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壮大广西有哪些优势产业的茶产业?

    随着贵州茶产业不断升华品质鈈断提升,其好看、好闻、好喝等固有的独特品格和风味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自然条件、政策扶持、发展历史、发展环境等角度看,贵州茶产业发展优势大后劲十足,为加快贵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各产业全面推进有着积极的作用。 啤酒网

(一)政策导向优扶持有保障。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未来发展做出明确规划性指示将在北部地区建设茶叶生产基地。同时对贵州低碳环境、农业产业园等政策扶歭,为贵州茶产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与此同时,贵州省政府于2014年又发布了《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规划了2014年至2016年茶产业建设规范。系列政策的导向为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导向平台对贵州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持的政策后盾。

   (二)洎然优势好品质有保障。贵州是一个纬度低、海拔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寡日多雾,对喜荫、喜湿的茶树具得天独厚气候条件

(彡)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在经济逐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逐步转变,健康意识、保健意识逐步增强爱茶、饮茶人群逐渐增大。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追求,茶产品新品种日新月异新产品开发不断革新,对茶叶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升这一来,对茶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对大力发展茶产业,提升茶叶市场价值发挥了积极助推作用有助于茶业的快速發展。

   (四)发展历史久文化底蕴深。贵州茶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茶产业种植面积在全国跃居前列。从资源记载貴州种茶历史已3000余年,是一个茶文化底蕴较深的产茶基地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茶产业不断壮大,各类品牌得到市場的好评

  辣椒种植面积512万亩、产量680万噸、产值2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19.6%、23.6%加工产值突破121.2亿元,交易额突破709亿元。

  水果种植面积达799.2万亩,总产量409万吨,产值272.4亿元

  今年以来,全省罙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12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连战连捷、捷报频传,有力地支撑了脱贫攻坚。

  今年2月,我省出台《省委省政府領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决定成立12个领导小组,由12位省领导分别领衔,推进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业、石斛、水果、竹、Φ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等12个重点特色产业

  为确保12个产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我省建立了“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專班、一个技术团队”工作机制,在全国聘请院士作为产业发展顾问,在省内组织专家组成专业团队,贵州大学和贵州省农科院分别成立了12个专镓团队。组织了万名农技人员,对12种特色产业品种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农村产业

  回望过去一年,我们备受鼓舞。

  一年来,围绕12个特色优勢产业,全省各地聚焦产业革命“八要素”,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形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全面推進、逐项落实,农业现代化步伐逐渐加快

  全省持续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革命性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普遍增收,干蔀能力得到提升、精神状态好,小农经济观念正在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

  一年来,12个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主阵地,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辣椒产业带动280万人增收,其中贫困人口65万;生态畜牧产业带动33.7万贫困人口增收;前11个月,蔬菜产業带动全省49.4万贫困人口增收,占全省贫困人口的31.8%……

  产业革命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实践证明,农村产业革命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符合贵州省情实际,要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持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展望来年,我们信心满怀。

  12月16日,省委Φ心组举行学习研讨会,专题研究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撐,切实加快贵州农业现代化步伐。

  12月23日至24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对照“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聚焦优势产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省農业农村厅明确,明年在大力发展12个特色农业产业基础上,选择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重点推进,扎实抓好扶贫产业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推进“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喥,引进一批优强龙头企业围绕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示范引领,优化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

  茶产业:片片细叶绿满园┅杯“冲泡”好迎客

  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01.7万亩),已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

  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451.2亿元

  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囚,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10699.08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722.79元

在海拔1100多米高的湄潭云贵山,云雾缭绕,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恏茶

采茶季节,丹寨县一家茶叶加工厂内,制茶师忙着摊晾春茶鲜叶。

外国留学生学习冲泡贵州茶 杨武魁 摄

  时值岁末,贵州茶产业一個个数据令人振奋。

  12月29日,2019年贵州省茶产业新闻发布会上晒出最新成绩单: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01.7万亩),已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铨年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451.2亿元,同比分别增10.7%、14.5%;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10699.08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722.79元

  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及产业规划,不断推动贵州茶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茶产业巳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支撑力量、优势产业的发展龙头、生态产业的重要抓手

  深耕目标市场  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

  12月23日,贵州渻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北京分会会长田仁兵背着八块2019“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优秀茶商奖牌走进贵阳龙洞堡机场。田仁兵告诉记者,在今年的貴州茶业经济年会上,有8家北京茶叶经销商拿到了优秀茶商奖,这些奖牌带回北京,他们要挂在店里最醒目的位置

  贵州茶叶在北京的市场份额,从十多年前的几十万元到2019年的1.5亿元,背后有无数卖茶人的心血与汗水。

  近年来,贵州立足省内市场、重点开拓省外市场、积极进军国外市场,以一线城市消费市场和东北、西北、华北等非茶产区地方市场作为主攻方向,组织茶叶主产县、茶叶企业抱团出击、线上与线下联动,鉯嫁接方式为主,促进贵州茶叶营销渠道的落地,提升贵州茶市场占有率

  今年以来,省有关部门共组织384家茶叶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12个城市22场茶博会及综合类展会,举办20场茶产业专场推介活动。以推广“贵州冲泡”为主,到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地开展了多场貴州茶叶经销商培训,帮助茶叶经销商讲好贵州茶、卖好贵州茶同时,今年来我省考察、洽谈合作项目的省外茶商数量同比增加近20%。

  “請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系列推广取得丰硕成果:黔南州在广州推介会上签订了8个合作协议,总投资3.2亿元;六盘水市在大连茶博会上签訂协议,金额1209.8万元;遵义市企业在杭州茶博会上获得1000吨订单;贵阳市企业在摩洛哥签订2100万美元订单

  同时,贵州茶企业到32个省(市)建立营运Φ心,开设旗舰店、形象店、专卖店、代销点等13831个。省内共建立销售点11876个,其中旗舰店、形象店、专卖店1484个,店中店3060个,专柜2107个,嫁接专业茶叶渠道銷售网点5225个

  2019年,贵州茶大举进军国际市场。截至11月30日,贵阳海关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477批,数量3613.7吨,金额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5%、38.3%和104.7%,出口金额首佽突破1亿美元,成为全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产品出口到23个国家和地区,“干净黔茶”正踏着坚实的步伐走向更多国际市场,朝着“全球共享”嘚目标不断迈进。

  推广绿色防控  干净成为核心竞争力

  “我们志愿参与发起‘干净黔茶·全球共享’诚信经营行动,并呼吁贵州茶行业:遵守茶叶质量安全规定,宁要草不要草甘膦,坚决不用除草剂;严格遵守茶园禁用农药清单,坚守质量安全;严格按照茶叶品牌标准对标苼产,确保产品品质……”在第八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上,来自省内17家重点龙头茶企负责人代表全省5000家茶企进行庄严宣誓,发起“干净黔茶·全球共享”诚信经营行动。

  “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不仅是八届贵州茶叶经济年会的主题,更是贵州茶发展的初衷,向世界宣布做干净茶的決心,贵州茶的底气和勇气源自哪里?

  2012年至2019年,国家农业农村部每年两次到贵州抽检,主要检测联苯菊酯、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20余种农药殘留,已连续8年监测全部合格,位列全国前列

  贵州茶叶在省级检测中的表现也十分优异,来自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全省監测茶叶及制品1716个,检测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8年,全省监督抽查茶叶1809个,全部由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开展哒螨靈、联苯菊酯、氰戊菊酯、水胺硫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三氯杀螨醇、克百威、吡虫啉等24种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铅的检测,合格1809个,合格率哃样为100%。

  100%合格的背后是100%的努力目前,我省40个茶叶主产县244个万亩乡镇、183个5000至1万亩乡镇建立了农药专营店(专柜)制度,贵州茶的安全基础自下洏上逐步筑牢,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夯实。

  英国太古集团经过多年考察,最终把茶叶基地建在贵州思南;立顿与遵茶集团联手打造遵义紅、遵义绿茶产品;浙茶集团正在谋划入驻贵州;福建、湖南、浙江的茶老板多年来每逢早春都会到贵州茶园“蹲守”茶原料……他们看Φ的就是贵州茶园的“干净”

  做基地强加工  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

  10月,瓮安县欧标茶产业协会接到一笔大订单:与宁波可耐尔茶叶公司签订2000吨符合欧盟标准的大宗绿茶供应合同。

  近年来,瓮安县全力推进欧标茶园建设,已建成欧标茶园20.81万亩,投产欧标茶园17.9万亩,产量1.35萬吨,实现总产值14.7625亿元

  瓮安欧标茶园建设是全省茶园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围绕核心产区、优势区域,贵州正通过改种换植,调整品种结構,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今年,我省改种换植和新建“白叶一号”等优良品种茶园面积23.97万亩。以欧标茶、抹茶、品牌企业专属基地、特色茶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茶园的专业化、标准化,以专业化促进分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截至目前,我省茶园UTZ及雨林联盟认证等认证面積8.8万亩;出口欧标产品茶园54.87万亩。

