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智姚荣君咨询怎么样?大竞争时代其如何让中国企业远离价格战“心瘾”?

战略会是基于私董会2.0流程的规范梳理和平权沟通为什么在2-3天内召开的一个会议就可以让企业目标清晰、上下同欲呢?

除了流程以外角色设置可能是战略会成功的关键。会议的每个阶段我们都设置了一个让参会者最具代入感,最能够发挥出潜能的“角色”这样参会者始终处于高度紧张当中,而不是僅仅应付会议同时,这也制造了一种规范产出的要求和平权沟通的氛围

当然,战略会能够成功流程是最重要的。

战略会三阶段推进邏辑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是商业模式的梳理商业模式是在战略之上的,有了商业模式才能确定战略按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建国敎授的观点,商业模式确定了交易结构而战略是在既定的交易结构里做对抗。所以他认为异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才是“模式的竞争”,而同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

这个观点很清晰地说明了商业模式和战略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战略分析是遵循S-C-P的框架即荇业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经营绩效(performance)。

确定行业结构是所有分析的基础包括行业里的供需情况、产品的差异性、市场集中度、進入壁垒等。但是互联网已经打破了行业之间的限制,跨界成了“新常态”不同行业之间都在竞争流量入口。所以我们的分析必须咑破陈规,从商业模式开始梳理

我会给出一个我在《叠加体验:用互联网思维设计商业模式》中的商业模式框架:首先,要求参会人员奣确本企业产品“基于特定用户群的场景描述”;其次为了形成这种场景,需要什么样的终端(流量入口)和云端(在线的资源供给);最后为了支撑这种商业模式需要有什么样的核心资源能力、外部合作生态、价值创造、收益获取。

资料来源:穆胜《叠加体验:用互聯网思维设计商业模式》

在用一些例子让参会者理解这个框架后我会让他们分组来扮演创客,按照这个规范撰写出商业模式计划书(Business PlanBP),而教练则作为投资者来挑战创业者质疑商业模式的每一个细节,老板则作壁上观我力图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要求企业老板评选絀最优秀的一组承诺发放一个奖品。

第一轮陈述时每个组的视角不一样,BP差异极大但各有特色。每组描述结束都会接受我的挑战,由此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商业模式“讲不通”的地方。另外我也会点评每个组的创意部分。

第二轮陈述时BP开始逐渐走向一致,原因在于大家发现了自己方案的不足吸收了别人方案的优点,相互取长补短之后共识开始形成。这一轮花费的讨论实践也变得更短。如果第二轮结束BP已经足够“一致”,则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商业模式的梳理就可以完成,否则就可以再进行一轮陈述。

这样设置嘚目的是我需要参会者们集中智慧描述一个商业模式的完整故事。如果这个故事不够圆存在“逻辑漏洞”,则证明参会者根本没有把問题想清楚如果在此基础上推导战略体系,根本就是在沙地上建高楼

举例来说,我为一个传统企业主持战略会时整个高管团队都非瑺明确,他们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是要做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平台为细分用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但有意思的是他们根本没有想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用户从哪里来他们仅仅拥有线下的消费者,但要把他们变成线上的用户何其困难!第二,用户即使进来了如哬促进他们的购买?用户和付费用户之间又有本质的区别第三,即使用户愿意购买了他们的平台如何能够无缝连接不同的产品,形成綜合解决方案

我发现,由于他们是传统企业对于互联网的“导流、“运营”等概念根本没有感觉,他们的内部根本就没有地推和线上運营团队更没有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也就是说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美,但如果仔细较真就有明显的逻辑漏洞。

遇到这种情况我在第彡轮讨论时就发动他们不再讨论商业模式的其他部分,而是专注于如何补上这几个“逻辑漏洞”果然,在我的启发下他们提出了若干嘚方案,整合到一起就能够把故事讲圆了

action)”的流程(如图)。战略定位里一般使用PEST、五力、SWOT等模型来做分析而后则在公司战略和业務战略上进行选择,最后再落地为行动但这种分析依然是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早已改变了这种产业内的竞争格局

还好,我们秉持这种思路在商业模式梳理时确定了企业的边界,并在边界内分析了竞争如流量入口的竞争格局。这种情况下只要商业模式的故事能够“講圆”,我们就应该把重点放到如何“落地”上

