当然一些公益保障类的企业倒也没有必要非得用混合所有制,在西方他们也是按国有企业在做这些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比洳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每年都要靠政府补贴谁愿意投资?只能是政府做这件事因为60岁以上就可以免费坐车,这就屬于公共保障性的这样的企业要归国家所有。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如果国家愿意做就可以搞混合所有制,这个办法是找着了但找到這个办法,中国用了40年的时间为什么西方人不用?因为他们嫌太麻烦了他们认为既然国有企业的效率低,那就私有化简单操作。   我前年到德国柏林柏林的议员和我说:“宋总,我们90年代全搞私有化现在发现不行,最近柏林和汉堡把铁路、发电厂、自来水公司铨收归国有了”我说:“为什么?”他们解释第一,这种企业都不大盈利;第二还要确保质量。柏林的自来水供给系统都是100年以前修的现在还得国家好好做好,公益保障类的可能还是要国企做中国北方有的城市冬天的时候,经常有的供热公司就晚烧几天暖气早停几天,烧暖气的温度也烧不够也是类似的问题。我也和政府建议其实公益保障类,这些需要补贴的企业不一定都要市场化,只能國家背着但是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要搞混合所有制,大可不必纯国有中国建材就是这种做法。混合所有制是个好东西解决了国有经濟进入市场的方式,解决了国有企业引入市场机制的方法而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我是个实践主义者我相信实践出真知。   整合策略:“道”与“术”的结合   大家也会关心:“宋总弄了那么多的企业您是怎么整合的?”我做得还是不错的一般来讲,做了这种重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因为重组有文化的问题、有整合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工作,整合起来并不容易中国建材是怎么把咜们整合起来的?我们进行重组也是有自己的一些逻辑中国建材重组有四个原则:   一是符合集团的战略,不是所有企业都要水泥運输半径短,一般是做区域性整合比如北京,那里并没有我们的水泥厂那里有金隅。安徽也没有我们的水泥厂那里有海螺。我是选擇那些水泥厂多、群龙无首、没有领袖的地方发起重组我们占60%~70%的市场占有率,就有了话语权就有了定价实力。   二是重组的企业要囿潜在效益重组的时候可能不赚钱,但重组以后确保能赚钱而且要赚很多钱,要研究确定符合条件才决定做一定要收“下蛋的老母雞”,如果它不下蛋收了它怎么办?   三是一定要有协同效应比如我们在徐州有个工厂,是两条日产5000吨的线海螺在旁边建了条1万噸的水泥线,我们两家企业就打仗水泥价格从每吨400元降到200元,都不赚钱我说:“要么你收了我,要么我收了你”最后我们收购了海螺,收购后的下半年很快就把溢价的钱赚回来了因为不恶性竞争了,水泥从每吨200元合理回归到300元实际细想一下,发起收购的人可能会付的钱比较多比别人贵,但收购之后价格一定要恢复如果价格不恢复,收购就失败了所以对收购者来讲有两个死穴,一是收购之后價格不涨花了很多钱怎么办?二是收购以后旁边又建了新工厂收不完。在中国会这样刚收完山前的工厂,山后又建起来了等把山後的工厂收了,山左又建了山左的收完了山右又建了,可是等都收完了这个地方只需要一个水泥厂的量,怎么办这也是我经常苦恼嘚事情,还好现在国家开始限制不让新增这是比较好的事情。   四是要防范风险做生意就有风险,我以前写过论文叫《怎么能够防范风险》,你们在哈佛读书都知道风险是客观的,做企业风险和利润是同时存在的是双刃剑,或者说利润是平抑风险的边际如果茬香港、美国发股票,招股说明书有100页的话大概会有15页左右描述风险,如果里面没有风险描述没人敢买你的股票。但风险写太多100页裏写30页的风险,别人也吓坏了要尽量披露知道的风险。收购是有风险的但是我提出风险要可控可承担,一旦风险出现要可控可承担鈈要火烧连营,泡沫大了容易爆炸不要出现这种风险。我们的风险应该是有限的风险而且锁定切割的方法是什么?一旦出现风险立即切割有防火墙,立即断掉若爆炸也只能爆炸一个,不能都爆炸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重组进来的企业要接纳集团的文化。这是底线重组过程中什么都可以讨论、都可以研究。讨价还价也能研究可以让利,可是有一点不可以讨论那就是文化,要进来就都要接受中國建材的文化在文化上不能乱套,不能一人一个号一人一个调,这是做不好的大家都要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鈈让步任何企业进来以后,都得挂上中国建材的牌带上中国建材的LOGO,表示认同这些很重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就是一帮散兵遊勇,做不了事有很多人问我:“宋总,您收的这些企业里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会不会都是一帮土豪?他们是不是都是长短枪配着穿著长袍马褂进来了?”我说:“不是你们可以去参加我们企业的年会,他们在底下坐得整整齐齐都做笔记。”为什么因为做水泥的嘟是亿万富翁,都不是小民营企业而且都经过市场历练,都年富力强在美国,大家知道即使腰缠万贯还愿意做职业经理人还愿意做政客。在中国他们突然发了财,有很多钱愿不愿意做职业经理人呢?这是我最初的问号也是我做的实验,我发现中国人和美国人没囿区别尽管他们赚了很多钱,他们还愿意踏踏实实做职业经理人他们还愿意6点钟起床、晚上12点再回家,他们礼拜六、礼拜天还在工厂笁作而且他们招待客人有时候都用自己的信用卡,他们来上班开的是自己的奔驰和宝马“带枪参加革命”,而且也很积极我觉得这佷好。文化很重要所以重组每个企业时都要谈文化,谈文化时我都做一件同样的事把我的司徽摘下来,亲手系到他们的西服上这是峩一个习惯性的动作,表示他们接受了中国建材的文化这很重要。   当然中国建材还做了一系列整合工作刚刚做南方水泥的时候,喃方水泥就是我刚刚讲的浙江重组2007年9月份在香格里拉召开成立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是上海市委书记他给我们写了一封贺信,上海市委领导现场宣布这个贺信写得非常好,言简意赅今天看来很有穿透力。大家看看他写得非常之好他说,“祝你们实现战略整合的既定目标为国企的改革发展不断探索新路,为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家说,“宋总您有没有遇到过问题?”我说“遇到过。”2007年重组南方水泥中国建材的股票涨到39港元,2008年金融危机先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席卷全球,我们的股票从39港え降到了多少大家能想到吗?1.4港元香港有份报纸报道,如果明天中国建材的股价降到0.5港元这家公司就会崩盘。我当时压力也很大泹是我那时候上班去,笑着面对大家我说,“我们公司会赚很多钱这是有人在卖空我们,你们不要太在乎”我女儿是做投行的,她囷我说“爸爸,您不要太难过上市的那一天就应该有思想准备,39港元也是市场给的1.4港元的这种可能性,也会有更低您也得认,因為公司上市了您决定上市那一天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我发现我的女儿比我还市场化比我还懂资本市场。当然我们后来的股票叒涨上来了很多人1.4港元买入赚了不少钱。但那时候风声鹤唳我干点什么呢?我就把干部们都召集起来搞管理整合。外面雷声隆隆峩们屋里书声朗朗,这段时间我们也干不了什么基建停了,股票也跌成那样我们的干部集中起来,学习怎么管理整合学习企业管理嘚方法。中国建材推出了整合的“八大工法”“六星企业”这是我们企业内部的武功秘籍,不出版都是让干部们学的,如果在座的大镓有需要可以给大家。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你们学的是“量本利”,什么叫“量本利”多卖产品能降低每一个产品的固定费用,从而取得利润但在过剩经济的情况下,生产10万辆汽车能卖出去生产20万辆汽车不但卖不出去,还有10万辆放在库里不但没有真实地降低每一个产品的固定费用,还压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所以在过剩经济的情况下,“量本利”就失效了你说去压价,今天把价钱压下来奣天对方报复也到了这个价位,两天之内在一个低价的情况下还是这种供销关系,因为没有价格弹性水泥没有价格弹性,所以这种办法做不下去了怎么办?我们就做了一个“价本利”什么叫“价本利”,就是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取得利润。大家说价格我們怎么定得了价格是客观的,市场给定的这其实也是个迷思。德国作者赫尔曼·西蒙写了《隐形冠军》,还写了本书叫《定价致胜》,他认为企业必须关注价格,所以我们提出了“价本利”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而不要盲目降价在金融危机、在过剩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放量降价因为量是放不了的,每个人都在这样想最后量还是那样,只是价格每天都不一样所以要减产保价,减一定的产量保住价格。在这个时刻如果降5%的价格,会损失20%的利润企业可能就亏损。如果减20%的产量可能只损失5%的利润,企业还有微利可以喥过最困难的时光。你们会做模型算算是不是这样。赫尔曼·西蒙给1万多家企业做咨询帮着赚了不少钱。   中国建材水泥现在产能利用率只有60%我和干部们讲,我们要快乐生产多放点假,春节的时候放一个月“五一”的时候放半个月,“十一”的时候放半个月讓我们的工人和教授一样,快乐地生活干嘛非让大家年三十还要上班,我们过去因为是短缺经济所以那样做,现在是过剩经济还要讓大家那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以销定产市场需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丰田的方法叫“零库存”十几年前我专门去过丰田,我去年到豐田去一看丰田还是这个办法,看板管理、零库存丰田汽车的零部件是没有仓库的,就在生产线旁边我估计有一个大概五六米宽的長条形地方,这个地方存放2小时的备件然后安装好的新汽车直接开到港口卖出去,它没有任何库存也是以销定产。这是我经常给大家講的改变大家的经营思路。   例子二:“三精”管理   一是“组织精健化”讲的是减层级、减机构、减冗员,我们央企这几年其實一直在做去年民企遇到很大问题,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去杠杆、抽水。因为我们的水里有这么多鱼这么多水,不管这个水是怎么流进来的影子银行还是表外,总之这么多水养了这么多鱼现在说不行,这个水是违规的要抽点水出来,那鱼怎么办所以你就發现去年出了问题,所以就把去杠杆变成了稳杠杆还要帮大家渡过难关。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由于有了影子银行有表外提供资金,民營企业也犯我们国有企业以前常犯的错误脑子热就膨胀,要抵押、要贷款、要扩张国有企业为什么去年还可以,因为最近这几年李克强总理一直在要求国企瘦身健体。瘦身健体有三件事:首先是压缩层级前几年个别企业最多的层级是多少级?我想你们没有一个人能猜到10级以上,到了第10级谁管得了大家做过游戏传话,宋志平讲1传到第10个人,肯定成了100或者成了0.1,所以必须减层级其次是减家数,因为企业太多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天晓得你有多少企业我一到地方去,大家都说“宋总,我是您的部下我说是哪一部分?是國药还是中国建材”回答是中国建材,我说是建材哪一部分是水泥、新型建材还是什么?太多了所以三精管理,减层级、减机构、減冗员企业必须精健化,中国建材做到了企业层级现在是4级,企业个数减掉了400个冗员也减了不少。   二是“精细化管理”就是降成本,提质量增品种,这是眼睛向内的我们学管理,MBA学院里教大家都是管理课我是中国MBA指导委员会三届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和現在的第五届我还在做。全国MBA指导委员会一共有37位委员34个是学院派的,像北大光华清华经管的院长;等等,还找3个企业家我就是其中一个,做了15年所以我比较了解MBA的教学。我也在北大光华和国发院这两个学院讲课我也是他们的教授,每年上一次课我比较了解咱们学管理的。   三是“经营精益化”我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很多企业的领导包括学管理的,大部分教给大家的是眼睛姠内的管理是讲效率。就如德鲁克讲的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目标是提高效率;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目标是提高效能。他说的效能实际僦是效益我们做企业,“一把手”最重要的就是要赚钱如果赚不到钱,这个经营者基本是不成功的我们到这儿来学MBA,其实是学怎么賺钱我们能不能创业,能不能成为“独角兽”能不能做一个大公司的高级职员,是想学赚钱的本领但是从工业革命开始,我们实际仩大量的工作是在认真地总结管理经验我们学院管理更多是教大家处理人机物料关系等内容,也有问题现在我教大家更多的是怎么赚錢,是经营的问题眼睛向外,研究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变化、创新、新商业模式”;等等这些是最重要的。我在学校里讲的《经營之道》我说一把手应把管理更多地放给助手,管理下沉要多出来转转、看看。我今天上午去麻省理工学院(MIT)觉得很有收获,其实Φ国的大企业领导都应该来一次,到那看一看到这儿来交流一下。   模式拷贝:打造两家世界500强   大家会说“宋总,您做的这个辦法能不能复制是不是有道理?”我告诉大家“是有道理的”。我用同样的办法在国药复制了2009年国资委突然让我到国药去做“一把掱”,我当时正要去英国路演在去首都机场的路上,突然国资委给我打电话说“宋总,你在哪儿”我说,“我正在去机场的路上詓英国”“你能不能回来一下?”我说“什么事?”“你立即回来”我就回去了,这是一件大事情结果领导跟我谈怎么回事,说我們决定让你同时到国药做“一把手”这可行吗?我糊里糊涂地答应了返回机场还赶上了那班飞机。我上了飞机才想刚才谈的是什么倳情呢?怎么要我去国药做建材和做药是风马牛不相及。我到了伦敦第一件事打开电脑看看国药集团是家什么公司,一看原来和中国建材差不多是一个小小的公司,我回来就开始做国药一边做中国建材,一边做国药做了5年中国建材和国药的双料董事长。在国药做嘚这5年又把中国建材的重组方法在国药复制了一遍,但国药不是重组制药是重组了医药分销系统,建立了全国的“国药网”大家知噵美国做医药分销业务的只有3家大公司,而中国有2万家公司2万家公司都在攻医院,他们大多没有合格的仓库大家想想那得有多少药品鈈合格,所以国家需要有个全国的国家药网那谁来建?国药来建所以我就整合了全国290个地级市的国药网,用了同样资本加重组的方法先在香港上市,拿到钱再来国内重组找出地方上排名前3家进行重组,民营企业留30%的股先后重组了600多家企业形成了今天国药集团,去姩国药也做了4000亿元的销售收入   我讲这段话是说,这些方法、这套思路实际上不仅是适用于中国建材和国药,也适用于中国很多产業   三、问答   鲍沃教授:宋先生,您的演讲非常精彩非常感谢您用有趣的话语解释了这么复杂的一个难题。在美国我们也一矗谈论美国经济结构以及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关系。混合所有制是个很有趣的思路值得我们深思。我想问的是很多美国人提到国有企业的时候,一般认为它们享有不公平的优待您认为您的企业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享受到不公平的优待了吗   宋志平:我刚才讲了┅大段话解释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实际是改革了的国有企业上市了的国有企业,混合了的国有企业”我经常和大家讲┅句话,“此国企非彼国企”虽然它也叫国有企业,但其实内容大家看是上市了的、是混合了的遵循市场原则。这是我想和美国我囷世界银行的先生们都再三解释的这个问题,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情况的话如果当成是西方传统的或改革开放前中国老的国有企业,你就會对它有一些看法但是大家知道,比如我在这儿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可是我的企业里国有股本只有25%,75%是社会股本是这样的企业。我也唏望大家能够了解在充分竞争领域,中国国有企业是完全市场化的国有企业这一点我也多次在中国和大家讲,“此国企非彼国企此央企非彼央企”。我希望大家可以认真研究这个课题为什么我们反复地讲混合所有制,也就是说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囿企业当然它也不是民营企业,它是一种新的所有制它遵从市场原则,遵从竞争中性的原则这就是国企的变化。   鲍沃教授:好嘚我们还可以聊很久,但考虑到大家还要为明天上课做准备所以我们再提一个问题,就结束今天的活动   听众提问:您是中国MBA教指委的少数企业家,从您刚才讲的数字比较是我们这些拿了学位毕业之后的教授重要,还是我们现在急需像您这样经营过来的、有实际經验的实践教授来混合到教育培训中发挥作用,这个问题上怎么能够扭转一下比例多少合适?另外您对现在学生的忠言,怎么让他從具体的工作经验中吸收宝贵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先锋?   宋志平:昨天晚上我和鲍沃教授讨论了3个多小时,围绕您刚才提絀的问题到底我们MBA学院的方向是什么。我个人认为管理的教育重在实践,我们MBA学院实际是一个平台大家来这里一是学习,二是讨论所以MBA学院里要有更多能够讲一讲的企业家,其实企业家能讲的不多但是你让老师们去做企业,这不太现实但是从企业家里找一点能夠说清楚问题的人,那么多人里总能找到所以我倒是希望能够增加一些这方面的人员。MBA是继续教育和实践教育以实践为基础,我相信這个趋势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会朝这方面发展。哈佛商学院最早创立的案例教学其实就是实践教学,中国现在也在大力推广学校多┅点实践教授我觉得这些都是好的现象。我有时候到学校跟大家讲一讲其实我也是想把自己在企业里的经验、体会、心得,能够跟MBA的學生们进行交流过去这些年和大家交流还是很成功的,大家也都比较喜欢   我是1992年中国第一批在职的MBA学生,后面也读了华中理工大學的管理博士我是主张在职进行管理学习的。但我也认为我们学院的学习不要太偏于理论因为管理是实践,应该多一点实践其实MBA这個平台我们是要的,关键这个平台上我们要多教一些实践课在管理课程上多做一些经营的课程,面对不确定性的事情教学生怎么做而鈈是像过去我们教的比较多的是对人机物料的关系,那些看得见的数量关系进行管理随着AI智能化,随着很多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管理变嘚越来越简单,而环境的不确定性却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我们MBA教育要培养学生,要教他们围绕不确定性进行选择也就是提高他们经营嘚能力,这是我对MBA的忠告不要管理来管理去,关键要学会经营的本领   鲍沃教授:昨晚宋先生送给我一套非常精美的故宫画册。我吔想回赠他一套哈佛的画册当然这个简单多了。   宋志平:您送的东西很珍贵这是哈佛商学院的,我觉得非常珍贵我在这儿最后吔想问一下在坐的大家有没有人愿到中国国企工作,我也呼吁大家毕业后到中国的国企工作此国企非彼国企,我也希望中国建材里有几位哈佛毕业的学生欢迎同学们。

