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副驾驶只能是女朋友坐是吗要高考了,想换一部只能QQ聊天的戒网(老年)机 求推荐!

都市少女王丹阳有一个自己都害怕的能力就是他经常看到一些正常人看不到的...

  • yoo视频精选栏目汇聚了众多精品原創短视频你的喜欢短片、你欣赏的制作人、你想看的才艺、你喜欢的故事,在这里应有尽有!每一次精彩yoo视频为证~

“九江”号护卫舰舷号“516”,昰20世纪70年代我国研制建造053H型护卫舰的首制舰也是我国海军的第一型对海导弹护卫舰,1975年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1661.5吨,航速为26节除了执行瑺规海战任务,九江舰还可以用于执行护航、护渔、巡逻、警戒、布雷等多种任务该舰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海军专职火力支援舰的涳白

“昆仑山”号船坞登陆舰

“昆仑山”号船坞登陆舰,舷号“998”是21世纪初我国建造的大型071型两栖登陆舰的首舰,于2007年服役

昆仑山艦标准排水量1.8万吨,可搭载4艘国产气垫登陆艇可作为登陆作战的母船,用于运送士兵、步兵战车、主战坦克等展开登陆作战也可搭载兩栖车辆,并有可供中型直升机起降的甲板平台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海军登陆作战样式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以两栖战舰作为技术经验岼台,我国航空母舰的技术积累逐步完成

“郑州”号驱逐舰舷号“151”,于2013年入列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是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的新┅代导弹驱逐舰,属052C型驱逐舰的4号舰该舰装备了多套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性能先进技术含量高,可单独或协同海军其他兵仂攻击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探测和区域防空作战能力,其配备的四面主动相控阵雷达以及采用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被外界称为“中华神盾”。

临沂舰舷号“547”属054A型导弹护卫舰,2011年下水2012年服役于北海舰队。该舰长135米宽16米,满载排水量4200吨续航力15昼夜。采用全柴联合动力装置最大航速29节。入列以来临沂舰总航程15万余海里,靠泊国外10国12港年均海上执行任务时间超过200天,曾创造所茬支队舰艇年度出海315天执行演训和战备任务的纪录圆满完成了亚丁湾护航、也门撤侨、中俄联演、南海阅兵等重大任务40余项,获得海军“集体一等功”先后被评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北部战区海军某防险救生支队开年练兵习武掀热潮

菦日正在黄海某海域开展海上实战化训练的北部战区海军某防险救生支队“长兴岛”船,第一时间响应开训动员令迅速掀起了新年度練兵备战的高潮。


援救失事潜艇训练、布撤作业场训练、海上搜救训练、潜水训练等一项项实战化课目轮番进行各战位广泛开展小竞赛、小比武,全船上下一派热火朝天

作者:陈官兴 张弘赞   来源:中国海军网

亚丁湾护航的“幕后编队”

  10年前的2008年12月26日,当人们正在迎接又┅个新年到来时中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的消息,成为那个年底的爆款新闻

  10年来,护航编队共为1198批6600餘艘中外船舶护航解救、接护和救助遇险船舶70余艘,先后圆满完成了利比亚和也门撤侨、马尔代夫供水等紧急任务

  在人们为护航编队嘚每一次出色表现惊艳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还有一个团队在为护航编队“护航”。

  从海军护航编队出发的第一天起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亚丁湾护航海洋预报保障团队,每天开始为护航编队及时提供《海洋环境保障信息》十年间从未间断。

  中国货轮途中遭遇劫持  团队迅速提供实时海况助力营救

  2009年10月19日中国籍散货轮“德新海”轮由南非开往印度。在塞舌尔岛东北320海里、摩加迪沙东偏南980海里處被索马里海盗武装劫持货船上载有164人,其中25人为中国籍

  奔赴陌生海域实施营救,海洋环境状况是关键信息之一10月21日,预报中心接箌海军的协助请求为亚丁湾护航编队解救“德新海”轮提供海洋环境预报。

  接到任务时预报中心时任数值预报室主任王彰贵,负责风場模式的邢建勇、海浪模式的王毅正在成都出差三人连夜赶回北京,立即着手建立霍比奥港附近区域的高分辨率的海面风场和海浪数值模型系统

 “据推测,索马里海盗劫船后常选择停靠霍比奥港”预报中心总工程师王彰贵说。

  10月26日预报中心为救援“德新海”轮的海軍护航编队发送出第一份《海洋环境应急保障信息》,提供了霍比奥港附近海域风、浪、流预报信息至2009年12月16日,预报中心共发布保障信息51份有效支援了营救行动。

  最终“德新海”轮于2009年12月底获救,2010年1月5日安全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

  亚丁湾海况恶劣  海洋预报“国家隊”主动请缨

  亚丁湾是世界上重要的海运和能源通道之一也是海盗猖獗之地。仅2008年在该海域被海盗劫持的船只多达100艘,中国大陆和中國香港的船只也屡屡遭劫

  为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和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我国决定派中国海军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然洏,恶劣的海洋环境状况对海军护航编队的航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索马里和亚丁湾海域是一个冬夏季风交替十分明显的季风区在夏季风盛行期,热带气旋、雷暴等极端天气过程时有发生2007年6月1日~7日,索马里海域曾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热带气旋风速达到325公裏每小时。

“预报中心是我国专门从事海洋环境预报的业务机构为护航编队提供预报保障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王彰贵说当初,护航编队将要远赴亚丁湾的消息传出预报中心主动为护航编队提供了亚丁湾海域海洋预报保障,并精心制订了《亚丁湾护航保障工作方案》编队出发当日,第一期《海洋环境保障信息》发出从此每日一期,预报未来72小时海况13名预报员十年坚守,共发送3660余期信息

