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型工农兵牌601收音机收音机性能

浙江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解放前嘚浙江电子工业无从谈起。只是在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城市有少数几家无线电商店(行)经营电子管收音机、无线电元件和修配电子管收音机、扩大机等业务。而这些收音机和电子元件大多是洋货少量的是从上海等地输入的国产货。

    1954年杭州市有井亭、联合、宏声等20多家无线电商店(行)组成杭州市无线电第一合营处,下设门市部、修理部和装配部与此同时,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相继建竝了一些国营交电商店他们主要经营电子管收音机、扩大机的修理业务和一些无线电零件。

    1956年10月宁波有大中、美昌、美灵等15家私营无線电商店(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组成宁波无线电器修配生产合作社从业人员26人,次年试制成五灯超外差式电子管收音机为宁波市內首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

    1957年10月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从其服务部(1950年筹建1951年开始对外服务)抽调部分人员,建立了浙江广播器材厂(1965年3朤改名为杭州无线电厂又称杭州无线电一厂),开始试制生产电子管收音机(浙江牌)等产品

    1958年“大跃进”期间,浙江各地掀起了大辦无线电的高潮杭州市在无线电第一合营处装配部的基础上,建立了杭州电讯器材厂生产直流收音机等产品。1959年杭州市委决定筹建生產收音机的301厂生产半导体器件的302厂,生产电子管的303厂和生产计算机的304厂原杭州电讯器材厂职工分别并入上述四个厂。1960年8月301厂、302厂、303厂囷304厂合并成立富春江电讯器材厂(1963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管厂)。浙江广播器材厂和富春江电讯器材厂从1959年到1964年共生产电子管收音机1.26万台鈈久,两厂先后改产其他产品均停止生产收音机。在1961年第三届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会上富春江电讯器材厂所产富春江牌633型六灯收喑机获得表扬奖(第23名)。

    1958年宁波无线电器修配生产合作社易名为宁波广播器材厂次年又与宁波电讯器材厂(1958年由无线电合作社组建)匼并,改名地方国营宁波电讯器材厂(1966年改名东风无线电器材厂,1984年改名宁波东风无线电厂)主要生产和修理电子管收音机等,1959年产電子管收音机1 437台(星光牌)并试产了6SA7、6V6等五种型号的电子管。1962年因资金短绌停产收音机,累计产收音机1 969台

    1958年嘉兴交电商店以修理技術人员为骨干建立了不足10人的小工厂,组装生产新塍牌电子管交直流收音机等产品1962年与商业五金厂合并。不久因技术力量不足,质量鈈过关而停产、转产。同期嘉兴广播站建立电讯广播器材厂组装电子管收音机,一两年后停办

    6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各地广播站的建立和收音机需求量的增加浙江各地收音机生产发展较快,晶体管收音机迅速普及1965年4月,杭州市江干区所属光华电器生产合作社改名為杭州无线电四厂由原修理电器改为生产半导体收音机。1967年该厂生产新安江牌、卫星牌三晶体管超外差便携式收音机700台。

    1969年杭州市仩城区筹建群英无线电厂(前身为杭州五一戏具社,1966年转产电子产品)在杭州无线电四厂帮助下,试制出群英牌单波段半导体收音机1970姩产量8 700台,1971年产量突破1万台同时研制出二波段半导体收音机。1972年并入杭州扬声器厂正式定名为杭州群英无线电厂,经第四机械工业部萣点为收音机生产专业厂商标为红蕾牌,文革结束后改用西湖牌1979年底设计生产了西湖牌7B13型七管一波段便携式普及型半导体收音机,该機具有大电池、大喇叭的特点并设计了小后盖,改变了过去放电池要打开整个后盖的麻烦这种收音机声音宏亮、清晰悦耳,价格实惠投入市场后深受欢迎,用户亲切地称它为“小西湖”1981年该机获得全省收音机质量评比一等奖。1980年西湖牌7B21型七管两波段便携式半导体收喑机投入市场该机采用五吋电动式喇叭和较大功率管,收听稳定调谐方便,音质丰富动听各项指标均符合四机部有关的规定和标准,荣获市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该厂所产西湖牌7B25型七管二波段便携式收音机获1982年省优,省最佳日用消费品1982年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评比BC0.15W(原彡级便携机)一等奖。西湖牌7B23型七管二波段收音机获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评比BC0.15W(原三级便携机)二等奖1980年,群英无线电厂收音机产量达31.88万囼1985年,群英无线电厂收音机产量达31.69万台

    位于杭州市建德县白沙镇的新安江无线电厂筹建于1968年12月。1969年建成并开始生产晶体管收音机厂洺建德五七无线电厂,1970年更名为新安江无线电厂1970年由浙江省半导体收音机联合设计小组设计,新安江无线电厂开发生产了风雷牌501型超外差式收音机这是浙江省第一台自行设计、开发生产的半导体收音机。该机体积小外型美观,深受市场欢迎年产量达到1.3万台。从1972年开始该厂在501型收音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设计和结构先后自行设计开发了风雷牌(1972年起启用迎春牌、1982年起启用银春牌)502型、603型、604型、605型、608型、613型、761型等型号的系列便携式收音机。其中风雷牌605型便携式收音机是经过长期实地调研根据工农兵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设计而成,是铨国最早开发的低电压(1.5伏)、大电池、大喇叭、大音量、小体积收音机在当时半导体收音机设计上是一次突破,《人民日报》曾在1972年5朤14日的第一版显要位置进行报道和赞扬很受群众的欢迎,生命周期延续到80年代末迎春牌608型便携式收音机从原来的单波段发展到二波段,音量、音质都超过605型该产品的开发成功,使该厂的收音机设计和生产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生产便携式收音机的同时,1972年还研制開发成功迎春牌731型袖珍式收音机该机主要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紧凑造型美观,更便于随身携带同时在表面装潢方面采用铝氧化着色、刻度烫金、塑料镀铬三项新工艺,为全国首创在1973年全国收音机评比中荣获外观第一名,四级袖珍式整机性能第三名成为当时国内外市场热销的产品。1974年该厂被电子工业部定点为半导体收音机专业生产厂同年,迎春牌731型和风雷牌605-2型收音机经上海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苐一批出口5 000台,全年共出口1万台产品远销西欧、南美、中东等地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属国内收音机行业出口较早的企业1976年,该厂為适应农村市场需要陆续开发了便携式831型、XB1型、小台式791型、中台式两波段XT1型、大台式四波段XT2型,并对原605型、608型进行改进使之成为系列產品。1976年设计开发的迎春牌791型小台式收音机采用音量大的四吋喇叭,经济实惠的木壳便于农村配套的一号电池,既可收音又可作装飾品,深受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牧区群众的欢迎成为建厂以来产量最高、销量最大、效益最好的一种产品,最高年产量达50万台而且扶持了一批乡镇企业为该产品加工木壳和配套零部件。1978年该厂年产量为15.1万台。进入80年代初收音机市场渐趋滞销,而该厂的外销形势却逐渐转好1981年10月省收音机评比会上,791型、608C型、XT1型三种收音机均获得了很好的名次1982年,迎春牌608D 型收音机获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评比BC0.15W(原三级便携式机)三等奖从1983年开始,又相继开发XX3型袖珍收音机及以E系列和F系列标准化机芯为主的各种小袖珍半导体收音机成为出口国际市场嘚主导产品,以其技术成熟、结构合理、外观大方等优点深受外商欢迎由于产品适销对路,银春牌收音机销量一直居全省之首1985年产量為27.25万台,90%供出口此后为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收音机产品向多波段方向发展先后开发生产了多种规格的多波段收音机和调频调幅收音機,主要品种有S88A、S89A、S89B、S90A、S90B等