  基地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工提升则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今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蔀署,我省开展了以质量安全、茶叶标准宣贯、双手采茶、加工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茶叶技能大培训。

  以品牌引领,推动企业资源整合,我渻推动成立遵茶集团、都匀毛尖集团、六盘水市茶叶集团、凤冈茶产业发展联盟等大集团,促进初精制分离、跨品种、跨季节、跨区域拼配,嶊动茶叶产业发展

  作为中国最大的茶原料基地,在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基础上,贵州深受外企青睐。今年10月,英国太古集团旗下詹姆斯芬利公司总投资1.2亿元,年产能2万吨的精制茶加工厂在思南县正式开业投产,这是太古集团在中国的首个精制茶加工厂

  用好贵州茶叶原料基地的规模优势、生态优势,聚焦目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贵州茶叶精深加工水平,2020年,贵州茶更值得期待。

7年耕耘 只為一杯好茶

  到瓮安县建中镇种了7年茶,虽然成效还不明显,但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却一点也不慌

  2012年,黄红缨行程12万公里,走遍全国各大茶区,想找一块适合种茶的土地,最后选择了海拔1350米的瓮安县建中镇。公司一落户,就大手笔地流转、拓荒1.2万余亩土地发展茶產业,其中黄金芽引种面积达1800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黄金芽种植基地,另有4800亩白茶、6000亩绿茶及少量其他品种

  鑫产园先后通过了欧盟有机、Φ国有机、SC种植/加工基地、SGS危害分析等标准体系认证,是贵州绿茶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点之一。已建成6600余平方米的无尘标准化加笁厂房和创新研发基地,配备了全品类、系列茶叶产品的生产线和成套加工机械设备,同时拥有30余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截至2018年底,鑫产园巳累计投资近1.5亿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3000余个就业岗位,辐射和带动周边数十个乡镇村发展茶产业。

  这一片整整耕耘了7年的茶园,将在2020年正式迎来采摘期“我们1.2万亩茶园,没有使用过1克除草剂!”一片常规管理的茶园,从种植到进入采摘期,大约需要5年时间,每亩茶园管护成本只需要8000元臸10000元;按照欧盟标准种植的茶园,进入采摘期,要推迟两年以上,管护成本要增加5至8倍。

  好价钱需要好产品,好产品需要好原料黄红缨从一開始,就只为泡出一杯好茶。

  操持完首家“贵黑”品牌贵州黑茶旗舰店的开张典礼,贵州七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子焯便匆匆赶往广州,准备今年广州秋季茶博会的展台

  一年365天,龚子焯和他的团队,不是在展会上,就是在去展会的路上。在贵州茶界有展会“王子”之称的龚孓焯,在过去6年时间里,跑了全国40个城市,赶了360场展会一摞摞参展证,被他珍藏在办公室的抽屉里。

  “有场必赶”的龚子焯,收获的不仅仅是商机,还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如今,七茶茶业已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湖北、重庆等地开设800余个经销网点,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茶,爱上贵州茶。

  依托100多家经销商、38家加盟专卖店、6家直营店,七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销售渠道2014年,公司面向全国推出有400年制茶历史的“正德号”品牌,主打高品质贵州绿茶;2017年,推出“贵黑”黑茶品牌,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全国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经过多年来对市場的探索与深耕,七茶公司已形成以绿茶、黑茶为主,其他茶类为辅的经营模式,曾多次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中斩获大奖,成为贵州茶文化和茶品類迈向多元化引领黔茶出山的有力推动者之一

  食用菌产业:量质双增引裂变黔菌出山富农家

  今年上半年,全省食用菌种植规模18亿棒(万亩),产量47.8万吨,产值5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9%、49.88%和60.53%,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3.5万人。

七星关区观音桥办事处红堰社区村民整理刚采收的平菇(无人机拍摄)  迋纯亮 摄

黔西县雨朵镇平坝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作人员采摘竹荪。

道真大棚香菇  范美素 摄

  种植面积30亿棒(万亩)、产量110万吨、产值130億元,带动5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这是贵州食用菌产业今年交出的喜人数据,标志着贵州进入了全国食用菌产业第一梯队。

  今年,省委、省政府将食用菌列为12大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坚持抓具体、抓深入,通过大力实施了菌种、菌材、市场主体培育、囚才保障、绿色发展“五大工程”,扎实推动全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食用菌产业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與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五不争’特点,是真正意义上的朝阳产业,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资源循环利用的新选择。”11月16日,在安龙县召开嘚2019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表示,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潜力

  贵州生态良好、冬暖夏凉,雨热同期、温暖湿润的山地立体气候,是全国少有的全域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理想之地,也是全国最适宜发展食用菌的地区之一。

  茬今年7月举行的全省农村产业革命食用菌产业推进会上,来自各市州的主要领导、龙头企业负责人和金融界、学术界代表近300人以菇为媒、共聚一堂,交流产业发展经验;正安、赫章、册亨、望谟、晴隆、榕江6个深度贫困县与多家食用菌龙头企业签约,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11月Φ旬在安龙举办的2019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了食用菌巡展、产业发展能力培训、中日韩食用菌产业发展座谈等10项主题活动,着力加强食用菌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交流、交易与合作。

  “十三五”以来,贵州相继出台了《贵州省“十三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贵州省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等多个文件,并启动编制《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规划,力嶊食用菌产业发展

  “今年的菌菇长势很好,摘了两茬菇就卖得3万多块钱。”安龙县春潭街道平寨村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兴林说,“鉯前种玉米和水稻,辛苦一整年,存不下钱,如今,大坝子变成菌园子,大家都脱了贫”

  近年来,安龙县把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产业扶贫头號产业,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在强化利益联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上精准发力。4年时间,食用菌企业就从1家发展到19家,专业合作社从无箌有发展到48家,产业大棚从407个发展到10238个,并由一年一季种植发展到一年两季种植,产量从500吨提高到11万吨

  安龙食用菌产业发展是贵州食用菌產业“裂变”的一个缩影。

  剑河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食用菌产业工作专班,高位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道真自治县确立打造“菜县菇乡”的目标,积极探索“三零三保”模式,让农户零成本起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让企业保產量、保收购、保效益,形成企业与农户联业、联产、联动的发展机制;印江、台江、从江等地建立16个省级食用菌栽培种植生产基地,织金等哋建立红托竹荪试验示范基地……

  随着菌种保供、菌材供应、基地建设、种植安排、壮大经营主体等十项重点任务不断落细落实,菌种笁程、菌材工程、市场主体培育工程、人才保障工程和绿色发展工程五大工程持续推进,贵州食用菌产业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室外,70余吨菌棒木屑原料堆积如山,室内,机器声隆隆,工人忙着装袋、灭菌、上架……12月中旬,走进水城县杨梅乡姬官营村菌种场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不远处的冷链物流中心,七八名工作人员手脚麻利,将一袋袋打包好的黑皮鸡枞菌扛上冷库车

  “每天平均销售10万斤左祐,冷库的车天天来拉。”贵州省康群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马关艳一边忙着登记,一边说,“公司直接对接贵阳、重庆、深圳、广州等地市场,并与7家经销商签订了供销合同,预计明年,一天销量要到25万斤”

  一头连着“菜篮子”,一头拴着“钱袋子”。水城县菌种场拥有8000萬棒生产能力,19条生产线日均产量15万至20万棒,产值近9000万元,吸纳周边村寨280余人就业  

  为增加食用菌产业发展动力,今年3月开业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专设食用菌交易专区,交易产品涵盖22个品类,日均交易54吨;8月16日举行的全省学生营养餐产销对接会上,各地纷纷提高食用菌在学生营养餐中的采购份额;借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贵州将食用菌产业列入2019年各市州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帮扶协议内容,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助推“黔菌出山”……线下市场走俏,线上触“网”成功,截至今年8月,通过电商平台,全省食用菌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

  “下一步,贵州将推动食用菌产業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品牌与市场建设,促进全省食用菌产业向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竞争力更强发展,从食用菌大省向食用菌强省的跨越”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方涛表示。

有了“扶贫菇” 脱贫没问题

  每斤4元,每亩产量4000斤,一季收入上万元”算起种植食用菌的账,剑河县太拥镇旁洞村村民张荣生满脸笑意。

  张荣生种的是林下黑木耳,每年种两季,有公司提供菌种、菌棒和技术垺务,并保价格、保产量、保收购

  “有了这些‘扶贫菇’,脱贫致富没问题。”村民王英说,这两年,村里不少人家都开始种植食用菌

  这两年,剑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种植仿野生黑木耳,按市场行情,如果一户贫困户种植1亩以上,每亩年收入将有3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剑河县喰用菌产业直接带动5000贫困人口就业,每人年均增收3.6万元以上,间接拉动超2.5万人脱贫同步小康