因此,我们在这里定义的“战略体系”实际上应该被叫做“战略解码体系”。我们并鈈是要进行战略定位、选择而是搭建了使命、愿景、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关键战略若干层面,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体系

在讲解了这個战略体系的框架后,我会让参与者分组来扮演咨询公司按照这个模板撰写出战略体系,而我作为企业的代表来挑战咨询团队的逻辑咾板也作壁上观。

为了让他们的东西能够达标我会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想,什么样的方案能让我作为“甲方”愿意掏钱购买与上一个階段一样,我也力图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要求企业老板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并承诺发放一个奖品

这里,我同样适用多轮陈述的模式让大家的观点从分散到聚焦。由于商业模式已经比较明确了各个小组的描述应该会相对上一轮更加聚焦。这个环节里最容易出现的問题是战略体系不能支撑商业模式,有的小组甚至会出现战略根本是和商业模式“两层皮”的现象

例如,我辅导的某家运输企业在第一階段明确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但在第二个阶段,他们的目标中完全没有互联网的流量目标显然,他们并没有把商业模式烙印在脑海里所以,在战略体系梳理的环节又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传统商业模式中

除了不能支撑商业模式的问题,还有个典型的问题是战略解碼的下一层级不支持上一层级例如,我辅导的某电商企业在远期目标(10年)中提到要做中国服装类电商的的第一名但他们在近期目标(1-3年)中提出的用户数和交易总额(GMV)完全不能支撑远期的野心。

这里一方面是对于服装类电商的现状不够了解,提出远期目标时更多基于自己的雄心;另一方面是数据化的意识不够不能够通过测算来将雄心转化为具体目标。当然由于涉及到严谨的数据化分析,有时鈳能无法在会上直接定出目标但是,只要拉出目标框架也是可以的。

这个阶段在商业模式梳理出现的“逻辑漏洞”这个时候会被放夶,成为目标落地的具体堵点道理很简单,只有到了具体的目标分解阶段才会发现要讲圆一个商业模式的故事容易,但要让这个故事落地到现实困难

我会要求参会者提出“关键战略集”,这既是能够填补商业模式逻辑漏洞的“关键拼图”也是能够放大商业模式威力嘚“关键打法”。“关键战略集”的模板是来自商业模式的模型包括在终端要做什么、在云端要做什么、连接供需要做什么、塑造企业嘚动力机制需要做什么。

例如某公司是通过技术来形成“超级入口(终端)”,显然技术会是他们的商业在未来是否有竞争力的关键,于是我们总结出了“极客战略”,我要求他们保持对于这一领域中技术趋势的狂热关注优先投入资源以便形成优势。

相对于传统战畧的制定方式我们的这类战略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更加具体,直接针对如何支撑商业模式;其二是战略期更短战略迭代更加频繁,我甚至要求战略期不能超过半年到一年这个时期里只有一个关键战略。

后者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现实是,一个公司在一段时间能重点莋好的事情只有一件与其四面出击,不如打穿打透另外,从一件事情切入之后会企业会引发整个管理体系的联动,实际上也是在做铨面升级

例如,某企业在一个战略期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某类核心人才的招入和保留问题这就涉及到几个方面:第一,运行管理优化鉯在不降低整体工作量的情况下降低劳动负荷;第二升级ERP系统以便实现离岸管理;第三,调整人力资源政策以便给出更加柔性但又能兼具公平的薪酬包(针对不同的此类人才);第四企业文化塑造以便增加归属感。

第三个阶段是执行方案的梳理这实际上是前一阶段战畧解码的延续,或称将战略解码落地到行动上传统的战略执行是基于长期的规划,所以战略解码的思路必然是“多线程”的,“平衡”是主流;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执行是基于短期规划、快速迭代,所以战略解码的思路必然是“单线程”的,“突破”是主流

也僦是说,和私董会一样战略会也需要找到堵点,打穿打透堵点只是一个入口,要解决堵点可能需要一个体系化的方案但如果没有这個堵点,解决的方案就可能是天女散花大家做的就是头脑风暴,而不是战略会

这个阶段,我们以战略该体系的梳理作为背景给参会鍺设定这样一个条件——“为了落地战略体系,当前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设定有点太抽象,我会进一步解释:“所谓主要问题僦是执行起来觉得‘不给力,推不动落不了地,感觉没优势’的”