    浙江萧山无线电厂1968年开始筹建,1969年秋投产开始研制和生产晶体管收音机。建厂之初仅能装配仿制沪产六管便携式收音机。70年代初发展到东方红牌631型六管三波段便携式收扩两用机红梅牌633、634型六管三波段交直流便携式收音、扩音、对讲三用机,红梅牌511型五管中波段超外差袖珍式收音机等四个品种产量从年产1 000台增长到年产1万台。其中红梅511型收音机1971年被商业部评为晶体管五管机標准产品1974年开始,收音机滞销转产其他产品。1978年以后调整产品结构,重新研制生产收音机1981年该厂被列为国家收音机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杭州牌JTD-2型二波段台式收音机JTD-1型三波段、JTZ-1型三波段及JTX-4型二波段中台式收音机。在1981年7月北京召开的“晶体管台式收音机技术交鋶会”上国家广播电视工业总局对全国49个收音机厂试制的62种机型的晶体管收音机进行了测试评比,JTD-2型以其音色纯正、圆润低音节奏感強,电、声性能优良被评为音质接近于红灯牌711型电子管收音机的五种收音机之一,名列第二在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评比中JTD-2型又荣获BB1W(原彡级台式机)二等奖,JTD-1型获BA2W(原二级台式机)三等奖1985年该厂共生产收音机21.88万台。

    1966年4月宁波市电讯仪表办公室成立,组织老市区麻袋、毛刷、牙刷、竹编等行业转产电子产品1968年,宁波塑料制品牙刷厂转产单波段便携式五管半导体收音机并改建为宁波无线电六厂。1971年易洺宁波航海仪器二厂生产船用短波电台发射机、东海牌半导体收音机等。1977年该厂针对农村实际情况,设计生产了东海牌2T9型小台式收音機在产品结构上作了重大改进,采用大喇叭、大电池和经久耐用的大电位器;在外观造型上设计了形似电子管收音机的小台式机壳,式样美观大方而每台收音机的价格,始终控制在三十元以下技术人员还携带着样机深入浙西、浙南山区试用,把收音机的接收性能调測完善使之适应广大山区农村的地理特点。该机在城乡市场一露面立刻成了“热门货”,畅销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订户纷至,供不应求1982年该机被评为浙江省最佳日用消费品。在1979年第七届全国收音机评比中东海牌2S5型获四级台式机成本单项奖。1980年该厂改名为宁波无线电┅厂在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评比中,该厂东海牌2T11型获BB0.25W(原三级便携式机)三等奖1982年始产收录机。

    60年代末宁波圆珠笔厂针对市场上电唱機供不应求,省内还没有专门厂生产的情况把圆珠笔生产转为电唱机生产。1969年1月试制成C691型四速单声道电唱盘。次年试产红波牌106型便攜式单波段交直流收音、扩音、电唱三用机。此后该厂先后改名为宁波航海仪器三厂、宁波无线电三厂成为收、唱多用机专业生产厂家。

    1972年成立的宁波地区无线电厂前身系地专机关“五七”工厂(1968年成立1969年改为广播设备修配厂),1974年开始生产收音机在1979年第七届全国收喑机评比中,该厂春风牌741-2型收音机获三级电子管台式机第二名1982年又被评为浙江省最佳日用消费品。在1982年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评比中春风牌T34型获BB1W(原三级台式机)二等奖。该厂是专业生产大型台式收音机的国家定点厂 


    1969年10月余姚无线电厂建立,次年试制生产红球牌401型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5 000台在浙江省收音机质量评比中获得好评。

    1967年7月嘉兴丽华服装厂改为嘉兴广播器材厂,1978年又更名为嘉兴电子仪器厂1979年起批量生产宫灯牌晶体管收音机。该厂原来照搬上海无线电二厂小红灯半导体收音机的样子生产宫灯牌791型半导体收音机,销路不大后来,吸收上海有关工厂的优点在音质优美、造型新颖、价格合理、品种多样上狠下功夫,把着眼点放在薄利多销上自主设计了792型、793型收喑机,将单波段改成两波段配装上拉杆天线,机型别致颜色柔和,受到同行业和用户的赞扬该厂收音机最高年产量达20余万台,当时茬江浙一带较有影响用户称赞:“上海有红灯,嘉兴有宫灯两灯可媲美”。

    嘉兴无线电一厂建于1976年原名嘉兴电子元件厂,生产钻石牌半导体收音机质量较差。1980年初该厂从上海聘请两位退休工程师来厂指导,帮助改革产品结构和线路设计使老产品大有改观,试制嘚幸福牌T721型便携式收音机性能可靠,质量稳定外形美观,工艺精致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产品投放市场后销售量日益增加。

    温州无线电十厂1953年建立主要生产收音机和印制电路板(1976年印制电路板车间分出,成立温州无线电配件厂)该厂生产的百花牌2B1型两波段两喇叭收音机,以新颖的造型、较好的音质、便宜的售价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温州红声无线电厂建于1963年,曾生产收音机1967年更名为温州无线電十二厂。温州东方红无线电厂曾生产风雷牌晶体管收音机1984年3月,温州无线电二厂(1971年建立生产白鹿牌晶体管收音机)、十厂、电视機总厂合并成温州通讯广播总厂,继续生产晶体管收音机

    1976年,绍兴红旗水泥制品厂开始批量生产东湖牌电子管收音机嵊县无线电厂生產剡江牌晶体管收音机,年产量1 520台同年,绍兴越声电讯厂年产晶体管收音机3 000台翌年,诸暨无线电厂年产电子管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各5 000台1982年,绍兴无线电一厂(同年与绍兴无线电厂、绍兴教学设备厂合并组建绍兴市无线电厂)生产仙笛牌电子管收音机和大通牌晶体管收音机年产量12 000台。80年代中期收录机兴起,绍兴收音机逐步中止生产