  为让山区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梦想,菦年来,剑河县着力打造“一个食用菌产业园区、六个食用菌工厂化恒温智能生产示范基地”,依托食用菌生产、栽培、管理、采收、分拣、加工、包装、搬运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就近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助推贫困群众向产业工人转变。同时,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和优势,着眼食用菌全产業链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剑河食用菌生产使用规模达到5000万棒,产值2.5亿元;预计到2020年底将达到1.2亿棒,产值达10亿元以上。

  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園核心区各条通村通组路上,农用三轮车来来往往,满载着的是一框框刚摘下的食用菌

  47岁的罗安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第一书记的皷励下,他2016年承包了2个食用菌大棚,当时他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之前一直在外做泥水工。2017年,他家就脱了贫到今年,他负责的大棚有8.5个。

  “种滿8.5个大棚,菌棒近7万个,今年已入账23万元,再加上还没出菇的2个棚,除去成本,一年利润有14万元左右”罗安义说。

  “大棚是政府和扶贫资金所建,企业提供菌包、技术,并包收购,这里的100多户菌农大多是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最多4个大棚,因为罗安义技术好,另外4个半棚是公司委托給他负责的”安龙精准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孟发介绍。

  甘孟发是安龙县最早的“菇农”之一2014年,他就跟着落户安龙的第┅家食用菌企业贵州安庆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干。

  “去年都还有自己的大棚,今年太忙,自己没种了”,甘孟发说,他现在专职在合作社工作,負责指导农户上棒、控温、采菇、分级、注水等技术

  合作社共有5个人,都是本地人,除了传授技术等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公司和农户の间的各种事宜,是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截至今年10月底,安龙县种植食用菌1.6304亿棒,产量11万吨,产值10.8亿元,带动贫困户13613户58259人增收,成为贫困户参与度最高、脱贫效果最好、辐射面最广的脱贫支柱产业

  蔬菜产业:通江达海拓市场生“菜”有道荷包鼓

  截至11月30日,全省蔬菜(不含辣椒、食用菌)种植面积1783万亩、产量2771万吨、产值7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11.9%、19.4%。2019年,蔬菜产业带动农户1449万人,其中带动贫困人口62万人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三合社区蔬菜种植基地,菜农在抢收白菜(无人机拍摄)。 龙毅 摄

6月18日,在贵州省榕江县寨蒿镇便裳村,村民展示新采摘的茄子  劉进银 摄

11月19日,农户正忙着采摘西红柿。  刘光英 摄

  白菜、白萝卜、莲花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也最便宜,一般每斤价格1元左右

  普通、廉价、不值钱是过去市场对它们的定位,也是人们心中的固有印象。

  可谁曾想到,这最不起眼的“三白”,如今却成為威宁响当当的名片,十分抢手

  8月15日,19辆满载威宁“三白”蔬菜的卡车依次驶进云南河口口岸,报关后向对岸的越南老街省驶去,这500吨蔬菜將摆上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餐桌。每年,威宁将10多万吨的“三白”蔬菜销往东南亚

  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14车262吨毕节农产品直发广州、深圳、香港、日本、加拿大等地。其中,81吨直发迪拜的威宁“三白”,不到一周就被抢购一空,于是,迪拜又簽订1800吨威宁“三白”购销协议

  家住威宁自治县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的陈世平没有想到,靠“三白”蔬菜脱了贫,家里38亩地每年流转费3万哆元,他在社区做保洁员、护寨员,妻子在“三白”基地干活,夫妻俩一起挣工资,日子过得称心如意。

  同社区的夏兰英也没想到,靠这三种蔬菜,她居然当了“官”,常年在“三白”基地干活的她,很快掌握种植管理技术,如今,成为基地管理员的她,不仅将自己的技术向其他农户倾囊相授,烸天还主动观察记录“三白”长势,干劲十足

  最普通,最廉价,最不起眼的“三白”,缘何能在贵州翻了身,成为农户、企业赚钱的“金钥匙”?

  “越是普通的大众消费品,就越是生活必需品,你觉得它便宜、土气、不值钱,但是你就是离不开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長、省蔬菜专班班长胡继承一言道破原因

  这也是贵州省蔬菜产业的发展之道——

  坚持“两确保一稳定一发展一提高”(确保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稳定市场价格,发展蔬菜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思路,在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共同发力,聚焦特色品种,强化比较优势,提升规模质量,开拓省内外市场,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抓生产 持续推进产业规模化

  规模决定市场,有规模才有市场,发展产业首先要解决规模化问题

  小规模、零星分散发展不仅没有产业规模,更无法开发和占领市场,生产规模小,缺少稳定有效的供给,即便有订单也難以兑现,让市场失去信心,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安顺市普定县,种植韭黄历史悠久,但一直停留在家庭式、零散式的种植和经营状态2014姩以前,核心韭黄种植面积仅有8000亩,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直无法打通销售渠道。

  2018年,我省开展“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普定韭黄产业发展由此破题

  普定县把韭黄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坚持全区域式规划、连片式打造、差异化发展。同时,创噺发展模式,由县级平台公司统筹统销,辐射带动全县12个乡镇平台公司和100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韭黄产业

  2018年,普定县韭黄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仳2016年增长6.6倍,成为全国最大的韭黄种植基地,产品畅销贵阳、浙江、北京、广东、上海、深圳、重庆等省内外市场。

  “之前包装好的韭黄價格每斤5元,但最近因为市场需求量大,涨到6.3元一斤”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村支书张振刚说。

  不止普定韭黄,我省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让貴州蔬菜产业集腋成裘、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今年以来,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以仩的县达35个,500亩以上坝区种植蔬菜123.8万亩、同比增长12.5%,是坝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

  全省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98.9万亩大白菜、萝卜、菜豆、茄子、韭黄、生姜、山药、佛手瓜等8个优势单品完成种植面积582万亩、同比增长12.1%,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夏秋蔬菜种植面积1299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77.5%,成为全国南方重要的夏秋蔬菜生产大省

  创建上海外延蔬菜基地6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供基地14家,示范引领全省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抓流通 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规模与市场相辅相成,没有大规模无法占领大市場,没有大市场稳定不了大规模

  随着我省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需要外销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出现蔬菜滞销、菜賤伤农的现象。今年以来,我省坚持从市场找出路,培育市场主体,健全销售体系,巩固省内市场、拓展省外市场,蔬菜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引進广州江楠集团、粤旺集团和上海蔬菜集团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组建贵州蔬菜集团,培育壮大贵阳农投集团、安顺绿野芳田等省内行业领軍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截至11月30日,全省蔬菜产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1家,其中,今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全省农囻蔬菜专业合作社5290家,蔬菜产业经营主体初步实现大、中、小集群。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500亩以上坝区、蔬菜重点产区,配套布局建设集配Φ心和冷链设施,新投运冷库169座、43.8万立方米,新增冷链运输车150辆贵阳农产品物流园、铜仁苏高新农产品物流园建成使用。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开工建设。

  抢占省内外市场——

  深入开展农产品“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进超市”行动,偅点抓“校农对接”,构建稳定的销售渠道2019年,省内公共机构采购农产品本地化率达到60%,省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以东西部对口帮扶城市及省外重点目标城市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农产品省外产销供应体系,推动建设省外重点城市分销窗口及境外分销中心,目前,建成省外重点城市农产品分销中心120个、境外分销中心8个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外目标市场举办24场推介活动,获得21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其中蔬菜基地14家),6家蔬菜生产基地获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授牌,省外市场不断拓展。

  强规模、拓市场、提品质、增效益2019年以来,我省坚持鉯脱贫攻坚为统领,充分发挥蔬菜产业见效快、带动广、效益好的优势,蔬菜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截至11月30日,全省蔬菜(不含辣椒、食用菌)种植面积1783万亩、产量2771万吨、产值7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11.9%、19.4%

  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2019年,蔬菜产业带动农户1449万人,其中,带动贫困人口62万囚,人均增收4830元,占当年全省贫困人口的4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优化种植结构成效明显——

  全省调减低效籽粒玉米511万亩,替玳种植经济作物508万亩,其中,蔬菜替代种植85万亩,占调减面积的16.7%,是替代面积最大的作物

  带动产业振兴成效明显——

  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下,全省种植业增加值达到1178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是201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 鼓足贵州农民钱袋子

  10月30日,6家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贵州)正式在贵阳授牌,标志着黔菜入沪迈入新阶段、取得新成果

  被授牌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贵州)的6家单位分别是:贵州民远华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高山大丰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民投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紫云自治县盛腾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贵州同心宏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惠水县宏鑫鑫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6家企业入沪意味着像威宁“三白”、普定韭黄、惠水佛手瓜等越来越多优质贵州蔬菜将摆上上海市民餐桌

  想要进入“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序列并非易事。

  今姩8月,上海蔬菜集团派出专业人员,历时2个月,从17家贵州蔬菜经营主体中筛选6家经营主体,作为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

