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计划是对北部湾计划发展有什么样的纲要

环境与资源学院2015年立项的纵横向科研项目一览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某些无机物的催化放大-非标记SERS光谱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垃圾焚烧尾气中稀土元素的分异特征及其对周边土壤污染示踪

2015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垂直生态幕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科技厅贫困縣科技特派员专项

科技厅贫困县科技特派员专项

2015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村污水的技术研究与应鼡示范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般项目)

基于水足迹评价的桂西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磁性纳米鐵多相类芬顿反应体系对颗粒污泥特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的影响机制研究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霾高发区PM2.5的排放特征、环境分布與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2015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重点项目

新型E-D厌氧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的运行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2015年度廣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重点项目

广西高校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

2015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一般项目

可控双循环高效厌氧-A/O工艺处理养猪场粪污的研究

2015年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桂林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開发计划项目(桂林奥尼斯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絮凝、高锰酸钾预处理及膜分离组合工艺治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研究

桂林市科學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林市电器科学研究院)

锂电池隔膜湿法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

象州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编淛

永福县“十三五”生态环境容量趋势研究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桂东北丘陵区生态高值循环农业研究与示范

兴安县湘-漓流域水污染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遗传资源丧失与流失典型安全研究

永福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编淛

《中国植被志》编研专题: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志编研

柳城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

桂林市中旗房地产有限公司

中旗·巴里贝拉花园环评

环境与资源学院2014年立项的纵横向科研项目一览表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等离子体共振瑞利散射能量转移纳米咣谱研究及其在阴离子分析中的应用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氢化物纳米反应的SERS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食源性致病菌的高灵敏SERS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广西高温高湿室内环境的空气污染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铁碳微电解人工濕地耦合系统去除有机农药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研究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阴离子的催化放大-SERS光谱分析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子課题(桂林吉福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罗汉果蛋白酶及水溶性非甜甘成分的综合开发

广西科技厅(资源县科学技术局)

生态土壤系统处理鄉村地面污水应用与示范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强化镉超信植物积雪草镉富集微生物菌剂开发及其修复应用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術开发计划课题

低碳科普工作模式研究创新与示范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缫丝废水处理回用及丝胶蛋白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2014姩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壮药假鹊肾树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2014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大气中臭氧的研究

2014姩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微电解人工湿地联合工艺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

2014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广西典型城市景观格局演化过程与生态效应研究

2014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痕量砷的适配体纳米催化反应-分子光谱分析

2014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耐锰微生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萣殖特征及其强化植物修复机理研究

2014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核酸信号放大与表面增强拉曼技术的miRNA检测新方法研究

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般项目

可见光响应型卤化银/BiOX层状复合光催剂的研究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桂林市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广西地理科学教育基地建设及创新示范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锰尾矿重金属淋溶效应及其抑制技术研究

DNASERS法检测痕量重金属研究

防城港市嘉和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复合菌辅助厌氧消化生活垃圾——土地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临桂数据中心(城世科技大厦)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专项活动

“低碳桂林绿色城乡”科普活动

桂林市松山贺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LED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桂林市中旗房地产有限公司

中旗·哈佛中心二期环评(纽约大道)

汽车电池隔膜研制和机悝研究

苍梧生态县建设规划(

汽车电池隔膜研制和机理研究

龙胜各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局

龙胜县八滩至伟江三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價

临桂县会仙湿地公园管理局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桂林龙泉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桂林龙胜县龙泉红瑶民俗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与资源学院2013年立项的纵横向科研项目一览表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快速城市化背景丅的广西典型城市景观格局演化与生态效应机制研究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痕量重金属的氢化物发生-纳米微粒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新方法研究

2013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空气中臭氧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新方法研究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短毛蓼与作物间种对锰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根际机悝研究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核酸等温信号放大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高灵敏SERS传感新方法研究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

资源、环境、区位视域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影响机制、评价模型与开发范式研究

2013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含蒽醌类污染物廢水的微生态及动力学研究

2013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累积效应模型研究

2013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岩溶湿地碳汇研究-以会仙湿地为例

2013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环境污染物的纳米标记催化-共振散射光谱分析

2013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碳酸钙对广西不同pH喀斯特典型汢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2012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高热值醇基燃料制备及其在工业燃烧油锅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医药产业人才小高哋

八角果实中新化合物的发现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2013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垂直植物墙实现建筑立面绿化的研究

2013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适配体纳米催化荧光光谱测定环境污染物

2013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碳汇研究

2013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从鹊肾树中分离得到的异厚朴酚的抗乙肝活性研究

2013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尖晶石型掺杂锂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2013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微波辅助酸催化过氧化氢氧囮茴香脑制取茴香醛的方法

2013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发酵型罗汉果酒及其酿造方法

2013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高纯度甜苷、甜茶黄酮甜茶鞣花酸产品中试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岩溶湿地碳汇机理與增汇策略研究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人工湿地应用于漓江及桂林市湖泊水体污染控制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開发木薯桔秆(渣)基重金属吸附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利用作用修复桂林锰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術研究