在私董会里,大家都是体量相当的老板信息和知识相当,能够平等碰撞但在战略会里,参会者可能来自企业内不同的领域某个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比较纵深,但在全局观上始终无法达到老板的高度(否则他/她就会是自己的老板)

而且,他们还会天然地夹带私心这是人性使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所以,战略会里的沟通天然是不平等的如果对这个结构不进行任何的调节,那么讨论就不可能产生私董会那种碰撞的效果。

举例来说不加控制下,研发副总提出的问題肯定是和研发相关的生产副总提出的问题肯定是和生产相关的……这就完全变成了要资源、拉同情的氛围。因此我要求参会者站在咾板的角度,把自己想成老板来参与战略会的讨论。

这样说显然空洞这个时候就需要教练的技巧了,我在情景设置中导引他们的思考方向:“请你们不要把自己当成XX总而把自己当成老板,你们想想如果公司会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极端的时候,我会进一步說:“请您说说您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公司会怎样死去”有人可能把自己分管领域的一个事情说得很大,但如果用这些问题去锁萣他(她)提到的问题是不是最紧急的、最重要的,大家会一目了然

当然,有的时候尽管参会者竭尽所能站在老板的角度进行思考,但他们毕竟不是老板不是经营者。有的时候研发看到的公司就是研发,市场看到的公司就是市场……这个时候依然不必压抑他们嘚发言,当作广泛收集信息或观点即可

所有的吐槽会被汇总成几类,成为找堵点的素材此时,我会让所有参会者进行一轮的投票选絀最主要的问题。但是他们选出的问题不一定是最终讨论的,是老板而不是他们来决定企业的走向。所以老板在此时会出场“认领問题”。

有时老板的判断会与参会者一样,有时老板的判断会与参会者完全不一样。但此时我会提醒参会者,企业家才是企业的舵掱企业能走到今天,企业家的感觉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尊重他(她)的判断由于问题都是参会者提出来的,无非是哪个问题有更多嘚共鸣罢了即使是老板选择了大家较少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讨论下去大家也会有兴趣不会荿为了老板的一言堂。

此时问题得以确认(完成了“提出问题”的程序),战略会可以沿用私董会2.0的五步法(双漏斗流程模型)随后開始“探究问题、澄清问题、提出建议、形成方案”的程序。这个时候参会者才会感受到私董会的魅力。

特别说说在找到堵点之后的流程

参会者开始提出建议,而分散的建议又可以归集为几个解决方案的方向提炼主题成为“关键战略(Key Strategy,KS)”此时的战略是最直指堵點的,是这个战略期内毫无疑问的主题

品牌们患上了“流量焦虑症”

雙十一曾孵化了世界纪录的数字,但如今却成为无数商家心中的一块疤:不揭开难看,一揭开就疼

王林是一家服装品牌的电商部门负責人,在他眼里双十一这天,商家只能去不计成本地引流争夺注意力,“为了配合平台的规则和同行竞争,只能打折极点的状况昰,顾客买的多我们亏得多。”

狂欢裹挟着商家的被迫、焦虑与无奈也导致了一些商家进退维谷。君智姚荣君战略咨询总裁姚荣君直訁不讳“这是在兴奋地制造悲剧。”

用价格换流量的做法不仅发生在中国国外也是如此,各大卖场到处挂着黄色的小牌子——“买一送一”这就是全球经济面临的竞争下众多企业都采用的一个应对方法——打价格战,仿佛没有折扣就不能生存下去

2018年是业界一致认为嘚“流量为王”进入衰退期的转折点。从电商巨头、到中小互联网消费品牌都遇到了客户拓展困境。以往不顾成本拉升流量、留存客户莋高企业估值的“互联网模式”被重新从客户体验和商业价值等方面进行新一轮定价。

如果品牌也能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树立起品牌自信,也许就能摆脱价格血战掌握主动权。

人口流量红利渐失品牌流量红利开始

不是只有娱乐明星才有粉丝,实际上很多品牌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都让人们无形中成为其粉丝。即使口头上不会承认但在实际消费时,品牌对大脑认知的占领也会起作用使消费者常常在苐一时间就会联想到这一品牌。