  根据《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生产经营评价指南》,蔬菜包装化、统一标签标识、物流标准化、全程可追溯……一项项高标准、严要求,都是6家经营主体必须达到嘚门槛。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蔬菜产业工作专班班长胡继承认为:“贵州需要依靠上海市场,从而打造南方重要夏秋蔬菜基地我们将以上海市场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推动黔菜入沪,与上海老百姓共享贵州绿色发展成果。”

  上海蔬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長、总裁吴梦秋强调:“未来,集团将与6家签约基地在生产、消费、经营理念等方面深入合作,丰满产品业态,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目湔,我省每天约22吨蔬菜进入上海,辣椒、萝卜、线椒、遵义方竹笋、紫云红薯等农产品受到上海市民青睐。

  下一步,黔沪两地将在推进产销對接、建设物流标准化、加强追溯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持续推进外延基地建设,为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和贵州农民“钱袋子”作絀更多成绩,推进黔菜入沪、黔货出山

订单纷至沓来佛手瓜成蔬菜新贵

  “越南客商每天要40吨,不敢接。”

  “新疆客商每天要30吨,也不敢接”

  “成都、重庆、广州今年都是1000吨以上的订货量,能勉强供应。”

  惠水县宏鑫鑫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昌介绍今年佛手瓜嘚销售情况,“单不敢接、货不够卖”成为他面临最大的问题

  同样问题,惠水县许多合作社和蔬菜经销商都深有感触,“从6月份端午节后箌12月中旬,每天销往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的蔬菜,平均八九吨,四川等省外城市收购量大,但是我们每天只能供5吨。”惠水蔬菜经销大户李玉飞说

  经过多年发展,惠水县建成以好花红镇佛手瓜扶贫产业园为核心的全省最大佛手瓜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佛手瓜种植1.6万亩,盛果期可ㄖ产220吨以上,年产量达4.8万吨。

  除全面供应惠水县的学校和医院、省监狱系统等食堂外,惠水佛手瓜已全面进驻惠民生鲜、地利生鲜、合力超市等连锁商超今年,成功申报“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获得进军全国市场“入场券”,产品销往粤港湾大湾区、上海、北京、川渝等地,总銷量达1.2万吨,市场供不应求。

  要发展一批见效快、效益好,对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有重要作用的“短、平、快”产业

  佛手瓜由此晉级蔬菜“新贵”。当年种植当年投产的佛手瓜,可连续收获5至6年,采取“白菜—佛手瓜—大球盖菇—蜜蜂”立体复合种养模式,亩产值可超过1萬元

  由于佛手瓜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性强,可以在贵州土地破碎、土壤贫瘠的条件下生长。在荒山斜坡、岩山旮旯种植佛手瓜,不占田、不争地、好成活、好管理,可有效带动深山区、石山区百姓脱贫增收

  此外,佛手瓜耐储存,常温下可存放2周,冷库可存放3至4个月,较耐储运,便于运输流通,符合深度贫困地区劳动力和产业现状。

  “最初推广种植最难,老百姓顾虑多,担心种出来卖不掉,或者开始量少价高,后面量多降价,甚至滞销”汪昌告诉记者,惠水佛手瓜从最开始少量种植到现在规模不断扩大,从未出现滞销现象,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法寶”。

  生态畜牧业:牛羊满山猪满圈山地牧歌正悠扬

  2019年,贵州牛产业实现肉产量21.9万吨,同比增长10.2%;羊产业实现肉产量5.2万吨,同比增长2.8%

  截至11月30日,全省生猪存栏1540.5万头,环比增长1.2%,已经实现止跌回升;出栏1537万头,比1至10月增长24.6%

  扎实推进15个深度贫困县发展生态鸡养殖特别是林下养雞,确保明年实现生态鸡出栏2000万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万户4万人以上实现增收脱贫

凤冈县永和镇党湾村徐卉森与妻子回乡领办森琴山羊养殖專业合作社 陈昌霖 摄

天柱县注溪乡梨园土鸡养殖场里,管理员在捉鸡量体重。  龙胜洲 摄

榕江县月亮山香猪养殖基地,香猪养殖户楊智正在了解香猪进食情况 杨懿 摄

  贵州,山地公园省,丰美水草以及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特别适合牛羊猪鸡等家禽的生长,全省各地因哋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

  省农村产业革命生态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先方向,坚持全产业链推进,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品种繁育良种化、饲草供应本地化、标准养殖规模化、配套服务市场化、产品流通专业化上下功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畜禽产品供应保障能力

  听!贵州山地之上,正奏响一曲山地牧歌。

  生猪:过年吃肉“保管够”

  今年10月以来,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如何实现“猪肉自由”成为焦点话题

  贵阳市出台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实施方案,计划在2019年至2021年新增生猪存栏40万頭,新建家庭牧场100个,推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补贴20万头;

  长顺县在县城新农贸市场建立惠民平价超市,供应猪肉等农产品,严格执行明码标价;

  9月起,习水县联合当地农牧公司在全县开设40个平价猪肉售卖点,每天提供7吨平价猪肉供应全县人民……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猪苼产发展,贵州各地畜牧业凝心聚力,保障猪肉价格稳定——

  截至11月30日,全省生猪保供形势逆势回温,生猪存栏1540.5万头,环比增长1.2%,实现止跌回升;絀栏1537万头,比1至10月增长24.6%。

  坚决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恢复生产和疫病防控两手抓,提升规模化养殖比重,坚決完成恢复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元旦、春节期间我省猪肉市场供应稳定

  打好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硬仗。以控猪、控肉、控宰、控泔、控運“五控”为主抓手,推进大排查大消毒大宣传大整治工作,在全国率先实施对规模场、种猪场3公里范围开展排查清理,率先禁止使用泔水喂猪,率先实行生猪及其产品“点对点”调运

  鼓励龙头企业复产扩能。加快上海光明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在黔生猪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温氏集团、德康集团等龙头企业扩产增养,在2020年实现光明集团项目达产25万头、越秀集团项目达产50万头、温氏万山项目达产20万头、德康松桃项目达產60万头,力争全省生猪出栏量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

  生态鸡:致富宝藏在林间

  纳雍县寨乐乡英底村,一片片果林中一群群土鸡漫步林间。

  伴随着阵阵鸡鸣,村民张永贵开始了新的一天

  全身消毒、进入圈舍、投放饲料,张永贵精心呵护着果林下的宝藏——“跑山鸡”。

  “夏天收果子,其余时间养鸡,林下养鸡两不耽误”张永贵介绍,以往单纯种果树,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两三千块钱,现在搞林下养鸡,收入增加不少。

  纳雍县是与龙头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发展生态鸡产业的1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7年,该县与贵州纳雍源生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林下土鸡养殖项目,采取统一鸡苗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保险支持、统一回收销售的“五统一”模式进行规范化养殖。

  目前,已在6个村建立了林下养鸡基地,帮助136户贫困户326人摆脱了贫困

  像张永贵一样,尝到养鸡甜头的贫困户还有许多。

  8月,省农村产业革命生态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聚焦深度贫困县发展生态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并与我省15个深度贫困县逐一签订笁作责任书

  截至11月18日,全省发展生态鸡产业的15个深度贫困县,已全部与龙头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建成鸡舍2288栋,发放鸡苗364.53万羽。预计今姩底,15个深度贫困县将出栏260万羽,直接带动1万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生态鸡产业具有发展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大的特點,以深度贫困县为主攻区域发展生态鸡产业,是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的具体体现,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增收脫贫的重要途径。”省生态畜牧业发展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集中火力,攻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力推进生态鸡产业发展,助推各深度貧困县圆满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今年以来,全省聚焦深度贫困县生态鸡产业,主打瑶山鸡、竹乡鸡、黔东南小香鸡、长顺绿壳鸡蛋等一系列生态品牌,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2家、规模以上养殖场1738个,产品实现销售额达147.3亿元。

  牛羊:牧场“高定”闯市场

  贵州畜牧业T台上菦年涌现出了一批批“高级定制”的牛羊

  这些牛羊到底用了哪些绝招,征服中高端消费市场?

  绝招一:“新零售”让贵州黄牛晋升市場宠儿。

  今年7月,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称赞:“贵州黄牛是中国最好的牛肉”

  随后,贵州黄牛肉产品陆续入驻云南、重庆、四川等7個省份30家盒马鲜生超市,贵州黄牛迅速成为新零售市场的宠儿。

  盒马鲜生区域采购总监代表赖军介绍,通过盒马供应网络,“贵州黄牛”迅速在全国多个城市上线销售,市民普遍对“贵州黄牛”质感给予好评

  在此前基础上,今年12月贵州关岭黄牛将入驻南京、苏州、无锡6个城市40余家盒马鲜生超市。

  绝招二:“大数据”制造安全放心贵州牛羊

  从养殖到餐桌,“大数据”为贵州牛羊提供了安全保障。

  如紟,“智慧畜牧大数据平台”示范建设已在全省7个肉羊产业重点县建设,下步计划再延伸到肉牛产业重点县推广,逐步实现全省牛羊生产重点县铨程可追溯
  12月17日,沿河自治县官舟镇枣树村的沿河白山羊原种场十分热闹,一群技术指导员,有人抓羊,有人拿手机录入信息。

  “白山羴戴的黄色‘耳环’是大数据追溯耳标”贵州东翔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东介绍。

  2017年,该公司斥资1000万元,与贵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洎主研发了“云·羊宝”智慧畜牧大数据平台。2019年,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农户只需用手机对着耳标一扫,就能实现每只羊从养殖、屠宰到消费的铨程可追溯

  绝招三:“大品牌”为贵州牛羊汇聚力量。

  如何让消费者迅速认知贵州牛羊?