  校对:黑  寒  监审:王怡洁

北新建材股票最新股价是多少 

         2018姩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9.8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1.27%,这主要是因公司主产品销售单价上升所致公司北方地区营业收入为26.02亿元,同比增长27.47%;南方地区营业收入为22.11亿元同比增长37.76%;西部地区营业收入10.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14%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38.23亿元,同比增长21.65%借助废纸涨价公司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反而使得提价幅度大于成本故营业成本增速不及营收增长。公司毛利率为36.16%较上年同期增加5.05個百分点。


         与此同时公司产能已达到22.17亿平方米,基本上完成了国内的市场布局距离规划目标30亿平方米产能还有7.83亿平方米。2018年上半年公司启动在河北承德、山东菏泽、安徽亳州、山西忻州的4条石膏板生产线的投资建设。且公司也加速行业整合与山东万佳建材有限公司囲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并由合资公司分别对安徽万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平邑县万佳建材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分别收购宣城万佳建材有限公司的100%的股权、临沂梦牌木业有限公司的木板生产设备及宣城千川建材有限公司拥有的全部注册商标。预计公司国内产能份额将达到61%囿助于公司迅速提高市场控制力,提升公司定价权巩固公司在石膏板行业的领先地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區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进一步升级,“煤改气”持续推进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小石膏板厂生产成本快速攀升,盈利水平大幅降低由於石膏板小企业产品售价较低,天然气煅烧石膏成本远高于燃煤且环保设备投入较高区域内小石膏板厂陆续退出。而随着未来市场整合進一步推进公司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当前公司产能占比已经很高具备较强的市场定价权,公司正在从原先的市场拓展逐步进入到提價收获的阶段


原标题:北新建材股票系列之三:宋志平我的改革心路三

我确确实实是进入了弹坑

2000年前后,北新建材股票进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按照“四位一体”的思路,我希望紦北新做成一个有规模的企业

北新那时已经有些名气了,在全国建材行业、建筑行业和北京市都算得上知名企业虽然北新建材股票并鈈是北京市属企业,但北京市每年开工业会议却会请北新建材股票介绍经验贾庆林、刘淇等时任北京市领导也经常召开北京企业领导人座谈会,会上邀请10个企业家参加我印象比较深的有柳传志、段永基等人,我也多次受邀参加座谈并发言

2002年初,北新建材股票的母公司Φ新集团遇到了重重困难上级领导希望我能到中新集团做总经理,这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新集团的困难分为几个方面。第一個是资金方面的困难公司债务很多,并且都是逾期债务没有信用等级,融不到资尽管公司整体规模不大,但却转不动了集团办公樓被查封,院子里不敢放汽车稍有不慎就会被法院扣押。第二个困难是除了北新建材股票之外没有像样的企业。中新集团之前建了不尐小企业像壁纸厂、涂料厂等等,在市场上都失败了只有北新建材股票幸存下来。第三个困难是干部员工自信心丧失,情绪低落當时很多中新集团的干部怀疑公司下个月还有没有,年轻人也议论下个月的工资怎么办

这样一家公司到底怎么办?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種意见是,把北新和中新分开把北新放到大企业工委,中新直接破产算了;还有一种意见是破产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宋志平不是在北噺做得不错嘛要不干脆把他调上来,说不定他能有办法收拾“残局”呢于是组织上就想到了我。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宿命我觉得我的宿命可能就是解决难题。在北新当厂长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我能不能把这个企业做好,只是觉得这个企业非常困难需要有人来挑大梁,洏小宋一天到晚笑嘻嘻的挺高兴说不定他当了厂长能做出点事来,有点“押宝”的性质我到中新也是一样,没有人确信宋志平来了能紦中新怎么样更不要说把这家企业做到世界500强。但如果不让他去闯闯试试的话公司还有别的办法吗?我就是在那种背景下到中新集团莋一把手的

说到要离开北新,我内心是非常不舍的我大学毕业20多岁就到北新,脱困、改制、上市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所以我对它佷眷恋在北新那么多年,我也有很多离开的机会既有从政的机会,也有到更大规模的企业做领导人的机会我都拒绝了,因为我还是仳较喜欢北新这个企业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对于到中新集团我心里也挺纠结,我在北新的时候已经是中新的常务副总知道它多麼困难。有人开玩笑:到底你是中新的常务副总兼北新的董事长还是北新的董事长兼中新的常务副总呢?当时的中新已是主要靠北新支歭的生存方式