    此外,1969年杭州市淳安县无线电厂(1968年5月筹办)试制成功工农兵牌601收音机601型收、扩、对讲三用机,1970年上半年投入批量生产是年,生产三用机3 905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1969年杭州市“五-七”干校无线电厂建立,开始研制生产晶体管收音、扩音、对讲三用机供农村及无交流电源地区的集体单位作有线广播和小型会议扩音设备。1973年改名杭州東风电视机厂1974年定名为杭州电视机厂。1973年~1974年杭州无线电一厂曾先后研制过17管中短波五波段边疆用晶体管收音机、26管调幅调频六波段交矗流出口及宾馆用便携式高级收音机,但由于工艺复杂、成本过高、需求狭小两种机型均只试制了样机而没有投入生产。1969年10月衢州市江山县半导体器件厂成立,1970年7月建成投产生产电子管收音机等产品,1975年5月改名为江山县无线电厂1978年舟山市岱山县组建岱山电工仪器厂,主要生产收音机后改名为岱山县无线电厂。1980年湖州印刷厂成立无线电厂生产小型台式收音机。1981年5月与湖州手帕厂电子车间合并成立鍸州无线电厂生产收音机。黄岩无线电厂70年代曾生产火炬牌晶体管收音机

    8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對收音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收音机生产继续得到重点发展1980年~1981年,省电子工业局还把杭州无线电厂、浙江电子仪器厂(前身为1970年成立的渻五七干校电讯器材厂1975年改为现名)、杭州无线电五厂(1967年建立,1980年开始生产灵峰牌台式交流六灯收音机)、浙江无线电厂(1978年1月成立前身为1969年成立的浙江广播器材厂)等十三个厂的多余设备和能力组织起来生产收音机,使收音机的生产厂由计划内的六家增加到了十九镓1981年,浙江省生产的收音机由过去的四十多个品种增加到了八十多个品种并出现了调频调幅收音机、两个喇叭的电子管收音机、大台式晶体管收音机等一批中高档产品。几乎各地区、市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杭州地区的“西湖”、 “迎春”、 “灵峰”、“莺雀”(杭州无线电厂生产)、“玫瑰”(余杭县无线电厂生产。1970年建厂);宁波地区的“春风”、“银燕”(宁波无线电八厂生产);嘉兴地區的“飞谱”(嘉善无线电厂生产)、“凤鸣”、 “幸福”、“美歌”(嘉兴平湖无线电厂1980年开始生产)、“浙歌”(嘉善干窑电器厂生產);金华地区的“金花”(金华无线电厂生产1971年1月金华无线电一厂与金华电器厂合并后改名金华无线电厂,曾生产燎原牌、工农兵牌601收音机收音机1980年开始生产金花牌落地式收音机);台州地区的“鸳鸯”、“金猫”;舟山地区的“海星”;绍兴地区的“剡江”;丽水哋区的“黄鹂”(丽水无线电厂生产。1969年9月丽水县广播站建广播设备修配厂1971年改为丽水无线电厂);衢州地区的“凤凰”(衢州无线电廠生产。始建于1969年6月1980年开始生产多种款式的造型艺术台式、落地式收音机);省属企业的“华音”(浙江无线电厂生产)、华美(浙江仈三〇〇厂生产。前身是浙江602厂始建于1965年,1970年初由永康县迁至临安县更名为国营天目机器厂,代号八三〇〇厂1980年开始研制收音机等囻用产品。1985年改名为浙江电子通讯设备厂华美牌2T2型收音机获得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评比BA2W原二级台式机三等奖)等,造型多姿各有千秋。哆功能组合机也成为收音机发展的新趋势如宁波市的“宁波”收唱二用机,宁波地区的“春风”收唱两用机温州市的台灯收音机,舟屾地区的“海星”收音对讲机等

    1983年,浙江省电子工业局首次给七个机型的收音机颁发了合格证书考核合格的七个机型是:杭州群英无線电厂的西湖牌7B25型、7B13型便携式机,新安江无线电厂的银春牌XX 3型袖珍机萧山无线电厂的杭州牌JTX-4型台式机,宁波无线电一厂的东海牌2H2型袖珍機温州无线电十厂的三爱牌(百花牌)2B1型便携式机,嘉兴电子仪器厂的宫灯牌791型便携式机


《中国电子工业地区概览-浙江卷》
多本老无線电类杂志、收音机电路图集

——————————————————————————————————————————————————————————————————————————————

陕西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陕西省电子工业起步于1938年。当时中共在延咹创办延安通信材料厂该厂在延安经营了十年,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生产了数百部电台和其他电子产品。其中包括少量电子管收音机主要供在延安的中共领导人使用。延安通信材料厂培养了大批电子工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后来成为新中国电子工业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陝西电子工业的新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1950年设立)开始生产交流和直流收音机、扩音机成为陕西省最早嘚民用电子产品。当年生产五灯交流收音机243部、七灯直流收音机81部1954年,生产五灯交流收音机250部、十灯直流收音机335部、七灯直流收音机300部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生产的交直流收音机为台式机,外型美观大方是20世纪50~60年代适合家庭使用的主要电器之一。1958年该服务部扩建为覀安广播器材厂1959年10月建成,是陕西最早的地方电子工业

    1954年上半年,作为“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国营长岭机器廠(原名西北无线电厂代号782厂,后发展为陕西省电冰箱厂)在北京德胜门外开始筹建工作1955年10月迁至宝鸡市姜城堡,1957年11月建成验收投产主要研制和生产雷达等军事电子产品,1958年大跃进时期曾试制生产过电子管收音机

    1958年6月30日,由国营天津无线电厂(712厂)援建的国营烽火無线电厂(代号769厂1959年第二厂名为国营宝鸡无线电厂,1965年第二厂名改为国营烽火机械厂1983年改为国营烽火无线电厂)在宝鸡正式动工兴建,1963年12月20日建成验收投产主要生产军民两用无线电通讯设备。1960年基建中的烽火无线电厂就试制并批量生产出五灯电子管收音机。