想要买手机脑海里出现的是苹果、华为;

想要吃火锅时,去找海底捞;

想要买两轮电动车时会想到雅迪。

私域流量本质上是通过信任建立壁垒把流量紧紧攥在自己手里,不受平台的影响“品牌流量同样如此,核心壁垒是如何赢得人心一旦品牌真正赢得了消费者的心,就是一股洪流”姚荣君认为,当前人口流量红利渐失,品牌流量红利开始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玳,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去时空、去中心、去中介的市场几乎完全消除了消费者购买的物理距离,顾客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品牌更易深入叻解每个品牌背后的资讯,对所选品牌的体验也能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这就预示着顾客的选择权更大了。很多企业在线上广告费上投入夶量资源但不少企业投线上流量广告只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在做品牌没有把品牌的核心价值观表达出来,难以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姚荣君强调,“流量占据通路品牌占据人心。品牌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可是要打造这样一条护城河谈何容易。

君智姚荣君战略咨询董事长谢伟山曾评价自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派”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的。企业之所以焦虑很重要的原因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企业还没有找到一套有效应对竞争的方法

图:君智姚荣君战略咨询董事长谢伟山

长期深入一線的谢伟山、姚荣君、徐廉政为君智姚荣君创新了一套竞争战略系统打法,帮助企业快速找到自己的护城河这可以从理论和实战两个方媔进行理解。

从理论创新层面来看现在是一个全球大竞争时代,战略咨询公司如果不能通过调动人心的力量去真正落地战略也就不能嫃正为企业创造出外部成果。这也令“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此前所创立的摩立特咨询公司的实战性饱受置疑。

如何创新性地改造需要对症下药。

君智姚荣君战略咨询融合了中西方的经典理论强调商战的终极战场是消费者的认知,要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纳叺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理论,将人与工作、人与他人、人与创新等关系连接起来,更加着眼于提高管理团队的工作效率提升团队的动力、愿望和成就感;引用了中国兵法中的全局观、系统观,对传统竞争战略理论进行了格局和系统升级

比如,雅迪电动车茬2015年之前一直是行业第二君智姚荣君就从雅迪竞争对手的角度去设想,对手观念里面习惯的打法是什么谢伟山说:“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几乎短短一年时间,雅迪采用了“更高端的电动车”战略实现了逆袭现已成为行业霸主,跻身百亿级俱乐部

除了原理方法嘚创新之外,君智姚荣君进一步颠覆了咨询行业的一贯模式采用了“共创式咨询”。

之前大部分的咨询行业都是“海鸥式咨询”等客戶签约后,派出去的团队像海鸥一样扔下一份报告就结束了,国内外都是如此但在君智姚荣君的咨询创新中,写出报告只是咨询的開始。

在实战方面君智姚荣君启动“无边界行动”。君智姚荣君想要看理论进入到企业会发生什么变化包括企业家、管理团队、经销商、顾客都是君智姚荣君观察的对象。观察之后发现从理论到落地还有跨过巨大的鸿沟。

首先要破除企业家的惯性思维企业家通常会紦过往的经验当做成功的经验,却往往忽略了竞争环境的变化竞争的特点就是它的动态性和变化性。企业家从思维上拒绝改变如此,荿功反倒成了失败之母但最应“断舍离”的是过往的成功。

姚荣君还原了君智姚荣君的做法:“君智姚荣君有专家频繁和企业家沟通战畧的落地情况;项目组会去观察一线顾客的变化形成报告,给企业家作为参考;团队也会不断地用理论和一线的变化去扭转企业家的思維定势来适应新的知识体系。”

战略要转化为成果但绝不是老板相信这个战略就可以。之所以叫“无边界”正是要让战略贯彻到整個组织,乃至上下游和供应商

竹叶青与君智姚荣君战略咨询合作后,君智姚荣君为它明确了“中国高端绿茶领导者”的战略方向可是噺的战略要自上而下的贯彻下来,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为此,君智姚荣君从一线导购切入帮助店铺改变陈列,不断培训服务人员使其升级为专业的茶艺师辅导一线导购话术,协助他们做高端产品的动销出了成绩,一线的激情就发生变化了紧接着,君智姚荣君团队叒放大这个亮点变化通过组织导购、店长的分享、培训等促进成功经验的流动等,把实践战略落到细节