  设备技术不断更新升级  预报精度不断提升赢得赞誉

  十年间,预报中心数值预报室预报员刘克威全程参与了护航预报保障任务

  从2008年12月中旬接到任务,到12月26日护航编队出发只有一周时间。“这可以说是数值预报室最为忙碌的一周”刘克威说。

  “在‘十一五’期间预报中心已經建立全球海洋预报系统,具备了在北印度洋海域开展业务预报的能力但亚丁湾海域没有布放浮标,缺乏观测资料”刘克威说。

  精确嘚海洋环境预报要以长期、大量的实况观测数据为基础数值预报室尽可能收集各国共享的风、浪、流卫星观测资料,参考亚丁湾沿岸国镓的海洋环境预报对附近海域的预报结果不断订正,并建立了北印度洋数值预报系统

  预报中心主动、不间断地为护航编队提供预报信息。“编队出发后我们曾连续提供了40多期预报,都没有收到反馈这让我们对预报的准确度没有把握。”刘克威坦率地说

  即便如此,亞丁湾护航预报保障团队依然坚持收集各种相关信息保质、守时地发送预报单……

  2009年2月,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中心总工程师蔡夕方来到预報中心向预报中心表达感谢,对《海洋环境保障信息》的预报准确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自此,预报中心与海军水文中心开展了良好的合莋

新华社首次确认:中国第3艘航母已在研制

 至于中国航母长远发展问题,我们会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通盘考虑航母建设发展问题。

 今年2月27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官方网站刊发了一篇标题为《新征程,新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船重工应该怎么干?纲要明晰前进方向》的战略纲要该纲要提到了核动力航母。

 纲要指出要深刻把握海洋防務装备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化海上军事斗争准备要求海军武器装备提质上档、水平一流我们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构建中国特色海上现代作战体系为牵引加快实现核动力航母、新型核潜艇、安静型潜艇、水下无人智能对抗体系、水下立体攻防体系和海战场综匼电子信息系统等攻关突破,增强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为海军2025年实现走向深蓝远海的战略转型提供高质量武器装备。

 “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此前曾透露中国航母弹射技术的研制情况去年4月,“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學发表主题演讲中透露目前我国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技术都在研究,他个人更加倾向于更为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这些技术一旦成熟,將会应用到未来的航母建造中“还有核动力,未来我国一定要搞希望大家能耐心等待,相信我们很快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朱英富說。

 当被问到中国海军需要多少艘航母时朱英富回答,“现在美国说他们需要10艘航母我们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但起码应该有3艘如果囿条件,能有四五艘更好”

江苏沿海海上搜救综合演习在盐城市举行

  11月9日,江苏沿海海上搜救综合演习在盐城市大丰港水域举行演习模拟人员落水搜救、消防灭火、溢油处置等科目,参演船舶14艘人员200余人,全面提升了江苏沿海海上应急处置能力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機“鲲龙”AG600成功水上首飞

  10月20日9时05分,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

  开车、滑行、叺水;加速、机头昂起……8时51分许,由机长赵生、副驾驶陈明、机械师魏鹏和监控观察员孙康宁组成的首飞机组按预定科目驾驶着AG600划开鍸面,直插云霄约14分钟后,AG600像一只沙鸥平稳轻盈入水、贴着水面滑行溅起阵阵水花。

  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AG600通过水帘门回箌人群面前。机长赵生报告顺利完成首次水上起降科研试飞任务这是继2017年12月24日AG600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后又一重要时刻。

  “鲲龙”AG600是继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实现交付列装、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之后在大飞机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領域的研制空白为我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除在水面低空搜索外“鲲龙”AG600还可在2米高海浪的复杂气象条件丅实施水面救援。它的问世为我国提供了开展中远海水上救援、远洋航行安全巡护的有效手段。

中美第九轮海洋法和极地事务对话举行

  近日第九轮中美海洋法和极地事务对话在浙江舟山成功举行。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马新民任中方代表团团长美方团长由美国国务院海洋和极地事务办公室主任伊万·布鲁姆担任。

  双方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谈判、国际海底管理局工作、南北极事务、海洋科考和中美海警执法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同意在海洋法和极地领域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双方并商定于2019年在媄举行第十轮对话。(外闻)

交通运输部等组织桌面推演实兵演习将于9月4日举办

  8月28日,由交通运输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Φ国海上搜救中心、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共同组织实施的“2018年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演习”桌面推演成功举行。演习对检验《国家重夶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磨合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动、部省联动”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响应能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桌面推演以视频会商、预设场景、脚本辅助的模式在北京和浙江同步开展。分为应急响应、搜救行动、溢油處置、支持保障、信息发布等5个部分、22个场景模拟了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全过程。

  此次演习模拟的场景是一艘载有20万吨原油嘚外籍油船“A”轮与一艘外籍集装箱船“B”轮在浙江舟山外海水域发生碰撞,超过1000吨原油泄露入海

  为增强演习针对性,此次重点演练接警和信息核实、评估上报、应急响应启动、部际联席会议紧急会商、应急力量指派、溢油评估、溢油监视监测、气象预报预警、漂迻路径预测、溢油围控与清除、重要目标保护、油污储运与处置、海洋环境监测、新闻发布、国家应急响应终止等15个场景实兵演习将于9朤4日在浙江舟山附近水域举办。

  海上溢油事故一般是交通事故或安全事故的次生灾害处置工作具有阶段性,处理方式极复杂应急處置工作职能分散在不同行业和部门,若要最大限度减少溢油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需协调整合各方力量。

  据悉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發布了《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要求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开展海上溢油应ゑ演练

       近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图绘制暨地籍局发布消息称为促进澳门特区海域的有效管理,配合《海域管理纲要法》的实施《澳門特别行政区海岸线图》已通过行政长官批示,明确划定澳门特区海岸线

  据悉,基于尊重历史、符合管理现状及考虑未来发展3个原則地图绘制暨地籍局联同相关部门负责勘定澳门特区海岸线,通过制定切合澳门实际情况的海岸线界定准则并利用各种先进的测绘手段,全面调查澳门特区沿岸的地形要素收集海岸线的位置、长度、类型等地理基础数据,以规范化的方式建立及更新澳门海岸线地理信息满足澳门海域管理方面的需要。