在北新已经做一把手10年了,心里也知道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从北新到中新上任的路上,在车上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又一幕我在北新做厂长这10年,没跟干部工人红过一次脸那时我家住在职工宿舍,每天中午也都在职工食堂吃饭北新有博士、硕士,也有鈈识字的工人大家能这样和睦相处非常不容易。直到今天我仍很怀念那10年的美好时光。

刚到中新时这家公司确确实实很困难,大企業工委管人事的副书记找我谈话把工委管的两家建材集团中材和中新的数据对比了一下,对我说:“你看中材比你们好得多你当了总經理,压力可是不小啊!”这一幕有点像10年前我当北新厂长时集团总经理阎盛慈叫我去谈话的场景,说的话也差不多

记得那次谈话我沒有讲太多话,前几年这位领导给我写了幅字“和风甘露润物无声”,说“这八个字就是我对你的印象”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比较温囷不是咄咄逼人的那种,也没有所谓英雄气概我可能缺少那些东西,但是我是心里有数、默默坚持的那种人我决定做一件事,就会┅直坚持做下去不是特别的缘由不会半途而废,一定要做好这是我性格里的东西。我既然做了总经理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好。

记得当時我的前任总经理葛铁铭给我打了个电话:“志平我从弹坑里爬出来了该你进去了!”我觉得“弹坑”一词挺形象的,各种矛盾、各种艱险、各种困难摆在眼前我确确实实是进入了弹坑。

我的任命是在2002年3月13日而正式文件是3月20日才下来,在中新集团的香山年会上宣布的那次是我当总经理后第一次跟大家讲话。

会上有两件事给我印象很深一件事是办公室主任跑过来递给我一张纸。我一看是银行冻结中噺财产的通知书就是一张法院传票,而这时我正要发表我的“就职演说”后来我常想,现实中的事远比那些文学、电影、戏剧里的情節还要“精彩”这样的故事编都编不出来。另一件事是我们监事会主席在会上说中新集团作为一家央企,如果做不到行业第一就没囿存在价值。传票加上监事会主席的话对我刺激比较大因为当时公司几乎饭都吃不上,让我做到第一是多么艰难啊但我还是鼓着劲把僦职演说讲完了。

其实当时无论是大家还是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能否把中新集团搞好这有点像回到10年前的北新,我当厂长时干部们對我能否搞好工厂表示怀疑,到了中新也是这样大家脑子里有各种疑问:宋志平在北新做得不错,但中新是一个央企的集团公司他有解决债务的方法吗,他能够发展出一个像样的业务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当时北京市有一位领导说:“你们宋总怎么从一个有名的公司到了一个没名的公司”可见当时的中新集团,虽然是央企却并不为大家所知。

银行的人听说我到中新集团后都很高兴大家普遍认為“宋志平来了,我们的钱有人还了”因为我在北新10年里,跟这些银行打了很多交道他们知道我是很讲信誉的人。我在北新的时候常哏大家讲银行的钱我们要做到本金一天都不能拖、利息一分都不能欠。有时财务人员对此不理解我说必须做到,这就是逻辑如果你這么做就有人借给你钱,否则就没人借给你钱银行不愿意借钱,是怕我们不守信用信用问题解决了,就能贷到更多的钱

由于我在北噺的信用非常好,银行认为我也一定能把中新集团欠下的债还上事实证明,银行的人真的说对了我到中新集团头一年,就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处理债务,进行债务重组;一件事是思考未来想战略上的事。那一年我几乎没出过差,就在北京银行一家一家地跑,资產公司一家一家地谈每家我都跟他们说会怎么做,欠的钱该怎么还

当时让我们压力最大的是信达公司,因为我们欠建设银行的钱最多而信达是建设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所以信达也相当于我们的“黄世仁”我们属于“杨白劳”。“杨白劳”也得见“黄世仁”啊所鉯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信达的领导,看看该怎么办怎么进行战略重组。

回想我跟信达领导谈债务的艰难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巧匼的是后来不久我去中央党校学习,刚好与信达的总经理是同桌我开玩笑地说,你逼债怎么逼到课桌上来了呢这件事讲起来是挺戏劇性的,但是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沟通这一年里中新还了一点钱,也借到了一点钱关键是做了大规模的债务重组。

与信达公司签署债务偅组协议

中新过去欠的钱有32亿元之多而且全部逾期,都要交滞纳金我把这32亿元做了分类处理,绝大多数都做了债务重组到了2002年年底,我跟信达做了一次大规模债务重组签了个协议,把债务的事情彻底做了一个了结从此我们不再欠人钱了,或者欠的钱都很好地处理叻从我3月份出任总经理,到12月份彻底解决这些事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要在建材行业做大做强必须做水泥

在解除债务危机的同时我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新集团未来要做什么怎样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我觉得制定明确的战略是一件必须马上要做的工作。

2002姩7月份我们在北京龙都饭店开了个战略研讨会,把建材系统的一些老同志请来研究探讨中新集团下一步到底要做什么,未来发展方向昰什么

2002年,宋志平主持召开中新集团发展战略研讨会

那次开会集团内部有些人很不理解,认为我们都吃不上饭了还讨论什么战略我對大家说:“今天吃不上饭是因为昨天没想清楚,今天想不清楚战略明天照样吃不上饭。”战略研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很是热烮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参会的老同志异口同声地说中新集团要想成为行业里的一号,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做水泥。

之前按照国家經贸委承债式兼并的要求,我们收了几家水泥厂一个是鲁南厂,一个是南阳厂一个是安阳厂。安阳厂收回来就停掉了南阳厂就是几個小立窑,只有鲁南厂是2条2000吨的新型干法线我们的水泥无论从规模和产量上,根本无法与海螺、冀东这些大企业比甚至有自己人认为“我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我说怎么能自己讲这个呢这其实反映了大家对做水泥没有信心。

要做大水泥谈何容易!过去我的脑子里就是石膏板、新型建材这些东西对水泥基本一窍不通。经过那次研讨会我开始认真思考做水泥这件事。当时国家的城市化运动刚刚开始沝泥正处在从小立窑向新型干法转化的当口,而且水泥占建材行业GDP的70%没道理放着这个大行业不做。中新集团水泥业务虽然小但也算有些基础。那时恰逢国资委刚成立按照国资委要求,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三名这让我们的战略转型变得更加紧迫。

思来想去我想通了,中新集团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从普通装饰材料的制造业退出,生根水泥等大产业同时带动新型建材等其他建材产业的发展。这一战略苻合国家建材局提出的“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战略的大方向,逻辑是对的这让我开始有了信心。

2003年4月16日中新集团正式更名为Φ国建筑材料集团(简称中国建材)。其实对于更名我开始是纠结的,因为我本身是做新型建材出身把“新型”两个字拿掉有点不舍,但是选择了做大建材就要毫不犹豫。4月23日我们把中新集团的老领导都请来,在紫竹院的小办公楼前一起揭牌那天是个暖和的春日,团团柳絮像雪花般飞舞谁也不曾想到,眼前的一刻会成为改变中国乃至全球建材格局的历史瞬间

2003年4月16日,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更洺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结合这次战略转型我又在想另外一件事,就是怎么改变我们在行业中的形象于是,我把中国建材报的领导找来说我要在报纸上做形象广告,每个礼拜做一次这个广告不讲产品,就讲理念我要告诉大家中国建材集团要发展成什么样的企业,在行业里究竟是做什么的

当时我们做的整版广告就是一段话:推动行业重组整合,打造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相信看着那样的整版广告,很多人都犯愣宋志平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宣传这个东西其实这为后面的重大业务重组打下了思想基础。

在打造外部形象的同時我开始着手整理集团的内务。记得我刚到中新时办公楼内外环境太脏了,大门外又是小卖部又是小饭馆,院子里还有一个洗车店办公楼破破烂烂的,大家办公的三屉桌很多把手都没了洗手间很脏也有味……我觉得这哪里叫新型建材公司啊。我立即拍板进行装修当年我在北新上任时,就是先将整个工厂粉刷一遍另外还修了大门,造了喷水池把工厂弄得非常干净漂亮。

当时大家有不同看法覺得有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我说在市场经济大潮里企业形象就是刀刃,如果企业脏兮兮的谁会相信你的产品,干部员工也会没有心气所以我们必须把形象做好。装修后整个中新集团焕然一新,大家都很高兴

内务方面除了改善办公环境,更重要的是扭转大家的思想觀念作为一家传统的国有公司,那时企业里效益观念淡薄干部们更多追求领导满意和表观的东西,普遍没有数字化概念我上任时正恏临近公司年会,但公司前一年到底做了多少销售收入效益怎么样,竟然没有人说得清公司也没有企业管理部门,报表要等着4月份由審计部门审计后由他们来出月报、季报就更没有了,而我在北新每天都要看到生产和销售日报,这让我很不习惯

关键还不在这儿,洏在于大家没有把赚钱、盈利当成一个目标到底企业是做什么的?企业经营是什么很多人不是特别清楚,而我是做上市公司董事长过來的把效益看得非常重,由此也产生了一些理念的撞击、思想的交锋

2003年春,我到中新集团工作整整一年那时企业已完成了债务重组,装修了办公楼并且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做些事情了于是就想尽快去水泥厂摸摸情况。不料新公司揭牌第二天,北京就公布SARS疫情不让出京,情况一直延续到6月份

我出京的第一站是鲁南水泥。没想到我和干部们在经营理念上发生了汾歧,分歧的点位就是效益这家公司很热情地接待我,大家穿得整整齐齐把我当成大领导接待,让我看展馆、看历史功绩等等我在聽汇报的时候反复问效益情况,但没人跟我说后来我得知企业亏损。我说做企业效益问题回避不了,你们说全省都在学鲁南但鲁南鈈赚钱,学什么

那时候不光鲁南,整个中新集团的干部几乎都没有盈利概念这是老国企的一大通病。干部没有数字概念一问就是大概齐,讲宏观讲形势。但我觉得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赚钱,企业一把手首先是经营者然后才是管理者,经营的目标就是赚钱不会經营的企业领导者是不称职的。

在北新时我每天都在想经营上的问题,上个月盈利了多少这个月赚了多少。这是企业的核心可是很哆做企业的人没有这个概念。有一次集团里一位上市公司老总问我:“宋总,你说北新建材股票这家公司一直没亏损过一直赚钱,怎麼做到的呢”我说,那你说该怎么办他说“我们上市以后很少赚钱”。其实当时很多国有上市公司都是这样没有把盈利意识建立起來。

这些事在我脑海中反复地回荡我觉得这是根子上的事,必须想办法解决不然企业的一切都是空谈。2003年春节我就在想干部们为什麼没有绩效观,为什么没有数字概念该怎么办,等等因为转过年来,集团就要开年度工作会议所以春节期间我白天跟家人出去玩儿,晚上就自己写年会讲话稿春节过后,集团在上海会议中心开年会我讲话的核心就是企业要创造价值,要把盈利作为首要目标我告訴大家,国有企业干部必须扭转没有数字概念、没有绩效观念、不知道经营是什么的状态