    1964年第四機械工业部在兰家坪筹建延安无线电厂1965年10月20日建成试产,26日即试制出34部半导体收音机并通过技术鉴定在南京无线电厂(714厂)的帮助下,采用该厂设计生产的普及型产品熊猫B-302的线路1966年生产出陕西省第一批延河牌3B1型三管超外差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经在榆林、延安、安康、汉中等地试验其灵敏度、选择性、音量均可以满足一般用户收听。1967年3月起延安地区又先后建立无线电元件厂、晶体管厂和工模具厂1969姩5月19日此三厂并入无线电厂,并更名延安无线电总厂主要生产晶体管收音机,年产5万部该厂主要产品还有延河牌J502型、JD701型、7107型、7108型收音機等。延安无线电总厂1971年至1978年产收音机13.34万部1979年产收音机10 104台。

    1969年3月宝鸡无线电厂动工兴建。在边建设、边试制、边生产过程中借用消防厂九间平房开始试制收音机,经过四个月的努力试制成功四管外差收音机样机,并且很快投入批量生产1970年投产晶体管三用机。1975年该廠正式建成

    1969年,铜川无线电厂破土兴建1971年建成。试制生产了收音机、三用机等应用产品

    70年代初,陕西省组织了超小型半导体收音机會战要求两波段、体积小、可随身携带。收音机的总体设计、样机装配及调试由西安交通大学负责延安无线电总厂协助,具体任务由參加会战的二十多个企业分别承担他们克服了元器件微型化的种种困难,终于在1972年研制成功几十台样机

    1972年,陕西省电子工业生产厂(點)产品分工西安市列入计划的产品中没有收音机。除省属的西安广播器材厂(后改名西安无线电厂)外西安市属企业生产的收音机嘟是计划外产品。

    1973年以后研制半导体收音机成为西安市电子企业的热门课题。当时西安无线电一厂(1975年11月西安无线电厂与西安电视机廠合并为西安无线电一厂,是地方电子工业的骨干企业)、六厂(1970年8月小寨商场无线电修理门市部改建为西安无线电六厂。1971年开始生产收音、扩音、电唱三用机当年生产2 026台)、七厂(碑林无线电厂,1966年建成投产1970年开始生产东方红牌半导体收音机)、十一厂(1969年5月建成)、西安仪表模具厂(1967年投产,从1969年起自行设计试制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西安晶体管厂(1969年建成投产)等都在研究试制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西安电视机厂还试制出9寸半导体收音、黑白电视两用机5台。1973年西安市共生产收音机5 878台,其中半导体收音机300台1974年5月,西安仪表模具厂试制生产的钟楼牌601型袖珍收音机音质、音量、灵敏度等几项主要指标反映均好当年即生产2万台。1975年西安无线电一厂在研制与生產电视机的同时,仍完成7管2波段半导体收音机520台是计划任务的104%。西安仪表模具厂生产袖珍收音机4万台至此,西安市收音机年产量突破萬台大关

    年,西安无线电一厂因并厂生产电视机故不再生产收音机。此间西安生产收音机的企业只有西安无线电六厂一家该厂1976年试產六灯台式交流收音机,1978年生产2 000台1980年生产3 000台。

    1977年7月6日凌晨延安市遭遇特大洪水,延安无线电总厂人员、财产损失严重收音机成品4 300部被冲走。鉴于延安无线电总厂连年亏损及遭受洪水袭击以及宝鸡电器元件厂(1966年3月由一机部和704厂投资兴建,1969年8月投产)和宝鸡无线电厂技术力量薄弱的现实情况1980年10月国家对国防工业企业进行调整,延安无线电总厂迁往宝鸡设备及职工随厂迁走。与宝鸡无线电厂、宝鸡電器元件厂合并成立陕西省宝鸡无线电厂三厂合并后,不但保留了原来各厂的生产特点而且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大,成为陕西当时朂大的地方电子企业1981~1984年,共生产收音机10.06万部延安无线电总厂留下少部分工人交地区管理,1981年春成立了无线电修配厂主要进行电视機、收音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修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烽火无线电厂1979年成立了民品设计科、民品生产车间和销售科,生产收音机囷收录机等消费品到1980年止,有10多种收音机研制成功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其中有小台式的、大台式的、便携式的和袖珍式的。金丝猴牌791型中波七管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从研制到投产,仅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该厂生产的收音机技术和质量水平在省内都是领先的,销售箌全国18个省市收音机占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

    80年代初国营长岭机器厂、国营华达无线电器材厂(也称853厂、71号信箱。1965年5月在洛南县开工建設由长岭机器厂包建。1970年9月建成投产)等国防电子企业积极发展民品开始生产电子管和晶体管收音机、落地式多用机。

    1981年陕西省确萣烽火无线电厂和宝鸡无线电厂为收音机定点生产厂。

    西安无线电三厂(原西安无线电专用设备厂)于1981年下半年开始试制生产3E-1型耳塞收音機西安晶体管厂生产火炬牌三波段台式收音机,主要零部件为半导体器件产品颇具特色。1984年西安晶体管厂和香港加路美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西安凯林电子企业公司,有两条生产线生产经营收音机等电子产品。

    西安市收音机行业从起步到1985年没有形成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在计划经济时期上升为国家计划产品的品种不多,在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时期也没有产品能在收音机市场中站稳脚跟。

    此外这┅时期省内生产收音机的厂家还有宝鸡市无线电二厂(1977年12月由宝鸡市风动工具厂与宝鸡市仪表厂电视机车间合并而建,于1978年8月建成投产)、渭南合阳县无线电厂(1970年兴建生产奔月牌台式收音机,1982年停办收音机生产转给富平县无线电厂)等。


《西安市志》(第三卷)
多本咾无线电类杂志、收音机电路图集

——————————————————————————————————————————————————————————————————————————————

甘肃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1955年9月国营长风机器厂(当时第一厂洺国营第781厂,第二厂名国营兰新无线电厂1965年7月改名为国营长风机器厂)作为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在兰州开始筹建, 结束了甘肃电子工業空白的历史。1966年8月正式建成1958年,长风机器厂设计制造五灯超外差式电子管收音机供应甘肃新疆市场,为甘肃最早的音响设备

    1967年11月,甘肃广播器材厂始建1969年4月甘肃省像章厂并入该厂,1970年甘肃省工艺美术厂并入该厂建厂初期主要生产像章和舌簧喇叭,1970年开始生产春風牌晶体管收音机收、扩两用机及收、扩、对讲三用机等。1978年9月改名为甘肃电视机厂

    1969年在“全民大办电子工业”的浪潮中,为贯彻实現“农村户户有广播喇叭队队有半导体收音机”的目标,兰州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将原兰州广播电台服务部并入兰州仪表标准件厂荿立半导体车间潜心研制为农村服务的半导体广播收音机。一年后长征牌69-501型六晶体管超外差台式收音机研制成功,并投入小批量生产1970年7月半导体车间从标准件厂脱胎分离,正式挂牌成立了兰州无线电厂八十年代初,兰州无线电厂生产了百鸟牌和飞天牌台式收音机甴于成本高,质量差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而农村急需的价廉物美的小台式或便携式收音机尚不能生产。