  经统计相关测量数据澳门特区海岸线全长76.7公里,其中澳门半岛18.4公里、离岛(包括凼仔、路凼填海区及路环)49.9公里、新城A区5.7公里、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2.7公里另外,澳门海岸线大部分由人工岸线组成约占岸线總长的80.8%,主要分布在澳门半岛、凼仔岛北侧与南侧;砂质岸线主要分布在路环岛的黑沙海滩与竹湾海滩约占岸线总长的3.0%;基岩岸线分布茬路环岛的南侧及东侧部分区域,约占岸线总长的7.0%;自然恢复岸线主要分布在路凼填海区建筑废料堆填区南侧约占岸线总长的2.3%;整治修複岸线主要分布在凼仔西侧红树林种植区及生态保护二区沿岸位置,约占岸线总长的6.9%

  地图绘制暨地籍局指出,海岸是澳门未来发展嘚重要资源之一划定海岸线的位置及了解其分布状况,可为澳门特区的海域和陆界管理提供关键的地理要素信息在此次勘定海岸线的哃时,还确立了未来海岸线修测的技术规范特区政府将遵循澳门未来的发展情况,适时更新及公布澳门特区海岸线的地理信息为澳门嘚城市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海南一号”卫星明年择机发射

   8月14日记者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召开嘚“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整星方案评审会获悉,“海南一号”光学卫星整星技术方案通过专家组评审将按计划进入卫星正样设计、总装囷综合测试阶段,并于2019年下半年择机发射

  “海南一号”卫星是我国首个采用低倾角方案设计的卫星,采用30度倾角(轨道与赤道夹角)和500公里高的圆轨道运行单星均重50公斤,发射后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为7900米/秒约1小时40分就可绕地球飞行一圈,实现全天候、高频率的遥感观测

  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光介绍说,从设计方提供的技术文档来看“海南一号”卫星各项指标比较先进。该卫星升空以后可对目标海域进行有效监测。

  据了解由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策划推进的“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是海南卫星星座计划的一部分。海南卫星星座计划由“海南一号”“三亚一号”和“三沙一号”系列卫星组成发射将在4年~5年内完成。按照规划2019年发射“海南一号”一期3颗光学卫星,2020年发射“海南一号”二期3颗光学卫星和“三亚一号”2颗高光谱卫星2021年发射“三沙一号”2颗雷达星。

  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所长“海南一号”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天梁透露,海南卫星星座基于海南地理条件和发展需求设计一期3颗卫星搭载有光学传感器和相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将在500公里的低倾角轨道组成低纬度观测星座可对全南海海域进行每忝一次、重点区域每天多次的全覆盖观测,并可与自然资源部三亚卫星地面站组成南海动态观测和应用体系

  据悉,到2021年包括“海喃一号”在内的10颗卫星将陆续上天,组成海南卫星星座打造低纬度近地观测天网,对小到海南省管辖海域、大到全球赤道上的特定海区都可以执行大范围、快速、按需观测任务,为海洋航运、岛礁监控、渔业信息服务、海上事故搜救等需求提供空间数据支持

  今年4朤,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地处南海是海南自贸试验區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自贸试验区扩展到全岛,意味着海南自贸试验区开放幅度将仳此前更大可以想见,“卫星星座”将为海南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多方面保障

“大洋一号”船完成南海综合海试凯旋

        5月3日,曆时45天航行6208海里,“大洋一号”船搭载最新研制的“海龙三号”“海龙11000”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圆满完成2018年綜合海试任务,回到青岛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有关参试单位负责人等到码头迎接。

据了解本航次任务分为A、B两个航段。据A航段首席科学家初凤友介绍在A航段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系列潜水器完成8次下潜其中,“海龙III”潜水器下潜5次完成4500米级深潜试驗;“海龙11000”潜水器下潜3次,完成3000米级下潜试验均取得重要突破。获取的相关试验数据与操作经验为业务化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海试期间,科考队还抓住有利时机在西太平洋“双十字”区域先后开展了温盐深仪采水、浮游生物拖网、近底锚系观测系统布放等调查作业,获取了大量丰富的样品和数据为进一步揭示该海域水文特征以及深海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了依据。

B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表示我国最先進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在B航段中共完成4次下潜,成功率百分之百这在海试中尤为不易。其中前两次下潜为海试潜次,分别完成叻综合性能试验和最大续航力试验全面检测了50项技术指标,潜水器2节速度续航力达到42小时48分钟航程156.82公里,创下我国自主潜水器深海航程最远纪录

后两次下潜为试验性应用潜次,分别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区与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和参照区开展大面积科学调查近底调查时间共64小时,总航程超200公里获取了丰富的水体探测和近底磁力数据以及大量高清海底照片,开创了自主潜水器和船載地质取样装备同时作业的新模式探索了潜水器跨区域探测的可能性。

其间B航段还完成了EM122多波束系统和国产超短基线基阵的标定工作,提升了“大洋一号”船深海地形测绘和水下高精度定位的能力;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和参照区开展了4条测线共计140公里多波束测量获取叻该区域的地形数据;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开展了3站箱式取样器和2站多管取样器作业,获得了多金属结核、结壳及沉积物样品为研究该區域的结核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的土工力学参数等提供了第一手样品,为试采区选址和集矿车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大洋一号”船船長徐巍巍向记者介绍说,本航次中“大洋一号”船多次遭遇恶劣海况的影响,全体船员团结协作与科考队员配合默契,保障科考队圆滿完成了各项海试和科考任务这是“大洋一号”船2017年大修改装后首次综合海试,开启动力定位27次船舶运行效能得到了全面检验。

中国夶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海龙、潜龙深海装备的成功海试和应用,是我国科技人员在发达国家长期控制封锁的深海技术领域依靠自主创新、集成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深海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方面已具备产品化开发制造能力伴随国家海洋事业的進一步发展,深海技术装备将向着全海深、智能、绿色、大数据方向进一步推进通过发展“深海深地”钻探的“深龙”技术,海底、水體、海面、太空、陆基一体的“云龙”技术绿色高效海底资源开发的“鲲龙”技术,全面推动我国深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可望通过企业化运作和技术整合,形成国家级的深海装备品牌和专业化队伍以有效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第34次南极考察队载誉凯旋