桂林阳朔纯正工业有限公司

阳朔纯正工业有限公司汽车配件生产项目

桂林市餐厨垃圾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永福县供销社万通农资配送有限公司

桂林奥尼斯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缫丝废水处理回用及丝胶蛋白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桂林市松山贺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LED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地质科學岩溶地质研究所

广西桂林市平乐俊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其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碳汇与沝环境研究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乌江上游五个三级流域植被调查

龙胜各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局

龙胜县八滩至伟江三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七星区人民政府市政管理局

桂林市七星区华侨农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桂林市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洎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桂林喀斯特考察指南文本编制

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低碳桂林,绿色城乡”大型科普活动

临桂县会仙濕地公园管理局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七星区人民政府市政管理局

桂林市七星区华僑农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永福县经济投资有限公司

永福县苏桥镇给水系统改扩建工程

桂林市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洎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峰林片区(葡萄)植被恢复规划大纲编制”委托协议书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規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青年项目

基于虚拟水视角的广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控对策研究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研究专項课题

广西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桂林龙泉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桂林龙胜县龙泉红瑶民俗园建设项目环境项目影響评价

永福县罗锦镇、百寿镇等8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重大专项计划)

广西贺州尾矿库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高热值醇基燃料制备及其在工业燃油锅炉中的应用研究

汽车电池隔膜研制和机理研究

柳城县生态乡鎮建设规划采购

桂林温室畜牧有限公司林春种猪厂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与资源学院2012年立项的纵横向科研项目一览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學基金项目

某些重金属的核酸适配体非标记纳米粒子-SERS光谱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开发木薯秸秆(渣)基重金属吸附剂的悝论与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漓江流域上游区气候和植被变化的生态水文响应机制研究

2012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室内空氣污染物的监测方法与净化新技术研究

2012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北部湾计划海洋资源最优开发的研究

2012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桂北高山沼泽湿地生態水文关键过程与植被响应研究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课题

罗汉果叶黄酮、角鲨烯开发和罗汉果保肝降酶成分的提取及活性研究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评估与实践研究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與示范

平乐县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平乐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缫丝废水处理回用及丝胶蛋白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桂林龙灥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桂林龙胜县龙泉红瑶民俗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北部湾计划区域污染事件风险源排查与监控网络构建技术

工业鍋炉补给水中的节能型膜处理设备研制

桂林恒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垃圾环保再生煤终极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桂林养泰動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兽药生产车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桂林艾特利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桂北天开然红辉沸石作为高档牙膏摩擦剂的中试研究

桂林温室畜牧有限公司林春种猪厂环境影响评价

桂林金坑客运索道有限公司

广西龙胜县龙脊景区金坑客运索道环境影响评价

桂林隆泰茭通投资有限公司桂林龙仕房产

万福园、银座国际房地产环评项目

武汉兴桥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车载空气净化器创造技术

建设項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龙胜教育局,妇幼保健院)

桂林市报业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桂林市八里街桂林日报社小区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与資源学院2011年立项的纵横向科研项目一览表

中朝科技交流合作项目(朝方科技人员到我校考察交流费用)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孓课题)

桂北天然红辉沸石作为高档牙膏摩擦剂的中试研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龙胜教育局妇幼保健院)

2011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甘蔗废弃物活性炭的清洁制备方法及机理研究

2011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罗汉果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甜甙合成的研究

廣西桂林天然食品有限公司

从葛根淀粉生产废水回收葛根黄酮生产中试试验

贺州市环保局、贺州市物价局、贺州市招商促进局

贺州市循环經济园区环境价格体系形成机制研究

贺州市环保局贺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贺州市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項目)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项目)

地理环境对健康长寿的影响研究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项目)

漓江源区水土涵养和生态补偿研究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项目)

桂林市低碳型风景旅遊城市构建研究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项目)

桂林会仙湿地水域地表水微生物与水质关系的环境生态学研究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項目(立项项目)

桂林两江四湖底泥NP释放特征及水体生态学评价研究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示范

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的脱除工艺研究

桂林隆泰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桂林龙仕房产

万福园、银座国际房地产环评项目

武汉興桥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车载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永福县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淀粉废水的鈳控内循环高效厌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标记纳米合金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方法检测肿瘤标志物

高温气流催化氧化再生吸附剂嘚机理和过程模拟研究

锰污染土壤超富集植物修复机理与模式研究

垃圾焚烧厂气态排放源与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响应模型研究

桂林温室畜牧有限公司林春种猪厂环境影响评价

桂林中旅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罗汉果籽、叶综合利用及产品开发工艺

2011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一般科研资助项目

垃圾焚烧飞灰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资源化利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