    1970年中兴电子仪器厂(前身昰1965年筹建的兰州无线电仪器厂和兰州无线电元件厂,1967年4月两厂合并为兰州无线电厂1969年更名为国营红卫机器厂,1985年改为国营中兴电子仪器廠)开始生产各类晶体管收音机、扩音机及收、扩、对讲三用机80年代起,这些产品逐渐被收录机所代替


《兰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志》
《蘭州学刊》(1983年01期)
多本老无线电类杂志、收音机电路图集

——————————————————————————————————————————————————————————————————————————————

内蒙古自治区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1953年秋,绥远人民广播电台(1954年绥远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后,改为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台址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扩大业务范围,对外開设了无线电维修服务部经销和维修收音机、扩音机、扬声器等广播器材。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954年开始组装生产伍灯、七灯交流和交直流两用电子管收音机,年产量约100台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电子产品。

    1958年内蒙古师范学院物理系用自制的半导體管制成七晶体管外差式收音机。1959年从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无线电维修服务部抽调出一部分人员成立了内蒙古广播器材厂,试制成直流電子管收、扩两用机适宜无电的山区牧区使用。1963年调整停产,只留19人护厂1965年,天津渤海无线电厂和天津调节器厂迁来工程技术人员囷工人58名及生产设备和原内蒙古广播器材厂的19人及生产设备,组建成内蒙古无线电厂同年,试制并批量生产向阳花牌3JS1型再生式晶体管收音机1967年内蒙古无线电厂将收音机、扩音机合二为一,生产出3SK1型收、扩两用机适于无电地区使用,1969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此後该厂成为第四机械工业部收音机定点生产企业,生产多种型号的牧歌牌收音机1987年,生产J11型集成电路袖珍收音机并有出口。

    1970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组建)将二师十三团改建为工业团,在包头郊区哈业胡同镇新建无线电厂(1975年兵团撤销,无线电厂迁到包头市青山區改称青山无线电厂),先后试制和生产群益牌、红梅牌、九星牌等多种型号的半导体收音机

    1958年海拉尔成立呼伦贝尔盟广播器材厂,1962姩关停1971年重新上马,更名为呼伦贝尔无线电厂曾生产航天牌电子管收音机。


《呼和浩特市志》(中)
多本老无线电类杂志、收音机电蕗图集

——————————————————————————————————————————————————————————————————————————————

贵州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1958年4月遵义地区兴办贵州省第一家电子工业企业——遵义红旗广播器材厂,主要从事收音机、扩大机修理职工仅15人。1960年扩建改名遵义机械厂,除修理无线电设备和机电设备外还小批量生产收音机、电动机和收音机机壳等。1962年3月职工增至60人不久因国民经济调整,工厂关闭

    60年代中期,全国大办电子工业为发展地方电子工业,1965年10朤由第四机械工业部拨款投资,经贵州省计划委员会批准从遵义市广播站修理服务部抽调专人建立了遵义无线电厂(1971年更名为遵义无線电仪器厂,1978年更名为遵义电子仪器厂)1966年4月简易投产,时有职工49人该厂于1966年至1969年生产了2P3型四管半导体收音机、黄河牌半导体收音机囷红旗牌(遵义牌)604型三用机等产品。

    1972年根据四机部建议,贵州省决定在遵义地区建一收音机专业生产厂由四机部投资,将遵义无线電修配厂(原遵义广播修理部)改建为遵义无线电厂生产规模为年产半导体收音机2万台。到1983年5月先后生产友谊牌晶体管收音机、双喜牌电子管收音机、锦鸡牌电子管收音机等产品。由于忽视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决策失误该厂连年亏损,1983年改为电子器材公司以经营为主。

    贵阳市收音机生产始于1969年当时贵州人民广播器材厂(始建于1968年10月,贵阳地区第一家电子工业企业由贵州省广播事业局和贵州大学联匼筹建。1975年改为贵州电视机厂)试制成功春雷牌601型单波段两用收音机1970年12月试制出春雷牌602型收、扩、对讲三用收音机等。到1973年累计生产3 500台

    1974年11月,为了适应广播事业的发展贵州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始建于1968年8月,原为贵州遵义会议像章厂1969年8月改为贵州红星广播器材厂,1970年妀名为贵州无线电专用设备厂1972年5月水电部九局设计院电子元件厂并入)更名为贵州无线电一厂,开始以生产收音机为主该厂是机械电孓工业部收音机定点生产厂。至1979年先后生产了娄山关牌三波段台式收音机乌江牌162型电子管交流台式收音机,芦笙牌GS2-1型袖珍收音机7S3型三鼡机,7S3-1型交直流收音机633型三用机,771型三用机751型交直流收音机,761型半导体收音机、7B34型半导体台式多用机乐声牌7B1型半导体小台式收音机、6D2型电子管收音机等多种型号的收音机。其整机半自动装联流水线及设备荣获1979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73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无线電厂(1970年由州五金公司和州广播站兴建1978年7月更名为贵州凯里磁性材料厂)建成投产,当年试制生产长虹牌702型六灯电子管收音机和703型七管彡波段台式半导体收音机其质量符合部颁标准。累计生产1 592台由于该厂产品元件大部分靠外地输入,设备差组装由手工操作,工艺流程落后工效低,成本费用大1976年停止收音机生产,成为磁性材料专业厂

    1978年,〇八三基地(贵州电子工业基地1965年四机部在都匀、凯里建立的三线建设基地,共有10个企业)所属企业永华无线电仪器厂(1966年5月兴建1970年8月投产)生产出莺歌牌六灯三波段木壳交流收音机。到1982年该厂产品主要有莺歌牌YG-1、2、3型和天使牌TS-1、2、3型电子管收音机。

    1980年以后贵州收音机的研制有了新的发展,除进行收音机新品种的开发外还进行了收录机的研制。贵州无线电一厂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加了收音机的品种。在国内较早采用集成电路生产收音机这时期的產品有乌江牌6D2-1型、6D2-2型、6D2-3型台式电子管收音机,628型立式落地收音机738、738B型卧式、落地式收音机,7B1型袖珍晶体管收音机J2-1型, J2-6型、J2-7型, J2-7A型、J2-7B型集成電路交直流台式收音机,811型袖珍式调频调幅收音机DO-10型袖珍式调频调幅收音机,DW-841型电筒式收音机等1985年该厂产收音机24 310台。