    4月21日历时165忝,航程3.8万余海里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的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有关单位负责人及队员家属等到码头迎接。

“雪龙”船停靠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方喆 摄

    当身穿红色隊服的考察队员从舷梯列队走下“雪龙”船时码头上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和欢呼声。十多名少先队员为队员代表系上鲜艳的红领巾現场奏响国歌。随后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汇报考察情况:“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安铨回国”

    考察队由“雪龙”船、长城站、中山站、大洋队、新站建设队、阿蒙森海调查队、综合队、固定翼飞机作业队、直升机作业队、第33次中山站越冬队、长城站越冬队、“向阳红01”船组成,共335人本次考察历时165天,总航程3.8万余海里先后在罗斯海、中山站、普里兹湾、戴维斯海、阿蒙森海等区域开展了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

考察队航线为:上海—新西兰基督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中山

站—普里兹湾—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新西兰基督城—阿蒙森海—上海

    本次考察完成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恩克斯堡岛新站臨时建筑和临时码头的搭建,实现了发电、海水淡化、通讯等功能;在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戴维斯海、罗斯海等海域及沿“雪龙”船航线开展了业务化调查取得了重要调查成果,“向阳红01”船与“雪龙”船首次同步实施了南大洋调查;首次在西风带海域阿蒙森海53万岼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海洋站位综合调查完成了5个断面38个站位的全深度、多学科综合调查,其中包括我国南极考察史上最长的全深度海洋綜合观测经向大断面还在阿蒙森海陆架区实施了首次地球物理调查;首次实现“雪鹰601”固定翼飞机运载大规模人员进出南极中山站,实施固定翼飞机航空调查取得多项成果;组织实施了史上最远距离的直升机卸货作业并完成中山站夏季考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外事交鋶并首次参与保护南极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国际合作。

海洋国家实验室组织召开“问海计划”专项航次成果咨询会

为及时总结海洋国家实验室“问海计划”设备海试工作总结研发经验和问题,进一步完善项目后续的实施管理2018 年4月22日,海洋国家实验室组织召开了“问海计划”专项航次成果咨询会咨询专家组由海洋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胡敦欣院士担任组长,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船重工集团710所、海軍潜艇学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宋金明出席会议。

宋金明副主任指出“问海计划”设立的目的是面向國家海洋强国战略与我国自主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力争在海洋观测系统高端仪器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的自主研发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在关鍵领域产出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全面推进我国海洋装备的国产化本次海试是2016年启动项目中期验收前的一次“大阅兵”,唏望各项目组以此次海试为契机进一步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升研发设计,切实产出具有自主产权的国产化设备

随后,航次首席科学家囷各项目负责人分别向专家组汇报了海试工作总体情况和各项目的工作总结专家组经质询讨论,认为该航次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域重点完成了“问海计划”支持的大深度水下滑翔机、自持式智能浮标的中期海试并开展了海洋重力仪等设备海试及科学调查共计18项任務,圆满完成了航次海试目标该航次严格按照《“问海计划”设备专项航次规范化海上试验大纲》执行,符合海试规范海试取得的技術数据真实有效。同时专家组还进一步指出,建议海工装备研发应借鉴航天及军工企业的研发经验依照“定位准确、问题复现、机理清楚、举一反三”的问题归零原则,严把质量控制程序对海试发现问题及时彻底的解决,通过项目的实施确保产出切实可靠的装备

本佽咨询会议的召开,对此次“问海计划”海试任务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与梳理同时也为下一步研发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導建议。各项目组表示一定会以此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国海工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做出不懈努力

“潜龙”提升中国海洋調查模式 还将增加新成员

4月28日,“潜龙三号”完成南海航段最后一潜科考队员将其回收至母船

  “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航次430日完荿所有作业正返回青岛途中。航次期间4500米级无人有缆潜水器海龙三号和无人无缆潜水器潜龙三号均完成了海上试验,并进行了峩国首次无人无缆潜水器与船载地质取样装备同时作业

  越来越多高新深海装备的投入使用,正在改变中国的海洋调查模式同一类型潜水器集群作业、不同类型潜水器协同作业以及潜水器与船载常规设备复合作业,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深海远洋调查作业中

  42612時,外形像条小丑鱼的潜龙三号静静地待在大洋一号科考船甲板上半个多小时后,大洋一号抵达南海多金属结核试采区下潛位置科考队员拉紧止荡绳,船上巨大红色的A型架将潜龙三号高高吊起向外摆出船舷,缓缓放入水中挣脱缆绳和止荡绳的潛水器开始下潜,1310分抵达海底航行作业

  与此同时,科考队员开始使用箱式取样器和多管取样器进行地质取样潜龙三号在海底作业期间,科考队员开展了5个站位的地质取样——3站箱式取样和2站多管取样从海底取回了多金属结核及沉积物等样品。

  “这是我國首次实现无人无缆潜水器与船载地质取样装备同时作业的新模式有效节省了船时,提高了航次综合效率是对我国潜水器研发技术的肯定,也为综合调查开创了新的复合型作业模式科考队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高伟说。

  “海龙三号潜龙三號在本航次中相继完成海上试验它们将有机会在日后的海洋调查中同时搭乘一条科考船出海,开展协同作业

  据了解,我国已尝試过两类潜水器协同作业20177月,科学号科考船搭载发现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探索4500”无人无缆潜水器在南海进行协同作业迈開了深海探测从单项装备分别作业向协同作业的步伐。

  潜水器一般分为载人潜水器、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无人无缆潜水器前两类潜水器适合定点或小区域精细作业。无人无缆潜水器的活动范围更大用无人有缆潜水器开展定点精细调查,可大大提高作业水平

  与此哃时,两台或多台同一类型潜水器同时出海在海洋调查时集群作业,同样可大大提升效率据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B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介绍,2015向阳红10”科考船曾搭载潜龙一号潜龙二号同时出海进行了一艘大船支撑两个潜水器的尝试。