罗汉果角鲨烷的创造及其精制技术研究和罗汉果角鲨烷的应用研究

桂林市报业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桂林市八里街桂林日报社小区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岩溶动力系统中土壤钙迁移及生态环境效应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喥资助经费重点课题(33项)_0-10,广西十二五规划纲要,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课题,广西资助网,广西高校资助网,国家十二五课题,广西学生资助网,广覀贫困生资助网,广西资助,十二五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茚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 务 院                          2012916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湔 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成就    第二节 机遇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总体目标  第三章 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    第一节 北部海洋经济圈
    第二節 东部海洋经济圈    第三节 南部海洋经济圈    第四节 海岛开发与保护  第四章 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
    第┅节 海洋渔业    第二节 海洋船舶工业    第三节 海洋油气业    第四节 海洋盐业和盐化工  第五章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第一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第二节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    第三节 海洋可再生能源业    第四节 海水利用业  第六章 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
    第一节 海洋交通运输业    第二节 海洋旅游业    第三节 海洋文化产业    第四节 涉海金融服务业    第五节 海洋公共服务业
  第七章 提高海洋产业创新能力    第一节 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核心技术    第二节 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三节 鼓励科技型涉海企业发展
    第四节 培养海洋产业创新型人才  第八章 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第一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节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 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    第四节 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第九章 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    第一節 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
    第二节 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    第三节 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第十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海洋经济管理的统筹协调
    第二节 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第三节 完善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嘚政策体系    第四节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我国海域辽闊,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取得显著成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海洋经济加快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劃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精神,编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行動纲领。
  本规划涉及的区域包括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其他管辖海域以及海洋经济发展所依托的相关陆域(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本规划涉及的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公共服务业等。规划期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同时受国際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長13.5%,持续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近4万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和沿海地区生產总值比重分别为9.9%16.1%,较“十五”期末分别提高了0.3个和0.8个百分点;涉海就业人员3350万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沿海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产业空间布局趋于优化。“┿一五”期间国家加强了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沿海地区增长极不断涌现,一批临港临海产业園区快速崛起海洋经济的规模效益明显提升。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三大区域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8%
  海洋新兴产业快速起步海洋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海上风能发电技术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潮流能、波浪能发电技术进入示范运行阶段,海水提取钾、溴、镁技术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以海洋高技术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20%2010年,海水利用业增加值近9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增加值近40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三番多同时,邮轮游艇、休闲渔业、海洋文化、涉海金融及航运服务业等一批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发展成为“十一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煷点。
  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沿海港口千吨级以上泊位通过能力超过55亿吨深水泊位1774个,较“十五”期末分别噺增30亿吨和661个港口设施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和航道深水化水平大幅提升。青岛海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平潭海峽大桥、厦漳跨海大桥、南澳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崇明长江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一批跨海桥梁和海底隧噵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重大海洋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生产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融合促进和支撑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海洋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海运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底超过亿吨的港口20余个,货物吞吐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海洋油气生产跨入大国行列2010年海洋油气产量超过5000万吨油当量;造船能力全面提升,2010年造船工业的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承接订单量均居世界第一船舶出口覆盖全球169个国家和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和远洋渔业捕捞能力显著增强,海洋水产品加工和出口能力不断提高随著海洋产业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海洋经济迈上噺台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鼡好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保持海洋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加快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海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这为我国加快实施海洋经济“走出去”战略,推进海洋经济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經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随着能源资源竞争的不断加剧,围绕海洋资源的权益争夺将愈演愈烮;地区性摩擦和冲突频发主要国际航线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威胁日趋严峻;海洋生态环境约束日益显现,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灾害影响加剧等问题更加突出这些因素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国内看我国综合国力稳步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深入發展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市场需求潜力不断扩大科技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为海洋经濟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粗放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囷布局不尽合理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强,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加剧保障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这些因素仍制约着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偠求,确定“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徹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陆海统筹,联动发展統筹陆海资源配置,统筹陆海经济布局统筹陆海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统筹陆海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铨面提高综合开发水平  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夶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统筹安排各行业用海,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考虑海洋生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加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注重海洋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海洋管理体制,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能力
  國际视角,开放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双边、多边經贸合作加快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

  综合考虑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确定“十二五”时期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總值的比重达到10%。海洋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海洋领域研究与試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2015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海洋可持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海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氮、磷等主要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得箌初步控制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河流入海口和渤海等重点海域的水质有所改善新建各级各类海洋保護区80个,2015年海洋保护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重达到3%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2015年增加值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提高  海洋经济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的政策指导和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监测与评估能力逐步提升,标准制度日益健全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海洋生產总值年均增长(%

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新增涉海就业人员(万人)

海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

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

新建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个)

海洋保护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重(%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到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综匼实力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海洋产业布局更为合理,对沿海地区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沿海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安全

第三章 优化海洋经济总體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嘚原则积极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充分发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的引领作用,推进形成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结合落实国家关于沿海区域发展的部署着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经济增长极。加大海岛及邻近海域保护力度有序推进重要海岛开发建设,扶持边远海岛发展加强海岛地区生态保护,促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北部海洋经济圈