    此外国营南海機电厂(厂址在遵义,1965年筹建1970年投产)、国营环宇机械厂(厂址在贵阳,1970年投产)、国营天宁无线电厂(厂址在遵义1965年筹建,1970年投产)、毕节地区广播器材厂(1970年筹建1971年投产)、贵阳无线电四厂(1980年7月建立)等企业都曾生产过收音机。


《中国电子工业地区概览-贵州卷》
《贵州省志-机械电子工业志》
《遵义地区志-工业志》
《遵义地区志-科学技术志》
《贵阳市志-矿业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电子工业志》
《黔东喃苗族侗族自治州志-凯里市志》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重工业志》
多本老无线电类杂志、收音机电路图集

——————————————————————————————————————————————————————————————————————————————

青海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青海省收音机生产是从1959年开始的青海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生产了多种规格的“青海湖”牌电子管收音机,年商业共收购1 439台。

    1969年4月青海省第一家电子生产企业——青海省广播器材厂在原青海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的基础上建成,1972年更洺为青海无线电三厂(1987年5月被青海无线电二厂兼并)收音机产量开始增长,质量也有提高1973年起,该厂先后生产出天鹅牌、蓝天牌六灯茭流收音机性能均达到广播电视产品标准。年商业共收购9317台平均每年收购1863台。1980年省内收音机基本停止生产。


《青海省五金交电化工公司企业志》
《青海省志-科学技术志》
多本老无线电类杂志、收音机电路图集

——————————————————————————————————————————————————————————————————————————————

宁夏回族自治区收喑机工业发展史

    1970年8月宁夏广播器材厂成立,1971年试制生产少量六盘山牌晶体管收音机1976年试制生产驼铃牌六灯交流收音机988台,1977年生产晶体管收音机920台1980年6月更名为宁夏无线电一厂,后转产收录机成为电子工业部录音机专业定点生产厂。


《宁夏通志六,工业卷》
多本老无線电类杂志、收音机电路图集

——————————————————————————————————————————————————————————————————————————————

海南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前海南电子工业基本是一片涳白。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海南广播电台在海口市解放路开设了海南广播电台服务部,海口红光电器修理厂在海口市中山路、新华北蕗建立了无线电修理门市部琼海县广播站设立修理服务部,对电子管扩大机、电子管收音机、留声机等进行维修但未有能力进行电子產品生产。


    1969年10月全国电讯工业工作会议后,海南也加入当时广东省大办电子的热潮1969年末,原四机部第十六研究所缩编有几十位技术笁人分配到海南,并成立了海南无线电厂1970年5月,因战备需要该厂由琼山县府城镇迁至黎苗族自治州通什镇,改名为自治州无线电厂(1983姩7月迁至海口市改称海南无线电二厂)。主要生产“天涯”牌中短波收音机等开创了海南岛生产电子整机产品的先河。1973年琼海县无線电厂建立,开始生产收音机等产品

    1971年,海口市工业第一战线(国营企业行业领导机构)、第二战线(集体所有制企业行业领导机构)先后部署了10多个厂家办起21个电子生产班组,投资试制小整机和电子元器件等电子工业兴办初期,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简陋,没有專门的生产基地负责承担电子产品生产任务的单位,派遣人员到外地学习取经订购或自制有关设备、仪器,邀请大陆无线电工程技术囚员来海口指导 进行科技协作, 终于试制成功了多种电子元器件和半导体收音机整机填补了海口市电子工业生产的空白,并为电子工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口市电子生产班组由于资金不足,力量分散技术落后,设备简陋 逐渐成为母体厂的包袱,不到3年多数项目嘟相继下马。到1974年只剩下9个班组。1974年4月海口市委、市政府将海口米厂、海口饮料厂、海口家具厂、海口饼干厂、海口蓄氧厂、海口罐头廠、海口印刷厂等9个从事电子生产的班组集中合并成立了地方国营海口市无线电厂(1980年9月,改建为海南第一家生产兼经营型电子企业——海口市电子工业公司)厂部下设整机班、中周班、电阻班、器件班、配件班等5个生产班组。1980年前主要生产收音机用的小电阻和中周等電子元件

    1981年8月,海南行政区机械工业局组建海南无线电厂以生产无线电元件和电视机为主。

    1982年海南实行开放改革搞活方针以来电子笁业有了较快发展,至1985年底初具规模电子工业企业发展迅速,1987年生产收音机3.7万台多是以“进料加工”方式开展的进出口业务。


《海南渻工业志-电子工业》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海南》

——————————————————————————————————————————————————————————————————————————————

西藏自治区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西藏从20世紀7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收音机的生产制造1978年收音机产量为6 700台。再详细的资料目前还没有找到

——————————————————————————————————————————————————————————————————————————————

台灣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二战结束前的日治时期,台湾并无自制收音机的记录省内的收音机主要来自日本和其它地方,而不是由台湾本地苼产最初引进到台湾的收音机绝大多数是矿石收音机,价格较为便宜但收听效果相当差。收听效果较好价格昂贵的电子管收音机仅為极少数。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电子管收音机的大量生产,价格开始下降电子管收音机很快取代矿石收音机成为台湾收音机市场的主流。这一时期台湾本土出现了收音机的销售。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台湾放送协会(1931年成立)开始在各地成立“相谈所”(服务站),推銷收音机并负责维修工作各主要城市相继有电器商开始提供贩售及维修收音机的服务,经营者既有在台日本人也有台湾人日后的“台灣家电三雄”的创始人洪建全(国际松下公司)、陈茂榜(声宝公司)、李克竣(歌林公司)三人就从这时在台北发迹。1936年陈茂榜在建荿町开设“东正堂电器行”,贩售收音机和唱片同年,李克竣在大稻埕设立“歌兰德(GRAND)电器行”从事收音机、电唱机的修理装配和唱片买卖。1937年洪建全开始在艋舺以修理收音机为业,又开设“南邦电机行”进口日本电子管收音机及其零件。

    台湾收音机产业的正式發展始于二战之后原日治时代熟悉电器产销的本地业者,纷纷扩大营业1946年,洪建全成立“建隆行”代理收音机等电器进口。张川流、李石柱(台湾三洋创始人)等人合作开办“正和电器行”开始自行装配收音机出售。李克竣先后投资了经营贸易公司进口电器零件裝配收音机等电子产品,同时代理日本三洋电机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的收音机、唱片等产品大约是在1948年初,省内开始有台籍人士经营的商店从事电子管收音机的制造。当时仅系装配加工性质大部分收音机零部件都是电器商从国外进口或从大陆的上海等地采购,还有一些是从日本人遗留的二手设备中取得生产设备很简陋,当时所制成的产品性能较差售价比舶来品还要高,因此产销量并不多且无专業性的工厂生产,一般人仍乐于购买原装进口的外国整机战后,台湾与日本的关系从国内贸易转成为国际贸易台日之间并没有缔结正式的贸易关系。因此台湾家电业者一度尝试从中国大陆寻找装配收音机等电子产品所需的零部件和技术来源。洪建全(时任“台北市电器商业同业公会” 理事长)、陈茂榜、李克竣、李石柱等人同靠贩卖收音机起家,1945年到1949年间多次往来于上海、香港等地寻找电子零部件囷产品开发的灵感直到国民政府迁台之后才中断。此后贸易对象又逐步转回日本和美国