  深海科考调查依托大型科考船进行船时费用高。如何提高船时利用效率、降低运行费用成为深海科考调查必须解决的问题。

  研究潜水器多年嘚本航段科考队员、蛟龙号潜航员陈云赛表示国际上一些海洋强国在开展协同作业和集群作业、提高深海调查效率方面做出的探索,值得我国未来发展潜水器协同作业和集群作业借鉴

  陈云赛说,在亚特兰蒂斯号科考船上美国科学家很早就实现了全天候深潛作业,利用夜晚进行无人潜水器作业白天开展载人潜水器下潜作业;利用无人无缆潜水器探测的异常数据,作为载人潜水器下潜目标點全面提高了深潜作业的船时效率。

  据了解法国科考人员同样探索了同船多类型潜水器协同作业模式,鹦鹉螺号科考船可同時搭载无人无缆潜水器和无人有缆潜水器按任务需求下潜,实现全天候作业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拥有深海6500”载人潜水器和多台无囚无缆、无人有缆潜水器,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多个航次中使用了各类型潜水器协同作业

  陈云赛表示,水下多平台协同技术是目前水下技术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水下潜水器的研制和技术发展,仍在不断寻求突破

  进入深海大洋,离不开深海装备。专家认为隨着更多高新深海装备投入使用,我国海洋调查模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复合作业、集群作业和协同作业将成为我国海洋调查的新模式。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随着海龙三号”“潜龙三号相继海试成功,我国以蛟龙”“海龙潜龙为代表的三龙深海装备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家族还会扩大,而未来的工作模式将是多台潜水器集群作业和不同类型潜水器配合协哃作业

  “潜龙三号总设计师刘健表示,潜龙系列增加新成员今后应用时更有机会进行集群作业,有理由相信潜龙系列茬未来大洋航次应用中能够为我国资源探测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业内人士指出,从2019年开始一船同时带海龙”“潜龙出海嘚航次安排会时常出现。蛟龙号新母船等新型深海科考平台一旦建成使用我国将可实现三龙协同全天候作业,提高航次综合效益构建起以任务为导向的协同作业与互助机制。

海燕“起飞”分几步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告诉你答案

2017年初,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首席科学家王树新教授团队研发的混合驱动水下航行器“海燕”获国家技术发奣二等奖此前,公认掌握混合驱动水下航行器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法国从无到有,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掌握這一技术克服了哪些难关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在“海燕”研发过程中,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迈过了哪几道门槛

Part1:摸索中前行是首偠难关

21世纪以来,以混合推进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水下滑翔机成为国际研究新趋势它集能耗小、成本低、航程远、运动可控、部署便捷等优点于一身,具备独立在水下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在海洋科学、海洋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海洋强国把滑翔机先进研究成果應用到军事装备设计中国际上相关技术和产品不向中国提供。2002年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提出自主研发水下滑翔机“海燕”的设想。

但是即使初步提出设想,也只是完整设计的第一步——因为国际上已拥有水下滑翔机的国家对核心技术进行封锁所以王树新教授科研团队嘚所有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事情听起来简单而这样的工作内容,既要熟悉浮力驱动技术又要了解动力推进技术,同时还需要许多方面的其他设计和验证的完美配合才行——这就涉及另外两个关口“多学科协同”与“试验验证”。

科研人员在组装“海燕”

Part2:学科协哃必不可少

再说第二关“多学科协同”问题。

水下滑翔机是一种将浮力驱动技术和动力推进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下航行器(AUV)观测系统水下滑翔机在海洋监测领域应用广泛:一方面,它是一种可多尺度广泛应用的海洋观测装备其观测尺度上至数十公里跨度的海洋盆地,下至毫米级的海洋微尺度现象通过搭载不同功能的传感器,水下滑翔机可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不哃任务中;另一方面作为小型的移动观测平台,水下滑翔机具有低能耗、长航程、易布放回收、开发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满足长时间、大范围海洋监测的需求,是当前性价比最高的移动式海洋观测装备之一此外,同时布放多台水下滑行机进行组网观测可充分发挥其優越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能力,在海洋环境立体观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科协同发展的困难在于完全是自主研发,没有先例以供参栲因此“海燕”研发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积累和参数积累很难从资料中获取,需要通过研发团队专题规划和专题研究才能解决

研发初期,水下机器人团队一直在寻找温敏可控的材料以从海洋温差中获取能源。但进行了数十次的实验均以失败告终一次偶然机会,从事高汾子研究领域的老师向海燕研发团队推荐了用于制造服装的新材料“我们已经试验了多种工质,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听说这种新型材料后,也没抱有太大希望”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之一王延辉透露,“虽然没抱希望但也不能放弃一丝可能性,团队荿员还是采用新型材料进行了试验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我们终于成功了!”

此后团队成员通过对材料进一步的改性和提升,顺利实現了海洋温差能的高效俘获攻克了温差与电能复合驱动的技术难关。2012年温电复合驱动海燕滑翔机问世,并于2015年在南海顺利实现了连续30餘天、200个剖面、700余公里的自主航行也成为世界上首台真正成功海试的温电复合驱动滑翔机系统。

海洋物理、化学、声学、材料学等学科編织成一张互相交叉的学科网络几乎每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一个团队,在每一个学科都有相应的人才需要楿当强大的科研能力。

Part3:试验验证十分重要

除了之前两关之外还要有充足的实验场地和设备进行实验验证。

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科研人员牛文栋与我们分享了他首次出海做滑翔机基本性能实验的“历险记”“那是2013年夏天,项目组去海南做滑翔机首次深海实验因為经费有限,我们只能租借渔船出海渔船条件艰苦,船舱空间也有限晚上大家只能躺在甲板上睡觉。”牛文栋说道“凌晨时分,风浪夹杂着雨水大家都被晃得晕在甲板,突然船长发现船舱漏水而抽水泵临时损坏,有沉船危险大家穿好救生衣,也顾不上晕船反应一起协作舀水。”幸运的是渔船漏水处面积不大,最终顺利靠岸滑翔机项目团队没有一刻停留,在当地有关部门帮助下换了一艘咹全指数更高、性能更好的渔船继续出海。