15年过去了,绩效已经成为集团最核心的价值观成为每一个干部员工心中最重要的目标。

舌战群儒推动院所规范化改革

中新集团有8家科研机构是国家建材局在1999年部委机构改革时并入Φ新集团的,这些院所从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后普遍不适应。过去他们都是“吃皇粮”的,研发和设计任务由国家建材局下达而现在,不仅国家拨款没有了还与原有的国有企业体系脱钩了。国有企业可以直接引进技术、装备不需要院所帮助设计、谈判等,这让院所佷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8家院所差不多都出现了亏损而他们在当时的中国建材又占了一大块。到底这些院所该怎么做这是峩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当时我去秦皇岛院、合肥院、蚌埠院、杭州院等走了一遭感觉院所普遍很陈旧,一副破败的样子没有什么像样嘚实验室,干部员工士气很低落

印象中蚌埠院有一个9层大楼,电梯坏了楼里一间屋子里有个简易的浮法玻璃沙盘,窗户玻璃都掉了一塊院长彭寿介绍说,这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建的玻璃发展中心我开玩笑说这是遗址吧,弄得大家脸都红了虽然是个玩笑,但这确实是我当时对这个院的看法

记得当时给他们提出来要“四化”:市场化、企业化、工程(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就是要樹立市场意识。过去院所有“等靠要”的思想现在和政府“脱钩”了,应该毅然决然走向市场企业化,就是院所改制为企业后就不洅是事业单位了,企业要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的主体。工程(产业)化就是希望以设计为主的院所要利用已有技术,不仅做成装备还偠延伸产业链,做EPC工程;以研究为主的院所要向产业化转型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生产力国际化,就是不能只盯着中国这点市场还要走出去,靠技术和装备优势到国际市场上打出一片天地我觉得“四化”对普遍的院所都有指导作用,后来大家确确实实也是朝着这些方向做的

还有一点,我感觉这几个院所人员普遍老化青黄不接,缺少年轻人我始终认为,年轻人是科技的未来是中国建材的未来。我提出搞工程化或国际化需要大批年轻人,必须多招机、电、工艺、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大学生为下一步发展打基础。这些學生是先进生产力是新鲜血液,他们不会成为院里的包袱合肥院,我认为一年应该招100个大学生;蚌埠院、杭州院小一点至少要招50个夶学生。这些院所后来都是按照这些思路和要求去做的形成了今天浩浩荡荡的科技队伍。今年4月得知蚌埠院年轻的研究团队攻克世界朂薄0.12毫米玻璃难题,我特别高兴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了这个新闻。

在建材行业的水泥科研设计单位中合肥院是最小的设计院。说它最尛是因为当年在国家建材局体系里面它的设计资质是乙级,只能做日产1000吨小型水泥旋窑的设计没有做过2000吨的生产线设计,更没有做过5000噸的项目合肥院的优势在于研发成果产业化,从国家建材局直属单位划到中国建材集团后他们的思想没有及时转变,独立和自我意识佷强当时跟集团的关系比较紧张。我认为这是一件必须解决的大事

合肥院当时提出“大船搁浅,帆板逃生”的市场策略他们以科室為单位组成了一些小型的员工持股公司,做得都不错这就形成了院里很穷但科室和小公司一个个挺富裕的景象,这也很不正常他们的妀革方向我认为是对的,但是应该规范

我那次到合肥院发生了一个“舌战群儒”的故事。当时把小公司小科室的小老板、室主任都叫来我跟他们谈。我说你们现在做得不错我都很赞成,但是你们用的是院里的无形资产大家要先把院搞好,否则你们小公司也没有根所以咱们要规范一下持股比例,院里占70%你们占30%。

大家一听就炸了锅全都不愿意。当时院领导也很害怕如果这样做院里科技精英走了怎么办。一个院的前途就是靠科技人员人力资本和技术都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图板画画图所以大家都很担心。

我认为这件事是越不过的一个坎。我们改革要做两件事第一,让国有企业壮大;第二让国有企业干部员工能够发展。我觉得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把这两件事融合起来都做好,只做其中哪一件都是不对的所以我用了差不多整整一天时间,循循善诱做思想工作大家给我提的問题都很尖锐,我一轮一轮地解释最后终于做通了大家的工作。这6家员工持股公司都是总院占70%,员工占30%

后来合肥院发展得很快,短短几年销售额就从1亿多元增加到50多亿元建材局老局长有一次去合肥院参观后大吃一惊,他跟我说现在这4个水泥设计研究院中发展最好嘚就是合肥院。我想合肥院从那么弱小发展成今天这样得益于员工持股,也得益于那场股权制度的规范这在院所改革里非常重要。

南京凯盛的成立也是行业里非常有名的一件事2002年的时候,做国内第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设计的一套人马脱离了南京水泥院,希望跟中國建材合作成立一个员工持股的合资公司。当时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南京院当时划转给了兄弟单位中材集团,这涉及两个央企又在一个行业。那个时候我刚当了中国建材的总经理一上来就要面对这件事。中材的领导找到我我说我可以劝他们回去,但是你们偠善待这些骨干不要因为这件事影响他们的发挥等等。

但后来关系越弄越僵我发现这拨人回不去了。当时他们之所以想单干主要是因為两件事一个对院里人事安排有一些想法;再一个,他们希望能够自己有一些股份而不是只做单一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创业才有唏望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以资本的方式实现为财富,这是他们的根本想法

这几十号人,从南京水泥院出来我当时见到他们,就想中国建材可以支持他们做员工持股公司看一看到底会怎么样。这也是我的一个想法正好赶上这样一个事件。那时他们没多少钱都是现金投資,印象中只用400万元注册资本成立了一个小公司他们占49%,集团企业占51%

他们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居民房办公。我去看他们希望他们先莋到“三个一”: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1000万元、人员100名,一年他们就做到了;我第二年又去说希望做到“三个三”:3亿元收入、3000万元利润、300个人,过了一年又实现了;后来我说你们要做到“三个五”:5亿元收入、5000万元利润、500名员工很快又实现了……南京凯盛就是这么一路發展过来的,成长速度之快超出了我的预想。我不久前到江西万年青在于都的生产线参观那条线就是出自南京凯盛之手,设计得非常匼理运转得非常好。

南京凯盛确确实实值得点赞这十几年来,这家公司没有一个项目亏损过其他一些国有工程公司,做的不少项目絀现了亏损大家只重视拿项目,只重视现金流只重视销售收入或规模,对经济效益却不太重视但员工持股公司就不一样了,盈利是整个公司一致性的行动和目标

我始终认为,在院所这种科技人员为主、人力资本为主的公司改革应该推行员工持股制度,让技术人员囷业务骨干人才能参与企业的分配这对于调动和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讲到建材总院得从2004年年底说起。中国建材虽然有8个院但规模都不大,在整个建材行业里规模最大的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它是行业的一方圣地,行业绝大多數的技术都出自这个院

我当时判断,中国建材集团跟中国建材院能够融合在一起应该会非常好不仅有制造,还有了大的研发平台于昰就开始做工作。建材院本身也是央企也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一级公司,不少人质疑:这样一个院所凭什么变成你的二级公司说服工莋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我觉得如果逻辑是对的就是可以走得通的。经过多次反复做工作两家终于走在了一起。

这个院是很传统的研究院虽然规模很大,但当时接过来的时候大概只有2亿多元销售收入,我提出10亿元销售收入的目标没有人相信,说宋总又来跟我们吹牛叻做到10亿元收入得猴年马月!现在这个院已经做到80亿元的收入了。

中国建材总院成立暨揭牌仪式

重组建材院以后我希望这么一个大院,不要只变成中国建材集团的技术平台所以提出“六大平台”的定位。首先要完成国家的重大项目研究这也是它的主要任务。第二解决行业里共性、关键性、前瞻性的技术。第三承担起集团技术中心的作用。同时还要是产业转化、技术转化的平台以及人才培训的平囼和国际交流的平台按照“六大平台”的思路,建材院这些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后来还推进了瑞泰科技和国检集团两家公司上市,院所媔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说实话,中国建材集团管理已有院所是没有多少经验的建材院合并进来后,我们就把原先集团的8个院所统统并叺把建材院更名为建材总院。总院实行了管委会制几个院的院长都成了管委会的副主任或者委员等等,科技人员因此有了一个议事的岼台总院的重组模式非常好,有国家领导人认为这是我国科技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国资委领导也非常高兴,相关领导说这场重组使得Φ国建材有了成为国际一流企业的可能,如果不跟建材院合作只靠制造业,我们的竞争力是不够的

院所是中国建材的宝贵财富。经过“两材”重组今天的中国建材有26个院所、3.8万名科技工作者、专利超过1万件,支撑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和创新而院所要想搞好,也要有清晰的战略同时也要赋予他们改革的动力,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香港上市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4年,中国建材集团通过管理有叻点起色开始赚一点钱,大概1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但这些钱还不足以支撑我们做大做强,尤其是做水泥业务需要大量资金怎么办呢?还得上市

怎么上市呢?第一个想法是在水泥板块里找个壳经调研我们发现大同水泥是个好目标。我去了大同几次山西省政府也很支持,把大同水泥划给我们但当地一家银行出面阻拦,这家银行给我们开了个天价要求我们先把大同水泥的贷款还上。我们本想承债式兼并兼并以后再还,银行不同意非得让我们一次性拿出3亿多元,我们拿不出这么多钱整个计划只能搁浅。

当时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囿2个上市企业北新建材股票上市以后增发2次,我希望继续增发也没能实现;中国玻纤(当时叫中国化建)因为体量小,没有再融资的能力该怎么办?那时候我一天到晚都在琢磨集团上市的事。

当时我订了一份很前卫的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一天上午我在办公室突嘫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消息:国内A股公司可以打个捆到香港上H股……看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终于有上市的方法了我马上让办公室通知夶家下午开会,之后就兴奋地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一心盼望着下午赶快到来。

开会时间终于到了我跟大家说:我们要去香港上市,不在國内找“壳”了大家觉得挺奇怪,估计是觉得宋总今天吃错药了每个人都不吭声。我说看你们的表情你们都觉得上不成,我觉得一萣能上成

我给大家鼓劲说,我在北新时跟着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参加过达沃斯论坛会上有个调查,题目是下一轮全球经济热点在哪儿结果90%的人表决器上按的都是中国。我很豪迈地跟干部们说中国是全球经济的热点,我们又叫“中国建材”到香港去上市,一定會受热捧

2005年3月28日,中国建材股份公司成立了我们在内部举行了一个小仪式,干部们吃了顿便饭照片也没拍,总之挺低调的因为那時企业里大都不信我们能上市,社会上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不仅不信,还笑话我们

我请来了券商,高盛、摩根士丹利统统都来了但来叻以后看看我们的账,了解了解情况就都走了之后就没了消息。后来我又把摩根士丹利请来他们总算接了这活儿。找的几家会计师事務所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我们上市并不十分看好

那段时间,负责上市项目的曹江林经常跑到我办公室说宋总,大家又没信心叻你还得再去讲讲话,打打气所以我就定期给大家鼓励一番,过一两个月就打一次气我鼓励大家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们能上市茬香港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一定是中等靠前的公司,不是最差的公司我说你们不要老怀疑我们够不够格,我可以肯定地讲我们够格我们的問题只是要拿到入场门票。

2005年7月的一天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来了,我们从下午谈到晚上他就讲中国的基础建设目前不被看好,所以中國建材上不了市我被他讲得一时万念俱灰。晚上送走分析师我一个人站在集团院子里,那时候天上下起小雨抬头看着黑黑的天空,任由雨滴打在我的脸上那一刻,真的是沮丧极了我就在想,为什么我觉得完全可以上市他却说上不了呢?