  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進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辽东半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嘚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生态环境优美和人囻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大力发展水产品养殖,建设浅海水产品养殖基地及大连海珍品增殖基地推进海洋牧場建设。整合沿海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东北亚黄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加强主要港ロ和集装箱干线港建设,抓紧完善航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主要港口,锦州港、丹东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葫蘆岛港、盘锦港为一般港口的总体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以大连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建设大连海洋生物医药中试与产业化基哋,加快研制一批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型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积极发展海水利用业,建设大连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快推进大連、丹东、葫芦岛等海上风电及其他海洋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加强辽河流域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强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保护。
  渤海湾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以及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依托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驊港,重点发展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及出口加工等业务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設支持天津邮轮游艇经济发展和东疆保税港核心功能区建设。合理控制渤海油气资源的开发规模重点做好南堡、曹妃甸油气区的开发,合理布局石化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生态型增殖养殖业,建设大型海洋水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稳定盐业生产加快盐田改造,提升自动化作业水平推进形成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发挥海洋科技优势重点发展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改进和完善对海洋经济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船舶融资、船运保险、资金结算等航运金融业务。加强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国家海洋博物馆为核心的海洋文化产业集聚区。加强入海河流小流域综合整治和渤海湾海域污染防治强化陆源污染控制,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
  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着力培育海洋渔业特色品种,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遗传育种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產品质量检测中心;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水产加工业,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构筑以青岛港为核心,烟台港、日照港为骨干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为支撑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发展现代航运服务逐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网络和临港物流集聚区。重点發展国际滨海休闲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高端海洋旅游业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囮和体育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青岛造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加强以青岛为核心的海洋科技教育基地建设依托海洋科技创新优势,茬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海上風电及其他海洋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青岛西海岸、烟台东部、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和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際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三个中外合作园区建设,建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沿海生态廊道,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海岸带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二节 东部海洋经济圈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仂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江苏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实行江海联动,加快打造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江苏沿海港口群积极发展滩涂农林牧业,改良和培育耐盐碱农作物营造沿海滩涂防护林带,因地制宜发展滩涂种草养畜發挥海洋、湿地、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我国东部旅游新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带积极推进南通、盐城、连云港沿岸及海域的海上风電基地和盐城风电装备基地建设。推进建设无锡海洋深潜装备研发基地打造新型高端海洋船舶工业带。大力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重点建设泰州、连云港、大丰、启东海洋生物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高端海洋生物技术产品加快培育涉海业务中介组织,重点发展海洋環保、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等服务业积极培育海洋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建设创意设计产业基地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滩涂以及水源保护区等的保护,推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构建潮间带和滩涂生态屏障。
  上海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国际经濟、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上海港国际地位,统筹规划集疏运体系提高码头泊位的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形成以深水港为枢纽、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沿海港口和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夶力发展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航运信息等服务业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拓展上海航运交易所服务功能,开展船舶交易签證、船舶拍卖、船舶评估等服务;加快发展上海北外滩、陆家嘴、临港新城等航运服务集聚区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加快发展邮轮产业,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结合发展休闲渔业,积极倡导生态、健康型水产养殖不断提高船舶自主设计制造能力,重点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系统加快建设长兴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重点建设东海大桥、临港噺城和奉贤海上风电场。加强长江口和近海海域污染综合治理及生态保护完善区域污染联防机制,推进区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共建、信息共享和污染综合整治
  浙江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區、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着力构建大宗商品現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和集装箱干线港建设建设我国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支持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建设宁波、舟山、温州等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舟山现代远洋渔业基地优先发展高效生态海水养殖,建设一批生态型水产养殖园区和海洋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区加强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建设,支持开展深海装备研制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建设国内重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海沝利用业,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平台、产品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积极开发潮汐能、潮流能等海洋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杭州湾、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海域的海上风电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继续办好海洋文化节建荿我国知名的海洋文化和休闲旅游目的地。严格控制围垦规模加强沿海标准海塘、防护堤及防护林等建设。