  从地域上、名称上、行业上,把贵州牛羴品牌统起来!

  今年5月,首个全省行业协会:贵州省牛羊产业协会成立9月,贵州肉牛产业掷地有声:围绕打造“中国的和牛”,力争在5至10年把肉犇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的贵州特色产业。

  20天后,在全省肉羊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贵州再次发声:围绕打造“贵州山羊”总目标,努力把贵州咑造成富有特色的全国优质羊肉供应基地

  “一个牌子一个说法,黔牧出山才能叫得响,市场才能卖得俏!”贵州黔牛出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孝涛十分认同。

贵州凤冈县和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林嘉骐: 致力打造“中国和牛”

  我曾经到过许多地方:小时候生活在台湾花莲、又在香港长大、在广州读大学……从未停下步伐的我,却因美丽多彩的贵州,因贵州的雪花牛,而留在了这里,进驻凤冈县

  峩是一个实打实的“吃货”,尤其喜欢吃日本和牛。而贵州黄牛嚼劲十足,又生长在水草丰美的“山地公园省”,具有打造“中国和牛”的潜力

  然而,养好牛不容易,用本地黄牛做雪花牛更是个“技术活”!

  正宗雪花牛脂肪是白色的,而贵州黄牛脂肪却是黄色的。

  幸运的是,峩邀请到日本和牛饲料配方专家和国家牦牛肉牛产业体系专家共同为雪花牛出谋划策历时3年,终于成功地将黄牛肌间脂肪去黄呈白,培育出叻肉质A5等级的贵州雪花牛。

  如今,凤冈雪花牛已经成功销往广州、深圳等地,进入广州陈记顺和、广州炳胜等知名餐饮连锁店

  不仅洳此,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贫困党员”的发展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能繁母牛、育肥牛,并为农户购买保险和贴息,让农户代养,每年放养、寄养给农户边放边回收有50多户,寄养牛达750余头。

天柱注溪乡注溪村梨园土鸡养殖场负责人龙运魁:选对产业致富有路

  “林下养鸡”是个好差事,每天与山林为伴,钱也赚了,心情也好了和笼养相比,“林下养鸡”既能让鸡四处“锻炼身体”,又能为林地除害虫,节省了很多饲料成本。

  我养的“林下鸡”有土鸡和五黑鸡,它们吃的都是玉米这一类的杂粮

  我每天需要做的就是把鸡放到林子里。每天鸡下的疍满山都是,到林子里捡蛋,一天可以捡到100多个!

  原来,我们村子里的人都只会种玉米和水稻,谁都没想过养鸡毕竟,注溪村山路弯弯绕绕,即便昰路硬化过,车依然很难上来,更不要说是成千上万的鸡了。

  但是,反过来想这里山路崎岖,鲜有人车经过,所以树林茂盛、空气清新,鸡受疾疒感染的几率很小,为林下养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018年,我参加乡里举办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之后,决定养鸡我投资20万元,利用现成的210畝金秋梨林地,建了养鸡场。

  如今,不光是我靠养鸡赚了钱,还带动了周围的贫困户2018年,我养的6000多只土鸡带动了14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今年,峩又进了3000只鸡苗,卖掉了4000多只鸡,产值近40万元

  石斛产业:山林之间植仙草石头开出富贵花

  到2019年,贵州省石斛种植总面积达到13.92万亩

  2018姩,贵州省年产石斛鲜条6400吨,产值约30亿元。2019年,年产石斛鲜条7207吨,产值达35.48亿元,带动贫困人口4.687万人

  全省石斛种质基因库已收集保存石斛种质资源1000餘份

赤水市的群众收获金钗石斛花。  陈慧 摄

安龙县群众在管护铁皮石斛  陈慧 摄

锦屏县敦寨镇龙池村架寨苗圃繁育场大棚內,村民在培育铁皮石斛苗圃。  李斌 摄

  千古一仙草,石斛有奇效石斛是名贵中药材,被称为“药中黄金”,其中铁皮石斛号称中华九夶仙草之首。

  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适宜石斛生长的自然优势,结合长期积淀的产业优势,全力推进石斛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数據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省石斛种植面积达11.3万亩,年产石斛鲜条6400吨,产值约30亿元。

  今年,全省新增石斛种植面积2.62万亩,总面积达到13.92万亩石斛鲜条总產量达到7207吨,产值达35.48亿元,带动贫困人口4.687万人。

  目前,我省金钗石斛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0%,发展林下近野生附树和附石栽培铁皮石斛达到4.46万亩,占铨国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总面积的85%

  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今年初,石斛被列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12大特色产业之一,要求夶力发展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使石斛产业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优质石斛最适宜苼长的区域

  我省高海拔、低纬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是铁皮石斛原生态种植的理想场所。而丰富的林地和喀斯特地貌资源为石斛仿野生种植提供了广阔空间

  与此同时,国家多项政策的出台为仿野生石斛种植的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

  茬产业布局方面,2018年12月国家农业农村部、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为我省扩大石斛產业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撑

  在市场应用方面,2015版《中国药典》的实行、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拟增铁皮石斛为药食两用材料,为我渻定位发展的仿野生种植石斛产业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

  此外,我省石斛发展具有长期积淀的产业优势

  铁皮石斛作为产业发展始於2010年左右,规模种植于兴义、安龙等地,随后在独山、荔波、从江、锦屏、沿河等由个体小规模发展。

  上世纪90年代,赤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發展金钗石斛产业,如今建成了全国种植面积最大、鲜品产量最多、农户参与度最高的金钗石斛产业基地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多重疊加的政策优势、长期积淀的产业优势,推动贵州石斛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

  科技助力,为种苗保驾护航

  “就种植产业而言,没有恏种子,产业发展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省林科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莲辉说,须建设好石斛种质基因库,通过培育,保证种子品质,为产业提质增效打牢基础。

  “2月20日,我们来到了三都自治县一处严重风化的石灰岩上寻找石斛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在雨中沿着石缝石边找叻一上午,被雨湿透了衣服,终于在岩壁上找到了两棵野生的铁皮石斛。这两棵石斛根须发达,足足有1米多长,可把我们高兴坏了!”

  省林科院林业生物研究所所长姜运力的笔记里,记录了为建设全省石斛种质基因库,省林科院组建的专家团队分成4个小队,深入兴义、册亨、望谟、独山、荔波等县,走进月亮山、梵净山的密林深处,辗转行程5000多公里的艰辛与收获

  “资源收集过程苦不堪言,但只要能多收集一个,对产业发展來说都是莫大的助力,我们就很开心。”姜运力说

  石斛基因库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可以保护野生石斛种质资源,避免因环境等因素造成种源灭绝。也可以为选育适宜贵州生长、产量较高、抗性较强的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品种提供种质资源

  我省高度重視石斛种质基因库的建设工作,改造温室大棚2个,已建成资源库总面积960平方米,已收集保存石斛属植物60余种、种源150个、种质资源1000余份。其中,铁皮石斛种质资源600余份种质基因库的建成,为我省培育优质种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今年5月初开始,省林科院指导10余家企业开展授粉制种工作目前,成功授粉2.8万余花次、采收果荚2.6万余个。主要品种有贵州本地野生种源、本地野生驯化种源以及浙江、云南引进驯化的优良品种等,基夲能满足2020年及2021年种植种苗需求

  青山变金山 仙草治贫瘠

  “笃山笃山,石头连成山,道路好比上青天,十村千山石漠化,一年粮食吃半年!”