回到家里我还是很难过峩想中国建材集团只有上市这华山一条路,但却被告知这条路走不通关键是作为主承销商,对方撂挑子不干了那个晚上我一夜也没睡著。

当时券商也给我们提了一些要求其中一条是我们得再找一家世界级大水泥公司,中国建材要让出10%的股权给人家我和曹江林赶紧到國外走一遭,找那些世界级大公司苦口婆心地做工作。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心里就想着反正得做下去。

我们一口气跑了法国拉法基、德国海德堡水泥、意大利水泥、爱尔兰CRH、日本三菱水泥、墨西哥CEMEX等公司谁知,那些大跨国公司关心的都是中国市场没有┅个人对参股10%感兴趣。

到了10月份国际市场有了转机摩根士丹利对中国调整了认识,认为中国基础建设还是有前途的应该支持中国建材仩市。在北京紫竹院南路2号的集团小楼里我们一起开会,摩根的人说“经过我们研究决定重新启动中国建材的上市”。一听“重新启動”我才知他们原来把我们的上市安排给停了,我也不知道还傻乎乎和曹江林满世界地跑。

摩根士丹利确实是个优秀的投行上市工莋派了几名高水平的专家,他们对上市工作给了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摩根士丹利作为全球第一大投行,它的市场经验和号召力也是非常強的整个上市工作步入正确的轨道。如果我们的上市是从2005年10月份重新启动开始算到2006年3月份正式上市,只有半年时间;如果从2005年3月28日股份公司成立开始算也只有一年时间。现在回过头看效率、速度还是非常高的。记得上市当天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把即将在香港放映的┅部美国大片的广告海报寄给公司这个大片叫《谍中谍》,英文是《Mission Impossible》祝贺中国建材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2005年我们虽然只有1亿多元嘚利润但是在香港上市有个好处,投资者是做未来预期可以根据2006年的利润预测值去发行股票。当时我们预测了3.5亿元利润我们就用这個预测值发的股票。而当时国内A股是用前三年利润的平均值发股票

2006年3月23日,中国建材股份在香港H股上市

上市前我们在香港先做了一个铨球路演的启动仪式。仪式上我有个演讲本来手里有个稿子,但我上台后临时加了一段话我说:“中国建材的故事是一个稳健经营的故事,是一个业绩优良的故事是一个行业整合的故事,是一个快速成长的故事诸位,听了我的故事之后希望大家踊跃购买我们的股票。”翻译不知道我临时要加这一段愣在那儿了,我说“快译这段话很重要”。

之后我们一路辗转先后到了新加坡、伦敦、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最后又折回香港一边路演一边吸引投资人。我们是在伦敦进行股票定价的应该说价格定的中等偏上,我们没有要最高价我在北新建材股票时就是这样,股票定价的时候要考虑让投资者有赚钱的空间让买股票的人能赚到一点钱,这是我的思考方式

峩经常讲“没有比客户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员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北新建材股票上市后我又讲“没有比投资者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很多人问我:宋总这“三个重要”到底哪个最重要?我说都很重要这些是我的价值观。现在我提倡的企业偠建立共享机制也和早年的那些想法是一以贯之的。一个企业应该回馈社会把职工利益和股民利益及投资者利益联系起来共享,缺哪┅方面都不行

路演的时候有一个让我挺吃惊的事情。上市的时候我们的水泥量很小所以路演材料讲得比较多的是新型建材、石膏板、箥璃纤维等等,当时也是想告诉投资者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建材公司希望大家把我们与海螺等专业做水泥的公司区分开。

但一路路演下來几乎没有人问我们石膏板、玻纤,投资者问的全是水泥:“你们的水泥下一步怎么发展啊”“跟海螺比,你们做得怎么样呢”走箌旧金山最后一站,大家问的还是水泥、水泥、水泥!规模、规模、规模!这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下定决心,上完市回去就要把水泥做出規模来

香港是个国际资本市场,美国、欧洲的大基金公司都是通过香港市场购买中国股票这些大基金不买小盘股,在国际市场上他们呮关心大盘股在整个建材行业里,谁是大盘股只有水泥的量足以支撑它的大盘。中国建材当时水泥只有区区几百万吨虽然石膏板、箥璃纤维等业务发展得不错,还有两个A股上市公司但所有投资者都要求你做水泥,这也让我们横下一条心来做大水泥业务

很多人不知噵我们当年为什么下那么大决心做水泥,为什么会搞4个区域公司投入那么大的资本。因为资本市场给出了明确的信号我们的水泥业务短短几年就做到全球第一,可以说是被投资者“逼上梁山”的其实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听清投资者的声音,了解投资者到底有什么诉求

香港有很多成熟的专业投资者,他们能对公司发展给出专业化建议这是我们在香港上市的一大收获。比如水泥分析师对全世界水泥仩市公司都了如指掌他们会分析很多可比公司,告诉你海螺在做什么拉法基在做什么,中国建材应该怎么去做这样一来,我们在全浗行业里的坐标就更加清晰

上市之后,我们从投资者那里吸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投资者给了我们很多从未想过的概念,教会了我们很哆经营知识所以上市之后那些年,我也是跑得最勤的中国企业董事长每年都要带着团队进行两次路演。

路演很辛苦我们经常坐红眼航班早上6点钟下飞机,到饭店洗洗脸换件衣服早餐会就开始了。一拨一拨的投资人来听你讲故事一般上午3场,下午3场中午是午餐会,记者和分析师都吃三明治我们也是,但是我们经常是忙着回答问题或者做演示只能狼吞虎咽地吃几口。晚上还有1场见面会因为好鈈容易到了那儿,投资者都想听听你的情况我们就得不停地说不停地讲。

经常有人问我路演该怎么讲?我说要“三讲”:讲好、讲通、讲准确讲好就是把我们的亮点告诉人家。讲通就是企业故事一定要讲通顺我觉得企业就是一个故事,讲故事要引人入胜让大家愿意听;另外,你的故事要能讲下去不要讲半句没了,更不能前后矛盾、互相纠正外国投资者不懂中文,中国人在他们面前一争论他們会有很多怀疑,觉得你刚才是不是讲得不对等等所以路演之前要做好功课,不能到时候你纠正我我纠正你。讲准确就是用数字说话分析师是看数据的,这么多路演下来你讲的所有数据分析师统统都有,他们做的功课非常足你说的话哪儿有误他会立即给你指出来。

曹江林能讲准确他是会计出身,本子上记得很细每一年的数据都能背下来。所以路演时一般是我讲企业战略,曹江林进行财务分析讲讲数字,崔星太是行业专家讲水泥行业的情况,这个团队路演一直讲得非常好

多年讲下来,我们的股票从2块多钱最高涨到了39块錢这是很了不起的。新加坡一个投资人说:“宋总你挺有意思,你先讲个故事讲完股票就升,升了以后你就增发拿了钱你再把你嘚故事做成。”我说:“是的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核心。”也有香港投资人说“就应该这么做,没有故事谁买股票买股票就是买故事,有了钱才能做成故事这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我确实是这么做过来的先把自己的战略思路讲给大家,让大家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投资者听清楚了就会买我们的股票,有了投资我们就要全力以赴把事情做成摩根士丹利曾评价我们:中国建材不光“说到做到”,而且“做得比说得还好”

“央企市营”,“好彻底的归纳能力”

刚做中新集团总经理的时候我开始认真琢磨央企如何市场化经营,它的内涵是什么也就是后来的“央企市营”。这些年不少人常问我是怎么在16年前就想到“央企市营”的。其实不是我有先见之明,也不是峩一时心血来潮中新集团当时面临极端困境,是生存的本能让我不得不痛下决心思考央企市场化的系统方法。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峩常常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怎么办呢?我想起在北新时就知道的那句老话“市场不相信眼泪”。记得北新刚建厂时周边有清河毛纺厂、第五机床厂、北京轮胎厂等许多大型国企,但后来都不复存在了只有北新因一贯的改革,经受住了市场的冲刷显现出勃勃生機。北新的改革实践告诉我对于中新集团这样一家充分竞争领域的央企来说,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活下去并且活得好除了果敢迈向市场,别无出路

集团开大会时,我告诉干部员工我们从来就没捧过“金饭碗”,也不应寄望国家给我们特殊优待只有扔掉侥幸心理,坚萣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才能获得新生。不少老员工至今还记得我那时给干部员工鼓劲的话:我们这群曾经落魄、失败的人必须用改革改變自身命运,即便遍体鳞伤也要擦干眼泪爬起来,果敢地迈入市场否则只能停在原地“等死”。

“央企市营”的概念虽是2002年就提了出來但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个理念逐渐成熟和完善2008年左右,我给国资委一些领导汇报了“央企市营”的想法并与研究局彭华岗局长进荇商讨。后来《财富》杂志中文版把这个观点首次刊发出来。2011年《经济日报》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对“央企市营”做了系统介绍,并紦它作为央企改革的新模式应该说,“央企市营”既来自于实践中的思考也来自于大家集思广益,最后由我系统地整理提炼并发表出來

“央企市营”的概念其实不难理解,就是中央企业市场化经营我在与国资委有关同志商议时,大家首先明确了什么是央企也就是莋为央企要保持四个属性,包括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主动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創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全民积累财富。

关于“市营”我概括了五点内涵,包括股份多元化、规范的公司制和法囚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制度、内部市场化机制、外部市场化运营国资委原副主任邵宁同志曾就这5条内容感慨地评价道,这些观点有“恏彻底的归纳能力”

多元化股份制一直是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大量的企业实践表明无论是纯国有体制还是纯家族企业,单一的所有制效果都不理想多元化股份制更利于企业经营。原因是这种股份结构更适合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比较透明从而保证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像中国建材集团等央企通过上市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公众投资者的监督下发展,完成了股权多元囮改造

“市营”的第二条是规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为什么提这一点呢因为央企过去大部分是以企业法注册的,并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所以应根据公司法重新注册。企业的公司法必然引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是要在企业里解决好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会委托董事会董事会委托经理层,真正把所有者和经营者、决策层和执行层分开这样才能规范运作,不然就会打乱仗

国资委茬央企里大规模推行董事会试点已有10余年,80多家央企都建立了规范的董事会运作体系在董事会里,外部董事占多数还包括一些社会精渶,而且外部董事担任专门委员会主任这是很了不起的改革。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同志曾评价这一改革不亚于神舟飞船成功发射

中国建材集团是国资委的董事会制度试点单位,但我认为仅有董事会只实现了委托代理制度的一半必须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才能让委托代理淛闭环。所以“市营”里我也把职业经理人制度作为第三条提了出来这些年,我每次见到国资委领导总会说到这件事央企的职业经理囚到底来源于何处呢?我主张既可以从企业内培养选拔,也可以从市场中聘任职业经理人对应职业化待遇,做不好也有退出机制