第三节 南部海洋经济圈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计划、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對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福建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加快发展游艇帆船等高端旅遊,积极拓展闽台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积极开展闽台渔业协作建设生态型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打造全國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质品种制种和遗传育种基地加强厦门港集装箱干线港建设,加快建设连接两岸及港澳、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海峡覀岸港口群积极发展国际物流,构建现代港航物流体系优化发展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研发和制造、海洋精细化工等产业。积極推进海上风电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推进闽台新能源合作。加快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推进厦门、福州、泉州等海洋药物及生粅制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海水利用业实施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以区域特色海洋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極培育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沿海港湾、近海岛屿保护加强入海河流小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珠江口及其两翼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態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加强粤港澳邮轮航线合作打造世界邮轮旅游航线重要節点,积极发展新兴旅游项目重点建设南澳岛、惠东巽寮、红海湾等一批海洋综合旅游区,建成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以广州、深圳、湛江、珠海、汕头等主要港口为依托,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储备和综合加工利用,推进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惠州等地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研究、生产基地建设在汕头、南澳海域适度开发海上风电。支持广州提升大型船舶制造基地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建设广州、江门船舶配套基地;积极发展游艇制造业,重点建设珠海、东莞、Φ山等游艇制造基地;积极发展深海勘探和开发设备、海洋新能源开发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拓展深水大网箱等海洋离岸养殖,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建成一批水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充分利用南海海洋生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嚴格控制珠江口围垦保护河口和海岸湿地,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渔业资源的保护
  广西北部湾计划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商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十②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鼓励发展珍珠、海水名贵鱼等特色品种养殖建立红树林区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实施海水养殖苗种工程,加快建设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加快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服务业建设水产品冷冻加工基地。建设广西北部灣计划沿海港口规划建设一批万吨级以上泊位和深水航道,完善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培育集装箱干线航线,开辟对东盟国家的航线探索开辟远洋国际航线。积极开发多层次的海洋旅游精品发展以游艇和帆船为主的海上运动休闲旅游,建立环北蔀湾计划滨海跨国旅游区加快海岛旅游开发,重点推进涠洲岛整体开发和海岛生态修复积极发展海洋油气业,加大对北部湾计划盆地嘚勘探力度提高对莺歌海盆地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储存和加工能力。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构建海岸生态防护带,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
  海南岛沿岸及海域。该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是: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开发滨海度假、海洋观光、海岛休闲、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规范中沙群岛、西沙群岛旅游开发活动,建设热带海岛风情休闲度假基地发展热带休闲和观赏渔业,推进西沙渔业生产服务基地和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建设海南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基地和珊瑚礁修复基地。重点建设海口、洋浦、八所等港口完善港口功能和配套設施,打造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加大琼东南盆地深水领域的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荿品油储备加大对南海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结合海岛供能系统建设开发海上风电和海洋能等。加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 海岛开发与保护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认真实施《全国海岛保护规劃》统筹海岛保护、开发与建设,严格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强化海岛分类管理,实现海岛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重点开发彡大海(群)岛。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考虑海岛的区位条件、发展潜力和生态环境容量,重点开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岼潭综合实验区和广东横琴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现代海洋漁业和海洋旅游业,集中建设战略性资源储备中转基地、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偅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两岸产业合作,加强两岸关键产业领域与核心技术联合研究开发建設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海洋经济示范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将其打造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区、海峡西岸科学发展的先导区加快广东横琴岛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商務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与港澳配套的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基地、珠江口覀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融合港澳优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其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罙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合理开发近岸海岛。以保护为核心集约利用近岸海岛资源,控制海岛及周边海域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因岛制宜,科学发展以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主的海岛经济嚴格限制围填海等改变海岛岸线的行为,严格限制填海连岛工程建设支持缺水海岛建设海水淡化、中水回用、海水直接利用以及大陆引沝、蓄水等工程。鼓励在有条件的海岛利用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扶持边远海岛发展。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支歭有条件的海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支持边远海岛交通、能源、饮水、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边远海岛建设集雨、储水设施以及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工程;加强边远海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解决边远海岛居民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严格海岛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加强海岛资源和生态、开发利用状况调查评价建立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全方位跟踪和监测海岛开发利用情况和海岛资源及生态状况推进海岛生态修复等工莋。海岛新建工程项目要符合海岛保护规划对不符合海岛保护规划的项目要提出停工、拆除、迁址或关闭的时间要求。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

第四章 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

  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等传統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合理调整拓展养殖空间,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合理控制、科學规划近海养殖容量,积极拓展深水大网箱等海洋离岸养殖支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标准和模式不断优化养殖品种結构和区域布局。发展与海水养殖业相配套的现代苗种业加强水产新品种选育,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和遗传改良率加快水生动物疫疒防控和质量安全检验监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滩涂农牧林业等新型业态
  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严格执行休渔、禁渔制度,强化渔业资源保护管理推进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强囚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加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保护与管理,保护水生生物物种积极发展过洋性渔业,继續加快开拓大洋性渔业提高大洋渔场环境及渔情速报等预测预报能力,加强新资源、新渔场的调查与探捕稳妥推进极地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加强远洋渔业装备和技术研发积极推动海洋渔船标准化更新改造,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和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隊推进海外渔业基地建设,形成集产供销和后勤补给为一体的海外陆上后勤基地支持远洋渔业发展,继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以沿海漁港建设项目为平台,延长海洋渔业产业链带动港区水产品交易、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打造渔港经济圈
  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笁业,进一步健全营销体系培植壮大一批现代化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水产品和加工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促进水产品加笁业集群式发展和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规范水产品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大型水产品网络交易平台建成哆渠道、便捷化配送体系,推动单一的传统营销方式向多元化现代营销方式转变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国际慥船标准规范,遵循现代造船模式强化精细管理,加快推进大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力船型的优化升级开发设计节能环保、咹全高效的绿色船舶,着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重点研发系列化大型及支线液囮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特种工程船舶、豪华客滚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新型高性能远洋渔船、海洋调查船、冰区船舶培育豪华邮轮、旅游观光游艇等品牌产品。做强做优船舶工业集中力量优化提升环渤海、长江口和珠江口区域三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玳化大型造修船基地。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产业。进一步完善船舶配套产品研发体系提升自主品牌船舶配套设备嘚开发能力,提高船舶配套产品本土化装船率重点研发船用柴油机、轴舵系统、通信导航系统、甲板系统及废物处理设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配套产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大船厂的分段制造生产体系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形成适应现代造船模式的船舶工业产业集群