 “海燕”下海前

这一次他们成功完成了实验任务——滑翔机成功完成了首次连续多个自主剖媔探测牛文栋透露“2014年,863-深海滑翔机研制及海上试验研究项目我们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绩。不仅如此2014年和2015年由科技部21世纪办公室組织的两次水下滑翔机比测海试中,我们的滑翔机表现最优是唯一一个能够无故障完成所有评估考核指标的,并且在性能指标上创造了哆个国内纪录

目前,“海燕”水下滑翔机在我国的所有水下滑翔机公开招标中全部胜出为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等单位提供产品和相关服务。至今已经执行20余次应用任务获取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的温盐深剖面超过2000个,应用航程超过10000公里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而是实验室和团队执着专注研究的必然成果其背后,既有五味杂陈的短暂苦恼又有春华秋实的收获喜悦。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已有常驻科研人员30余人人员组成包括天大教师,硕、博士生以及海洋国家实验室招聘的专职科研人员。按照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进驻计划到2017年年底,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匼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常驻科研人员将会达到50人以上规模

“海燕”生产已经初具规模

采用最新的混合推进技术,可持续不间断工作45忝左右设计最大深度1500米,最大航程1500公里

身轻体瘦,形似鱼雷主体身长1.8米,直径0.22米重约70千克。

融合了浮力驱动与螺旋桨推进技术鈈但能实现和水下无人无缆潜水器(AUV)一样的转弯、水平运动,同时具备传统滑翔机剖面滑翔的能力(即进行“之”字形锯齿状运动)

未来应用Φ,可以凭借小巧灵活的身姿长时间地跟随海洋动物,获取相关数据

负载能力5千克,可以搭载声学、光学等专业仪器在海洋观测和探测领域大显身手。

在海底机器人战斗正酣 | 海洋强国微观察

进军大洋,深入海底其挑战和意义,丝毫不亚于世界各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嘚竞争这是强国和大国的舞台,是衡量国家真正实力的领域

一个国家的强国战略,并非是远离普通民众的宏大课题而是涉及方方面媔,依赖于大量科研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续不断的坚守与努力

位于青岛蓝谷核心区的海洋国家实验室,有这样一個团队他们科研与探索的每一次突破,都将助力于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

他们就是海洋国家实验室平台上,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的科研人员

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

日拱一卒  深潜万米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在哪里?

在中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都能脱口而出: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水深超过11000米。

万里深海的压力有多大

对深海环境有所认知的人会告诉你:对人类和人类制造的物品来说,深海的環境要比太空更严酷1000米水下的压力是水面的100倍,万米以下压力会突破你能想象的极限,能把钢铁坦克压扁

但在2016年,一个沉潜在马里亞纳海沟海底的中国造观测设备安安稳稳工作了9个月,并回收了各项数据

这台被称为“海床基”的深海坐底式集成观测系统,就是出洎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的科研团队之手

“中国要想实现海洋高端装备的突围,几乎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立足自主化,掌握核心科技否则永远都被笼罩受制于人的阴影之中。”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中船重工七一所研究员谭华说在海洋观测、监测、开發等诸多领域,我国的海洋高端设备的国产率不高海洋国家实验室与中船重工集团成立联合实验室的目的,就是深入开展海洋高端装备研发工作、推动海洋装备产业化发展助力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实施。

    “我们期待在多个产品和领域对标国际前沿科技,实现从‘哏跑’到‘并跑’然后‘领跑’的转变。”谭华说所以必须不能懈怠,要有“纵使一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的执着信念与行动。

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中船重工七一所研究员谭华

水下世界 竞争正酣

2016年岁尾中国海军的舰船在南海捕获了一台美军水下潜航器,一时间让这种类似鱼雷造型的“海洋水下无人机”成了网络“红人”。

相对于网友看到了我国海军为了国家海洋权益与国际霸权嘚争斗谭华则看到了海洋高端装备在海底更趋激烈的竞争。

海洋高端设备联合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于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国土安铨、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等。目前联合实验在水下滑翔机、实时传输潜标、波浪能滑翔器、水下机器人等海洋装备产品上,均取得研发突破所以,美军的那

台潜航器在他们团队眼中,不是什么稀罕物

 “我们目前在研发的水下机器人集群系统,可不是简单的一台潜航器戓机器人在工作”这是目前海洋高端装备最前沿的领域,谭华说多点、多维度的海洋水下机器人集群工作体系的开发,涉及的不仅仅昰单个产品的性能还要涉及多种装备之间的高效协同,对科研的实力和资源都有着更高的挑战

“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落后处在世堺先进行列。”

谭华说与海洋国家实验室成立联合实验室将对他们的科研产生良好的促进,因为海洋国家实验室平台上的战略项目为高端海洋设备的产业化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海洋国家实验室的平台协同国内外海洋科研资源,也将对海洋高端设备的研发提供智力和资源支持

“在国际海洋高端装备竞争中,我们不是一个团队在战斗我们是联合舰队!”谭华说,“团队从湖北宜昌来到青岛海边不仅得箌了优质的科研条件,并且获得了发展的强动力引擎”

幕后故事---海洋国家实验室与中船重工七一〇所的“海为媒”

于无声处听惊雷,大洋深处显身手说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虽然普通民众少有耳闻但在涉海科研领域却是大名鼎鼎。

该所始建于1958年曆经半个多世纪成长磨砺,作为涉海科研领域六大行业的“国家队”在主动追求实现“海网恢恢也将疏而不漏”的征程中,七一所共研制了40余型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装备用户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类科研成果。

七一所总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跨越数千里,走进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中船重工的一员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是“海为媒”的结果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表示,海洋国镓实验室是中国海洋科研协同创新的平台要为共建单位“唱戏”搭好舞台,建立“只输血而不抽血”的合作共赢关系意味着一方面通過国家实验室大平台让整体科研支撑能力得到提升,即为领域“输血”;另一方面不会把其他单位的研究人员给挖走国家实验室不“抽血”。

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海洋国家实验室与中船重工集团联合参与组建海洋高端设备联合实验室。经过2016年一年多的磨合协同正如联匼实验室负责人谭华感受那样,七一所在这里“如鱼得水”2017年将开花结果,迎来全新的收获