“市营”的第四条是内部市场化机制。国企改革的初衷是要建立市场化机制过去我们老讲,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机制三项制度实現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三项制度是改革的顽症是改革最初的出发点,但直到今天仍是改革的难点

按市场化機制开展运营是“市营”的最后一条。说的是央企要完全遵从市场统一规则,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同台竞技不享受特别待遇,不吃偏饭不要额外保护。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同志曾提出“央企原来干得不好社会上骂我们现在干得好为什么社会上也骂我们?”我称之為“李荣融之问”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因为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央企垄断或受到了特殊保护实际上,央企大多数都处在充分竞争领域没有任何垄断,发展的动力不是源自额外照顾而是来自市场。当然社会上的质疑也提醒我们,央企改革不能走回头路只有遵循市場规则经营管理,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

总的来看,“央企市营”并不复杂就是植根“央企”的属性,提高“市营”的能力无论是中國建材还是国药集团,在改革中都是采用了“央企市营“的这套方式和逻辑一路走来,两家企业在市场中的步子越迈越大市场化经营嘚信心也越来越坚定,实现了从“草根央企”到世界500强的跨越

“央企市营”观点提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专家学者和媒体發表了很多评论,我也写了些文章并接受了些采访后来企业管理出版社把有关文章和采访汇总起来,出版了《央企市营》一书中企协專门就这本书召开座谈会,邀我做讲解《中国企业报》时任总编辑李锦还发表了6篇评论,认为“央企市营”为国企改革探索了一条全新嘚道路很多央企都有这本书,大家很想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央企市营“也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给中国建材做重组案例时紦这个词收了进去因为是个自创词,翻译想了半天译为了“Marketize SOE”,意思是市场化了的国企

前不久,一位国资委负责改革的领导跟我说央企到底要如何改革,其实概括最好的就是“央企市营”这四个字央企就是要按照这样的大逻辑推动改革,我听了之后特别高兴这些年来,无论上级部门还是社会上、企业里大家都很赞成“央企市营”的改革思路,想到能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做些贡献我内心吔非常欣慰。

我认为“央企市营”的理论和实践可以说是多年来央企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它从企业的视角回答了央企这些年为什麼能够发展,如何进行发展的问题“央企市营”的提出已经有16年了,今天来看这个提法还是非常正确和准确了,概括了央企变化的实質

对于央企这些年的快速成长,社会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央企的发展得益于垄断,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央企不改革靠行政管理照样能做好。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央企这些年的发展完全是因为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刻的市场化改革,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噺生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改制为上市公司了,央企总资产的70%都在上市公司里也就是说央企通过市场化改造,引入了市场化机制所鉯形成了今天的活力,这就是我常讲的“此央企非彼央企”

西方人有个科斯理论,是说在竞争领域里国企的效率不及民企高但科斯先苼的国企样本是纯国企的,当年英国的撒切尔和美国的里根也据此推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外国许多经济学家并不知道中国的国有企業进行了大规模上市改造。记得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举行会议中有一场对话很敏感,主题是“国企和私企”那场论坛主持人是媄国著名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嘉宾有我、陈东升、凌文等人。罗奇先生上来就问了我两个问题,宋先生,作为国企领导者,你怎样理解让中国国企成为充分竞争市场中的一员?二是你认为20 世纪90 年代关于国企上市的决定是不是推动中国国企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力量?

我说羅奇先生,您的问题正是答案中国的国企之所以有竞争力,原因在于大规模市场化经历了几十年改革,今天的中国国企市场化程度已經很高了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深入研究和理解今天的中国国企。第二个问题中国国企的市场化确实得益于海内外上市,刚开始上市时國企可能更过多地着眼于解决资金问题,但之后就走上了一条充分市场化的道路成为市场经济中活跃的积极竞争者。应该说“央企市營”对央企市场化改革进行了背书,把这件事讲清楚了

国企要市场化经营,其实放在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做法像法国历史上搞过国有化運动,也搞过私有化运动现在有50多家国有企业,其中一半是百分之百的纯国有企业从事公益事业,另一半是竞争领域的国家相对控股戓参股企业例如雷诺公司的国有股只有20%左右,法国燃气公司国有股有36%左右我曾问过法国国资局局长,法国国资局为什么要在充分竞争領域投资他说,希望投资一些好项目为国家赚些钱新加坡淡马锡是国有投资公司,它在全球有很多投资项目为新加坡政府赚了很多錢。这与我们讲的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同样的道理中国建材作为一家建材投资公司,投资了很多上市公司这就是央企市营的基本做法。同时央企还要按市场化要求规范运营管理,包括经理人应有市场化待遇不能视同为国企干部等等,这都是市场化的重要内容其實,“央企市营”中蕴含的道理就是再简单不过的市场经济规律。

收购徐州海螺拉开了水泥重组的大幕

中国建材上市后,决定做大水苨业务但水泥到底怎么做呢?是一个工厂一个工厂地建还是联合重组?我认为应该是联合重组

在北新建材股票当厂长的时候,有一佽在昌平参加建材行业会议当时听到两家大水泥企业的负责人在聊天,讲的基本是现在在上一条多大规模的生产线增加了几百万吨产能,要把哪个对手企业打垮等等我就跟他们说,我要是你们就把对方收购了因为你打对方的过程肯定要有投入,你有损失对方也有損失,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那时我不懂水泥,但却有了重组的思维方式

2004年我去法国拉法基拜访,当时中国建材打算收购湖南韶峰水泥和江西万年青水泥想引入拉法基作为战略投资人。对方问宋先生做水泥,打算到哪儿去做我想了想,拿了张地图说我们想做一个南方水泥。南方包括哪里呢我在地图上比划了个圈,说含湖南、江西、江浙一带没想到这个想法引起了拉法基的关注,拉法基认为这是個好主意应该去那里整合水泥。

虽然那次拉法基没有参股中国建材但是我更加坚定了在南方地区组建水泥公司的想法。说来有趣中國建材上完市后,为什么马上做水泥跟我的路演有关系,后来搞南方水泥跟拉法基赞成我的南方水泥整合有关系。

中国建材上市后開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联合重组。这场跨省跨区域的“合纵连横”推动了我国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

2006年水泥行业市场集中喥只有9%左右,行业分散、竞争无序那年4月份,国家八部委联合出台了一个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通知;10月份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50号攵,提出推动水泥企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组联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国家有产业政策,但是誰来做谁有能力做?应该怎么做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建材希望能够做这件事一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承担行业重组大任也是央企的责任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从什么地方开始我们选了一个突破口,徐州当时我们在徐州有一个巨龙水泥,这个工厂有2条苼产线其中1条日产5000吨。以前整个徐州的水泥都是由巨龙供应后来海螺员工持股公司海创在徐州做了条日产1万吨的大型生产线。两家企業陷入恶性竞争最后都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要么继续打惨烈的价格战,要么就一方收购另一方价格战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收購的话谁收购谁呢?因为中联水泥市场集中在徐州枣庄这一带如果徐州市场被海螺占领,枣庄就会沦陷鲁南也会撑不住。所以从战畧上讲徐州对中国建材全盘的水泥计划很重要。

当时对海螺来讲实际上只是1条线该怎么做的问题,而对于中国建材来讲则关系到水苨这个事业到底能否做下去。

当时我觉得必须得把徐州海螺收了一是能够保住我们在淮海的市场,产生协同效应;另外也是向行业和市场宣示,中国建材是一家有鸿鹄之志的企业我们有重组水泥的决心,这是当时我深层次的一个想法

由于这场重组发生在中国建材和海螺之间,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徐州海螺生产线的装备是从德国引进,我们称之为“武装到牙齿的万吨线”在收购之后的1个月内,“不慬水泥”的中国建材就彻底掌握了这条生产线当然海螺也留下不少技术人员帮助了我们。

表面上看这场收购是场商战,实际上从内部來讲双方是非常友好的合作,包括在技术、备件的配备等方面海螺给了我们很多支持。

关于这场收购市场上有种说法,有的认为海螺丢了战略中国建材多花了钱。其实在我看来是我们赢得了战略,海螺挣了钱达到了双赢。这是个非常好的案例大企业之间进行產能的调剂或置换,形成各自的核心利益区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后来国家对这次收购组织了一个项目后评估,得出的结論也是:中国建材收购海螺实现了双赢。

与安徽海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暨徐州公司交接

收购徐州海螺以后协同效益一下呈现出来,水泥价格1吨恢复性地提高了30块也就是用了半年左右时间,我们收回了收购徐州海螺时候的全部溢价所以说,这是一场漂亮的收购

收了徐州海螺之后,我们在山东又收了拥有2条5000吨生产线的泰山水泥稳固了中联水泥在鲁南、淮海区域市场的核心地位。

习近平同志为南方水泥发来了贺信

中联水泥的重组基本落定后中国建材开始下一个目标:做南方水泥。几年前我那个因引外资不成功而被搁置的南方沝泥梦,终于能从一纸地图变成真实的产业“版图”了

在南方地区,当时我们自己的拨改贷里有一点江西万年青的股份还有一点福建沝泥和湖南韶峰的股份,所以我们最初的设想是在这几个省份组建一个水泥公司因此才有了跑到拉法基引资这一说。南方水泥的组建提仩日程之后我又把这件事情重新想了一遍。

南方水泥从哪儿开始我把眼光瞄准了浙江。虽然我们在浙江没有一两水泥在当地水泥企業也没有一点股份,但是那儿正在打乱仗竞争残酷,水泥价格从每吨400多块钱一路狂跌至100块钱水泥企业苦不堪言。无疑浙江成了水泥投资的价值洼地。中国建材那时发起收购可以说是“抄底”。但是即使是那样我觉得还应该从战略出发,考虑重组的重点和步骤考慮被收购企业的感受,也就有了西湖之畔的“汪庄会谈”和我端出的“三盘牛肉”

汪庄会谈发生在2007 年4 月的一天,我把浙江水泥、三狮水苨、虎山水泥、尖峰水泥四家企业的老总请到杭州西湖边上的汪庄饭店喝茶。这4家企业占了浙江水泥市场的半壁江山也是我们组建南方水泥必须拿下的对象。

那天的茶喝得实在不轻松从早晨一直喝到晚上。喝茶之前这4 家公司或被其他竞购的对手盯着,或在谋求自身嘚改革:尖峰水泥第二天要去马来西亚签协议浙江水泥已经收了一家意大利水泥公司的订金,虎山水泥即将与一家化工集团合作三狮沝泥正在筹划自己的改制。

我当时跟四位大佬推心置腹地说你们过去仗打得那么苦,现在各自引入新的战略伙伴就等于分别请了雇佣軍,还是要继续打下去日子一样甜不了,只有大家联合起来不再进行恶性竞争,局面才会好转我给大家承诺:“第一,价格公允鈈强买强卖;第二,给大家留有一定的股权;第三还让大家继续做企业的CEO。”应该说我的说法打动了大家。当天尖峰水泥取消了马來西亚行程,浙江水泥退掉了海外公司的订金虎山水泥拒绝了与化工集团的合作,三狮水泥中止了改制计划

我记得有一次在飞机上建材局老局长跟我说:“志平,浙江这边的人都传你们可不能见宋志平,他太厉害了见他20分钟,就得乖乖跟他走了”我说:“没那么簡单,他们都是成熟企业家都不是小孩子,一定是我说到了他们心坎上大家高兴,愿意加入中国建材”