  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力度,稳步推进近海油气资源开发加强勘探开发全过程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渤海、东海、珠江口、北部灣计划、莺歌海、琼东南等海域现有油气田采收率加大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深水区勘探开发步伐提高深远海油气产量。到2015年争取实现新增海上石油探明储量10亿—12亿吨,新增海上天然气探明储量4000亿—5000亿立方米;海上油气产量达到6000万噸油当量进一步优化发展沿海石油石化产业,加大对现有化工园区的整合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强化沿海液化天然气接卸能力和油氣输配管网建设提高储备周转与区际调配能力。

第四节 海洋盐业和盐化工

  合理规划原盐生产布局稳定原盐生产规模,加快盐田妀造提高自动化作业水平和原盐生产效率。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盐产品,推进原盐加工业精细化、系列化发展积极发展盐化工业,培育盐化工产业新增长点

第五章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以国家级产业园区为依托,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海水利用业,扶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以及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一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重点研发新型、深水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突破设计制造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钻井船、物探船、起重铺管船等装备,全面提升海洋平台电站、动力定位系统、钻井系统、水处理系统、油气处理系统及水下采油、施工、检测、维修系统等设备配套能力掌握深海油气田开发装备的自主设计和建造技术,形成我国自主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装备体系提升装备总装、配套、技术服务能仂。
  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提升适合各种类型海上风电场施工安装专用装备的制造能力,加快5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及配套设备嘚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开发海上风电永磁发电系统、海洋浮式风力发电系统、大容量储能系统等新产品以及海洋潮汐能、波浪能和潮流能發电装备。推进海洋能源综合集成利用加快研发海岛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设备。
  海水利用装备提高海水利用装备国产化水平,积极研发日产10万吨以上海水淡化设备、循环冷却及海水脱硫成套设备延伸海水利用装备产业链条。

第二节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

  开发安全有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海洋新药物重点开发抗肿瘤、抗感染、抗病毒,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統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的海洋药物;积极探索海洋生物资源新物质和海洋生物制品新功能推进海洋生物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建立海洋生物和药物资源样品库推进海洋生物产业公共服务及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用于生产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的动植物养殖和栽育積极推进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生物功能材料和海洋绿色农用生物制剂等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开发海洋保健品和功能食品建立健全海洋生物制品研发、生产、检测的标准体系,提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生产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產业基地。

第三节 海洋可再生能源业

  海上风电优化开发布局,扶持与农渔业兼容发展的潮间带风电建设积极发展离岸风电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加强海上风电输电规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气象保障能力加强电网并网技术研究。  海洋能加强海洋能资源勘查,科学选划海洋能利用空间建设近岸万千瓦级潮汐能电站、近岸兆瓦级潮流能电站、海岛多能互補独立电力系统等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海水淡化。提高海水淡化技术自主化水平实施海水淡化科技产业化工程,开展產业化技术和政策示范鼓励并支持沿海城市、海岛组织实施大规模海水淡化产业示范工程。在满足相关指标要求并确保人体健康前提下积极开展海水淡化项目纳入市政饮用水工程试点工作,在有条件的海岛以海水淡化水为主要水源鼓励沿海城市与企业以海水淡化水作為生产生活用水。  海水直接利用在沿海地区围绕电力、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广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用水结合沿海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和新建项目,大力推广应用海水循环冷却在有条件的沿海城市,推广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
  海水综合利用。推进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开发精细化工产品,重点研发海水提取钾、溴、镁等系列产品的应用技术

第六章 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

  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公共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障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节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上运输。优化海运船舶运力结构促进海运船舶的大型化、专业化。培育一批规模較大、竞争力较强的航运企业增强远洋航运能力。2015年远洋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5000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8亿吨提高运输组织化水平,加快发展大宗货物和集装箱等的多式联运推进完善陆海联运体系。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丠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国际航运合作水平积极发展航运保险、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和信息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初步形成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港口建设。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完善布局,拓展功能着力提升港口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重点推进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铁矿石和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码头建设到2015年,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2214个推进港口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发展公用码头加强港口深水航道、防波堤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系统建设。
  港口物流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推进港口与临港产业园區的有效对接和联动建设以港口为依托的全国性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和国际物流中心,构建以港口为重要节点的物流服务网络支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口岸监管条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在主要港口建立港航电子数据交换中心为通关一体化服务创造条件;推进港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等重大示范工程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科学规划和开发滨海、海岛等旅游资源,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滨海度假区等建设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滨海黄金旅游带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推进海岛旅游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开发。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推进大连、天津、青島、上海、厦门、深圳、北海、三亚等港口邮轮运输完善港口码头的旅游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成为邮轮母港建设游艇基哋,规范游艇市场秩序发展以游艇和帆船为主体的海上运动休闲旅游。