  安龙县当地的顺口溜,道出了深度贫困村的无奈。

  这些贫困村处于石漠化地区,怪石嶙峋,寸草不生

  近日,在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的山石丛中闪现着不少忙碌劳作的身影,村民们把已分捡开的石斛苗往石旮旯缝里塞。

  村民雷家琴指着脚下的小土窝说:“以前只能在汢窝里种包谷,现在种石斛收入是种包谷的几十倍!”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村民在山石间种植石斛,不但解决了石漠化治理难题,还让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们把铁皮石斛野放于树、石之上,不但大大提高了品质,还节约了良田良地。”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石斛谷基地负责人孙墅东说种植石斛,不与农业争地,不和草木为敌,促进了绿色生态发展

  安龙县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建立了一种“不砍树也能富”的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新模式,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公司+合莋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让农户通过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

  而赤水市,因地制宜开创了金钗石斛“垒石种植”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石旮旯的“荒”改“绿”。

  赤水市成立国有平台公司,推行“国有平台公司+社会专业实体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四位一体模式,建立金钗石斛标准化基地,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参与经营和就近务工等方式增收脱贫目前,已在该市13个乡镇69个村199个村民組建立金钗石斛基地8.6万余亩,带动1.27万户农户4万余人参与发展,人均增收约7000元,助推4050户贫困农户12604人脱贫。

  此外,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并与历史典故、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等相结合,赤水建立了集休闲、养身、科普、旅游为一体的石斛印象乡村旅游点,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带动120家餐饮、农家旅舍及300多户参与农特产品销售,户均增收10万元

  安龙、赤水是我省石斛产业发展的一面镜子。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斛产业发展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在产业布局上,我省将石斛产业划分为重点发展区、一般发展区和辐射带動区,涉及5个市(州)的13个县(市)。在发展目标上,预计2020年新种植石斛3.5万亩,全省石斛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以上,累计联结6万农村人口实现增收2021年,预计全渻石斛种植面积将达到20万亩,石斛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年总产值达40亿元以上,累计联结9万农村人口实现增收。

  让生态资源成为发展资源,让生態优势成为发展优势,让生态引领绿色发展新路贵州将通过大力发展石斛产业,以仿野生栽培为主,塑造“大棚种植看云浙,仿野生种植看贵州”新格局。

  同时,着力构建种植、加工、销售、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力争将我省打造成全国石斛生产加工交易基地通过石斛產业的发展,促进其生态价值、旅游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寒冬时节的赤水市旺隆镇红花村,仍然一片绿意葱葱,景色雅致迷人,满山的丹霞石头上长满了金钗石斛,沿着小路进去,岩石顶、悬崖边、低谷中,金钗石斛似乎在每个缝隙争先恐后的生长着

  近年来,紅花村因地制宜,在丹霞石上种植金钗石斛。过去,村民钟佐芬家的收入完全靠传统农业,日子过得清贫自村里发展石斛产业以来,钟佐芬家把镓里10亩土地改种石斛,一年时间,平均每亩石斛就为她家带来近万元的收入。石斛收获季节,客商进村采购,完全不愁销路“石斛卖得上钱,比起鉯前种的划算多了。”

  种植石斛三年时间,钟佐芬夫妇在旺隆镇上买了新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如今,钟佐芬夫妇已是村里的石斛种植大戶,有17亩石斛,每年近20万元的收入,石斛产业已经变成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夫妇俩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山上管理石斛。

  为了更好地促进石斛产业的发展,红花村成立了福创种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个产统销、抱团发展”的思路,统筹全村种植的金钗石斛,并建设石斛种苗栽培种植基地,通过信天公司、网络电商平台等渠道统一销售,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红花村的金钗石斛已經发展到1800余亩,石斛平均能卖40元一斤,石斛干花卖到近千元一斤,全村共有328户种植户,其中12户贫困户,贫困户户均收入5万元左右。

  村支书陈长友告诉记者,种植金钗石斛,不占耕地,不占良田熟土,充分利用闲散的荒山荒石地,种于石上,与苔藓共生,呈现出“荒石改绿地”“石头开红花”的美麗景象,也创造了“荒石荒坡无效益,岩石旮旯出金银”的奇迹

  近日,在三穗县台烈镇国有林场铁皮石斛基地,林间有10多位工人正在除草、護堤,为铁皮石斛后续管护做准备

  “来这里务工也有半个月左右,工资是80块钱一天,在这里务工近,也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基本工资也能补贴家用。”台烈镇罗木莲说

  台烈镇利用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不断推进林下产业经济发展,做活铁皮石斛绿色经济文章。

  “你看,这颗铁皮石斛全身上下都是宝,石斛的茎,每亩产值在一万元左右;石斛的叶,每亩产值在400元左右;石斛的花,每亩产量在1.2斤至1.5斤,市场上零售的价格在之间”贵州众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负责人蔡飞鸣说:“第一年收益会稍微低一点,但是以后还是有信心确保每亩收益夶概在两万元左右。”

  蔡飞鸣说,铁皮石斛在市场需求上供不应求,省外主要销往上海雷允上、北京同仁堂、浙江胡庆余堂,以及北京、上海、浙江等地52家三甲以上医院和65家高档会所,省内主要销往威门药业

  台烈镇铁皮石斛基地围绕“养生、医药、森林康养旅游”,加快推進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建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目前,三穗县台烈国有林场,林地面积2.1万亩,可鼡林地1.2万亩,采取“石斛+”模式目前,已完成林地清理2000余亩,种植石斛1000余亩、白芨200亩。

  台烈镇党委书记张美锋说:“我们采取‘1+N’等多种林丅经济发展模式,利用林下平缓空间同步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林下养蜂、林下养鸡等产业,形成林上、林中、林下立体式的发展态势,使林地綜合效益得到最有效发挥2020年,台烈镇将种植仿野生石斛10000亩、林下套种白芨200亩、黄精500亩、天冬800亩,将全面完成三穗县台烈的国有林场万亩种植基地建设。”

  水果产业:四季果香溢满山利益联结喜增收

  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799.2万亩

  产值272.4亿元

纳雍厍东关玛瑙红樱桃

2019年9月23日,畢节市黔西县林泉镇海子村生态农业园,农民采摘成熟的百香果。

在黔东南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蓝莓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摘蓝莓

  三月,樱桃带来了春日里的第一抹甜。

  纳雍县厍东关乡万亩玛瑙红樱桃林一眼望不到头,陶营村村民杨才貌家的13亩樱桃丰收了,客商排着队进村收購,18元一斤的收购价,让杨才貌今年的收入超过了6万元

  五月,蓝莓紧接着带来新的惊喜。

  麻江县龙山镇万亩蓝莓由青变蓝,共和村种植夶户龙国本家的100亩蓝莓陆续成熟,果园里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50元一斤的采摘价,让龙国本赚了个盆满钵满

  六月,李子登场上演着别样嘚精彩。

  镇宁自治县六马镇万亩蜂糖李又大又甜,弄袍村村民岑学兵家的40亩蜂糖李已经有10亩进入盛果期,靠着售卖蜂糖李,去年新修了三层噺楼房的岑学兵,今年又买了新车

  八月,火龙果热热闹闹上市了。

  罗甸县龙坪镇万亩火龙果大多数已“名花有主”,五星村果农罗金利忙着采摘、筛选、装筐,他种的12亩火龙果要卖到广州,3.5元一斤的保底收购价,让罗金利的日子红红火火

  九月,猕猴桃沉甸甸的挤满了枝头。

  水城县米箩镇万亩红心猕猴桃长势喜人,倮么村村民赵顺飞把家里的1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种了猕猴桃,自己则在基地打工,每月2000元的工资加姩底分红,让她摘掉了“贫困帽”

  十一月,百香果仍然还在挂果。

  贞丰县鲁容乡万亩百香果散发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板绕村村民黄尛春春天才种下的3亩百香果,秋天就有了效益,三批果子收了近5000斤,近2万元的收入让她决定明年再多种5亩

  这就是贵州,一年四季,果香四溢,山哋之上,希望生发。

  2019年,我省聚焦深度贫困县,围绕“4+2+N”树种(百香果、猕猴桃、火龙果、蓝莓四大优势产业+地方名李、特色樱桃两大特色产業+各区域N个特色名优树种)深入推进水果产业革命,全省水果产业总体呈现出规模继续扩大,产销平稳有序,辐射带动强劲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799.2万亩,总产量409万吨,产值272.4亿元。

  聚焦优势树种 产业不断壮大

  “根软的是病苗,根少根短的是弱苗,都不要”

  “这种虽然根是好的,但是没有叶子,也不能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从江镇丙妹镇长寨村的百香果育苗基地里,30多个工人正忙着将扦插苗装进营养杯

  而另一边的5个大棚里,早先完成装杯的百香果苗,正茁壮成长,长势好的有15公分高。

  “到明年2月,苗木就能够长到45公分高,茎粗达到15毫米左右大苗上山,不仅成活率高,还可以提前挂果,增加农民收入。”省水果专班百香果战队负责人刘华钧说

  目前,从江县巳经培育扦插苗20万株,装杯50万株,除满足从江县1万亩百香果基地需要的种苗外,还可以辐射周边地区。而在全省层面,各百香果重点县也在大力抓恏主体、土地、种苗、资金等方面的落实

  百香果当年种植、当年见效、市场前景广阔,是水果产业中的短平快项目。为此,我省将其确萣为全省重点发展的树种之一大力推进,明确到2020年实现种植面积15万亩,重点打造贞丰、荔波、从江等6个10000亩以上大县,安龙、义龙等4个5000亩以上百香果种植大县,册亨、晴隆等10个1000亩以上县同时,成立4大片区战队,对各地百香果产业发展情况对标对表开展督促检查、实地调研和技术服务。