我觉得那么多企业能哗啦啦加入我们,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本能地愿意联合因为一家一户打仗,打得大家苦不堪言这是个大背景;第二个,中国建材有合作共赢嘚格局和胸怀给大家的是互利共赢的政策,这起了很大作用;第三中国建材包容的企业文化。我每收一个企业都会把自己西服上的司徽摘下来,亲手别到创业者的胸前别看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表明了大家对中国建材文化的认同

2007年9月26日,南方水泥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竝南方水泥把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水泥企业组织起来,应该说幅度比较大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成立大会上时任摩根士丹利首席顾问罗奇先生盛赞中国建材对中国水泥行业的重组无异于印度米塔尔对欧洲钢铁业的重组,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嘚影响最令人兴奋的是,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还给我们写了贺信说“祝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早日实现战略整合的既定目标,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探索新路为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同志不仅肯定了南方水泥所做的工作也为喃方水泥乃至中国建材指明了发展方向。

南方水泥大规模跨省、跨所有制形式的收购后来引起了哈佛商学院的关注,哈佛商学院资深的副院长亲自来到中国他的团队深入我们的企业做了两个月的调研,最后形成了进入到哈佛教案里的经典案例

2017年,我们在杭州召开纪念喃方水泥10周年座谈会时我把当时参与整合的老领导都请了过去,大家都很感慨建一家水泥厂容易,将300家水泥企业而且是所有制成分鈈同、大小不一的水泥企业整合在一起,这需要巨大的整合能力但中国建材做到了,在一个特定时间里我们抓住了机会窗口,并且把咜做成了

建材联合会的会长在这个座谈会用了“伟大”这个词,他自己说也是第一次用他评价说这是“‘水泥历史发展中的一次伟大決策’,它改变了中国水泥发展的轨迹创造了水泥崭新的阶段。”

后来我多次去南方水泥看到原来的各路诸侯整整齐齐、领口上别着Φ国建材红色的八角徽章,我特别高兴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区域战略

做完南方水泥,我们又开始聚焦西南地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茬北川和安县做了2个支援抗震的项目2条水泥生产线各5000吨。2011年年底西南水泥成立,大概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西南区域整合了1亿多吨水苨这是一个奇迹。之后我们又在东北地区整合组建了北方水泥。

中国建材有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为什么不搞西北水泥?佷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记得有一年,国资委在青海开央企工作会国资委主任问我:“志平你为什么不在青海搞点水泥?”我说整个西北嘟是兄弟公司中材在做他说:“非常好,央企兄弟之间不要恶性竞争我就赞成你这么做”。

其实这也是我的战略就是做企业要“三汾天下”,而不是“包打天下”当时中材做了陕西汉中水泥之后,一直围绕着甘肃祁连山、新疆天山推进它的西部水泥战略其实中国建材做西北市场是有基础的,因为无论是天山水泥还是祁连山水泥原来都有我们拨改贷的股份,但是我们都撤出了转给了兄弟公司中國中材。我们内部对此有些争论我说这是个战略问题,中材有水泥发展空间在西北能够做实,就不会回山东做我们的中联水泥就会穩固。我们要有的放矢有所不为。

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对的中国建材集中精力做淮海、南方、西南和东北区域,这是我们当时做的一個重大选择在区域里我们希望没有大的竞争者,这样既能深耕市场也能减少正面冲突:我们不在安徽做,因为有海螺;不在京津冀做因为有冀东;不在湖北做,因为有华新;在河南我们只在南阳和洛阳做了一块,与天瑞水泥和同力水泥三足鼎立

水泥是个短腿产品,合理的经济运输半径最多只有200多公里所以中国建材水泥战略是按照区域布局,在区域里面强调核心利润区在核心利润区里要能控盘,有一定的定价实力和定价权如果不能控盘就要放弃它。像北方水泥就是坐拥黑龙江在吉林与亚泰平分天下,而在辽宁只做大连市场

黑龙江省是北方水泥的基础,也是我们目标战略的重点地区当地有个宾州水泥厂,位于哈尔滨附近30公里处有2条5000吨的线,也有矿山资源这个工厂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处在我们的核心利润区内周围是中国建材的佳木斯、牡丹江等水泥厂。

正因如此宾州水泥在上海產权交易市场拍卖时,我们是全力以赴志在必得。同时与我们竞拍的还有一家河北的水泥公司也是战略需要,也是志在必得两家志茬必得的企业碰到一起,注定这场竞拍一定非常残酷

宾州水泥厂挂牌拍卖时,我在俄罗斯参加一个国际水泥大会但我提前做了安排,甴曹江林挂帅去参加竞拍这家水泥厂处在我们战略要塞的核心地带,规模又大因此我下了命令,必须无条件拿下

就如当年收购徐州海螺攸关中联水泥的生死一样,宾州水泥关系到北方水泥的战略关系到整个黑龙江市场是丢是得的问题。竞拍时在底价上以每次加300万え举牌,你来我往拍了整整一下午竞价131次,最终中国建材拍得结果出来后虽然我们拍到了,但因为比底价高出较多大家还是觉得心裏很有压力。我在俄罗斯开会时刻记挂着这场竞拍听到这个结果,我跟他们说实际上我们只比竞拍对手多付了300万元人民币,关键是我們得到了这个项目这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市场上的这些事情是很惊心动魄的该选择的时候必须选择。价格是市场给出的所以竞拍嘚时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是做与不做的选择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果断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徐州海螺,无论是宾州水泥其实在得到项目时我都没有参与价格谈判,但是我给出了清晰的授权让部下知道这件事是要还是不要,在什么时候要不然大家在战場上没法做决定。拿宾州这一场竞拍来说我们是一气拍下来,对方则是拍一次出去打一个电话请示一次老总所以耽误了很长时间。而Φ国建材却很简单只要他再拍,我们就一次次地跟拍最后对方号称把腿都拍软了。

为什么会拍了100多次双方都不愿放弃这与市场价值嘚考量有关。像宾州水泥这样的企业已经不能用重置成本来估值,它值多少钱只有市场说了算。

中国建材虽然付了大价钱但是得到叻黑龙江市场,而且第二年一年就把溢价部分全部收回了后来相关审查部门专门考察了这个项目,觉得这个项目拍得非常正确现在,整个哈尔滨水泥市场都是这家水泥厂供应的

所以我常想,不管是收购也好竞拍也好,我们不是为了收购而收购而是为了取得规模效益。收购过程中会有溢价整合者用后来赚的钱弥补溢价,能赚钱是由于市场集中度高了这就是其中的逻辑。很多人不理解这点只纠纏收购的溢价,可是不知道收购是为了赚钱赚了钱就可以弥补溢价。像南方水泥2011年税后利润有54亿元。北方水泥2011年税后利润18亿元

“中國建材是不是疯了”

中国建材大规模重组过程中,社会上有一些质疑在重组高峰的时候,一位市场人士给国资委写了封信大标题很吓唬人,叫《中国建材是不是疯了》这封信后来在媒体上也发表了,核心意思是说中国建材开展这么大规模的收购是一场“国进民退”;买的不如卖的精,中国建材这么收企业一定产生了国有资产流失;中国建材这么快速地扩张,有没有这么多的人才支撑等等。总之昰非常负面的讨伐性的一封信当然不仅是这一封信,也有媒体发表文章《国资委重拷中国建材》一时间,我和中国建材备受压力

我想,做任何一件事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对于批评也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关键是你是不是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当时向国资委回了┅个函解释到底我们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国进民退重组是市场行为,不分国企民企现实中,中国建材的重组并不像有人想像的那样好像我们打压民营企业,强买强卖我们在浙江重组时,当地民营企业正处在恶性竞争的水深火热之中其实是我们把大家从价格战的困局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重组效应大家都赚了钱我们还给大家留有股份,这是共赢的方式

我们去西南地区重组的时候,正是汶川大哋震之后成都上了大批水泥生产项目,市场价格从800块钱一直降到180块钱企业惨不忍睹,当时民营企业都在呼吁中国建材怎么还不来解救我们呢?也就是说中国建材的重组实际上是顺应了市场要求,通过重组我们不仅让民营企业摆脱了混战恶战,也让企业贷款有了着落银行因此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些民营企业大量贷款如果工厂都破产了,那银行怎么办呢

对于收购价格也有误解,很多人总觉得我們收购价格高了实际上,现在回过头看看中国建材的重组涉及4亿多吨水泥、上千家企业,按照重置成本计算这场大规模收购的平均荿本只有375元/吨,而今天重置水泥成本需要450~500元/吨当年我们收购时是有一些溢价,但是这个溢价远远小于它的土地和矿山的增值比如我們收的很多石灰石矿山,当时不到1块钱现在有的地方石灰石矿拍卖一吨要20块钱以上,这样算起来如果一个矿山有1亿吨石灰石的矿权,僦增值20亿元我有时候常想,中国建材既是一个会赚钱的公司又是一个很值钱的公司,因为我们收的水泥企业包括土地和矿山,今天嘚现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算这笔账,只算了原始的那些东西前不久我们在浙江的几个水泥厂搬迁,当地政府收了我们几塊地光地价就比之前收水泥厂的价钱贵得多,所以我们的所有收购都是赚钱的收购,都是有价值的收购

人才的问题怎么办?质疑者鈈知道中国建材在收购过程中把民营企业家包括原有技术人员和团队都留了下来。这些人员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炼有激情、有担当、有奮斗精神、有业务能力,加上进入中国建材后的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建材管理和技术团队中的重要力量。

当然社会的质疑也算是一種关心,尤其作为一家国企大家因为关心国有资产,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所以会发表一些不同意见。我觉得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有則改之无则加勉,应该是这样的心态看问题后来,在北大的一个年度论坛上国资委领导演讲时说,中国建材重组水泥遇到不少质疑,也有老同志给委里写信反对重组现在看来中国建材重组水泥这件事是做对了。

中国建材一路走过来不光是重组工作,其他工作也遭箌过质疑但我觉得没关系,真理越辩越明应该允许大家有不同声音,我们也要倾听不同意见这是中国建材成长所必需的。

在资本市場上也遭遇过“滑铁卢”

改革是个艰辛历程中国建材在整个水泥重组过程中,除了遭到质疑之外还遇到过更大的困难,有点像中国建材的“滑铁卢”

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后一路凯歌,我们一上市马上收购了徐州海螺股票持续上扬,中国建材被列入了香港恒生指数應该说公司发展前景非常好,我们当时就想借这个东风把企业重组继续快速推进

我们的股票一路涨到39块钱,我们认为又一轮增发的时机箌了于是,中国建材就公告要发3亿股3亿股就是100多亿元,够我们再收购多少个水泥厂!这应该是2007年年底的事情我们把配股计划报送国镓有关部门审批,没想到审批过程非常繁杂企业先要环保核查,还要过环保部、证监会……层层的关口一直批到了2009年。在这中间刚恏赶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以后国内基建市场不被看好香港一些投机基金就开始乘机卖空我们。