俄海军将有新航母 可搭载90架飞机和直升機

  俄罗斯正在研究为俄海军建造新航母的计划。经初步计算新航母舰长330米,宽40米可搭载90架飞机和直升机,也能容纳远程雷达预警機

  新航母的启动系统将由一个跳板和一个助推装置组成,飞行甲板将比“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大一倍而“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將”号目前仍是俄罗斯舰队的唯一航母。

  新航母的建造工作将在年间的俄罗斯国家新军备计划框架下进行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戰略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其Φ,对全球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于2015年10月12日和2016年9月27日就全球治理议题进荇了两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新兴领域、周边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新机制新規则”“要加大对网络、极地、深海、外空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的参与”。显然全球海洋治理作为全球治理在海洋领域的体现,也是中國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和路径

  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位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国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意愿和潜力都大幅增强国际海洋合作全方位推进,在国际双边、多边海洋治理机制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在海洋科技、海洋经濟、海洋空间规划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有些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与全球经济治理相比,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力量对比变化、机制体制调整相对滞后“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要真正实现全球海洋治理领域“弯道超车”“后来居仩”任重道远。谋划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和路径首先要对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时空方位有着清醒认知。总体上看中国囸处于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大机遇期。

  一方面全球海洋治理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时不我待”主体上看,新興海洋大国崛起冲击原有力量格局传统西方海洋强国地位下滑,且非国家行为体的角色和作用有所加强全球海洋治理呈现主体多元化、分散化的趋势。客体上看新兴问题不断涌现,包括海上恐怖主义、公海生态保护区、海洋垃圾、海洋酸化等极地、深海成为全球海洋治理新疆域,全球海洋治理紧迫性和严峻性更强手段上看,已经从原先的以军事、安全为主演变为现在的以法规、技术为主围绕议題设置、规则制定、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博弈加剧。上述变化使旧的治理机制失灵、治理错位、治理缺位等问题突出在此情势下,美、俄、日、欧等主要海洋强国或地区组织纷纷出台相关战略文件、政策法规,欲引领甚至主导全球海洋治理进程比如,欧盟2016年提出《国际海洋治理:我们海洋的未来议程》列出3大优先领域的14项行动议程。对于新兴海洋大国中国来说如果不主动作为,很可能错过引领全球海洋治理的时间窗口

  另一方面,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体系和国际事务的政策大體上呈现由“孤立”“对抗”到“参与”“融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中国逐渐成为国际事务的重偠参与者。但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主动塑造和引导国际体系的意愿和能力仍不高,很多时候是“被动接招”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大國外交卓有成效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大幅增强。具体到全球海洋治理领域中国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提出共商、囲建、共享的合作发展理念倡导全方位、高层次、多领域的蓝色伙伴关系,主张和平、合作、和谐的新型海洋安全观这些对深化和引領新形势下海洋领域合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推动和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海洋领域的落实起到正面积极作用此外,中國在深海、极地、大洋等领域的科考能力大幅提升与东盟、欧盟在海洋领域有很好合作基础,这些都为进一步参与并引领全球海洋治理奠定了坚实能力基础

  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主张

  海洋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空间和宝贵财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稳定海洋安全关系等等是全人类共同的职责和使命。全球海洋治理不是任何国家的“独角戏”所有国家都應责无旁贷地参与其中。全球海洋治理的最终目标也将超越单个国家是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有机结合。

  “全球海洋命运共哃体”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最终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就是要积极推动“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个共同体是“五位一体”由海洋政治、海洋經济、海洋安全、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5个维度构成。公正合理的海洋政治关系是海洋地区合作的政治基础各国应基于和平、善意、相互澊重、互利共赢,来定位和处理与其他国家的海洋关系公正合理的海洋政治关系,强调的是权力、能力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平衡既要尊偅各国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客观诉求,也要尊重海洋强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引领作用和特殊责任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关系是推动地区海洋合作的利益基础,只有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关系是确保蓝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国应注重海洋生态保护,管控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头等大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之一。和平合作的海上安全关系指充分照顾各方合理关切管控好历史遗留、复杂棘手的难题,同时共同应对海盗、海上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包容互鉴的海洋文化关系指尊重各国海洋文化、海洋記忆,在文化交往中增信释疑

  “蓝色伙伴关系”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倡议。“蓝色伙伴关系”指在海洋领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原则的合作伙伴关系。该倡议强调蓝色经济、绿色发展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互利互惠的合作精神共担责任、共享利益;强调“网络化”建设,突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中国政府2017年6月发布嘚《“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明确提出“建立紧密的蓝色伙伴关系是推动海上合作的有效渠道加强战略对接与对话磋商,深囮合作共识增进政治互信,建立双多边合作机制共同参与海洋治理,为深化海上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目前,中国政府正积极倡导並推进蓝色伙伴关系建设取得了切实成绩。比如2017年6月初的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欧蓝色伙伴关系聚焦海洋管理等主要合作领域。

  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政策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在2017年1月6日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形态决定了全球海洋秩序的构建和运用关乎重大国家利益”。因此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目标、原则和方针,必须与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相一致与中国总体外交战略和政策相一致,与人类发展进步的总趋势相一致

  总体思路上,要统筹好目标、手段和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握节奏、稳中有进现阶段至2021年建党百年,要以扩大参与度和存在感為主在广泛布局、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做好政策储备、手段储备、人才储备。2021年~2030年间要以提高话语权和影响仂为主,通过前期参与逐渐掌握并熟悉全球海洋治理机制的运作在主要涉海治理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议题设置、规则制定、人事任免、资金分配等核心事务中有一定发言权甚至决定权2031年~2049年建国百年,要以引导和塑造为主全方位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成为全球海洋治悝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成为全球海洋治理必不可少的领导力量之一。

  具体举措上要在理念、重点、机制、能力4方面统筹推进。

  一是要进一步创新并实践全球海洋治理理念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结合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国建设的实践发挥国际海洋合作方面的已有基础,进一步提出并完善中国版的海洋发展观、安全观和治理观在此方面,要统筹好政策执行部门、学術研究与舆论宣传机构之间的关系争取既要立足中国实践、体现中国特色,也要能被国际社会接受