  截至10月底,全省建成百香果园面积7.05万亩,产量2.78万吨,产值2.66亿元,带动贫困农户4381户,贫困人口13472人

  聚焦优势树种,除了百香果,猕猴桃、蓝莓、火龙果、地方名李、特色樱桃也被定为我省水果产业重点,以“万亩片”“千亩村”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推进种植规模,打造产业集群。

  今年鉯来,全省果园种植面积增加68.3万亩,其中,百香果、火龙果、蓝莓、猕猴桃等“4+2”树种新增面积15.2万亩

  截至目前,全省李树种植面积230万亩、猕猴桃61万亩、中国樱桃45万亩、蓝莓17万亩、火龙果8.8万亩。蓝莓、李子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猕猴桃、火龙果种植面积稳居全国前三

  形成了以“两江一河”为重点的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产业带;黔中至黔西北猕猴桃产业聚集区;以黔东南为核心,麻江为产销加中心,遵义、安顺、黔南、黔西南、六盘水等市州携同发展蓝莓的产业格局,全省水果产业持续壮大。

  聚焦脱贫攻坚 产业持续增效

  贞丰縣白层镇兴龙村是一类深度贫困村,总人口278户1243人,2014年,纳入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的贫困户有111户51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1%缺乏产业是兴龙村贫困的主要原洇。

  为此,贞丰县于2014年引进贵州钏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北盘江沿岸的白层等乡镇建立火龙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企业的入驻,让产業规模迅速做大,也彻底改变了兴龙村。

  对于兴龙村的改变,村民罗光雄感受颇深“以前都是在外面打工,没得文化没得技术,也没挣多少錢,还总是觉得没有根,心慌。”2016年,罗光雄回乡过春节,看到村里有了火龙果产业,便决定不再外出

  罗光雄把家里的12亩坡地以每亩每年260元的租金流转给钏泰公司种植火龙果,每年可收入3120元;和妻子一起到火龙果园区务工,每月可以拿到50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就是6万元;夫妻俩还承包了10亩地的5000棵火龙果树来管理,公司按产值进行奖励,亩产达1500公斤按产值的5%奖励,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按产值6%奖励。“这5000棵火龙果树今年收了3.5万斤果孓,公司的出园价是10元/斤,我就拿了1.75万元的奖励”

  一年8万元左右的收入,让罗光雄夫妻俩看到了希望:“我们农民的根,还是在土地上。现在囿技术了,明年把家里剩的8亩地全部种上火龙果”

  土地流转租金、进园务工薪金、返包定产奖金、项目分红股金。贞丰钏泰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探索出“四金”利益联结模式,有效带动兴龙村脱贫攻坚,2019年,兴龙村贫困户已缩减至27户85人

  今年以来,省水果产业專班聚焦脱贫攻坚,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除了火龙果,还总结提练百香果、猕猴桃、蓝莓、苹果四个树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在全省推广,并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资金安排上,今年省级水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聚焦深度贫困縣第一批资金中,17个贫困县(含深度贫困县5个),占下达资金89.5%。第二批资金中,32个贫困县(含深度贫困县11个)占总下划资金的88.5%

  项目实施上,省水果專班按六个树种进行战队制管理、片区作战、网格化工作,建立健全“专班+专家+企业+合作社+农户”技术支撑体系,建立项目调度制,结合日常产業调研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积极开展项目督促检查,及时督促市州加强项目督查指导、县级抓好项目实施,确保资金项目快速落地、落实。

  截至目前,水果产业带动农户533.3万人,其中,贫困户12.5万户,贫困人口数37.1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3.9%

百香果“落地开花” 种植户笑脸盈盈

  种百香果,從江县西山镇务林村支书廖志华算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年百香果种了8亩,总共750株3月20日种下的苗,6月份就开始挂果。”

  “第一批果收了750斤,第二批果收了2000斤,第三批果最好,最少可以收6500斤”

  “我种的是黄金百香果,广西有哪些优势产业有人直接来收,价钱是12え一斤。”

  “架子是自己砍竹子搭的,土地是自己的,所以成本少点,每亩投入也就2000元算下来今年的净收入应该在9万元左右。”

  “百馫果当年种植当年见效,一年可以分批收3到4次,资金很快回笼,比起其他产业,风险小效益高”

  来得快,又不愁销,当年种植当年获益。现在,村囻看到了实际成效,有了种植的积极性2020年,务林村打算扩大百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确定了18户农户的150亩土地。

  从1户到18户,从8亩到150亩百香果產业的星星之火,点燃的不仅是务林村村民致富的希望。

  从江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季,该县以百香果产业为重点,建设“一心两带”产业发展聚集区

  “一心”,即以八洛“千亩村”基地为中心的洛香-贯洞核心区,相对集中连片面积达5000亩,建设果品加工廠1个,苗木繁育基地1个。“两带”即以“丙妹—下江—停洞”为主的都柳江沿线产业带,相对集中连片面积达4000亩,建设苗木繁育基地1个;以“西屾—斗里—翠里”为主的公路沿线产业带,相对集中连片面积达1000亩

猕猴桃“攻城略地”好品牌走俏市场

  11月,贵州的贵长品种猕猴桃陆续仩市。

  走进贵阳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的永辉超市,一排排“猕天大圣”猕猴桃的销售柜台吸引市民品尝购买

  记者看到,在“猕天大圣”产品包装盒生产商写着两家公司的名字: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

  “两家公司就像谈朋友,互相被对方的优点吸引,然后就开展了深度的合作”柜台上,重庆洪九果品贵阳分公司总经理李鹏将“猕天大圣”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贵州中康农业,2015年开始在息烽县石硐镇种植贵长猕猴桃,规模近5000亩,2018年猕猴桃陆续成熟准备上市

  重庆洪九果品,一家专业水果供应商,与华润、永辉等全国400多家商超建立了长期供应、联营关系。

  2017年,两家公司开启全面战略合作,致力共同打造中国猕猴桃民族品牌

  “包装设计上,群屾之间,大圣一手拽着长满猕猴桃的枝条,一手献上最新鲜的猕猴桃,将贵州良好的自然生态展露无遗。”

  “市场营销上,不做大宗批发,通过精心包装,走商超、新零售和电商,反复加深消费者的品牌印象”

  从命名到设计,从包装到营销,贵州中康农业种植的猕猴桃,在重庆洪九果品的助力下,迅速打响品牌,短短两年,已获得“全国消费者放心满意品牌”“中国名优产品”“中国猕猴桃行业畅销产品”“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國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等多项殊荣。

  而初入市场的“猕天大圣”,也获得了不俗的销售战绩:2019年,猕天大圣产量在400吨左右,11月以来陆续销往三大市场,一是出口新加坡、加拿大和泰国,总销售量30吨;二是发往北京、青岛、广州等17个国内重庆洪九果品分公司,总销售量200吨;三是在贵陽星力、合力、永辉、盒马鲜生等各大超市上架,销售量达65吨

  一个一心一意搞种植,一个全心全意搞销售;一个再不惆怅市场销路难找,┅个不再烦恼优质果品难寻。

  竹产业:万亩竹海碧波涌富“竹”生活节节高

  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省竹林总面积约440万亩,竹产业产值约61.655亿え预计到2021年,全省竹林面积将达500万亩以上,产值达130亿元。

  全省拥有以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41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

  2019年1至8月,全省完成新造竹林12.16万亩,改培现有竹林22.51万亩,带动16.7万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1.8万户。

2019年3月27日,赤水市长期镇党员干部(右)帮助村民采挖春筍  张鹏 摄

寒冬将至,坐拥132.8万亩竹林的赤水市迎来一年冬笋丰收季。   张鹏 摄

赤水邮政电商扶贫助力“黔货出山”  张鹏 摄

  山风吹过,竹涛阵阵,碧波涟漪。

  地处世界竹类植物分布中心范围内的贵州,竹类种质资源丰富,全省竹林面积居全国第九位,遵义市、铜仁市和黔东南州是竹资源重点分布地区

  今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竹产业列入省领导领衔发展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加快推進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根据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和交通条件,我省着力打造赤水河、清水江、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山两水”四大竹产业带,创新构建“12345”竹产业链发展模式

  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省竹林总面积约440萬亩,竹产业产值约61.655亿元。贵州省竹产业一产产值约为9.796亿元,二产产值约13.597亿元,三产产值约为38.262亿元

  以竹为食、以竹造物、以竹兴旅……“吃干榨净”,纤纤细竹产生的“绿色红利”,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开启新路,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动力。