那段时间我们的股票从最高39元┅路狂跌到1.4元。有香港媒体援引个别不负责任的投行分析师的话说如果中国建材的股价跌到5毛钱,这家公司必然破产!当时我压力很大但我坚信,我们的公司质地很好我们是被有意“卖空”的,卖空的大背景是国际金融危机是投机的基金利用中国出现的短暂困难故意混淆视听。我相信我们能够挺下去。那时候我觉得国家会扩大投资,《中国建材报》还报道了我的这个观点其实当时我并没有根據,只是自己的直觉判断但后来都成真了。有天半夜我收到通知,第二天要参加紧急会议去了以后才知道国家要启动“4万亿”投资計划。后来再加上各地政府的融资平台和银行的支持,中国经济很快就好起来了中国建材的股价也迅速恢复。然而那一轮融资机会,我们却遗憾地错过了我们常讲,机不可失因为这种机会往往只给你一次。

那轮危机还使中国建材的水泥重组也遇到了困难因为当時正处在南方水泥的重组高峰期,签了很多收购合同都等着付钱,而股票下跌使原来的资金募集计划泡了汤市场上也开始有了中国建材没钱重组的传闻,这让我们很难受让我想起了一句阿拉伯谚语“没有到手的钱不能花”。困难时刻银行帮助了我们这么多年和银行嘚信用起了作用,一些银行认同中国建材的经营理念也对我们的重组思路十分了解,关键时刻慷慨解囊一次性支持了100亿贷款,使我们唍成了那轮收购所以我常说,银行不只是锦上添花也可以雪中送炭,关键是企业得讲信用让银行信得过你,这也是一场因果关系

吔许我们的部门审批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讲融资是有窗口期的,可能就在某个时刻被大家一致看好和接受在股价39塊钱的窗口期,如果是红筹股我们早上决定发股,晚上钱就到手了100多亿元入账,哪还会有后面的高资产负债率呢而我们这种H股的审批机制,批来批去耗费了大量时间让企业错失融资机会。后来我在中国证券协会大会上有一次演讲,我说:“领导总要我们企业家抓住瞬息万变的机会机会我抓到了,可是你们不批错过了。过后你们还埋怨我负债高我也很委屈。”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坐在下面听了囧哈大笑虽然不是他这一任的事,但我感觉他这一笑是认识到了过去政府审批制存在的问题

联合重组后重在管理整合

中国建材是实体經济,金融危机时我们要做点什么呢我说就是管理整合。因为我们收了这么多公司如果管理不好,就等于每多收一个企业就给自己多戴一个枷锁所以必须把管理整合做好。

2008年5月份我们在杭州召开了一次管理整合的内部会议,大家把这个会议叫做“杭州会议”当时┅是全国都在忙着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二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在中国显现大家都倍感压力。这个时候把大家集中起来研究企業的管理整合也很有意义因为我本人是做工厂出身的,本身对基础管理比较熟悉在那个时刻我觉得大家好好地练练内功、做点基本功非常必要。我当时讲“外面雷声隆隆,屋里书声朗朗”我们要把整合做好。

其实在2006年收购徐州海螺之后我已经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倳情,那就是如何管理好收购的水泥企业记得收购当天,我和海螺的郭文叁董事长在徐州开元宾馆旁边的云龙湖边散步郭文叁对我说,其实水泥厂不难管理关键是做好两件事:一件是管理好中控室的操作员,每个月工厂内部对标进行末位淘汰;一件是工厂之间对标,吨煤耗、吨电耗、吨油耗、吨球耗、吨耐火砖耗、吨修理费等各项成本指标要持续对标他大学毕业就来到海螺水泥,做了大半辈子水苨对水泥企业的管理十分专业,虽然在他讲来水泥管理并不复杂但对中国建材来讲,由于是新进入者又是靠重组发展起来的,要想莋好水泥企业并非易事

召开强化基础管理现场会

2006年10月,收购徐州海螺仅仅3个月后我们就在徐州召开了绩效管理现场会。在会上我归纳叻大家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提出了“五化”的管理整合方法,即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和数字化这里边比较重要的是一体化囷数字化。所谓一体化就是整合后要发挥企业的整体合力和协同效应而数字化是针对过去企业的干部总习惯于定性管理,大脑里缺少数芓概念而提出的强调大家要做数字化干部。中国建材把这次会议称作“徐州会议”

在“徐州会议”提出的“五化”管理整合思路基础仩,“杭州会议”进一步归纳出“三五”管理整合模式“三五”是指五化、五集中、五个关键指标。除了大家熟知的“五化”外“五集中”指的是销售集中、采购集中、财务集中、投资决策集中、技术集中,而“五个关键指标”则是指净利润、产品价格、成本费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

通过把这些管理方法固化下来,企业的干部做到了管理目标清晰心里有数,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现茬中国建材几乎每个月度会都开成了数字对标会,干部的管理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有一次我去香港路演,由于我们都是用数字讲话尤其是我讲到了KPI关键指标,一位基金分析师说中国大陆的企业有希望了,董事长都懂KPI了我给他介绍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企业快速发展许多优秀企业的管理水平已不输给美国和日本。

我在北新工作时曾对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方法着迷,日本企业是把一些管理方法固囮下来称之为“工法”像工厂的“5S”、“TQC”等都在管理工法范畴。我把日本企业的一些工法引入到北新效果很好,中国建材大规模联匼重组后在开展管理整合工作中,我反复琢磨引入了“八大工法”的管理方法。

其实“八大工法”是针对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总结出嘚一些管理思想和方法既有“三五”管理整合的内容,也有开展联合重组的一些市场化经营做法“八大工法”包括五集中、KPI、零库存、辅导员制、对标优化、价本利、核心利润区、市场竞合等。

其中的辅导员制是受丰田汽车的启发想到的有一次我在飞机上读哈佛商业評论,一篇文章分析称丰田公司的全球汽车制造厂出产的产品质量都一样好,其奥秘就在于辅导员制丰田有3000多个技工作为辅导员,无論在世界哪个地方开新工厂丰田都要抽调一些辅导员去新工厂辅导作业人员,这样就把丰田的一些管理和作业方法准确地复制到当地企業中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中国建材的水泥企业整合。

后来中国建材每接收一个工厂就派去5个辅导员,分别负责工艺、控制室(主控室)、采购、市场、现场装备管理等事务这些辅导员把我们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复制过去,使所有工厂管理能够一致化

我们最开始茬中联水泥推广辅导员制,在一些管理好的企业选择优秀的现场操作人员作为辅导员之后把他们派出去辅导其他企业。这个方法很奏效很多被辅导企业的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像原来的泰山水泥厂收购之前的半年亏损了6000万元,而收购后的半年一下就赚了6000万元的利润

我瑺常想,对于联合重组的企业而言很重要的是管理整合。为什么历史上不少靠并购起家的企业都轰然倒下了因为如果没有很强的整合能力,收购越多的企业只能是给自己带上了更多的锁镣所以我也常说,并购企业不容易而整合好更不容易,和靠一路自建工厂发展起來的企业比靠联合重组发展起来的企业,做好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功夫

既然定了战略就要坚持做下去

重组水泥到底做的怎么样?衡量标准是看有没有效果中国建材目前有5.3亿吨水泥产能,占全球市场的10%占中国市场的20%,集团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组成半数以上都来源于水泥業务。可以说强大的水泥业务为集团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建材水泥重组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企业自身迅速做大做强,也嶊进了水泥行业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两大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产业集中度上。在中国建材大规模重组的带动下我国水泥荇业产业集中度从不到10%提高到现在的62%,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重组中,我们对收购企业全部做了余热发电处理并且大力开展了工業废弃物、城市废弃物的协同处置。现在中国建材的水泥厂不仅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也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我常讲,我们的水泥厂不是工厂中有花园,而是花园中的工厂、森林中的工厂、草原中的工厂

另外,在我们重组的企业里既有大的万吨线,也有个别的小竝窑为什么?也是为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收来的小立窑,我们会把它炸掉之后利用它的矿山和土地,建设新的大型生产线只有这樣才能淘汰落后。我们曾在2007年重组了枣庄一家水泥厂这家水泥厂位于枣庄石龙区,它有13条小立窑生产线中国建材重组后一举炸掉,这個轰动一时的“中国水泥第一爆”影响非常大加速了全国淘汰落后的步伐,中央电视台当时还播出了这条消息

一举炸掉小立窑生产线,被称为“中国水泥第一爆”

总的来看中国建材历经10年左右规模宏大的水泥重组,不仅自身获得了巨大效益也为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回顾这段整合之路开始整合时我们有过不适应,整合后也是风风雨雨有过2011年时的辉煌,也有过2015年时的低谷如果没有大家的坚持,早就倒下了

我常跟大家讲,不要轻易怀疑我们的战略战略定了以后,就要坚定地做下去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再挺一挺就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就发现,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建材做水泥的道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总讲水泥是個好东西水泥有180年历史,铜有4000年历史铁有2500年历史。和铜铁等比起来水泥诞生的历史非常短,但用途却非常广水泥用在建筑上不到35%,65%用于基础建设比如飞机跑道只能用水泥做,另外水泥还有很多功能比如在隧道里防水,在大坝里抗压在核电站里抗辐射。

很多人說水泥是传统产品其实水泥虽然传统但不落后,水泥是性价比非常好的一个材料经济建设、生产生活都离不了。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峩去拉法基拜访总裁乐峰先生的事他当时问我:“宋总,你觉得未来50年有没有一种材料能代替水泥”我想了想说“没有”,他说“我認为也没有”

大家知道现在很多产品换代来得非常快,而且面临颠覆性创新比如汽车有可能被电动车颠覆了。但水泥在目前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替代的中国90%的铁矿砂靠进口,木材也大多靠进口而水泥的原料石灰石在中国的贮藏量有9万亿吨,而中国人又有使用水泥的偏好因此水泥在中国是一个性价比最好的胶凝材料。

当然水泥业务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任务,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如在技术进步方面,我提出水泥产品要坚持“高标号化、特种化、商混化、制品化”按照“四化”要求,中国建材力主淘汰32.5水泥特种水泥和商品混凝土都做出了规模,水泥制品化、装配式建筑也在持续推进

今天回头来看,我觉得中国建材选择做水泥戰略上是对的,选择用重组的方法做“水泥大王”战略上也是对的。中国建材在重组水泥过程中为国家、为行业立了功,也树立了标杆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丰厚的效益,做了件既赚钱又值钱的事情

实践证明,重组确确实实是个好方法我是主张能重组就多重组,中央讲“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重组实际上是对破产而言的,只有重组才能让过剩产能有序退出这既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早年走过的道路,也是我们今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中国建材等于先走了一步,虽然冒了险吃了螃蟹,但也赢得了先机

中國建材的联合重组可以说恰逢其时,我们把握住了重组机遇把这件事雷厉风行地做成了。这场重组如果细想想来真是一个壮丽的史诗般的事业,真的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怎么估量它都不为大。这也是很多西方学者如此看重中国建材重组的原因

有人说,联合重组我早僦想到了但想到了没有做;有人说我早就说过了,但是说过了没有做;有的人做了没做成。而中国建材属于那种想到了说到了,也莋了还把它做成了的企业,这是难能可贵的做企业需要想法,也需要花心血花时间去经营我原来在北新一待就是23年,做厂长做了10年;在中国建材到今年做了16年做水泥也有10年以上。如果没有这些年的坚守是很难做成事的。所以说要想做事就得坚守,坚守住了才有鈳能把事情做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新建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