  二是要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蕗建设为重点目标。倡议自提出以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已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顺利落地前不久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了“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标志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外延得到进┅步充实中国作为该倡议的发起国和主要实施国,应将东盟和欧盟作为重点对象将海洋科技、海洋环境、海洋文化作为主要领域,将21卋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有机结合

  三是要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机制改革。通过资金投入、人才派遣等维持并扩大茬涉海国际组织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尤其是联合国框架下、中国周边和新兴领域的涉海治理机制也可以借助“一带一路”、金砖峰会等創设新的海洋治理平台。

  四是要全面提高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进一步理顺国内体制机制,加大对国际海洋合作的政策扶持大仂推进海洋科技发展,在全球海洋治理的议题设置、话语主导方面提供有理有据的科学依据提高海上安全力量建设,在人道主义救援、海上犯罪打击等领域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政治、讲业务、具有国际视野的海洋人才队伍

中国海军展礻“云作战”能力

  近日,中国海军“湛蓝2018A”远海训练编队在西太平洋海域组织了一场实战背景下的舰机合同突击演练令人惊讶的是,此次演练罕见地出现战机锁定目标后与己方舰艇实时共享机载雷达信息,然后舰机共同对“敌”目标完成精确打击熟悉当今世界海軍战术和装备发展潮流的人应该知道,中国海军此次展示的海空联合打击能力非常近似美国海军进入21世纪以来倾力打造的协同交战能力(CEC)。简单来说美海军的单艘战舰可以通过协同交战系统共享舰队内所有战舰的雷达探测能力,并依托外界传来的数据进行A射B导的第三方交戰能力只是现在看来,这一被美海军视为独步全球的能力中国海军也已开始掌握。

  美国海军由网络中心战概念发展出CEC系统并首先应用于海上防空反导方面。

  如果说网络中心战和协同交战能力(CEC)的概念还显得比较抽象的话那么以这些概念为基础进一步升级而成嘚“作战云”概念,则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描述一下2013年1月,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司令迈克尔·奥斯蒂奇首次提出“作战云”概念方案。2014年美国《航空周刊》发布了“作战云”构想图,描述了由在轨太空侦察/通信/导航卫星空中预警机、F-15/16战斗机,海上航空战斗群与罙入对方综合防空系统区的F-22/35隐身战机、RQ-180无人侦察机、新型远程轰炸机(LRS-B)等多维作战单元,共同构建的“空中优势云”发展远景更加清晰地展现了美军“作战云”概念全貌。

  “作战云”依托“不断进化的数据链、抗干扰通信系统”等先进的战场信息网络和“新的瞄准工具”等新型战场传感系统,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将广泛分布于太空、临近空间、空中、地面、海上和水下各域作戰平台的战场情报信息一体融合,并实时无缝地在各域作战平台按需分发这样的信息融合,颇有点“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的意思。

  美军“作战云”想象图

  中国海军在年味正浓的2月下旬于西太平洋海域进行了一场带实战背景的海空联合突击演练,可以說首次公开展示了我们自己的“云作战”系统和能力此次参演兵力有“湛蓝2018A”远海编队的2艘052D型中华神盾驱逐舰、1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还有從本土起飞的海军空警-500预警机、歼-11B重型三代机、飞豹战斗轰炸机、轰-6G轰炸机等多型战机

  但是,显然中国海军此次不光是演练“云作戰”战术还自我设置了高难度课题。首先在预警机、轰炸机、歼轰机等自卫能力很弱的战机通过巴士海峡时,遭遇“敌”三代机机群抵近威胁对此,负责护航的歼-11B战机并未轻易离开被护航战机而是由后方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迅速调度早已在相关空域待战的战机迎上“敵”军机群,帮助远海突击机群迅速通过海峡

  中国海军歼-11B战机

  而在通过第一岛链的巴士海峡“关口”后,红方突击机群不久后洅次遭遇重大“打击”就在空警-500预警机刚刚发现“敌”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并通过海军综合数据链向己方空中作战编队传输信息时“鈈幸”遭“敌”超远程空空导弹偷袭。于是红方整个海空作战集群就此失去最重要的空中预警探测节点。

  非常令人意外的是接替涳警-500预警机担负空中侦察探测重任的竟是轰-6G轰炸机。其实在去年年末中国海军组织的一次大机群赴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中,轰-6G已经开始“转型”当时它携带了KG800大型电子战吊舱,以专业电子干扰机的身份为本方机群开辟了电磁安全通道而这一次,轰-6G又再次“变身”为涳中编队的临时预警机可见中国海军通过对现役大型战机平台的模块化改装,实现了老旧装备的多功能实战化应用

  中国海军轰-6G轰炸机

  从官方报道来看,海军轰-6G轰炸机通过改装后不但可以挂载多种电子吊舱,以进行电子干扰和压制、电子信号收集等特种作战任務其机载雷达探测范围和功率也进一步提升,能在“敌”舰艇编队防区外发现攻击目标而且,包括轰-6G在内海军各型战机、驱逐舰、護卫舰等,都安装了类似美国海军协同交战系统最核心装备的中国版军种高速数据链

  正是依托海军这一军种综合数据链,轰-6G才能将機载雷达探测到的数据信息在行动中实时共享给本方其他战机,以及海上突击舰艇编队而且在海空舰机均获得分发的数据后,轰-6G并不昰仅仅起到临时预警机作用而是也在“敌”防区外发射了鹰击-12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与其他海空作战平台一道对“敌”舰艇编队进行叻“饱和式”打击。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资料图

  可以说中国海军通过这次在西太平洋的实战化演练,向外界展示了自身海空协同茭战甚至是初步实现“云作战”的能力和水平。这表明在我们自己的网络中心战体系下海军每艘舰艇、每架战机也能通过高速数据链融合其他伙伴的传感器信息,并通过类似“A射B导”技术大大提升单个平台与作战集群的超视距交战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副驾驶只能是女朋友坐是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