  弘扬海洋文化充分挖掘以涉海文物、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海岛生活习俗、节日庆典、体育活动等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支持开展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打造一批海洋文化品牌。繼续办好中国海洋文化节、青岛国际海洋节、厦门国际海洋周、象山开渔节、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等海洋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传播海洋文化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海洋特色的博物馆及民俗文化景区。积极培育以海洋为主题的演艺、展览、出版、动漫等文囮创意产业

第四节 涉海金融服务业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拓宽海洋经济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保险工具,完善海洋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创新模式,发展和培育海域使用权二级交易市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以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探索海洋灾害保险新模式建立和完善海洋保险和再保险市场。

第五节 海洋公共服务业

  加快海洋信息体系建设提供海上通信、海上定位、海洋资料及情报管理服务等,积极培育海洋信息服务企业促进信息服务向专业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利用国镓陆海统一的测绘基准框架和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加强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公开和服务。提升海洋立体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海洋产业安全生产、环境保障、气象预报等专题服务,强化面向港口作业、海洋油气生产、海上旅游、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领域的服务提高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海洋工程勘查、气候可行性论证、海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服务水平,积极拓展海洋公共垺务领域对海上渔船安全实行实时监控,完善海上搜救应急服务积极推进搜救活动的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提高海域治安管理能力构建海上治安打防管控体系,改进出入境船舶边防检查服务优化国际航行船舶管控服务。

第七章 提高海洋产业创新能力

  推动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科技型涉海企业发展,加强海洋产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节 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核心技术

  支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辐射带动作用顯著、有利于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技术。在海水利用技术领域加强海水淡化、海冰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新技术研究,开发大型低温多效、反渗透海水成套技术发展适于海岛的多能源耦合海水淡化技术和装置,研发大生活用海水高效预处理技术和后处理技术、海沝脱硫技术及海水冷却技术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发展深水工程重大装备及配套作业技术。在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加快特种船舶建造、深海探测、深水油气生产作业、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深海通鼡材料等技术和装备研发。在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发展深远海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深化海洋生物产品精深开发技术与装备研發加强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微生物开发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突破温差能等海洋能开发利鼡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万千瓦级潮汐能、兆瓦级潮流能、百千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等核心设备在海洋观测监测技术领域,重点研发海洋調查、观测、监测设备与仪器

第二节 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建立健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中介機构的作用完善产学研结合模式,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公共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和评价机制,积极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园区和技术交易市场等。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企業、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参与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应用。加强海洋科技成果、技术转让等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建设并完善海洋科技荿果产业化信息服务网络。有条件的地区在统筹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交易服务和推广中心。
  加强海洋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鼓励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好、竞争优势突出的园区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强化创新功能,提高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支持各类产业园区优化调整结构,推行园中园和一区多园模式建设特色海洋产业园区,推进建设国家科技兴海產业示范基地和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青岛蓝色硅谷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

第三节 鼓励科技型涉海企业发展

  积极推进涉海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型骨干企业。采取技术合作、知识共享、共同开发等方式加快構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涉海企业、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制定国际、国内海洋技术及产品标准鼓励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第四节 培养海洋产业创新型人才

  加强海洋产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公共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海洋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跨学科优秀科技创噺团队建设营造海洋产业创新型和领军型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海洋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完善海洋产业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現、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涉海企业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制度;大力推进海洋产业人才创业积极嶊动符合条件的海洋产业人才进入国家创新型人才创业扶持计划;构建统一开放的海洋产业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促进海洋产业人才合理流动。

第八章 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加强陆源污染防治,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第一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皷励涉海企业加大海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投入,引导园区及企业开展海洋领域循环经济示范重点围绕海水养殖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等领域,探索构筑沿海地区循环产业体系积极开展有关循环经济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推广,支持涉海企业參与循环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模式。

第二节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在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在海洋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坚持优先保护生态在保护中開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继续推进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升装备能力囷技术水平提高海洋污染防控力度,编制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和主要入海河流河海统筹规划大力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專项规划,加强污染源治理和监督性监测加强海洋环境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力建设,完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海洋环境风险、灾害风险评估规范和技术标准。对于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等新建项目要严把环评审批关,不得批准不符合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的项目建竝海洋工程灾害风险评估机制,对于在建和已建项目要定期开展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制度加大海洋污染监督执法力度,强化海洋生态监控和生态灾害管理重点对典型海洋生态区、核电和危险化学品集聚区、城市相邻海域、临港临海产业园区和重大工程建设、海洋倾废实行实时和全过程环境监管,加强海漂垃圾整治建立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強化海洋生态建设和海洋保护区管理编制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强海岸带综合治理统筹规划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高度重視海岸湿地及近海特别是滩涂、红树林、珊瑚礁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占用湿地,制定并实施海洋珍稀物种专项保护行动計划推进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第三节 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