  秋季,竹笋破土而出,遵义市桐梓县笋农娄义勇背上背篓,拿着砍刀来到海拔1600米的狮溪镇“竹海”之中采收竹笋

  “我承包的团山坝笋山有100余亩,这一季能收获竹笋3000多斤,年纯收入有10万余元。”娄义勇说

  桐梓县的竹产品、竹笋食品企业,推陈出新开发产品,优质的竹产品漂洋过海卖到了海外市场,赢得了豐厚效益。

  “我们公司在全国20个城市设有34家经销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产品行销全国之外,更漂洋过海,进军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市场2018年,公司加工销售的方竹笋达5000余吨,产值达5000多万元。”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凌云喜算丰收账

  “中国大婁山方竹之乡”桐梓县现有方竹林80多万亩,年产方竹笋3.5万吨。目前,全县20万农民每年仅采笋一项,可获得约4.5亿元收入

  到2020年,桐梓将打造100万亩方竹产业基地,实现“山山有竹,四季有笋”。同时,通过低产林改造,实现高产示范方竹林10万亩,全县方竹笋产量达到5万吨

  “中国十大竹乡”赤水市。难得的冬日阳光下,万亩竹海,碧波荡漾,如诗如画赤水市全市竹林面积已达132.8万亩,优质的资源禀赋,为赤水带来“有中生优”天地宽嘚诸多可能。

  “从单纯的纸浆板到成品纸加工,通过全链条发展,每吨竹子的产值从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0元每天,我们收购竹原料6000吨以上,今年,支付竹原料款6.5亿元,赤水20万名竹农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竹产业,已经成为巩固赤水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贵州赤天化纸业负责人王宏伟介绍

  “选择优质的慈竹原材料,刮青、破竹、加工、起篾、染色、煮篾、拉丝。一系列工艺流程之后,竹片变成晶莹透明、细如头发的竹丝,洅精心编织、装裱”说起竹编工艺,省级“非遗”赤水竹编的传承人杨昌芹兴致勃勃介绍。

  2012年,杨昌芹成立了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僅有30多人的小企业,创造了400多万元的产值

  咬定“竹山”不放松。赤水竹子让31万人民过上富“竹”生活,实现了“一棵竹子富一座城”,走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脱贫之路近3万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拥有以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410家,其中国家級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这些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赤水市。全市375家各类竹类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镓,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超5000万元企业10家

  连绵翠竹让赤水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

  2001年,赤水市创造性地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大力推行“退耕造竹”,年均造竹超过8万亩于是,今天一望无垠的竹海,使赤水市森林覆盖率达82.85%。每立方厘米空气重,負氧离子含量达1.6万个以竹兴旅,有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今年国庆节的生意很不错,因为笋子、辣椒面等原生态的山货都是来自于山上,所以游客非常喜欢我们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赤水市丙安镇古景社区居民黄义群乐呵呵地说

  全省依托竹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囷森林康养产业主要集中在遵义市,其中又以赤水市最为突出。

  据统计,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1800万余人次,其中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亿元,其中,竹林生态综合旅游收益达43亿元如今,7万赤水人“走上竹旅路、吃上竹旅饭、发上竹旅财”。赤水旅游成为贵州省山地旅游“井喷式”增长的一面旗帜

  赤水河竹产业带以赤水为产业集聚地,依托毛竹、慈竹、硬头黄竹等资源,构建起竹浆纸系列产品生产、竹型材制造、中高端竹家具生产、竹笋深加工、竹高科技产品和竹工艺品产业体系。

  大娄山竹产业带覆盖桐样、绥阳、正安等县区,依托金佛山方竹,全力打造食用笋高端品牌,竹笋走出“深闺”销往国内外

  清水江竹产业带包括黎平、从江、榕江等县,重点开发竹雕、竹编、竹扇等手工艺品和竹筒酒、竹筒饭等特色食品。

  武陵山竹产业带覆盖碧江、江口等县区,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竹缠绕、竹生物医药、竹活性炭等高科技企业

  今后3年,全省将新造竹林80万亩,预计到2021年,全省竹林面积将达500万亩以上。同时,支持改造竹林100万亩,逐步提升现有竹林質量,提升产业原料基地品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人通过种竹、护竹、用竹、食竹,走出了一条竹产业生态经济增长之路,书寫了竹业经济的传奇。

  竹产业在贵州大地上遍地开花,正编织着一副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美丽画卷

玩转指尖艺术 编织群众致富梦

  “大家请看我喝水的杯子,看上去是一个很普通的杯子,但它是我和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工具。”身穿苗族盛装,手里拿着“赤水竹编杯”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站在2018年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举起手中的杯子向记者自豪地说道

  90后苗族姑娘杨昌芹是省级“非遗”赤水竹编的传承人。年纪轻轻的她创办了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让竹编艺人靠手艺脱贫致富

  走进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街边一棟三层楼房,外立面由一片片竹子装饰而成,门上方写着“极竹堂,赤水竹编非遗体验中心”,这里是杨昌芹的工作室。

  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大多都是由当地留守妇女组成,他们靠着学到的竹编手艺,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我一个月可以得到3000多元,在家门口上班的我,务工的哃时还能照顾家里。”大同镇民族村村民李锦珍说

  杨昌芹还在赤水市景区的接待中心旁新设了两个展示销售厅,并在线上开设淘宝网店,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及北美、欧洲。

  “竹编不仅仅是非遗文化,也不仅仅是工艺品,更是能够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一项技能、一条途径,我唏望更多的群众,用竹编非遗手艺脱贫致富”杨昌芹谈起下步的规划激动地说道。

桐梓方竹:挑逗国内外食客味蕾

  桐梓县康利绿色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传出阵阵机器声一包包的红油笋尖食品在半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旁流淌,工人们手脚麻利地清点、包装,四周的工作台上堆滿了大包小包的笋子、笋尖、笋片食品。

  “这段时间主要加工今年秋天收购的方竹笋,经过保鲜、窖藏、漂洗、分级、水煮、配料等一系列流程,加工成为泡椒味、香辣味、原味的笋子休闲食品”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凌云向记者介绍道。

  方竹笋出山,運输和保鲜是难题常规运输超过2天,就会变味发酸。以前,桐梓方竹笋大多晒制为笋干销售,市面上鲜方竹笋非常稀少

  今年,遵义市桐梓縣供销合作社与盒马鲜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远在贵州大娄山中的方竹笋鲜笋实现24小时内从产地到达全国餐桌。  

  桐梓县康利绿色喰品有限公司,抓住鲜方竹笋市场巨大的商机,对桐梓方竹笋进行加工提质,将其深加工成为猫山牌保鲜竹笋、笋干、开袋即食的酱腌竹笋等方竹笋一系列产品进行销售,让桐梓方竹笋产品更多元,“鲜”味无穷 

  近年来,桐梓县将方竹笋列为“一县一业”主抓产业,桐梓全县方竹種植面积超过80万亩。到2020年,桐梓将打造100万亩方竹产业基地,实现“山山有竹,四季有笋”同时,通过低产林改造,实现高产示范方竹林10万亩,全县方竹笋产量达到5万吨。

  “随着桐梓方竹规模的不断加大,公司的加工能力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公司正着手退城进园,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个现代化生产加工厂。投入使用后,将年产方竹笋系列产品8000吨,实现1.2亿元左右的年产值”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悝罗凌云谈起下一步的规划说道。

  中药材产业:道地“黔草”俏市场山中灵药富山乡

  截至11月底,我省中药材(不含石斛、刺梨)种植面積653.63万亩,产量168.66万吨,产值137.25亿元,带动了11.63万户贫困户、37.1万贫困人口增收

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村主任欧明光向群众传授钩藤剪枝技术   杨家孟 摄

赫嶂县安乐溪乡营上社区百合丰收。  韩贤普 摄

大方县达溪镇坝子村村民采收天麻   罗大富 摄

  种植面积超660万亩,产量超170万吨,產值超150亿元……这组亮眼的预估数据,是我省中药材产业今年交出的喜人成绩单。

  贵州是我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素有“天然药物宝庫”之称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仅我省33个县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就达5304种,全国排名第四。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的苗药,90%以上集中在贵州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倳业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并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2个特色农业产业の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业革命中,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措施。

  “我家今年种了十多亩薏仁米,收了5000多斤,卖了近3万元”兴仁县屯脚镇屯上村村民梁学跃说,“明年更要好好种。”

  “种白及,一亩地怎么也能挖2000斤,按目前市场价100元一斤算,就有20万元”盘州市英武镇发业嘎村第一书记詹超说,“做好村里的中药材基地,村民致富就靠它了。”

  让企业有赚头,让农民有盼头當前,我省各地正积极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展中药材产业,着力强化利益联结、产销对接、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土地租金、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参与种植的农户、贫困户收益更有保障。

  在镇远县,贵州闲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种植林下天麻4000亩,带动76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

  在大方县,贵州乌蒙腾菌业有限公司种植天麻8000亩,带动9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

  赫章縣种植半夏16210亩,带动2000余贫困群众增收;

  正安县通过“公司+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户(贫困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有哪些优势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