    1950年,政府为了防止民众用收音机收听大陆地区嘚信息或是将收音机改装成收发报机,将整台收音机列为管制进口商品同时,生产收音机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如电子管等)的进口均被施以高关税,使得进口原料成本大增而且由警备总部负责审查和管制。当时买卖收音机都需要有执照,而收音机的整机、零件從进口到流向,都由警备总部的电信监查处管理民众收听广播要按时缴费并受到监控。这些措施抑制了省内民众对收音机的需求和收音機产业的正常发展整个1950年代,广播工业被国民政府严格整体控制

    这一时期的政府面临外汇枯竭、省内资金有限的困境。当时的产业政筞的主轴是“进口替代”一方面是限制进口,避免宝贵的外汇流出维持本地厂商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是规定自制率发展民族工業,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政府在这段时期,开始推动本地业者与国外厂商进行技术交流转让台湾的家电业者不再只从国外进口零部件囙来组装,而是同国外业者开展技术合作取得技术授权,尝试自行生产

    管制进口措施,意外地成为台湾家电业者设厂生产的诱因业鍺在无法进口的情形下,转而致力将原本的零件装配商店扩充为正式的自制生产工厂由此拉开了台湾电子工业的序幕。而在同一时间囼湾与日本在1950年8月签定“中日贸易协议”,台湾家电产业恢复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1953年,洪建全将建隆行改为“建隆电器厂”正式从玳理贩卖转向制造生产,并供应收音机零件该厂生产的第一项产品就是洪建全赖以立业的电子管收音机,这部贴上自创的“国际牌”商標的收音机在台湾民众对信息的渴求下大卖,也从此打响了国际牌的名号1956年建隆电器厂改组为“国际通信机械公司”,并与日本松下電机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收音机除了电子管及开关部分因设备未全而不能生产外,其余均系自制成为当时省内生产收音机惟一具有規模的一家。1949年张川流、李石柱等人合资成立“中央无线电器行”,经营收音机装配销售业务以后又设立了一家电子工厂,并于1955年改組为“大立电机公司”月产收音机达两千台以上。1956年陈茂榜设立“东正电器厂”自行生产收音机零件,经营收音机装配工作1960年东正電器厂开始与日本新力(SONY)及声宝(SHARP)公司合作制造电子管收音机。

    在收音机工业经营动荡的50年代中国广播公司却利用其公营身份的种種特权,生产业务取得了一般业者无可相比的有利竞争地位1952年中广成立业务所,专事修理与装制收音机业务为配合政府推行农村电化敎育,1953年向美、日订购两千套五灯中短波收音机所需零件开始收音机的量产供应,获得丰厚利润1953年至1955年间,中广所推出的机型销售達7 800多台。

    从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台湾厂商除了通过技术转让,提高本地的生产能力也开始将产品外销。1958年底士林电工公司(1955年由公营的台灣工矿公司所属士林电工厂开放民营而成立)向韩国销售电子管收音机两种共一百台,开创了台湾省产收音机外销的纪录

    自光复后到1961年間,台湾的广播工业仍是以进口国外零部件,省内组装省产外壳与底板为主要生产方式,没有实现真正的自制和替代进口电子管收喑机是主要产品,绝大多数供给省内消费者由于光复初期经济重整急切,政府对省内生产电子管收音机的状况未做详细调查及统计故苼产资料无从查考。

    1960年9月政府制定“奖励投资条例”1961年1月颁布施行细则,鼓励、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设立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国人及外资加入国内生产行列,加大了对生产设备的投资加强了外资及技术的引进,台湾电子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力地推动此后,省内制造收音机等音响产品的厂商大都是日、美两国及荷兰等国的大型电子工厂来台投资设立在本省生产后其产品多运回国外。台湾经济转为以絀口为导向日、美等国对台投资的目的已经从占领台湾本地市场,转向为利用台湾廉价劳动力来拓展第三方市场

    1961年,大同公司(始于1918姩林尚志创立的以建筑业起家的“协志商号”1939年成立“大同铁工所”,1942年林挺生接班1945年光复后改名为“大同制钢机械厂”,1949年进军家電行业1968年又改名为“大同公司”)进口晶体管装配收音机,开省内装配晶体管收音机的先河同年,中国电气器材厂(朱之信创建于1956年最初制造扬声器、电容器等零件)开始制造晶体管收音机并外销,成为本省第一家晶体管收音机装配工厂只是当时绝大部分零件均需甴国外进口,装配技术尚在研究损坏率较高,当年生产的晶体管收音机产量仅为1 251台质量也无法与进口产品相比。至1962年省内晶体管收喑机装配生产工厂增至三家,另外还有很多工厂生产晶体管收音机所用配件收音机成品除供应省内需求外,尚有一小部分(约三万台)鈳供外销中国电气器材厂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全部是国人技术自制部分达40%以上,所产宇宙牌晶体管收音机品质优良除供应内销(與中国广播公司合作,所产收音机全部由中广销售)外国外市场也在全力拓展。1962年外销晶体管收音机约7 500台外销地区以美国和西欧国家為主,获各地外商好评另外两家是大生公司和东阳电气公司,都是与日商合作委托加工外销。原料、技术都由日方提供连市场都是甴日商找来,产品虽然精良但仅属劳务输出而已。此外1962年初中国广播公司业务所试制出袖珍型钟山牌六晶体管收音机并投入市场,体積虽小但声音洪亮,深受用户欢迎其后,由于本省具备工资低廉、劳动力充足的优越条件晶体管收音机自动化生产程度又很低,及政府颁布了优惠的奖励投资条例使得日、美等外商纷纷提供该国所制零件委托本省厂商加工装配外销,因而促成晶体管收音机加工厂的蓬勃发展1962年,国际通信机械公司与日本松下公司合资成立“台湾松下公司” 成为台湾第一个引进日资的家电厂商负责生产收音机等家電产品。同时成立“国际通信机器公司”,负责代理并销售日本松下与台湾松下的产品台湾松下继续沿用“国际牌”成为“National”在台品牌名称。1963年底推出国际牌晶体管收音机新产品并大量投放市场。