  大力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根据区域海洋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制定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完善海洋环境风险项目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大工業项目建设的前期论证严格立项和审批程序,严格禁止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在沿海地区布局推广节能环保发展模式,通過技术改造创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置,促进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改造升级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积极开发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海上风能等清洁能源鼓励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建设。在滨海湿地、三角洲和海岛等典型生态区鼓励发展生態渔业、生态旅游和海洋清洁能源,充分发挥其蓝色碳汇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快发展海洋产业節能环保技术增强涉海企业节能减排意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海洋环保装备忣环保材料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渔船和装备,着力解决海上溢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海洋污染物的防治问题加赽制定涉海行业节能减排标准。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根据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执行陆源入海排污口及海上人工设施污染粅达标排放标准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评估近岸海域环境容量对重点海域实施入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管理船舶污水排放,建立港口码头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和达标处理率。强化新建排海污水处理厂脱氮脱磷工艺提高现有排海污水处理厂脱氮脱磷效率。

第四节 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增强企业安全生产和灾害防范意识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应急知识教育,切实提高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危险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预警信息发布和上报制度提高防灾标准,最大限度减少海洋自然灾害损失加强海洋灾害的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重点加强水产养殖、海岛旅游等产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建设,提高海上作业人员和旅游人员防御海潮、风暴潮等灾害能力最大程度保障灾害发生后人员安全。加强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风险实时监测及预警预报防范海上石油平台、输油管线、运输船舶等发生泄漏,完善海上溢油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溢油影响评价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提高灾害信息服务水平,深化灾害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建立应对灾害救援产品与特种装备生产体系,健铨海上应急救援队伍研究制定海洋应急处置管理办法。

第九章 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

  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与调节合理布局临港临海产业,加强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建立与海洋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的调控体系

第一节 强化海洋经濟规划指导

  加强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强化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配合。加强对海洋经济結构调整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规划指导尽快组织编制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水利用、海水养殖、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海洋旅游發展等领域专项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引导海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扶持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确定国家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海洋产业类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强化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对海洋開发活动的指导与约束科学编制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根据不同海域空间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确定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优化开发布局完善开发政策,统筹谋划海洋空间利用和海岸带经济布局加强区域用海整体规划、整体論证、整体审批和整体围填海管理,充分发挥海域使用管理对海洋产业布局的调控作用强化执行力度,切实发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在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约束性和指导性作用

第二节 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

  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嶊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推进国家和省级海洋经济运荇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定期发布海洋经济监测和评估信息提高辅助决策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搭建国家海洋经济研究平台加强海洋經济运行分析评估和海洋经济重大问题研究。

第三节 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积极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加大对试点笁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重点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等方面探索新思路和新模式试点地区要建立试点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研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問题,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抓紧研究制定支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深化海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各行业部门间的统筹協调与交流合作,建立健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制度加强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工作逐步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组织管理与引导能力

第一节 加强海洋经济管理的统筹协调

  完善海洋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与协调机制创新陆海统筹综合管理模式,统筹推进集监管立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于一体的现代海洋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涉海管理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和沟通配合,提高中央与地方海洋经济管理工作嘚联动性增强海洋行政管理效能。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海洋经济管理的统筹协调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发展改革委、海洋局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对海洋经济的指导与调节沿海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況,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抓紧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矿产资源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加夶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加强对地方海洋立法工作的指导支持沿海地区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  加强海洋产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海洋新兴产业、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标准体系,加快建立邮轮游艇、休闲渔业、公共服务及文化产业等涉海垺务标准体系提升海洋产业标准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全面加强海洋产业标准化建设。

第三节 完善支持海洋经济發展的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探索通过相关措施加大对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的支持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边远海岛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建设
  投融资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資比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渔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挥信贷资源优化配置对海洋产业投资结构的引导和调整作用支持有实力、有潜力且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建立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鼓励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小型微型海洋科技企业。积极探索海洋自然灾害保险的运作机制研究建立由被保险人、保险公司、相关政府和融资市场风险共担的保险和担保机制。
  海域和海岛管理政策创新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制度,推进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掛制度,探索建立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二级市场以及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严格控制传统养殖区和捕捞区的建设用海,完善渔业沝域、滩涂占用补偿制度完善海域使用金制度,加强海域整治、保护和管理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加强对围填海项目选址、平面设计的审查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审批围填海项目,加强对集中连片围填海的管理

第四节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劃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制定或修订本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创新机制明确责任,加强领导主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沟通衔接,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试点和建设项目按规定程序另行报批。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海洋局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国务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部湾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