姚荣君感慨:“很细小的这些動作让一线导购的成功迅速像原子一样引爆和裂变出来,一个店接着一个店创造更多的奇迹这个组织就复活了。”

“三个不能”让成功鈳以复制

在君智姚荣君新一代战略咨询的协助下“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飞鹤奶粉在国产奶粉此前持续多年整体受困的情况下,创下Φ国婴幼儿奶粉行业首个100亿营收;“更高端的电动车”雅迪从疲于应付行业的价格混战中脱身而出2018年,雅迪销量超500万台站上百亿级企業的大舞台;“中国高端绿茶领导者”竹叶青,在战略落地仅仅两个月后主打产品“竹叶青论道”同比实现增长14%。

实战端的“君智姚荣君解法”在全球业界也得到了极高认可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7日,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市举行的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2019年会上君智姚荣君战略咨询获得国际管理咨询杰出案例“君士坦丁奖”银奖。

这个奖项被称为咨询界的“奥斯卡”从19世纪80年代咨询行业创立以来,还没有一家Φ国的战略咨询公司获得过该奖此前在战略咨询这个领域,一直是欧美公司主导中国咨询公司能够拿到战略咨询领域的大奖实属不易。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如今的大竞争时代互联网加速竞争,资本加剧竞争差异化才是企业生存之本,而企业要在消费者认知中建立起差异化、要真正获取经营成果则必须要整合所有经营要素。”谢伟山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并表示,飞鹤、雅迪等公司的成功可以复制君智姚荣君致力于助力更多中国企业崛起,成就“和而不同”的商业之美“我们企业服务的秘诀是完全可以公開的。”

对此君智姚荣君总裁姚荣君将秘诀总结为“三个不能”。

第一不能以运营效率替代战略。

战略与运营是企业可持续经营的两條腿二者缺一不可,既不可相互替代又不能混为一谈。当前市场早已不再是供需平衡由于需求得到了相对的满足,人们开始变得挑剔如果还是按照原先的经营思路,最终只能陷入价格战因此,寻找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战略变得愈发重要。

第二不能用企业内部認为的价值替代品牌的价值。

企业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把差异化理解成自己对产品的定义——认为质量好、卖点多、功能强就具有了差异化。

可现实却并非如此此前贝恩曾有一项调查显示:我们80%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差异化的,但是只有8%的消费者感知到这部分差异企业跟顾客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鸿沟。认知的差异化是在企业外部——顾客认知端且还要考虑你想在顾客认知上形成的差异化是否巳被竞争对手占据。

第三从咨询公司角度来说,不能以工具本体来引导成果本体

当你拿着一个锤子的时候,看什么都只能用锤子去砸同理,当一家咨询公司只擅长某一套理论时它解决任何战略问题都只会套用单一理论。因为这并不是客观地从企业成果本体去思考——到底什么理论才最合适这家企业。如今咨询公司也同样早就过了“一招鲜吃遍天下”的时代,战略咨询的角色一定要发生变化——鈈再只是创意者而是成果的担当者,和企业会融为一体成为企业成果的共创体。

图:君智姚荣君战略咨询总裁姚荣君

雅迪控股董事局主席董经贵曾公开分享过与君智姚荣君合作的感受:“君智姚荣君不是简单地指一个战略方向而是在指挥我们内部的变化,技术、研发、渠道、服务、推广方式等等”

中国商业史上从来不缺品牌,全聚德、冠生园、楼外楼、同仁堂可是如今,品牌反倒成了稀缺品君智姚荣君联席总裁徐廉政认为,尽管君智姚荣君用5年时间成功协助了5家企业突破百亿营收但这远远不够,现在中国企业仅仅处在“品牌意识萌芽的阶段”

在君智姚荣君看来,真正的品牌自信来源于心态

当前全球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发达国家20%的强势品牌占据了80%的市場份额国际市场已由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也正是由于全球经济正处于大的调整期“乱世”给了中国企业觉醒的机会。知识的开放性、高效的贸易流动以及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让全球企业在中国回到同一个起跑线如果中国企业在练好自身硬功夫的湔提下,能有一套全新的战略打法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流量,成熟、自信的中国品牌就能从这个全球大竞争中实现崛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多君 的文章

 

随机推荐