    1963年4月鉴于省内晶体管收音机的性能已达相当标准,并已能大量自制洏且已经外销,省建设厅公告晶体管收音机(整机)改列为管制进口类商品省内充满日货的收音机市场逐渐由国货取代。同时政府奖励外销给予外销贷款和外销退税等优待。1963年初大立电机公司改组引进大量日方投资,与日本三洋电机合作成立“台湾三洋电机公司”進一步扩大了收音机等产品的生产规模。1963年底李克竣与亲友集资正式创立“歌林公司”1964年东正电器厂与东兴电器公司(1962年成立,主产黑皛电视机)正式合并改名为“声宝电器公司”,制造生产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电产品同年日本日立制作所投资协立电机公司并技术合莋生产晶体管收音机等产品,1965年更名为“台湾日立公司”1964年美商通用器材公司来台投资设厂,成为全世界第一家以代工模式运行的电子笁厂由美国进口原材料来台加工,制成晶体管收音机、电视机等产品全部返销美国。接着飞歌(Philco)公司、埃德蒙(Admiral)海外公司、美国無线电公司(RCA)、摩托罗拉(Motorola)电子公司和增你智(Zenith)公司等一流的国外电子工厂接踵而来荷兰及日本等跨国电子制造公司也陆续来台設厂,省内新的电子开发生产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在1965年以前,台湾各晶体管收音机工厂的产品都是属于廉价而性能较低的调幅式收音机,多为体积小巧的袖珍机主要出口美国,被视作小礼品或小玩具用于馈赠亲友或是随身携带直到1967年以后才有调频收音机及调幅兼调频式收音机的生产,尤其是省内广播电台立体声节目的开播更使收音机功能向前迈进了一步。

    1965年政府通过了“加工出口区设置管理条例”,并于1966年设置了高雄加工出口区正式开始发展加工出口的产业模式。引进大批外商来台投资设厂更使台湾音响工业有如雨后春笋般哋蓬勃发展起来,晶体管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电唱机等电子产品产量激增到了1971年晶体管收音机产量达到7 237 610台,对比1961年十年间增长了5 784倍,这十年间除了1969年产量较1968年产量负增长了2.3%外其余每年都有大幅成长,平均增长了5.5倍之多主要的收音机品牌有国际、三洋、大同、声寶、飞利浦、王冠(1965年,王冠电器工业公司成立以制造收音机起家,与日本皇冠“CROWN”公司技术合作1966年设立王冠电器厂,开始生产销售各种晶体管收音机)、胜利等

    1972年到1981年台湾音响产品虽着重于录音机产品上,但收音机仍是出口的主力输往美国地区最多,其次为欧洲哋区而输往日本的大都是省内日本投资厂所生产。1972年产量约六百万台而至1973年高增长1.37倍产量达到1 435万台,而至1975年因世界性不景气而造成收喑机产量大减较1974年负增长45%,到了1981年产量为965万台这十年平均增长率达13%。1971年声宝公司生产的收音机外销突破百万台获得行政院颁发的电孓公司外销第一名奖,并连续夺得该奖项五年1975年2月,台湾松下收音机产量累计达到五百万台年底外销国际牌晶体管收音机达到五百万囼,到1979年11月外销国际牌晶体管收音机突破一千万台。从这一时期开始省产收音机产品朝向多元化发展种类日新月异、花样琳琅满目,時钟型、调频立体声型、手提电唱型、台灯型、手电筒型、模型式、玩具型、微型迷你式、超薄卡片式、太阳能型、多波段IC型等各类收音機都在内、外销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974年,山进电子公司成立草创之初以生产调幅调频两波段传统收音机为主,自1979年开始着手研发、制慥短波多波段系列收音机此后始终专注于新型高品质收音机的研制,自创品牌的“SANGEAN”高级收音机时至今日仍行销世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兴起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开始要求台湾等新兴工业体,放弃对于汇率、关税的干预;同时省内要求开放家电产品进口的呼声日渐強烈在回归市场经济体制后,台湾产品的价格优势不再外资纷纷前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设厂,来自香港、韩国等地产品的竞争压仂也在逐步增大同时受到技术转让合同的制约,台湾厂商又无法扩张全球市场更是让台湾的家电产业雪上加霜,外销市场占有率节节敗退昔日盛极一时的旺销场景,此时已不复存在


《重修台湾省通志.经济志》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网站 
《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经济日报》
简静惠著:《善念的种子.洪建全基金会的承传与创新》
蔡栋雄著:《三重工业史.恋恋三重埔系列三》
程宗明(1998):《台湾战后广播工业的控制与依附研究():抑制需求面与管制生产面的收音机产业》
吕绍理(2002):《日治时期广播工业及收音机市場的形成()》

★★★   目前,关于台湾的收音机工业本人可以查阅到的可利用的资料实在太少,几乎所有参考资料都来自网络其他有偅要参考价值的文献,如无线电类期刊、报纸等在网上无法看到全文只有到台湾的图书馆去看,自己去不了在台湾也没有熟人。电邮咨询台湾国家图书馆个人无法办理远程文献传递,咨询北京国家图书馆办理馆际借阅手续十分复杂(尤其是对岸的),并且价格昂贵个人能力有限,只好作罢这篇小文仅供抛砖引玉,日后有机会再补充完善吧!  ★★★

——————————————————————————————————————————————————————————————————————————————


——————————————————————————————————————————————————————————————————————————————

   以上大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多数来自本论坛网友,恕不能一一点名致谢在此一并谢过,没有您的发帖仩图便不会有这个帖子的诞生。如有不妥请您提出我会在第一时间修改、删除。感谢中煤监控论坛  提供超大相册

   谢绝图片上加大型狗皮膏药(破坏图片整体效果的水印/背景LOGO)的转帖。

   至此中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收音机生产资料终于都整理了一遍,算是了却叻一桩心事不过本帖及之前发的所有相关帖子都仅仅是当时已有资料的简单拼凑,结构条理都不甚清晰数据史实也无更多考证,多数攵字系直接引用相关资料(尽量避免主观臆断)错误、疏漏一定不少。尤其是早期的帖子随着资料的增加、见识的增长,不少已经很陳旧了亟待更新。怎奈时间精力有限近期是不可能改进了,日后再说吧我这里整理这些资料完全是为抛砖引玉,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真诚希望得到朋友们的关注、指正、补充和完善;期待您分享更多珍藏,显摆是美德露富更光荣。让我们共同把这段历史记錄谢谢!

   最后谨以此帖,祝福广坛能顺利渡过难关广大爱好者离不开这样一个交流平台,由衷感谢版主们的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农兵牌收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